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共5页)_第1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共5页)_第2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共5页)_第3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共5页)_第4页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教学设计(共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内(t ni)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时)科学(kxu)(浙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一、教材(jioci)分析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5节,三大类营养物质经消化吸收血液运输后最终进入人体细胞中,部分物质在细胞中合成了所需要的有机物,部分物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以代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而分解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则通过泌尿等形式排出体外。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新陈代谢概念,认识到新陈代谢是细胞中物质合成、能量贮存与物质分解、能量释放这间的动态平衡过程,也是细胞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二、学情分析初三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

2、证思维能力。教材处理应强调结构性,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解决好教材与学生先备知识、认知发展水平间的矛盾。问题情境设置要考虑到在具体情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并能帮助学生产生知识间的正向“学习迁移”。课堂上要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探索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潜能的机会。三、教学思路这部分内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体,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去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教学中通过

3、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适当辅助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自学,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并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糖类、脂肪、蛋白质在人体细胞中的利用过程2列举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说出尿的形成过程;说明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3懂得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4概述新际代谢的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看实物,培养学生观察(gunch)模型、图例、实物(shw)

4、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描述和正确表达。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自主搭配食物,均衡饮食,在劳动、活动、病理状态时能及时调整人体(rnt)水盐平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卫生知识,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每一器官珍惜生命。克服偏食毛病,养成良好的均衡膳食习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道德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难点: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含义)尿的形成。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六、教具准备课件。图片(正常人、胖子、病人的图片),泌尿系统、肾单位、尿的形成、人体新陈代谢等图。实物:猪的剖开肾脏一个。七、教学过程第1课时(

5、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设问:同学们上课思考问题时,神经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记笔记时,骨骼肌细胞需要不断消耗能量,那么,细胞中的能量从何而来?各种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会通过各种途径而被利用。除了氧化供能外,还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营养物质的利用阅读思考题:(阅读后组织交流)(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什么?(2)这些营养物质如何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3)营养物质到达组织细胞后会发生什么变化?1糖类的吸收和利用吸收的葡萄糖,一部分直接被组织细胞利用供能;多余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变为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储备。食物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供能肝糖

6、元的分解血糖 合成糖元贮存脂肪、蛋白质的转化(zhunhu)转变为脂肪贮存代谢(dixi)终产物:二氧化碳、水设问:除了糖类能提供能量(nngling)外,还有什么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2脂肪的吸收和利用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另一部分由血液运输到组织细胞贮存起来。需要时可进行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细胞利用。食物的消化吸收 合成脂肪,贮存能量 血糖转化 甘油和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 体内脂肪分解 转变为血糖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3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消化为氨基酸后被小肠所吸收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又会重新合成人体所特有的蛋白质,另一些氧化分解供能,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食物的消化吸收 合成人

7、体所特有的蛋白质 氨基酸 氧化分解供能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合成糖类和脂肪代谢终产物:二氧化碳、水、含氮废物(尿素、尿酸)设问:以上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在那里进行?小结:三类物质在人体组织细胞中进行着不断地合成和分解,新旧不断更替。讨论:如果一个人好吃懒动或过度节食会带来什么后果?好吃懒动的人每天消耗的能量较少,所以多余的能量将会被贮存起来,人就会变胖。过度节食的人,获得少,消耗多,结果会体质下降,甚至神经性厌食。 儿童 获得能量消耗能量 生长发育4获得能量消耗能量贮存能量 成人 获得能量消耗能量 维持平衡 老人 获得能量消耗能量 变瘦衰老过渡:在我们利用营养物质获得能量,合成身体新的组成物质同时,

8、会产生一些废物,要及时排泄出去,否则将会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废物如何排出体外呢? 肺:H2O蒸气、CO2排泄途径 皮肤:汗液(水、无机盐、尿素) 泌尿系统:尿液(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在这三种排泄途径中,皮肤占10,呼吸系统占10,泌尿系统(m nio x tn)占80所以泌尿系统的排泄作用是最重要的。泌尿系统(m nio x tn)思考:(根据(gnj)书本知识,结合多媒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它们有什么功能?泌尿系统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肾产生尿液输尿管运送尿液到膀胱的通道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1肾的外形和位置:肾的位置在人腰后部脊柱的两侧,有一对,形像蚕豆。2肾的结构

9、读图:外层是皮质,内层是髓质,中央是一个空腔,叫肾盂,肾盂和输尿管相连。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而肾小体又可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原尿的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全部的尿素、尿酸,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被过滤到肾小囊。尿液的形成(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又被重新吸收回到血液。(3)尿的排出读图:肾单位(形成)肾孟输尿管膀胱(暂存)尿道排出体外注意:尿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思考: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升左右,这是什么原因?肾小管重吸收作

10、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吸收所造成。思考:你知道正常人原尿和血浆的区别吗?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呢?与血浆相比原尿中无血细胞、蛋白质;与原尿相比尿液中有葡萄糖。(三)课堂小结,巩固提升1学到了什么?2讨论:青少年与老年人相比较,每天所获得的能量有何区别?3思考:(1)血尿(xu nio)、蛋白质尿、病症在哪里?(肾小球通透性病变(bngbin),或肾小球肾炎)(2)糖尿病的病理(bngl)? ( 血液中G超过0.1%,肾小管不能重吸收)(3)肾功能衰竭,后果如何?(代谢废物不能排出,中毒死亡。对策:肾移植、人工肾)课外作业: 作业本八、板书设计第五节体

11、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 课时1营养物质的利用三类营养物质一部分被用来氧化供能,一部分用来构成我们的身体。2体内能量的获得 获得的能量 = 消耗的能量 十 贮存的能量 。3体内食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以汗液形式排出皮肤;以气体形式排出呼吸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泌尿系统4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肾脏是人体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尿液形成: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九、教学反思第一课时的重点是学生能对泌尿系统中各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行理解,能对肾的结构、组成能掌握,能说出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对于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多媒体课等直观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同时在教学中还应注意避免出现肾小球、肾小囊、收集管等大量的名次和概念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教学中应强调:滤过时,不仅滤出血液中的废物,而营养物质与废物一起滤出;重吸收时,只有有用的营养物质而不吸收废物,最终导致废物被浓缩而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对于排泄和排遗的物质很多学生易搞混,应加以区别。内容总结(1)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1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