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基本理论以及作用力3.2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5 键参数 3.4 多原子分子 3.1 电子对价键理论 3.3 分子轨道理论 3.6 分子间作用力 本章教学要求1. 会用价键理论解释共价键的特征,会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简单共价小分子的分子结构;2. 初步认识分子轨道理论,掌握第二周期元素同核双原子的分子轨道特点及能级;3. 掌握键长、键角、键能等对共价分子性质的影响; 4. 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本质,会用其解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电子对价键理论3.1.2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3.1.4 共价键的特征 3.1.1 路易斯结构式 3.1.3 共价键的类型 化学
2、键: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吸引作用。共价键理论:Lewis理论(1916年)价键理论(1927年, 1930年)杂化轨道理论(1931年)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940年)分子轨道理论(20世纪20年代末)化学键种类: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用短线表示共用电子对并将成键的元素符号连接起来,并在元素符号的周围用小黑点表示未成键的价电子(又称孤对电子或非键合电子)得到的结构式叫做路易斯结构式.同时用“=”表示双键,“”表示三键。分子满足“八隅体规则”,既成键原子的最外层价电子达到8电子,分子或原子更稳定。Lewis理论要点 路易斯结构式 该理论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说明分子的空间构型,
3、而仅仅说明了成键方式和键的数目。例:两核间电子云密度减小 两核间电子云密度增大 共价键的形成与本质 Heitler和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H2分子的形成过程,得到Er关系曲线。 当具有自旋反平行的成单电子的原子相互接近时,其原子轨道重叠相加,核间产生电子云密度较大的区域,把两个核紧密地吸引在一起使体系能量下降的这种结合力就是共价键。 1.共价键的形成 2.共价键的本质 共价键就是两成键原子的轨道重叠,核间电子概率密度大,其重叠区域越大,共价键越稳定。1. 键 共价键的类型 原子轨道沿着键轴方向以“头碰头”的方式进行重叠而形成的共价键称为键。 原子轨道以肩并肩(或平行)的方式发生轨道重叠形成
4、的共价键称为键。 2. 键 3-1:在HCl分子中的H-Cl共价键是由H原子的哪条轨道与Cl原子的哪条轨道重叠而形成?价键理论中认为原子的什么轨道才能参与成键?问题解:HCl分子中的H-Cl共价键是由H原子的1s轨道与Cl原子的一条3p轨道“头碰头”重叠而成。价键理论中认为只有原子的价轨道才能参与成键,非价轨道是不成键的。 3.键与键性质的比较 重叠方式对称情况重叠程度键能化学活泼性键头碰头沿键轴方向呈圆柱型对称大大不活泼键肩并肩镜面反对称小小活泼 任何两个原子之间只能形成唯一的一个键,但却可形成一个或者两个键,如N2分子中就存在一个键和两个键。结论N2的成键 : +结论 在共价分子中, 键是
5、普遍存在的。任何两个原子间首选形成键,且两个原子之间只能形成唯一的一个键。当满足键的形成条件时,原子间还可形成键。如N2分子中就存在一个键和两个键。问题3-2:指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哪些含有键,哪些含有键,以及键和键的数目。N2;O2;Cl2;I3-;C2H4;PCl3;KCl 在形成共价键时要求成键原子的单电子配对,所以原子的单电子的数目决定了形成共价键的数目,不能无限的成键。1.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共价键的特征例如:O原子中有两个成单电子,所以与H原子结合时形成组成为H2O的水分子;N原子有三个成单电子,所以与H原子结合时形成组成为NH3的氨分子。例:N NH ClH O HH: 1s1 Cl
6、:1s22s22p63s23p5H: 1s1 O:1s22s22p4N:1s22s22p32px2 2py1 2pz12px1 2py1 2pz12.共价键具有方向性 因为成键时要求轨道最大重叠,而原子轨道是有方向性的,所以轨道的最大重叠也必须沿一定的方向重叠。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3.2.2 分子构型判断 3.2.1 理论基本要点 3.2.3 应用举例 (1)一个共价分子的空间几何构型取决于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而该电子对数只包括形成键的电子对数和价层的孤电子对数,不包括电子对。 (2)价层电子对彼此排斥,趋向于均匀地分布在分子周围,使排斥力最小,分子最稳定。因此,知道了中心原子(或离
7、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即可由此推出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1.基本要点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基本要点2.价层电子对数目与几何构型的关系 价层电子对数23456价层电子对在空间的分布 价(层)电子对空间构型直线形平面三角形四面体形三角双锥形八面体形对于AXn型分子,其价电子对总数: 分子构型判断 (1)如果卤素(A)元素作中心原子,价电子总数为7;如果作配位原子,则每个卤素原子提供一个电子(H相同)。 (2)如果氧族(A)元素作中心原子,价电子总数为6;如果作配位原子,则规定不提供电子。 (3)如果氮族(A)和碳族元素作中心原子,则价电子总数分别为5和4。 (4)如果ABn为负离子,则所带电荷
8、数加入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中;反之,ABn为正离子,则减去正电荷数。例:CH4分子中,VPN = (4+14) /2 = 4 H2OVPN = (6+12) /2 = 4 SO3VPN = (6+0) /2 = 3VPN = (6+0+2) /2 = 4价电子对总数(Z)=键数(n)+孤电子对对数(m)H2O:VPN = (6+12) /2 = 4NH3:VPN = (5+13) /2 = 4 “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与“分子空间构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由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共同构成的立体构型,而后者指仅由键电子对组成的空间立体构型,即分子或离子的实际立体图形。当孤对电子对数目为0时,两者相同
9、,当孤对电子对数目不为0时,两者一定不同。分子空间构型是扣除了孤电子对占据的位置后的实际空间构型。 注意:中心原子为A的ABn分子的最稳定空间构型 A的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价电子对几何构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 实例 220直线型HgCl2,CO2330平面三角型 BF3 BCl3 21平面三角型 SnBr2 PbCl2(V型或角型) 440正四面体 CH4 CCl4 (正四面体)31四面体 NH3 (三角锥)22四面体 H2O(V型或角型)550三角双锥PCl5(三角双锥) 41三角双锥(变形三角双锥) 32三角双锥ClF3(T型) 23三角双锥I3- (直线型) 660正八面体
10、SF6(正八面体)51八面体 IF5(四方锥)42八面体 ICl4- XeF4(平面正方形)3 3 八面体 (T型) 判断分子构型的方法 1.首先计算出价电子对总数Z和孤电子对数m值。 2.由Z值大小推出分子的价电子对空间构型。 3.如果m=0,则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即为分子空间构型;如果mO,则扣除了孤电子对占据的位置后的立体图形即为分子空间构型。 应用举例4. 不同电子对排斥力大小顺序为: (1) 孤对电子与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成键电子与成键电子。 (2) 叁键-叁键叁键-双键双键-双键 双键-单键单键-单键。 (3)电子对之间的夹角越小,排斥力也就越大。 90o 120o 180o 所
11、以当分子中有两对或以上的孤对电子时,必须选择分子内斥力最小的空间结构。问题3-5:请说明ClF3分子的最稳定构型是变形T型而非平面三角形? 3-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ICl2+的空间构型。3-4 解: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Z=(7+21-1)2=4,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四面体, 键数为2,则孤对电子数为4-2=2。其中有两对孤对电子,则ICl2+的空间结构为角型或V型 。3-5解: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Z=(7+31)2=5,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 键数为3,则孤对电子数为5-3=2。因为其中有两对孤对电子, ClF3分子有三种可能的结构: 排斥作用(1)(2)(3)900
12、孤-孤排斥010900孤-成排斥426900成-成排斥2201200孤-孤排斥1001200孤-成排斥2201200成-成排斥0131800孤-孤排斥0011800孤-成排斥0101800成-成排斥100 综合上表数据,角度越小,排斥作用越大,而(2)结构中900孤-孤排斥作用大,所以最不稳定。(1)与(3)相比,虽然(3)的两对孤对电子处于1800,斥力小,但900孤-成排斥作用(3)大于(1),其它的斥力均可忽略,所以(1)的构型为ClF3分子的最稳定构型,即变形T型。分子中心原子配位原子价电子对总数孤对电子对数键数价电子对空间构型分子空间构型H2OPCl3XeF2POCl3 S2O32-
13、 I3-3-6:按要求填充下表 分子轨道理论 3.3.2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原则与类型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 3.3.4 异核双原子分子1.分子轨道的含义 分子轨道理论要点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组合而成,其波函数称为分子轨道 ,用表示。而2表示分子中的电子在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密度或电子云。可以采取原子轨道线性组合的方法求得分子轨道的波函数。 2.分子轨道的形成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且分子轨道的数目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原子轨道之和。设A、B原子的原子轨道为A和B,它们线性组合为:1.组合原则 由原子轨道组成分子轨道必需满足三条原则才能形成有效分子轨道。 原子轨道
14、线性组合的原则与类型(1)能量近似原则: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能量越相近越好)才能组合成有效的分子轨道。 (2)对称性匹配原则:即原子轨道的正值部分与正值部分,负值部分与负值部分组合才是对称性匹配;反之,正负组合为对称性不匹配。 (3)最大重叠原理:组成分子轨道的两个原子轨道的重叠程度,在可能的范围内愈大愈好。2.分子轨道类型 不同的原子轨道以及组合形式不同,形成的分子轨道的形状也不同。常见有、等类型。 形成s成键轨道(波函数相加)和s*反键轨道(波函数相减)两种轨道。节面ss*分子轨道能量高于原子轨道分子轨道能量低于原子轨道(1)s-s组合(2)p-p组合 两条p原子轨道以“头碰头”的方式
15、线性组合后得到成键p和反键p*两条分子轨道。 2pZ,A2pZ,A2pZ,B2pZ,B原子轨道相加分子轨道反键成键原子轨道相减2pZ,A2pZ,B原子轨道分子轨道反键成键(2)如果两条p轨道以“肩并肩”的方式线性组合,则得到成键P和反键 P*两条分子轨道。 (1)n个原子轨道线性组合后可得到n个分子轨道(轨道守恒)。 其中包括相同数目的成键分子轨道和反键分子轨道,或一定数目的非键分子轨道。所有分子轨道的总能量与组成分子轨道的全部原子轨道的总能量相等(能量守恒)。结论 (2)形成的分子轨道中能量高于原来原子轨道的称为反键(分子)轨道;能量低于原子轨道的称为成键(分子)轨道;形成的分子轨道与原来的
16、原子轨道能量相等(或相近)的称为非键轨道。1.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的能级图 3.3.3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2s2s2p2p适合O2,F2适合N2,C2 , B22s2s2p2p能量1s1s2s2s2p2pMO1s1s2s2s2p2p2p2pAOAOMOAOAO1s1s2s2s2p2p1s2s2s2p2p2p2pO2 、 F2分子轨道能级C2 、 B2、N2分子轨道能级1s2s和2p轨道的组合图 2s和2p组合后形成的 2p和 2p*能量明显升高,以至于 2p的能量比 2p能量还高。 造成2Px与2Py,、 2Pz能量交错是由于N2分子中原子的2s和2p轨道能量差小于15eV,发生了2s
17、与2p的组合。 第二周期同核双原子分子轨道的能级 O2、F2的能级顺序:(1s)(1s)(2s)(2s)(2px)( 2py) =( 2pz)(2py) =(2pz)(2px) N2、C2、B2、Be2、Li2的能级顺序:(1s)(1s)(2s)(2s)( 2py) =( 2pz)(2px)(2py) =(2pz)(2px)(1)电子在分子轨道中的排布规则 电子在填充分子轨道时仍然遵从电子在原子轨道中填充的三个原则,即:洪德规则。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2.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1s1s2s2s2p2p2p2pEN2:27e-=14e-(2)N2的分子能级图1s1s2s2s2p2pNNN
18、21s1s2s2s2p2p2p2pEO2:28e-=16e-1s1s2s2s2p2pOOO2(3)O2的分子能级图 键级(B.O) 键级的大小表示成键的强弱。键级越大,键长越短,键就越强,分子或离子就越稳定。N2,O2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有两个三电子键,具有顺磁性。:O O:B.O =1/2 ( 8 - 4 ) = 2B.O = 1/2( 10 - 4 ) = 33.分子的磁性和稳定性 (1)分子的磁性 分子的磁矩 = n为分子中未配对的电子数。如O2分子中n =2。 物质的分子中含有未成对电子,单电子本身自旋运动所产生的自旋磁矩和电子绕核运动所产生的轨道磁矩产生耦合。逆磁性物质:分子中电子成
19、对顺磁性物质:分子中有未成对电子磁性的测定: 磁天平O2分子为顺磁性物质例:(2)分子的稳定性: 可以用键级比较分子的稳定性。键级:例: N2的键级=3 O2的键级=23-8: 对N2、O2分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它们的分子轨道式; (2)计算键级,说明其成键情况和磁性; (3)N2+、O2+分别与N2、O2相比,谁更稳定? 问题3-7:为何H2+,He2+可稳定存在,反而He2不存在? 3-7解: 因H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 (1s)1,键级=0.5,可稳定存在.同理He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 (1s)2( *1s)1,键级=0.5,可稳定存在. 而He2的分子轨道排布式为: (1
20、s)2(*1s)2,键级,则不可能稳定存在。 3-8解: N2: ( s)2(1s*)2(2s)2(2s*)2(2py)2(2pz)2(2px)2 键级=(10-4)/2=3.0 说明N2分子中形成了三个共价键,因无成单电子,为抗磁性物质。 O2:(1s)2(1s*)2(2s)2(2s*)2(2px)2(2py)2(2pz)2(*2py)1(*2pz)1 键级=(10-6)/2=2.0 说明O2分子中形成了两个共价键,因有两个成单电子,为顺磁性物质。N2+:(1s)2(1s*)2(2s)2(2s*)2(2py)2 (2pz)2(2px)1 键级=(10-5)/2=2.5 因其键级小于N2,所以
21、稳定性也小于N2。O2+:(1s)2(1s*)2(2s)2(2s*)2(2px)2(2py)2(2pz)2(*2py)1 键级 因其键级大于O2,所以稳定性就大于O2。3.3.4 异核双原子分子HF分子轨道排布式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 定域键和离域键 杂化轨道理论 多中心键的形成 不同类型杂化: 在形成分子时,中心原子的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成数目相同、能量相等的新的原子轨道的过程。 杂化轨道: 通过杂化形成的新的原子轨道称为杂化轨道。1. 杂化和杂化轨道的概念 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 杂化轨道理论能量相近2.基本要点 (3)杂化后新轨道的电子云角度分布更为集中,方向性更强,可使
22、成键时重叠部分面积增大,则形成的键更稳定。 (1)只有中心原子或离子的价轨道在成键时才进行杂化。 (2)新的杂化轨道总数目等于原来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总数,且新杂化轨道的能量都相同。 (4)杂化轨道在空间的伸展满足相互间的排斥力最小,使形成的分子能量最低。 注意: 孤立的原子轨道不发生杂化,原子轨道的 杂化是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才发生的。 杂化轨道形成 键。sp杂化轨道的空间位置(1)sp杂化 型杂化 杂化轨道类型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ns轨道和一条np轨道组合而成的轨道称为sp杂化轨道。形成的两条sp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为1800,呈直线型。Be:2s2BH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HHBeBe采用sp杂化,
23、生成BeH2sp杂化sp杂化轨道p轨道BeH2的形成: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ns轨道和两条np轨道组合而成的轨道称为sp2杂化轨道。形成的三条杂化轨道之间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2)sp2杂化 三个sp2杂化轨道的空间位置sp2杂化sp2杂化轨道p轨道B:2s22p1BF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BF3的形成:(3)sp3杂化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ns轨道和三条np轨道组合而成的新轨道称为sp3杂化轨道。形成的四条新轨道在空间构成一个正四面体,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四个sp3杂化轨道的空间位置sp3杂化轨道C:2s22p2CH4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CH4的形成:(1)sp3d(或dsp3)杂
24、化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s、三条p和一条d轨道组合而成的杂化轨道称为sp3d杂化轨道。该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型。型杂化P: 3s23p3sp3d杂化sp3d例:PCl5(g)的形成PCl5(g)的几何构型为三角双锥PClClClClCl (2)sp3d2(或d2sp3)杂化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s、三条p和两条d轨道组合而成的杂化轨道称为sp3d2杂化轨道。该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例:SF6的形成sp3d2杂化S: 3s23p4sp3d2SF6的几何构型为八面体:FSFFFFF(3)dsp2杂化 由中心原子的一条ns轨道,两条np轨道和一条(n-1)d轨道组合成的新轨道称为dsp2杂化轨道
25、。新形成的四条杂化轨道组成一个平面正方形结构。 由于有孤电子对占据杂化轨道而产生不完全等同的杂化轨道的过程称为不等性杂化。例如NH3、H2O、PCl3等为不等性杂化。 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1.等性杂化 形成的几条杂化轨道中含有的s、p、d等成分完全相同,即其能量和轨道体积大小都相同的杂化称为等性杂化。如CH4、BF3等属于等性杂化。2. 不等性杂化sp3杂化轨道sp3不等性杂化NH3分子的形成sp3杂化轨道sp3不等性杂化H2O分子的形成中心原子Be(A)B(A)C,Si(A)N,P(A)O,S(A)Hg(B)直线形 三角形 四面体 三角锥 V型杂化轨道类型 sp sp2 sp3 不等性sp3
26、 s+ps+(3)ps+(2)ps+(3)p参加杂化的轨道2443杂化轨道数成键轨道夹角分子空间构型实例3.4.1.4 杂化轨道的类型与分子的空间构型小结 (1)只有中心原子的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进行杂化,能量差别太大或能量相同的轨道不发生杂化。如:在H2O形成时,是O原子的2s和2p轨道发生杂化,O原子的1s和2p不发生杂化,而O原子的三个2p轨道也不发生杂化。也不是H原子的1s和O原子的2p杂化。注意: (2)判断分子或离子杂化类型及空间构型的方法 价电子对总数23456杂化类型spsp2sp3sp3dsp3d2杂化轨道空间构型直线型平面三角形四面体三角双锥八面体 首先使用价电子互斥理论
27、计算出价电子对总数。 对照下表推出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和杂化轨道空间构型(也是价电子对空间构型): 把价电子对总数减去分子中的键数,如果为0,表示为等性杂化,则杂化轨道空间构型即为分子空间构型;如果不为0,表示为不等性杂化,则需扣除孤对电子占据的位置,才是分子的空间构型。(3)价电子对空间构型与分子空间构型:价电子对空间构型:指由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共同构成的空间立体构型;分子空间构型:是指仅由键电子对组成的空间立体构型,即分子或离子的实际立体几何构型。 当孤电子对数目为0时,两者相同;如果不为0,两者一定不同。分子空间构型是扣除了孤电子对占据的位置后的实际空间构型。 (1)在 BCl3 和 NCl
28、3 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和配位原子数都相同,用杂化轨道理论判断二者空间分子结构是否相同? 为什么? 3.4.1.4 杂化轨道理论应用举例 BCl3中B采取sp2等性杂化, BCl3为平面三角形; NCl3中N采取sp3不等性杂化, NCl3 为三角锥形。 (2) 在 sp2 和 sp 杂化轨道中,是否也存在不等性杂化?能否各举一例? SO2 ; CO (3)用杂化轨道理论说明CO的形成和价键结构。OC1个键,两个键,其中一个键为配位键。分子或离子杂化类型键数目孤对电子对数杂化轨道空间构型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ICl3NO2XeF2SO42-PF5(4)按要求填充下表: 1.定域键 定域键和离
29、域键 是指成键电子仅属于成键的两个原子所共有的化学键。如CH4中的4个C-H键均为定域共价键。 即指两个原子共用两个电子形成的或键。2.离域键苯分子中的离域大键的立体图形 是指成键的电子不属于某一个或两个特定的原子,而是属于两个以上的原子所共有的化学键。 1. 多中心键的形成(1) 定义 多中心键的形成 多中心键也称为离域大键,是由多个原子(三个或以上)的p轨道以“肩并肩”方式重叠形成的离域共价键。(2) 形成条件 要形成离域键,需满足下列条件: 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即只有sp、sp2和dsp2三种杂化才有可能形成大键) 。 每一原子都有一相互平行的p轨道(它们必须都是未参与杂
30、化的p轨道); p电子的总数小于p轨道数目的两倍。 常形成大键的中心原子一般为第二周期元素,如B、C、N、O(S也可),其配位原子也为第二周期元素,如N、O(F),因它们之间形成的大键比较稳定。(3) 表示方法 通常用ab符号表示,a表示参与形成大键的原子数,b表示大键中的电子数,如34,46等。(4) 判断大键存在的方法 首先用价电子互斥理论判断出分子的杂化类型。 如果杂化类型是sp,sp2或dsp2中的任意一种,则可能存在大键。 大键电子的计算方法:先计算出总的价电子数,再减去键和孤对电子,以及不与键p轨道平行的轨道上的电子数,剩下的就是大键里的电子数。举例:NO2:46CO2:CO32:
31、66C6H6 键参数 键能 键的极性 键长 键角键的极性大小用偶极距表示= ql 键的极性它是一个矢量,方向从正极指向负极。偶极距正负电荷重心所带电量正负电荷重心间的距离 我们把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化学键称为极性键,而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称为非极性键。O-H键和H-H键的偶极距示意图 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强。而值的大小与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有关。一般情况下, =0,键是非极性的, 值越大,则键的极性就越强。离子键可以认为是最强的极性键。 键能如NH3分子,每一个键的离解能都是不一样的。 NH3(g)=NH2(g)+H(g)D1=435.1kJmol-1NH2(g)=NH(g)+H(g)D2=397
32、.5kJmol-1NH(g)=N(g)+H(g)D3=338.9kJmol-1NH3(g)=N(g)+3H(g) D总=D1+D2+D3=1171.51kJmol-1N-H键的(平均)键能为mol-1 在100kPa,298K下,将1mol气态AB键断开为气态A、B原子时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严格地应叫标准键离解能)。一般化学键键能在125630kJ/mol范围之内。 一般来说,键能越大,键越牢固,由该键构成的分子也就越稳定。 键长 分子中成键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称为键长(也叫核间距)。键长越小,键能越大,键越牢固。 在分子中键和键之间的夹角叫做键角。键角是反映分子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一。
33、 键角C = CHHHHN:HHHP:HHHH 分子间作用力 3.6.2 范德华力 3.6.1 分子的极性3.6.3 氢键 分子的偶极矩与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定义 分子的极性 把分子内部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的分子叫做极性分子,而正负电荷重心相重合的分子叫做非极性分子。2.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的关系 如果分子中所有键都是无极性的,则分子就无极性。而对于键有极性的分子,如果分子的结构对称,键的极性被抵消,则分子是非极性的。反之,分子是有极性的。3.分子极性大小的描述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分子偶极矩来衡量。偶极矩为矢量,其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 q l分子正负电荷重心所带电量分子正负电
34、荷重心间的距离分子偶极距 分子的极化 任何分子都有正、负电荷重心,又都有变形的能力,因而在外电场作用下,分子的电荷重心可发生相对的位移,即分子发生变形,这个过程就叫分子的极化(被极化)。 (1)固有偶极 对于极性分子,其本身具有的偶极( 0)叫固有偶极。(2)诱导偶极 共价分子内存在的偶极极子包括三种类型:1.偶极类型 范德华力 在外电场作用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均被拉开,使分子发生变形并产生一个偶极,这个偶极叫诱导偶极(外电场除去,偶极就消除)。(3)瞬时偶极 结论 由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无论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在瞬间都会出现正负电荷重心的不重合而产生偶极,这种偶极
35、叫瞬时偶极。 一个分子的瞬时偶极总是在不断地产生和消失,但对大量分子而言,这种瞬时偶极的存在就成为经常性的和主要的。2.分子间力的类型 (1)取向力 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 当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它们的固有偶极同极相斥而异极相吸,使得极性分子定向排列,因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取向力。(2)诱导力 当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接近时,非极性分子在极性分子固有偶极作用下发生极化而产生诱导偶极。该诱导偶极与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相互吸引而产生的作用力称为诱导力。 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越大,取向力越大。取向力只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极性与极性和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诱导力 极性分子固有偶极矩 越
36、大,(非)极性分子的变形性越大,则诱导力就越大。 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同样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3)色散力 无论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均存在瞬时偶极,这种瞬时偶极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叫色散力。 分子体积越大,越易变形,色散力就越大。 色散力是普遍存在的,即极性与极性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以及非极性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均存在色散力。由于瞬时偶极的方向处在瞬息万变之中,故色散力的方向是多变的(没有方向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 3.分子间力的特点 (1)不同情况下分子间力的组成不同。 在多数情况下,色散力占据分子间力的绝大部分。 分子间力的分配情况(单位:kJmol-1) 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ArCOHIHBrHClNH3H2O0.0000.00290.0250.6863.30513.3136.380.0000.00840.11300.5021.0041.5481.9298.498.7425.8621.9216.8214.948.9968.498.7525.9823.0921.1329.5847.28 (2)分子间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一般是300500pm) 。(3)分子间力与化学键不同。 在液态或固态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华师大新版七年级化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四年级英语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买卖矿山中介费合同协议完整版
- 2025年沪教版拓展型课程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35KV变电站施工总承包施工期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同3篇
- 2024郑州租房合同协议书
- 团队管理与建设企业培训
- 2025年沪教版选修3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月考试卷
- 学会合作-班队活动设计与实施
- 粮库工程合同范本
- 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调研试题+物理 含解析
- 农业合作社线上线下营销方案
- 研发实验室安全培训
- 地测防治水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电信公司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 湖北省十堰市2025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考核试卷
- 中考英语复习分析如何写英语高分作文课件
- 以诺书-中英对照
- 2024年中职高考数学计算训练 专题11 平面向量的基本计算(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