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赤壁赋宋苏轼 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体会文中苏轼情感的变化。2、体验苏轼如何在逆境困苦中运用理性思辨使自己走出悲情,从而感受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3、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诵读,分小组研读讨论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找出文中句子)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中走出来的?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找出文中句子)饮酒乐甚苏子愀然喜而笑乐悲乐2、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清风明月、水天一色(景美)朦胧迷离、羽化登仙(“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清风徐来,
2、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3、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从歌声中来(政治失意)从箫声中来(箫声幽怨)从历史人物中来(人生无常)从个人境遇中来(生命短暂)4、苏轼又是如何从悲中走出来的?一:变与不变二:取与不取 借景议理,解客之悲 ,变则万物皆短、不变则物我皆长、物各有主、共适清风明月。乐乐悲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客有吹洞箫者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代英雄与当今人物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理想与现实理变与不变情体会文中景、情、理三者的关系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
3、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收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韵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 3形象优美、善于取智的语言特色。 小结全文 课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写出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阅读后赤壁赋(课后练习三),体会它与本文所描绘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前赋所写之景: 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 多观于岸上,句句冬景拓展探究作业:1、讨论: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2、背诵课文,并感知苏轼的情怀。3、完成导学案课时检测训练题目,预习游褒禅山记。水 月 人变不变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生老病死(时刻在变)未尝往也卒莫消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