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共188页)_第1页
[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共188页)_第2页
[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共188页)_第3页
[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共188页)_第4页
[全国]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共18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管理、内业资料管理及生产事故预防对策 随着城市建筑向高、大、深的新颖结构拓展,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机械的需求逐年加大,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建设施工领域,许多新技术、新工法的应用都以新设备为依托,施工机械在大型、高层、重点、市政工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租赁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弱化,管理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下降且配备不足,导致机械设备管理管理不到位;建筑机械相应的操作人员技能低下;机械设备自身存在缺陷等等。这些因素引起的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给整个建筑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才能有效控制事故的发生。

2、 目 录一、建筑施工机械的种类二、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标准三、近五年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机械事故统计四、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要点五、建筑施工起重机械管理内业资料存在的问题六、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安全管理要求七、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使用安全技术规程要点一、建筑施工机械的种类目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土石方机械、运输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地下施工机械、焊接机械以及其他中小型等机械。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是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属于特种设备,易

3、导致群死群伤重大安全事故,因此我们主要讲述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要点。(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主要的起重机械1、塔式起重机2、施工升降机3、物料提升机4、门式起重机5、流动式起重机(1)汽车起重机(2)履带起重机(二)高处作业吊篮二、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标准(一)住房城乡建设部管理规定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令)2、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3、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4、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办质200841号)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

4、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建质20105号)8、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59号)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建质2014153号)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规程(建质2014154号)(二)北京市住建委及相关部门管理措施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11/3832006)2、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京建施2008368号)3、关于对

5、本市建筑起重机械进行备案管理的通知(京建施2008593号)4、北京市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及管理实施细则(京建科教2008727号 )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京建施2009841号)6、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意见(京建施2009140号)7、关于开展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0354号)8、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等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0436号)9、关于加强盾构机安全使用管理的规定(京建法20114号 )10、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全面推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施工管理的通知(京建发20114

6、2号 )11、北京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动态管理办法(京建法20121号 )12、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工程监理单位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岗位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128号 )13、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租赁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使用管理的通知(京建法201216号 )14、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筑工地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通知(京建发201368号)(北京市住建委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颁布实施)15、北京市建筑业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2013版)(京建发2013572号附件)16、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7号)17、北京市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京建法20144号)18、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4270号)19、北京市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北京市安全监管局)20、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实施办法(京建法20159号)21、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京建法201513号)22、北京市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试行)(京建法201515号)(三)技术规程、标准1、国家规程、标准(1)建筑卷扬机(GB/T1995-2002)(2)高处作业吊篮(GB19155-2003)(3)

8、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2009)(4)重要用途钢丝绳(GB8918-2006)(5)钢丝绳夹(GB/T5976-2006)(6)施工升降机(GB/T10054-2005)(7)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GB10055-2007)(8)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9)塔式起重机(GBT5031-2008) (10)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2011)(1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12)起重机 安全使用 第1部分:总则(GBT23723.1-2009) 2、行业规程、标准(1)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

9、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3)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6)建筑施工起重吊装安全技术规范(JGJ276-2012)(7)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技术规程(JGJ-T189-2009)(8)汽车起重机和轮胎起重机安全规程(JB8716-1998)(9)履带起重机安全规程(JG/T 5055-1994)(10)履带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DL/T5248-2010)3

10、、地方规程、标准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945-2012)二、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管理规定、规范标准(一)住房城乡建设部管理规定1、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66号令)2、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办法(建质200876号)3、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4、关于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建办质200841号)5、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建质

11、20105号)8、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59号)9、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规定(建质2014153号)10、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规程(建质2014154号)三、近五年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机械事故统计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情况通报统计如下:2011年-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2540起、死亡3208人。与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事故共发生了681起,死亡823人,分别占事故总数的26.8%和25.7%,所占比例很高(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

12、)。这些事故包括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井字架与龙门架)、其他机械及机具伤害、吊篮及流动式起重机事故(具体情况见表3.3.2),这些事故塔吊事故占比超过一半,占绝对多数。另外施工升降机及物料提升机(井字架与龙门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进一步强化塔吊、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的管理尤为重要。2011-2015年与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事故划分情况事故划分数量占比%塔式起重机39257.6施工升降机11416.7物料提升机(井字架与龙门架)9213.5其他机械及机具伤害7210.6吊篮、流动式起重机111.62011-2015年与建筑施工机械相关的事故划分情况2011年-2015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

13、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131起、死亡529人。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48起,死亡178人,分别占较大及以上事故总数的36.6%和33.6%,占比超过三分之一,从这些列举的数据表明建筑起重机械事故多发,强化建筑起重机械管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在此列示一下2015年全国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较大及以上事故7月2日,某施工现场发生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7月19日,某施工现场塔吊在顶升过程中发生倾覆,造成4名施工人员死亡。8月17日,某施工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吊篮提升作业时,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8月21日,某施工现场塔吊在安装过程中发生倾覆,造成4名施工人员

14、死亡。10月5日,某施工现场发生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4名施工人员死亡。2016年一季度,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68起、死亡85人。其中起重伤害及机械伤害事故11起,占总数的16.18%。生产安全较大事故5起、死亡18人,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2起,伤亡7人,分别占较大事故总数的40%和38.9%。3月1日,某施工现场发生施工升降机坠落事故,造成3名施工人员死亡。3月25日, 某施工现场在核心筒内侧筒架爬模吊装过程中发生起重伤害事故,造成4名施工人员死亡。从以上数据看出虽然全国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与建筑起重机械相关的事故数量及比例仍居高不下,这些事故

15、令人痛心,令人警醒,这充分反映出目前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2014年9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在监督执法检查中把起重机械也纳入了专项整治范畴,但是在全国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检查的结果看形势不容乐观。2015年全国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26起,涉及起重机械安全的17起,占比达65%。塔式起重机安全装置失效7台次;连接销轴没有正确使用开口销6台次;固定螺栓缺失、松动、使用不合理5台次;附着不符合规范要求2台次;与周边相邻塔式起重机、建筑物安全距离不足3台次。其中一台塔式起重机起升高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小车断绳保护装置、主卷扬钢丝绳滑轮的钢丝绳防脱装置等多个安

16、全装置全部失效,令人毛骨悚然。施工升降机安全装置失效2台次;导轨架连接螺栓松动2台次。以上案例绝大部分都是违反技术规范、规程的强制性条文(强制性条文就是必须要遵守的条文。如果不遵守,就是违规,没有可以通融的),强制性条文对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以上隐患都曾经发生过较大甚至重大安全事故。对以上安全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督察组还下发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建议书,并向全国进行通报,处罚力度之大足以说明住房城乡建设部强化建筑起重机械管理的决心和信心。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安全工作上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起重机械专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施工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彻底排查施工现场安

17、全隐患。并计划与5、6、7月继续在全国开展监督执法专项整治检查,因此需要我们在建筑起重机械管理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必须时刻引起我们管理者的注意。值得一提的是2011-2015年其他机械及机具伤害事故共发生了72起,占比10.6%。所占比例很高,因此我们在加强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机械及机具的管理。另外需要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我们和门式起重机和桥式起重机很少打交道,但是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逐渐增多使用会越来越广泛,如果管理不到位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四、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要点通过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对典型案例分析,找出建筑起重机械、高处作业吊篮的安

18、全管理要点。(一)塔式起重机1、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1)安全装置1)起重量限制器未接线起重量限制器属于塔吊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起重量限制器失灵,在变幅小车向前运行过程中,所吊重物超过最大起重量后,变幅小车同样不停止向前运行,就会引发起机构损坏、钢丝绳断裂、制动器制动失灵、折臂、标准节等重要部位钢结构开焊变形、整机倾覆等重大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2)力矩限制器接线折断力矩限制器也属于塔吊最重要的安全装置之一,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力矩限制器失灵,在变幅小车向前运行过程中,所吊载荷超载后,变幅小车也不停止运行,这样就会引起塔机倾覆、折臂等重大财产损失及人身伤亡等事故。因此,保证起重量限

19、制器、力矩限制器的有效完好,是非常必要的。3)钢丝绳防脱槽装置损坏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6.6(强制性条文)钢丝绳防脱装置:滑轮、起升卷筒及动臂变幅卷筒均应设有钢丝绳防脱装置,该装置与滑轮或卷筒侧板最外缘的间隙不应超过钢丝绳直径的20%。易造成钢丝绳在运转过程中脱出滑轮槽,造成钢丝绳被挤压或拉断引发吊物坠地伤人甚至塔式起重机倒塌事故。 4)捆绑失效的断绳保护器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6.4(强制性条文)小车断绳保护装置:小车变幅的塔机,变幅的双向均应设置断绳保护装置。如果变幅钢丝绳断裂,变幅小车在吊重的情况下有可能冲出起重臂引发塔吊倒塌事故。5

20、)吊钩防钢丝绳脱钩装置失效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6.6(强制性条文)吊钩应设有防钢丝绳脱钩的装置。在调运过程中易导致钢丝绳吊索脱出吊钩使被吊物坠地引发人员伤亡,严重的还可能引发塔吊倒塌事故。6)没有按规定设置障碍指示灯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4.0.16当塔式起重机使用高度超过30m时,应配置障碍灯。规范要求高于30米、群塔作业、周围有建筑物的塔吊必须安装障碍指示灯易引发与相邻塔吊相撞或碰撞周围建筑物从而引发事故。(2)零部件1)滑轮破损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5.4.5(强制性条文)卷筒和滑

21、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报废:a)裂纹或轮缘破损;b)卷筒壁磨损量达原壁厚10%;c)滑轮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璧厚的20%; d)滑轮槽底的磨损量超过相应钢丝绳直径的25%。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6.3.4滑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以报废:l裂纹或轮缘破损;2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3滑轮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4铸造滑轮槽底磨损达钢丝绳原直径的30;焊接滑轮槽底磨损达钢丝绳原直径的15。易造成钢丝绳在运转过程中脱出滑轮槽以及破损棱角造成钢丝绳被挤压、拉断、割断引发吊物坠地、倒塔等事故。2)主卷扬钢丝绳达到报废标准违反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

22、护、安装、检验和报废(GB/T5972-2009)3.5.11.8扭结:扭结是由于钢丝绳变成环状在不可能绕其轴线转动的情况下被拉紧而造成的一种变形。其结果是出现捻距不均而引起过度磨损,严重时钢丝绳将产生扭曲,以至仅存极小强度。有扭结的钢丝绳应立即报废。易造成钢丝绳在运转过程中被拉断引发吊物坠地、倒塔等事故。(3)结构与连接1)起重臂下弦杆开焊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0.16(强制性条文)塔式起重机在安装前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安装和使用:1结构件上有可见裂纹和严重锈蚀的。下弦杆开焊强度减弱在吊装过程中易造成此处变形、弯折

23、从而已发事故。2)塔尖过渡节销轴开口销缺失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3.4.13(强制性条文)连接件及其防松防脱件严禁用其他代用品代用。连接件及其防松防脱件应使用力矩扳手或专用工具紧固连接螺栓。易造成销轴退出从而已发事故3)标准节连接螺栓松动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4.2.2.4(强制性条文)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使用力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拧紧。螺栓松动后,当弯矩在该螺栓方位的标准节主肢中产生拉力时,将使两标准节接触面产生间隙,则塔身变形增加,对塔身受力不利,同时在塔机上部荷载的作用下,本应固接在一起的两

24、个标准节的接触面必将产生轴向往复移动,原本无冲击荷载的螺栓连接结构间产生冲击荷载,螺栓及连接结构中的荷载效应大幅度升高,极易导致螺栓及连接结构的破损,甚至塔身折断。(4)附着装置1)松动的附着装置穿墙螺栓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4.2.2.4(强制性条文)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应使用力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拧紧。极易导致螺栓及墙体连接结构的破损从而已发事故2)附着杆变形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0.16(强制性条文)塔式起重机在安装前和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安装和使用:2主要受力构件存在塑

25、性变形的。附着杆强度减弱,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变形严重,致使塔身垂直度超标从而已发事故。(5)设备防护1)爬梯护圈缺失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4.3.4(强制性条文)高于地面2m以上的直梯应设置护圈。易造成人员在上下塔时发生坠落事故2)防护栏杆变形、破损违反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4.4.1(强制性条文)在操作、维修处应设置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操作人员在此处作业时易发生坠落事故。(6)其他1)钢丝绳卡固接方式不正确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6.2.4钢丝绳夹压板应在钢丝绳受力绳一边;6.2.7钢丝绳

26、严禁采用扣结方式系结吊物。易在吊装过程中钢丝绳被拉断或拉开从而已发事故。2)两台交叉塔式起重机高度不符合规范要求违反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196-2010)2.0.14(强制性条文)当多台塔式起重机在同一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时,应编制专项方案。并应采取防碰撞的安全措施。任意两台塔式起重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l低位塔式起重机的起重臂端部与另一台塔式起重机的塔身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m;2高位塔式起重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或吊钩升至最高点或平衡重的最低部位)与低位塔式起重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得小于2m。两台相邻塔式起重机的安全距离如果控制不当,

27、很可能会发生碰撞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所以要严格控制。当相邻工地发生多台塔式起重机交错作业情况时,应在协调相互作业关系的基础上,编制各自的专项使用方案 类似于以上列举的隐患都曾经多次引发过安全事故,有的甚至引发了较大及以上事故。2、事故案例分析(1)某工地一塔机在进行吊运作业时,塔身从第二、三节连接处折断,整机向北侧倾倒。塔式起重机司机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塔机起重限位器失效,吊运的渣土重量超载(变幅小车在22米处额定起重量为1.9吨,实际吊运物料3.6吨),且该台塔机在使用前,未经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也未经其他有关单位进行验收。 给予总承包单位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60天,

28、停止其扣证期间的在发生地建筑市场投标资格的行政处罚,停止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12个月。(2)某工地一塔机在吊装过程中吊钩“冲顶”造成主卷扬机构的排绳轮轴固定端撕裂、主卷扬钢丝绳断裂造成吊钩坠落。造成一人死亡。 事故原因:由于起升高度限位器失效引发该事故。(3)某工地一塔机在在拆除作业过程中套架整体滑落。造成两人死亡。 事故原因:个人拆装队伍不具备起重设备安装专业承包资质证书,拆装工人无上岗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此外,施工总承包单位没有核查塔吊拆装人员的特种作业上岗证书,对事故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给予总承包单位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30日的行政处罚,并停止其扣证期间在发生地建筑市场的

29、投标资格;停止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执业资格6个月,收回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4)某工地一塔机在顶升过程中发生塔机倾翻。造成7名作业人员死亡,1名作业人员受伤。事故原因:顶升横梁销轴断裂引发该事故。(5)某工地一塔机吊起大模板由北向南顺时针旋转过程中,变幅小车失控一直往前跑,最终导致塔吊大臂折断,塔身随惯性向后倾倒,塔吊平衡臂配重落在了楼面上。造成司机受伤。 事故原因:小车制动限位失灵引发该事故。(6)某工地一塔机司机在进行塔吊保养作业时,从套架的一层平台向二层平台爬行时,不慎失手,坠落至塔吊基坑(落差约36米),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事故原因:由于平台护栏联接强度不够,在外力作用下失

30、去作用造成失手的司机从平台滑出。3、安全管理要点 通过对2011-2015年全国的130起塔式起重机典型事故分析,事故分类如下: 发生在安装与拆卸阶段的事故51起,占39.2%,其中拆卸阶段12起,占9.2%,安装阶段16起,占12.3%,顶升阶段23起,占17.7%。顶升阶段事故发生率高是关键阶段。 发生在使用阶段的事故79起,占60.8%。使用阶段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阶段;由于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导致事故22起,占16.9%;连接螺栓松动导致事故17起,占13.1%;钢丝绳及吊索破断导致(大部分是达到报废标准)事故12起,占9.2%;结构开焊、锈蚀及变形导致事故9起,占6.9%;连接销轴脱落

31、导致事故8起,占6.2%;机构刹车失灵导致事故6起,占4.6%;其他(碰撞、防护失效等等)导致事故5起,占3.8%。排在前三位是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质量问题导致事故15起,占11.5% ,主要表现在:结构使用的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拼装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焊接强度不够、安全保险设置不合理、机构性能差等等。 因维护保养、维修不到位导致事故22起,占16.9%。 因安全意识淡薄,技能低下,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引发的事故64起,占49.2%。是塔式起重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前面事故隐患及事故案例分析,结合事故分类需要我们在关键阶段做好把控,从而才能消除隐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加强安全

32、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检查人员等)及操作人员(操作司机、安装拆卸人员、信号司索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按照规定要求加强安装与拆卸阶段尤其顶升阶段的监管。(3)加强使用过程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尤其对安全装置、连接螺栓、钢丝绳及吊索的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以及对规范、标准中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检查和隐患排查,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4)按照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选择租赁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租赁企业的建筑起重机械。同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能高、质量优的厂家

33、生产的产品。(5)按照要求加大在使用过程的维护保养,努力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6)按照要求做好各项资料的记录和归档。它能够真实反映各施工单位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过程实际行为和实际所为,通过过程安全资料可以清楚地了解各施工单位建筑起重机械过程管理是否按照国家、行业、北京市相关的规定要求执行。(二)施工升降机1、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1)吊笼内笼门机械锁止装置失效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9.10作业前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并应符合相应要求:5安全保护装置应灵敏可靠。在运行过程中易造成内笼门打开从而引发人员及被运物品坠落事故(2)导轨架连接螺栓缺失违反建

34、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9.10作业前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并应符合相应要求:1结构不得有变形,连接螺栓不得松动或缺失。导轨架连接螺栓缺失都曾经多次引发过安全事故,有的甚至引发了较大及以上事故2、事故案例分析某工地一施工升降机在运转上升至33层(约100米处)时发生坠落事故,共有19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约1800万元。事故原因:施工升降机导轨架第66和67节标准节连接处的4个连接螺栓只有左侧两个螺栓有效连接,而右侧(受力边)两个螺栓的螺母脱落,无法受力。在此工况下,事故升降机左侧吊笼超过备案额定承载人数(12人),承载19人和约245公斤物件,上升到第66节标准节上部(

35、33楼顶部)接近平台位置时,产生的倾翻力矩大于对重体、导轨架等固有的平衡力矩,造成事故施工升降机左侧吊笼顷刻倾翻,并连同67-70节标准节坠落地面。 该事故发生后,共有28名责任人受处理,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党委书记、总经理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项目部项目负责人、安全负责人等也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作出处理后,这些人依据有关规定还被给予了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2)某工地进行施工升降机安装,一名操作人员在驾驶右笼上升过程中,整个右笼和上面三个标准节从14层坠落,该操作人员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原因:施工升降机标准节四角联接螺栓安装不到位。对总包单位、安装单位、租

36、赁单位进行通报批评;暂停总包单位投标资格30日,并将事故情况函告其所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依法暂扣安装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30-60日,停止其扣证期间办理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告知备案手续;将租赁单位的不良信用记录录入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管理系统。3、安全管理要点通过对2011-2015年全国的40起施工升降机典型事故分析,事故分类如下:发生在安装与拆卸阶段的事故11起,占27.5%,其中安装阶段4起,占10.0%,拆卸阶段2起,占5.0%,加节阶段5起,占12.5%。说明加节及安装阶段事故发生率高是关键阶段。发生在使用阶段的事故29起,占72.5%。使用阶段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阶段;导轨架连接螺栓松动、脱落

37、导致事故15起,占37.5%;附墙架杆与连接夹扣间强度达不到要求导致事故6起,占15.0%;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导致事故4起,占10.0%;结构开焊(主要是附墙架杆、导轨架)导致事故2起,占5.0%;其他(超载、电机制动失灵等等)导致事故2起,占5.0%。排在前三位是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因质量问题导致事故6起,占15.0% ,主要表现在:结构使用的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焊接强度不够、与附墙架杆连接的夹扣强度不够、安全保险设置不合理、机构性能差等等。因安全意识淡薄,技能低下等引发的事故17起,占42.5%。是施工升降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安装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低下,使施工升降

38、机埋下了难以排查的倾覆隐患,标准节连接螺栓未紧固到位而发生脱落或螺栓安装数量不够导致吊笼连同导轨架一起倾覆坠落。以上两个事故案例足以说明问题。通过前面事故隐患及事故案例分析,结合事故分类需要我们在关键阶段做好把控,从而才能消除隐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检查人员等)及操作人员(操作司机、安装拆卸人员、信号司索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按照规定要求加强加节及安装阶段的监管。(3)加强使用过程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尤其对导轨架连接螺栓、附墙架杆与连接夹扣的连

39、接、安全装置的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4)按照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选择租赁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租赁企业的建筑起重机械。同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能高、质量优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三)物料提升机(井字架与龙门架)1、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1)卷扬机位置设置不合理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7.2 操作人员的位置应在安全区域,视线应良好。由于所处位置不安全易造成操作人员受到物体打击伤害,视线不好易造成操作失误。(2)钢丝绳防脱装置装置失效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1.11(强制性条文)

40、建筑起重机械的变幅限位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防坠安全器、钢丝绳防脱装置、防脱钩装置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严禁随意调整或拆除。严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易造成钢丝绳脱出滑轮槽,造成钢丝绳被挤压或拉断引发吊笼坠落事故。2、事故案例分析(1)某工地一名工人7层物料提升机上卸料,由于物料提升机停在7层楼面上方50-60厘米的位置,该工人不慎从缝隙中坠入地面,经抢救无效死亡。直接原因:施工现场使用的物料提升机停层后吊笼底板与停层平台的垂直高度偏差达300 mm。 停止责任单位在投标资格30日,将事故情况函告责任单位所注册的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41、按照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 88-2010 )当安装高度小于30 m时,吊笼停层后底板与停层平台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50mm;当安装高度超过30 m时,停层后吊笼底板与停层平台的垂直高度偏差不应超过30 mm。(2)某施工现场主体已进入到第五层且已安装完3层楼板,准备安装第4层楼板时,采用一台物料提升机垂直运输楼板到达第4层,由8人将自提升机吊笼内抬板抬运到安装位置。此时突然吊笼从4层高度处坠落,事故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1人轻伤。事故原因:施工单位负责人现场违章指挥和使用了不合格的设备,在吊篮发生意外坠落时无停靠装置保护造成人员伤亡。按照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

42、(JGJ 88-2010 )6.1.3安全停层装置应为刚性机构,吊笼停层时,安全停层装置应能可靠承担吊笼自重、额定荷载及运料人员等全部工作荷载。3、安全管理要点 通过对2011-2015年全国的20起物料提升机(井字架与龙门架)典型事故分析,事故分类如下: 发生在安装与拆卸阶段的事故4起,占20.0%。说明安装与拆卸阶段事故发生率高是关键阶段。 发生在使用阶段的事故16起,占80%。使用阶段仍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阶段;附墙架与导轨架及建筑结构与脚手架连接或设置强度不够导致事故6起,占30.0%;使用的缆风绳、地锚的设置不合理或设置强度不够导致事故4起,占20.0%;安全装置不不齐全或失效尤其安全停

43、靠装置导致事故3起,占15.0%;其他(结构开焊或变形、吊笼载人等等)导致事故3起,占15.0%。排在前三位是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因质量问题导致事故6起,占30.0% ,主要表现在产品各项技术和安全性能差,制作质量粗糙。 因安全意识淡薄,技能低下等引发的事故9起,占45.0%。是施工升降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前面事故隐患及事故案例分析,结合事故分类需要我们在关键阶段做好把控,从而才能消除隐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检查人员等)及操作人员(操作司机、安装拆卸人员、信号司索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术

44、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按照规定要求加强安装和拆卸阶段的监管。(3)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使用过程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尤其对附墙架与导轨架及建筑结构的刚性连接、使用的缆风绳与地锚的设置及连接、安全装置尤其安全停靠装置等等的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4)按照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选择租赁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租赁企业的建筑起重机械。同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能高、质量优的厂家生产的产品。(四)门式起重机1、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1)安全装置1)行走限位失效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1.11(强制

45、性条文)建筑起重机械的变幅限位器、力矩限制器、起重量限制器、防坠安全器、钢丝绳防脱装置、防脱钩装置以及各种行程限位开关等安全保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严禁随意调整或拆除。严禁利用限制器和限位装置代替操纵机构。易造成起重机开出轨道发生倾覆。2)同一轨道上2台龙门吊无防碰撞装置违反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GB6067.1-2010)9.2.9(强制性条文)当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起重机械运行在同一轨道上时,应装设防碰撞装置。在大车行走过程中易造成2台龙门吊发生碰撞导致结构损坏或倾覆。3)停机状态未按规范要求使用防风抗滑装置(用木楔代替)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6.

46、16作业后,门式起重机应停放在停机线上,用夹轨器锁紧。易造成起重机在大风情况下溜出轨道发生倾覆。(2)轨道基础1)钢轨接头间隙(15mm)超出规范要求、鱼尾板部分螺栓缺失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4.1起重机的轨道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4、钢轨接头间隙不得大于4mm:6、鱼尾板连接螺栓应紧固。可能会造成行走轮损坏、行走时稳定性差、轨道发生位移等现象,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2)两轨接头高度差(6mm)大于规范的要求(图3.4.36)违反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4.4.1起重机的轨道基础应符合下列要求:4、钢轨接头两端高度差不得大于2mm。可能会造

47、成行走轮损坏、行走时稳定性差等现象,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2、事故案例分析(1)某工地一龙门吊在安装过程中倒塌导致36人死亡的事故,另有3人在事故中受重伤。事故原因:在龙门吊安装过程中,固定支腿的缆风绳,由于事先技术准备不充分,在安装时由于缆风绳影响了主梁的提升需要移位。于是几个起重工就违规把一侧的缆风绳全部解开,固定支腿倾倒,36条生命在瞬间化为乌有。龙门吊在安装主梁时由于支腿设置的缆风绳失效造成倒塌事故。 另外全国曾发生多起由于工作结束后,司机未将防风抗滑装置(夹轨器)锁紧,在大风作用下起重机滑出轨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后果。(2)某施工现场用一台20/5吨门式起重机工作结束后,司机未将

48、夹轨器紧固。由于当日出现了罕见的特大狂风雨,致使龙门吊轨道端部止挡,滑出轨道。最后倾倒砸在施工现场的一间屋顶上,房屋被砸塌,将在屋里的一名工人砸死。(3)某施工现场竖井提升设备(抓斗)的电动葫芦在起吊一捆钢管,当钢管起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小钩超高限位失效,小钩冲顶发生顶勾事故,造成起重钢丝绳断裂,吊物和小钩洒落一地,压倒一名正在钢管下方摆放垫木的工人,造成该工人死亡。(4)某施工现场在同一轨道上的两台门式起重机由于无安全防撞措施在作业时发生相撞,造成一人死亡,门式起重机结构有不同程度损坏。(5)某施工现场在一台门式起重机吊装屋架放置地面后,由于屋架长约10米其放置后屋架一角距离轨道太近,造成轨道

49、和起重机之间有障碍物影响起重机的行走,起重司机在即未接到行走信号的情况下,按着习惯性作业起动起重机行走。造成屋架门式起重机的刚性支腿相接触,致使屋架被行走的起重机刮倒。将正在屋架边上一工人砸死。(6)某施工现场一台门式起重机在空载行驶中突然一处轨道塌陷,致使门式起重机倾翻损毁,司机死亡。事后发现轨道下面有一段废弃的砖砌旧电缆沟道约6米长,斜穿过轨道土层约300毫米下面,门式起重机较长时间在上面行走,由于基础承载力不够压塌了旧电缆沟道的侧壁,造成突然轨道下陷发生该事故。3、安全管理要点 通过对多年来全国各行业曾经发生的10起门式起重机的典型事故分析,事故分类如下: 发生在安装与拆卸阶段的事故5起

50、,占50.0%。说明安装与拆卸阶段事故发生率高是关键阶段。其中由于支腿设置的缆风绳失效造成的事故4起,占比达40.0%。 发生在使用阶段的事故5起,占50.0%。使用阶段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阶段;由于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失效、轨道基础不符合规范要求、支腿与主梁连接螺栓失效、结构开裂、起升钢丝绳断裂引发的事故各占1起。 因质量问题导致事故4起,占40.0% ,主要表现在:结构使用的材料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拼装工艺达不到设计要求、焊接强度不够、安全保险设置不合理、机构性能差等等。 因安全意识淡薄,技能低下等引发的事故4起,占40.0%。通过前面事故隐患及事故案例分析,结合事故分类需要我们在关键阶段做好把

51、控,从而才能消除隐患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加强安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包括安全管理人员、技术负责人、技术管理人员、机械管理人员、检查人员等)及操作人员(操作司机、安装拆卸人员、信号司索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技术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按照规定要求加强安装和拆卸阶段支腿缆风绳设置方面的监管。(3)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使用过程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尤其对安全装置、轨道基础、各部件(尤其支腿与台车及主梁)连接螺栓、各部件结构、各机构、钢丝绳及吊索的实体检查和隐患排查。(4)按照北京市建筑起重机械租赁企业备案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选择租赁信用评价等级高的租赁企

52、业的建筑起重机械。同时在租赁或自购使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能高、质量优的厂家生产的产品。(五)流动式起重机1、常见的隐患列示和评估(1)安全装置1)超高限位缺失失效2)滑轮防脱绳装置失效(2)支腿站位点1)选择场地不平整(2)支腿垫木不规范、不实3)与基坑未保持安全距离(3)零部件1)钢丝绳排列存在压绳、咬绳、乱绳2)起升钢丝绳多处局部断丝严重已达到报废标准3)滑轮破损报废4)履带吊作业时履带板下地面不平整2、事故案例分析(1)某工地一汽车吊在吊运过程中由于支腿地面下陷导致汽车吊失稳倾翻。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50t汽车起重机在吊装塔吊平衡臂时,将起重机支在土质路面上。当平衡臂被吊起回转至就位点时,由于

53、路面承载力不够,该机的一条支腿发生陷落,汽车吊发生倾翻,平衡臂跌落到地面上,造成平衡臂及汽车吊不同程度的损坏。事故原因:由于操作人员和吊装指挥人员粗心大意,事先未仔细了解施工场地承载情况,将汽车式起重机支在了不平整的土质路面上,与基坑未保持安全距离,同时支腿垫木也不规范、不实。当起吊载荷时,由于支腿对路面的压强增大,路面最终承受不了如此大的压强,导致一支腿下面的路面下陷引发该事故。(2)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25t汽车起重机在吊装构件发生起重机侧翻,起重机损伤严重,起重机操作人员驾驶员右臂断裂。事故原因:经现场勘察和测量有关数据得知:起重机所吊的构件重量并未超过该起重机在该工况下的额定起质量。但当

54、时由于吊车站位点的路面较窄,而且还预留了一侧的通道,所以操作人员在打支腿时并未完全支开。也就是说,在支腿没有完全伸开的情况下使用了起重机的原性能表。致使实际起重力矩超过额定起重力矩而倾翻(在支腿没有完全伸开的情况下,实际的“额定起重力矩”要小于原性能表中的额定起重力矩)。同时该起重机操作人员没有起重机特种作业证件,属于无证操作违章作业。(3)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25t汽车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由于没有设置警戒区,在信号指挥人员的指挥下进行回转,在回转过程中将一名穿行的工人碰倒,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1)信号指挥人员未尽到指挥人员的职责,在没有进行足够观察的情况下,判断指挥失误是事故的直接和主要原

55、因。2)起重机操作人员在听从指挥前应鸣铃示警,但却没有按规定执行,属于违章操作。(4)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250t履带式起重机(塔式工况)拆卸一台80t塔式起重机之机台(负荷率的80%),在将机台吊起回转时,履带起重机一侧履带发生下陷,致使履带起重机侧面倾覆折臂,所吊机台受损,履带起重机臂杆系统报废,直接损失近千万元,幸好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原因分析经勘察现场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得知:由于履带起重机一侧履带下垫了路基板(提高履带接地面积的一种专用焊接组合钢板),而另一侧履带下没有铺垫。而且,履带起重机下面的路基地面又属非原土,即是开挖回填过的地面。很显然,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没有在两侧履带下

56、均铺设路基板,从而造成两侧地面的承载力不一致。履带起重机在带载回转时履带比压发生了变化,造成未垫履带板的一侧履带沉降,使整个履带起重机倾斜,臂杆扭转失稳,进而整机折臂倾覆。 事故中应汲取的教训这是一起非常明显的由于对路基要不严而引起的起重机折臂倾覆事故。从事故中应汲取以下教训:操作人员应事先了解起重机工作范围内的地面情况,尤其是要搞清楚地基是否回填过,如是,有多长时间等。另外,对履带起重机一定要两侧均铺设路基板,以增大其对地接触面积,减少比压。两侧情况有差异时应绝对禁止。还有,在操作人员不清楚时,起重机指挥人员或其他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及时提醒,并在有关的方案措施中须作为安全注意事项注明。(六)起

57、重吊装方面1、常见的隐患(1)吊装环境不符合要求(吊装位置上方有高压输电线)(2)错误的吊装方法(3)使用报废的吊索具(4)吊索编结长度不够钢丝绳吊索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并不应小于300mm,否则其插接连接强度会减弱,在吊装过程中编结部分有可能会拉开从而引发事故。2、事故案例分析(1)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汽车起重机在吊运防火板至负二层时,防火板碰倒楼板结构伸出的预留钢筋,导致防火板坠落,砸穿负二层防护,致使在负三层作业的两名工人死亡。事故原因:信号司索工绑扎方法错误,同时信号司索工指挥出现盲点造成。(2)某施工现场使用塔吊吊运90厘米长的碗扣脚手架(违反标准未使用容器吊运)

58、,在吊运中由于信号工指挥不当造成吊物与塔吊附着操作平台相撞,导致两根碗扣脚手架从近30米高度坠落,其中一根击中下面施工人员的头部将其砸死。(3)某施工现场一信号工配合塔司吊运大模板,信号工违章采用歪拉斜吊指挥塔司起吊模板,模板刚离开地面,模板开始剧烈晃动,晃动的模板将旁边的一块模板碰倒,将旁边一名工人砸伤致死。(4)某施工现场使用一台塔吊在吊装一10米长的构件时,一根吊索从吊钩滑出造成构件失稳倒向一侧,砸在一工人身上,造成该工人死亡。事故原因:按照吊装技术规范要求吊索与被吊物的水平夹角一般应在45-60,不得小于30,而该事故在吊装时吊索与被吊物的水平夹角不足30度,致使在吊装过程中吊索水平分

59、力加大,吊索把吊钩的防脱钩装置破坏,并从吊钩滑出导致事故的发生。(七)高处作业吊篮1、某施工现场一高处作业吊篮,吊篮停在5层,一工人违章从窗台进入楼内时,不慎从5层坠落至地面死亡。2、某施工现场一高处作业吊篮在作业时,由于吊篮U形锁卡没有锁紧,钢丝绳发生滑落使吊篮倾斜坠落,2名作业人员违反规定将安全带系在吊篮上,连同吊篮一起坠落地面,造成2人死亡。三低(技能低、安全意识低、设备质量低)造成两多(事故隐患多、事故发生多)(八)建筑施工起重机械设备事故发生的因素 近几年建筑施工现场起重机械设备发生的事故不计其数,有的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分析得出引发事故发生的因素:1、产权单位(

60、1)没有按要求对回场设备进行检修,致使设备带病进入施工现场。(2)设备操作人员技能低下,安全意识不强;设备操作人员无证操作,违章作业;设备操作人员操作失误。(3)在使用过程中没有按要求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修、检查,致使设备带病运转。2、拆装单位(1)操作人员无证操作,违章作业。(2)无资质或超资质等级作业。(3)安装或拆卸作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4)专项施工方案不能安全指导作业或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作业。(5)没有按要求对拟安装和拆卸设备的完好性进行检查,致使在安装和拆卸设备时存在安全隐患。 3、项目部(1)向拆装单位提供的设备安装位置及流动式起重机站位处的相关资料不齐全、不准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