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是研究药物包括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应用动力学原理和数学处理方法对这一过程进行定量描述。 药物在体内的过程 第一节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机体产生药效,然后再由机体排出,其间经历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称为药物的体内过程。此过程对药物起效时间、效应强度和持续时间等有很大影响。吸收(absorption, A)分布(distribution, D)代谢(metabolism, M)排泄(excretion, E) ADME研究与药代动力
2、学研究有关联但不等同,一般情况下将ADME研究包含在PK研究之中。药物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在体内逐渐消失的过程,统称为消除(elimination);药物的分布和消除又统称为处置(disposition)。吸收、分布、排泄如果仅是药物发生空间位置上的迁移,统称为转运(transportation);如果在此过程中药物的结构和性质上发生了变化则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其产物称为代谢物(metabolite)。 生物转化过程第一步,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在分子结构中引入(氧化)或暴露出(还原或水解)极性基团,如:-OH,-COOH,-SH,-NH2等。氧化作用有可能形
3、成活性产物如环磷酰胺就是通过氧化代谢形成活性代谢物而发挥抗癌作用的;也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第二步:极性基团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甘氨酸或谷胱甘肽共价结合,生成极性大、易溶于水和易排出体外的结合物。这是解毒过程。 药物代谢对药学性质的影响药物代谢的结果是药物的失活、活化或产生新的毒性。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除直接静脉给药外,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与药物的给药途径、理化性质、吸收环境等有关。脂溶扩散孔膜扩散易化扩散胞吞胞吐被动转运简单扩散 滤过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脂溶性水溶性细胞内细胞外 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是药物跨膜转运的最重要方式,药物根据膜两侧的浓度差从浓度高
4、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对侧仅此那个扩散性转运,又称为顺浓度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diffusion)1.顺浓度差,由高到低2.不耗能,不需要载体3.无饱和,无竞争性抑制4.是大多数药物转运方式5.受药物理化性质和PH影响分子量小、脂溶性高、 非解离型、极性小的容易 透过细胞膜 被动转运简单扩散协助扩散离子通道扩散易化扩散(载体)1、不耗能2、不依靠专一载体蛋白3、顺浓度梯度1、需要离子通道蛋白2、不耗能3、顺浓度梯度1、需要载体蛋白2、不耗能3、顺浓度梯度 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药物靠生物膜中特异性蛋白载体(转运蛋白如:P-糖蛋白),由低浓度或低电位的一侧向较高侧转运的过程,又称逆流转运。
5、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1.逆浓度差,由低到高2.耗能,需要载体3.有饱和,有竞争性抑制(青霉素和丙磺舒)4.是少数药物转运方式 膜动转运 大分子物质的转运都伴有膜的运动,称作膜动转运。膜动转运又分为胞饮和胞吐两种情况。胞饮,又称入胞,是指某些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由生物膜内陷形成的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如垂体后叶素粉剂。有效浓度效应达峰浓度Cmax潜伏期达峰时间持续时间一次用药后的时效曲线作用残留时间药物主要通过被动转运从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吸收。药物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黏膜吸收。 口服药物 因胃内吸收表面积较小,且药物的胃内滞留时间较短,所以许多药物在胃内的吸收
6、量很少。而小肠表面有绒毛,吸收面积大,肠蠕动快,血流量大,因此药物口服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都要经过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血液循环。 舌下给药或直肠给药 虽然吸收表面积小,但这些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药物可迅速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不必首先通过肝。在胃肠道易被破坏或在肝中可被迅速代谢的药物,可以用这两种途径给药。如治疗心绞痛的硝酸甘油、控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异丙肾上腺素,可用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包括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给药等方式。点击添加文本包括贴剂、软膏剂、硬膏剂、涂剂、气雾剂等。经皮肤敷贴、涂抹、喷洒等方式给药。 注射药物 给药后,药物首先向周围含水丰富的组织扩散,然
7、后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药物的水溶性和注射部位的血流量影响药物注射给药时的吸收速率。水溶性高的药物易于在注射部位扩散,增加吸收面积,有利于吸收;混悬剂吸收慢而持久。 经皮药物 给药后,药物主要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再进人体循环。角质层细胞间是类脂质分子形成的多层脂质双分子层,药物主要通过皮肤表面的药物浓度与皮肤深层中的药物浓度之差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进行转运。此外,少量药物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1、静脉注射直接注入血液,无吸收过程,起效快;用于急救,昏迷病人,剂量易控制,易出现不良反应,应注意注射速度 。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2、
8、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经毛细血管壁吸收,吸收迅速而完全,受剂型和局部血流影响。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3、舌下给药经口腔粘膜的毛细血管吸收;可避免首过效应和胃酸破坏。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4、口服给药从胃肠粘膜吸收;最常用,方便、经济和安全,但吸收慢而不规则,受首过消除等许多因素影响。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5、直肠给药经直肠粘膜吸收无首过效应,应用于不能口服或注射的病人及对胃有强烈刺激或首过消除大的药物。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6、呼吸道给药经呼吸道粘膜吸收;雾化吸入,吸收迅速,用于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的药物或气体。不同给药途径药物吸收特点7、经皮给药经皮吸收;脂溶性药物可以缓慢吸收。透皮吸
9、收促进剂如氮酮可促进吸收。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1)药物理化性质分子量、脂溶性、解离度、极性2)给药途径腹腔注射 吸入 舌下 直肠 肌注 皮注 口服 皮肤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3)药物剂型生物利用度 溶液 混悬剂 胶囊 片剂 包衣片剂4)首过消除 (first-pass elimination) 药物进入体循环前首先经肝、胃肠道破坏而使其进入血循环的药量减少。口腔粘膜胃粘膜肠粘膜直肠粘膜肝脏首过消除肝肠循环门静脉胆管血循环二、药物的分布药物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分布。药物的体内分布不仅影响药物的贮存及消除速率,也影响药效和毒性。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器官转移,
10、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redistribution)。二、药物的分布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主要取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各组织的血流量细胞与毛细管膜的通透性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体液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进入血液后,会与血浆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未结合的游离型药物,以不同途径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层进入组织外液,再进一步通过组织细胞膜进入组织细胞内,有时可与细胞内成分结合,完成分布过程。上述各步骤均为可逆过程。 药物药物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药物首先向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分布,然后向血流量小的组织器官转移,这种现象称为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
11、在体内的分布具有选择性,多数呈不均匀分布。给药后经过一段时间,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达到相对平衡,此时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水平可以间接反映靶器官的药物浓度水平。 血浆中存在着68的各种蛋白质,其中白蛋白和1-酸性糖蛋白是与药物结合的主要蛋白质。部分药物与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结合型药物由于相对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无生物效应,在血液中暂时贮存,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被转运到作用部位产生生物效应。 当血液中游离型药物被转运、代谢造成浓度降低时,结合型药物又可转变成游离型,两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各种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当血药浓度过高、血浆蛋白结合达饱和时,血浆内游离型药物突然增多,可引起药
12、效加强,甚至出现毒性反应。 在新药开发过程中,进行动物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比较试验,对于预测和解释动物与人在药效和毒性反应方面的相关性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对于蛋白结合率高于90的药物,需要开展体外药物竞争结合试验,即选择临床上有可能合并使用的高蛋白结合率药物,考察对所研究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影响,为后续临床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三、药物的代谢药物进入机体有两种方式从体内消除。一种是以原药形式从尿、粪等途径排出体外;一种是在酶的作用下代谢,形成代谢产物,最终以代谢产物形式从尿、粪中排出体外。代谢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药物在体内代谢又称之为生物转化。药物代谢部位1)肝体内药物代谢部位主要与
13、药物代谢酶的分布以及局部组织血流量有关。肝由于血流量高以及含有大部分代谢酶,因而是多数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代谢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中,这些微粒体是由内质网形成的细胞状结构。1.药物代谢部位2)消化道消化道是最常见的肝外代谢部位。某些药物可与肠上皮细胞中存在的酶大量结合,导致生物利用度降低。肠道内菌丛对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或经胆汁排泄的药物的代谢可能会产生明显影响。肠道内菌丛能使药物发生还原、水解、乙酰化、脱烷基、脱CO2、形成亚硝胺和硫酸结合物等反应。1.药物代谢部位3)肾肾分布着细胞色素P450的单氧化酶和前列腺素过氧化物合成酶。大鼠肾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较高,为肝脏活性的60;豚
14、鼠的为30,家兔的为26。1.药物代谢部位4)肺在肺中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浓度很低,但由于肺的血流量大,对药物代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过仍然显著弱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主要存在于支气管上皮lara细胞中。1.药物代谢部位硝酸甘油通过首关效应可灭活约90,故口服疗效差,需要舌下给药。有明显首关效应的药物还有氯丙嗪、阿司匹林、哌替啶、普萘洛尔、可乐定、利多卡因等。改变给药途径时,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也将会改变,应注意不同给药途径时给药剂量的差别。2.药物代谢过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分为两个时相,第一相代谢(Phase )和第二相代谢(Phase )。2.药物代谢过程相反应即氧化、还原或水解
15、反应,是药物在一些酶的作用下,结构上引入或暴露出极性基团,如产生羰基、羧基、巯基、氨基等。该反应使大部分药物的药理活性灭活,但也有少数药物被活化而作用增强,甚至形成毒性的代谢物。2.药物代谢过程相反应即结合反应,是原型药或其代谢物的极性基团,在酶的作用下与内源性物质如葡糖醛酸、硫酸、甘氨酸、谷胱甘肽等以共价键结合,生成水溶性高且极性强的代谢物,易于排出体外。3.药物代谢酶药物代谢酶分为两类,即特异性酶与非特异性酶。特异性酶具有专一性,如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分别转化乙酰胆碱和单胺类药物。3.药物代谢酶非特异性酶主要指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的混合功能氧化酶(mixed function oxidas
16、e,MFO),简称肝药酶。该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血红蛋白类,包括细胞色素P450、b5;2)黄素蛋白类,包括还原型辅酶-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还原型辅酶细胞色素b5-还原酶;3)磷脂类,主要是磷脂酰胆碱。在小肠黏膜、肾、肾上腺皮质细胞等内也存在类似的微粒体代谢酶系。3.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酶(肝药酶)的特点:选择性低,它能催化多种药物反应;变异性较大,受遗传、年龄、营养状态、机体状态、疾病的影响,个体差异较大;活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活性可能会增强或减弱。3.药物代谢酶 细胞色素P450是药物相代谢过程中最关键的酶。研究发现,在动物和人体中至少有8个细胞色素同工酶族,如CYPl、CYP2A
17、、CYP2B、CYP2C、CYP2D、CYP2E、CYP3、CYP4等,其中CYP3A亚族是人类含量最丰富的细胞色素酶。不同药物的代谢可能由不同的同工酶负责。3.药物代谢酶 研究发现,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个体之间P450同工酶的水平和活性不同。研究发现CYP2D6、CYPlA2、CYP2C9、CYP2C19等同工酶具有遗传多态性,与人的快、慢代谢有关,且有种族差异,如CYP2C19多态性使人群中慢代谢者出现的频率为:白种人3,亚裔人15-25,黑人4-7。4.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对代谢的影响;2酶促及酶抑作用;3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性别;年龄;个体;疾病;饮食。常见的药肝
18、酶抑制剂氯丙嗪、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甲硝唑、酮康唑、氯霉素、异烟肼、磺胺药、奥美拉唑三、药物的排泄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自体内排出的过程。1.药物排泄方式1)肾排泄 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的基底膜通透性较大,滤过压较高,分子量小于20 kDa的物质可以通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为主动转运过程,药物沿可逆浓度梯度从毛细血管穿过肾小管膜到达肾小管。肾小管重吸收游离药物从肾小球滤过后,经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肾排泄药物的特点(1)尿药浓度高(2)尿药重吸收(3)竞争抑制现象肾排泄药物的特点如果改变尿液的pH,可以改变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从而改变药物的重吸
19、收程度。如服用碱性药物碱化尿液,使苯巴比妥、水杨酸等解离度增大,重吸收减少,增加排泄速度,利于解毒。肾排泄药物的特点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合用时,经同一载体转运而发生竞争性抑制,使得药物排泄速度减慢。丙磺舒为有机弱酸,可竞争抑制青霉素G和其他青霉素药物的肾小管分泌,使药物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延长。1.药物排泄方式2)胆管排泄有些药物可经肝排人胆汁,由胆汁流人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药物从胆汁中消除有三种形式:原型药、葡糖醛酸结合物以及谷胱甘肽结合物。胆汁排泄过程包括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两个过程。1.药物排泄方式 氨苄西林、利福平、头孢哌酮和红霉素等药物,主要经过胆汁排泄,故可用于敏感菌导致的肝胆道感染
20、。1.药物排泄方式3)肠道排泄药物口服后肠道中未吸收部分、随胆汁排泄进入肠道的部分、由肠黏膜分泌进入肠道的部分,可经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1.药物排泄方式3)其他排泄途径有些药物可从乳汁、唾液、泪液或汗液中排泄。2.药物排泄规律1、多数药物的排泄属于被动转运2、排泄物可以是水溶性代谢物,也可以是在体内未经转化的药物原形3、药物在排泄器官中浓度较高时既有治疗价值,同时还可造成某中程度的不良反应4、这些排泄器官功能不全时,药物排泄速率减慢 1 时量曲线 Time-concentration Curve 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作图,称时量曲线
21、。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药峰浓度(Cmax):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药峰时间(Tmax):指用药后达到最高浓度所需的时间同一药物经不同途径给药,时量曲线不同。剂量的大小和分布情况也可影响时量曲线的形态。时量曲线的降段反映药物从体内的消除速率,消除快的药物,下降坡度大;消除慢的药物,则较平坦。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 生物利用度 ( Bioavailability ) 生物利用度指不同的药物制剂给药后其中能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的相对分量及速度,以吸收的百分率表示。F绝对 =AUC (p.o)AUC (iv)x 100%F相对 =AUC (试验) x 100%TimePlasma concentration of drugAUC (标准) AUC:时量曲线下面积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首关效应药物的解离度化学不稳定性药物的配方肝脏其他组织口服iv 3 药物的转运速率及速率常数 被动转运 K表示药物的脂/水分布系数 S表示药物与膜的接触面积 D表示药物在膜中的扩散速率常数 X表示膜的厚度由于K、D、S、X均为常数,故可用k代之,(ChCl)即C,则定比转运,一级动力学将上式积分则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介绍费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四人合伙股东协议书
- 离婚协议范例
- 二零二五版个人欠款分期还款协议书
- 股权对外转让协议书
- 山林地租赁的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知识主播培训课件模板
- 直肠肿瘤科知识培训课件
- 农村贸易政策变迁及其影响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安全教育周活动总结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建筑公司管理制度大全
- GB/T 45251-2025互联网金融个人网络消费信贷贷后催收风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题及答案
- 铁路施工安全教育培训
- 第一届贵州技能大赛铜仁市选拔赛平面设计技术文件
- 2025年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招聘(2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TTR和强化降压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 GB/T 6433-2025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
- 物业管理之工程管理
- 5 《人应当坚持正义》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