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 床 疼 痛 疾 病 的 药 物 治 疗 临床疼痛诊疗病例分享十堰市人民医院 疼痛科 夏 峰 第1页,共20页。头 痛 颈源性?偏头痛?其他性质?腰背疼痛: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 其他?第2页,共20页。 带状疱疹:典型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第3页,共20页。病例一: 女性,24岁,未婚,主诉(患者父母代诉)精神、性格异常、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伴头痛、头颈沉重4年。外院(西安)诊断为“抑郁症”,口服抗抑郁药治疗3年,早期症状缓解,近一年上述症状加重,头痛明显,以双侧颞部为主。检查:1.颈椎及椎间隙压痛,C3-4,4-5明显;C2、3横突压 痛伴颞部反应,头痛减轻。 2.颈椎MRI:C3-
2、4,4-5椎间盘突出。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症 2.颈源性头痛治疗:1.非甾体抗炎镇痛药+中成药 2.颈椎椎管内神经阻滞术(1次/周),4次痊愈第4页,共20页。病例二:腰背疼痛患者男性,45岁,腰疼反复半年,不伴下肢疼痛、乏力。久坐及劳累后明显,休息自行缓解。腰椎棘突和椎间隙无压痛,双侧竖棘肌略紧张,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椎关节压痛明显;腰椎CT未见椎间盘突出。诊断:椎关节紊乱综合征治疗:1.腰椎关节穿刺注射治疗 2.腰椎保护,限制运动 3.口服塞来昔布+草乌甲素片 4.平卧休息第5页,共20页。病例三:胸部平片、颈胸椎MRI未见异常。病史、症状、体征明确。诊断:胸背部带状疱疹
3、治疗:1.口服、外用抗病毒 2.口服氨酚羟考酮镇痛 3.口服加巴喷丁 4.胸椎3-4椎间隙穿刺置管,椎管内连续神经 阻滞治疗、神经营养、神经保护治疗 第6页,共20页。小 结1.明确诊断,是首要原则2.根据诊断选择不同类型的治疗药物,确保安全有效3.全面的综合治疗:多模式互补镇痛,利用药物之间的相加和协同作用,达到充分镇痛效果,同时降低每一种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4.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相结合,病因治疗为主,对症治疗为辅第7页,共20页。临床疼痛治疗常用药物种类一、传统镇痛药物:1、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 ( 非选择性NSAIDs 和选择性 COX-2抑制剂)2、阿片类镇痛药( 吗啡为代表)二、非传统
4、性镇痛药:1、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加巴喷丁)2、抗抑郁药 (多虑平 、百忧解) 3、糖皮质激素(得宝松、曲安奈德)4、其他:曲马多、氯胺酮等三、复合制剂或新剂型:1、NSAIDS +阿片类:氨酚羟考酮;氨酚曲马多2、缓释(控释)剂型:吗啡缓释片3、透皮贴剂:多瑞吉;吡罗昔康贴片4、鼻喷剂:酒石酸布托啡诺鼻喷剂 第8页,共20页。镇痛药物如何选择?一.因病施药:腰背痛、肌肉、骨关节痛、头痛、炎性疼痛,选择 NSAIDS弱阿片类,外用口服神经病理性疼痛,选择加巴喷丁、氨酚羟考酮癌性疼痛,以阿片类为主联合用药二.阶梯用药:三.标本兼治:镇痛治疗为“标”,病因治疗为“本”如: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疼痛、
5、颈源性疼痛 非甾体类辅助镇痛药 弱阿片类辅助镇痛药 强阿片类辅助镇痛药第9页,共20页。临床常用代表性镇痛药物分析一.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1.最早的NSAIDS水杨酸(1860年)阿司匹林(1899年),逐渐发展到现在百余种药物。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抗血小板凝聚,主要用于炎症、发热、疼痛的对症治疗。2.作用机制: 生理刺激炎症刺激细胞膜AA释放COX1COX2TXA2、PGE2血小板,内皮细胞、胃、肾PGE2 、PGI2、PGE1细胞生理功能炎 症NSAIDSNSAIDS抗炎、镇痛、抗凝、副作用抗炎、镇痛第10页,共20页。3.临床常见NSAIDS: 阿司匹林(特异性抑制COX1) 对乙
6、酰氨基酚(不抑制外周COX),应用更广泛 双氯芬酸钠;布洛芬(抑制COX1COX2) 氯罗昔康、吡罗昔康(平衡抑制COX1、COX2) 赛来昔布(西乐葆,特异性抑制COX2)4. NSAIDS在临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1)各种类型的轻中度疼痛 (2)癌性疼痛三阶梯治疗的首选药物5. NSAIDS用于疼痛治疗的注意事项: (1)正确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 (2)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应用,同时应避免重复用药 (3)有溃疡病、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脱水、严重感染及败血症、高血钾、高血钠或应用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患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NSAIDS类药物第11页,共20页。二.阿片及其
7、衍生物类镇痛药:1.阿片受体及其功能:受 体亚 型位置功能、作用1, 2 大 脑镇痛;抗抑郁 ;成瘾性1 , 2, 3 大脑、脊髓、胶质脊髓镇痛、镇静、缩瞳 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1, 2, 3 大脑、脊髓胶质细胞、肠道1: 脊髓镇痛 ,躯体依赖2:呼吸抑制 ;缩瞳;欣快感;抑制胃肠蠕动;躯体依赖孤啡肽受体孤啡肽受体 1大脑、脊髓 焦虑、抑郁、食欲、 抗受体激动剂(耐受 )第12页,共20页。2. 阿片类镇痛药的用药原则: (1)慢性疼痛长期治疗尽量选用控缓释剂型,速释剂型只适用于急性疼痛短期治疗。 (2)根据病因、症状和疾病类型、疼痛评估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3)按时用药,辅助用药防治并发症。
8、 (4)联合用药(多模式镇痛),遵循最少副作用和最大程度镇痛原则。3.临床常用阿片类镇痛药及用药途径: (1)口服:吗啡缓释(控释)片、氨酚羟考酮、Targin(纳洛酮/羟考酮合剂) (2)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芬太尼粘膜贴剂 (3)注射剂鞘内用药或硬膜外用药第13页,共20页。4.阿片类镇痛药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其防治(1)恶心、呕吐: 防治:改变用药途径(鞘内或硬膜外);抗吐(DXM、格拉斯琼)(2)呼吸抑制: 防治:减低剂量;适量使用阿片受体拮抗;联合应用NSAIDS(3)便秘: 防治:饮食调整;口服阿片受体拮抗剂(4)皮肤瘙痒: 防治:抗组胺;口服阿片受体拮抗剂(5)耐受和成瘾性: 防
9、治:剂量控制,药量不超过镇痛需要剂量;规律用药(6)免疫抑制(抑制T细胞、NK细胞和B细胞): 防治:多模式镇痛;尽可能避免长期应用阿片受体激动剂第14页,共20页。5.阿片镇痛药禁忌证 (1)缺氧性呼吸抑制、颅脑损伤 (2)麻痹性肠梗阻、急腹症、胃排空延迟、慢性便秘 (3)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肺心病、哮喘 (4)已知过敏 (5)中重度肝功、肾功能障碍 (6)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停药时间2周 (7)孕妇或哺乳期妇女禁用第15页,共20页。三.抗癫痫药在临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1.神经病理性疼痛与癫痫: 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研究证实,中枢或外周神经受损或功能障碍,导致神经或神经元反应性异常增高和
10、自发放电,这种病理生理和生物化学机制与癫痫相似。也有观点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就是“外周性癫痫”。 这也是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2.抗癫痫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用药策略疼痛疾病一线用药二线用药三线用药三叉神经痛卡马西平加巴喷丁/奥卡西平苯妥英钠/托吡酯疱疹后神经痛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奥卡西平丙戊酸钠糖尿病性神经痛普瑞巴林加巴喷丁苯妥英钠中枢痛卡马西平加巴喷丁苯妥英钠神经根病加巴喷丁奥卡西平丙戊酸钠偏头痛丙戊酸钠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注:为已被FDA批准用于本病第16页,共20页。四.抗抑郁药 慢性疼痛性疾病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原发疾病抑郁情绪精神异常免疫下降疼痛躯体运动功能下降躯体感觉减弱第17页,共20页。曲 马 多1.人工合成的中枢镇痛药,非管制药品。2.多途径镇痛机制:(1)阿片受体机制(2)抑制NE、5-HT重摄取3.临床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的镇痛,特异性和针对性差,有滥用趋势。4.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多,但都不严重。5.常见不良反应和副作用:(1) 恶心、呕吐;(2) 出汗、口干、眩晕、嗜睡、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疱抗炎药物研究-全面剖析
- 虚拟现实在电视中的应用-全面剖析
- 地球化学遥感技术-全面剖析
- 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 2025-2025学年度数字化转型计划
- 石油钻井作业有限空间防范措施分析
- 城市交通建设进度及其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年学校少先队国际交流计划
- 脊髓功能恢复机制-全面剖析
- 跨境贸易便利化研究-全面剖析
- 2025-2030中国宠物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AGC-AVC培训课件教学课件
- 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课件
- 决胜新高考·四川名优校联盟2025届高三4月联考英语+答案
- 宾馆卫生考试题及答案
- 殡葬法律法规试题及答案
- 带货主播职业发展路径与技能提升指南
- DB52/T 1212-2017 煤矿地面在用瓦斯泵及瓦斯泵站安全检查规范
- 境外道路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 液压与气压传动完整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