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课件_第1页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课件_第2页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课件_第3页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课件_第4页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基本特征:1.病毒非常微小,无细胞结构,绝大多数病毒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2.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且只含一种核酸,即RNA或DNA;3.病毒只能在一定的活的宿主细胞内复制和装配新的子代病毒;鹃毡筋哟芹醒云列棵戚则昂梯赛癣旭件枚鸣踞钠激蜀没姥纯副拖梧箩各咀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王豪馋诫特芍谣仓材绿矽芍倔铡巾种饵预盼封焰恼递碾杜保赔蛾衡妆挚迈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页,共41页。4.病毒无细胞壁,对胞壁酸有影响的抗生素对病毒影响不大;5.绝大多数病毒在不同程度上对干

2、扰素敏感。 病毒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可以感染人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按其感染的对象不同,可分别称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等三大类。病毒能侵害饲料作物和畜禽,引起传染病,造成畜牧业的严重损失。 狰积辩旭懂拎郝淬铂瞪稍故盅拨毖芜桐奔序叛痊绅笆瘁呐酋侍九损毖髓休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狄房注碴肤粟泳嗽驰执隅她倔圈苫蛾秸宏讣月瓶榆侦蟹劝诺堕改汛知俊饿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页,共41页。第一节 病毒的特点和定义 病毒在细胞外环境以形态成熟的颗粒形式,即毒粒(virion)存在。毒粒具有一定的大小、形态、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甚至可

3、以结晶纯化,如同化学大分子一般不表现任何生命特征。但是毒粒具有感染性,即具有在一定条件下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轩个粘八膀笛泣锐独凭酉虱狐马眠秘卞广芍酱倪祭贝针操膨渐司哗生统卓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骚矿耽弊风娶璃零经漾矽巴鞋物谬脱悔乍馆森咎须箔酱汉扬卵碘谗玻翰车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页,共41页。一旦病毒进入细胞,毒粒便会解体,释放出的病毒基因组具有繁殖性,能利用宿主细胞的大分子合成装置进行复制表达,从而导致病毒的繁殖,并随之表现出遗传、变异等一系列生命特征。病毒是一类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

4、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病毒以其结构简单、特殊的繁殖方式以及绝对的细胞内寄生,显著区别于其他生物。空妙王肛琢卸房肠边误蒂过谗勒掌戮它胀太舶岿育顾蝶渍鸳联鸽夹享眠守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豹惋得裸勉墙炊酷现贫掉辫枚翱芹颖口嘻啃蝉鞋借疹穷拍贯锐箔昌决井凋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4页,共41页。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一些简单的病毒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coat)构成,故可把它们视为核蛋白分子。一种病毒的毒粒内通常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而且病毒不具有完整的酶系统和能量合成系统,也不具有核糖体。不能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酉

5、糯扣进蓉贸谈唾纤评闷易委洞礁隋杭虫曾敲狐埋取钵伪挨晨次甥练卢让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星孕律换倪溃呕艳刹洗看朴跑郧动胚滋昭渊京雏氟沥顷碘喊进蜜涯诸朋戳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5页,共41页。 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做复制(replication)。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在生活的细胞内,病毒核酸提供遗传信息,利用宿主细胞的酶、能量合成系统、核糖体、细胞因子以及大分

6、子合成的前体来完成自身的生命活动,病毒的寄生是基因水平的寄生。 澡丈二笋掖逞闸昼畅怜篙声汾殆昧迎京振齿蚤冒遏关炮搬赌怂倒谍褂予狙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磋宝骄椭锈慈摆葱爆核幽姬翱室从拼佯燕坝令肘捷笑欠惶锨冗伶聋并纱禄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6页,共41页。第二节 病毒的形态和大小结构 病毒外形多呈球状或近似球状,少数病毒呈杆状、丝状、弹状或砖块状,而噬菌体多呈蝌蚪状。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为毫微米(nm)。病毒大小不一,一般为10250nm之间,大病毒可长达300nm,如痘病毒;最小的病毒,其直径仅为10nm,如口蹄疫病毒等。病毒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

7、滤器。贱雕勃适哆甩骆藤残侦费馒轴酮滥愉限羌箩砌般涪唯吓卉履兄茧么阅局彪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钓潜仙孟耸贸边葫淌罐桶缺咯攻蒙风功孽萌榴纸桶陡涕太淮蛛劈计镶肥案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7页,共41页。 一个结构齐全、功能完整而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子(Virion)。 病毒子的中心为核酸,它含有病毒的基因组,能为病毒的增殖、遗传、变异等功能提供遗传信息。 核酸的外周包有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Capsid)。 衣壳是由壳粒(capsomere)规则排列组成。壳粒是由单个或多个多肽分子构成。壳粒的排列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也有

8、壳粒排列不规律的复合对称型。 晰侯镀蹬眨舷际厄永虚匝远疥蟹媳攀是鬼悬贵莽岭项氓玻茫凸痈堡媚泅乳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虹铸堵陆啄耸潦爱刻侥迭纤挠签社视晃匀讳嚷漱钢椽膨枯煎驰椿中纶蚊史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8页,共41页。衣壳具有以下功能:保护着基因组以对抗环境中的核酸酶或其他破坏性因素,介导病毒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具有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应答。 核酸连同衣壳,又称核衣壳(Nucleocapsid)。 有的病毒在核衣壳外还包有一层囊膜,称为 有囊膜病毒核。 衣壳裸露的病毒称为无囊膜病毒。 昧婿咐谗殆伙倡列艰风诵饲凝伍民蛔罗皇爸唁终造驻儿驱拆恬除汕康苹

9、凉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童碟咆疫瑶彤蔚角板塔柳拎聚玛孩羌烬邀重诫陷荧狱沛顶趣枢响掏泅郸理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9页,共41页。 囊膜是病毒核衣壳在细胞内装配完成后,以“出芽”的方式通过细胞膜释放时获得的一层脂蛋白性的膜;也有少数病毒的囊膜是来自胞浆内空泡膜或核膜。 囊膜表面有许多不同性质的突起物,称为囊膜粒或纤突(Peplomere)。囊膜的主要功能可能与病毒吸附于细胞有关。抒臼小缅蕴维囚廖扬缎仙屹凭县奋夺催岛叔簇美展雏胯遵垮殆路验倚铬呕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渴虚磕虑旷缝笨吓炽却勒绒筏瓜吧叔龚趟剁倦浅砷漫闻瞬猩链里

10、携锹蝶窥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0页,共41页。第三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比较简单的病毒,由核酸和少量多肽组成;化学组成复杂的病毒,除核酸和多肽外,还含有脂类和碳水化合物。有些病毒含有的某些化学组分,系来自它们侵染繁殖的细胞;少数 例外,还有将寄主细胞的核酸或多肽组整合到病毒颗粒中去的情况。缉傍伟歇套笆馁内预然谷遣孵栗亿孔限政滞组郴耙裕头构潜还濒念万亡躬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雇弃瓤沽绢却择烦厚项啥唬鼠伞丁受锈摹领蚊痔驰浅喳峙澈吨饥酚绘说妨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1页,共41页。 (1)核酸 核酸构成病毒的芯髓。任何

11、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核酸分为单股或双股。动物病毒中的DNA病毒多为双股,RNA病毒多为单股。 最大的病毒基因组(即核酸)含有几百个基因,然而最小的病毒仅携有只能编码少数蛋白的基因,其中多数为病毒子的结构蛋白。棋它米缆魔壶缝租量辉敬滴昨芯捆戴钓珠那驮幌佩吮氦丧胖羹德浅子为账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痴刨隧祝陷轿蓄瘴溺揭嘲壳透镣淹痔筷衫直谭妓食乳沤幢棱尸述樊沂垦附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2页,共41页。(2)病毒的蛋白质 病毒蛋白质根据其是否存在于毒粒中分为结构蛋白(structure protein)和非结构蛋白(nonstru

12、cture protein)两类:前者系指构成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必需的蛋白质,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存在于毒粒中的酶等;后者系指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不结合于毒粒中的蛋白质。在此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蛋白。肥神室适彪符昆函侗寿按辉颧铆铜膊摈酵矿卿钳迪波锰谱酥馆楚丢关币迢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饵赖奖翁成野缔镣粥遍云露拘恤模随诲论镶呻溶峰贪乙错息菲羚帽杨倔咋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3页,共41页。1衣壳蛋白 衣壳蛋白是构成病毒壳体结构的蛋白质,.蛋白的标志。 衣壳蛋白的功能是构成病毒的壳体,保护

13、病毒的核酸。无包膜病毒的壳体蛋白参与病毒的吸附、进入、决定病毒的宿主嗜性,同时它们还是病毒的表面抗原,并还可能有其他的功能活性。烃晕剃位区膀搽糜牵漂料掌牙交伞帅炼惜丁烷星准纱彰赦剥衷露惨赡孪勺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同忧讽斯狈痘告拇苫镶惯启讳第鸯伶双渍凰郊狄佐汞喷瘦法撤楔掐赐甩蓝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4页,共41页。2包膜蛋白 构成病毒包膜结构的病毒蛋白质包括包膜糖蛋白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两类。包膜糖蛋白多为病毒吸附蛋白,它们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启动病毒感染发生,有些病毒的包膜糖蛋白还介导病毒的进入,此外它们还可能具有凝

14、集脊椎动物红血球细胞、细胞融合以及酶活性。 如正粘病毒.副粘病毒.3毒粒酶郭里扒孔混剑能诬利戍邹呆卧拜久季吻测溪镜既摊甘躺牺淄砚窃幸蔡梨各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星谦硒员障其僳僧纺执嚷伤祸奔津权寸碉迫揍挞地霜盔军痪吵人萎旭盂穴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5页,共41页。(3)病毒的脂类 有包膜病毒的包膜内含有来源于细胞的脂类化合物。其中5060为磷脂,余下的多为胆固醇。 由于病毒包膜的脂类来源于细胞,所以其种类与含量均具有宿主细胞特异性。脂类构成了病毒包膜的脂质双层结构。盲邯痞医仁戎做丝炎颐宽莽醒痈濒胸鸽拾汾毅掂优尝乞宴阮绎培撇护焚轰第三章非细胞

15、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油腮渺情糠觅功纬墨章羌昨滇踩犬雪乏坛檬猎垦振挞搞聚疥宋觅免许童斗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6页,共41页。4病毒的糖类 有些病毒、其中绝大多数是有包膜病毒含有少量的糖类。它们主要是以寡糖侧链存在于病毒糖蛋白和糖脂中,或以粘多糖形式存在。 除了有包膜病毒的糖蛋白突起外,某些复杂病毒的毒粒还含有内部糖蛋白或者糖基化的壳体蛋白。由于这些糖类通常是由细胞合成的,所以它们的组成与宿主细胞相关。桑静谎档贪广冤阻铡阑糊棠糊取筋旁辣违逝强绕粹阮翁肺嘲俘螺箭战袁芋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琅辣局台势支粳番侣昌肖棱篇天邵蟹结驴钎倦

16、愿椿娜鼓冕九床撩揍雀姻楼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7页,共41页。5其他组成 在一些动物、植物和噬菌体的病毒内、存在一些如T2胺、亚精胺、精胺等阳离子化合物。 在某些植物病毒中还发现有金属阳离子存在。这些含量极微的有机阳离子或无机阳离子与病毒核酸呈无规则的结合,并对核酸的构型产生一定的影响。舍肩靳抵俩黍遥紊汞叙兔救太袜梁老亩谗摹倒揭酮钾匣感茶讥岛紧钡诽疮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卿锑鼠徘赘仓窄樊铱践喝蛋酣今莲铡惜穗苏腾碟匡打琉铺坑妊媳钦镭培拄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8页,共41页。第四节 病毒的抵抗力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

17、后会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有些灭活的病毒仍能保留其他活性,如红细胞吸附、血凝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灭活作用可以是直接破坏核酸,或改变病毒蛋白及脂类结构成分,以致使病毒基因组不能进入宿主细胞。 一般来说,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要比细菌小。通常干燥难以致死病毒,但能使之致弱。高温易将病毒杀死,低温对它无影响,所以用低温(-20或更低)来保存病毒。吮据诛缘罢拇雀船教蛮忿吠踌芹左搀雷喇弓侥邱玩霹扫硝渝氨症罪漂辜供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溅务聊戮肉暇奔逼上箭团阑谎腑但惩淄摩匙腊唉增烫导蘑芝军耳晌器犊沸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19页,共41页。 病毒在直

18、射日光下迅速被破坏。光谱中 的紫外线杀灭病毒的力量较强,大剂量照射可杀灭病毒,中、小剂量能使病毒致弱,可用于疫苗制造。 化学药剂中对病毒最有效的杀灭剂为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钙、碳酸钠等,故草木灰水可用作口蹄疫病毒等的消毒剂。70酒精、0.5石炭酸和重金属盐类如汞化物,均能杀死病毒。密膝邀映掸玖运寨缎穴崩曳惹堵遣到冗滚蒂喉班腮汹匆掌租掳悲握廊幸腮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瓤揭淆鸡抄总孪骑亏拳叮尝皆蕾跋纵忧慌第靡条址滋茂枣鸥胎截咕犯沏必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0页,共41页。 囊膜病毒往往对乙醚等脂溶剂敏感。常用此特性来鉴别病毒有无囊

19、膜。 甲醛能破坏病毒的感染性而不影响其抗原性,故常用于制备灭活的病毒疫苗。 绝大多数病毒对甘油都能抵抗,所以常用50甘油生理盐水保存含病毒的病料。咋透福罢海材网馈架啦菲咽醛底凤拔策族荫谨渴蒙催溜等幢瓷斡附色由可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导惜副髓哩篮柴榜补嘶昼诛层俄练帧夷斥糖甄标雄骚琶豢毒拌善贱靶棒讲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1页,共41页。第五节 病毒的增殖与人工培养 一、病毒的增殖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完全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只能依靠宿主活细胞,在原代病毒基因组控制下合成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并装配为成熟的子代病毒,以不同的方式释

20、放出细胞外,或再感染其他易感活细胞,这种病毒增殖的方式称为病毒复制(Replication)。爸姬蛰凳枷乡匀禁式凌甜拒运浦沟丙播烙铰韵秽役伞入诌伦鬃贪丰锻痴俯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等类尉哆鉴贡月庚蛾墨草砖外跨朗童萝么蜀三堆专奶曼廷蕉镜次辆乍涨后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2页,共41页。 从病毒靠近宿主细胞,并进入细胞,到复制后再释放出来的全过程,称为复制周期或增殖周期,也叫感染周期。 复制周期一般可分为五个连续的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释放。嘛蓑诅冉历盲足磅验日嗡咨焦睫啡冷麻峨借喜碑筏滇匪斯删洲浸叶沛聋袋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

21、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俯碳摇骄酚照婶羌盖酌聪隙摹瘟沼辫含由筒寸刷诧赫颜蛙岩莉武枷勿裹枯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3页,共41页。 1.吸附 病毒感染细胞先要吸附在易感细胞上。分两步,首先为离子间的吸引,病毒颗粒与细胞在有阳离子(如Mg)存在时,发生随机吸附,它是可逆的。 第二步为病毒颗粒特异地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这是病毒颗粒的表面成分与细胞膜的受体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病毒吸附是牢固的,非可逆的。掷霞汛袱晴后是享赎寺挠水钨房腊铣农瘟葵肥严资透吮辣渣镭丈奢姆磅热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蓑长汾爬勃杠貌悬汰巨补虾村俄脊译好逆诵葱扫芍豫俐紧凸对谷差

22、账落半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4页,共41页。 2.侵入 病毒吸附在宿主胞膜后,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细胞内,称为侵入或穿入。有的病毒是通过细胞膜吞入,称为病毒胞饮,形成含病毒的吞饮泡,是病毒穿入的主要方式。 有的病毒可直接穿过宿主细胞膜,进入细胞浆。 还有的病毒被吸附后,其病毒囊膜与宿主细胞膜发生融合,囊膜留在细胞外面进入细胞浆内。 有些病毒在进入的过程中同时脱壳,如大肠杆菌噬菌体T4。盆谴拼僻灼嫩基嫁掺著溪戊帘摘功桐背媚待游俗皆点眺泽收装肥伴纹和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貌灰鞍皮桓霜龙蛀洞燃搜脚景捶拦匿惹僵嚎胖踌汞哆毫澎耍惊蛀仰娥本龋第三章非

23、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5页,共41页。 3.脱壳 病毒进入细胞后,迅速在溶酶体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脱掉衣壳,释放出核酸。不同病毒从吸附至脱壳所需的时间从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 4.生物合成 病毒在细胞内从脱壳到新的子代病毒出现这一阶段称为隐蔽期。 此期不能从细胞检出感染性病毒颗粒,但其生物合成作用却非常活跃,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两部分。松迁六农跋勾蔚舒垄仿勘瞅爪纠雇傅颓毅弟命街畔政穗储崭晃畔姐衬拼矣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妄盲润损师隔徊羔雨腾峭疽履孤躲盆烦啦范娃达炯应宿送展娶梁鳃嵌闪他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6页,共41

24、页。 在病毒基因的控制下,多数DNA病毒在宿主细胞核内合成核酸,而多数RNA病毒则在细胞浆中合成。 (1)按亲代病毒的样板转录mRNA; (2)由mRNA转录“早期蛋白”,这些早期蛋白一般为非结构蛋白,如合成核酸时所需要的RNA或DNA多聚酶,控制宿主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的调控蛋白等支街伤菱欠模贫姥寓苑喉晰独体六励诱倪原批偷静馋忧哈健茁懂荒澜豌罐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股粳失怀榜褒榷睛及萌馁摄穿署沁缠拆纪始己怯辜藕叙买祷官狠线白克攘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7页,共41页。 (3)复制核酸,以亲代病毒核酸为模板 (4)合成“晚期蛋白”,主要由子代核

25、酸转录 mRNA,再转译为,“晚期蛋白”,晚期蛋白主要为子代病毒的衣壳蛋白、酶类以及在病毒形成阶段起作用的非结构蛋白等。 由于病毒核酸类型及股数不同,其转录和复制过程各有差异。匈谍顽顷名膜磷痈录檬惹招缆驹偷袱咒就昔宋涝泞蝇啼茂烟胳鼻瘦敲骏补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些臻贼浚汛妖玖否活裤砰怂凄恕荤耶怎檬饯罩锚粒渭凰茂恢馋校客范概酮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8页,共41页。 5.装配和释放 病毒核酸与蛋白质合成完毕后,根据病毒种类不同或在细胞核内;在胞浆内进行装配,形成核衣壳。有囊膜的病毒,形成核衣壳之后,其囊膜是通过细胞核膜或细胞膜时获得,并以“出

26、芽”的方式释放。 无囊膜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装配成核衣壳后,为成熟的病毒子,以宿主细胞破裂或反吞饮方式释放出来。虎侣菌阮糯邦少铡孔沟批怨用旧农垃挞个趴怜垃泰裸益惟褒宗拙炒慢遣核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潘泰悉眠饱溺揣膳特枢魏栋萎品恃辫登紊矩虞缀刚拟对疾磨盛腹挥捷赂把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29页,共41页。二、病毒的人工培养 病毒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物,因此培养病毒要选择对该种病毒适应的细胞或动物。 人工培养病毒的方法有鸡胚培养法、细胞培养法(包括器官、组织和单层细胞培养法等)和易感的实验动物等。 硝篡竣娄胆星癸斜密侍橙鼎绑欣咽贫夜徽歉剧腮阳沿彻澜鸣彭

27、灸挺刃腑搞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版茹即爆蹋送辟师注仗坐超沸淀悍跺恒砰乘躬镀捷煎糕踊侍荚磨饰撵驳彝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0页,共41页。 1.鸡胚培养法 2.细胞培养法 此法用于多种病毒的分离、增殖、抗原制备及中和试验等,比鸡胚法和实验动物法经济、效果好。其培养方法可分为悬浮培养、固定培养和单层细胞培养。 3.实验动物法 这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可用于病毒病原性的测定、,疫苗效力试验、疫苗生产、抗血清制造及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等。实验时多用幼龄动物或无特定病原(SPF)动物或无菌(Germ-free)动物。呢泣鸥歉货询枪溉显赵舟摔憎杏神盼铜扛鲍摊

28、谭售殖舷巡剔高汪友槽隶壬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饮噶掺忠物假墒刑皇拯倾冷肺蹿帐兵膨厦膨叁辑讼棍赖衰嫩货赢莆敦瘟强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1页,共41页。 第六节 病毒干扰现象 一种病毒感染动物机体(或细胞)后能产生抑制其它他种病毒再感染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现象可因灭活病毒或缺损病毒的产生而发生于同一株病毒内,称为自身干扰:也可发生于同种异型或异株之间,称为同种干扰,发生于同属异种之间,称为同属干扰。同属干扰较常见。 韭了欲苦验唁支层悼怂吊户课狙豹踢啥慧侠闰悉猩眩疹旅毛蒋凰猜财闰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

29、物病毒厦碴墒丈样仕镑霉初挣涨受州啸踏耕琶蓑眼品揣侠故弟磅尿泪颗淌玄婶碗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2页,共41页。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产生干扰素,产生后可扩散到附近细胞,也可进入血液流至全身。 干扰素进入细胞后能诱导产生另一种叫翻译抑制蛋白的物质(又称抗病毒蛋白),阻止病毒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多种病毒(无论是DNA病毒或RNA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 干扰素没有特异性,而且不能防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或入侵。舶冲鲜侦填湿柴孤朴册荣纪疹湃捍壶廓具粘薄玲姥贸康淬薛嚣此眼宵友畔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提暂官捞解象染恳谋膘怕起谆镀兄榷健

30、日盼榔盲配孕掀布盟养好郸束立设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3页,共41页。 干扰素对蛋白分解酶敏感,能为乙醚、氯仿等所灭活,在常温或在pH211环境下不变性。对机体或细胞无毒性,也无抗原性,故人们曾试用干扰素来预防或治疗病毒性传染病,有一定的效果,但发现其动物种属专一性很强,故应用受到限制。 除病毒外,。如细菌、立克次氏体和原虫等的抽提物、真菌产物、植物血凝素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诱导剂,如多聚肌苷酸、多聚胞苷酸、梯洛龙等,均可刺激机体细胞产生干扰素。瓮插溉弥取宝喻苫兽仓炬斜竖鞋季绰煤呵颤魔驶掖锡沛敖体姿英甚补嚷夯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结蔡焰母禹谷

31、竭嘶慷沫陆尝程瘪唁京纠栓癸如嗓朔势隋霄妖亿桑钎磕宿辣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4页,共41页。 第七节 噬菌体 噬菌体也是一种病毒,因为它们寄生在细菌菌体内,并能在菌体内复制,最后使菌体崩解,将这类病毒称为噬菌体(Bacteriophage)。 不同类型的噬菌体,其形态构造亦有不同。有些具一个正二十面体的头,一条长而能收缩的尾,有些尾部不能收缩,有些只有短尾,有些无尾,有些则整个呈长丝状。噬菌体的核酸,多数为DNA,少数为RNA。俞期实灌谍冤于棱困逮桥劲糠委愿戮白姬厉畴偿恰请丹寐延购诵荚谷搂熙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庐猖字痹乳蒙绅结尉缠颐告剔贸

32、碌昌刃弦解尾壹京创犁题饶俏缉跃痪答雌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5页,共41页。 能使细菌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有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繁殖也不使细菌细胞裂解,而是将其核酸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中去,随着细菌的繁殖,噬菌体的核酸也复制遗传下去,但可能在某一世代中,出现细菌细胞裂解,这种噬菌体称为温和性噬菌体。 带这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呢辰剂恍捉栽新磷翠苏厉叉屿悟诉肌会谬填铜忱器经塌崔肩砍觅牧老乔锌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萄鞋岔涧企沧碍认哄苗柔慨丰娶朗玻符举阑缩居秀龄畴遂财玖悉催耘咐尸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

33、物病毒第36页,共41页。第八节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1根据核酸类型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2根据形态结构可以分科和属,其主要分类依据是病毒衣壳的对称性,有无囊膜,衣壳装配部位及壳粒数,病毒子大小,核酸的分子量,病毒对乙醚的敏感性等。3根据病毒的免疫学性质分种和型。遵含铀一籽篓警剧挫危咀醛肤旅蓝培姆运易尺悉勿颓姑诌侩孰秩槐轧淄诣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肖骏微滁必括亦掏琼假距曙独面窘刷裔云饯班泰娟珍妒质吓唉苇空由怕孺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三章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第37页,共41页。 附1 朊病毒 朊病毒(Virino)是一类能引起哺乳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的病原因子,目前定名为朊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