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以载“美术之道”_第1页
文何以载“美术之道”_第2页
文何以载“美术之道”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何以载“美术之道文何以载美术之道文何以载美术之道?古之有云:文以载道是也。道又何以文而载之大抵因袭孔夫子之说,必也正名乎 名正那么言顺,言顺那么事成。因此两千年的教育传承使我们也习惯于此,对一切事 物都要讨个说法。道,以文而载之,以言而传之,似乎一切学科之道都应转化成语言 形式,方可广开言路,受众甚广。美术学科也不例外,毕竟,不懂画者居多,不识字 者那么甚微,所以将美术形式转化成语言形式,从而将其中的美术之道传授给学生, 这是美育工作者逃避不了的一段必经之程。那么,如此看来,美术教员就是在从事美 的翻译工作了。一提及翻译字眼,不由地想起翻译家严复先生对翻译所提出地三个原那么:信、 达、雅。在

2、他看来,只有具备了这三点,才能称得上使好的翻译。那么,我们美术教 员对美的翻译是否也应当如此信、达、雅兼具呢?然而,译美不同于译文,两者一样 的地方在于都是在翻译,不同那么在于翻译对象不同,因此,请允许我在此处讲信、 达、雅做美术中的适当调整,以备同行者的参考:信者应对画之意leaning),即意思、内容、题材;达者应对画之义(nnatin),即内涵、追求、意图;雅者应对画之情(etin),即情感、情绪、境界。展开依次而论之:一、信者画之意leaning,指画的意思、内容、题材启功先生在初学画时,老师贾新民劝其:假设要学画画首先要学会看画,看一幅 好画,要先体会其整体神韵、笔墨兴趣,然后再看构

3、图、比例、着色,最后再看它画 的像什么。每当我读到此处,不禁失笑而叹之,时下,每逢遇人赏画时那么是先看画 中为何物,而不言其他,更不知神韵、兴趣为何物,因此我也曾因临习毕加索一幅画,而遭到外行人耻笑,于是便一气之下写下了:不与傻子辩是非,不与美盲谈艺术 之句。然而,自当教员以来,面临着成百上千的美盲学子,而又不得不去谈及艺术,因 此,让不懂艺术的人来理解艺术,还真得要让对方知道画中物为何物,因为这是在任 何初学赏画人那里必须经过的坎,否那么,就如齐白石所说,会有欺世之嫌了,毕竟 抽象艺术也是在具象艺术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有位古希腊哲学家曾说,艺术是起源 于模拟的。在1874年,莫奈、雷诺阿等年

4、轻画家在巴黎组织的画展,他们大胆摒弃了当时所 流行的传统,而大胆创新,被专业的评审团队所排挤。为什么他们被排挤,主要是因 为这种画风看不出详细形象,只存在于印象当中,而被嘲讽为印象派。难道这评审团 队不够专业吗?非也。就连专业的评审团队,都尚且不能欣赏的画作,又何以指望非 专业的学生所能理解呢。更何况,到后来愈演愈烈的现代派盛行。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们知道,画中所表达的物象,从而得其意 leaning),再解释画者所传达出的相貌(appearane) o来看一看康定斯基的热抽象 艺术,他说,是要在绘画中找音乐之感。就是说,以音乐之物象而传达绘画之相貌。 我们估且不管,他找到与否,起码他的

5、画是有立意的,有意这最根本的前提方可才能 有落脚处。有人说,艺术越开展就越抽象。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立意物象的对象越 来越广了,在达达主义的作品中,就破坏都可以当作表达的题材,所谓物象就是破坏 To二、达者即对画之义(nnatin),内涵、追求、意图通俗来讲,创作者的追求,就是其创作意图。走到了后印象派,现代主义的门一 旦被翻开,假设欣赏其作品,仅仅解释其中得意思,就会变得牵强,而是要对作者的 创作意图有所掌握,对所处得时代背景有所掌握。塞尚语:画家作画,至于它是一只 苹果还是一张面孔,对于画家而言,那只是一种凭借,为的是一场光与色得演出,别 无其它。塞尚的这句话已经交代的很明确了,之前的创作

6、者是在创造物象,当下的创 作者开始创作抽象了,人凭对抽象开始有了觉悟,艺术家开始寻找自我,艺术历史上 便翻开了一扇更广阔的大门,那么多的流派,开始百花齐放。但凡可以留名青史的艺术家,都会有自我的精神品质,有的是从技术中脱胎出 来,有的是从思想中脱胎出来就是说,形而下的要寻找形而上的喻体,而形而上的要 寻找到形而下的载体。比方说,新古典主义从古典中脱颖而出,便萌生出追求唯美的 和追求革命的,意思还是神话中或者是宗教中的,但是其寓意就不同了。三、雅者应对画之情(etin),情感、情绪、境界假设论画中之雅者,莫过于中国文人之风,溥心畲?先生论画中说:凡必先悟而后 得,由悟而生往往工妙,中国文人画,轻

7、技巧而薄艺能抒胸臆而重意境抒胸臆,在适 在逸;重意境,在空,在幽王维的诗画皆空灵,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后以 摩诘而自诩,脱俗到极致,也雅到了极致。论及高品质的绘画,我们也避不开情这一要素,而解释情感自然也离不开共鸣一 说。诗为文的最高形式,然那么诗乃圣贤发奋之所作也:可兴、可观、可群、可怨皆 为情感所使然,那么,绘画是否亦可如此呢,诗画是否可以相通呢?自然是可以的, 否那么苏轼就不会有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谓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一说了。身为一名美术教员的同时,也是一名画者,自然也对绘画有一定的情感体会,在 画时,时常将自己的情绪带入笔端:何时平静、何时烦躁、何时焦虑、何时欣喜都是 随性的满足,假设要传情于笔端而流露,而不在预设之中,这样就会使笔得一生命状 态,与人同呼吸,与人同喜同乐,与人同忧同愁。譬如,梵高得画作,单论画中得题 材而言,无外乎风景、静物一类,但是读到其笔触中去,何不感慨其情感之热烈;又 如,徐渭的画作,率性而为的墨葡萄,多了几分落寞与惆怅;八大山人孤独的本文由 论文联盟.L1.整理构图,带出了孤傲的情怀,再细细品之,又读到了一种对世俗 的逃避,情感之复杂或许只能借着手中的笔,才能传达这一份细腻的情感吧。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