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_第1页
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_第2页
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_第3页
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_第4页
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风病防治中几个问题的研究1 概述 一、病因的主流是内因致病 二、病机的关键是瘀阻脑络 三、辨证论治血瘀贯穿始终四、防治先兆证减少发病率五、康复治疗必须多法结合2中风病古代列为四大难证(风痨臌膈)之首。当今世界医学也将其列为三大死亡率(心血管、脑血管、肿瘤)及复发率致残率最高疾病之一。 3我国每年约有150200万人患病,100万以上人死亡,残废占半数以上,60岁以上老人中患病率高达12.8%,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每年为脑血管病支付医疗费可达数百亿元。4一、病因的主流是内因致病风、火、痰、瘀虑、气、虚、毒5唐宋时期关于病机的相关认识唐宋以前标志性学说唐宋以后标志性学说内虚邪中心火正虚痰热6 明清

2、以后的认识 内伤积损 肝风内动 气虚血瘀 热毒内郁7二、病机的关键是瘀阻脑络 病机六端:即虚、火、痰、风、气、血,又以肝肾阴亏或元气虚损为主。据临床之实践,发现瘀血阻滞脑络为病理之关键环节。 8三、辨证论治血瘀贯穿始终 中风病四期六证发生发展规律中风病四期六证9何为四期?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期10何为六证?肝热血瘀气虚血瘀痰瘀阻窍瘀热腑实颅脑水瘀肾虚血瘀11 肝热血瘀证 清肝化瘀通络清脑通络汤:菊花、葛根、草决明、川芎 地龙、 水蛭、 赤芍、 天麻、 山楂、磁石 丹参、川牛膝等。可按具体情况随证稍事 加减。12气虚血瘀证 可见于中风病初期、缺血性中风发作期及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通脉舒络液:

3、黄芪、丹参、川芎、赤芍等)13痰瘀闭窍证 治宜涤痰开窍,活血化瘀。 蒲金丹:郁金、石菖蒲、丹参14 瘀热腑实证 治宜通腑化痰,活血化瘀。 三化汤加减:生大黄、芒硝、 丹参、川牛膝、菖蒲、胆南星、瓜蒌等。15 颅脑水瘀证 醒脑通窍,活血利水。基本方如下:丹参、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益母草、川牛膝、茯苓、麝香、琥珀等16加减应用(1)小儿解颅: 前方加鹿角胶、桂芝、石菖蒲、淡黄酒(2)颅脑外伤: 前方加三七粉、水蛭粉、苏木、炮山甲 自然铜17肾虚血瘀证 补肾益精,活血化瘀,地黄饮子去桂、附加丹参、鹿衔草、桑寄生、川牛膝、肉苁蓉、桃仁、红花等,或佐黄芪以益气活血,水蛭以祛瘀生新。18四、防治先兆证减

4、少发病率 我们自1983年开始着手进行中风病预防研究时,首先对历代医学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最具有意义的中风先兆表现,并对既往中风病患者千余份病案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同时深入探讨了中风先兆证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概念,对其含义、证候学特征、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规范化研究。 19 中风病的中医药防治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中医预防中风病,历代有许多宝贵经验,必须挖掘并提高。 在进行中医药防治中风病的研究中,突出中医特色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借鉴现代科学,包括西医学的先进方法和手段。20五、康复治疗必须多法结合 中风病在恢复期、后遗症期,我们认为此时病机有三: (一)为肝阳未平 (二)为气虚血瘀 (三)为颅脑水瘀 21 综合疗法 (1)内服药 (2)外治:常用方艾叶、川芎、花椒、桂枝、路路通、川牛膝、威灵仙、红花等煎汤热浴,每日12次。 (3)肌注丹参注射液,或其他中药静脉滴注剂 (4)配合按摩、针灸、刮痧、香疗22 结 语 中医科研必须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思 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研究的正确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