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_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_第2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_第3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_第4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zhngzh)制度一、商周时期(shq)的政治制度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共一百五十二页古代中国的政治(zhngzh)制度古代(gdi)早期古代宗法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度监察谏议共一百五十二页(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rn shi)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

2、度的特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多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课标要求(yoqi): 共一百五十二页第1讲:夏、商、西周(X Zhu)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yoqi):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核心概念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周礼共一百五十二页自学(zxu)指导认真快速阅读课本P2-4,思考下列问题1.夏商王朝分别在何时建立?夏商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内容各是 什么(shn me)?2.西周的建立时间、及主要政治制度3.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作用如何?4.西周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内容

3、、特点及作用如何?5.礼乐制度的作用怎样?共一百五十二页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zhngzh)制度一、早期政治制度(zhd)的出现1.时间:BC2070年,夏朝2.标志:公共权力的出现3.商朝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度内外服制度商王有支配外服的实际权力,但控制力有限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共一百五十二页二、分封制1.含义(hny):又称封邦建国。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fnpi)各地,广建封国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奴隶主的统治)3.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殷商降族;先代贵族 4.分封内容 :土地、人口、物资和武装5.诸侯权利 :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6

4、.诸侯义务 :服从政令;定期朝觐;守疆、作战;纳贡 共一百五十二页易错题:在分封制下,诸侯在其领地所具有的权利是镇守疆土 设置官员 建立(jinl)武装 征派赋役A. B. C. D.分封制中诸侯的义务与权利:五个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五个权利: 诸侯在自己(zj)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扩大统治区域(诸侯有向异族地区扩张的权力)共一百五十二页7.特点(tdin) :周王与诸侯间形成了一定(ydng)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同姓亲族为主层层分封d.是导致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

5、根源8.影响:a.扩大周的势力范围;b.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王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e.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制共一百五十二页1、分封制含义:目的(md):内容:评价 初期巩固统治; 扩大范围;通过分封使西周贵族统治集团形成(xngchng)了等级序列。诸候独立性强,是导致分裂割据的原因积极:局限:瓦解破坏原因:表现:根本:直接:春秋时期,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诸候国相对独立且力量日益强大,至战国时期,废分封制,行郡县制如楚王问鼎:诸侯争霸共一百五十二页三、宗法制(fzh)1.含义(hny):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6、 2.目的:为巩固统治秩序,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等级关系共一百五十二页宗法制(fzh)长子(zhngz)长子长子长子长子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共一百五十二页4. 作用(zuyng):保障各级( j)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家国一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我国数千年来专制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族文化,族谱、祠堂等)宗法制中的一些等

7、级观念,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的进程 共一百五十二页请思考:宗法制(fzh)与分封制的关系?1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txin)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主要依据共一百五十二页3、礼乐(l l)制度(礼乐(l l)秩序)(1)含义(hny):(2)作用:礼:指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则、礼仪和仪式等,讲究敬天法祖、等级规范,形式森严。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 乐:一般指音乐、舞蹈、歌咏等,它辅从于“礼”,以其艺术美,使得讲究等级规范、形式森严的“礼”具有征服人心的感染力。 “礼”和“乐”的使用,限定一定的社会范围之中,实质上是维护奴隶制

8、等级制度的工具;是西周文化的精髓,保证了社会安定和谐。 共一百五十二页知识回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朝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始创王位世袭制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西周分封制封邦建国,维护周王室统治宗法制划分宗族内嫡庶系统,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国家政治(zhngzh)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神权和王权密切(mqi)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早期政治制度有继承性和 发展性。特点礼乐制度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古代政治制度的三次创新:禹传位于启(王位世袭制),开始“家天下”的国家制度 西周确立起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共一百五十二

9、页 3.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zhd)(古代早期政治制度(zhd)发展历程) 4.中国(zhn u)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 萌芽 出现公共权力 商 发展内外服制 西周 鼎盛宗法分封制春秋瓦解战国废除1、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维护政权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分封制相结合。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统治者与地方的关系相对松散)4、宗法制和分封制中,宗法制为政治制度的核心共一百五十二页1、(2009广东)“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zht)可能是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

10、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A2、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bi u)。”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A共一百五十二页3、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yhu)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A4、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dngj)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C共一百五十二页5、

1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tnggu)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c6、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Hungd)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 郡县制c共一百五十二页7、“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zhngyo)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D共一百五十二页考点训练

12、:1、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哪个时期的政治(zhngzh)制度特点? A夏商 B春秋 C西周 D秦朝2、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A.异姓(y xn)诸侯 B.功臣C.同姓亲族 D.殷商旧族3、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大宗、小宗制 B礼乐制度 C嫡长子继承制 D世卿世禄制CCC共一百五十二页4、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pndun),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B5、西周实施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根本(gnbn)目的是为了A扩大统治区域 B分配土地和人口C镇压平民暴动 D维护统治秩序D6、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A

13、远古传说 B西周分封 C甲骨文记载 D古代地名B共一百五十二页7、西周受封诸侯对周王承担的义务包括( )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按期(nq)朝觐并向周王交纳贡赋向周王交纳一定地租 派兵戍守王畿或随从周王作战ABC D C8、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wngsh)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B共一百五十二页9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y f)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fzh)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B共一百五十二页10、公元前 782 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拟。“褒拟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

14、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拟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A幽王荒淫无道 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yw) 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C共一百五十二页1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z mio)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纽带?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12、(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子:“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引自司马迁史记这一段文字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诸侯争霸(zhn b) B.问鼎中原

15、C.分封衰败 D.天子遭难DC共一百五十二页C13、周襄王元年(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订立盟约。盟约中有“不能废嫡立庶,以妾为妻”的规定。该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提倡一夫一妻 B规范诸侯们的婚姻(hnyn) C维护宗法制度 D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共一百五十二页14.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zhngchng)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D共一百五十二页一、概况(gikung)1.含义(hny):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指皇帝个人专断独

16、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中央集权:是一种政治体制,指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第二讲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共一百五十二页2.发展(fzhn)历程:起源(qyun):西周萌芽:战国法家思想确立:秦朝发展完善:汉元顶峰衰落:明清共一百五十二页3、背景(bijng)(春秋战国:前770-前221)(1、经济: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加以(jiy)保护;(3、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2、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春秋战国

17、争霸兼并频繁;边境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匈奴的威胁;统治者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维护农耕经济的需要-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文化发展进程的推动共一百五十二页自学(zxu)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69页,思考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并用笔在课本上画出来(ch li),5分钟后进行检测,看谁回答的最好。1、春秋时期出现了什么样的政治局面?2、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不同?共一百五十二页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tngy)1.群雄割据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的力量(l ling)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的原则遭到

18、破坏,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共一百五十二页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实质时间(shjin)社会(shhu)特征性质BC770-BC476BC475-BC221A、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B、群雄割据,争霸战争不断非正义争霸性质的战争奴隶主阶级之间的争霸战新兴地主阶级的争霸战共一百五十二页2.大统一(原因和条件)(1)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t go),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2)人民经受长期战乱,渴望统一。(3)春秋战国争霸,诸侯国数量减少,实现了局部统一(4)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5)个人作用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正确的策略共一百五十二页战 国 七 雄(2)秦 统一(tngy)六

19、国公元前228前225前222公元前221公元前223公元前230秦咸阳 策略(cl):远交近攻,先弱后强, 扫除两翼,最后灭齐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方式:兼并战争过程:灭韩、赵、魏、楚、燕、齐。共一百五十二页秦国统一(tngy)六国影响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jinl)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拓展了疆土,秦始皇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共一百五十二页问题(wnt)思索? 面对如此辽阔的国家,以秦始皇为首的封建地主阶级又如何去巩固统一(tngy)和加强管理的呢

20、?共一百五十二页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tngy)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jinl)内容:1、皇帝制度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3、地方机构:郡县制 4、法律制度 5、选拔和考核官员的制度共一百五十二页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zhn yn j qun)制的建立皇帝制度(zhd)的确立地位独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德盖三皇功过五帝共一百五十二页周王与皇帝(hungd)的不同: 虽然都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王位都是世袭,

21、但周王“天下共主”,与诸侯之间是义务关系,不直接管辖地方;而皇权高度集中,总揽一切大权,还直接任命地方官员。 共一百五十二页皇帝(hungd)三公(sn n)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共一百五十二页情景(qngjng)创设 据史记载:始皇曾外出巡游,见到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b shi)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听说后大怒,遂将当时在场之人全部杀掉。你认为谁最有可能向丞相告密? 有可能是太仆,因为太仆负责宫廷车马,皇帝出游,他会一直跟在皇帝身边。 共一百五十二页 你认为(rnwi)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

22、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hungsh)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共一百五十二页地方(dfng):建立郡县制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ytng),皆为郡县甚足易制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

23、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职务不可世袭共一百五十二页分封制郡县制建立(jinl)基础传承(chun chn)制度与中央关系官吏权利共同点血缘关系地域关系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不能世袭有很强的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有封地和爵位只有俸禄无封地都是为了巩固统治;地方行政机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共一百五十二页里里典皇帝(hungd)中央(zhngyng)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地方机构共一百五十二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

24、zhyo)特点皇帝制度具有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特点;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具有职责(zhz)明确、相互牵制的特点,同时官员由皇帝任命,不得世袭;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模式,皇帝高度集权;军权控制于皇帝。共一百五十二页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tngy)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sn n ji qn)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共一百五十二页选拔资格 家中有一定财产; 会书写、懂法律; 年龄(ninlng)在17岁以上。考察制度 中央(zhngyng)派官员进行监督、 视察; 官员自报政绩。共一百五十二页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tngy)二、“始皇帝”与三

25、公九卿(sn n ji qn)三、废分封,置郡县 1.秦朝的地方机构 2.官吏的选拔考察 3.制定严苛的法律 共一百五十二页 秦法律以细密、严苛著称。它是嬴政加强皇权(hun qun)、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法以“轻罪重罚”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如犯了轻微的小罪,就会被处以严酷的刑罚。 “囹圄成市”、“赭衣塞道”两个成语说明了秦法律的残酷。 云梦睡虎地秦简共一百五十二页2、其他巩固统一(tngy)的措施 (2)经济(jngj)措施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使黔首自实田”, 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3)军事措施:开拓疆域 南征岭南,修灵渠,设三郡;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征西

26、南夷,修“五尺道” 。共一百五十二页(4)交通措施(cush):建设交通网道征西南夷,修“五尺道” 。修筑(xizh)驰道、直道,统一车辆形制。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5)文化措施:“书同文”: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强化思想控制共一百五十二页对中国古代集权(j qun)制度的评价和认识积极明清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加快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流。为抵御外来侵略(qnl)提供保证。消极: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认识:专制

27、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能动摇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地方割据。共一百五十二页1、(08高考)“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zo chn)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2、秦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度 C监察制度 D统一(tngy)货币3、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制定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B、权力高度集中C、法律细密、严苛 D、实行三公九卿CBB共一百五十二页4、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统辖番禺、四会、

28、龙川、博岁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泛)。根据秦制度的规定,与任嚣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shx)B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D和诸侯一样拥有封地5、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本质意图是A统一全国交通、统一全国文字、统一全国文化B打击东方六国残余势力C加强(jiqing)中央集权,巩固统一D方便皇帝出巡和军事上控制全国DC共一百五十二页6、(07高考)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ynzhng)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

29、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7、 (08高考)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zhn yn j qun)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CB共一百五十二页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已,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cush)是A焚书坑儒 B攻打匈奴C修筑长城 D推行郡县制9、(2007宁夏文综)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chl)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

30、日常军政事务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DA共一百五十二页10、“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wnsh),传之无穷。”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1)皇帝独尊、皇位世袭(shx)和皇权至高无上。(2)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掌政府的各个具体职能部门。(3)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共一百五十二页中国古代(gdi)集权制度发展呈现出的特点?1、呈现两大基本矛盾和斗争:(1)中央集权与地方

31、分权的斗争: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ynx)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是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2、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时发展到顶峰3、其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共一百五十二页中国古代(gdi)集权制度不断加强的原因出于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恐惧,调整内部矛盾,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皇权的需要。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也需要它来安定(ndng)社会、兴修水利、抵御周边民族的侵扰等。 共一百五十二页秦始皇创立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对中国(zhn u)历史产生什么影响?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选拔(xunb)和考察官吏的制度、法律制度等

32、。温故知新共一百五十二页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明 清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zhn yn j qun)制度(历程)共一百五十二页课标和考纲要求(yoqi):a.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b.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第3讲汉至元政治制度(zhd)的演变共一百五十二页皇帝(hungd)的烦恼好了歌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dfng)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选官制度 监察制度共一百五十二页自学(zxu)指

33、导 请认真阅读教材第10-13页,对照思考题,找出答案,5分钟后提问检测(jin c),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准确。1、秦以后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情况何?2、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时间、内容、演变过程和作用是什么?3、简述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和作用。4、中国古代是如何防止和惩治权力滥用的?共一百五十二页建立(jinl)中朝皇 帝尚书令侍 中常 侍丞 相御史大夫太 尉 九 卿 中朝外朝有事(yu sh)上报1、西汉武帝时:执行机构决策机构共一百五十二页70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隋唐中枢(zhngsh)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起草(q co)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 (1)特点:相互牵制

34、、互为补充、分工明确共一百五十二页A、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B、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 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C、可以协商政务,集思广益,减少决策(juc)的失误,保证政治清明。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2)三省六部(lib)制的作用?共一百五十二页练习(linx)检测1、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Gunzhng)修建一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 工部B.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工部C.尚书省 门下省 中书省 工部D.门下省 中书省 尚书省 工部共一百五十二页探究:隋唐的三省六部(l

35、ib)制与近代西方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相比,二者有何相同之处?权力相互牵制(qinzh)和监督;都有积极作用。那它们的这种分权本质不同吗?为什么?不同。分工不是分权隋唐的三省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西方是防止专制保障民主。是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共一百五十二页相权不断(bdun)削弱,皇权不断(bdun)加强。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共一百五十二页(1).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C.宰相权力(qunl)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共一百五

36、十二页(2).(2009高考江苏单科)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shj)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C共一百五十二页思考:如何解决相权与皇权的矛盾?A:北宋(bi sn)中央官制“二府”三司:(1) “二府”:是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 “三司是指国家的财政部。(2)中书门下掌管行政(宰相由副宰相参知政事牵制) 枢密院掌管军政(三衙牵制) “三司掌管财政(度支、盐铁、户部)(3)特点;再次分权;相权一分为三,行政、财政和军政分解。(4)结果:分割相权,强化皇权3、北宋(bi sn)的中枢机构共一百五十二页宋朝

37、进一步分割(fng)、削弱宰相的权力三省二府三司皇帝(hungd)枢密院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财政度支盐铁户部军政工部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三衙禁军统兵权调兵权行政宰相三省基本不参与政事参知政事(副相)3、宋朝中枢权力体系枢密使三司使计相共一百五十二页中书省吏户礼兵刑工皇帝(hungd)4、元朝(yun cho)时期的中枢权力体系原因:疆域辽阔,政务繁杂,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共一百五十二页元朝中央集权制度(zhd)的加强和相权的反弹。(1)中央:一省两院(lin yun)(综合汉蒙政治制度)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管辖西藏)皇帝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直辖地腹里六部(2)特点

38、;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中书省掌管六部和腹里,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筹码。(3)影响;相权反弹,不利于皇权加强。共一百五十二页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的分解(fnji),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5、意义(yy)共一百五十二页中枢(zhngsh)权力体系的演变朝代中枢权力体系职能(作用)备注秦朝西汉武帝三公九卿、中朝决策,与丞相制衡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权力分配未定型 隋唐 起草诏令 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39、。封驳审议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宋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相权再分割,皇权加强。军权(发兵权)财政,长官“计相”元下设六部相权削弱趋势下的反复三公九卿(sn n ji qn)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中书省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君权与相权共一百五十二页牛刀小试(ni do xio sh)(2006天津文综)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tn pn) D元朝设立中书省(2006重庆文综)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反映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共一百五十二

40、页皇帝(hungd)的烦恼之选官取才选官制度隋唐战国魏晋汉朝西周世卿(sh qn)世禄制:血缘科举取士制:才能九品中正制:门第军功授爵制:军功察举、征辟制:孝廉特点: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共一百五十二页 统一后的秦朝还以军功选官是否(sh fu)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军功者,各以率(凭借)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评价:激励(jl)了许多将士为国效力,但不在适用和平时期2、战国时期 军功爵制.共一百五十二页汉朝察举制和征辟制形成的背景、方法(fngf)和标准是

41、什么?你怎样评价这种选官制度?3、汉朝选官制度(zhd)背景: 汉武帝时期,军功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方法:察举制:从下而上征辟制:从上而下标准:孝廉评价: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容易形成小集团。共一百五十二页九品中正东汉末,曹操当政,提倡“唯才是举”。曹丕采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 “中正”,世族豪门担任,将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谓之“九品官人法”,选取(xunq)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4、魏晋南北朝

42、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门第评价:开始是一种好的,但是在后来就造成了世家(shji)大族垄断仕途,门阀选官扼杀了真正的人才,走向没落。共一百五十二页5、隋唐清的选官制度科举制(1)原因: 南北朝时,士族制度极端腐朽,士人衰落庶族地主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政治力量,参与政权。(2)内涵(p11):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3)历程:隋朝开创(kichung)唐朝完善明清发展(八股取士) (4)特点:开放性、公平性、竞争性共一百五十二页结合课本内容,说说科举制与前代的选官制度相比,有哪些(nxi)进步之处?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

43、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chngsh)的表现共一百五十二页 (5)趋势:A、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成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成为公开考试。B、人才选举逐渐趋向于制度化,体现了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6)评价:A、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使出身低微的人有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为国家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为中华帝国繁荣提供了制度保障。B、明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使读书(d sh)功利化,严重阻碍了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共一百五十二页 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时用分科

44、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唐朝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历代沿用,明清时期(shq)八股取士的方式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905年废除。共一百五十二页三、监察(jinch)与谏议思考(sko):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内涵: 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或宰相的言行和决策。3、监察官员或机构4、谏议机构共一百五十二页监察(jinch)官员或机构朝代监察官员或机构职能秦朝御史大夫汉朝御史府明清中央六科给事中地方监察(jinch)百官中央:御使大夫监察和弹劾

45、百官地方:刺史地方专职监察官员 监督郡国长官“科道”督察院地方: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中央:监督六部业务按察使司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共一百五十二页谏议(jin y)机构朝代机构职能隋唐宋朝门下省谏院(jin yun)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或皇帝决策做法提出异议独立的谏官机构共一百五十二页材料(cilio)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材料二:中国(zhn u)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

46、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结合上述材料,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共一百五十二页 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谏议制度起作用的前提是君主的自觉和接受,如果君主一意孤行,谏议制度就形同虚设),不同层级的官员享受不同的特权,缺乏(quf)法制化的权力制约和平衡的机制,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参见课本P12)共一百五十二页 三

47、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o xio)运转 人才基础 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成熟(chngsh)特点: 1)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2)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课堂小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的体现共一百五十二页 为什么说三省六部(lib)制、科举制、监察与谏议制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高度成熟?课堂小结、升华(shnghu)主题 :第一、在官制方面;有效地分割了加强了皇权,第二、科举选官制方面: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稳定;第三、监督制度有效维护了官僚制度的廉洁和高效。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共一百五十二页中国(zhn u)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8、1、以君权为中心(zhngxn),权力高度集中;2、人治高于法治;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4、始终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小结:共一百五十二页11.(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4题)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地方(dfng)权力与中央集权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C12.(2011年5月北京顺义区二模12题)与图10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xngzhng)管理制度的朝代是( )A秦、西汉 B.唐、元 C. 西汉、元 D.秦、唐 C共一百五十二页(2009高考浙江文综)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chodi)是A

49、.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B共一百五十二页秦至清的中央(zhngyng)与地方机构朝代中央机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秦传承开创三公九卿郡县制汉汉承秦制中朝外朝(三公九卿)郡、国并行隋唐承前启后,有所创新三省六部道州县三级宋进一步加强二府三司路州县三级元有新发展一省二院行省制明空前加强废丞相、设内阁省府县清达到顶峰设军机处省府县共一百五十二页中央集权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cizhng)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 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

50、而定一”的文 化专制主义。 共一百五十二页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 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明成祖设内阁(nig)清朝:设军机处 共一百五十二页D(06高考)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lib)制的创立A B C DD1.(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cny)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

51、军政事务共一百五十二页明太祖朱元璋鉴于(jiny)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废除了丞相职位,但又导致从杂事务集于一身的烦恼。为解决这一烦恼,明永乐帝设立了什么机构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A.宣政院 B.刺史 C.参知政事 D.内阁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shhu)发展的影响包括: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奠定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B C DCD共一百五十二页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zhyo)是由于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过去的丞相大多昏庸无能,败坏风气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威胁君权D

52、清初,皇权受到很大限制,主要是由于存在着A 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内阁(nig) C 南书房 D 强化君主制度A共一百五十二页(2007山东文综)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quqi)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zhunzh)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C共一百五十二页“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zx)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A与皇帝“共治国事”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C“事无不总”,负责

53、执行政令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B共一百五十二页关于清朝(qn cho)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 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进行裁决C. 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D. 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08高考)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zhunzh)皇权 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AB共一百五十二页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以及君主建立(jinl)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中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 隋唐三省

54、的形成 C.元朝行省制度的实行 D.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C共一百五十二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y r wn j),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论政体材料二:(明太祖)曰:“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

55、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共一百五十二页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唐太宗与明太祖对丞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2)据材料一、二,指出(zh ch)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又是什么?唐太宗认为“稳便”的方法:先由丞相等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取消丞相,中央各部分理政务,互不统属,皇帝直接管理。共一百五十二页(3)你如何评价(pngji)唐

56、明两朝相权的存废与君权的关系?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相权的存废服从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只是,唐太宗把君权与相权协调起来(q li),注意发挥宰相的辅佐作用;而明太祖则把君权与相权对立看待,并从制度上取消相权,以此保证君主的绝对权威。共一百五十二页 第4讲 专制(zhunzh)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shsh),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共一百五十二页自学(zxu)指导1、西汉时期是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2、宋朝为解决藩镇割据问题采取(ciq)了哪些措施?3、明清时期是如何加强皇权的?4、唐宋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有

57、何影响?共一百五十二页汉初地方分权问题(wnt)的由来及解决问题: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shn me)?2、之后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集权?共一百五十二页原因(yunyn):解决(jiju): 刘邦建汉后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汉景帝采取“削藩”措施1)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2)武帝以“推恩令”瓦解诸侯王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共一百五十二页汉武帝加强(jiqing)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jngj)的发展,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2)地方共一百五十二页唐朝中

58、叶地方分权问题(wnt)的由来及后果问题:1、导致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2、之后的唐朝陷入(xinr)什么局面?共一百五十二页原因(yunyn):后果(hugu): 1)为守卫疆土,在边境设藩镇,派节度使2)唐玄宗晚年安于享乐,疏于朝政唐由盛转衰,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共一百五十二页五代十国(w di sh u)的分裂局面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fn zhn j)局面的延续与扩大共一百五十二页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zhndu)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59、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jn bn),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共一百五十二页宋初加强中央集权(zhn yn j qun)的措施兵削夺朝中大将兵权(bngqun):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发兵 权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钱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枢密使-割军权计相-割财权宰相-仅有行政权共一百五十二页宋初中央集权(zhn yn j qun)的强化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zhn yn j qun)的措施(2)具体措施:地方机构: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那我们应怎么客观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呢?共一百五十二页 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60、(zhn yn j qun)的措施的评价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d fn fn qun)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积极: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消极:共一百五十二页 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jiqing)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点目的(md)内容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都用分权来削弱相权,都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点宋太祖汉武帝用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负面影响较少。严格控制军权,解决藩镇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