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1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2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3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4页
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车辆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2019学年)专业代码:080207专业负责人:(签字)教学院长:(签字)学院院长:(签字)学院名称:(盖章)二一九年十二月一、专业基本概况(一)专业概况主要介绍专业发展历程、学生规模等情况,包括1. 专业所在学院概况,学院专业设置情况;2. 专业的历史沿革,包括专业设置时间、招收本科生时间,通过相关评估、认证时间,取得学位授予资格时间等;专业是否获批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新工科试点专业、贯通培养试点专业等情况说明。学院概况:建议由院办统一组织确认这里面的数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

2、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拥有松江、长宁、虹口等校区,占地近1400亩,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其中,主校区松江校区坐落于松江大学园区,是一座矗立在浦江上游,镶嵌在佘山之侧的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园林化的美丽校园,曾入选沪上“最美校园”。学校现有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2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名,其中硕士研究生3800余名。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最大的二级学院,现有在校学生4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目前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3、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6个本科专业。2018年6月,由学院牵头组织申报的“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工程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群建设”项目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2020年1月机械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支年龄与学缘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学术造诣深的教师队伍。截止到2019年12月底,学院职工总计198人,专任教师160人,其中博士160人,博士率75%,35岁以下博士教师44人;引进国家级人才2人,省部级人才3人。学院现有1个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个二级学科硕士授予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能源装备与过程控制);

4、拥有现代汽车运用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两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复杂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工程、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两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近几年来,学院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50余项;发表高水平SCI期刊检索学术论文25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90余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等科技奖励13余项。学院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车辆工程、机械工程),“现代工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工程技术研发与培训平台和上海市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学院目前建有现代装备及其控制技术联合实验中

5、心、新能源汽车NVH测试与控制技术研究平台、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研究中心、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特种车辆机电液控制与仿真技术实验室、共融机器人设计与感知控制实验室、上海市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中心、上海交运集团汽车动力系统零部件制造研究室等20余个研发平台与实验室,总面积1.2万平方米。学院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00余家,其中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院在教学探索和实践中,始终以“培养优秀工程师摇篮”为办学方向,坚持学院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三协同”模式,毕业生具有显著的就业竞争优势,就业率在98%以上。学院注

6、重开放办学,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劳伦斯理工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日本东洋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保持着师资互访和实验室共建等密切的合作关系,成功举(承)办数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17年,与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签订了本科生2+2联合培养协议。2018年,与爱尔兰沃特福德理工学院签订了共建国际研究开发中心协议。车辆工程专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于1985年成立汽车工程系,于1987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汽车与拖拉机专业学生,是上海市最早招收汽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2007年更名为车辆工程专业,从办学至今已培养千余名本科生,毕业生遍布上海汽车

7、行业和交通运输行业的各个部门。专业依托“现代汽车运用工程”上海市重点学科、“载运工具(汽车)运用工程”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及“车辆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硕士点,已发展成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与上汽集团和上海交运集团联合建成了 2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专业在上海市教委专业评估中被评委优秀专业。2018年,获批上海市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项目。学生规模:本专业每年招生学生160余名,四年在校生674名。办学条件:本专业已形成一支工程背景较强、学缘与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0%,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

8、17人、实验师3人;具有企业经历41人,一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12人。此外,还聘请1名海外名师为客座教授,7名企业或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近三年,专业教师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面上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16项,上海市教委项目7项,科研经费820万元;发表SCI论文82篇,获授权专利25项,获得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本专业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改革与创新,有1项教学成果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4项教学成果分别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理论入选上海市精品课程。近三年,专业教师主持市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3

9、项,其他教学项目11项,发表教研论文36篇。本专业实验教学资源丰富,包括车辆工程重点学科实验室、汽车工程实训基地等,实验室面积合计约16000m2,仪器设备(含学院共享设备)总值达1.1亿元,各实验室均对本科生开放。此外,已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运集团股份公司等企业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学生参加创新项目36项,其中市级项目11项;参加创业项目5项,其中市级项目4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卡丁车挑战赛冠军和亚军各1项;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燃油经济性亚军,轻量化大赛季军;本田节能竞

10、技大赛全国第一名、第二名;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毕业生就业保持良好态势,近三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达到98.93%,与专业的相关率达到85%。表 1专业基本情况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校内专业名称校内专业代码所属学院专业设置年限学制优势专业情况在校学生数名称时间车辆工程080207车辆工程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084卓越工程师上海市优秀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010年2013年2018年674【注】优势专业指曾被评为国家级或市级特色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本科、一流本科等3.专业年度招生规模、一志愿录取率、生源质量情况、专业在校生人数等。

11、表2 各专业本科生招生情况 情况招生计划数实际录取数第一志愿录取数实际报到数第一志愿专业录取率(%)报到率(%)1601609515959.499.38【注】:1.报到率=实际报到数/实际录取数(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1.专业定位,与国内外类似专业的比较,国内外对标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的定位为依托上海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制造企业,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该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设计与制造并重的专业特色,培养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的汽车车辆工程技术人才。依

12、托上海区域发展的良好形势,进行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比较系统的汽车车辆工程专业知识、较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设计、生产工艺、产品试验及质量控制等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累的人才符合上海市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当前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国际视野,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能够在汽车产品生产一线和汽车产品开发工作的汽车车辆工程后备工程师更是上海紧缺的人才,通过高等学校的培育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斯坦福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机械工程师为社会创造有用的产品。他们设计和制造各种机械设备,甚至将电脑芯片集成其中,使产品变得更智能。目前的机械工程师不光涉足传统的行业如交通和能源,他们

13、同时也致力于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相关的新的重要的技术领域。劳伦斯理工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机械工程师设计/开发/研究/测试各种各样的机器和机械系统,他们将专业同时应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劳伦斯理工大学,你将学习到广泛的领域如声学/能源/交通/应力分析/热流体/液压等,你将会在先进的实验室与教授共同参与项目,并将得到大量的第一手经验。取得一个如此应用广泛的机械学位,它将为你进入汽车/航空/航天/医疗/防御等广泛领域做好充分的准备。江苏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旨在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从事以汽车为主的车辆设计、制造、研究、试验、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学习,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

14、电工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以及车辆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汽车的设计理论与应用技术。通过学习,学生具备进行汽车产品研究、设计、制造与开发、试验与检测、维修与管理的能力。上海理工大学的培养目标为遵照上海理工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工程型、应用型、管理型高素质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要求,车辆工程专业立足上海、面向汽车行业,培养从事汽车设计、制造、试验及自动化检测与控制等方面的工程应用型汽车高级人才。我们学校的专业特色为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以现代汽车生产实际为导向,追踪现代世界汽车前沿技术,构筑现代汽车设计、制造与试验方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全面深入地学习汽车设计、制造和试验理论

15、,面向汽车工业生产第一线,培养具有从事汽车车辆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研发、测试、质量管理等方面实际工程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规范教学过程及教学文档,申报国家双一流专业,提高学科水平,将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专业。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制定和修改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工程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具备适应现代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优良专业素养,能够在在汽车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研发、测试、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年左右:(1)具备工程师的专业素

16、质,能够运用车辆工程专业知识从事车辆工程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并能跟踪车辆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在相关工程领域从事技术与产品研发、生产工艺的设计与改进、营销和管理等工作。(2)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在多学科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工作,可在技术开发或工程运营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3)能遵守职业规范并从法律、文化、社会、生态和经济等宽广的系统角度考虑车辆工程中的安全与环境及其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 能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工作团队、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和交流,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持续自主学习并适应社会经济与行业发展。专业培养方案(含专业课程体系)是

17、本科教学工作的根本依据,其内容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优化。根据学校教务处安排,通常每4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较大修改,每年进行小的修订和调整,可整合、取消或增补少量课程。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实施和调整,严格按照规范和程序进行,由学院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学院教指委”)委员、企业专家以及相关教学工作人员进行。各参与人员及其工作内容为:(1)依据社会需求、学校定位、行业发展及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学院教指委提出修订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的要求;(2)系主任及专业教师依据上述要求,征求意见后,初步拟出修改的培养方案草案;(3)学院教指委、企业、行业专家对培养方案进行评审,

18、提出评审意见;(4)系主任及专业教师依据学院教指委、企业、行业专家的评审意见,拟出修改后的培养方案;(5)培养方案报学院教指委审定;(6)经学院审定的培养方案报送学校教务部门批准及实施。根据学校定位、社会和行业需求以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依照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及一次就业率”、“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在校学生座谈”、“毕业生反馈意见”、“在校生问卷调查”、“校友座谈会”、“应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调查问卷”等调研数据,学院教指委组织企业、行业专家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讨论和评议。3.专业教学计划,学分、学时设置情况。教学计划见附件1:车辆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二、专业师资与教

19、学条件(一)师资队伍1.专任教师与外聘兼职教师数量及结构(职称、学历、学位、年龄等)、教学团队建设情况(根据时点数据介绍)。表3 专业专任教师结构专 任 教 师 数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教 授副 教 授其 他 正 高 级其 他 副 高 级其 他博 士硕 士其 他35岁 及 以 下36-45岁46-55岁56岁 及 以 上本 校外校境 内境 外366130116324011185203152.专任教师与外聘兼职教师授课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表4 专业授课教师结构授课教 师 数职称学位年龄学缘教 授副 教 授其 他博 士硕 士其 他35岁 及 以 下36-4546-5556岁 及 以 上本 校外校

20、境 内境 外6131732401118520311【注】:本表格只统计本年度专业课的授课情况、含外聘教师统计。 表5 专业授课教师授课情况授课教师高级职称教授其中为低年级授课教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总数承担课程门数数量比例( %)数量比例( %)数量比例( %)数量比例( %)208136542021020100【注】:本表格只统计专业课的授课情况、含外聘教师统计。3.专业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情况(教学论文和教学项目)、出版教材、教学获奖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2018-2019学年教学研究项目统计序号项目名称资助单位主持人姓名项目经费(万元)立项时间其他参研人员1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车

21、辆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学文2.02018.01李锦2基于OBE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课程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莎1.02018.04邢彦锋,金光灿,高蔚,张若平,李锦3工科实现“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实践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理论及工程应用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学文2.02018.04王旭、朱利静、梁威、罗素云4汽车工程系“课程思政”体系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邢彦锋1.02019.01刘学文、马丽凤、徐屾、杨皓5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学科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研究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艳伟1.02019.012018-2019学年 教学研究成果统计序号成果名称(教学论文、教材等)发表刊物或出版社

22、主要作者1Multimedia teaching research on vehicle body structureAdvances i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邢彦锋,尉晓莉2新工科视角下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法理论及工程应用课程为例高教学刊, 2019(06) :140-142.刘学文,王旭,罗素云.3基于OBE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改革探究高教学刊许莎,邢彦锋,金光灿4专用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与探索教育教学论坛杨国平,张缓缓,李传昌2018-2019学年教材建设项目统计序号项目名称资助单位主持人

23、姓名项目经费(万元)立项时间其他参研人员1汽车零部件设计教材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宋晓萍3.02019.01费宁忠,陈政,田利红4.教师科研情况(项目、论文、专利等情况)(根据学年度数据介绍),科研成果用于教学的案例。20182019学年科学研究项目获奖统计序号奖励类别项目名称获奖时间获奖等级完成人1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基于薄板可变定位策略夹具多阶段装配工艺控制的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2019.01三等奖邢彦锋,张平,刘立峰,杨国平,池金波,王岩松,胡敏2上海市科技进步奖高效节能高频破碎锤的研发及产业化2019.01三等奖杨国平,曹国俊,陈浩,樊裕昕,王岩松,张缓缓,詹辉煌2018-2019学年 科学研

24、究项目(纵向)统计序号项目名称资助单位主持人姓名项目经费(万元)立项时间1锂离子电池芯壳结构热物性测量及其热传输机理研究国家基金委张恒运5820182具有微纳橡胶粒子网络的热塑性硫化胶应变传感特性研究上海市扬帆计划项目马丽凤2020183前车类型识别及其实时位置/速度测量方法研究上海市扬帆计划项目张伟伟2020184基于缺陷转换的铝合金材料多尺度损伤机理研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陈浩2020185车辆-行人运动不确定条件下虚警率约束的行人防撞预警模型研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张伟伟2220182018-2019学年 科学研究项目(横向)统计序号项目名称资助单位主持人姓名项目经费(万元)立项时间1汽车电子

25、泵NVH性能测试上海幸福摩托车有限公司王孝兰16.22018.012汽车电子泵类产品振动噪声测试规范体系建设上海幸福摩托车有限公司郭辉10.02018.013高速车体焊接结构柔性偏差研究技术服务上海交通大学邢彦锋30.02018.024FCA汽车GSET4对标测试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投资有限公司郭辉14.52018.035XY650UTV车架有限元分析泰州星云动力有限公司邢彦锋12.02018.036履带式农林专用多功能智能网联机器人样机开发柳州博实唯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伟伟5.02018.047FCA汽车K4MCA振动噪声开发测试菲亚特克莱斯勒亚太投资有限公司郭辉120.02018.058柴

26、油机油底壳声学优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郭辉14.62018.069新能源汽车模式二充电连接器研发米高(上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陈浩10.02018.0610电子水泵振动噪声测试分析华域皮尔博格泵技术有限公司杨超1.82018.0711干粉螺旋搅拌机关键技术开发上海法普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邢彦锋2.02018.0712发动机运动机构激励特性分析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袁涛14.52018.0913铝合金仪表板横梁焊前环保去除表面氧化膜及焊接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上海和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邢彦锋25.02018.1014电池包模态声功率及安装点受力的测试与分析万向一二三有限公司杨超

27、14.82019.012018-2019学年 科研论文统计序号成果名称(论文、专著、专利等)发表刊物或出版社级别(SCI、EI等)主要作者发表时间1Thermal analysis of conjugated cooling configurations using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liquid cooling techniques for a battery moduleInt. J. Heat Mass Transfer, 133: 827841, 2019.SCI二区顶级期刊Limin Song, Hengyun Zhang, et al2019.04

28、2An improved calorimetric method for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specific heat and the heat generation rate in a prismatic lithium ion battery cell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Vol 180,2019, 724-732SCI一区顶级期刊Lei Sheng, Lin Su#, Hengyun Zhang#2019.013Numer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visualization

29、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melting proces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of cylindrical power batteryApplied Therm. Engineering, Vol 128, 2018, pp.489-499.SCI 二区顶级期刊Huan Yang, Hengyun Zhang, et al2018.014A novel spring-back model by considering assembly contactAssembly AutomationQing Ji, Yanfeng Xing, Xuexin

30、g Li2018.015Clamping sequence optimisation based on heuristic algorithm for sheet metal compon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SCI/EIZhiyuan Jiao, Yanfeng Xing2018.126Minimizing assembly variation in selective assembly for auto-body parts based on IGAO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

31、gent Computing and CyberneticsEIYanfeng Xing, Yansong Wang2018.027Chromium poisoning and degradation at LaNi0.6Fe0.4O3 cathode with LaNi0.6Fe0.4O3-Gd0.2Ce0.8O2 functional layer for SOFC under open circuit condition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SCIBo Huang, Yan-feng Xing, Lei Xu, Xuan Tan, S

32、heng Xu, Heng-yun Zhang, Yan-song Wang2018.038基于EHB的坡道起步辅助策略开发计算机与数字工程中文核心期刊檀旋,黄波接收9Research on load spectrum construction of bench test based on automotive proving ground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SCI、EIYang Xiaobing, Liu Xintian, Jiachi Tong, Wang Yansong, Xiaolan Wang2018.0210Vibration Anal

33、ysis in the Presence of Uncertainties Using Universal Grey System TheoryASME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SCI、EILiu Xintian, Rao Singiresu S.2018.0311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leakage failure for clutch sleeve and shell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SCI、EIKan Fuchao, Liu Xintian, Xin Xiufeng,

34、 Xu Jiejie, Huang Hu, Wang Yansong2018.0312Research on load spectrum 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key parts based on Monte Carlo Sampling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SCI、EIWang Minlong, Liu Xintian, Wang Xiaolan, Wang Yansong2018.0613Probabilistic modeling of unified S-N curves for mechanical part

35、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SCI、EIWang Minlong, Liu Xintian, Wang Xiaolan, Wang Yansong2018.0714Hidden quality cost function of a product based on the cubic approximation of the Taylor expan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SCI、EILi Shuangshuang, Liu Xintian, Wang Yansong

36、, Wang Xiaolan2018.0815Calibr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an Electric Vehicle Power System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SCI、EIDong Qichao, Qi Hongzhong,Liu Xintian, Wang Yansong2018.1016Design and analysis of suspension system based on tire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

37、f Mechanical EngineersSCI、EILiang Zhiqiang, Liu Xintian, Zuo He, Wang Yansong2018.1217Research on Random Load Characteristic Based on Mixture Distribution Model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SCI、EITong Jiachi, Liu Xintian, Wang Minlong, Wang Yansong, Wang Xiaolan2019.0218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38、 lithium-ion battery for improving thermal performance based on a liquid cooling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SCI、EIShang ZhuangZhuang, Qi Hongzhong, Liu Xintian, Wang Yansong, Ouyang Chenzhi2019.0419Prediction of Material Fatigue Parameters for Low Alloy Forged Steels Consid

39、ering Error Circ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SCI、EIWang Haijie, Liu Xintian, Zhang Minghui, Wang Yansong, Wang Xiaolan2019.0420. Fire water monitor trajectories based on jet expansion and dynamic breakup model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SCI、EIZhang Minghui, Liu Xintian, Wang Xiaolan, Wang

40、Yansong, Liang Wei2019.0121Parameter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Fatigue Life Based on Improved Bootstrap Metho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mage MechanicsSCI、EIZhang Minghui, Liu Xintian, Wang Yansong, Wang Xiaolan2019.0522A cubic quality loss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Quality and Rel

41、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SCI、EILi Shuangshuang, Liu Xintian, Wang Yansong, Wang Xiaolan2019.0423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utomotive seat angle-adjusterAustralian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EILiu Xintian, Liu Lei, Wu Que, Yuan Xinjie, Huang Hu2019.0224Research on Diameter

42、 Tolerance of Transmission Shaft Based on Interval AnalysisJournal of Failure Analysis and PreventionEIWu Que,Liu Xintian, Liang Zhiqiang, Wang Yansong, Wang Xiaolan2019.0425Load Spectrum for Automotive Wheels Hub Based on Mixe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ModelProceedings of the IMechE, Part D: Journa

43、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SCI、EIGeng Shuanglong, Liu Xintian, Yang Xiaobing, Meng Zhengyun, Wang Xiaolan, Wang Yansong2019.0326Analysis and evaluation for electromagnetic vibration and noise in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s with rotor step skewing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SCI、EIDong

44、 Qichao, Liu Xintian, Qi Hongzhong,Sun Chao, Wang Yansong.2019.0327Numerical Method for Estimating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Size Using Elastic-plastic Fracture Mechanics Method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SCI、EIWang Haijie, Liu Xintian, Wang Xiaolan, Wang Yansong2019.0928基于方向盘转角与动态质心高度的TTR侧翻预警算法机械科

45、学与技术核心陈孝燚、刘学文、王岩松等2018.0529Structural Strength and Laminate Optimization of Composite Connecting Bracket in Manned Spacecraft Using a Genetic Algorithm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SCILi, K. , Liu, X. , Jin, Y. , Qi, H. , Liu, X. , & Xu, S. .2018.1030考虑轮轨接触损失的列车乘员舒适性分析振动与冲击EI张经纬、刘学文、王岩松等2019.0831Hybrid

46、 patch near-field acoustic holography based on Kalman filterApplied AcousticsSCI三区杨超2019.0532The research application of new heat insulation composite material in automobileHeat Transfer - Asian ResearchEIBao Yu;Zhao Xiaoyu2018.0133电动车复合材料电池箱轻量化设计方法中国机械工程EI,中文核心赵晓昱2018.0534复合材料电池箱真空辅助树脂灌注快速成型工艺中国机械工

47、程EI,中文核心赵晓昱2018.1135Analysis of Rationality for VARI Processing of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201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Power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EPME)EI,北京:国际会议赵晓昱2018,0436应用复合材料对电动汽车电池箱轻量化结构设计第二十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大连: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赵晓昱2018,0837纯电动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电池箱体的铺层设计研究玻璃钢/复合材料中文核心段

48、端祥,赵晓昱2018.0638Micromechanical modeling in determining the transverse elastic moduli and stress distributions of bamboo.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SCIZhao Xiaoyu2018.0139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ZnO-coated Li4Ti5O12 composite electr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ith the voltage ranging from

49、 3 to 0.01 V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SCI王影2018.1040基于多结构特征提取和轨迹跟踪的车辆远光识别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核心刊物苏金亚(学),张伟伟2018.1041Active interior noise control for rail vehicle using a variable step-size median-LMS algorithm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SCI郭辉2018.0942Multi-dimensional strain sensor based on carbon

50、 nanotube film with aligned conductive networksComposites国外期刊(外文原版)马丽凤2018.0643Roughness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nonstationary vehicle noise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and neural network techniques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SCI郭辉2018.0644Simulation Analysis of DC-DC Circuit Bas

51、ed on Simulink in Intelligent Vehicle Terminal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国外期刊(外文原版)杨国平,李尉冉(学)2018.06456061Al-DP590 冷金属过渡焊点焊件组织与性能材料热处理学报EI金光灿2018.0546Optimization of Damping Material Placement for Auto-Body Floor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国外期刊(外文原版)许莎2018.0547Finite E

52、lement Analysis of High Frequency Breaker Vibrator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国外期刊(外文原版)杨国平,侯笑凡(学)2018.0548Hydraulic Ripper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Open Access Library Journal国外期刊(外文原版)杨国平,黄艳平(学)2018.0549嵌套型C型管声子晶体低频带隙特性研究人工晶体学报国外期刊/核心刊物郭辉2018.035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基于逆矩阵法的汽车关键点振动传递路径分析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国外期刊/核心刊

53、物郭辉2018.0351FluidSIM软件在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液压气动与密封其他公开发表刊物杨国平,谭月玲(学),张帅(学),赵文杉(学)2018.0252共振式消声器气流再生噪声分析噪声与振动控制国外期刊/核心刊物郭辉2018.0253Investigation on acoustic energy harvesting based on quarter wavelength resonator phononic crystalsAdvance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SCI郭辉2018.012018-2019学年 专利统计序号名称类别主要作者时

54、间1一种强制对流动力电池散热装置ZL201610296577.0发明专利授权张恒运等2018.072一种动力电池的散热装置 ZL201610078011.0发明专利授权张恒运等2018.123一种基于热电效应的电池模组热管理方法及装置ZL201610944434.6发明专利授权张恒运等2019.044一种基于兰姆波的汽车后视镜自动除雨雪冰霜方法及装置CN106080526B发明专利梁威2018.105一种基于手动燕尾槽滑台的可变定位薄板专用夹具ZL201721234115.2实用新型邢彦锋2018.056一种汽车清洗机Zl201820106915.4实用新型范平清2018.087一种汽车自动变

55、速器中的离合器轮毂车削夹具ZL 2016 1 0629404.6发明专利宋新萍2018.048一种基于驾驶员制动意图识别的制动控制方法ZL 2015 1 0236577.7发明专利张缓缓2018-039一种实现机动车尾气多级利用的自控装置201510316735.X发明专利赵波2018-0310一种变径异形管类零件圆盘锯切工装ZL201720773428.9实用新型郭辉2018.0320182019学年 科研成果用于教学案例统计序号案例名称科研成果名称教学项目/课程名称项目/课程授课对象项目/课程起止时间(年+月份)1锂电池热管理分析锂电池复合热管理车辆新能源技术研究生2019.02-042锂

56、电池热分析锂电池复合热管理工程热力学本科生2019.02-045.教师进修与培训、青年教师培养、教师授课质量等,教师参与国际交流情况。序号教师姓名参加会议名称会议时间会议地点1邢彦锋全国高校教师“双带头人”第二期培训班2018.11.武汉2张恒运ICEPT20182018.8.14-16上海3刘学文2018年第一届全国软物质力学大会2018.11.18-20杭州-浙江大学4刘学文中国力学学会西部计算力学论坛2018.09.15-18宁夏-银川-宁夏大学5徐屾第16届国际传热大会2018.08.10-15北京6徐屾2018新旧能源转换与油气储运发展国际研讨会2018.11.01-04青岛7陈志英

57、高校材料成形教育联盟新工科背景下的材料成形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2019.05.3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8陈志英ZwickRoell科学奖和学术日2019.06.14同济大学6.教师参与激励计划情况,包括自习辅导与坐班答疑执行(学习指导、职业生涯指导、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效果等,以及典型案例介绍。学校启动“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冀望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接触,使教育与学术真正融为一体。本年度,全系申请教学研究项目4项,发表教学论文4篇;申请国家基金2项,上海市扬帆计划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发表SCI/EI论文超过53篇,专利10项;经费总和超过430万。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项,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58、1项。根据学校“骨干教师教学激励计划”实施方案,面向全系教师开展“双向竞聘”,教师将以组建团队的形式应聘成立7个教学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首席教师负责,并配有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教学团队定期对教师进行考评,合格者可获得数目客观的激励经费;而不合格者将面临调整。典型案例:邢彦锋教授负责的 “汽车结构与理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包含教师共6人,团队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承担教学项目1项,国际基金2项,上海市扬帆计划1项。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奖1项。激励计划改变了传统的以教研室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方式,接轨国外院校,实现将一批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能够和不断超越自己,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在一起相互激

59、励、共同超越,使学生更加优秀,使老师更加卓越,进而使学生和老师都终身受益。三、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一)专业建设情况1.专业课程概况(包括专业教师开设的课程总门数,课程思政、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双语课程、全英语课程、在线课程等建设和获批情况)。本专业共开设课程53门,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车辆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工程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具备适应现代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的优良专业素养,能够在在汽车工程相关领域从事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制造、研发、测试、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积极引导教师开展各类教学改革与创新,专业教师主持3项课程建设项目,获批2项教

60、学研究建设项目,发表教研论文4篇。2018-2019学年教学研究项目统计序号项目名称资助单位主持人姓名项目经费(万元)立项时间其他参研人员1结构动力学:理论及其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学文2.02018.01李锦2基于OBE理念的汽车底盘构造课程建设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莎1.02018.04邢彦锋,金光灿,高蔚,张若平,李锦3工科实现“课程思政”的逻辑及实践以弹性力学有限单元理论及工程应用为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刘学文2.02018.04王旭、朱利静、梁威、罗素云4汽车工程系 “课程思政”体系实践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邢彦锋1.02019.01刘学文、马丽凤、徐屾、杨皓5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学科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