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道 路 工 程徐家钰 程家驹同济大学出版社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重点掌握:行车视距的定义、分类与使用标准,视距的确定与保证。熟悉行车视距的组成及其长度计算。了解保证行车视距的工程措施。重点:视距的定义、分类与使用要求,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停车视距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计算。难点:行车视距的计算方法与保证方法。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 道路路线第四章 道路线形设计4-3 行车视距4-3 行车视距 第4章 道路线形设计 定义:为了保证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公路、以及公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来车,以便于及时刹车或绕过。汽车在这段时间里沿公路路面行驶过的必要安全距离就是行车视距。 存在
2、行车视距问题的情况: 平面上:平曲线(暗弯) 平面交叉处 纵断面:凸竖曲线 凹竖曲线 (下穿式立体交叉)平面上的视距问题纵断面上的视距问题一、 视距的分类与大小 行车视距根据通视要求的不同,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一)停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当驾驶员发现前方障碍物后,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至汽车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 停车视距由三部分组成: 式中: 司机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m; 从司机制动生效开始到完全停止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即“制动距离”,m; 安全距离, m 。 是当驾驶人员发现前方的阻碍物后,经过判断决定采取制动措施,到制动器真正开始起作用的那一瞬
3、间汽车所行驶的距离。1. 反应距离: 感觉时间一般为1.5s; 制动生效时间一般为1.0s。 感觉和制动生效的总时间t=2.5s,我国采用1.2s在1.2s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取决于制动力和车速的大小,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2制动距离式中: V 计算行车速度,km/h; K 制动系数,一般在1.21.4之间; 纵向摩阻系数,一般按潮湿状态考虑; i 路段的纵坡度,上坡取,下坡取。 以保证汽车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在障碍物前停车而不致撞击到障碍物上。一般可取35m。 3. 安全距离综上所述,停车视距的计算公式为:(二)会车视距 是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刹车所必需的最短行车
4、距离。 会车视距由三个部分组成: (1)双方驾驶员反应时间所行驶的距离;(2)双方汽车的制动距离;(3)安全距离。 如果两汽车车速相同,均为V(kmh),并在同纵坡 i上行驶(即一辆车上坡、一辆车下坡),则有:由上面的计算式可知,该距离约为停车视距的两倍,即 式中,以V1和V2分别表示汽车1和汽车2的车速,而且它们分别是在 i1 和 i2 的纵坡上行驶。 (三)超车视距 汽车行驶时为超越前车所必须的行车视距称作超车视距。超车视距适用于双车道公路。超车视距计算如下: 1加速行驶距离式中: V0 被超汽车的速度,一般认为较设计速度低1020kmh。; t1 加速时间,s; a 平均加速度,ms2。
5、2超车汽车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距离式中: V 超车汽车的速度,一般都按设计速度行驶,kmh; t2 在对向车道上行驶的时间,s。s2 3超车完成时,超车汽车与对向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4超车汽车从开始加速到超车完成的时间内,对向汽车的行驶距离 以上四个距离的总和称为全超车视距。其大小为:(m) 考虑到值较大,不太容易满足,而且实际行车中只需要考虑超车汽车从完全进入对向车道到超车完成时所行驶的时间就很安全了。最小必要超车视距为:二、行车视距标准 我国标准将各级公路的行车视距进行了计算和取值,并列表如下,设计中应满足相应的要求。 行车视距的相关规定如下:设计速度(km/h)1201008060停车视距(
6、m)2101601107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8060403020停车视距(m)11075403020会车视距(m)220150806040超车视距(m)550350200150100最小必要超车视距 (m)35025015010070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设置了中间带,没有对向行车,也就不存在同一车道上会车问题;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均有4个以上的行车道,而且划有分车道线,设有专门的超车道,也不存在到对向车道超车的问题。2二、三、四级公路的视距 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其长度不应小于停车视
7、距的两倍。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而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的地段,可以采用停车视距。行车视距的使用要求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以及大型车比例高的二、三级公路的下坡路段,应采用下坡段货车停车视距对相关路段进行检验。4具有干线功能的二级公路,宜在3min 的行驶时间内,提供一次满足超车视距要求得的超车路段。5平曲线内侧设置的人工构造物,或平曲线内侧的挖方边坡妨碍视线,或中间带设置防眩设施时,应对视距予以检查与验算,不符合要求时,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平曲线视距检查方法: 最大横净距法 视距包络曲线法三、平面视距的保证1. 最大横净距法(1)基本概念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
8、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hSBA路面加宽1.5m b1.21. 最大横净距法(1)基本概念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B/2-1.5驾驶员视点位置: 视线高度:1.2m 平面位置: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最大横净距:在弯道内所有横净距中的最大值,称为最大横净距,用h表示。其值可根据视距S和曲线长L、行车轨迹曲线半径RS算出。 1. 最大横净距法(1)基本概念横净距:在弯道各点的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线之间的最大距离叫横净距。驾驶员视点位置: 视线高度:1.2m 平面位置:距未设加宽的路面外边缘1.5m,或距路中线1)
9、不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曲线长L视距S: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式中:Rs驾驶员视点轨迹线半径, 曲线长LSLY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LY圆曲线长LYS: 2)设回旋线的横净距计算: 曲线总长LSLY (2)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 曲线总长L400050005000折减值(%)123四、最小纵坡概念: 在挖方路段以及其它横向排水不良路段,所规定的纵坡最小值称为最小纵坡。为此规定: 各级公路均应设置不小于0.3%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于0.5%为宜。五、陡坡坡长限制与坡段最小长度1陡坡坡长限制(1)最大坡长 限制最大坡长的目的:山岭重丘区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由于纵坡陡而长,
10、而影响到上坡车辆的行驶速度和下坡车辆的行驶安全。为此,应适当限制陡坡的长度,并在合适的位置处设置缓和坡段。(2)缓和坡段 当连续纵坡大于坡长限制值时,应在不大于表1-4-24所规定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用以恢复在陡坡上上行车辆降低过多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可减缓下坡车辆的行驶速度,保证陡坡路段的行车安全。 缓和坡段的纵坡度应不大于3%, 其长度应不小于该级公路相应的最短坡长。缓和坡段的具体位置应结合地形的纵向起伏情况,尽量减少填挖方工程数量,同时应考虑路线的平面线形要素对缓和效果的影响。(3)坡段组合 当连续陡坡由几个不同坡度值的坡段组成时,应对纵坡长度受限制的路段进行组合设计,计算公式为:式中:l
11、i 第 i 坡段的实际坡长,m; Li 第 i 坡段允许的最大坡长,m。例1:V=60km/h时,针对4%、5%和6%的连续上坡,其坡长设计使用值分别为500m、200m和l3时,试计算l3的最大值为多少?解: 根据题意有 计算可得: 150m 6%4%500m5%200ml3=?2最小坡长 限制最小坡长的目的: (1)变坡点过多,会造成换档频繁、行车不稳定,而且视觉和视距条件差; (2)为满足布设竖曲线的需要:LT1+T2 故要求坡道的行程Lmin , 其中t=915s。式中:合成坡度,%;超高横坡度,%;路线弯道上的坡度,% 。 合成坡度是指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
12、坡度,其方向即为流水线方向。 合成坡度的计算公式为: 六、合成坡度1最大合成坡度 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的横向滑移和行车危险,保证车辆在弯道上安全而顺适地运行。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二三四设计速度(km/h)1201008010060804060304020合成坡度 (%)10.010.010.510.010.59.010.09.510.09.510.02最小合成坡度 各级道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 。当合成坡度小于0.5% 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以保证路面排水畅通。七、竖曲线 纵断面上相邻两条纵坡线的交点为变坡点。为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在变坡点
13、处需要设置曲线来加以缓和,该曲线称为竖曲线。变坡点处的转角称为变坡角 竖曲线有凸、凹两种形式: (1)当转坡角为正时,变坡点位于竖曲线的上方,该竖曲线称凸形竖曲线; (2)当转坡角为负时,变坡点位于竖曲线的下方,该竖曲线称凹形竖曲线。i1i2 竖曲线线形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在使用范围内二者几乎没有差别,但在设计和计算上,抛物线比圆曲线更为方便。因此,我国规范规定采用二次抛物线作为竖曲线的线形。(一)竖曲线的主要作用 (1)缓冲作用:以平缓的曲线取代折线可消除汽车在变坡点处的冲击作用。 (2)切除突起,保证路线的纵向行车视距。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视线诱导,增加行车
14、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二)竖曲线要素计算1竖曲线长度L 由于在纵断面设计中长度是指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因此竖曲线的长度及切线长均为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即 式中:R竖曲线半径,m;2竖曲线切线长T 因为公路上的纵坡很小,可以忽略切线与其投影的距离差,故有T1 T2 3竖曲线外距E 4竖曲线上任一点的竖距y式中:R竖曲线半径,m; L竖曲线的曲线长,m; T竖曲线的切线长,m; E竖曲线的外距,m; 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以小数计,在竖曲线要素计算时取其绝对值计; y竖曲线上任意点到切线的竖距,即竖曲线上任意点与坡线的高差,m; x竖曲线上任意点与竖曲线始点或终点间的水平距离,m。(三) 竖曲线的最小
15、长度和最小半径1凸型竖曲线 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因变坡点隆起而使驾驶员视线受阻。凸型竖曲线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缓和纵坡的转折,保证行车视距。 故凸形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与长度应以满足视距要求为主,按竖曲线长度 L 和视距 S 的关系分成不同情况,分别加以讨论,从而得到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凸形)2凹型竖曲线 凹型竖曲线设置的主要目的在于缓和行车时汽车的颠簸与震动,同时应考虑一定的视距需要。 (1)当汽车行驶在凹形竖曲线上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与汽车的重力方向一致,易产生震动与冲击,严重时因悬挂系统的弹簧超负荷而产生不良的后果,因而设计时应控制离心力的大小,以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舒适。 汽车在凹
16、型竖曲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F为:式中:F/G 离心力与汽车重力的比值即 根据试验测定结果,将F/G控制在0.025之内就可满足车辆行驶安全和舒适的要求,即 (2)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上有许多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形竖曲线上方,当高度设置不当时,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另外,夜间行车灯光照射也对视距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设计时必须满足视距的要求。 (凹形)3按汽车行驶时间的要求确定竖曲线最小长度 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当变坡角较小、竖曲线的长度不足时,汽车在其上行驶因冲击较大而不舒适,并且驾驶员在视觉上感到纵面线形突然转折而产生不安全感。因此,需要按3秒行程来控制竖曲
17、线的长度,即 根据影响竖曲线最小半径的限制因素,可计算出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各级公路的竖曲线的最小长度及最小半径见表1-4-31。(四) 竖曲线的设计1竖曲线半径的确定应遵守的一般原则 在不过分增加工程量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大于或等于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 结合纵断面起伏情况和标高要求,确定合适的外距E值,利用E值控制半径的大小。 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接,保证最小直坡段长度,利用切线长控制半径的大小。 从夜间照明方面考虑,应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以加大照射距离。 从施工和排水方面考虑,竖曲线半径也不宜过大。 迫不得已时,才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2竖曲线的连接 相邻的两竖曲线之间,可以保留一段直坡段,也
18、可以不留直坡段、而直接连成同向或反向的复曲线形式。 (1)同向竖曲线:特别是两个凹型,若两曲线间直线段不长时,应设成单(或复)曲线。 (2)反向竖曲线:两竖曲线之间最好有“3s行程”的直线段。3竖曲线的设计步骤(1)确定竖曲线半径(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终点桩号 起点桩号=转坡点桩号-T 终点桩号=转坡点桩号+T切线高程=转坡点高程 ( 转坡点桩号-计算点桩号) (6)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设计高程 凸型竖曲线设计高程=切线高程-y 凹型竖曲线设计高程=切线高程+y(4)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x、y值(5)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桩号的切线高程例4-2:在某二级公路(V=80km/
19、h)上有一变坡点,其桩号为K3+300.00,变坡点的高程为115.050m,已知i1= +1.5 %, i2 = - 1.8 %。 规范规定:当V=80km/h时, 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R凸=3000m,R凹=2000m; 竖曲线的最小长度:Lmin=70m。 试完成以下的设计与计算: (1)判定竖曲线的类型,设计竖曲线的半径 (2)计算竖曲线的要素 (3)确定竖曲线的范围 (4)列表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中桩点的设计高程。 (注:以20m作为基本桩距,设计高程计算精度至0.001m) 解:(1)判定竖曲线类型,拟定竖曲线半径 由于= i1 - i2= = 0.015 - (-0.018) =
20、 0.0330 根据规范规定值,可取R=3500mR凸min=3000m所以,应在该变坡点处设置凸形竖曲线。解:(1)判定竖曲线类型,拟定竖曲线半径 由于= i1 - i2= = 0.015 - (-0.018) = 0.0330 根据规范规定值,可取R=3500mR凸min=3000m(2)竖曲线要素计算 =35000.033=115.5 (m)Lmin=70m (m)(m)所以,应在该变坡点处设置凸形竖曲线。 (3)竖曲线范围的确定 竖曲线的起点: (K3+300) - 57.75 = K3+242.25 竖曲线的终点: (K3+300) + 57.75 = K3+357.75 (4)列表
21、计算竖曲线范围内各中桩点的设计标高 x竖曲线上任一点离开竖曲线起(终)点距离。桩号x 值(m)y 值(m)K3+242.2500K3+26017.750.045K3+28037.750.204K3+30057.750.476K3+32037.750.204K3+34017.750.045K3+357.7500桩号x 值(m)y 值(m)切线高程(m)K3+242.2500114.184K3+26017.750.045114.450K3+28037.750.204114.750K3+30057.750.476115.050K3+32037.750.204114.690K3+34017.750.0
22、45114.330K3+357.7500114.011切线高程=转坡点高程 桩号x 值(m)y 值(m)切线高程(m)中桩设计高程(m)K3+242.2500114.184114.184K3+26017.750.045114.450114.405K3+28037.750.204114.750114.546K3+30057.750.476115.050114.574K3+32037.750.204114.690114.486K3+34017.750.045114.330114.285K3+357.7500114.011114.011凸型竖曲线设计高程=切线高程 - y例4-3某山岭区二级公路(V
23、=60km/h),转坡点高程140.28m,桩号K 10+240, i1 =-0.04, i2 =0.03,在K 10+240处有一石拱涵,涵顶标高为140.60m,要求涵顶覆土至少0.5m。试设计该竖曲线的半径、计算曲线要素。 解:= i1-i2 =(-0.04 )- 0.03 =-0.070,所以应在该变坡点处设置凹形竖曲线。根据外距:E(140.60-140.28)+0.5=0.82(m) 4%3%0.5m140.60140.28E4%3%0.5m140.60140.28E根据外距:E(140.60-140.28)+0.5=0.82(m) 又根据规范知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是1500m,
24、在此,取R=1500m。故满足覆土要求。=1500 0.07=105(m) Lmin=50m 八、纵断面设计(一)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1. 准备工作 研究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和设计任务书中的要求,同时应收集和熟悉资料。 主要包括:里程桩号和地面高程 平面设计成果 沿线地质资料等 点绘地面线,填写相关内容。JD5 R= Ls=JD6 R= Ls=JD5 R= Ls= 2. 标注高程控制点 主要包括: 路线起、终点; 越岭垭口; 重要桥涵;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路堑最大挖深; 沿溪线的洪水位; 隧道的进出口; 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点; 铁路道口; 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
25、标高控制点等。 山区道路的“经济点”:根据路基填、挖平衡关系,控制路中心填挖、值的标高点 。JD5 R= Ls=JD6 R= Ls=JD5 R= Ls=JD5 R= Ls=JD6 R= Ls=JD5 R= Ls=3. 试坡: 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JD5 R= Ls=JD6 R= Ls=JD5 R= Ls=4. 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 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5. 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 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 精度要求: 变坡点桩号:一般要调整到10m的整桩号上 坡度值:精确到小数点两位
26、,即0.00% 变坡点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三位,即0.001m 中桩高程:精确到小数点两位,即0.01mJD5 R= Ls=JD6 R= Ls=JD5 R= Ls=JD5 R= Ls=JD6 R= Ls=JD5 R= Ls=(5)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4)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R= T= E =R= T= E =R= T= E =(7)竖曲线设计: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5 核对:典型横断面核对。 6 定坡:确定变坡点位置及变坡点高程或纵坡度。7 竖曲线设计:
27、确定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4 调整:按平纵配合要求及标准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调整。 3 试坡:根据地形起伏情况及高程控制点,初拟纵坡线。 8 设计高程计算:从起点由纵坡度连续推算变坡点设计高程; 逐桩计算设计高程。竖曲线高程计算:设计高程=坡线高程y坡线高程计算: 坡线高程=变坡点高程施工高度计算:施工高度=设计高程地面高程比例尺:横坐标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 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二)纵断面图比例尺:横坐标采用1:2000(城市道路采用1:5001:1000) 纵坐标采用1:200(城市道路为1:501:100)。纵断面图组成:上
28、部: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沿线桥涵及人工构造物的位置、结构类型、孔数和孔径;与道路、铁路交叉的桩号及路名;沿线跨越的河流名称、桩号、常水位和最高洪水位;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和标高;断链桩的位置、桩号及长短链关系等。 下部:主要用来填写相关栏目 自下而上:超高;直线及平曲线;里程桩号;坡度及坡长;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高度;土壤地质说明。(二)纵断面图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应重点掌握:锯齿形街沟的概念、设置条件及其设计方法,平、纵线形的配合原则;熟悉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了解桥梁隧道的线形设计。重点:锯齿形街沟的概念、设置条件及其设计方法,平、纵线形的配合原则。难点
29、:平、纵线形的配合。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篇 道路路线第四章 道路线形设计4-5 4-7 4-5 城市道路锯齿型街沟1. 设置锯齿形街沟的原因 当城市位于平原区,道路纵坡度可能会很小、甚至是0坡,这种纵坡有利于行车,但是不利于路面排水。尽管在道路路面上设置了一定的路拱横坡,可由于纵坡过小,致使积留的雨、雪水难以排除,尤其是暴雨季节。在路面上形成较深的积水,这即妨碍了交通,也不利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2. 锯齿形街沟的设置条件 当城市道路的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街沟。街沟:由露出路面部分的侧石与路面边缘(或平石)组成的、作为城市道路排除雨水的三角形沟状设施,称之为街沟。街沟街沟人行横道人
30、行横道3锯齿形街沟设置方法 是在保持侧石顶面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即两者纵坡相等)的前提下,交替地改变侧石顶面线与平石(或路面)之间的高度,即交替地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高处为分水点,在低处设雨水进水口。3锯齿形街沟设置方法 是在保持侧石顶面线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即两者纵坡相等)的前提下,交替地改变侧石顶面线与平石(或路面)之间的高度,即交替地改变侧石外露于路面的高度。高处为分水点,在低处设雨水进水口。 使进水口处的路面横坡大于正常横坡,而在两相邻进水口之间的分水点处的路面横坡小于正常横坡。雨水由分水点沿街沟纵坡流向两旁低处的进水口,街沟部分的底面纵坡(即平石纵坡或路面边缘纵坡)交替升降,而呈
31、现出锯齿形状。4. 锯齿形街沟设计的参考数据 雨水口间距=3540m,侧石外露高度一般为15cm。设置锯齿形街沟处,侧石外露高度最大值m=18cm,最小值n=12cm。雨水口处与分水点处的缘石高差(m-n)宜控制在6cm左右。5. 锯齿形街沟设计计算公式 图中:l相邻雨水口的间距,m; l-x、x分水点至雨水口的距离,m; i中道路中心线纵坡度(小数); i1l-x段偏沟底的纵坡度(小数); i2x段偏沟底的纵坡度(小数); m雨水口处缘石外露高度,cm; n分水点处缘石外露高度,cm。lw缘石顶线分水点 gg路面边缘线图10.1 锯齿形街沟计算图xl - xi1i2i中mmn雨水口雨水口5.
32、 锯齿形街沟设计计算公式 左端: 右端: 由公式 =可得: =从而推出: lw缘石顶线g g路面边缘线 锯齿形街沟计算图xl - xi1i2i中mmn雨水口雨水口n5. 锯齿形街沟设计计算公式 左端: 右端: 由公式 =可得: =从而推出: 由公式可推出: 由公式可推出: 解: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i中=0 , 雨水口两侧对称,所以i1 = i2由得因此,由公式得=20m4-6 道路平纵线形总体设计 一、道路线形总体设计原则 1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应根据设计文件所给定的路线起终点、中间控制点和道路等级,及其在路网中的作用,结合周围的地形、地物条件,通过调查、分析和方案比选,确定出一条最优的
33、路线方案。 2根据道路的功能、等级和地形条件确定设计速度,再根据设计速度制定所应采用的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并使这些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平面线形走向应在满足近期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兼顾远期的发展。 在设计中应贯彻交通需要和实际可能相结合的原则,路线设计方案和建设规模既要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能性,又要注意节约工程投资。 4重视环境保护 注意由于道路的修筑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考虑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对策。缺乏美感的挖方边坡防护二、道路纵断面设计原则 1纵断面设计应遵循该地区竖向规划的总体布局,同时要满足道路交通要求。需要根据道路交叉口处所规划的控制标高,结合道路现状标高进行设计。 2纵
34、断面设计应满足等级航道通航净空、净宽的要求。 3公路纵断面设计应尽量减少填、挖工程量,争取做到填、挖平衡。 4新建公路的路堤高度应满足最低路堤(最小填土高度)的要求,保证路床在不利季节也能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但路堤也不宜过高,以免增加道路的沉降和加大填筑施工的工程量。 5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应适应临街建筑的地坪标高,合理考虑工程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 通常情况下,道路中心标高应低于临街建筑的地坪标高。 6道路纵断面设计应满足各规划管线和现状管线的埋设要求;预留管线的标高应适中,以方便道路周围地块开发时,能较方便地利用市政管线。三、平、纵线形的组合(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平、纵线形的组合,应保
35、持线形在视觉上的连续性,能自然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使之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能够安全舒适的行车。 2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和心理上保持协调。 在保证有足够视距的前提下,对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平原区的二级公路,驾驶员在公路任意一点上所能看到前方平面线形弯曲一般不超过两个,纵面线形起伏不应超过三个。 3选用得当的合成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1平曲线宜与竖曲线相互对应。当平曲线与竖曲线相互重合时,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即实现“平包竖”。直线直线缓和线缓和线圆曲线(二)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变坡点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顶点对应关系,最理想的是顶点相重合,如果平曲线与竖曲线的
36、顶点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还可以得到较理想的线形,如果超过四分之一时,就会出现配合很差的线形。直线直线缓和线缓和线圆曲线变坡点交点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顶点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交点直线直线缓和线缓和线圆曲线变坡点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顶点错开超过四分之一的线形变坡点直线直线缓和线缓和线圆曲线交点 3平曲线与竖曲线半径均较小时不宜重合,应设法将两者分开。若平曲线缓而长、竖曲线坡差小于1%时,可不强求平竖曲线的相位的对应关系,即在一条平曲线中可包括多个竖曲线,或可使竖曲线略长于平曲线。直线直线缓和线缓和线圆曲线竖曲线平曲线4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的大小应保持均衡,一般取R竖=(1020)R平
37、 。(三)平纵面线形组合应注意的事项1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的底部,不得与反向曲线的拐点重合。3直线上的纵断面不应反复凹凸,避免出现使司机视觉中断的线形。 4长直线的末端或长陡坡的顶端避免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5相邻坡段的纵坡,以及相邻曲线的半径不宜相差悬殊。4-7 桥梁隧道的线形设计一、桥、隧的平面线形(一)桥位与平面线形 路线和桥梁的位置均要根据交通要求和自然条件合理确定,而且需要两者相互协调与配合。 1理想的桥位道路路线与水流方向正交 桥梁与路线的平面线形相一致,并与河流的主流方向正交,可使桥梁跨径最小。此时,桥梁平面线形设计中
38、,需要考虑其立面的问题: (1)桥梁要高于最高洪水位; (2)在通航地区需要保证船只通行所需要的净空高度。 为此,桥梁平面线形布置的重点是引道纵坡的大小。2桥位服从路线 对于等级较高的公路,路线在交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路线的方向不能改变时,为了适应路线的走向,桥梁与河流呈斜交。3道路路线服从桥位 路线与河流的斜交角度大,构造物的长度将加大。在建设大型桥梁时,应调整路线的方向,使路线方向服从桥位。因此,桥梁两端会出现转折增加了两段弯道。(二) 隧道与平面线形 隧道的轴线不一定与山体(或水流)正交。选线的重点是考虑隧道两侧引道的长度和坡度。隧道本身通常为直线段,当两侧的连接段呈反向曲线时,则曲线间的直线长度应1.5V,困难地段不小于ST。 注:桥梁、隧道引道的平面线形应与桥、隧轴线线形保持一致。 其最小长度,见表1-4-34。表1-4-34 桥、隧引道与桥隧轴线线形保持一致的最小长度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最小长度(m)604030201510二、桥、隧的纵断面线形(一)桥梁纵断面 桥梁的纵断面线形与其两岸的地势、河道通航要求、主流的位置、桥梁的形式,以及道路等级有关。 1大、中桥桥面的纵断面线形的两种常见形式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店店员工作总结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测试题
- 大型活动销售总结
- 婚庆策划师的工作总结
- 2025年云南省八省联考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 《胡萝卜素的提取定》课件
- 《怎样做品牌规划》课件
- 2023年江西省上饶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2年湖北省黄冈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题1卷含答案
- 2024脑血管病指南
- 2022年海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B卷)
- 企业三年营销规划
- 教师资格考试高中历史面试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试题库
- 工厂设备工程师年终总结
-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 办公室行政培训
- (完整版)python学习课件024600
- 湖南省岳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监测试题+物理 含答案
- 圆柱的表面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