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书_第1页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书_第2页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书_第3页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书_第4页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申报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2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专业代码 560502 )管理工程系O一一年十月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建设方案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方案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建筑类、通信类 高端技能型专业技术人员的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青海省建筑工程 学校成立于 1978 年。2002 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 教育部备案 建立的一所以土建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 2006 年与青海省邮电学 校实现两校整合。是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的建设行业技 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教

2、育部、财政部命名的建筑技术国家 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是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学院占地 152.24 亩,建筑面积 113207 平方米,在校生 4385 人,专业设置以土建类专业为主,设有 20 个高职专业,招收高中 和中职毕业生,并与省内中职学校联合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同时 举办成人学历教育和培训,成人教育规模 1000 人。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青海省省级示范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224 人,专职教师 156 人,副高级职称的 67 人。三十多年来,学 院为建筑业、通信行业培养了二万余名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在建

3、设 一线“能干、肯干、实干、会干”、“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 连年走高, 2008 年毕业生就业率为 97.64% , 2009 年毕业生就业 率为 97.43% ,2010 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98.17% 。生源以本省为 主,面向 16 个省(区、 市)招生。省外招生比例占招生计划的 10% 左右。近年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省厅评为“全国建设教育先进 单位”、“全国建设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 “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二、办学优势(一)服务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毕业生就业前

4、景广 阔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在关于加 快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明确指出:“建筑业的技术进步 和节能、节水、节材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我国经济增 长方式的转变和未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建筑业是青海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以其 涵盖范围广(涉 及城乡规划、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诸多领域) 、产业 关联度高(青海经济社会 50% 的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 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 、产业增加值大 (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 7% )、发展要求高 (建筑业的技术进步和节地、 节能、 节水、节材水平, 影响着经济增长方

5、式的转变) 、吸纳劳动力多 (“十 一五”期间,青海省建筑从业人员超过 18 万,其中农民工约占 80% ) 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二五”时期,我国城乡建设、工程建 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房 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按照今年 4 月中组部、人社部发布 的我国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预测。从 2009 年到 2020 年,按国民经 济行业大类分,建筑业对技能劳动者需求增长量是 931 万人,仅次 于制造业的 1168 万人, 需求占比为 28.29% 。到 2020 年仅房屋和 土木工程建筑业技能劳动者需求量为 3312.6 万人。今后十年,建 筑业技术技能

6、人才的缺口是最大的,需求也是最旺盛的。当前青海建设行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 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建设一线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匮乏。青 海省建筑业每年对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逾 8000 人左 右。而青海省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每年毕业生约 2000 人。为实现全员持证上岗,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每年 至少需要培训 1.5 万建筑业从业人员,而现有的高校及培训机构仅 能完成 1/3 的培训任务。建筑类高职教育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较 大发展潜力。 近年来, 建筑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稳步趋旺。 仅青海省建设系统各大公司,每年就录用我院毕业生近千人。

7、每年 学院举办的大型供需见面会,有省内外 300 多家用人单位参加,2011 年有 600 余家用人单位参加供需见面会, 带来需求岗位 5000 多个,当场签订就业协议的有 300 多人,一次性签约率达到 90% 以上。 2008 年以来,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分别达到 97.6% 、 97.43 、 98.17% 。就业满意率 85% 以上,专业对口率 90% 以上。据统计, 青海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近 18 万余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共有 1.68 万人。按现有建设规模,若技术管理人员达到国家平均标准21% 的水平,建筑类高端技能型人才缺口 2.1 万人。“十二五”期间,青海 省要加快实施城镇化推进战

8、略,建筑类一线所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才供不应求的问题将日益突出。(二)我院主动适应西部开发战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确立了把 “专业办在行业需求的热点上, 建在企业的兴奋点上” 的 专业建设理念。 紧紧围绕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设置专业, 服务面向 明确,专业结构合理。现有 20 个招生专业中有 17 个为建筑类专 业,基本涵盖了建设行业的专业人才需求。 我院坚持以建筑行业企 业的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积极推行“工学交替、双证融合”人才 培养模式。一些专业结合建筑施工和建筑装饰行业的季节性特点, 实行了“理实融合、能力渐进”的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学生三年 级顶岗实习时, 其职业素质、 专业知识

9、与实操能力能够达到从业上 岗要求, 受到用人单位普遍好评。 从近年来的反馈意见看, 用人单 位对我院毕业生综合评价的称职率在 90% 以上,普遍反应我院毕 业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动手能力过硬、作风踏实、吃苦耐 劳。 2009 年,我院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三)“双师型” 师资队伍保证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高度重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专业课教师每三 年至少有 6 个月时间在生产一线进行专业实践。 156 名专任教师中, 长期在企业兼职的有 20 多人。“双师” 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到 64% 以上。 40 余名专业教师具有国家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

10、师、注 册造价师、注册安全师等执业资格和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职 务。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12 名充实教师 队伍,聘请兼职教师 39 人,改善了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教师作 为学院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二是派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 三是在院办企业顶岗实践; 四是鼓励教师取得执业资格和技能证书; 五是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学院十分重视专任教师学历和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送培 高等院校进修和引进高学历教师等措施, 目前已取得研究生学历 27 人,占专任教师的 17% 。(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并已有一定基

11、础 我院作为青海省建筑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唯一一所建筑类高职 学院,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青海省各大建 筑公司、设计院、房地产业、各州(地、市、县建设局)的企业高 管和领导几乎全由我院毕业生担任。 这种紧密联系在校企合作办学、 合作育人、 合作就业和顶岗实习、 订单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目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 31 家,校办企业 6 家,并与省内外 300 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用人协作关系,为学生实训、顶岗实习、就 业提供了保证。(五)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日益完善学院建有建筑面积 6700m 2 的实训大楼和 1400m 2 的实验楼, 设有砌筑工艺、模板工艺、钢筋

12、工艺、楼宇智能化、建筑材料、建 筑装饰、建筑设备、电工电子等 33 个实训室。附设有建设行业职 业技能岗位鉴定站,可承担 19 个工种的低、中、高级工的培训、 鉴定和发证工作。 可基本满足 90% 以上专业的操作实训和生产实训 教学。(六)构建了适应建设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评 价和监控体系学院制定有教师教学工作规范 、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 、 理论课、实训课质量标准以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等一 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控。严格执行学生学籍 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严肃出题、考试、阅卷程 序,端正考风、学风。学院设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机 构,在院

13、长领导下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及其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重大 问题。建立了院系两级质量监控和管理系统。由教学督导室代表学院 负责宏观监控,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由实训教学中心牵头,负责全院 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 各系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管理工作。各系设有毕业生答辩委员会,主任委员和 2/3 以上成员由行业企业 专家担任。建立了学院质量监控体系和信息反馈系统。学院形成了由院领 导、教学督导室和教务处、各系部、学生四个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 和反馈系统。建立了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期中教学检查、听 课制度、教学制度、学生评教、教学系(部)评教、领导评教、教 师评学等考核制度及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充分发挥行业企业

14、在质量 监督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企业用人的反馈 制度、行业企业对实习、实训学生毕业鉴定制度等。建立了客观全 面的质量评价体系,较好地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国家及青海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 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 结合发展道路”,坚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端 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的发 展思路不动摇。坚持“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不动摇,即:围绕 一个中心:

15、以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两大特色:行业特 色和职业特色;建好三支队伍:教师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干 部队伍;增强四种能力:教师实践能力、学生就业能力、干部创新 能力和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五项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 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 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抓手,以建成重点发 展专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 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全 面提升学院整体办学水平。二、建设原则认真落实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

16、设的意见、青 海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青海省 2010-2020 年教育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 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 201111 号文件要求,重点解决好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案制定、 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习实训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 字校园建设、校企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 能力建设等问题,力争经过 2 年的艰苦努力,建设成具有学院自我 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省内一流、西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具 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重点专业。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合作共建、资源共享、 分

17、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如下基本原 则:( 1 )导向性原则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要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 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院重点专 业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按 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 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开放性、生产性相结合。(2)共享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 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周边,充分体现开放性及社 会服务功能,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训练基地、农村劳动 力转移培训的课堂、校企合作的载体、产

18、学结合的平台。( 3 )效益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应与学院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高端技能 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 高项目建设的投资效益, 走自主发展、 自我完善、 自我管理的道路。( 4 )持续性原则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建设水 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本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 队伍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其持续运行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需求的 原则进行建设, 在保证完成项目建设的前提下,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管理、运行、发展 的长

19、效机制,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5 )动态发展原则结合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 支持其进一步提高水平和扩大规模。 重点建设专业性、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力争发展成为区域性、示 范性实训基地。适时淘汰不适合市场需求、共享和辐射作用不显著 的,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实训室,实现学院专业建设、实训基 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动态发展。三、建设目标(一)建设总目标 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 号)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定位, 建立工程 实例教学资源库,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 式,增加模拟和仿真实训车间;依据国家和青海省建设行业规范、 标准

20、,以职业岗位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工程造价专业 的学习领域,建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高水 平“双师”结构合理,师德水平高,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强,适应 “案例教学”和“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工程造价专业为龙头, 带动建筑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物业管理等专 业群建设,提升专业群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的能力。培养面向青海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从事造价、施工管理、质量安全及技术资料管理 等技术工作的、“懂经济、有技术、会计量、能计价”的造价一线技 术和管理人才。二)具体目标人才培养目标( 1 )本专业培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扎实 的文化基础知识;具

21、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 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工程造价基本流程,遵守工程造价职业 道德规范,具有质量、成本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并具有独立解决 非常规问题的基本能力;从事工程造价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等技术 工作一线的高端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2)创建并完善“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打破原来以 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职业岗位和典型项目的工作任务为基础 建构工程造价专业的学习领域,创造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学 习情景。从简单项目开始,有易到难,让学生掌握顶岗基本技能同 时,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证书。使学生学习内容与考证

22、内容衔接, 职业资格与就业技能并行。其基本思想是:以工程实例为载体,以 从业资格为标准,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顺序,展开工 程造价相关知识的教学, 最后又回到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教育,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 度,将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学团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实 现“老、中、青”相结合、 “传、帮、带”一体化的教学团队建设模 式。以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 以专业梯队建设为重点,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技能型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数量充足、 梯队合理、素质优良,结构合

23、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课程建设目标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课程内容的选择, 而课程内容又包括内容的宽 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只有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都 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要 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核心标准的 同步,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的一致性。基于这种理念,在课程 内容选择上以应用为主,突出专业岗位(岗位群)所要求职业素质 和技能,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怎么做” 。结合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 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专业特点 与培养规律,根据行业与企业对“造价员”岗位能力的标准和要求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4、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为指导,围绕编制一栋 建筑物工程造价文件为目标,依据“施工图 -施工工艺 -计量 -计价” 这一主线建构工程造价课程体系;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多证 书融合”的道路,打造“过程导向、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专业 培养模式。实训条件建设目标 建设具有满足生产要求、真实作业环境,融专业教学、职业培 训、技能鉴定等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仿真性实训基地,充分满足工学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通过企业化的运作和创新管理,双管齐 下,打造校内讲堂互动化、实验室开放化,校外实习工地共享化的 多重教学布局。建立满足专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训练、模拟仿真 训练等多层次需要的校内实训场;建立校企深度合

25、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型、 内外结合”的实训基地。发挥实训基地开放性、职业性和多功能性 的资源优势,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社会服务。四、建设内容(一)“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由四个阶段的 能力培养构成,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主要培养的能力目标,各个阶段 之间的能力培养又是有机统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第一阶段是第 3 学期的案例教学,主要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 学习线索,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合一, “教、学、做”一体化的 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学

26、 习方法,在这一阶段主要通过一个小型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将工 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通过 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将这种专业素质转化成为专项的基本技能。第二阶段为第 4 学期结束后的工地认识实习,时间是 4-6 周。 在暑期随岗实习中学生主要是“看中学”和“干中学” ,即学生通过 跟班观察和施工现场的兼职教师的指导来获得岗位工作经验,提升 自己的职业能力。第三阶段为第 5 学期是进行职业岗位技能强化阶段,该阶段主 要采用的是针对造价员职业资格的标准内容,强化学生的专业综合 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之前做好从事职业岗位工作的心 理和物质准备。第四阶段为第 6 学期的

27、毕业顶岗实习阶段,通过前面三个阶段 的培养,学生已能在施工现场造价工作中,将已经形成的专业综合 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够独立工作,实现了“做中学” ,形成 真正的职业岗位能力。学生普遍取得工作报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 顶岗,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二)教学改革以工程造价从业资格和实践技能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以工程项目造价的确定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的技术路线 是: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构成的课程体系 开发团队f开展职业岗位(群)的职责、任务、工作过程调研和分析 f确定职业岗位群专业方向f归纳专业技能教学模块f组织教学内 容f设计学习情景(案例)。该课程体系实现了学

28、生的学习过程与就 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致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用脱节的问题。2 .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以突出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 体系。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探索和完善工学 结合、校企合作“ 2+1 ”或“ 2+0.5+0.5 ”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系统的交叉融合;由企业技术专家、技术骨 干和专业负责人、 骨干教师一起, 研究和开发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 标准和方法评价体系;按照“校企全过程合作”的“ 2+1 ”或 “2+0.5+0.5 ”教学进程,编制各专业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制定新的教育标准,编写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按

29、照“强化特色、打 造精品”的原则,加强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建设。三年建设期内建 成3 个青海省品牌、特色专业。构建以职业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 体系,开发以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融“教、学、做” 为一体。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新建3门 省级精品课程,3门左右院级精品课程,配合课程建设产生5项以 上教改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建设特色教材5部;配套制作优质核 心课程、精品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积极推进课程实施方法、手 段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学院课程资源库。(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 培养专业负责人 。选拔业务能力强、专业教学水平突出、具备 创新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研究深

30、入、具有教研教改能力 和资源整合能力的高级职称教师作为专业负责人培养对象。逐步建 立相关制度。要求专业建设的负责人,具有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 成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工作的核心,能够负责课程 体系构建和开发工作,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的各方面工 作。培养骨干教师。 选拔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强、具有一定 教研教改能力,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对 象,参加高职教育研讨会和各种经验交流会, 学习高职教育新理念。学院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骨干教师,使其成为专业建设、课程开 发、技术服务的中坚力量。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与青海建设行业各大企业单位合作 办学,以校企合作

31、为平台,通过师资培训基地培训、施工现场挂职 锻炼等途径,强化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教师“双师”素质。 到 2015 年,使具有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90% 以上,专业课教 学的兼职教师比例达 50% 以上。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从省内外知名企业聘请技术专家、 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 建立兼职教师准入制度, 建立校企 “互 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聘请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 建立兼职教师库。使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的直接参与者。(四)数字校园建设与数字化教学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学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 服务手段的现代化,在现有一期数字校园建设

32、基础上,建设数字化 校园二期建设项目。 建设内容包括: 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数据标准、 建设数字化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 教学,依托新建的教学录播系统,建设基于校园网的视频教学。优 秀教师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教学。各班级通过本教室的多媒体投影 系统转播授课现场,达到教学资源共享之目的。(五)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专业为主线, 将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 建设成果、 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及数字化图书等优质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及高效的检索手段,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基于校园网的开放共享性,可与全国高职院校进行资源共享, 为广大师生及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层

33、次的技能人才提供自主学习平 台。建设内容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库管理(支撑) 平台和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库管理(支撑)平台包括:资源库硬件系统和资源库管理 (支撑)系统。专业教学资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专业信息文献库、网络课 程(远程教学)、专题特色资源库、多媒体课件库、专业图片库、专 业教学视频(动画)库、试题库、案例库、虚拟实训场景、专业建 设成果库。第三部分:项目建设进度、预期效益分析和保障措施一、建设进度(一)专业培养模式20112012 :初步形成“基于工程实例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在 2011 级进行试行,成立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委 员会,共同联合研究形成建设方

34、案。20122013 :根据试行情况及改革发展情况,对初步建设方案进行试行并进行修改、完善、提高。完成专业建设方案,进行 总结,形成建设方案修改稿,完成建设方案总结报告。(二)教师队伍建设2011 2012 :培养专业带头人 2 人;骨干教师 5 人,双师教师 1 人,聘请并培养行业兼职教师 2 人。2012 2013 :培养专业负责人 3 人;骨干教师 5 人,双师教师 2 人,行业兼职教师 2 人。(三)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2011 2012 :完成课程教学方案计划、课程标准等的修订。申报 4 门省级精品课程, 5 门院级精品课程。2012 2013 :在工程造价专业 2011 级进行实施, 运行一个周 期后修改, 完成教学方案计划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总结、 完善、 提高。 建设完成 3 门省级精品课程, 3 门院级精品课程。(四)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2012 :完成校内 2 个实习实训室建设工作及验收工作。 2013 :建立 5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签订协议并能运行。(五)教材建设2011 2012 :制定专业特色教材编写计划、申报 省级重点教材,完成省级重点教材出版 1 部。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