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结肠炎体会-PPT课件_第1页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结肠炎体会-PPT课件_第2页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结肠炎体会-PPT课件_第3页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结肠炎体会-PPT课件_第4页
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结肠炎体会-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体会 内蒙古中医医院肛肠一科 高原研究背景定义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结肠黏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和黏膜下层,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症状。背景西医现状深入研究严重性已被WHO确认仍然缺乏有效措施 易反复发作 病因学、发病相关因素背景中医状况内外综合治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继承经验方中医理论中的记载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将溃疡性结肠炎以“大瘕泄”命名。难经五十七难“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后人的多种解释:研经言:“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

2、泄。”医贯痢疾论:“又有一等阴虚似痢者,即五泄中大瘕泄者是也。大小便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痛,其证红白相杂,里急后重,悉似痢疾,必小便短涩而痛,或不通而痛,或欲小便而大便先脱,或欲大便而小便自遗。”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大瘕泄者,即肾泄也,每在五更明之时。” 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即寒湿而变为热泄也。”古今医彻杂症:“大瘕泻,则腹中有瘕,时作时止也。” 中医病名休 息 痢中医医籍中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但据临床表现应属于“痢疾”、“泄泻”、“便血”、“肠澼”等范畴。 以病因而论者,有“疫毒痢”、“热痢”、“冷痢”等; 从泻下物的性质形态名者,有“

3、赤白痢”、“水谷痢”、“脓血痢”等;从脏腑命名者,如“大肠泄” 、“肠澼”等。“休息痢”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发病特点,能准确反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特性的病名,当以“休息痢”为最恰当。临床特点(1) 临床表现 有持续反复发作性脓血便,腹痛,腹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有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皮肤、肝、脾等肠外表现。(2) 肠镜所见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大多从直肠开始,且成弥漫性分布。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易出血,或附着脓性分泌物。可见假息肉,结肠袋往往变钝、消失。(3) 病理所见粘膜活检呈炎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

4、常及上皮变化。(4) 钡灌肠所见粘膜组织粗乱或细颗粒变化。多发性溃疡或假性息肉。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一个完整的诊断还包括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态分期。(1) 临床分型: 初发型 慢性复发型 慢性持续型 急性暴发型(2) 病情程度: 轻、中、重度三种类型。(3) 病变范围: 直肠炎 直肠乙状结肠炎 左半结肠炎 右半结肠炎 区域性结肠炎 全结肠炎(4) 疾病分期: 活动期 缓解期治疗原则: 1.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肠粘膜病变、愈合溃疡。 2.治疗宜以中药内服为主,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辅以理疗、针灸疗 法等。 3.严重或有严重并发症者配合支持疗法及抗炎(激素)药物治疗。 4

5、.必要时行手术治疗。辨证分型论治1、脾虚湿热型常见症状:腹泻、便溏,有黏液或少量脓血,纳差食少,肢体倦怠,或腹胀肠鸣,腹部隐痛喜按,面色萎黄,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或濡缓。治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浊,调气和血自拟健脾化浊汤加中药灌肠治疗 生黄芪25g 炒白术15g 炒苍术15g 黄连10g 煨乌梅15g 煨诃子10g 炒白芍20g 地榆炭30g 蒲黄10g 苦参10g 厚朴12g 白头翁15g 土茯苓30g 甘草10g中药保留灌肠组方: 黄连15g 苦参15g 五倍子10g 白芨12g 三七粉6g 珍珠粉1g随证、症加减肝郁证:醋柴胡、炒白芍、炒枳壳、香附、防风肝热证:焦栀子、丹皮、黄芩

6、、龙胆草食滞证:焦三仙、鸡内金、炒莱菔子、炒槟榔阴虚证:知母、炒白芍血瘀证:三七粉、蒲黄炭、血余炭脾虚重者:生黄芪、炒白术粘液多者:薏苡仁、白芷脓多者:黄连、白头翁、黄柏、金银花、炒大黄血多者:地榆炭、三七、蒲黄炭、白芨临床研究对照组: 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1g,4次/d。治疗疗程: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灌 肠治疗3周后停止1周。观察2个疗程后进 行数据收集,疗效分析。 临床资料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体会气血与湿浊热邪贯穿于该病始终,肠络瘀滞是该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脾虚 湿浊热邪 肠络瘀滞生湿、成浊、热化脾病及肾,脾肾并虚湿

7、浊热邪阻滞肠间脾虚与湿浊热邪互为因果气血不调,脂膜受损,血败内腐,内溃成疡宏观与微观互参,局部与整体结合的治疗思路清源治本澄流治标炎症、糜烂、溃疡虚、湿、浊、热、瘀灌肠健脾益气、清热化浊、调气和血口服君臣佐使生黄芪炒白术黄连苦参白头翁土茯苓白芍蒲黄炭地榆炭乌梅炒苍术厚朴甘草标本兼顾,气血并调,清补同施组方原则随证、症变化,灵活多变的用药特色随证加减随症加减肝郁证肝热证食滞证阴虚证血瘀证脾虚重 粘液多者 脓多者 血多者调节机体免疫机能 白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黄芪增加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上升 苦参碱可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为免疫抑制剂 白芨活化巨噬细胞,增

8、强天然杀伤性细胞的活性,诱导免疫调节因子的表达 黄连、苦参、白头翁、土茯苓抗炎、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免疫调节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 黄芪减轻炎性反应,减少组织渗出,促进上皮修复 芍药苷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 黄连总碱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促进氧自由基的清除 白芨有促进凝血、抑制纤溶酶、促进溃疡愈合 甘草总黄酮对经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抑制炎性创新固本化浊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关键本病中心证候是脾虚浊恋,浊邪停留是本病发生、易反复的主要原因在健脾理肠汤方中加具有较强的化湿解毒作用土茯苓30克以加强清热化浊力量创新点研究结论本方药治疗脾虚湿热型UC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9、是一种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易推广的专病专方专药。本方药治疗UC的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机能,抑制炎性反应,促进溃疡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等作用,达到改善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本方药具有益气健脾、清热化浊、调气和血的功效,其固本化浊的作用是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的关键。2、寒热错杂型常见症状:久痢迁延,脐腹冷痛,喜温喜按,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腹胀肠鸣,面色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白润或有齿痕,脉沉细或尺脉弱。治以补虚泻实,调理寒热 乌梅丸加减 乌梅15g 黄连5g 黄柏6g 肉桂15g 炮姜30g 附子12g 川椒10g 生黄芪25g 白芷6g 细辛3g 当归12g 地榆炭15g

10、炒白芍12g 党参15g 三七粉6g 仙鹤草30g 炙甘草10g 乌梅丸“又主久利”久久利补虚泻实、调理寒热3大肠湿热型常见症状: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或里急后重, 肛门灼痛,或身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濡数。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20g 秦皮15g 黄连10g白芨20g 炒白芍15g 木香10g地榆炭20g 血余炭15g 白芷10g黄柏12g 三七粉6g(冲)急性期症状较重4寒湿阻滞型常见症状:久痢迁延,脓多于血,色淡清稀,脐腹冷痛,喜温喜按,形寒肢冷,或腹胀肠鸣, 面色白,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白润或有齿痕,脉沉细或尺脉弱。治以温阳补血,化湿通络内外同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阳和汤加减炙麻黄10g 熟地15g 白芥子10g炮姜30g 肉桂15g 白芨20g白芷10g 鹿角霜10g 生地榆15g三七粉6g 生黄芪20g炒山药30g炙甘草10g阳和汤內疡外疡同源补托温通内外同治综合治疗口服和局部灌肠用药,灌肠治疗三周停一周标本兼顾辨证灌肠给药,药物直达患处重视护膜中药护膜之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