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仪器设备管理课件_第1页
计量仪器设备管理课件_第2页
计量仪器设备管理课件_第3页
计量仪器设备管理课件_第4页
计量仪器设备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量仪器设备管理2022/7/29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页,共43页。计量仪器设备管理 计量仪器的分类;仪器设备管理内容;2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页,共43页。计量仪器:凡直接或间接从事量测、分析、校准、检验、测试等作业的设备统称之。1、按被测量的量来分类,测量仪器可分为十类:(1) 几何量计量仪器:(2) 温度计量仪器:(3) 力学计量仪器:(4) 电磁学计量仪器:(5) 无线电(电子)计量仪器:(6) 时间频率计量仪器:(7) 电离辐射计量仪器;(8) 光学计量仪器;(9) 声学计量仪器;(10) 化学计量仪器或物质(标准物质);计量仪器的分类:3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页,共43页。1.几何量计

2、量仪器:如光波干涉仪、量块(00、0、1、2、3、校准(k)、线位移动光栅尺(三次元)、一般线纹尺(直尺、卷尺、尺等)、游标卡尺、千分尺、塞尺(厚薄规)、角度块、角度测量仪、平晶、通止规、螺纹量规、皮革面积测量机等2.温度计量仪器:(1) 膨胀式温度计。如玻璃液体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2) 压力式温度计。如液体、蒸汽压力温度计;(3) 电阻温度计。 如铂、铜电阻温度计、热敏电阻温度计;(4) 热辐射温度计。如光学、光电温度计、辐射温度计、比色温度计;(5) 热电动势式温度计。如热电偶温度计。4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4页,共43页。3.力学计量仪器:如法码(法码按精度分为E1、E2、F1、F2、M

3、1、M2、M3七个等级)、天平(扭力天平、架盘天平、液体比重天平)、衡器、硬度测试机、标准硬度块、粘度计、材料试验机、压力计、压力表、压力传感器、流量计(水表、蒸汽表、计量加油机)等。4.电磁学计量仪器:如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电流表、电压表、万用表等。5.无线电(电子)计量仪器:如信号发生器、感应分压器、回转式衰减器等。6.时间频率计量仪器:如钟、秒表、航海天文钟等。5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5页,共43页。7.电离辐射计量仪器: 如射线测量仪等。 8.光学计量仪器: 如球形光度计、照度计、亮度计、标准色板、色度计、色差计、分光光度计、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白度计、光泽

4、计、光学密度计、雾度计(朦胧计)等。9.声学计量仪器: 如听力计、水声声压计。10.化学计量仪器或物质(标准物质): 如PH值测试仪、化学标准物质6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6页,共43页。2.按性质分类 (1)计量基准 计量基准一般又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用来复现和保存计量单位,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所能达到的最高准确度,经国家签定并批准,作为统一全国计量单位量值的最高依据的计量器具”称为国家计量基准。(2)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是按国家规定的准确度等级,作为检定依据用的计量器具或物质。(3)工作用计量器具 不用于检定工作而只用于日常测量的计量器具称为工作用计量器具。 7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7页,共

5、43页。仪器设备管理内容8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8页,共43页。计划管理每年年底做预算时确定明年需新增的设备;一般根据生产需要,或是实验室发展需要;伴随着新项目而生;9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9页,共43页。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的编制在选购仪器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计量特性。主要包括测量范围、准确度等级、示值误差、重复性、稳定性、滞后、分辨力、鉴别力(阈)等,其中,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是两项最主要的指标。选购仪器设备首先要考虑测量范围和准确度等级的匹配,即,测量范围要覆盖被检测/校准参数的变化范围,准确度等级应符合1/31/5原则。(2)可靠性。是指测量仪器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

6、能力,主要包括使用寿命、气候环境适应性、抗机械干扰性能、抗电磁干扰性能、电气安全性能、可维修性与易修性以及零件的耐用性等。(3)兼容性。是指所选购的仪器设备应尽可能与现有仪器设备相兼容。(4)成套性。是指所选购的仪器设备要配套,包括单机配套、机组配套、项目配套以及技术性能配套。(5)环保性。是指仪器设备运转以后对环境不发生污染的水平,包括噪声和有害物质等污染。(6)经济性。是指仪器设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包括减少日常运行的能源消耗,力求“物美价廉”。10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0页,共43页。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的审批和实施经批准的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由实验室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仪器

7、设备计划实施中的注意事项有:在合同签订时,对所订仪器设备品名、规格、型号、技术指标、质量要求、订购数量、价格、交货日期、交货地点、到站、运输方式、运费承担、验收条件和标准、付款方式和时间,以及违约等各项内容都要有明确的要求。经过双方协商,以条款形式固定下来,再经双方确认及法人代表签字,加盖合同专用章方可生效。生效的合同,应指定专人管理并记录执行情况。合同签订后,应及时汇出预付款,以便供方生产发货。到货后,应按合同条款规定及时验收。如有残损、短缺、质量不符等问题,应作详细记录,同时暂拒付余款,及时与供方联系处理。合同的执行情况,应予及时清理、检查、统计、上报。11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1页,共43

8、页。常规管理仪器设备的分类,分为A、B、C类?台账的建立;设备档案的建立;备件清单等;12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2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保管仪器设备的使用性能、使用效率、使用寿命不仅取决于购入时的技术因素,也要受到管理状况、工作负荷、使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做好仪器设备的保管,应落实以下几项工作:(1) 配备合格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和维修人员。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掌握“管好设备、用好设备、修好设备”和“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等“三好”“四会”基本功,并通过考核。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检测/校准的关键设备以及引进的重要设备,应作出专门规定,指定专职

9、人员维护保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2)按照仪器设备的性能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负荷。一方面要避免仪器设备超负荷、越性能、越范围工作,人为地缩短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又要尽量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要在加强仪器设备保养的同时,考虑其共享和调剂使用。13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3页,共43页。(3)为仪器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仪器设备都要求有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和正常的工作秩序,其放置和总体布局要合理有序,配备相应的防护、保安、防震、防潮、防腐、保暖、通风、降温等装置。对大型、精密、贵重的仪器设备,要尽量设立独立的试验室。(4)建立健全仪器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10、。如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程,事故处理制度,检查评比及奖惩制度,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的档案管理制度等,从而使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有据可依。14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4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借入仪器设备的调拨调拨可以是调入或调出、有价或无偿,均应事先作出书面报告,经科室主任签具处理意见,报设备主管部门审核,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办理有关帐目、卡片移交手续。与实验室外单位之间的调拨,除办理移交、验收手续外,还可能涉及收款、付款等工作。仪器设备的借出实验室向外单位借出仪器设备,应经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借入方必须按期归还所借仪器设备,如发现损坏或超期借用,借出方可以向借入

11、方要求赔偿。对返回的仪器设备,借出方应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核查。15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5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调拨、借出、借入仪器设备的借入出于以下原因实验室往往租借外部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利用率低,实验室无配备必要的;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专用仪器设备;新上检测/校准项目,实验室尚未添置设备的;由于其他原因,实验室一时难以配备的。对拟租借的外部设备除了进行类似新设备的验收、核查外,还要由借出单位对所借仪器设备的状态予以确认,并将所租借的仪器设备单独建档。实验室应加强对租借仪器设备的管理:a) 使用前应确保仪器设备运转正常,工作环境条件满足要求。b) 按照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及使用说明书使用和维

12、护。c) 如果由出借方人员操作仪器设备时,实验室应有人在场监读数据。d) 原始记录应对租借设备作说明,记录其名称、规格型号、校准证书号和校准日期 16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6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报废仪器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有替代设备时可予报废,由于某些原因损坏又不能或不必修复时应予报废。仪器设备使用人提出报废申请,由科室主任签具意见,设备管理部门论证,如确属报废范围,则明确报废处理意见,报实验室负责人批准。设备管理部门回收已报废的仪器设备,在实物帐目中予以注销,仪器卡片也应予以注销或存档备案。报废仪器设备中的一部分可以降级使用,另一部分不能使用者,可以将某些零部件拆卸下来,以作它用。17计量仪

13、器设备管理第17页,共43页。测量设备的技术管理 设备的验收维护保养仪器修理仪器校准等18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8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验收仪器设备的验收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准备工作查找并熟悉相应技术标准,必要时对实验室进行改造以满足设备安装要求,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制定详细的验收方案(主要包括验收那些指标、采用什么方式、使用那些标准物质),选择有技术能力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性能测试。对于大型精密设备,在选型阶段应与供方协商确定验收方案。2)核对凭证为确保购进的仪器设备与拟采购的仪器设备相符,应就装箱单所述的生产单位、型号、规格、批号、数量等与采购单据进行核对,同时检查其技术资料所描述

14、的性能与所要求的技术指标是否一致。凭证核对完成后才能进行实物的验收。19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19页,共43页。3)实物点验a数量点验和外观检查:检查设备、附件、配件的数量是否正确,外观是否完好,是否附出厂合格证和保修单。b内在质量检查:重点在于计量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功能是否正常,通常由选定的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并出具检测/校准证书。一般还要试用一段时间,试用检查包括使用标准样品和实物样品。两者的差异在于,用实物样品试验时存在“干扰因素”,可以检查仪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对于大型、精密、贵重设备,通常由供方派出技术人员进行安装调试,调试完成后再由实验室现场验收。对于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还应由国

15、家授权的检定/检验机构派出的专家验收。20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0页,共43页。4)建账归档验收工作完成后应编制验收报告,同时将各种验收记录与验收报告一并归档。对验收合格的仪器设备应建立专门的账目和档案,移交使用部门并进入日常运行管理。仪器设备验收中几个问题的处理:1)物、证不符。一种是仪器设备与采购单不符,应予退货或换货。另一种是与采购单相符,但与随机的资料不符,此时应迅速与供货单位联系,待资料齐全后再行验收。2)验收不合格,应予以退货。3)属于生产厂家或供应商负责调试的,如达不到要求,应要求换货。更换后重新调试,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索赔。4)由于其他因素延误验收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向有关方面

16、交涉,并酌情索赔。5) 除另有约定外,所有验收程序必须在规定的“索赔期”内完成(特别是进口物资),以免造成经济损失。21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1页,共43页。仪器设备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据其工作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别。(1)例行的维护保养该项工作是日常性的。仪器设备的保管或使用人员要经常清洁、润滑相关部位,检查零配件是否完整、紧固部位有否松动,按期加以维护保养。 (2)一级维护保养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部分零部件或附件进行拆卸、清洗,调整某些部件的配合间隙。例如,检查、调整内部的润滑油路和安全防护装置。这项工作应在专职人员的指导下进行。(3)二级维护保

17、养根据实际需要,在仪器设备运行中,对其进行部分分解、检查和清洁,修复、更换易受损或已受损的零部件。这项工作必须由专职人员(或联系供方派员)完成。总之,实验室应该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采用“防尘、防潮、防震”,“定人保管、定期保养、定室存放、定期校准”等“三防”“四定”的方法,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22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2页,共43页。仪器设备的修理 仪器设备的修理工作,必须遵循保养维护为主,一般维修和专业维修相结合。修理工作可分为事故维修、计划预防维修、改造维修、维修预防四种。1、事故维修当仪器设备出现突发的意外故障时采用的维修。是应急的、被动的,往往难以保证维修的质量。2、计划

18、预防维修这种维修方法按计划进行,科学性强,可以减少偶发事故的发生,维修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它包括日常的例行维护、定期检修和计划维修。3、改造维修仪器设备的技术改造,可以较小的支出改善性能、扩展功能、提高效率。成功的改造减少了仪器设备故障的重复出现。 4、维修预防预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采用监测技术。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其修理技术要求高、修理费用昂贵,管理、使用人员要经常监测其工作状态,作好书面记录并予以分析。若发现一般故障,应及时予以排除。若出现重大故障,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充分发挥技术协作的功能,尽快采取修理措施。 23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3页,共43页。仪器设备技术

19、档案建立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是正确使用仪器设备,考核和评价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的重要手段。仪器设备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1) 原始档案原始档案包括仪器设备申购报告、论证报告、订货合同单、验收记录及随机技术资料(如结构原理、图纸、出厂检验单、电路图、说明书、合格证、操作手册及附件明细表等)。2) 使用档案一种是工作日志,记载仪器设备日常工作情况,包括每次使用的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工作内容、运行情况及结果等。工作日志是追溯仪器设备使用状态和折旧的依据之一。另一种是履历表,主要内容有:当前的处所、维护保养计划及记录(包括维护保养的内容,维修时的故障现象、原因、排除故障采取的措施)、所有校准/检定的

20、记录、技术改造记录等。履历表是仪器设备性能的历史记录,是考核其长期稳定性的依据之一。技术档案包括从申购、安装、验收到投入使用,直至报废处理的所有记录。应由专人负责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填写,随时抽查,定期汇总统计。 24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4页,共43页。仪器的溯源性管理量值溯源途径的选择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和仪器的具体应用,合理选择溯源途径。既可以依照我国的计量检定系统表(见图2-1)选择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方式,也可以依照我国的量值溯源体系图(见图2-2)选择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方式。实验室实现量值溯源的途径主要有以下6种: a 依据计量法规建立的内部最高计量标准即参考标准,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

21、的适当等级的计量标准定期检定,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b 工作计量器具送至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溯源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溯源至有资格、有能力的校准实验室。25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5页,共43页。c 工作计量器具,需要时,按照国家量值溯源体系的要求,溯源至本部门本行业的最高计量标准,进而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d 必要时,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可直接溯源至工作基准、国家副计量基准或国家计量基准。 e 当使用标准物质进行测量时,只要可能,标准物质必须追溯至SI测量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f 当溯源至国家计量基标准不可能或不适用时,则应溯源至公认实物标准或通过比对试验,参加能力验证等途径提供证明。26计量仪器设备

22、管理第26页,共43页。量值溯源结果确认实验室在得到检定/校准的证书/报告以及比对结果后,应对量值溯源的结果予以确认,包括对证书所载明信息、测量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确认,即设备名称、编号、规格等要与证书/报告一致,计量学特性是否仍然符合要求。检定证书应该给出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实验室通过查阅检定规程或检定系统表,就可以计算出使用该测量仪器给测量结果带来的B类不确定度分量。27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7页,共43页。校准应给出测量不确定度。校准是测量仪器计量确认的一个环节,校准证书所给出的测量不确定度应满足向下一级测量仪器/产品进行校准/检测的需要。校准结果获得确认后,应更新测量仪器的量值溯源状态

23、标志和记录。如果校准结果不能满足预期的要求,实验室应启动不符合控制程序,追溯先前使用这些有缺陷或偏离规定极限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校准所造成的影响,并重新评估该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两台测量仪器相互比较或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时,应对比较结果进行评价。对于实验室内部进行的测量仪器的比对,则应在程序文件中规定评价标准。28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8页,共43页。无法严格溯源的特例某些校准目前尚不能严格按SI单位进行,此时,校准应通过证实对适当的测量标准的可追溯性来提供测量的可信度。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使用有资格的供应商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来给出材料的可靠物理或化学特性;使用描述清晰并被有关各方接受的规定

24、方法和(或)标准;可能时,要求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比对。长度中的粗糙度、线宽,力学中的硬度、流量,无线电中的大部分项目,以及标准物质等目前尚不能严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这类测量的可追溯性标准可以是国内外有资格的供应商提供的有证标准物质,如长度线宽标准样板,国际上多采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提供的有证线宽样板。在我国,部分标准物质可从国家标物中心购买。29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29页,共43页。有时需要使用规定方法。比如,金属洛氏硬度HR目前尚不能严格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其测量可追溯性是依据各国同行都已接纳的规定的测量方法:使用一定直径的测球,垂直方向加一定压力,在磨平、抛光后

25、的金属表面上压出一定直径压痕,经过有关各方商定后,约定它的HR值。由于是经有关各方商量约定的,往往是协商、包容、妥协的结果,需要各方测量结果尽可能“合群”,以便于有关各方都能接受,因此,此类校准只要有可能,就应参加适当的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以便及时地发现且己的测量结果是否“离群”。30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0页,共43页。溯源对于检测实验室的特定要求检测项目的测量溯源性与对校准的要求基本相同,检测实验室的特定要求只适用于具有测量功能的测量和检测设备。所谓具有测量功能的检测设备是指仅判断“过”或“不过”,“合格”或“不合格”的检测设备,例如检测孔径用的“止规”和“通规”。所谓具有测量功能的测量设备

26、是指负责监测某一相关参数(“辅助”参数)以保证另一参数(主参数)能准确地测量的“辅助”测量设备,如电机功率输出检测中要有负责监测电压的电压表,才能给出在稳定于某一电压值下的电流输出功率曲线,我们主要是测量电机的电流输出功率曲线,此时,电压表控制试验条件,即为“具有测量功能的测量设备”。31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1页,共43页。由于检测的多样性,检测要求差别又很大,考虑到需要与可能、经济与合理,实事求是地按照每个检测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结果,依据设备校准分量对扩展测量不确定度贡献的大小,来衡量其设备校准溯源要求是比较合理的。对测量准确度要求高的检测项目,设备校准占据着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分量时,设

27、备应严格遵循校准要求;若设备校准所带来的贡献对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时,则实验室只要保证所用设备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即可,不一定要校准。32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2页,共43页。实验室应对那些经证实其校准带来的贡献对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几乎没有影响的设备一一开列清单,保留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作为证明材料,并附上“该设备无需再校准即可满足某项检测工作的测量不确定要求”的分析报告、审核记录和批准证明。如果此项目检测结果非常重要,则最好能提供实验室之间比对结果作为佐证。在检测实验室中,测量无法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基准,或与之无关时,要求测量能够追溯到有证标准物质或约定方法和(或)协议

28、标准。例如,钢铁中各种成份的标准样块,可以是各有关方面(或国际)约定的方法和(或)协议标准。再如,布料的耐磨性检测中规定用多少粒度的砂轮,在多大重物的压力下来回摩擦,并约定多少次不能被磨破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33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3页,共43页。在选择检定/校准机构时,尤其要关注该机构是否具有所开展项目的能力。即,一是该项目是否已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已完成计量建标考核;二是其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被检/校测量仪器的准确度要求。实验室可通过严密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按照满足“校准或比较链”规定的要求自主选择溯源校准机构,甚至可以是国家标准和国际基准。如果溯源到其他国家的校准机构,宜选择直接参与

29、或通过区域组织积极参与国际计量局(BIPM)框架下,签署MRA(互认协议)并能证明可追溯至SI国际单位制的国家或经济体,或是APLAC、ILAC多边承认协议成员所认可的校准实验室。校准机构的选择34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4页,共43页。测量设备在不同的检测/校准项目中有不同的用途,有的用作标准器、有的用作辅助设备;有的显示数据用于得出检测/校准结果,有的用于提供或监控测量条件;有的用于测量,有的用于监测等等。对于不同用途的测量设备,有不同的溯源要求。对应用于检测的测量仪器,当校准所带来的贡献对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几乎没有影响时,可以不校准,而采用核查。对用于提供或监控测量条件的测量设备,例如向

30、测量设备供电的普通交直流稳压电源,如果电源特性对最终的检测/校准数据没有影响,或者作为工具使用的万用表可以不进行校准,而采用核查。35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5页,共43页。对检测/校准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的测量设备(例如数据用于得出检测/校准结果)和对测量不确定度有重要影响的测量设备(例如某些高稳电源),应进行校准。对这样的测量仪器应制定详细校准计划,规定校准时间、溯源路径、校准周期,并且需要对校准数据和结果是否符合检测/校准工作的要求做出判断。其中,有的测量设备还要进行期间核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将检定分为首次检定和随后检定两种形式,前者是测量仪器在投入工作(即第一次使用)前应进行的检定

31、,以判定测量仪器是否满足法定要求;后者是判定测量仪器使用后是否保持了主要的计量特性。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用于检测/校准的测量仪器,即使在进入实验室以前已有出厂合格证,仍然要对其进行校准或核查。如果无法校准,可通过实验室间比对或测量仪器之间的比对,来对该测量仪器进行核查。36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6页,共43页。仪器校准状态标识校准后的测量仪器,应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标明其校准状态(校准状态标识),该校准状态标识应包括上次校准日期和下次校准日期或校准有效期。很多实验室采用三色标识,即合格证(绿)、准用证(黄)和停用证(红)。在进行标识时应特别注意黄色标识的使用。经校准开具的证书结论为

32、“按数据使用”、“所校项目符合要求”的测量设备,实验室应根据证书给出的数据,判断其是否和产品技术说明书相符,是否满足所开展检测/校准的要求。如果确认测量设备的性能指标与产品技术说明书相符,贴绿色标识的“合格证”;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可贴“准用证”。37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7页,共43页。(1)测量范围缩小,但工作所需的测量范围内功能正常。(2)多功能测量设备中的某些功能已经丧失,但工作所需的功能正常。(3)降等或降级使用。有些与出测量数据无直接关系的设备,如空调机、变压器等,它们功能是正常的,贴黄牌就不太合适;一般贴绿牌,并加盖“非计量”以示区别,有些直接用“功能正常”标记。38计量仪器设备管理第38页,共43页。实验室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校准状态标识,并在相应文件中详细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