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 鲍叔终善遇之 对待B.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了解C. 知我不遭时也 遭受D. 子孙世禄于齐享俸禄 山 水 田 园 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解说:本诗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刚下过雨,山上清新空阔,到了晚上,秋意很浓。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静静的流着。竹林哗哗,是浣女归来了。莲花摇动,是渔船归来了。随着天气变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淡,这优美的山景可以让人们留下欣赏。 全诗主要在渲染一种优美、宁静的生活。 山水田园诗山馆 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
2、,禽带夕阳归。 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 “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首联、颔联诗人是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具体分析。 (2)“远岫穿云翠,畲天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穿云翠”是生动美丽的景色,“得雨肥”意味着丰足。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这是乐景写哀情。08天津 山居即事 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1)“遍”字表现松
3、树多,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把 酒 话 桑 麻山水田园诗的鉴赏怀古咏史诗古今多少兴亡事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1、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
4、今昔。2常见感情: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感慨个人遭遇,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3、技法上:或借古讽今,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怀古咏史诗有的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诗“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对项羽自刎的惋惜;王诗“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则是意识到了项羽失败的历史必然。有的把史事与现实结合起来,或借史抒怀,或借古讽今。如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六个典故,抒写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复国无望的苦闷,讽刺南宋当局的用人
5、不当,不思复国。有的就史论事,如杜甫的蜀相。 (一)、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匙。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被贬黄州,到过当地一处叫赤鼻矶的地方传闻就是当年三国时的古战场赤壁凭吊,这赤鼻矶也可以说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的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
6、苟且偷安,自己报国无门,是诗人引发诗情的现实原因。(三)、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全
7、诗采用了先扬后仰的手法,先写汉文帝在宣室夜召曾被驱逐的臣子贾谊,“求贤”、“访逐臣”写出了汉文帝的求贤心切,这是扬;但汉文帝并不是为了听取如何治国安民的大计,而感兴趣的只是鬼神之事,这足以证明其政治上的昏聩慵弱,这是抑。 (四)、分析写法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敢借妄自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
8、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怀古咏史诗越中览古 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
9、反差抒写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共同的特点。要点: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汴河曲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
10、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咏物言志诗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鉴赏要点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
11、、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表现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悟、生活哲理; (4)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鉴赏方法咏物言志诗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1事物特征:2诗人情感:孤独;失群;哀伤;无人理解。 以孤雁自喻。体现了诗人孤独;失落;人生不得意、无人理解的哀伤之情。 在狱咏蝉
12、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注:西陆:指秋风。南冠:指囚徒。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
13、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思想内容:只要品行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手法: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形象分析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3、作者处境:主战派
14、,仕途坎坷,屡屡受挫。4、所言之志: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虽使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一个字)字。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早梅_。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一树寒梅独开的_。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_。 4、第四句回应了_。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字;写出诗人远望_之景。早 环境 首句 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近水 凌寒独开的丰
15、姿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白 云 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的这一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
16、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处。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逐”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17、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08安徽 小孤山 宋谢枋得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18、。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移舟泊
19、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鉴赏要点 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 日暮思归。托物传情:月、雁、笛、柳。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鉴赏方 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
20、感类别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枫桥夜泊张 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4.渔火:渔船上的灯火5.愁眠:船上的旅人怀着旅愁,难以入睡。6.姑苏:即苏州。7.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因唐初一个叫寒山的诗僧在这里住过而得名。1.枫桥:桥名,在今苏州城外。2.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3.江枫:江边的枫树。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忘乡。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宿建德江孟浩然移 舟 泊 烟 渚
21、,日 暮 客 愁 新。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注释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2泊:停船靠岸。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1)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的基调; 天高地远,四野空旷,江水清澈,月亮倒影其中,显得离人很近。整个场景,因日暮而昏暗,又因月色而清淡。作者通过对客观环境的主观性描绘,显示出诗人的寂寞孤独,将内心深处的愁绪鲜明地展现出来。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
22、?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例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
23、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还有“月”“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 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
24、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边塞诗赏析要注意:了解时代背景;体会思想感情;感受艺术风格 边塞征战诗的鉴赏方法。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
25、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又称为“高岑诗派”。到了中晚唐,国势开始式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婉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第二 、注意区别各自
26、的思想内容感情特点。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有的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的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的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的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的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第三,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
27、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5)常用词语:金鼓旌旗 烽火羽书 戈矛剑戟 胡 羌 羯 夷 碛西 轮台 龟兹 夜郎 长云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四、常用的评析词语:雄奇 奇丽 奇寒 辽阔 壮阔 广阔 豪迈 豪情 报国之志 杀敌豪情 英雄气概 昂扬精神 厌战情绪 深切同情 别 董 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形象-景物:黄沙蔽日,北风劲
28、吹,大雪飘飞。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 人物:劝别友人,前路莫愁。 内容-旷达胸襟,豪迈情怀。 表达: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寒冷的沙漠景象:黄沙蔽日,北风劲吹,大雪飘飞。三、四句写诗人劝别友人,前路莫愁,天下人都能成为你的朋友。表现了一种旷达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边塞征战诗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第一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的这首诗前后两联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感情?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的牧马的季节。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又清澄的夜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问题导向学习2024年体育经纪人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的现实与理想试题及答案
- 模具设计中的机械设计原则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竞赛试题训练题
- 种子繁育员教育培训新模式试题及答案
- 2024模具设计师资格考试知识框架回顾试题及答案
- 提升团队精神足球裁判员试题及答案
- 面对挑战 体育经纪人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考试重要概念识记与试题答案紧扣
- 2023届河北省高三下学期2月金太阳联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史
- DL∕T 2547-2022 交流断面失电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 2024年(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软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龄患者的麻醉管理策略
- 小小科学家《物理》模拟试卷A(附答案)
- 2024年安徽蚌埠市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数学试卷(苏教版)
- 心内科入科教育培训
- 题众筹筑屋规划方案设计样本
- 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全册教学案设计
-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