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_第1页
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_第2页
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_第3页
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_第4页
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1公共决策中的偏好过程整合现代社会,人的个性化,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化,人们行为选择的多元化,生活的城市化,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环境下,如何使已经个性化了的人协调一致,使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有秩,人类的智者从不同的方面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决策科学中,尤其是在公共决策中,我们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第一节 偏好整合理论的历史回顾 现代公共决策大多是以群体为决策主体的风险型决策。1921年美国学者耐特(FHKnight)对决策进行分类,按决策问题所处的客观条件的不同,分为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决策。此后卢司(R.D.Luce)和莱伐 (H.Raiffa)两人对此加以了发展。风险决

2、策又可以分为两类:凡是已知各种可能结果的出现概率的风险决策,一般把它叫做确定型风险决策;凡未知其出现概率的风险决策叫做不确定型风险决策。按决策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现代公共决策中大多是群体的和风险的,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由于个体偏好的影响,导致决策信息集结归一化的困难,造成决策的低水平。因此,公共决策中偏好整合及其风险防御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群体决策是试图在一个群体中为了一个目标或多个目标而谋求一致行动的过程。由于参与群体决策的个体的偏好,个体目标的不一致性,或是个体信息不能得到完全的表达,或是他能够完全表达但不能获得完全的传递,或是在群体决策过程中,参与者受他

3、人的干扰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总之,当群体作出决策时,难以运用结构化的程序获得比较完全的信息,甚至于所获得的信息量不是足够的大,以致最终难以形成决策。因此,人们在实际决策中往往使用非结构手段去集合信息。为了避免非结构性情景对决策风险的影响,所以,对非结构性手段获得的信息集结归一化研究(偏好整合)十分必要。 决策科学对公共决策中偏好整合的风险研究主要沿着二条道路:一是沿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路子,以数学为基本工具的研究。研究的角度重点在决策方法学上。试图通过定量研究,从决策的步骤、方法、手段、信息等方面来对待群体决策的风险。他们对决策给出了基本的要求和规范,提出了一些决策活动应遵循

4、的基本原则与原理。规范化是他们解决群体决策中偏好整合的主要出路。从DBernoulli(1733)利用概率来反映不确定性开始,沿着效用的思路,P. S. Laplace(1814)用主观概率描述不确定性决策, F. P. Ramsey(1931)为主观期望效用理论的形成作出了最初的贡献, J. Von Neumann & O. Morgenstern (1944)在他们提出的公理体系下论证了效用值的存在性,并明确提出了决策人的偏好与期望效用最大值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思路下的偏好整合为基础的现代期望效用决策理论; A. Wald (1950)从损失函数的角度来完善统计决策,L. J. Saveag

5、e (1954)用效用理论与主观概率相结合的公理体系发展了统计决策, Raiffa 则用扩大新的信息量去改进决策的办法推进了统计决策。这些贡献形成了现代贝叶斯决策理论。顾昌耀(1991)、邱菀华(1991,1994,1997)进一步发展了贝叶斯决策理论,用负熵和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对信息集结时的价值度量提供了工具。David BLawrence 和Blair(1998)等人在讨论信息的价格与风险时,提出过决策者整合偏好信息的代价模型。而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 简称DSS)和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 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 G

6、DSS)等都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工具系统。这一方面的技术应用我们将在技术篇中介绍。 二是从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组织理论等角度,对公共决策过程中的群体心理活动、组织机制、行为过程和社会因素进行考察。他们的研究侧重于从决策者的个性、动因、情感、潜意识等方面,对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怎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为什么不能准确地和尽可能多的获取他人所提供的信息,群体的结构和内部的相互作用方式以及社会环境对决策者的影响等角度来讨论风险。本章主要讨论这一方面的偏好整合与风险问题。 在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理论中存在一些偏好整合的大师们。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1893)的社会结构先在式的有机

7、团结整合是早期比较完整的理论。他认为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是机械团结的社会,现代人都是已经充分个性化了的人,他们在面对群体行动时,都会存在个人的偏好。但不论这些个体的偏好有多大,只要他参与这个群体活动,他就必然会使自己的偏好控制在群体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因为在现代组织中的各类参与者之间,表现出相当大的相互依赖性,每一个人的贡献有赖于其他人的贡献。 在公共决策中,整个公共决策系统形成一个功能整体,活动其中的所有成员都通过这种决策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因为一个人没有能力作出这种面对公共活动的决策,否则,他就不用参与或使用群体决策的形式来进行决策。 著名心理学家阿尔波特(1920)和佩欣(1933)等提

8、出的由社会助长和致弱作用构成的他人在场理论,成为心理学对群体情景与社会互动影响决策参与者产生个体偏好解释的著名理论。60年代中期,罗伯特查荣克就助长和致弱这种矛盾的社会心理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加以调和,提出了动机的增强能诱导从事简单行动的人做出他们行为信息存贮中最占优势的或学得最好的反应。而从事复杂任务和学习新工作的人,则无法以信息存贮为基础作出合适的反应,也就无法表现社会助长作用,只能出现致弱作用。社会助长最典型的表现也就如我们在运动场上的一些竞技项目,多数选手是在与他人的竞争中产生自己的最好成绩。这是因为当他人在场时,可能会唤起个人面对简单任务时的心理水平,进而影响个人的动机与绩效。社会致

9、弱是说人在面对复杂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将行动者的行为置于被他人的即时评价之中,行动者对他人评价的高度自我意识将对行动者得自己的行动目标产生干扰影响,导致行为效果的低效率。比如,在他人目光的注视下,难以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行为决策理论(behavioral decision theory)和心理决策理论(psychological decision theory)成为解决偏好和决策风险的二个主要理论。他们侧重从人的认知等心理因素的角度来说明决策者怎样和为什么会偏离理性决策原则,同而产生信息获取的不完全,造成低水平的决策。从社会互动过程中群体内部的相互影响造成信息的不能正确表达和有效沟通,导致决

10、策的低水平。提供了一些如何纠正这种偏离并使其决策科学化的方法。 乔治C霍曼斯在他的社会行动:它的基本形式(1961)中,进一步把心理原则当作社会理论的公理,在发展斯金纳等的行为反应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成功命题等一系列命题,对人的行为进行了研究。他的行为的报酬代价理论对此后行为决策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偏好整合提供了一些方法。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提出的“印象管理理论” (1957)认为,人们在进入社会互动情景中后,为了保持与他人的一致或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必然会有意地呈现一部分个人属性,而控制和隐藏另一部分属性,以便保持自己已有的给他人的印象。事实上,这正表明个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作

11、用时是具有偏好的,并携其参与群体活动。 社会学家彼得布劳(1964)指出已经科层化的社会群体中,由于地位分化和权力集中,造成群体决策的风险。他认为由于人们对权力追求偏好的心理倾向,一个人的权限越大,也越容易冒风险。因此有必要使用一些替代的办法(如互换、武力、抑制等)来消减人们的偏好,使决策风险最小化。 决策科学发展到今天,由于其自身的实用和手段的相对严密,已经为领导者和决策者所接纳。尤其是随着计算机工具的发展,熵和负熵概念在决策科学中的合理应用,决策过程中的一些繁杂的计算和程式被专家们用软件包锁定,实际应用者的操作变得更为简单。与此同时,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将向更为复杂发展,人们对决策科学的依赖也

12、就更高。所以我们认为在公共决策科学本身科学化的道路上,对于由于人际互动和情景定义的困难,文化背景和价值选择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的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偏好整合必须加强研究。同时,实际生活中的决策活动又对公共决策的偏好整合手段依赖增多,特别是我国当前国行政管理部门和利益集团的领导群体决策出现的种种失误,都与偏好没有提到较好的整合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从行为决策论和心理决策论的角度,通过对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偏好整合理论的研究,去规避公共决策中的风险显得日益重要。我们在此比较更感兴趣于公共决策中面对非结构性情景偏好整合而引起的风险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在本书的其他部门,尤其是决策技术和工具部分对与此相关的问题已经给出

13、了足够多的结构性论证。再次,西方的一些学者已经对这一论题有了很好的资料积累,有一些成形的办法。有必要介绍给大家。 任何决策都是一个过程,是对一个适合决策情景的满意方案的选择过程。在公共决策中,这样的满意方案多是由决策群体作出的。Bales(1950)和Strodtbeck(1996)认为,这个决策过程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第一是定向阶段、第二是评价阶段、第三是控制阶段、第四是紧张局势的处理阶段、第五是综合平衡阶段。有人还把决定的选取作为一个独立的阶段来看待。我们下面从定向阶段、评价阶段、紧张局势的控制和决定的选取与综合平衡四个阶段的角度来分别加以讨论。 第二节 定向阶段的公共决策群体的偏好整合定

14、向阶段, 主要解决决策情景的识别问题。参加决策活动的成员在开始与其他成员互动时,往往首先要确认是何种情景。例如,当大家被召集在一起时,我们要问在一起干什么?是严肃的工作会议,还是一般性的社交联欢。事实上就是要确立决策问题。一般认为这一阶段是难以结构化的(布依,1987;Ilgen,1996)。Ilgen的研究小组就定向阶段的这种不可结构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只要群体成员各自能够明白自己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就会去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与此相关的信息量。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在这一决策中所占的份量,都知道该表达什么意见,传递什么信息。事实上这是由群体自身的结构决定的,也是由群体构成的要求

15、决定的。因为一个群体在做决策的过程中不可能不预先通知它的成员,群体将就什么问题做出决策。如果问题只是决策成员集合过程中的决策目标的简单告知,那么信息的集结就会要好得多。我们必须考虑情景识别错误的成员,他们在收集信息和表达信息,以及对他人信息的理解等许多方面都有可能带来麻烦。 即使是被告知了决策目标的成员,也会因手段选择的差异而产生对决策目标认识的差异。正如帕森斯指出的那样,行动者到达目的的手段是多样的。决策方向确定后,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获取决策信息,什么样的决策信息是本次决策活动所必须的,对参与这些决策活动的不同个体来说,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各自携入决策场景进行决策的信息存在着差异,

16、成为决策风险的信息由来。西蒙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1947)理论也认为,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限制,个体对信息的占有总是有限的;群体活动需要群体内部成员的支持,即使个人有能力作出的决策也要通过群体来作出,以便群体成员了解决策的任务。Maha El-Shinnawy和Ajay S. Vinze(1998)就面对的决策任务的不同,如何确立信息的传播渠道问题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群体决策的过程中,群体面对不同决策任务特征,要选择相应的信息传播通道,以便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不至于因通道的选择不当而造成衰减。由于信息传播的媒介和决策任务存在着相关影响,所以明确决策任务也是为决策信息

17、的传播通道选择确立了基本的背景。公共决策是从决策群体活动的内部成员在决策过程中的个体妥协和适应,再妥协和再适应的不断调整中产生的。在定向阶段,群体的成员首先要认清决策任务,适应决策环境,向群体目标妥协。对个体的相关偏好来说,在一个较长时期的群体活动中,由于个体对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适应,对群体目标的进一步认同,随着我群意识的增强,个人的相关信仰和社会影响将会得到抑制。为此,一些研究者提出,相对稳定的决策群体对培养我群意识,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是有益的。 公共决策的定向与决策群体的结构也紧密相关。决策群体通常从不同的地区吸收成员去构造他的组织,以便当这个群体进行决策时能够从更广泛的范围获取信息,作为整

18、体的决策群体能够进入一个比任何个体单独所能构造的更大的信息场,使他们有潜力作出更好的决策。这样建立的群体进行决策时,他们能从不同的方面获取面对决策任务的不同(但又不是冲突的)信息。但对于任务来说,他们需要去联合确定决策的任务。如果从不同的地区和文化群体中来的个体所构造的决策群体,不能确定他们的决策任务,或是不能使各成员明了决策的任务,尽管他们能够提供一个更大的信息场,但在这个信息场中所容纳的关于决策任务的信息仍然是十分有限的。 定向阶段的偏好整合是公共决策得以进行的重要一环。如果群体成员不能正确认识决策任务,则很难使他们去集结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不仅会影响决策的质量,而且决策是否能够进行也取决

19、于它。第三节 评价阶段公共决策群体的偏好整合评价阶段,对于决策成员来说,是要解决决策者的态度确立问题。明确了决策情景后,成员们往往要考虑自己对此情景持何种态度。这次决策所面对的问题与自己的利益关系有多大,谁是这次决策的最大受益人。对于决策群体来说,有人认为已经进入到对不同个体的信息进行评价和对决策问题进行评价的阶段。个体成员对决策问题的热情与否肯定影响到对该问题有关信息的收集,也影响到对他人信息的评价。公共决策活动的个体从本质上,都存在与公共决策对象的相关性。但正是因为公共决策所面对的是公共资源和权力的分配等问题,它不是个人问题,所以它与个人利益的联系产生了一种中介系统。因此,决策成员态度的确

20、立既要考虑公共利益,也会带入自己的个人利益。另外,参与公共决策的成员作为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在确立自己的态度时,又同时要考虑本利益集团在本次决策中的地位。为利益集团争取最大的利益是公共决策成员们的重要任务。如果决策活动产生的方案有可能损害本集团利益时,决策成员对反向信息会有更大的敏感。对把决策评价阶段作为对决策群体成员信息或决策方案的评价而言,要解决的问题是避免群体领导者对群体成员的偏见影响。群体领导者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明白自己是作最后决策的人,不能在这一阶段过分充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这是对群体成员有效性的保护。群体成员意见的充分表达,是保证群体决策正确程度的重要一环。如果不是这样则可能失去群

21、体决策的意义。 众所都知,任何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完善的情况下作出的。信息的不完善,一是由于所获得和储存的信息有限;二是即使他有足够的储存,他提取时发生了困难或偏误。信息可以从个人记忆和任务环境中检索出来,而个人记忆的代码和重构过程、知识结构、时间、空间环境等都影响某种信息接受的敏感程度。因此,决策的参与者要选择合适的信息交换环境。为了解决决决策过程中各参与者之间信息的有效沟通,Jennifer Hedlund & Daniel R. Ilgen & John R. Hollenbeck.就交往形式对一些群体决策发生混合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群体利用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方式能获得较多的信息,能创造更多

22、的建议,它比利用计算机为中介的间接交往方式所作出的决策更正确。这是因为人们在这种场景中,不仅仅依靠信息符号载体与它所对应的事物的关系去理解信息,还可以通过人际直接互动的其他符号系统对所给定的信息进行扩展,甚至于还能意会到这些信息符号所对应的多重事物关系。但是,对于足够大的量级的信息把握,计算机为中介的交往方式和评价过程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它可以提升人们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能产生更大的能力去辨别群体成员在决策中提供的信息质量。在没定相关信息检验的约束条件中,计算机能首先帮助我们对信息的真假和相关性进行筛选。为了使决策能尽可能多的占有对决策目标的信息,而又不致于让信息在评议过程中过于分散,现代决策工具

23、被广泛应用。人们认为,在足够大量级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口头上相互作用的群体只交换了可能信息的极少一部分,依据这些信息所作出的决策当然只能是低水平的。而群体利用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相互作用能交换可利用信息的50%以上,它能够提供足够的信息使群体去作出一个相对要高得多的正确决策。当然,GDSS的软件实际应用的时间还不长,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因为GDSS 尽管能精确地提供如此多的信息,但只有使用GDSS的群体进行首次决策时,效果比较明显。对于递进性决策也同样会由于信息缺乏而作出低水平决策。这是因为系统不能在信息重新集结的过程中对已经表达的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已经使用的 GDSS 阻碍了信息的交换

24、,降低了对新信息的可靠性,匿藏了和 延误了信息的反馈,以致于实际决策中不能选择它去进行新的交换。 在寻找现代通信手段改进评价活动中偏好整合的工具时,Milam Aiken、Hugh Sloan、Joseph Paolillo和Luvai Motiwalla(1998)关于战略决策中电子技术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贡献。他们认为,电子写作平台(gallery- writing )作为一种产生新思想的技术,比电子文件库(poolwriting)更有效。它充许所有的参与者去了解与会的其他人的观点。而电子文件库只能是每个参与者观点的归纳集。当然,电子文件库存要比口头会议的信息集结要好。他们认为,电子写作平台

25、既吸收了人际互动中的优势,又克服了个体在信息整理中困难。这种决策工具90年代一出现,就引起人们的巨大关注,随着我们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它必将在我国的决策活动中被广泛应用。 对于信息交换的方式对决策质量的影响,Ruth Ben-Yashar和Shmuel Nitzan(1998)在讨论组织决策的结构和质量时也有同样的看法。他们认为,在解释组织决策中结构和质量的意义时,人们把Nitzan 和Paroush(1982,1984)模型扩大了,错误地认为个人决策的技能与组织结构和质量毫不相干的。事实上,组织结构和决策质量与个人技能存在直接的正相关。同样,组织的大小也对决策质量和实际决策过程产生影响。

26、对于评价阶段因群体结构影响决策质量的问题我们在公共决策的群体结构分析中已经作了讨论。在面对决策目标的信息评议过程中,不同的沟通程序和方式对决策的心理发生作用,影响偏好整合。利用轮型结构的沟通方式,人们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达成一致性,使偏好整合要求的时间更长。但一旦整合完成,其决策的质量相对要高些。这种轮型结构就如我们以圆桌会议形式所进行的讨论。每一个人都是面对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地处于这一讨论场景,没有权威,只有议题的临时召集人。从沟通的环境来看,这是一种宽松型的,因此,与会者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得到基本同等程度的重视。也正因为如此,在这种决策沟通方式中,群体不

27、愿意遗漏任何人的信息,要留有足够时间让每一个都表达完,而且对每一个信息都有要在群体成员分享后而决定取舍。这时,信息集结得足够大,如果没上充足的时间对信息进行处理就有可能根本不能形成决定。而对于国家形式的公共决策活动,倒Y型结构是一种评价起始阶段常用的方式。因为倒Y型结构是一种纵向链条,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是一种层际交流的过程。倒Y型的最高层决策者在作出决策时,一般不用去对每一个可能的信息作细致的分析,只需依他的下一层信息提供人传递的信息而行。因此,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合,形成决定。但倒Y型结构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于信息是垂直传递的,单一的信息通道所能提供的信息量十分有限。所以决策者在

28、进行决策时依据的决策信息量较小,决策的质量较低。另外,在倒Y型结构中,如果我们认为在整个垂直链条上所有信息传递人都是一个共同的决策群体,那么这只能是一个被垂直层化了的群体。在这样的群体内部,每一层都存在一个或几个信息把关人。这些信息把关人必然会依据他们的利益和价值观念对已有信息进行过滤。所以,各层之间的信息传递人不是一个单纯的送信人,而一个上信息的重新加工者。他们都会先将下一层传递来的信息加以内化。这样做时,他们自己以为是对信息在进行去伪存真的工作,而恰恰是这种加工造成了原有信息的大量衰减,甚至被加载了大量的杂质。依据这样逐级加工后的信息所做的决策其质量当然很成问题。现代决策活动中,人们更倾向

29、应用一种交叉型的方法,在决策活动的评价开始阶段使用倒Y型结构,而在决策评价的后一阶段应用轮型结构。在后一阶段的决策成员构成中,吸收不同领域的专家,以保证信息来源渠道的广泛性。第四节 控制阶段公共决策群体的偏好整合控制阶段,对于决策成员来说是解决行为选择问题,每一个人都会以自己在评价时确立的基本态度去选择怎么做,或积极热情,或消极怠慢。决策成员的态度与他们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有关,与他们对他人信息的重视程度也有关。对于决策群体的领导人来说,如何调整决策成员的态度与行为,是保证决策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公共决策活动中,这一阶段是要解决一个对称性问题。它是群体领导能否正确反映成员意见的一种测度。群体领导

30、应该是对其成员相对比较熟悉的,他能明白成员表述内容的确切含义。如果不是这样,尽管成员充分表达了意见,但领导者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或是由于领导自身的偏好,有意注意了一部分意见,而屏蔽了另一部分意见,这样的群体决策就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风险。 解决控制过程中信息集结的偏好,Allen C. Amason(1998)有一种说法。他发现高层管理者影响着群体的行动。然而,敏感的矛盾被埋藏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中。这种矛盾的关键点的冲突就是领导偏好与成员偏好相距甚远,以至于它既对决策质量产生了影响,又对决策的群体可接受程度产生影响。 实际决策中的明显问题是:即由群体内的小群体左右群体决策。在一个群体中,有时

31、决策可能存在这样的一种状态,本次决策的目标是与三分之一的群体成员的个人目标完全一致的,与三分之一的基本一致,与三分之一的偏离较大,但不至于导致成员分离。这样就存在一部分群体成员在决策过程中责任心不强。而一部分成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过分强求群体作出决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在决策过程中这部分人就可能控制决策过程,用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其他成员难以陈述意见,导致一部分成员放弃自己的群体责任感。这时群体领导者的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如果群体领导存在严重的个人偏好,即使群体成员的大多数不认同这种偏好,群体领导也能左右群体作出决定。首先,因为在群体中存在一些与领导偏好相同的成员,这些成员因为有了与领导者的偏好认同,

32、往往通过强化这种偏来加强与领导的个人人际关系。在决策活动中,他们成为领导的最激烈的支持者。其次,正是因为这种激烈的支持,领导偏好在决策中被不断地传播,进而对其他成员产生感染,使他们放弃自己的满意方案。再次,加上部分成员对决策目标没有兴趣,自愿放弃应有的决策责任。这样,以领导偏好为目标的行动方案就可以获得多数支持而成为首选。 Deon Nel、Leyland F. Pitt、 Pierre Berthon和 Gerard Prendergast(1996 )在讨论社会决策模型与群体过程时也指出,社会情感性行为和个体从事市场模仿游戏的反应,被认为是影响群体行为的关键性因素。负向的社会情感性行为对解

33、决成员满足感有很强的相关。因此人们只有提供更多的合作和信息分享,群体决策才能更容易产生。这也就是说,处于决策活动中的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存在一种选择与其他成员合作的倾向。一方面,他们不愿意与群体分离,害怕因为与群体其他成员选择不一致的方案,而导致群体对他的排拆。这是群体规范压力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个体对自己的信息来源在与他人的对比过程,由于与他人的不一致,而反诘自身,以为自我信息的准确性不高,转而相信其他成员,在分享他人的信息过程中,保持与群体多数成员的一致态度。这是群体内部信息压力作用的结果。 控制阶段决策领导者要合理的诱导决策的产生,但也不能急于求成。对由于评议过程中激烈的争议而引起或强化的一些非人格化因素要做认真的分析,继续引导群体成员积极思考,在主动利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表达意见,以便群体作出最好的决策。 Alan R. Denni(1996)指出,在信息的交换和利用中,你可以为群体提供信息或引导群体去获取信息,但你终不能代替群体去思考。在信息分享和交换中,人们为了要获得最大的信息,必须进行群体讨论。信息的不完全交换常常导致低水平的讨论,产生低水平的决策。群体作出低水平的决策是因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