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1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2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3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4页
某市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业整理.学习帮手.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二。六年十二月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刘亭研究员副院长杨树荫高级经济师总规划师徐伟金教授级高工项目处处长童相娟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童相娟高级工程师王洪波高级工程师编制人员童相娟高级工程师王洪波高级工程师蔡和工程师黄卫剑工程师傅文钢工程师刘堂福工程师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编制人员 TOC o 1-5 h z 刖 目1、背景与条件4(一)面临的发展机遇4(二) 发展的有禾U条件 6(三)面临困难与挑战9二、总体思路与目标10(一)总体思路10(二)战略定位10(三)发展原则L1(四)发

2、展目标12三、产业发展方向15(一)产业选择基本要素 15(二)产业选择原则.17(三)产业发展方向.18(四)产业发展导向目录31四、产业空间布局34(一)布局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 34(二)影响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34(三)空间布局原则及发展模式 35.(四)总体布局37五、产业开发途径42六、支撑体系建设46(一)交通物流工程 46(二)基础设施工程46(三)生态环境工程48.(四)信息化工程49.(五)人才开发工程49.(六)科技创新工程49.七、对策措施51(一)加强组织领导,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51.(二)严格遵循规划,保障招商引资实效 5L.(三)实施科学开发,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52.

3、(四)强化生态保护,设立环保准入门槛 53.(五)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开发建设进程 53.(六)创新开发机制,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54.附表附表1工业园区农场原有企业情况表附表2 临江工业园区已入驻企业基本情况表附图附图1区域位置图附图2区域交通位置图附图3 土地开发现状图附图4空间结构布局图附图5功能分区图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乙 刖 百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是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核批 准的浙江省省级工业园区,是杭州市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产业 集聚新城区,是萧山港四区”五大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杭州 湾产业带的核心区。临江工业园区地处萧山区东北部,东临钱塘江入海口,南侧

4、与绍兴滨海工业园区 接壤,西北与江东工业园区 相接,西南靠近萧山 区的益农镇,地域涉及农一场、农二场、新湾镇、党湾镇、宁围 镇、新街镇、北干街道、益农镇、滨江区,规划总面积约74.31平 方公里,其中首期启动区块规划用地面积为18.33平方公里。目前临江工业园区已引进工业企业 36家,总投资规模超119亿元,开发 工业用地面积约2.27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7.5亿元, 道路、桥梁、电力、污水站、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已有一定的基 础。临江工业园区 成立于2003年2月15日,成立的初衷是对时存 的纺织印染园区与化学园区进行整合发展,并相继编制了 杭州市萧 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2

5、020)、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区首期启 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规划产业定位为印染、化工及相关产 业。在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杭州市 戢 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战略过程中,面对经济 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 移加快,土地等资源日益缺失,周边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渐凸现 、 产业同构化现象日趋严重,以及区位优势不断提升的发展环境,临江工业园区原来的产业定位已经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重新审慎、规划临江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把握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建设新临江不仅是实施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 工业兴市”战 略,实现由西湖时代”

6、向钱塘江时代”新跨越的重要举措,还有利于 优化杭州城市区域资源配置,改善杭州乃至浙江省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水平。本规划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杭州市、萧山区产业发展的现实基 础、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报批稿)、杭州市萧山区义蓬组团发展规划(2003.10)、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区规划(2003 2020 )、杭州市萧山临江工业园区分区规划 (2006.12送审)、临江工业园区启动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5.12)、蜥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 发展规划和浙江省先进 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及杭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关意见 和杭州市、萧山区各

7、专项规划。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和优势,提出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与总体发展思路,指导园区今后产业的发展;确立产业发展主导方向与布局导向,促进临江工业园区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及其支撑体系的构建;努力实 现产业、城市、生态环境统筹发展,综合竞争力不断加强,发展潜 力相得益彰,产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上一个新台 阶。本规划期限至2015年,展望2020年以后。、背景与条件(一)面临的发展机遇1、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加快,为临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供难 得机遇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 ,全球产业结构 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变革时期,新一轮世界

8、产业结构调整正在全球 迅速展开。在顺应贸易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 国根据各自的经济特点进行战略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正成为 世界制造工厂”,而中国的沿海城市特别是长三 角地区获得了先发优势,正日益成为承接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 转移的重要基地。临江工业园区位于长三角的 金南翼,凭借得天独 厚的区位优势,将赢得承接世界产业转移、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结构 的先机,并与长三角经济实现市场对接和经济错位发展,为更快融 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提 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2、环杭州湾产业带迅速崛起,促进临江实现区域内产业对接与 差异化竞争构筑环杭

9、州湾产业带 是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战略举 措,近年来,环杭州湾产业带经济不断走向融合 ,交通、通信等基 础设施日益完善,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同城效应、同区效应越来越明 显,经济互动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环杭州湾产业带正在迅速崛起。作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块之一 ,临江工业园区将最 直接、最迅速地接受环杭州湾产业带崛起带来的内部带动效益和产 业辐射效应,加速融入环杭州湾产业带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形成与环杭州湾产业带的内部对接和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经济崛起的新亮点。3、杭州市着力推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加快临江开发 的步伐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工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个问题,为

10、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杭州市 工业兴市”的战略,新一轮杭州城市总体规划提 出了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将 城市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 以钱塘江为轴线的 跨江、沿 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杭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把临江和江东、 钱江、临平四个工业园区列为今后重点发展的产业集聚新城区,并明确 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向开发区 、工业功能区 集中,依托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东、临 江、临平、钱江四大工业园区,建设杭州市东部先进制造业 基地, 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核心区。临江工业园区作为义蓬组团的有机组 成部分,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重要载体,受到

11、各级政府的大力 支持和关心,这为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4、萧山区打造港四区五平台,赋予了临江承担萧山产业发 展的重任十一五”时期,萧山区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向现 代社会迈进的新阶段。今后五年,不仅是萧山经济总量的增长期, 更是经济质量的提升期,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发展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对于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萧山来说,开发区正日益成为全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平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招商引资的主力军。萧山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萧山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打造 人港四区”五平台(杭州江东工业园区、杭州萧山临 江工业园区、钱江世纪城和湘湖旅游度假区)。临江工业园区作为 萧山 二

12、港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承担未来萧山产业结构调整和 优化升级的重任,是今后萧山工业 企业集聚、产业集聚资源集聚 的 平台。(二)发展的有利条件区域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良好。萧山区是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 的重要区域,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全省各县(市、区)领先。200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699.81亿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8.7%,可比价增长 15.8%;人均生产总值 59257元(7400美 元),现价增长17.8%;完成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增长30.5%;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增长25.0%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 值429.89亿元,增长20.4% (现价);实现工

13、业利润124.22亿元、 税金78.98亿元,分别增长33.0%和19.2%。全区已形成了纺织印 染、机械汽配、化工、服装羽绒、新型建材、纸业包装、饮料食 品、电子电器主导产业群。临江工业园区作为萧山工业发展的重要 载体,截止2006年8月,区内已入驻工业企业36家,总投资达到 119.2亿元,用地面积6704.8亩,初步形成了以纺织、印染、化 工、机械汽配为主的产业格局,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先发优势突出,工业魅力显著。改革开放以来,萧山依靠率先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较早实施企业转制,赢得了先发优势,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民资投入掀起高潮,使企业获得 大发展。萧山吸收了温州模式”和苏

14、南模式”的长处,形成了一种在 加快发展中的创新优势,包括积极创造灵活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联动的机制,沿江开发 的新机制等,都将为临江工业园区发展提供有效保障。萧山的先发优势,不仅表现为有发展的基础,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已经走在县 域经济的前列,抢占了先机,更重要的表现为主动性、前瞻性和战 略性上。萧山人总是能勇立潮头、登高望远,总是能抢占先机、步 步主动,总是能顺应潮流、把握时代的脉搏。萧山工业凭着以前的四千、四敢”等创业文化,激发了企业的发展热情,增强了企业的 凝聚力和责任感,有效促进了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土地资源充裕,发展载体广阔。临江工业园区规划面

15、积 74.31 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为34.65平方公里。截止到2006年8 月,工业园区已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 2.27平方公里,仅占园区工业 用地总面积的6.55%, 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且临江工业 园区土地性质基本均系 围垦海涂,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拆迁量 小,发展空间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临江工业园区处于 长三角金南 翼环杭州湾产业带的核心区域,东与绍兴滨海工业园区相邻,西北 与江东工业园区相邻,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且交通便利,具备海陆 空立体交通优势,园区距上海150公里,距宁波120公里,距沪杭 甬高速公路萧山道口 15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12公里,且与机

16、场 高速公路互通,拥有明显的空中航运优势。止匕外,规划中的海运码 头、内河航运码头、航围线将使临江具备水港码头的航运优势 ;钱江九桥和钱江通道的沟通,将使临江成为杭州地区 联通沪、绍、甬 的枢纽;规划中的8号地铁线的开通将使园区交通、区位优势不断 得到提升。基础设施初具,建设进程加快。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 区已累计投入 7.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截止2006年8月,已建成道路8.7公里,在建道路8公里,同时建成桥 梁11座,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内部交通网。建成日收集能力为30万 吨的污水泵站及日处理1.5万吨的应急处理设备各一座。建立了较为 完善的管网系统,共建设各类管线12

17、5.4公里,包括01600排污总 管10公里,10千伏电力线路19.5公里,给水管网30.7公里,雨水 管网27公里,排污管网19.35公里,弱电管网8.85公里,热电管网 10公里。110KV长征变已建成使用,220V东梅变拟在2006年下半 年开工建设。移动、电信、联通三家通信基站也已建成。2006年5 月8日,又全面启动了 1212”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拉开了基 础设施大建设的序幕。生态环境优越,环境自净能力较强。临江工业园区位于钱塘江 南岸,且紧靠杭州湾入海口 ,岸线长度达20公里;区域内河流纵 横,河网密集,地质土壤条件基本相同,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区 内水系以人工河道为主,有八

18、工段、九工段、十工段直河等交错贯 通的大小河道十余条,总长度约16公里。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使得 临江工业园区具备较强的环境自净能力。人力资源丰富,人才优势凸现。杭州拥有以浙江大学为主的 35 所高校和15所中等教育学校,学科齐全,每年能培养出3万多名不 同专业人才,人力资源丰富。临江工业园区凭借良好的创业环境 、居住环境、区位条件,可以直接吸收 杭州高校各种层次的人才。随 着钱江九桥的建成,临江工业将直接与集聚了众多高校的下沙高教 园区连为一体,将吸引下沙高教园区的人才汇集 。同时,凭借萧山 的整体区域优势,工业园区将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的优 秀人才,形成人才积聚的高地。(三)面临困难

19、与挑战产业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目前临江工业园区内的 纺织印染、化 工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它产业所占比例较小,产业结构较为 单一。而目前临江工业园区正面临着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融入环杭 州湾产业带一体化发展进程等众多的大好时机 ,结合临江工业园区 发展条件来看,其对产业升级优化有着内在的要求 ,而工业园区内 的现状产业和接纳国际产业转移 、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还不符合, 临江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战略抉择。面临周边工业园区的巨大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使各个区域、各个城市间的市场壁垒逐渐消除,区域之间 的竞争更加白热化。面对工业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 ,各地都在

20、 抢抓机遇,大有动作,如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园区、无锡高新 园区等已在全国处于较领先的地位。省内环杭州湾地区各大中城市 也已纷纷提出各自的产业区,布局诸多的大型工业园区,如绍兴的 杭州湾绍兴工业新城区等。这些区域的依托条件和经济基础都有一 定的比较优势,势必将与临江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竞争态势。、总体思路与目标(一)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临江 区位、资源、机制”三大 优势,采取高新技术引领、装备制造主导、优势产业提升”的发展 模式,通过大力发展 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产品链条长、环境 友好”产业,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优势产业为基础的科技创 新、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

21、保护有机统一的新型产业体 系,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同时,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 展,实现 建园”和造城”相统一,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 态型、科技型、创新型、生产生活相和谐的现代工业新城。(二)战略定位从临江工业园区长远发展着眼,临江工业园区应成为:杭州市 及萧山区工业发展的 主平台,杭州大都市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环 杭州湾产业带 生态化产业区,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杭州市及萧山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抓住杭州发展新型重化工业的契机以及萧山 二港四区”建设机 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优化、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发展装备 制造、汽车产业,成为杭州市发展重化工业的重要平台 ,萧山区

22、新 一轮工业发展的主要引擎。尤其要以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萧山) 基地”挂牌为基础,争取成为杭州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杭州大都市东部现代化的新城区坚持建区”和造城”并进,以工业为主体,强调环保、金融、物流、会展、文化、居住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做强实力,做大规 模,做优服务,做美环境,全面打造 品质”临江,成为杭州大都市 东部集现代工业、科研、生活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环杭州湾产业带生态化产业区以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为指导,坚持园区建设生态化,入园项 目科技化,主导产业环保化”,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提高 园区产业关联度,真正实现园区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成为环 杭州湾产业带实现

23、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 的最佳载体,生态特色明显 的产业区。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积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的辐射转 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发展机械装备、汽车产业和新材 料业,努力成为以先进制造技术为主要生产手段的工业发展创新 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市场国际化”为特征的 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 重要基地。(三)发展原则根据上述发展思路,临江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遵循下列原则:坚持集约发展原则。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土 地集约化利用开发,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产业,有效节约和利用土 地;实施 生态、先进、系列、集约”的技术发展战略,着力于区域 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集

24、成,实现开发区的技术集约和知识集 约。坚持创新发展原则。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努 力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多渠道打造自主创新平台,最大限度地聚集创新要素,利用创新资源,建立完善各 类创新要素积极互动的自主创新生态体系,实现开发区创造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原则。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产业选择上既要满足现实的 、区域性的发展需要,更要兼顾长远 的、全局性的发展需要;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坚持联动发展原则。要用全球的眼光打造自身的竞争优 势。既要和浙江特殊的产业形态相结合,与杭州、萧山经济的总体 发展思路相对接,同时还要与 长三角区域 经济发展乃至

25、国际经济的 发展相融合,实现园区与国际产业发展态势的联动发展。坚持超前发展原则。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坚持高标 准、高起点,领先发展。超前做好各项发展规划,超前搞好基础设 施配套超前布局产业与各项配套功能,培植领先竞争优势,掌握发 展的主动权。(四)发展目标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到 十一五”末经济总量再翻一番。”的 总体要求,将以 杭州领先、全省一流”的高标准统揽园区建设全 局,力争 五年翻一番”,实现千年冲千亿”的奋斗目标。2010年目标形成开发初具规模、产业特色鲜明、部分产业生态链形成,循 环经济凸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具有较强综合竞争优 势的开发区,并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

26、础。开发初具规模。按沿路轴线开发原则,将完成启动区块开 发,并依托启动区块,沿世纪大道南北有机延伸。工业园区开发面 积达到10平方公里左右。产业特色鲜明。通过积极培育和大力引导,形成以机械装 备业、汽车及其零部件、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生物医 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辅助的产业集群初步构成,纺织、印染生态产 业链初成雏形。届时技工贸总产值达250亿元。基础设施配套齐全。交通、供水、排污、电力、信息等基 础设施配套网络初步成雏形,构建起工业园区开发的良好基础平台。同时,结合园区城市化要求,提供居住、管理、文化、服务等 相关产业。生态环境良好。通过园区整合并适当引入环境服务的环保 产业,工业园区

27、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各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生态环境 。2015年目标形成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高度集聚、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布局分工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上佳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产业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新兴产业初具规 模,产业向高科技含量产业链延伸,形成以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传统 特色优势产业、未来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基地为主 体的技术创新区,同时,引入具有一定关联度、具技术前景的环境 友好产品和环境服务产业。技工贸总产值超600亿元。循环经济模式基本形成。园区内 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 循环经济模式开始形成;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资

28、源利用效率大幅 度提高,污染排放显著减少,资源生产率提高,废弃物排放量降 低,园区生态化初步显现。产业分布格局合理。在近期已经形成的产业基础上,继续向北、向南、向东延伸产业。J主两副、三片六轴”的产业分布格 局初步显现,工业园区开发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左右,形成功能协 调合理的用地结构。形成完善的交通、能源、供水、排污、信息等配套基础设 施。形成生态环境良好、管理体制先进的优越发展环境。(3)展望2020以后各功能区块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显著,绿色产业链形成,产业分 布格局清晰,综合竞争力突出,成为环杭州湾产业带生态化产业 区,长三角南翼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杭州市及萧山区工业发展 的主平台。优势

29、产业集群效应显著。高科技、高环保、高生态、高效 益、低成本的环保产业集群形成,物流仓储、现代服务等配套产业 发达。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的新型产业体系下的优势产业、关联行业、上下游协作配套、业主 和谐共生的产业区构成。技工贸总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分布格局清晰。开发区产业分布格局得到进一步优 化、完善。工业园区基本开发完毕,进入成熟期。综合竞争力突出。交通、能源、供水、排污、信息基础设 施得到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及信誉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综合 评价指标在长三角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前列 。三、产业发展方向(一)产业选择基本要素1、与杭州以及周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关

30、联性临江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主要是为萧山区 、杭州市工业发展提 供平台,其产业选择必须与杭州、萧山产业发展相统一。同时,又 必须强调与周边产业集群发展的关联性 。在未来,临江工业园区作 为杭州新型重化工业的主平台之一 ,而杭州市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 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即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适度发展特色精细 化工业,加快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这将直 接影响到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随着杭州湾产业 带和温台沿海产业带建设进程的加快 ,周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产业集 群,如宁波一舟山地区的石油化工、船舶修造等产业,绍兴的精细 化工、纺织,温台地区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电工电器、通

31、用机械装 备、服装、鞋革等,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将对园区的产业选择产 生影响。止匕外,园区的产业选择与上海等其他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 展也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2、外商直接投资趋势的影响当今世界工业发展总体态势,呈现出制造业经济全球化、产业 结构高度化、产业转移梯度化、跨国并购持续化、科技创新高速 化、技术转移国际化、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组织合理化、市场竞争 全球化的趋势。特别近年来,全球产业转移出现了一系列新特征和 新动向,如产业转移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电子 、化学、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化。因此,外资投资的直接趋势,全球产业转移的周期及特征将会影响到临江工 业园区

32、产业的合理选择,从而直接影响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3、资源匹配程度产业的资源匹配程度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园区的产业选 择。临江工业园区产业选择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产业发展宏观经 济因素,更要对市场动态、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条件、产业配套 能力、自然资源条件、政府服务环境、空港经济、交通基础设施等 资源与目标产业发展的匹配性进行分析 ,结合产业发展对资源要素 的具体要求,分析资源与产业匹配程度及可改善程度,最大程度上 优化资源配置。如印染、化工等产业对工业园区的 环境容量及热 电、污水处理能力配套提出较高的要求;机械汽配产业具有对产业 基础要求比较强,需要大批熟练产业工人及良好的服务配套支持

33、 等。4、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园区发展战略定位将直接影响到园区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高新技术园区、生态示范工业园区的建设将直接成为产业选择的载 体依据。根据前述战略定位,临江工业园区产业发展,既需要立足 提升传统带动发展,培育新兴产业促进发展,扶持主导产业领先发 展。同时,更要强调生态发展特色,要求主导产业不仅要考虑有较 强的技术进步能力,较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和持续的高增长率,更要注重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工业园区生态、社会、经济三个效 益”最大化、最优化。5、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杭州市自2002年提出 工业兴市”战略,就出台了 13个推进工业 兴市战略、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支持鼓励政策。同时,为走

34、新型 工业化道路,杭州市制定了 杭州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纲要及年度 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在2005年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机 械、信息产业、化工、轻工、食品、化纤、纺织、丝绸、医药、建 筑材料等产业。与此同时,浙江省已经出台了 淅江省工业建设项目 用地控制指标(修订)对各产业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容积率有新的要 求,这些产业政策制定与颁布都将直接影响临江产业的选择。(二)产业选择原则1、强化生态、力推循环临江工业园区产业要选择生态型、环保型产业,要低消耗、低 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同时要围绕工业园区行业内部小循环、行业之间中循环及工业园区 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

35、展模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利于 打造循环经济的生态产业链的产业,全力推进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 发展,使工业园区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 ,达到社 会、经济和生态的最佳综合效益。2、发展优势、体现特色要结合杭州市、萧山区的现有工业基础,充分考虑行业的比较 优势,特别是杭州市、萧山区在工业发展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些产业(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继续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良好基础 。工业园区要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 业,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行集群化发展, 突出特色区域经济。3、突出科技、注重成长临江工业园区是今后浙江省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

36、要 平台,承担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任,其产业选择必须从战略 的眼光出发,从未来市场需求、科技进步的趋势来谋划新的产业, 要根据目前国际、国内和浙江省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的实际情 况,积极选择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的新兴产业,不断推动新 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优化产业结构。(三)产业发展方向结合上述产业选择的基本要素及基本原则,围绕杭州市提升发 展传统优势产业,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的指导思想,临江工业园区拟通过 提升发展新型纺织业、现代化工 业等两大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业、汽车及其零部件、 新材料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两大新兴 产

37、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层次分明、科学合理的产业定位 组合,从不同方面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稳定增长。1、提升发展两大传统优势产业(1)新型纺织业发展前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纺织品服装内需消费将持续增长。一是衣着类纺织品仍将不断增长。据统计, 2000年到2005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衣着类消费按可比价格计算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9%和8.0%。根据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的预期目标,未来5年我国国内人均衣着类纤维消费 仍将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家用纺织品的消费需求也将随着房地产业 及旅游业的增长不断扩大 。据测算,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 点,新增城市人口约为

38、1500万人。随着 十一五”我国城镇化建设加 快,家用纺织品需求总量将大幅增长;三是随着我国汽车、建筑、 卫生、水利、农业、交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产业用 纺织品消费的不断增长,预计到2010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消费量将 比2005年增加200多万吨。发展基础:杭州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特别是萧山区已经成为国内纺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被誉为 中国纺织基地”、中国羽绒之乡”,且已形成以化纤、织造和印染为龙头,三大 优势产业相互衔接的良好基础。萧山现有纺织印染企业3100余家, 拥有国际先进的纺织生产技术和国际一流的纺机及印染后整理装 备,2006年全区规模以上化学纤维制造企业

39、实现产值435.1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9.3%; 506家纺织企业实现产值388.68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7.3%;其化纤产能达350多万吨,超过全国总能力的1/5以上,是全国化纤生产能力最大 的地区;全区拥有织造企业2000多家,织造业生产能力达到40多 亿米,占全国产能的12%以上;印染布产量达到30多亿米,占全国 产量的10%左右。此外,萧山还约有400多家服装企业,年产值超 过百亿元。发展方向:以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主抓龙头”为发展方向, 以园区纺织产业为基础,以富丽达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技 术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和生态纺织技术重点改造提升染整产业,并逐步

40、发展新型化纤、高附加值的服装等新型纺织业,推动纺织整个 行业联动发展;要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强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与能耗的降低;要加大自主创新体系的构建 ,开展前瞻性的应用技术研 究,逐步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印染。重点是改造提升印染行业。鼓励企业积极采用现代 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发展涂料印染、微悬 浮体印染、转移印花、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大力开发 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化纤。加强产业链的优化整合力度,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化纤产品的开发能力;坚持向高技术、差别化、多功能纤 维方向发展,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差别化纤维、绿色环保纤维等 新型纤维,

41、推进具有 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 一条龙开发;加强化纤企业清洁化生产和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服装。引进国内外服装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化发展;加大、 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 推广;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提高产品品质;重点发展以时 尚化、职业化、个性化、环保化、高档化服装产品,并适当拓展服 装辅料系列产品。(2)现代化工业发展前景:2004年全球化工产业迎来复苏,产值达到近2.16亿 美元,年增速至7.9%。展望未来,全球化工业将保持平稳的增速, 到2009年产值达2679.6万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5%;在我国预计 未来十年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仍

42、将保持68%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中国精细化工业产值已占全球精细化工业务的 17%。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精细化工占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不到 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 60%以上,可见,我国精细化工发展潜力巨大。止匕外,随着公众对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日益关注,各国都非常重视绿色环保型化学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如美国绿色化学计划、英国绿色化学技术发展路线等,正促使化 工产业从粗放型、传统型向集约型、绿色环保型的现代化工转变。发展基础:化工是萧山的传统支柱产业,2006年全区95家化 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53.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6.8%,其领域主

43、要涉及颜料化工、染料化工、日用 化工、农用化工等12大门类,拥有传化集团、杭州吉华化工有限公 司等企业200余家,其中传化集团已成为国内纺织印染助剂研发、生产的龙头企业之一,杭州百合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有机颜 料生产企业之一。特别是杭州电化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油脂化工有 限公司、杭州龙山化工有限公司、杭州庆丰农药有限公司 四化企业 搬迁入户临江工业区,其总投资将40多亿,建成后年销售将达70 多亿,将一进步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发展方向:坚持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为发展方向,以已有产业为基础,以生产要素为纽带,积极引进具 有上下游共生关系的企业,实现有害污染物的闭路循环或减量

44、排放 以及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使企业相互依存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发展 与扩张,形成集聚效应,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可利用资源的 优化配置,减少污染,降低三废”治理成本,实现生态化的循环经 济发展模式。要加大对原有化工企业的整治力度 ,淘汰高污染、高 能耗、低技术的化工产品;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四化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整体搬迁的机会,加快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与技术,提升产品档次;并以 四化”产品为依托,以产业链延伸为主线,坚持科技创新,设立产业入驻门槛,积 极引导国内外大型高技术现代化工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带动一大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上下游企业集聚,提高产业档次;要充分依托环杭

45、州湾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乙烯下游产品加工开发和新一轮国 际化工产业区域性结构转移,建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实行清 洁生产的、上下游协作配套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生态型、无气污染的重化工的中下游高附加值产品。2、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1)机械装备业发展前景: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 装备的基础性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水平和社会进步程 度。目前世界装备制造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20042008年全球的输配电、医疗机械市场年增长率分别达到为4.5%、5.6%,累计分别达857亿美元、1945亿美元;到2008年全球工业 自动化仪器仪表700多亿美元、水处理

46、环保设备达350亿美元、大 气污染控制设备达80.7亿美元。特别是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重化 工业阶段,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加快,工业产业升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重大工程建设和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 战略的实施等,都将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预计到2010年我 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1.5% ,到2020年比重达到13%,且重大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90%。发展基础:机械装备业是杭州市的支柱产业,具机械工业总量规模约占全国机械工业的4%,占全省机械工业的四分之一,各项经 济指标在全国机械行业包括京、津、沪、渝等直辖市在内的14个重点城市中名列前茅。20

47、06年全市机械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44.66亿元,同比增长19.95%;实现销售收入 1494.1亿元,同比增长 20.38%,利润83.32亿元,同比增长14.85%。止匕外,中国机械科学 研究院浙江分院的引进又进一步为杭州市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提供 了技术支撑。发展方向:以区域产业基础为依托,充分利用萧山区在机械制 造的资源,重点吸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生产制造企业进入,做大、 做精、做强机械装备制造业;鼓励采用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光机电 一体化技术、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环保 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重点发展萧山地区具 有优势的机械装备;着力发展一批高档、新

48、型的纺织服装机械、港 口机械、船用配套设备等专用设备以及关键零部件产品,提高重大装备成套水平和产品配套能力;以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为支撑,积极 发展智能医疗机械、数控机床、风力新防伪技术设备、智能型仪表 仪器等以及高性能的机床工具;努力发展环保装备、风力发电装备 以及关键零部件。(2)汽车及其零部件发展前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加快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 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而且随着关税的降低,以及我国零部件行业逐步加入 汽车全球采购网,零部件进出口额呈现快速增 长的势头,其中进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7.9%,出口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8%。在未来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

49、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汽车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汽车市 场将保持快速增长,也为汽车零部件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市场前景。根据预测,到2010年期间,汽车产量达到1000万辆左右,汽车保 有总量将达到2500万辆左右。发展基础:杭州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 发展,已形成了以东风杭州汽车有限公司、杭州东风日产柴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整车系列生产龙头;以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 限公司为代表的发动机系列生产龙头;以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 公司为代表的变速器系列生产龙头;以万向钱潮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生产龙头。2006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利税总额超过1000 万元以上的分别有18家、1

50、5家。其产品种类多达上千种,部分汽车 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率已在国内同类产品 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也是萧山区的重要支 柱产业,已经涌现出了万向集团、亚太机电集团、中誉汽车集团等 一批龙头企业,并获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称号。2006年,全 区实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363.43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6.2%。而对于临江工业园区来说,目前中誉汽车及其零 部件配套项目以及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联合公司的入驻将为临江发 展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奠定产业基础。发展方向:依托区域产业的发展基础,以中誉汽车与中国汽车 零部件工业联合公司 入驻为契机,进一步引

51、进能发挥 磁场效应”的 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补链项目的进入,形成完善的配 套产业链。充分利用萧山区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制造资源,重点吸引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制造商进入,并以此展开汽车零部件的设计、贸易、销售和物流方面的业务,逐步形成系统化 集成和模块化供货能力,重点发展以车身、动力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为主的汽车主要零部件和以具有高附加值的内饰件、通用件为主一般汽车零部件,努力培育以汽车电子零部件为主的高技术零部 件,开发TPMS (汽车轮胎检测系统)、导航系统等高附加值产 品。要积极吸引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的进入,重点发展以乘、专用车为主的整车项目。(3)新材料发展前景:新材料作

52、为21世纪三大关键技术之一,是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源动力和提升核心 竞争力的重点之一。随着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航空航天、核技术 等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材料的高技术化,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据保守估算,现今世界上各种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超过 4000多亿美元,由新材料带动而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则是更大的 市场。全球预计到2010年功能陶瓷产值可达800亿美元,纳米材料 年产值将达14400亿美元。在我国新材料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 扩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已在国际上也占据重要地位。预测到2008年,新材料产业有可能形成一个 30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大市 场。特

53、别是随着建筑、军工、汽车、信息、石化等相关行业的发 展,新材料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发展基础:新材料是杭州市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已初具规模,其中单晶硅片、光纤光缆材料、分离膜材料和光存储 材料等已在国内领先,还拥有浙大半导体材料研究所等几十个相关 科研院所。同时,建材行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2006年完成工业总 产值358.63亿元,同比增长19.72%,其中钢结构行业实现工业总产 值53.88亿元,同比增长28.20%。钢结构也是萧山区支柱产业之一,总产量已占全国市场的30%,共有50多家钢结构企业,年产值 都超过100多亿元。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利

54、用自身优势条件,强化 招商引资成效,引进大型、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质 量,力争吸引一批技术领先、资金充足、产品特色明显的知名新材 料企业,全力服务好重点新材料产业大项目的落户和建设,以一家 或几家旗舰型大项目为龙头,通过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基地集中,引 导产业资本、产业技术和重点项目向临江工业园区区域集聚,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有效集聚,建设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基地。以区域产 业基础为支撑,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其产品要以大跨度空间结构、 高层及多层钢结构、轻钢结构三大体系产品为发展重点,同时以墙体材料革新为突破口 ,大力发展应用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保温材 料、新型防水材料、玻璃纤维及制品以及玻璃

55、钢等。要加强产学研 合作,积极发展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磁性材料、特种功能材 料、新型无机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型金 属材料、纳米材料等。2、培育发展二大新兴产业(1)电子信息发展前景:今后几年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市场仍会保持稳步扩大 的趋势,20052008年,年均增长率预计在 5%左右。在我国电子 信息产品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率在 20%左右,到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规模将突破 7万亿元,其中软 件发展最快,市场所占比例将从现在的7%左右提高到12%左右;计 算机与网络产品市场将突破7000亿元大关;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增长率将达到30%;光传输

56、设备市场将以8%左右的速度增长,达到 175亿元;基础电子将占世界市场的20%左右。发展基础:近年来,杭州市深入贯彻实施构筑数字杭州,建设 天堂硅谷”,信息产业发展迅猛,2006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 业实现销售收入1306.25亿元,同比增长28.68%,通信设备制造业 完成销售收入688.18亿元,同比增长94.24 %。软件业实现销售收 入261.84亿元,同比增长10.94%,集成电路产业全年收入20.31亿 元,同比增长26.4%;其销售收入接近全市工业总销售收入的五分 之一,达到19.59%,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总销售收入(3580亿元)的 三分之一;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为 85.1

57、6亿美元。同时杭州还拥有 国家电子产业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等称号,摩托罗拉、东信 移动、三菱、日本东芝等大型企业生产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止匕外, 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 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也为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基础。发展方向:把握国际信息产业转移的趋势,充分发挥杭州 国家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品牌优势,通过内育外引”,加大招商引资力 度,强化招商引资的成效,着力构建 核心龙头项目-产业基地一研 发中心-产业链”的产业体系、迅速融入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 基于萧山传统中小型制造业的特点,大力发展各种嵌入式软硬件技

58、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顺应信息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的总体发展趋势,积极发展IT整机以及零部件制造、信息家电、通 讯及网络设备、智能化信息应用产品以及新型元器件产品;并努力培育软件、集成电路、微电子、光电子、信息系统芯片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2)生物医药业发展前景: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 业,也是21世纪的支柱产业。全球生物技术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增 长率高达2530%,预计到2020年之后生物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 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生物医药仍然是生物产业的 主要领域和市场,预计2010年产值达1500亿元,占世界药物市场 的25%;基于生物技术

59、的化工产品在化学品领域的比重从现在的 5%上升到1020%,生物材料的潜在市场达到1万亿美元。目前我 国已经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较好基础,在未来还将快速发展,根据 生物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到2010年生物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 达到10%,生物产业规模保持年均增长25%,产业增加值达到1200 亿元。发展基础:今年来,杭州医药产业认真实施 杭州新药港”发展 规划纲要,围绕医药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扶持和发 展新医药产业,在工业总量规模、经济运行质量、新药开发等方面 迈上新台阶。据统计,2006年列入行业统计口径的全市 70家医药 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9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

60、92%。另据 省经贸委医药行业办统计,杭州市医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总量的 1/4 ,居全省第1位;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分别居全省第2位和第1 位。医药产品化学制药总量约占全市医药工业总量的40%以上;中药是杭州市传统优势产业,约占总量的40%;生物医药成长迅速, 约占总量的6%;医疗器械行业成为杭州市医药工业新的亮点,占总 量的9%左右。止匕外,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亦日益完善,形成较强 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浙江大学等院校科研单位,为杭州医药工业 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华大基因研发中心 落户杭州,为基因工 程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发平台。发展方向:要以杭州 新药港”建设为契机,依托杭州医药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