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与地坛 史铁生 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 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2010年去世。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命若琴弦、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地坛坐落在北京城安定门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祗的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连续祭祀时间最长的一座地坛。 我与地坛史铁生给红色字注音:剥蚀( ) 柏树()恍惚( 隽永() 猝然()坍圮()恪守() 隽秀()bsh hungh
2、ungjun tnp k bi c jn 给加红色字体注音,并释词:意蕴: 宿命:恪守: 亘古不变: 窸窸窣窣:y a.用字、用词合适,恰当,妥帖; b.心情安宁、舒畅; c.方言,事情完全办妥。 Yn 所包含的意思 Smng 指前世的命运。 K 谨慎而恭顺地遵守 gn整个古代 从古到今从未有过 xs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熨帖:速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整体感悟思考:1、课文的题目是“我与地坛”,可课文除了写自己,写地坛之外,还写到了什么?母亲2、课文中同时出现这三个要素的句子是?
3、第二部分第一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3、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全文的总体思路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后半部分是解答。“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提示: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一,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关于第三个问题。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于
4、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阅读第一部分回答1、 作者来到古园,说: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为什么这么说?拟人。我对古园的深情,古园对我的意义2、“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为什么此时才是我该来的时候?地坛褪去昔
5、日的荣耀,尽显沧桑时,一下子失魂落魄的我来了,与它相怜相惜。3、“我一下子理解了它的意图”,这“意图”指什么? 生命的暗示4、“理解了地坛的意图”的作者眼中的地坛有什么样的特点?荒芜并不衰败。“蜂儿、蝉蜕、蚂蚁、瓢虫、露水”全都是弱小的意象,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生存着,这显然也给了作者以启示,为了逃避来到这园子的作者是真真实实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的。5、课文中象这样蕴涵着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什么地方?如何理解?P5六个“譬如”。肆意雕琢 不能改变 身体残疾 精神不变 6、在园子中有了这么多深刻感受的作者最终理解了生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作者在园中思考了哪些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 1
6、、为什么生;2、怎样活。 地坛帮他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则不是由他一个人完成得,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人伴他而行,文章第二部分写的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他的母亲。7、为什么要“独自”去?地坛可以给予作者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使作者要独自去?用课文的原文回答。P4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8、作者要想看见自己的身影,而且还是“总是”去?用原文的回答。P4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9、他到底怎么了?他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想要逃避?用原文的回答。在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10、到底是一个
7、怎样的“地坛”可以让作者看见自己的身影呢?找出文中描写地坛的部分。11、这样的一个地坛给予了作者怎样的“启示”?用原文回答。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而死也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12、为什么地坛可以给作者这样的启示?“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地坛中的卑微的草木昆虫,他们并不在意自己的栖息地的荒芜,都在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着,并且因为他们的存在倒使地坛不再衰败。正是这些原本不引人注意的现象让作者发现了原来不曾想过的朴素的道理。(二)阅读课文景物描写部分,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
8、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体验母爱。分组概括母亲的形象?善解人意、疼爱、理解、体谅、宽容、痛苦、担忧、惊恐、默默承受、坚忍 她是一个 的母亲1、在(二)1段中,作者说“给母亲出了一个难题”,你能具体说一下“难题”是哪些?体会其中的意味。 用课文的原文回答。P6”她知道她知道她知道她又担心她只是不知道”母亲的善解人意,母亲对儿子的疼爱、理解、体谅、宽容。表现母亲在苦难面前的沉重、无助和默默支撑的忍耐。2、母亲是怎样面对这样的“难题”的?用原文回答。“这苦难只好我来承担”3、从母亲对待“难题”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这是
9、一位怎样的母亲?一位疼爱儿子,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4、这样的一位母亲给作者留下了什么?用课文原文回答。P8“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5、 读“有一回”一段,体会其中的意味。 以我的“设想”,描摹母亲在痛苦、担忧、惊恐、不安,默默承担着苦难。我的设想与我的自责,表现了对母爱的深切理解!此段中,作者读懂了母爱,而读者,也读懂了作者。6、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在最后一段有一句形象的表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
10、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些“脚印”“车辙”“我”“地坛”以及“母亲”的关系?处处的脚印,也就是处处的关爱与牵挂。暗示出我的成长处处都离不开母亲的启发,就如同是地坛给予作者的生命的启示一样,在作者的心里,母亲已经和地坛融为了一体,和作者的坚忍果毅的生命融为了一体。7、第二部分写母亲是为什么?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人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重型卡车转让及运输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大学生实习就业合同编制指南范本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环保工程项目总承包合同汇编4篇
- 二零二五版门卫室环境监测与改善合同4篇
- 专项策划服务合同2024年版
- 2025年度模具开模与模具设计优化合同4篇
- 2025年度绿色生态园区沙石供应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智能坯布织造生产线租赁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门面铺面租赁合同-附商铺装修补贴协议3篇
- 南京市2025年电子合同管理实施细则3篇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护理服务在产科中的应用课件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