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是一个圆。这个圆不是人体自己所规定的,而是天体的运动在人体上的反应。比如地球的自转出现了黑夜和白天,黑白交替,轮转不休,就成了圆;也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形成四个季节,每年如此,便形成四季更替的圆。反应在人体,便是气机循环上的圆。传统中医就认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为脾胃。以脾胃为中心,上下左右则构成一个圆,此圆的运动模式是左边升,右边降。如此轮转不休,则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圆圏转动偏颇,则气机失常而为病,如圆圈不转,则气机不动而人死亡。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气机开始上升的起点为肾,终点为心,负责上升的是肝,负责下降的是肺。这就是四脏的本性,只要四脏有能量供
2、应,便不停发挥上述的作用。转动正常则精神平和而能起用,不正常则精神失常而现病态起用不遂。圆圏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供应不足。供应能量的是脾胃,假如脾胃不好,则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那么四脏的能量来源就不能保证,失去了能量,自然其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圆的运动就失去正常。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者,建中、理中二方也。阳气主升;阴液主降。故人体的气机升者,阳气之用也,降者,阴液之功也。肝气主升,然肝气不能骤然而升,乃缓缓的上升,以化心火。肝气之所以缓慢正常的原因,是有阴液的制约。假如阴液的制约不足,则肝气上升急速而出现病态,比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甚或巅顶疼痛,
3、木气化火,则上部火气旺盛。然而肝气上冲,居于上部,则下部必然是虚寒之表现。上部有热,则火刑金表现为消渴,口燥咽干,溃疡等,下部虚寒则表现为小便频,腰膝冷,拉肚子等,中部脾土无阳,不能消磨水谷,所以饥饿但不愿意吃饭。这是左路升的太过出现的病态。此为乌梅丸证。如果左路升不起来,也就是阳气弱,阴液寒冷,气上升力度太弱,肝木不能化为心火,则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腹疼痛,拉肚子,小便淋漓不通,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此为当归四逆汤证。左路升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肾中阳气虚弱,无力蒸腾,表现为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心脏病、前列腺等疾病多属此类。正常的人体肝气能缓缓的化
4、火,此火不过旺也不过衰,为一平缓的气机。就在于其阴阳的和合正常。故右路气机的下降也由类似的问题。阳主升,阴主降,此时以阴气的下降为主,在阳气的制约下缓缓的下降。也就是霭水的形成过程。阴阳正常,则气机缓缓下降,金生水载阳以入肾。如果水质不足,则下降的力量太小,阳升的力量太大,则气机就不能下降。由此,则气机上逆,出现上气咳嗽之证,因而咽喉干燥。假如肺气降的太快,则心神自然不安,因为火的功能没有得到宣发,则神智不淸,由于肺气旺故,则悲戚之情常存,悲哀不能自已,如神灵所主。治疗以甘麦大枣汤。肺气旺,由木气弱,小麦之生长功成于春,秉木气之全,故能助木以制金。假如心阴不足,则也不能正常下降,由于肾阴即为心
5、阴所化,所以也可以说是肾阴不足。此时用炙甘草汤来治疗。以生地养阴,阿胶养心血,麦冬淸降,参枣草运中,用桂枝和生姜来运化。麻仁来润燥。心阴不足,也就是好比油少,燃烧中突然油断了,自然出现脉结代之相。所以炙甘草汤可以看做是给心脏加油用的。同时也是给肾脏补阴的处方。此为降路之病。升降之中,则心与肾的疾病也已有所体现。如心火单纯不降,则表现为心火上炎,心下痞,牙疼、口腔溃疡等。以泻心汤来治疗。如果肾气不足,则气不能升,表现腰部冷空而痛,方用肾气丸。人体气机升降;側戶用廉:ft冰升降之权则衽阴阳之交是谓肉/II.升則肝肾亦生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N;禺加a.州他气3肺主藏气丁火胃降则心肺亦降胃胆
6、土戊肾脅主藏水肾肾主藏水癸水癸水脾己土肝乙木肝主藏血中气衰则升隆窒,肾水下寒则精病,心头上炎贝神病,肝木左郁则血病肺金右滞则气病。(盖足太阴脾左旋主升,足阳明胃右转主降)(盖冑不降则心亦不降,火不降则水下寒)(盖脾不升则肝肾亦不升,水不升则火上热)(盖脾不升则木郁,而肝藏血,乙木郁故血病)(盖胃不降则肺亦不降,而肺藏气,辛金滞故气病)黄兀御气机升降图肺金主肃降人体气机升降从人体而言,“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天为阳,地为阴”(灵枢阴阳系日月)。外为阳,内为阴。上统乎外,下统乎内。在上在外者有下降之性,在下在内者有上升之能。故人之手三阳经脉(小肠、大肠、三焦)从手走头(从外之内为降);手之三阴经
7、脉(心、肺、心包)从胸走手(从内之外为升);足之三阳经脉(膀胱、胆、胃)从头走足(由上之下为降);足之三阴经脉(脾、肾、肝)从足走腹(由下之上为升)。五脏为阴属地气,六腑为阳属天气,故五脏需升则健,六腑以降为顺,但五脏六腑又各有升降。如心肺居上,属淸阳之天;肝肾居下,属浊阴之地;脾居中央,为清浊共处之所。在上之心肺,从右而降;在下之肝肾,从左而升;在中央之脾脏,为升降之枢纽。人体气机在脾的斡旋下,升降有序,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活动。气机升降因时而变化的特征是,春夏属阳而主升浮,秋冬属阴而主沉降。人体气机之出入升降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首要的功能。它直接影响着人体的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五脏
8、与五脏之间,五脏与六腑之间,五脏与气血津液之间,五脏与四肢之间,心理与生理之间的运化状态。可以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寿命。气机出入升降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运化十分重要,能够起到吐故纳新,活化机体功能的作用,出入升降功能一旦紊乱,人体的生命和健康状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中医学对人体气机运化是以气机出入升降的状态为评判标准。在中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六微旨大论篇中就有其详尽的说明: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远近
9、,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我们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的作用异常的重视,它关系到人的生命与人的心理和生理运动。如果没有了出入升降,人的生命与生理活动也就不存在了,人之所以有生命与生理活动,就是因为有了气机的升降出入。气机的升降出入使人体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场有了很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带动了五脏六腑功能的运化,形成了很好的的作用。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吐故纳新,因此,保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状态的稳定,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生命就会受到危害。气机的出入升降在中医学的理论中,是泛指人体内外气机整体的出入升降的作用性能,不是对人体
10、体内脏器和某一项功能的单一运动而言。从中医学基础理论人天本一的角度看,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与人体身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人体体外气机能量场的运化状态决定着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作用。气机的出入升降是指人体整体的功能代谢而言,是中医学整体观的体现。人体消化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等都在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带动下进行整体而有规律的运化,一旦气机出入升降出现紊乱,这些系统就会出现紊乱。同时,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会影响到人体内外气机的相互作用,如果人体体内气机出紊乱也会引起气机了入升降功能整体性的紊乱。整体性、统一性是中医学体系中最重要的理论观点,中医学所认为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是以宇宙自然
11、规律为基础,将宇宙自然中的所有一切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在这个有机的整体中,统一而有规律的进行着合理的运动。中国古文化与中医学的理论认为,人与宇宙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以载然分开。人体上的一切生理与心理活动都与宇宙自然规律息息相关,宇宙自然的一切物质与场的运动都是在一个规律之中。这种理论观点可以从宇宙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中看得到,宇宙中星系的运动,如太阳黑斑的爆炸会对人的心脏、血压产生影响,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等。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主要是宇宙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饮食无规律以及五脏气机运动不规律造成的,而人的心理活动对气机
12、出入升降功能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精确的指出了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上古天真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署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天元纪大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人在遇到某些事情时,会产生多种不稳定的情绪,这些不稳定的情绪会严重的影响到人体的身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功能。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心理情绪的紊乱引起五脏气机功能运化的紊乱,从而导致人体产生疾病和不健康的因素。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的某一个脏器功能或其他
13、某一个功能发生紊乱都会引进起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整体性紊乱。在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经文中的“神明”指的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会使人体气机运化状态有规律的运化,形成一个很有规律的气机周流状态,反之,就会严重的影响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化,导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人体外气机场与五脏气机运化状态,这是人们身体是否健康的重要基础。因此,调整人的心理活动状态对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人体五脏与其他功能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如同一部精密的计算机,各项功能在宇宙自然规律中有机而整体统一的
14、进行着运化。而进行运化的基础是在人体内外气机场运化之上。中医学古典理论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人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气为本源,因此,气机运动是人体气机出入升降状态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生存于一个无比巨大的气机能量场中,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吐故纳新的主要作用手段,从人体的形体结构来看,人体的上中下、前后左右形成了气机运动的构架。人体的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后为阳前为阴。气机运动在人体外的运动规律为:自然界中的地气由下向上升,天气由上向下降,人体左侧阳性气机向下运行,右侧阴性气机向上运行,后面阳性气机向上运行,前面阴性气机向下支行,腰胯气机由左至右运行。根据气机不
15、同性质的运动形式,我们可以看出,人体的气机由头沿左侧向下至足,再沿右足向上至头,形成了一个循环。身后的阳性气机由足向上至头,再沿前胸向下至足形成了一个循环。腰胯气机由左行至右侧,再由右侧行至左侧形成了一个循环。由这三个气机循环结构组成了一个立体性的整体气机循环结构,从而带动人体内部气机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同时,在人体上,人体的右肩至左足,左肩至右足,交叉的形成了气机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与现代医学中人体交叉神经的作用方式相同,并且于上面三个气机循环结构同为一个整体,参与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作用。这种在人体上交叉运化的气机运动方式在中国的古文化理论和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就有其记载和描述。在黄帝内经五运行大
16、论篇中就有这样的一段论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鬼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昂,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夫侯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这段内容是论述五行先天之气在天体中运化的模式,而戊和已则在东南方与西北方相对的位置,戊己在五行中属土,居于五行中的中宫,主运其他四行,是先天五行之气机运化的通道,如果这个通道不通,五行之气的运化就不可能完成。这种五行之气的运化模式是宇宙规律的始然,不可不通。自然界的一切物质运动都是以这种模式进行运动的,人体也是如此,人体上的五行之气就是按照这种气机运动模式进行运化,使人有了生命的活动。在中
17、国古文化对于天体的研究中,对于这种五行气机运化有详细的图解说明。南方丙丁TOC o 1-5 h z轸翼张星柳鬼井戊角参亢乙氐毕庚西房昴甲心辛方尾娄其奎己TOC o 1-5 h z危室壁癸壬北方二十八星宿五运图从人体的体位来看,人体的右肩处于空位的位置,左足也是处于空位的位置,这样在人体上就形成了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右肩的位置就称为天门,左足的位置就称为地户。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人体的左肩与右足也是一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只不过是这条气机运行通道与右肩和左足有性质上的差别。左肩与右足的通道为虚,右肩与左足的通道为实,在人体上形成了交叉形式的气机运化状态。这两条气机运行的通道对五脏气机和人体整体气机的
18、运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时也要注意:在人体上,气机的运行方向不是单向运行的,在气机向一个方向运行时,还有与其相反逆行气机在同时运行,形成了一正一反一实一虚的运化机制。正是这种气机运化机制带动了人体气机进行不斷的运动。在人体内部,气机的运动也是按照淸阳上升,浊阴下降的规律运行。在中国古典文化对人体气机运动研究的理论中,有大小周天的描述。中国古人认为,人体的生命能量源头是在关元气海一带,是人体原始之气储存的地方,在中国古典文化中称之为丹田。丹田的位置在人体的中心,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阴阳关系就是在此处为分割点。以这一点横向水平轴向上为阳,向下为阴,纵向立轴而分,左为阳右为阴,侧向立轴而分,后为
19、阳,前为阴。气机由丹田开始沿任脉向下经胯下经会阴穴沿督脉向上行至头顶百会穴,再沿百会穴向前向下行至丹田,形成了一个周流的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小周天。然后,在丹田经过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左肩,沿手臂的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后经手臂外侧向上行至左肩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再沿人体的中心向上行至右肩,沿右手臂内侧向下行至五指尖,再沿右手臂外侧上行至右肩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内侧向下行至左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沿左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内侧向下行至右足下涌泉穴,经旋转运动后,再沿右腿外侧向上行至胯部回至丹田,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气机周
20、流状态,这样在人体的内部就完成了一个气机周流的过程。这种在人体内形成的气机周流状态,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学理论中称之为:大周天。以上大小周天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体内气机与体外气机同时的进行周流,不单是体内的气机周流。这种气机周流的方式是人体内气出入升降功能的根基,如果气机的周流出现问题,气机出入升降功能将发生紊乱,影响人体的吐故纳新功能。经脉穴位是人体体内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与转输的重要出入通道,也是人体气机出入的门户,在人体的气机出入升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上的穴位,在中医学理论中称为:要穴。其意义是,这些穴位在人体内部气机与外部气机联络时,起到与外部气机联络和转输气机的重要
21、作用。在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中,一些经脉穴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命门穴、神阙穴、劳宫穴、膻中穴、印堂穴、大椎穴、长强穴等穴位,以及经脉中的督脉、任脉、带脉、冲脉、十二正经。百会穴在人体头顶部中心的位置,是宇宙自然之中阳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涌泉穴在人体的足下,是宇宙自然之中阴性气机在人体上的汇聚之地。天地之气的交流,在人体上主要的就是从这两个穴位上出入。在现代西方人体科学的研究中发现,在人体上具有多达七个连续而又互相渗透的能量流围绕,并渗透着人体,能量流由头顶经身体中心直下,由足底分别向上至头顶,形成了不同方向的能量环流。从以上对人体气机能量运行的结构形
22、式来看,这种结构就如同地球轴心线与经度线纬度线的结构形式一样,人体形成了一个自封闭的空间结构,而穴位则是这种结构内外气机能量出入的门户,这些气机能量出入门户的开阖就成了人体气机出入升降最为关键的部分。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与人的心理活动与身外气机场和五脏气机的运化分不开。中国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将人的心理活动对人体的影响作用阐述的很淸楚,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中明确指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
23、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有所愿”。从这两段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对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视,告诉人们人体疾病的产生与衰败的原因,如何调理人的心态,使人的身体健康长寿。“人有五藏,化生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署过度,生乃不固”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人的心理活动与人体的五脏气机运动息息相关,起伏变化很大而且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导致阴阳五行气机运化的失调,引起身体内外气机的整体性紊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人如果经常处于脾气暴燥、思虑过重、情绪低落、喜怒无常等状态,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脾胃不适、胸腹胀满、消化不良
24、、大便干燥、肝气胀满、内分泌失调、睡眠失常等症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一个人经常处于心烦意乱,很容易发火的状态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大便干燥的现象。在五行气机中火位气机具有上炎之性,火性气机太过会影响到人体的水液分泌,产生大便干燥,排泄困难。由于体内气机的紊乱而致使体外的气机不能很好的与体内气机进行交流,使得阴阳气机的出入升降不能正常的进行,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人体吐故纳新功能的作用。人体内外气机的运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会影响到阴阳气机之间的运化状态。一个平和的心理活动状态,能使内外气机处于一个有机而平稳的运化状态,否则,复杂而不平和的心理活动状态,会使人体内外气机经常
25、处于一个紊乱的状态。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到,自然界环境的变化也是影响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学经典理论认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在自然界中,随着地球外在环境的变化与地理位置的不同,气机的变化也就不同,这些都是引起人体体外气机产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在一年四季中,如果春天的风气过重,就会引起人的肝火过旺,肾水失调,从而引起五脏气机运化紊乱,导致气机出入升降功能出现紊乱的现象。因此,在一年四季的变换时,人体往往会发生某种季节性的疾病,就是由自然界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所以,人体外气机场的运化状态就成为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
26、状态是否平稳的关键。如果人体体外气机场始终处于一个稳定而有规律的运化状态时,就会对一切外来的不均衡气机进行有序的协调,使气机始终处于一个平和而稳定的状态,气机出入升降功能的状态就不会受到破坏,保持一个完整而良好的状态。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功能是人体疾病治疗,预防疾病,保健养生的重要基础,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因此,掌握人体体外气机场的运化规律与五脏气机运化规律,是内功调整推拿技术对人体气机出入升降功能调整的关键,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康复与保健养生非常的重要。气机的出入升降是宇宙自然气机作用与人体的唯一方式,也是人生命的根本,是宇宙自然的运化规律,不可不知。人体气机升降(一)脾胃是升降的轴心脾为阴土而升
27、于阳,胃为阳土而降于阴,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气不以质,而升降的权衡又在中气,升则赖脾气之左旋,降则赖胃气之右转,故中气旺则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轮转,中气败则四象失其所行,因脾郁而胃逆也”。罗谦甫亦说:“人身心肺在上,行营卫而光泽于外,肝肾在下,养筋骨而强壮于内,又必赖脾胃在中,传化精微以溉四旁,若脾胃之气一伤,则四脏皆失其所”。可见脏腑升降的轴心在于脾胃,脾胃为人体精气的生化之源。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不仰给脾胃输布精气以充养。虽然其枢转有赖肝肺之升降,而脾胃本身之升降才是主要的。前人之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土为万物之母”即从脏腑升降机制脾胃起着轴心
28、作用论的。脾胃为升降之枢轴升降的化源全在脾胃,脾胃二者一为阴土本湿,一为阳土性燥,燥湿调停,中气得以化源,中阳发动枢轴能运转,脾升肝才能升,胃降肺始能降。如中土失运,气虚脾陷,或胃燥气逆则升降失职,势必导致四轮不转,正如前人所言: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淸阳下降,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如此。”因此,圆运动枢轴的转动不仅赖坎阳的发动,其中,中土的健运也是升降的关键。提供气功,丹道,禅修,经络养生培训与资讯,含练功杂谈,气功入n,丹道修真,佛道禅修,太极养生,瑜伽修炼,经络养生,中医养生,中年养生,有氧运动,亚健康养生,慢性病调理等栏目关于脾胃升降的病理机制,金匮记载:“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29、水饮所作,枳实汤主之”这是脾胃失其升降之机,饮浊得以凝聚成形的例症,仲景治以枳实汤,调其升降,斡其气机,使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叶氏之言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以降则和,大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华云岫归纳叶氏脾胃的解谓:“脾胃之病,当祥辩其升降二字,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下陷而但不健运亦病,胃气上逆固病,即不上逆而但不通降亦病矣”。脾胃生理功能的特点在于升淸降浊,脾输精于上,清之升也,胃传糟粕于下,浊之降也,内经“青气在下则生聚泄”,为脾气下陷之证,“浊气在上则生月賁胀”为胃
30、气上逆之证,当升者降,当降者升,是为“阴阳反作”之病。(二)肝肺是升降的轮转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肝之升也,遂其生发之令,肺之降也,行其收敛之权。人身精气的生化虽以脾胃为泉源,而输布流行却以肝肺为枢转。肝气主升,把精气上输头身及上窍,肺气主降,把精气下达于脏腑及筋骨,这样才使气血流行,脏腑安和。肺肝两脏,相互制约,左升右降,合乎自然。惟肝性刚而易动易升,肺脏娇而易痹易郁,因而常造成“肝升太过肺降无权”以致升降失调,枢机窒塞的病理机制。肝肺是升降的翼佐肝肺是升降的翼佐,肝肺一为藏气,肝肺的升降实际也就是气血的升降,肝肺一左一右,犹如两翼一样。肝主升发,肺司肃降,故左半圆的温升需赖肝木的温升,右
31、半圆的凉降必依肺金的顺降,如肝肺气机失调,必致气血逆乱,则升降悖逆,足见肝肺在升降圆运动中的翼羽作用。上述说明,脏腑气机升降;圆运动是一种气化运动,取决于心肾水火的平衡,脾胃燥湿的调停,以及肝气血的协调,三者共奏气机升降圆运动之功。肝喜条达,肺喜舒宣而主气机,最怕邪郁,郁则气滞,如六淫外侵则肺气郁痹而治节不伸,七情内扰则肝气拂逆而生机不畅。外感内伤足以影响肝肺之升降而使气机郁遏。王孟英以肝肺为外感内伤病审证求因的纲领。他说:肺主一身之表,肝主一身之里,五气之感,皆从肺入,七情之病必由肝起”肝气一逆,则诸气皆逆,治节不行则一身之气皆滞,尝谓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衍滞,设知此义,则平易之药淸淡之方
32、每可以愈重症”在肝升肺降之中,肝升是主要的。由于肝性刚急主动主升。在病理过程中先是肝升太过”以致肺降无权”。所谓“肝阳上浮则肺气不降”,风阳浮则治节横斜”,由于左强右弱”一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导致有升无降或升降失调的病态。内伤杂病之繁而且苟者莫如肝病之为最。犯上则为喘,侮中则为呕为胀,乘下则为闭为淋。此以魏玉璜之以肝为万病之贼”,张鲁峰以“五脏之贼”诚以肝木犹龙,变化莫测,肝脏之病较他脏为多之故。在肝病中以犯中克土为多见,犯胃则恶心干呕,脫痞不食,吐酸水延末,克脾则腹胀便澹,或不爽,肢冷肌麻,若细分之又有肝肝乘脾”与胆乘胃之别,乙木乘阴土”证见两胁满痛,少腹坠胀,立则剧而卧则舒,为肝气上逆,脾
33、气下陷之证,法当疏木培土”如逍遥散。甲木乘阳土”证见蛇痛呕吐,心中痛热,气上冲心,不饥便秘,为胆火上升,胃气不降之病机,法当泻木安胃,如乌梅丸。肝脾胆胃的升降失调而出现的病机是复杂的,然而不出“肝木不升则克脾土,胆木不降则克胃土”这一规律。这里可以看出,胆随肝逆,肝胆上升在内科的某些病起着主导作用。有肝升肺降的两方面,不应忽视肺主治节”肺主淸肃”即肺降”这一方面在某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肝木之所以得横逆因金不制木,木不所畏也”。设肺金淸肃之令得行,肝木相安无扰。季楚重指出肺在升降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时说:“淸浊升降,皆出于肺,使太阴失治节之令,不性生气不升,即收气亦不降,上下不交而郁成矣,故
34、经云:太阴不收,肺气焦满,诸气坟郁,皆属于肺在肺不主降的病理过程中情况亦是复杂的,诸如:肝胆逆生之火,胃腑逗留之浊,枢机壅遏之热,水饮凝滞之痰,均蜂起而作难,致病变百出。正如王氏指出:肺即不主淸肃,一身之气皆失其顺降之机,针对这样的复杂情况,王氏指出了清肃肺胃,平泻肝胆”的综合措施。(三)心肾是升降的根本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水火是阴阳的征兆,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降是阴阳的动作,因此说造化之机,水火而已”死生之机,升降而已”心主火而肾主水,脏腑升降以心肾为根本。祖国医学的脏腑学说从其生理作用与病理转归来看,以心肾二脏为重要脏器。心为君主之官,肾是先天之本,其在生理上的作用可知;心不受邪,受邪
35、则死,肾不可伤,受伤则危,说明其在病理转归上的重要作用,其所以然,是因为心肾二脏分寓水火,判别阴阳之故。水升火降关系人的生命寿夭,这不能说不是根本问题,如水火相济则能生物”水火不离,分离则死”张景丘曰:火性本热,使火中无水,其热必极,热极亡阴而万物焦枯矣,水性本寒,使水中无火,其寒必盛,寒盛则亡阳而万物寂灭矣”这是水火关系人的生死问题。又如水火交,永不老”“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肾水足则阴精上奉,水足制火,此阴精所奉而令人寿延也,肾水亏则心火独炽,火来侮水,此阳精所降而令人寿夭也”这是水火关系人的寿夭问题。水火升降的机制是微妙的。心本火脏在而火中有水,所谓离中偶画生阴”肾本水脏而水中
36、有火,所谓坎中奇画生阳”火为水之主,故心气日欲下交,水即火之源,故肾气日欲上升,是以水不升为病,调肾之阳,阳气足,水气随之而升,火不降为病,滋肾之阴,阴气足,火气随之而降”这就是水得火而升,火得水而降的道理。一般情况下火宜在下,水宜在上,交则既济,不交为未济”其病理现象即为“心肾不交”或“水或火偏腔”例如:消渴征不交,火之腔也,水气病之不交,水偏胜也推而广之,少阴病之心中烦,不得卧,火偏胜也,故用黄连阿胶汤泻心火而滋肾水,使心肾交而烦解寐至;少阴病之脉微细,但欲寐,水偏腔也,故用真武、四逆之奋心阳、降肾浊使心肾交而脉起疲振。其它如交泰丸(黄连、肉桂)用治失岷、磁朱丸之用治内障,均从心肾着眼为交
37、通心肾,调济水火的著名方济,即灵枢的半夏秫米汤用治“胃不和则胃不安”其所谓通其阴阳者,亦无非水饮痰浊阻滞中焦而激浊扬淸,为心肾交通开避道路。或问:半夏秫米汤,明为治胃,何关乎心肾,不知心肾交通以脾胃为枢纽,试观磁朱丸中用一味神曲之作为“黄婆媒介”(黄婆即脾胃)者其义可见。在恶寒发热的病象中有涉及其根本的即关乎心火与肾水,虞天明曰:阳虚者,心经元阳虚也,其病多恶寒,责其无火也,阴虚者,肾之真阴虚也,其病多发热,责其无水也”其根本治疗应采取王太仆提出的: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热之不热是无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本方法。肾为水之主,心为火之源,故取心,者不必剂以热,但益其阳;取肾者
38、,不必剂以寒,但强肾之阴。自张景丘等提出命门水火为真阴真阳之后,把王氏“壮水益火”之论不是分属心肾而是统归天命、肾的另一含义了。冯楚瞻曰:“要知平人而至于病,必由于水火二家先病,小病或由于气血之偏,大病必由于水火之害”心肾是升降的根本肾是升降的启动力,所谓坎阳发动,肾水温升则脾转肝升,于是水升火降,坎离交泰。从而完成左阴升,右凉降的气化圆运动形式,也即在肾阳命火的发动下,中土枢轴转动,致使肝脾温升而心肺凉降。其中,肾水本应下沉,之所以能上济心火,是因为坎阳的发动;心火本性上炎,却反下降,又是因为肾水的上济,以阴阳互根之理矣。圆运动中心肾水火的升降,体现了坎离交泰、水火既济的易理。肾、命之火乃坎
39、中之阳,为一阳陷于二阴之中,即两水中之真火,为人身火种,圆运动左半圆之温升全赖此一火种。心阴为离中之阴乃一阴含于二水之中,为人体之真水,得坎水之济,始能下荫,圆运动右半圆之凉降,全在于此。如阳虚火衰,坎阳无力发动,肾水不能温升则肝脾失煦而不转;或心阴亏耗,心火上炎,肺胃失荫则弗能凉降,如此,整个升降运动势必停滞。因此,心肾实为升降圆运动的根本。心肾水火升降和其它脏器的关系,如娱东阳说:坎水温升,则肝木舒其疏泄之性;离火淸降,则肺金行其收敛之政”肝木得肾水的滋荣,才得遂其升发疏泄之性;肺金无心火的克制,才得行其淸洗收敛之令,这是可以理解的。又如何伯斋说:人之脏腑以脾胃为主,盖人之饮食皆入于胃,而
40、运行于脾,犹地之有土也,然脾胃能化物与否?实由水火之二气,非独脾胃之能也,火盛则脾胃燥,水盛则脾胃湿,皆不能化物,乃生诸病”脾胃得水火的调节才能腐熟水谷,变化精微,如果水火不调过燥过湿,不仅不能化物,还能变生诸病。水火的根源在心肾,水火的调济在相交。心肾交,水火既济,又不仅脾胃得以生化,五脏六腑亦无不赖以安和气机升降的几个现象天气下为雨,地气升为云,这是天地之间气机升降中的一个规律,也是普通老百姓都能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呢?水受热化为蒸气而升到天空,天空的水蒸气凝聚为云,水蒸气的浓度超过了饱和度,就化为雨水下降,相信这个现象一般人都能理解。这个现象也在说明,天气要下降,地气要上升,如此方能生化出
41、万紫千红的大千世界。比如树,树能把地下的水分吸取上来,通过树叶升散到天空;同时树叶又吸收了天气,并把它输送到地下,也就是说,树也只是一个天气地气交换的器物。那么人呢?人立天地之间,和树是一样的,十二条经脉纵横交错,经脉中走的也是这个阴阳二气。足三阴经从下升上,从胸中接手三阴升到手上,通过手指散到天空;手三阳经从上降下,入头和足三阳相接,降至足趾而归于地。这个是无形的气机交换,普通人难有体会。这也是一种气机的升降。上述气机的升降也有证验,曾接触过一位尼师,当时修行非常精进,每天诵经打坐,她告诉我打坐中的一个现象,就是采用单盘打坐的时候,如果是右腿在上,左腿在下的时候,身上就暖烘烘的,甚至有火烫的
42、感觉;而如果是左腿在上,右腿在下的时候,不久就感觉遍体淸凉,皮肤滑腻。后来我才明白,这个用中医理论是很好解释的,左升右降,左边是阴升之路,右边是阳降之路,右腿在上,闭住了左腿气脉,这样,阴不能正常上升,从而导致阳气偏重;而左腿在上的时候,是闭住了右侧的阳气下降的道路,而形成了阴气偏盛的情况。如此来看,打坐的时候,老用一个腿在上的单盘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会造成机体的阴阳失衡。但有些功夫却为了蓄积阳气或阴气而必须用类似的盘坐方法,各有妙用,但总不失气机升降之道。男子为阳,在男子这个身体上,天气下降入于地下,这个气机的降要大于地气上升而归于天的气机。所以讲男子以气为主,讲男子汉要有气魄,也就是男子
43、的健康,气必须要足。天气通于肺,肺气足,气降化精,精归肾中,为人体能量之精华。因为男子气往下走,所以男子比女子多一外肾。关于人身体机制之研究三皇五帝,轩辕蚩尤,人之初生。盘古开天辟地,女姻造人,人生与天地之间,气数亦游荡与天地之间,气数不尽,气机不绝,人难亡,人者,天地之附属物也,生存赖于天地,食谷饮鎔,亦仰仗天地之灵气。黄帝有黄帝内经,神农氏遍尝百草,两者究其理,穷其方。其功居伟,乃人之圣贤也,亦真人也。天地三态,固,液,气。亦有两妆,粒子,电磁波,即波粒二象性。人者盖有也,乃为人,为天地灵长者。人者大也立于天地之间,小也天地之间一尘埃也。气,液,固三态互转互化,不变者恒光也。人有初生,落草
44、哭啼,惊于世间也,天之所生娇子也,天地之气聚合而成。世间万法,世间万物,大也,小也,与变中生气机,世间未来之事,今日之事,原不过之定数也。人者体魄之健壮,灵魂之安阳,有天地万物不可阻挡之锐气,真乃一灵长也。人者亦如一机器,虽不能以机械之论辩人,但亦有相通相关之处。人者初生,元气稳固,体魄康健,一呼一吸仰仗与天地,人即为天地所孕育,生于天地,成长于天地之间,灵性源于天地,精气神焕发于心,天地所賜也。改天换地,与天地做以斗争,改造自然,服务与斯。黄帝内经有语:整体,阴阳,经络,养生,运气,实质上来说,是人之运行机制大成。人之身体康健,实际上即可外观,亦可内视。不过难逃阴阳之气,两气固守,相以协调,
45、相以制约,至以精神内守,无病可干。不过人难免过静,而难有红尘之乐,此乃因果相应也,出世入世一念之间,各有循环,气机转换也。人之华,世之华,人之默,世之默,实际世界仍世界。气病辨证+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气病辨证什么是气病辨证?所谓气病辨证,是指针对气虚不足和气机失调所致病证的辨证方法。气是人体重要的物质之一,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人体之气来源于先天,禀承于父母,但又依赖后天不断地充养。人在出生之后,凭借先天(即父母之精)所赋予元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机体自身不断地吸入自然界的新鲜、人体可利用的气,通过饮食补充水谷精微之气,在整体配合作用下,经肺的气化作用而生成人体生命赖以生存的须臾不能缺无的气。这种
46、人体自身所形成的气凭借心肺作用布于全身,维持各脏腑器官活动之所需。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这种气的质量功能,或者其运动状态失调时,都可发生以气失调为主要矛盾的病证,此即称之为“气病”。气病又有气虚证”和气机失调”两种类型。气虚证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过度而致气的功能减退所致病证。“气机失调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此中又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气闭证”、“气脱证的不同类型。由于气的运动是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为其活动场所,是通过各脏腑、器官的相应功能体现其存在,因此气机失调”所致病证是离不开相关内脏的功能障碍。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都
47、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脏腑的产物,形成之后又都是各脏腑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气血津液、精任何一种物质有波及其他几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参照。气病辨证是属“气血津液辨证”内容的一部分。所谓气血津液辨证方法,是指对气血津液病变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以下所述的内容适用于对各科疾病,尤其是内科杂病及妇科病的辨证。气血津液病变主要有气病证候、血病证候及津液病证候和气血同病证候。一、辨气虚证辨气虚证指对气的量的减少,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所表现的以全身性虚弱症状为特征的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气虚证是指元(真)气不足,气的功能减退,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常因久病体虚,或劳累过度伤气所引起。临床表现少
48、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或见头荤目眩,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机制分析气具有推动、营养、固摄等作用,气虚不能营养于元神;因此有少气懒言,头晕目眩,面舌色淡等症。其固摄无力,故有自汗,动后加重特点。气虚证的形成,常由久病、重病或劳累过度,而使元气耗损;或因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调,而使元气生成匮乏;或因年老体弱,脏腑功能衰退而元气自衰等导致。由于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故出现气短、声低、懒言、神疲、乏力;气虚不能上荣,则头晕目眩;卫气虚弱,不能固护肤表,故为自汗;劳则气耗”(素问举痛论),所以活动劳累后诸症加重;营气虚不能上承于舌,故舌淡嫩;气虚鼓动血行之力不足,故脉象虚
49、弱。由于元气亏虚,往往导致整个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减退,故临床上有心气虚证、肺气虚证、胃气虚证、脾气虚证、肝胆气虚证、肾气虚证等的不同,同时各脏腑气虚证还可兼并出现。其辨证以并见各自脏腑的气虚证候为依据。气虚亦可表现为气不固”特征。所谓气不固”,是指气虚而失其固摄功能所表现的虚弱证候。气虚肌滕不密,卫外无力,则常有自汗,易感外邪,名曰卫表不固”,属肺气虚证的范畴。气虚不能控摄血液沿脉道运行,可导致各种出血,称气不摄血”,即脾不统血证。气虚而下元固摄失职,可致二便失禁、遗精、滑胎等,称为肾气不固”,系肾气亏虚所致。其辨证是有气虚证的一般证候表现,并有各自“不固”的证候特征。辨证要点本证以元气不足,
50、功能减退为主要病机。以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自汗出、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为其辨证依据。可兼见头荤目眩、面邑淡白、劳累后症状加重等症状。此外,气虚证还具有起病缓、病程长的特点,多见于禀赋不足、年老体弱、久病体虚及饮食劳倦所伤之人。本辨证方法常用于对感冒、咳嗽、肺痿、喘病、呃逆、泄泻、便秘、淋病、蜃闭、惊悸、健忘、癫病、痫病、眩荤、头痛、发热、心痛、虚劳、中风等病,尤其是五脏虚损;表卫不固病变的辨证。应与阳虚证、气陷证、血虚证等相鉴别。二、辨气陷证辨气陷证指对脏气不足,经络失养而松弛,以致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方法。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临床
51、以内脏下垂与气虚证共见为特征。临床表现久泻久痢,腹部有坠胀感,或便意频频,或脱肛,子宫脱垂,肾、胃下垂,伴见头晕目眩,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机制分析本证以气虚为病理基础,所以有头晕眩,少气乏力等气虚特点。由于气虚无力升举,反陷于下,故有久泻久痢,腹部坠胀,或脱肛,子宫脱垂等气陷的特征。所谓“气陷”,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淸阳之气不升而反下陷,内脏位置不能维固而下垂所表现的虚弱证候。气陷一般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头晕眼花,耳鸣,疲乏,气短,自觉气下坠感,或内脏位置下垂,或有脱肛、阴挺等为常见证候。气陷一般是指中焦脾虚气陷,故临床往往称中气下陷证或脾虚气陷证。辨证要
52、点本证以气虚无力升举而致下行太过为主要病机。以内脏下垂、久泻久痢与气虚之象并见为辨证依据。有气虚证的一般症状,如头晕目眩、少气懒言、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弱无力等。有久泻久痢、腹部坠胀、便意频频、内脏下垂等气机陷下定性症状。本证常见于对泄泻、胃肮痛、脱肛、子宫脱垂、上眼睑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崩漏、腰痛等病的辨证。应与气脱证、气虚证、脾气下陷证等相鉴别。三、辨气滞证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内脏,或某一部位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常因情志不遂,七情郁结,或病邪阻滞气机所引起。临床表现胸胁脫腹等处胀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可为窜痛、攻痛,唆气或矢气之后胀痛减轻,舌淡红,脉弦。机制分
53、析气有运动的特征,因某种原因使气的运行阻滞便会产生本证。经常最显著的特征是胀闷疼痛,发生于不同部位,其胀痛又有不同。辨证要点本证以气机运行不畅,阻滞于全身或某一局部为主要病机。以胀闷疼痛、脉弦为辨证依据。有胸胁肮腹胀痛、部位不固定、症状时轻时重等定位症状。要辨淸引起气滞的原因以及气滞发生的确切部位。此外,对气滞证”的辨证要抓住什么是其主症、什么是其次证。然后还要结合其气滞”发生的具体病位,以及引起气滞的具体病因,如此辨证才有实际临床意义。气滞证的主症表现为局部胀闷痞痛,时轻时重,部位多不固定,常见攻痛或窜痛,痞胀,可随暧气或矢气而减轻,且与精神因素有关。次症表现可随病位、病性、病因不同而异。肝
54、胆气滞者,可见精神抑郁,少腹两胁胀闷窜痛,胸闷善太息,梅核气;气滞生痰者,可见头胀痛,眩晕,面部时感发热;肝胃气滞者,可见胃肮、腹部胀痛,常连两胁,或呈游走性疼痛,暧气频繁,吐酸嘈杂;肠胃气滞者,可见腹部胀痛,大便不爽,欲便不得;肝滞脾虚者,则见肠鸣腹泻,泻后痛减,随后又作,恼怒加甚;气滞胸中则见胸中攻冲作痛,游走不定,呼吸牵引作痛,俯仰转侧不利,或心前区憋闷、绞痛,重则牵引肩臂两侧,气窒呼吸不畅;气滞腰腑则见腰部胀满疼痛,连及腹胁,似有气走注,忽聚忽散,不能久立远行;气滞体表经络,则可遍身疼痛,游走不定;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经行涩滞不畅。寒而滞者,痛而剧烈,喜暧喜
55、按,得热则减;热滞者则局部胀痛,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辨证要点为局部胀闷疼痛。多有情志不畅,或饮食失调,或用力闪挫,或寒凝等病史。本法常用于对胃肮痛、胸痹、腹痛、胁痛、腰痛、痛经、头痛、郁病、眩晕、便秘、泄泻等病的辨证。应与气逆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闭相鉴别。辨气逆证所谓辨气逆证是指对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气逆证又称气机上逆证,临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为多见。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上逆所表现的证候。常由感受外邪或痰浊、食积阻塞,或情志不遂所引起。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则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肝气上逆,则见眩晕,头胀痛
56、,甚则昏厥,呕血等。机制分析所谓气逆”,是指气机升降失常,气上冲逆而不调所表现的病理变化。气逆基本上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外邪、痰饮等犯肺,致肺失肃降而气逆,则见咳嗽、喘息等症,是为肺气上逆。寒、热、水饮、食积、淤血等原因,致胃失和降而气机上逆,则见呃逆、暧气、恶心、呕吐等症,是为胃气上逆。若因情志不遂,郁怒惊恐等,致使肝气失调,升发太过而无制,从而可表现为头痛、眩荤、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等所谓肝气上逆的证候。肺气以肃降为主要运动方式,所以邪气犯肺,失于肃降而上逆,故以咳喘为主症。胃气以降为和,胃气失常则以上逆为主,故有呕、恶、呃、暧之症。肝气主升,肝失疏泄,多有升发太过之症,故有头痛、眩
57、晕、昏厥、呕血症状。此外,肾气上逆乘心则见气满支心,心下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呼吸短气,手足厥逆,气从少腹上冲胸脫咽喉之奔豚;大肠气上逆见吐粪,腹胀满拒按;冲任气逆则见溢血、冲心、冲胃、冲肺等症兼月经、胎孕病变症状等。临床证候有寒有热,有虚有实,以实证为多。辨证要点本证以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为主要病机。以肺、胃、肝等脏腑气机上逆为辨证依据。以肺气上逆之咳嗽、喘息;胃气上逆之恶心、呃逆、暧气;肝气升发太过之头痛、眩晕、昏仆、呕血等为定位症状。本法常用于对咳嗽、喘病、呃逆、呕吐、反胃、肺胀、头痛、水饮、吐血、呕血等病的辨证。应与气闭证、气滞证等相鉴别。五、辨气闭证辨气闭证指对各种邪气阻闭脏
58、腑经络之窍隧所表现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气闭证又称淸窍被蒙证、九窍闭寒证。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神昏猝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高热昏迷,痉厥。次症表现为猝然晕厥,四肢强直而厥冷,两手紧握,胸满气喘,呼吸气粗,面青或者面赤,唇紫舌红;或喉间痰鸣,口吐涎沫;或饮食后突然昏厥,口不能言,肢不能举,腹胀而唆气腐臭;或中暑昏厥,身热汗出,气喘不语,牙关微闭或口开;或者身热神昏,躁扰不宁,妄言妄见,烦渴面赤,扬手掷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昏迷烦躁,不知所苦,间有神清之时,懒于动作;目喜闭或目开不欲见光,身热不扬,渴不欲饮;或气闭结胸,心下硬痛,手不可近;或气喘不得平卧;或卒然声音嘶哑或失声,耳聋;或小便点滴而
59、出或点滴不出;或大便不通,气闭关格。舌淡或红苔白或黄腻.,脉伏、弦数、沉弦、沉、滑实、弦劲等。机制分析气闭是指气向外运行受到阻滞而然,本证多为突然受到秽浊之气,或者气郁之极所致,因此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症见突然昏仆,痉厥等症。由于有因食、因暑、因七情之不同,故有不同的表现。所谓气闭”,是指因大怒、暴惊、忧思过极等,致使气机闭寒,可出现神昏或晕厥、肢厥等症,称神气郁闭证。或因淤血、砂石、蛔虫、痰浊等阻寒脉络、管腔等处,亦可导致气机阻闭,而表现为阻寒部位的绞痛等症。气闭属于气的实证,为急性重证,或见昏迷、昏厥,或为脏器绞痛、大小便闭,并有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实有力等症。辨证要点本证以气机突然郁闭,
60、不能向外散越为主要病机。以突然心神昏矇之昏仆、抽搐、牙关紧闭、两手握固为主要辨证依据。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的发病特点。因此辨证时必须具备主症,或具备次症中任何一组症状与相应舌脉。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的特点。本法常用于对中风、昏迷、疲闭、便秘、耳聋、小儿惊风、癫狂、音哑、晕厥等病的辨证。应与气脱证、气逆证、气滞证等进行鉴别。六、辨气脱证辨气脱证指对机体正气虚怯,元气衰惫,气随血脱,阴阳欲离而出现的危重证候的一种辨证方法。气脱证又称脱气证、阳气虚脱证。临床以昏迷及脏腑功能虚衰症状为特征。临床表现主症表现为突然大汗淋漓,呼吸微弱,昏迷或精神委靡,气微肢冷,二便自遗。次症表现为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5年施工项目部春节节后复工复产工作专项方案 (汇编3份)
- 《畜牧软件系统介绍》课件
- 小学一年级100以内数学口算练习题大全
- 《结肠癌护理查房HY》课件
- 《海报设计》课件
-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英语试题
- 能源行业环保意识培训回顾
- 石油行业采购工作总结
- 办公室卫生消毒手册
- 2024-2025学年乌鲁木齐市数学三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 湖南2025年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同制教师招聘31人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MOOC】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ISBAR辅助工具在交班中应用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滚装客船货物的积载绑扎系固分解课件
- 中控楼装饰装修方案
- 三轴试验报告(共12页)
- 学校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台帐
- 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
- 糖尿病随访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