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件_第1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件_第2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件_第3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件_第4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苏教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件制作:石庄高级中学 王加林初 唐 从唐朝建立到唐玄宗即位。这是唐诗的准备阶段。在风格、意境、声律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靡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四杰”和陈子昂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 初唐前期的诗坛除自隋入唐的王绩独标一格之外,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齐、梁的颓靡遗风。到了初唐后期,沈佺期、宋之问、“四杰”和陈子昂出现后,诗风才逐渐改变,他们在继承南朝的艺术技巧方面和建立五、七言律诗的格律和体制上,有着不容埋没的功劳。陈子昂继承汉魏风骨(情感真挚强烈,格调慷慨悲壮,文笔刚健有力)来开辟唐诗的领域,上承阮籍、曹植

2、,下开李白、杜甫。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他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注:早春游望是陆丞所作的诗,本篇是唱和之作。

3、补充、杜审言恃才高,以傲世见嫉。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我的文章超过屈原、宋玉,我的书法超过王羲之)”其矜诞类此。后有成语”衙官屈宋 ”,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补充、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杜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审言生子闲,闲生甫。知人论世补充、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到永昌元年,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

4、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好。 结合背景材料说一说:作者触什么景,生什么情? 诗的首联点题,十分精妙。远离家乡在外当官的人(宦游人),对于植物的萌发、开花、结果、凋谢,动物的迁徙、冬眠等特别敏感,诗人触景生情,感时伤怀,在“独有”“偏惊”的强调与呼应中,揭示出宦游人独有的一种复杂而微妙的心态。江南早春天气,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他却象王粲登楼那样,“虽信美而非吾土”,不如归去。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

5、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分析意境型 : 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分析意境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6、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题目: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以下练习皆要求学生用笔写下)例: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分析意境型 朝霞、梅柳、黄鸟、绿萍,四个主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一幅怎样的意境? 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

7、绽放,杨柳已经吐出了新芽,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转鸣叫,晴日的阳光下,萍草颜色正转深。 这四句抓住了朝霞、梅柳、黄鸟、绿萍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炼字型 数量词:一弦一柱、一枝一叶形容词:疾、轻、直、圆、 红、绿、老、肥动词:溅、惊、怨、穿、拍、卷虚词:自、空、已、与、共、似叠词:寻寻觅觅、萧

8、萧、滚滚、 潺潺、迢迢、皎皎、脉脉炼字要求:知道一般炼哪些词 答题步骤:(1)对该字的意思稍微做一下解释;(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描述景象,该字写出了什么;有手法一定写出。(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或联系全篇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例:“空”字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地茫然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

9、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使主题更加显明。关键词的分析: “出”“渡”“催”三个关键词有何突出的表达作用? “淑气催黄鸟”,以一个“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更其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 “云霞”“梅柳”乃常见之景物,并不新奇,可是诗人用艺术的眼光来审视它们,并注入了审美情趣,“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的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这真是化平常为神奇,把熟识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 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

10、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乐景写哀情(反衬) “古调”是尊重陆丞原唱的用语。诗人用“忽闻”以示意外语气,巧妙地表现出陆丞的诗在无意中触到诗人心中思乡之痛,因而感伤流泪。反过来看,正因为诗人本来思乡情切,所以一经触发,便伤心流泪。这个结尾,既点明归思,又点出和意,结构谨严缜密。 最后两句的赏析: 课堂练习:绝句一首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一二句写景,第三四句写情,其景和情的关系是怎样的?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江

11、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

12、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滕王阁诗赏析 当滕王阁伫立在赣江之滨的那一天起,上天就注定它要与一个人永世牵系在一起,那个人就是王勃。 王勃因滕王阁而成为南昌的名人,而滕王阁则因王勃而成为名冠江南与岁月的历史名楼。滕王阁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

13、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词语解释】 江:指赣江。 /物:四季的景物。 /槛:jin 栏杆。/帝子:指滕王。 王勃的故事南昌当地人非常敬仰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滕王阁上有一篇近乎神话的图画故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至距南昌三四百里的地方,见一长者,与之礼甚恭;长者悦,说道:明日重阳,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大宴宾客,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为这次盛会作序,即可名垂史册。勃笑曰:三四百里水路,如何能到?长者挥扇送风,船如箭,王勃回头,长者已不见。当晚便到南昌了。 【诗文解释】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14、。闲云的影子映在潭中,时日悠悠不尽,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度过几个春秋。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 【诗文赏析】背景: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 “滕王高阁临江渚”第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用质朴苍老的笔法,“临”字点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形势。它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A、诗歌第一句与诗歌题目的关系怎样?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怎样的气势?下文的哪些景物

15、都是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的?B、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怎样的情景,今日之阁是否有人游赏,诗人由此产生了怎样的人生感慨?“佩玉鸣鸾罢歌舞”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小结: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C、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不但写出

16、滕王阁的寂寞,而且再次点出了滕王阁怎样的地势特点?“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居高、临远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小结D、“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时空笔触是如何转换的?哪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闲云潭影日悠悠”“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E、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

17、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槛外长江空自流F、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

18、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总 结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

19、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诗歌以凝练、含蓄的文字概括了序的内容,气度高远,境界宏大,与滕王阁序真可谓双璧同辉,相得益彰 。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1、对这首诗文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出滕王阁的居高临江之势,第二句写出了滕王阁意兴阑珊的现状。B.三、四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滕王阁的高远之势,也写出了今天滕王阁冷落寂寞的情形。C.五、六句由空间转入

20、时间,诗人生发了光阴流逝的感慨。D.七、八句的意思是: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B2、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谐。B.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有异曲同工之妙。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D.这首诗情景交融,诗人精神振奋,全诗基调也昂扬向上。D2、答:表面写景而实为抒情,自在的白云,悬映在深深的潭水里,影影绰绰,迎朝露,送秋辉。季节景物在不知不觉中转换,日月星辰在无声无息中移动,诗人在此以博大、永恒、无极的景象物候衬托人生短暂,抒发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进取激情和向上精

21、神。而诗的意境宁静高远,引人遐想。3、答:“空”字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是这首诗的诗眼。一个“空”字是诗人深深的慨叹,抒发了诗人面对永恒的存在所产生的盛衰无常、人世沧桑之感,也委婉地流露出诗人时不我待、急切地想建立功业的心情。4、答:全诗采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其中前四句写景,秒写的是滕王阁的位置以及人们在滕王阁上宴乐的情景和滕王阁周围秀美的自然景色;后四句抒情,抒发了对物换星移、时光飞逝、生命不能长存的感叹。 从军行 杨炯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虽年少才俊,名闻天下,但到底不受重视,只好弃绝红尘,跑到虢州深山里去采药寻医,放弃文学创作而去写医书。最后竟在二十

22、八岁时渡海溺水受惊骇死去。一颗闪亮的诗星就这样来去匆匆。 杨炯则因为恃才傲世,对拥有权力的达官贵族们不阿谀逢迎,反而嘲笑、抗争,尽管他的文章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绝。但由于权贵对他的反感压制,使他一生都处于遭排斥打击之中。 卢照邻更为悲惨,身体本来就多病,又因嘲讽官吏被逮捕入狱,一生穷愁潦倒、疾病缠身,又为权贵所不容,最后竟落得投河自杀。 骆宾王少年便有文名,中年名盖天下,但因为参加反叛武则天皇权的徐敬业队伍,失败后亡命天涯,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上一件疑案。 杨炯,华阴人。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拜校书郎,为崇文馆学士。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号为“四杰”。炯闻

23、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张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了解诗歌大意 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壮士的内心不能平静。 朝廷调兵遣将,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 长风急雪,旗色为之昏暗,而战鼓频敲,其声不绝于耳。 壮士报国从戎,宁愿做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亦胜过白首穷经,老死于蓬窗之下。 全诗写了哪几个场面?分别用两个字概括。来犯,出征,围城,苦战。(最后直接抒怀)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

24、战的全过程。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1、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2、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跳跃式结构的作用 1、分析“烽火”这一意象。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

25、出来了。也说明出师是为了自卫,是自卫的正义之战,鉴赏首联:2、赏析关键词“照”的表达作用。一个“照”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烽火之猛烈,战势之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3、赏析关键词“自”。“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唐诗广选蒋正舒曰:“三四句实而不拙,五六句虚而不浮。”你是如何理解的?1、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为什么用典雅、庄重的词语? 朝廷调兵遣将,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

26、严。2第四句“铁骑绕龙城”,“铁骑”与“龙城”相对烘托了怎样的氛围? “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3赏析“绕”字。鉴赏颔联: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和冒死赴敌的勇气。 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历,声势逼人。1作者是怎样做到“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的?鉴赏颈联: 第三联描写了两军交锋的战斗场面。漫天大雪,纷纷飘下,军旗上画着的青龙白虎之类的图案,黯淡模糊,看不清了;北风呼啸,战鼓雷鸣,各种声响混杂在一起,回荡在边地沙场之上。这里写的只是眼中看到的雪和旗的景色,耳中听到的风和鼓

27、角的声音。但我从这里便可以想象得到,那兵来将挡、人仰马翻、刀光闪烁、箭簇纷飞、战马嘶鸣、杀声震地的壮烈战斗声面。那么大的一个激战声面,只用了十个字,就非常生动地勾画出来,的确收到了“言少意多”的艺术效果。2体会诗人描写战争的手法? 侧面描写,绘声绘色。 通过“雪”、“风”暗示了边塞戍卒之艰苦,以战地风雪烘托战争之激烈,写出了天昏地暗的战争场面。 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顶风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鉴赏尾联: 直抒胸臆,回应首联发端,述怀明志。 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

28、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诗的风格雄浑刚健,慷慨激昂。诗中洋溢着乐观进取的精神,颇可代表初盛唐时期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自始至终都英气勃勃,豪情四溢,在陈、隋遗风弥漫的初唐诗坛,是难得的作品。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先声。总结: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约 659 700 ) 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 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 “风

29、、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 前驱者。其诗思想进步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背景介绍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范读,感受诗情。2、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3、请学生朗读。4、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

30、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别诗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不但语言富有对称美,而且使眼前的景物形象鲜明,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明确: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首联这两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分手在即的友人怎样的神情?明确: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青烟的神情。“对”字又有什么深意?明确: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2、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即景传情,承首联而引出离别的主

31、题。这一联出语自然,意境深远,确切的表达出此时此地惜别的情景。颔联3、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描写了哪儿的景色?这是泛泛写景吗?这里的写景有什么作用?明确:描写了夜空的景色。借空间背景的扩展和时间的推移来进一步映衬别情。颈联一个“隐”字、一个“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明确:表明宴会从夜晚已延续到拂晓,时间在悄悄逝去,月亮已隐没到高树之后,银河也消失在曙色之中了,而主宾双方却还不愿分离散去。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这种写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明确:这暗示了别情之深。这种写法是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所写之景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这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32、 颈联4、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什么?明确:强调了再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尾联5、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 课文小结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春夜别友人二首情景空间室内离堂绮筵银烛吐

33、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室外别路山川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遥想洛阳古道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时间春夜别友人二首情景空间室内离堂绮筵银烛吐青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室外别路山川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遥想洛阳古道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时间春夜别友人二首情景空间室内离堂绮筵银烛吐青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室外别路山川别路绕山川。时光催人难舍难分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遥想洛阳古道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时间春夜别友人二首情景空间室内离堂绮筵银烛吐青烟,相对无言离情缠绵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室外别路山川别路绕山川。时光催人

34、难舍难分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遥想洛阳古道悠悠洛阳道,悠悠离情后会难期此会在何年。时间 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在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春夜别友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江花月夜 【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

35、、春江花月夜两首。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世人为之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属“清商曲吴声歌”。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学习目标

36、与方法:1、反复朗读,反复品味,体会本诗的 声韵、意境、情感、哲理之美。2、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意境。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

37、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落月摇情满江树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月夜的美景江畔月下的沉思因月而起的情思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时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空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愁绪明月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

38、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爱情的代表意象。明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论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南乡子李煜虞美人江水人类的渺小浩渺宇宙(空间)人生短暂历史长河 (时间) 、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

39、人间。”李煜浪淘沙落花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 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来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 感知全诗,划分层次春江花月夜月下之景月色无垠月色纯净画意月下之思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18句)(916)(1736)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

40、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这首诗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内容总结 【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

41、叹。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情感美春江花月(景)思妇游子(情)宇宙人生(理) 完美融合第一部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潮高涨,江水连接大海,江海不分。明月初升,似从浪潮中涌出。一泻千里的月光随着波潮不停闪烁着,春天的江上哪个地方没有明亮的月光呢。 江流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耀着开满鲜花的树木就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发光。月色如霜,所以空中的霜飞察觉不到了,白色的月光和白沙连成一片,分不清彼此。 江面广阔无垠,

42、春潮涨起,似与大海连在一起。夜幕慢慢地把整个大地笼罩,这时,一轮明月冉冉升起。在月光的映照下,江面上腾起的水气似雾似烟,如蝉翼轻纱,久聚不散。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将春江景物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色。江流弯弯曲曲绕过开满花草的春之原野,月色洒泻在花树上,就像撒上了一层洁白晶莹的雪珠。空中月光似天将流霜,不见飞动,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成白茫茫的一片,使人无从分辨。此时此刻,月如花,芬芳四溢;月如醇,令人陶醉。 第一部分:景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开头八句写了什么意象?营造了怎样的一个意境?春江

43、花月图恬静优美、开阔 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写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感受“连”字的妙处。2、“生”和“升”哪个好?1、“连”字不仅写出了江水和海水是水平地连接在一起,更写出了它们不是附属关系,海潮遮不住江月的光芒,江月也挡不住海潮的雄伟。营造了一份优美开阔的意境。2、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明月共潮生”渗入了诗人主观的想象,仿佛明月和潮水都具有生命,他们像一对姊妹,共同生长,共同嬉戏。这个“生”字使整个诗句变活了。诗人这里不用“升”字,一字之别,另有一番意味。 把握“空

44、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意思,体会作者如何写“月” 。 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用了烘托的手法,白沙看不见正是因为月光如此洁白。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 、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本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画面清丽,色泽柔和良辰美景()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动静结合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意境幽美恬静、开阔。(4)粗笔勾勒和细腻描绘结

45、合,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诗人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选取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最具表现力的物象,构成令人心驰神往的神秘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幽美恬静而又不乏流光溢彩的绝美的春江月夜风景图。 空明澄澈,美妙绝伦。 第二部分:哲理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赏析 前两句依然在写景,又从沙滩回到空中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这是为了承上启下。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而江天的浩瀚,让诗人

46、联想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想必就有此月亮了吧?但不知谁第一次见到它,也不知明月是在哪年第一次照见世人?这样的问题,即使是在今天,也固然无从回答。这里,诗人表现出对宇宙奥秘的沉思冥想。 翻译 江天一色,天空连一丝尘埃都没有。只有那一轮明亮的孤月高悬中天。江边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早照耀人间?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赏析 接着,诗人由江月联想到人生:人生代代相传、无穷无尽;惟江上明月年年相似、万古长存。进而发出感叹: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明月,不知在我们身后,它又在等待何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奔流不息,一去不回头。此景让人无不感叹人生易

47、逝、唯江月永存。这两章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逝”的伤感。正是在这点上,诗人为传统的闺情诗题材开拓了新的天地和意境。 翻译 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月永恒却年年相似。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流水。 从描写景色转向关照人生,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哲理美。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人生与江月似乎又都是永恒的,这种哲理性的思辩,闪现出人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的光辉。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其基调应是

48、哀而不伤、郁而不堕的,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第三部分:情感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青枫浦: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离别地点。胜: 能承担,能承受。扁舟子:飘泊江湖的游子。(1)此四句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赏析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

49、漾,曲折有致。 翻译 天上白云一片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在离别的青枫口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异乡漂泊呢?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思念漂泊异乡的游子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赏析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50、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翻译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闺房中的门帘卷不走月光,捣衣砧上拂去了月光但它又已回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赏析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 翻译 这时相互凝望着月亮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追

51、随月光流去照耀着游子。送信的鸿雁能够飞翔很远但也无法飞渡月光到达你的身边,送信的鱼龙游的很远但也无法游到你的身边而只能在水面上卷起阵阵波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赏析 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翻译 昨天晚上梦见花落在幽静的水潭,可怜春天已过了一半却还不能回家。江水流走了,春光随着水流逝,水潭上落下的月亮如今又正向西倾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52、,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翻译 斜月慢慢下沉隐,继而藏进海雾之中,北方的碣石山与南方的潇湘江水路程无限遥远。不知浪迹天涯的游子中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即将西沉的残月余辉伴随着缭乱

53、不宁的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3)游子思归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本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1)在梦中也想归家,心理描写。(2)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3)以 “无限路”表达其有家却难归的无奈。(4) “落月”、“海雾”等衬托其无限的思念。情感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

54、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艺术特点 一 、 是诗中多处用了比喻 “月照花林皆似霰” (明喻)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并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有机的联系。“空里流霜不觉飞” (暗喻),是抬头仰望所见。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二、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

55、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 三、运用拟人手法“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可怜楼上月徘徊”,“徘徊”将明月拟人化,既写出明月光影明灭的自然属性,又将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怜悯思妇的孤独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妇身旁,久久徘徊,不

56、忍离去。人多情而物无情,运用拟人手法,将人的感情移植到物身上,使物也饱含深情。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四、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小结(一)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外在线索(月生月照月斜月落)。随着月光的脚步依次描绘了潮水、波光、江流、芳甸、花林、白沙、夜空、白云、青枫、闺楼、镜台、江树等一系列景象;一方面,又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有意突出它们在

57、月光沐浴下所显示出的清丽、空明、澄澈、宁静。(二)开头对春江花月夜景的描写,引发了第二部分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对人生离情作抒写,诗情、画意、哲理三者有机统一在月亮这一意象中。(三)融情于景。(开头部分良辰美景使人渴望团圆,后面写“月徘徊”、“鱼龙”、“鸿雁”既是情也是景;“落月”、“流水”等都是游子思念的载体)(四)感情基调:哀而不伤(“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景春江月夜美景 理宇宙人生哲理 情游子思妇相思之情 一曲春江花月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月是其吟咏的母题,在诗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一种寄托,

58、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明月松间照”的空灵静寂,“一夜飞度镜湖月”的梦幻神奇;感受到了“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寂静凄凉;感受到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清苦,“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无奈惆怅。从月生到月落融合了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月在张若虚笔下变得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 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

59、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共勉,早安!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

60、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