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原理课件:导论_第1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导论_第2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导论_第3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导论_第4页
财政学原理课件: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财政学原理本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刘京焕、陈志勇、李景友编著,2011:财政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罗森、盖亚著,2009:财政学(第八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陈共编著,2009:财政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篇,财政的基础理论(13章)公共需求、效率与市场、政府及其职能第二篇,财政支出理论 (46章)支出总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第三篇,财政收入理论 (710章)收入总论、税收原理、税收制度、公共收费第四篇,财政宏观管理理论(1114章)公共预算、公债、财政政策、政府间财政关系导 论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

2、一、现实中的财政二、财政产生的条件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一、现实中的财政 1.分配形式 (1)一般性分配 以生产要素为核心的分配被称之为一般性分配。 如:劳动者劳动工资; 资本家资本利润或利息; 地主土地地租。一般性分配的两大特点: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参与分配的双方,都以各自拥有的要素与对方交换。 遵循自愿性原则:参与分配的双方都是以自愿为基础,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强迫,且受到法律保护。 因此,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一般性分配是在生产、流通领域进行的分配,因此属于初次分配的范围。 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居民,分别获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

3、酬。政府获得的生产税净额可以理解为:政府为企业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本,生产税是社会资本的报酬。(2)财政分配 现实中的财政现象 (衣食住行、从早到晚、从摇篮到坟墓) 如:在人的一天中,从早上起来,洗脸刷牙(水)、上卫生间(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用煤气做饭(煤气)、乘公交车上下班(公交车)、打开电灯(电)等。 在人的一生中,从医院出生、接种各种疫苗、上公立幼儿园、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上收费低廉的公立大学、参加工作(如果失业,领取失业救济金维持生活)、医疗保险、退休后,领取社会养老金度日、去世后,送往政府办的火葬场。 政府向广大民众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公共基础设施(道路、公共交通、桥梁

4、、通讯); 公共服务(供水、供电、供气、 供暖、排污、排水、环境保护等) 安全保护(国防、治安、法律等); 文化、教育(助学贷款)、医疗、公共卫生; 扶贫、抚恤、补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 突发事件出现后的财政支持,如: 地震、旱灾、洪灾、非典等。 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使用费:电费、水费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财政分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财政主要有三大类分配和管理活动: 一是筹集财政收入 二是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 三是对国民经济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第一,筹集财政收入。包括: 税金:个人、个体工商户、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依法向政府交

5、纳的税金; 利润: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的利润; 收费: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 如:行政性收费:工商执照费、各种罚款 事业性收费: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费 财政收入及其占GDP的比重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率变化趋势项目2012年数量(亿元)占政府收入的比重(%)占GDP的比重(%)1. 公共财政收入117253.52 61.9 22.6 其中:税收收入100614.2853.1 19.4 非税收入16639.248.8 3.2 2. 政府性基金收入37534.90 19.8 7.2 其中:不含土地的政府性基金收入8642.64.6 1.7 国有土地出让收入 28892.315.2 5.6 3. 社会保险

6、基金收入33223.46 17.5 6.4 其中:财政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贴6185.173.3 1.2 社会保险基金净收入27038.2914.3 5.2 4.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495.90 0.8 0.3 其中: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680.5 0.2 地方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25.220.1 政府收入合计189507.78 10036.5 国内生产总值GDP518942.12012年财政收入结构2012年税收构成流转四税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之和减出口退税后的余额。2012年税收为100614.28亿元各项税收的变化趋势(亿元)个人所得税占税收比重的变化趋势(%)2012年非

7、税收入构成2012年非税收入为16639.24亿元 2013年财政收入收入项目数额(亿元)比上年增加额增长率(%)财政收入1291431188910.1税收收入1104979.8国内增值税288039国内消费税82304.5营业税172179.3企业所得税2241614个人所得税653112.2非税收入1864612.1第二,安排财政支出、提供公共商品。包括: 行政管理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国防支出; 邮电、通讯、交通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 基础产业的财政投资支出; 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支出等; 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2006年财政支出构成Social

8、 security,Medicare and unemploymentand other retirementLaw enforcement and general governmentSocial programsPhysical,human,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Net interest on the debtNational defence, veterans,and foreign affairsMajor Categories of Federal Outlays for Fiscal Year 2006支出项目数额(亿元)比上年增加额增长率(%)财政支出

9、1397441379110.9城乡社区事务1106721.9教育支出218773医疗卫生820913.3社会保障和就业1441714.6住房保障4433-1农林水事务132289.7文化体育与传媒252011.1交通运输927213.1节能环保338314.2科学技术506313.7 2013年财政支出第三,对国民经济的监督、管理和宏观调控。 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A: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收支预算和机构、人大审查批准); B:通过制定和运用各种财政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经济中的各个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C:运用税收、公债和政府预算等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对国民收入分配、国民经济

10、的各个环节以及整体运行状态进行调节、控制。 财政的产生,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存在财政分配的对象、财政分配的主体和财政分配的目的。1.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基础 没有剩余产品就不会有财政。 如果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财政分配的对象,也不可能有独立于直接生产过程的财政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二、财政产生的条件2. 公共权力组织的产生和存在是财政产生的政治前提 财政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和政治前提是公共权力以及行使公共权力的组织的产生和存在,公共权力组织构成财政分配的主体。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公共权力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 通常在国家出现以后,国家就成为了拥有和行使公共权力的基本组织形式

11、。3. 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源 人类社会有两大需求,即私人需求和公共需求。 私人需求主要由私人商品予以满足; 公共需求则由公共商品予以满足。 财政产生的根源在于私人组织(如个人、家庭、企业等)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 私人组织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主要有三个原因: (1)能力所限。由于公共商品的生产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私人组织一般难以承担。 (2)权力所限。许多公共商品(如国防、环保、司法和公共安全等)的生产和提供需要有政治权力作后盾,而私人组织不具有政治权力。 (3)利益所限。私人组织的产品提供不仅要求其成本得到足额补偿,而且要求能够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而由于公共商品的非排他性使生产成本

12、得不到足额补偿,私人组织不愿意提供公共商品。 因此,这就客观上要求国家依靠政治权力(或公共权力)来提供公共商品、满足公共需求。 三、财政的概念和特征1. 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公共权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财政的这一定义包含有三大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公共权力组织。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这是财政分配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根本标志。 由于在现实中,是由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其具体职能,因此,财政分配实际上是政府的经济行为。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 满足公共需求是财政产生的根

13、源,也是财政分配的目的。 在民主社会,财政分配的目的也可表述为“满足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但国家职能的本质内容仍然是公共需求。 国家所具有的三个基本职能: 政治: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促进社会和各项事业的进步, 经济:保持收入的合理分配以及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围绕这三大职能所产生的各种具体职能和活动都是公共需求的内容。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社会产品中的剩余产品价值,既是财政产生的经济前提,也是财政的分配对象。 社会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即C+V+M。 其中,C是生产资料耗费的补偿价值; V是劳动力再生产价值; M是剩余产品价值。 如果不考虑财政分配的形式

14、,而从财政分配产品价值的来源看,财政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剩余产品价值。 2. 财政的特征 (1)强制性 财政分配不遵循自愿性原则,它是依据国家政治权力进行的强制性分配;政府行为一旦发生,参加者都要接受,无法选择和退出。强制性是政治性集体行动的必然派生形式。 例如,政府提供的道路、义务教育、社会治安等劳务,以及政府规定的税收政策等,个人必须接受。 在市场机制中,个人可以通过不交换的方式退出。(2)无偿性 财政分配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国家不需要有等价物也可以参与分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政府提供的公共商品由全体社会成员无偿消费,这种无偿性是由政府的职能以及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其次,国

15、家可以无偿地占有其他主体的收入。这种无偿性是由于政府所拥有的政治权力、以及政府为提供公共商品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性质决定的:即政府提供公共商品使每个人受益。那么,政府进行这些活动所需要的“费用”就应由全体受益者社会成员负担。(3)国家主体性 一般性分配的主体可以不是国家,但不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分配不是财政分配。财政分配必然是以国家为主体进行的分配。 当然,国家也可能进行一般性分配,但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是作为一般主体,所进行的分配一般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特征。这说明,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并非都是财政分配。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节 财政学的基本问题

16、一、经济学体系中的财政学 财政学与经济学有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分支,后者则是前者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效率的学科。其中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部门经济学。 1. 经济学的层次及研究对象 (1) 宏观经济学:以社会的总体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的运行及其内在联系。 (2)部门经济学:以特定部门的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如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等。 (3)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微观主体(如个人、企业等)的经济活动和内在规律。 (4) 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收支行为及其运行规律。2. 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属于部门经济学的一种,但它是关于

17、一个特殊部门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学科。 公共部门:是指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非盈利性部门或机构,主要由政府、社会组织和机构等主体组成。 因此,财政学主要是研究政府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公共商品以及从事社会经济管理等经济行为的学科。二、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1.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支出范围 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对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定位。而这种分工和定位又将直接决定财政收支的规模和结构。 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分工是基于以下现实:市场机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能够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市场机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政府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缺陷,但在一般资源配置过程中

18、却不及市场机制更有效率。 (2)政府活动范围的界定: 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以满足公共需求。 (3)财政的支出范围: 保证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资金需要。(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界定政府活动范围的基本原则: 将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机制,而政府的资源配置及其活动主要作用于市场失效领域,或由政府进行干预后使资源配置更为有效的领域。 因此,财政学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有: A:如何运用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使社会资源 得到有效的配置? B:政府以及财政应具有何种职能? C:如何确定合理的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2. 政府行为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政府行为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运行状

19、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政府的经济行为,而政府的经济行为尤其是财政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包括国民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以及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对此,财政学需要对以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应居的地位和应具有的行为; 政府行为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如何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高效运行等。 3. 政府制定财政政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财政学研究的重点是:研究和提供制定财政政策的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而不在于设计和制定具体的财政政策。 因此:财政学要研究以下具体问题: 财政政策的目标; 各种财政政策的效应和应用环境; 实现财政政策的手段和机制; 财政政策与其

20、他政策的配合等。4. 政府行为的有效性以及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财政运行过程中,不仅要保证社会资源中非政府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必须保证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地区)以及不同公共商品之间的合理配置。 因此,一方面要求有完善、有效的公共需求和公共政策决定机制以及政府行为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各种法规和管理制度,并在实践中使这些法规和制度得到完整和全面的贯彻执行。 故财政学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主要包括:公共需求的决定,政府预算的制定和管理,财政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的管理,财政效益及其评价等。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1. 实证分析什么是实证分析?实证

21、分析是在经济变量之间建立因果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或者说是描述经济运行并预测经济运行在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可能出现的变动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涉及事实判断,用事实验证各种“如果那么”式的假设,重在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如,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等等。实证分析可分为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理论分析根据若干基本假设前提,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化描述或逻辑推理,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作定性分析。理论实证分析的基本前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关于生产技术方面的假定;关于人们偏好方面的基本假定;关于人们行为目标方面的基本假定。通常理论分析本身往往无法提供确定的结果,还

22、需要经验实证分析。假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如下: 其中,Y是实际产出,用GDP表示,K为公共资本存量和私人资本存量之和,L为就业人数,G表示政府支出。 并假设生产函数F是一次齐次且二阶连续可导,满足Fi0,Fii0,fii0,uii0,i=c,g,c是人均消费,为时间偏好率,n为人口增长率,为折旧率。(3)(4)为了求解上述最大化问题,建立如下现值Hamilton方程:由一阶条件 以及欧拉方程 (5)(6)(7)(8) 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fkk=0,则(9)式意味着MPG*=1,因此,MPG*=1是政府支出的边际产出的上界。 当政府支出的直接效应值相对于私人消费的效应值很小时,则ug/uc约等于0

23、,从而最优政府支出的边际产出近似等于1。 Braao(1990)的研究认为,当产出最大化时,政府服务的边际产出MPG*=1,政府服务的提供才是最优的。经验分析指通过调查或实验取得实际资料而进行的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式:访谈、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是当前在经济学中最为流行的经验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方程:回归分析几乎贯穿整个财政学的分析中。如:财政支出与人均收入、人口变化、税收与劳动供给、私人储蓄和投资、经济增长等的关系,均可用回归分析。2.规范分析什么是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对经济行为或政策手段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它基于基本的价值判断,并非客观的方法;较多的受到人们的立场

24、、感情、信念等因素的影响; 如:电信资费是否偏高?对汽油消费是实行收费为好还是征税为好?增加国债发行是利还是弊? 规范分析主要利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在财政学的规范分析中,大量借用福利经济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如:供求模型、帕累托效率、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社会福利函数、价格弹性、收入弹性、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边际理论等。财政学采用规范分析试图建立的政策准则政府可以在哪些领域适当地从事经济活动;一旦政府活动的适当领域确定,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政府在每一领域应当遵循的决策规则,即政府支出理论;政府应当如何为支出活动融资,即政府收入理论;政府间财政关系,强调每一级政府应当履行哪些职责。3. 实证分析与

25、规范分析的关系财政学的两大任务与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解释政策的经济影响有赖于实证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指南有赖于规范分析像“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政策”的问题其分析和判断属于规范分析的范畴但问题的良好解决必须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价格DSEP00Q0产量规范分析工具供求模型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用Y换取X,或用X替换Y的比率,即X对Y的替代率。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均衡条件:等产量曲线和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等成本线假定工资率为w,利息率为r,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则成本方程为: C= wL+rK最优

26、生产要素组合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第三节 财政学的理论体系一、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历程二、新中国的财政理论体系三、本书的理论体系 一、西方财政的主要理论与体系(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二)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一)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财政理论1. 古典财政理论: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 (1)代表人物 威廉配第(16231687年) 魁奈(16641774年) 亚当斯密(17231790年)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 (2)主要观点 主张尽量减少国家干预,节省政府开支,减轻租税课征,

27、反对经济领域中的特权和垄断。重商学派论述了消费税的课征;德国的官房学派讨论财产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等问题;重农学派提出只有土地提供产品,主张对土地纯产品征收单一税;威廉配第在其主要著作赋税论和政治算术中,首次从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相联系的角度系统研究了财政和租税问题。亚当斯密亚当斯密在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五篇中,系统的研究了政府的支出、收入和公债,论述了财政理论,从而创立了财政学。他指出,财政是君主、国家或政府的经济活动,把财政确认为经济范畴。斯密积极宣扬经济自由、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国家职能越小越好,政府只要能起着“城市警察”的作用就足够了

28、。国家财政支出必须限制在国防、司法、公共工程建设和维护公共机关的需要。国家财政收入来自财产收入和赋税收入两个方面,并以地租、利润和工资三种收入作为课税划分依据,提出了公平、确实、便利、节约的赋税四原则。随后,西方财政学者相继以财政学为名进行著述,并逐步形成由支出、收入、公债和预算四部分组成的所谓“四分法”财政学理论体系。古典财政理论的重要理念1. 政府职能:主要限于为私人部门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 政府支出应主要通过税收解决。3. 划分了赋税的合理界限,界定了赋税的合理范围,反对过高税负,反对高关税。4. 初步建立了公债和预算理论体系。5. 斯密观点:公债有害

29、、主张廉价政府、严格控制政府规模、反对赤字、力求预算平衡,奉行量入为出。(二) 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财政理论背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经济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市场机制不足不断暴露、财富分配不均突出、经济危机加剧;从社会福利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完善政府的资源配置功能,塑造了政府的收入分配功能。新古典财政理论的主要贡献新古典经济学家既意识到自由经济的弊端,主张政府干预,又怀疑政府机制的效果。1. 以边际效应论为基础,为政府进行微观干预提供理论前提。 马歇尔:从社会总需求出发,以消费者剩余概念为工具,分析了对不同规模报酬的商品进行课税或补贴,得出了政府干预行为的成本及其社会福利效果。

30、 庇古:系统分析和论证了外部性,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针对垄断对市场机制的破坏,认为政府具有干预经济的责任。2. 使财政理论具有“福利性政府”的主要特征,扩大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新古典经济学派以解决社会公平为出发点,从社会福利出发,提出了政府在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马歇尔:开创性的对税负转嫁与归宿问题的局部均衡和边际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累进税解决社会公平的思想。 庇古:从货币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出发,系统地论证了通过累进税来改变市场收入分配的结果。(三)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功能财政论 (1)产生背景:1929-1933年期间发生的世界经济危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一个契机(1929.1

31、0.24纽约股市崩盘)。 在危机中,美国采取政府干预经济为主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使政府经济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上首次得到证明。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强调国家干预经济,提出增加投资、提高就业来解决“有效需求”这一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于是,出现了以政府干预为特征,以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为核心的财政理论体系。 从而使传统的“健全性财政”深化为“功能型财政”,为现代财政理论奠定了基础。凯恩斯学派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1. 以有效需求为核心,论证了政府进行宏观干预的必要性。 基于消费函数与预期的不确定,提出了消费倾向理论和流动偏好理论,形成了有效需求原理。2. 提

32、出了政府稳定宏观经济的职能,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 根据有效需求原理,在经济萧条时期,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就业弥补总需求缺口,以维持经济稳定。凯恩斯学派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3. 主张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以实现财富与所得分配的公平合理。 (1)以直接税取代间接税,增大利润鼓励私人投资; (2)主张以超额累进税率取代传统的比例税率,达到税负公平并提高低薪阶层的消费能力; (3)主张减轻整体税负,为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提供基础。凯恩斯学派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4. 采取经济扩张政策,主张赤字预算理论和公债有益论。 预算平衡应该以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目的,财政支出应根据整个经济发展的需

33、要来安排,收支差额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 (四)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西方财政理论后凯恩斯主义学派:萨缪尔森、托宾。新剑桥学派:琼罗宾逊。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供应学派:拉弗、费尔德斯坦。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塔洛克。 这些学派对财政赤字、公债发行、税负转嫁、政府的经济干预、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公共商品的有效率提供以及提供公共商品的基本组织政府的组织、机构与决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完善和丰富了财政学理论。1.公共商品理论 萨缪尔森(1954)率先提出的公共商品概念是财政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公共商品这一概念的提出,使得对财政支出效率的分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了公共商品理论。在此基

34、础上,产生了公共需求和公共决策、公共商品供给以及资源配置机制等一系列现代财政学的基本理论。Samuelson,P.A.,1954,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nditur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36,No.4,pp.387-389.2.效率理论 效率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许多经济学家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帕累托提出的效率准则,成为现代经济学评价资源配置状态的基本依据和标准。 市场机制资源配置效率: 帕累托效率准则最先用于分析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状态,它不仅为私人部门生产私

35、人商品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标准,而且也指出了实现帕累托效率的路径。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只要消费者在其收入约束下通过出价竞争方法依据其偏好自由选择商品,生产者按照利润极大化原则生产和提供相应的商品,就可以实现帕累托效率。在既定的条件下,当资源配置使得一个人福利的改善必然使另一个人的福利受损时,则实现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即帕累托效率。 政府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商品的生产和提供也存在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帕累托效率准则也为选择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评价公共部门生产和提供公共商品的资源配置状态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但是,由于公共商品存在着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使消费者不付费消费公共商品成为可能,从而

36、难以形成公共商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 因此,在非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领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路径实现帕累托效率。3.公共选择理论 由布坎南、阿罗等人创建的公共选择学派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政治市场”学说,即把政府的决策过程看成是类似于市场的由供求双方相互决定的过程。 公共选择理论是关于公众偏好表达、以及在政治程序、或选举过程中依据公众偏好有效选择公共商品并决定公共商品效率规模的理论。 将公共选择理论引入到现代财政学,从而为实现公共商品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公共选择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公共决策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决定过程。 二、新中国的财政理论与体系 两个发展阶段:国家财政论公共财政

37、论 1.传统财政学时期(1949-1992年): 政治、经济背景:计划经济模式和以阶级斗争为核心。 在此期间,中国财政学家做出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创建了“国家分配论”,其主要观点是 : (1)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没有国家参与的分配,不是财政分配。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3)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总产品,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国家分配论”最主要的贡献: 对财政产生的条件、发展过程以及财政的本质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第一次对财政分配的主体、目的和对象进行了系统和明确的界定,从而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财政理论。 在内容体系上,这一时期的财政学教材

38、都采用收、支、平、管的四分法,将财政的收入、支出、平衡和管理作为核心内容。 2.公共财政学时期(1993年至今)。 政治经济背景: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财政理论的变化: (1)市场、效率和政府成为财政理论界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2)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 ; (3)基本形成了公共财政的理论框架,并成为了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 3. 财政、公共财政一词的来源 (1)财政一词最早来自日本,而日本则来自于英文“Public Finance” (2)“Public Finance”意译为财政、直译则为公共财政。 (3)中文“财政”如果译为“Finance”,则不符合中文的本意,因为“Finance”还有“金融”、“财务”等意思; 如果译为“Public Finance”,则形成了: 财政 Public Finance 公共财政(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公共财政预算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而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4. “公共财政”与 “国家财政”的区别(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来筹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既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以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而国家财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