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一到十章531_第1页
教育心理学第一到十章531_第2页
教育心理学第一到十章531_第3页
教育心理学第一到十章531_第4页
教育心理学第一到十章5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jioy)心理学辅导 辅导教师:张林 qq:3020217420 邮箱: 共二百四十二页考情分析(fnx)1.考试时间:每一年的3月和9月中下旬。2.考试内容:教育学(50分)、教育心理学(50分)、教育法律法规(35分)、教师职业道德(15分)、学科专业素质(100分)和综合实践能力(nngl)(50分)。3.考试形式:笔试和面试。4.考试题型:单选、填空、名词解释、判断、简答、分析论述等题型。共二百四十二页 参考网站1.中国教师资格网/portal/home/index2.重庆市教师资格网/Rend.Asp?ID=143.文武(wn w)教师招聘网官网(练习题)共二百四十二页教育心

2、理学与邻近(ln jn)学科的关系1.教育心理学同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教育心理学也以教育中特有的心理规律等知识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互相交叉、相互(xingh)补充4.教育心理学与分科教学法的关系教育心理学是分科教学法的基础学科之一共二百四十二页教育心理学整体(zhngt)的框架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一章 教育(jioy)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duxing)以及内容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

3、的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一节 教育(jioy)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ynji)对象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旨在探讨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以及根据这些规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共二百四十二页二、教育(jioy)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 教学(jio xu)的要素 2.学习与 教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教师,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共二百四十二页学生X教师X教学内容 X教学(jio xu)媒体X教学环境学习(xux)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二节 教育(jioy)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mio sh)、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三节教育(jioy)心理学发展概况发展(fzhn)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成熟时期(20

5、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共二百四十二页一、诞生(dnshng)和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zhunzh),标志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人类的本性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学习心理 个别差异及原因 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共二百四十二页二、发展时期(shq)(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1)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2)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3)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

6、兴起也影响和改变(gibin)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2.尚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出版著作内容庞杂、体例不一、版本繁多,其中又以借鉴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动物学习理论等内容为主,缺乏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共二百四十二页三、成熟(chngsh)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1.内容日趋集中;2.形成了独立(dl)的理论体系;其中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教学评价和测量、课堂管理、个体差异等的大体内容得到研究者的广泛认同。3.这一时期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美国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罗杰斯)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7、)的研究与运用共二百四十二页四、完善时期(shq)(20世纪80年代至今)1.体系完善、内容丰富、深入细致; 皮亚杰、维果茨基、认知心理学(布鲁纳)2.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shjin)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我国教育心理学最早是从西方引进,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共二百四十二页第四节 教育(jioy)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理论(lln)联系实际原则2.客观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研究法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xnl)发展与教育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

8、xnl)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xnl)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1.心理发展 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2.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 量变、质变(2)定向(dn xin)性与顺序性 循序渐进(3)不平衡性 关键期(4)差异性 因材施教共二百四十二页3.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划分(hu fn)为8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

9、期(11、12岁14、15岁) 青年期(14、15岁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共二百四十二页二、学生心理(xnl)发展的阶段特征1.童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小学)(1)学习开始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2)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3)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对自我已有一定的评价。(4)道德(dod)认识与道德行为易脱节,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已从直观具体的、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并开始从效果与动机的统一来评价道德行为。共二百四十二页2.少年期的主要(zhyo)心理特征(初中)(1)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yuz

10、h)性错综的矛盾。(2)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3)心理活动随意性显著增长。(4)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5)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6)道德行为更加自觉。共二百四十二页3.青年(qngnin)初期的主要心理特征(高中)(1)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2)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3)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不仅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并尊重自我。但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仍面临分裂的

11、危机。(4)对未来充满幻想,意志坚强性与行动自觉性有了较大发展,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shnghu)相脱节的幻想。共二百四十二页三、学生(xu sheng)心理发展与教育1.学习准备(zhnbi): 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影响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2.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

12、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共二百四十二页洛伦兹(1903-1989) 奥地利动物学家、习性学创始人之一,开始了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对鸟类行为的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提出了动物本能行为的固定行为模式(msh)和动物学习的“印刻”等概念。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73年与K.弗里希、N.廷伯根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共二百四十二页共二百四十二页一、皮亚杰的认知(rn zh)发展阶段理论 让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出了发生认识论。他通过儿童心理学把生物学与认识论、逻辑学沟通(gutng)结合起来,从而将传统的认识论改造成为一门实

13、证的实验科学。曾任瑞士心理学会主席、法语国家心理联合会主席和第十四届国际心理科学联盟主席。1966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共二百四十二页(一)认知结构 指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他们已有的全部观念和组织。(二)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bdun)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认知结构的不断(bdun)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共二百四十二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 客体永久性、用手和嘴感知世界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

14、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bioxing)或形象模式。 儿童的思维已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 自我中心、泛灵论(拟人化)、具体思维 思维的不可逆性、无守恒观 、单维思维共二百四十二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zh ge)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逻辑性、符号性、缺乏抽象性) 如:爱迪斯的头发比苏珊淡些,爱迪斯的头发比莉莎黑些,“三人中谁的头发最黑?” 思维的可逆性、具体逻辑推理、

15、守恒、去自我中心、多维思维 共二百四十二页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lu j s wi)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共二百四十二页二、最近发展(fzhn)区的思想1. 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chng rn)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共二百四十二页三、认知发展与教

16、学(jio xu)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fngf);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前苏联的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rng)发展一、人格 又称个性,通常(tngchng)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识共二百四十二页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fzhn)阶段 埃里克森(19021994),社会心理发展阶段(jidun)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jidun)理论)。 美国神经病

17、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他提出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把心理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共二百四十二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huiy)(23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性对内疚感(45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30岁)(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3060岁)(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岁以后)

18、共二百四十二页 自我同一性 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 (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 (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 (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xingwng)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 共二百四十二页 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msh)专制型 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无主动性、不诚实放纵型 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唯我独 尊、蛮横胡闹民主型 活泼、

19、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2.学校教育 教师、班集体3.同辈群体 同辈群体是儿童社会行为的强化物 同辈群体为儿童提供社会模式或榜样共二百四十二页 四、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 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tngy)起来的核心力量。一切社会环境因素对人发生的影响,都必须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挥作用。 2.自我意识包括三成分: 认识成分(自我认识) 情感成分(自我体验) 意志成分(自我监控)共二百四十二页 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

20、指个人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jbn)成熟。2.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中的角色的意识,包括个人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意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权利的意识等。从3岁到青春期以前,自我意识主要是指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它包括个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及行为表现等方面的意识。从青春期到成年,是形成心理自我的阶段。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 认知方式: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

21、出来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二、学生间认知方式差异: 主要表现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chn s)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改进教学,因材施教。(适应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共二百四十二页三、智力的差异 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gngg)程度和学习迁移。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1905年编制),它的智商计算公式是:共二百四十二页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3岁儿童测试内容举例(每题代表2个月智龄,

22、内容包括绘画、折叠、给单词下定义、判断词义、回忆故事、进行推理活动等许多方面) 1穿珠:要求将48颗珠子穿在一起。2看图说出物体名称:有18张图片(马、树、衣物、球、飞机、轮船等),要求说出10张。3用积木搭桥。 4回忆动物图片。5、临摹圆形。 6画直线。7顺背3位数。注:只要(zhyo)完成6题便可以,有一题为备选题。共二百四十二页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发表于1905年,是法国教育部为了设计一种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而聘请心理学家比纳(Alfred Binet,18571911)和医生西蒙(T.Simon,18731961)编制的,称为(chn wi)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23、(BinetSimon Intelligence Scale)。该量表有30个题目,按照难度由小到大排列,以通过的题数的多少作为鉴别智力高低的标准。 共二百四十二页韦克斯勒智力量(l ling)表:X个体的测验分数M团体的平均(pngjn)分数S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离差智商表示个体在同龄人中的相对位置,它不受个体年龄增长的影响。共二百四十二页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智商测验包括十一个项目: 言语量表常识、理解、算术、类同(li tn)(两物相似)、记忆(背数)、字词。 操作量表图像(填图)、积木、排列(图片排序)、拼图(图像组合)、符号(译码)。共二百四十二页 如:一个4岁儿童,通过了4岁的6个题

24、目,还通过了5岁的3个题目,其智力年龄为4.5岁,智商IQ为112.5分。智力为中上。 一个6岁儿童,通过了6岁的4个题目,还通过了7岁的1个题目和8岁的1个题目。其智力年龄为6岁,智商IQ为100分。智力为中等。 70 以下(yxi) 弱智 7079 临界 8089 中下 90109 中才 110119 中上 120139 优秀 140以上 极优等(天才)共二百四十二页 智力的个体差异(chy)和群体差异(chy)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 个体间: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共二百四十二页智力的个体内差异:即个人智商分数的构成成分的差异。两个IQ分数相同的儿童,他们智商分数的构成

25、可能(knng)有很大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1.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同,但是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领域。共二百四十二页 四、性格差异 性格: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xngchng)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如:勤奋、诚实、马虎、骄傲、热情、助人、自私等。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居于核心地位。 共二百四十二页对学习(xux)、劳动、工作性格特征差异态度特征对社会、集体、他人对自己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认知特征(理智)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心境自觉性、

26、自制性、果断性、坚持性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共二百四十二页 性格类型差异 外倾型 内倾型 独立型 顺从型 性格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也作为动力(dngl)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共二百四十二页1. 以下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zhngqu)的有(多项) (1)它包括五种因素三个过程(2)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3)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4)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5) 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2. 1903年,西方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出版,该书的作者是 (1)布鲁姆 (2)斯金纳 (3)桑代克 (4)皮亚杰练一练共二百四十二页3.

27、 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一系统过程包含的要素有(多选)(1)学生 (2)教师 (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 (5)教学环境 (6)教学技能4.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时期是指(1)20世纪20年代(nindi)以(2)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20世纪80年代以后5.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中核心问题是(1)学生的智力开发 (2)教师的教学活动(3)学生的学习活动 (4)学生的心理健康共二百四十二页6. 下列有关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事件中,属于初创时期发生的事件是(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chbn)了西方第一本以“

28、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的成果,大大扩充其内容(3)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教育心理学自此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4)计算机辅助教学(CAT)的研究与运用共二百四十二页7.在解决问题时,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表明她的认知方式是 (1)冲动型 (2)沉思型 (3)发散型 (4)辐合型8.在解决问题时容易受到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主要属于 (1)场独立型 (2)场依存型 (3)发散型 (4)冲动型 9.一般而言,认知风格中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更感兴趣的学科是(1)语文(ywn) (2)数学 (3)化学 (4)物理 共二百四十二页10

29、.下列选项,属于具有场依存方式认知风格的人在学习上的表现有(1)擅长人文学科的和社会学科 (2)偏爱自然科学和数学(3)学习更易受内在(nizi)动机支配 (4)学习更易受外在动机支配(5)适合结构严密的教学11.“谦虚、骄傲”,这体现的是性格的 (1)情绪特征 (2) 意志特征 (3)理智特征 (4) 态度特征共二百四十二页 12.一个初一女孩,特别关注自我,特别想了解自己。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她的人格发展处于(1)自主感对羞怯怀疑阶段 (2)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3)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4)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13.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过程。一般而言,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大致

30、在(1)2岁左右 (2)3岁左右(3)4岁左右 (4)5岁左右 14.青少年自觉(zju)的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1)心理自我 (2)生理自我 (3)社会自我 (4)自我意识共二百四十二页 15.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sd)、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方面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 (1)连续性 (2)差异性 (3)不平衡性 (4)顺序性 16.心理发展具有关键年龄期,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 (1)连续性 (2)差异性 (3)不平衡性 (4)顺序性 17.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下列属于具体运

31、算阶段的特征有(1)多维思维 (2)单维思维(3)自我中心 (4)思维可逆 (5)去自我中心共二百四十二页18.一个小学生实际年龄(ninlng)是8岁零4个月,用比纳量表测试智商,测得智力年龄是8岁零10个月,他的智力分数是(1)100 (2)106 (3)94.2 (4)11119. 一个学生的智力年龄是16岁6个月,实际年龄15岁,根据S B量表计算,这个学生的智商是(1)120 (2)110 (3)130 (4)10020. 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其中,01.5岁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1)培养自主性 (2)培养信任感(3)培养主动性 (4)培养勤奋感共二百四十二页21. 下列

32、关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有(1)男女智力总体大致相等(2)男性的智商(zh shn)比女性高(3)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4)智力存在种族差异(5)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6)智力没有年龄差异(7)男性智商高的人数比女性多共二百四十二页22. 某生虽缺乏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但能凭借具体的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这表明他的认知发展阶段属于( )。老师手里拿着六朵红花,两朵白花,问小朋友:“老师手里白花多还是红花多?”小朋友回答(hud):“红花多”这表明小朋友的认知发展阶段属于(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23. 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

33、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1)感知运动阶段 (2 )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共二百四十二页24. 在皮亚杰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中,711岁属于(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用假设演绎推理,这种认知特征在皮亚杰的思维(swi)发展阶段理论中属于(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25. 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多选)(1)思维可逆 (2)思维不可逆(3)自我中心 (4)多维思维 (5)单维思维 (6)去自我中心共二百四十二页26. 少年期的心理发展(fzhn)特征包括(多选)(1)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2)

34、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3)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4)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脱节(5)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27. 自我意识包括的基本成分有(多选)(1)自我认识 (2)自我欣赏 (3)自我反思(4)自我体验 (5)自我监控共二百四十二页28. 人群(rnqn)中既有天才又有弱智,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1)连续性特征 (2)阶段性特征(3)不平衡性特征 (4)差异性特征29. 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被称为(1)关键期 (2)准备期(3)观察期 (4)敏感期30. 心理发展具有关键年龄期,形状知觉的关键期是(1)6岁

35、 (2)4岁 (3)2岁 (4)1岁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三章 学习(xux)的基本理论(p21) 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shzh)与类型 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一节 学习(xux)的实质与类型P21 一、学习概述 1. 广义的学习: 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不是(b shi)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共二百四十二页2. 狭义的学习(人的学习)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

36、以语言 为中介(zhngji),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人类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共二百四十二页3.学生的学习 指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4. 学生的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 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fzhn); 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共二百四十二页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一)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lin su)学习

37、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分化)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前三类动物也有,是简单反应。共二百四十二页(二)加涅的学习结果(ji gu)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cl)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表现为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共二百四十二页(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xux)分类知识(zh shi)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二节 联结学习(xux)理论 联结

38、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联结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的联结理论有: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cuw)说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四、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共二百四十二页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cuw)说 1.小猫“迷箱”实验(饿猫)共二百四十二页 (1)学习的实质: 人和动物的学习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zhb)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 (2)学习的基本规律: 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共二百四十二页尝试错误(cuw)学习的基本规律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学习者对刺

39、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ji gu)时,则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ji gu)时,其联结就会削弱。任何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共二百四十二页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的运用:允许学生犯错误使学生的学习技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效果率)加强合理练习(练习率)学习在有准备的状态(zhungti)下进行(准备率)共二百四十二页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狗的实验2.经典条件反射(tio

40、jin fnsh)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共二百四十二页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迷箱实验(shyn))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作用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就是加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共二百四十二页操作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强化物: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正强化: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实施奖励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撤销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

41、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包括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yzh)此类反应的过程。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共二百四十二页 “程序(chngx)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程序教学所遵循的主要原则:(1)教材分为小步子(2)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3)反应后有即刻反馈(4)尽量低的错误率(5)教学允许学生自定步调共二百四十二页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多而巩固(gngg),如果得不到强化就消退,也

42、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形成条件反射的条件与刺激物呈现的程序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铃声)在前,反应(狗分泌唾液)在后;强化物(食物)是同刺激物(铃声)结合出现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动物的操作反应(碰压杠杆)发生在强化刺激物(食丸)之前,并且只有通过自己的活动或操作才能得到强化,强化物不是与刺激物相结合,而是与操作行为相结合。所以,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机体是被动强化的;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是机体主动操作并通过自身的操作行为而得到强化的。 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强化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情景反应强化 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二,条件反射建立(jinl)的基础与所达到的程度

43、也不同。经典性条件反射是在动物的先天反应(狗分泌唾液的反应)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有机体的反应是不随意的。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则是在动物后天习惯的操作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其机体的反应是能控制的、随意的行为。 总之,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有差别的,二者往往是一同出现,只是操作性条件反射更为多见。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lln)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tnggu)顿悟和理解,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一、苛勒的完形顿悟说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三、奥苏贝尔有

44、意义接受学习论(认知同化说)四、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P27)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属于认知学习理论)共二百四十二页一、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苛勒的黑猩猩实验(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guchng)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共二百四十二页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 A.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zhdng)形成认知结构; B.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 A.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B.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共二百四十二页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

45、论(认知-同化说)(1)学习分类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的方式(fngsh)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是否理解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共二百四十二页奥苏贝尔的分类(fn li):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分布于有意义学习(xux)一机械学习(xux)、发现学习(xux)一接受学习(xux)之间的学习(xux)共二百四十二页(2)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 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知识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潜

46、在意义心理意义共二百四十二页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2.学习观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chund),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3.学生观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他们已经形成丰富的经验,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共二百四十二页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3)运动员吃了兴奋剂成绩

47、有了提高(4)蜘蛛织网 (5)蚂蚁搬家(6)谈梅生津 谈虎色变(tn h s bin) 望梅止渴(7)学生学写字(8)狗经过训练,可协助缉毒(9)膝跳反射 见风流泪 (10)每天坚持练太极拳(11)对黑暗的适应练一练共二百四十二页2. 认为学生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是( )学习的目的在于,用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提出这一主张的是( )(1)行为主义 (2)认知主义 (3)人本主义 (4)建构主义 (5)结构主义3. 奥苏贝尔根据(gnj)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3)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 (4)机械

48、学习和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应是(1)发现学习 (2)接受学习 (3)机械学习 (4)掌握学习 倡导程序教学并将其建立在强化理论基础上的教育心理学家是(1)桑代克 (2)马斯洛 (3)巴甫洛夫 (4)斯金纳共二百四十二页4. 按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生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属于( )。(1)信号学习 (2)连锁学习(3)辨别学习 (4)规则或原理学习下列选项中,属于加涅按学习的水平分类的学习类型是(1)言语信息学习 (2)认知策略(cl)学习(3)连锁学习 (4)态度学习5.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勇敢和鲁莽”的区别,这种现象属于刺激的 (1)分化 (2)泛化 (3)

49、消退 (4)淡化6.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叫做(1)刺激的分化 (2)刺激的泛化(3)刺激的消退 (4)刺激的弱化共二百四十二页7. 因为小明改掉了作业粗心的毛病,妈妈取消了不让他玩游戏的禁令,这种方式属于(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退(4)惩罚8.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4)动机律9.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孩子认真完成作业,最恰当的做法是(1)让孩子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2)规定每周看电视的时间(3)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4)只有按时完成了家庭作业(ji

50、 tn zu y)后才能看电视共二百四十二页10. 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zj)的过程。这类学习称之为( )(1)人类的学习 (2)广义的学习(3)学生的学习 (4)成人的学习11.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教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 (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惩罚 (4)自我强化12.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叫做 ( )(1)操作条件反射 (2)遗传性条件反射(3)经典性条件反射 (4)非理性条件反射共二百四十二页12. 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望梅止渴”属于(1)信号学习 (2)刺

51、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 (4)辨别学习13. 小丽因为帮助同学得到妈妈的表扬,从而养成帮助别人的习惯,妈妈的教育方式属于(1)惩罚 (2)正强化 (3)负强化 (4)自我强化14.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shlio)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3)机械学习 (4)动作技能学习共二百四十二页15. 下列说法正确(zhngqu)的是(1)发现学习的学习效果优于接受学习(2)意义学习的学习效果优于机械学习(3)接受学习的学习效果优于发现学习(4)机械学习的学习效果优于意义学习16. 刚上学的新生渐渐知道某种铃声代表上课,从加

52、涅的学习水平分类理论来看,这属于(1)信号学习 (2)辨别学习(3)概念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17.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习分为(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 (4)言语学习(5)信号学习共二百四十二页第四章 学习(xux)的动机P34 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 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piyng)和激发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一节 学习动机的概述(i sh)1. 学习动机: 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2.学习需要: 指个体在学习活

53、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hud)满足的心理状态。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共二百四十二页3.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由个体内在(nizi)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还可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yngxing)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共二百四十二页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lln)1.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强化理论

54、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认为人的某种学习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linji)得到加强和巩固。 因此,合理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其学习行为及其结果。共二百四十二页2. 马斯洛需要(xyo)层次理论(1)五个层次:(2)这五种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低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必须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和归属(gush)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共二百四十二页3. 自我效能感: 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

55、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他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zshn)行为的成败经验,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共二百四十二页4. 成就动机理论(P 37) 由美国阿特金森提出。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得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xijing)。 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共二百四十二页对力求成功

56、者: 通过新颖且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 ,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激起其学习动机。 对避免失败者: 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景,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jy)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共二百四十二页5. 成败(chngbi)归因理论(P 38) 由美国维纳提出。 内外部 稳定性 可控制性 内部 外部稳定不稳定 可控制 不可控制性努力 能力 任务难度 运气 身心状态 外界环境 共二百四十二页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

57、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 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发动起来。 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某些(mu xi)措施往往同时兼起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共二百四十二页一、学习动机的培养(piyng): 1.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共二百四十二页共二百四十二页共二百四十二页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58、jingchng) 如,在布克(W.F.Book)和诺维尔(L.Norvell)的一项研究中,让学生又快又准确地练习减法,每次练习30秒,共练习75次。在前50次练习中,让甲组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不断鼓励和督促他们继续努力,并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而对乙组学生不进行反馈,结果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好。在后25次练习中,给予乙组充分的反馈信息,而甲组学生不知道学生结果,结果乙组学生成绩优于甲组学生。 共二百四十二页 心理学家赫洛克(E.B.Hurlook)曾于1925年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等组,各组内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jif)练习,

59、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 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都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奖惩后果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从练习的平均成绩来看,三个实验组的成绩都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控制组未受到任何信息作用。静听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它与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所以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训斥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上升。 共二百四十二页不同(b tn)诱因的

60、学生成绩曲线.表扬(bioyng)组训斥组静听组控制组平均成绩天数共二百四十二页4.正确(zhngqu)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积极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积极性降低。因此(ync),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从失望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次体验学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