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单元复习检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师重点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4 凤台调研)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 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 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

2、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 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 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1927). (2014 太湖六校联考)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 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 他认为1921 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代”。你认为属于“退却年代”苏联实施的经济政策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B.恢复私人小企

3、业C.实行单一公有制D.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4.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 年1923 年1925 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5 1922 年俄共中央规定: “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参加本区或本村的农业合作社和农业集体组织。如果这种组织尚未成立,共产党员绝对必须带头创办这些组织。”这一规定的实质目的是 ()A.确保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B.全面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C.加强农业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D.最大限度推行新经济政策6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B.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C.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D.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2014 祁门调研)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

5、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D.斯大林体制 8.1927 年联共 (布) 十五大为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轻工业发展确定了这样的计划:“生产消费品的工业应当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达到能够保证大大提高劳动者每人的消费定额。应当特别注意发展纺织工业、皮革工业、食品工业。”材料表明 ()A.苏联采取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政策.新经济政策注意提高人民的积极性C.当时苏联重视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D.工业化进程中经济结构是合理的. (2014 吉林毕业班摸底)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

6、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10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C. 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1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

7、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 12.1973 年 3 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 1979 年,联合公司达 3 947 个,参加的企业共有 17 516 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二、非选择题 ( 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20 年代初至

8、 30 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各国进步人士,或者以朝觐式的拜谒,或者以记者式的评述,或者以文人式的寻味,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他们称赞新生的苏联是“一块让人类再次得救的新大陆”,“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新方向”。但也有一些西方进步人士对苏联国内政策进行了坦率的批评。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显示了“无比高涨的管理生命力和青春活力,正在为全人类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而工作。”另一方面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摘编自苏联这面镜子材料二 我们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问题,在这里我

9、们弦绷得太紧了,把它绷得太紧,使商品荒更加尖锐化,已经不行了”从供求关系平衡角度作详尽的分析,这自然不是“表面的缺点,不是形式上的疏忽,而是一个深刻内在的错误。苏共领导人之一布哈林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 (1928 年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20 年代初至 30 年代中期西方进步人士称赞苏联的主要原因。 (10 分 )材料一、二批评了苏联社会中的哪些不健康现象?上述现象反映了苏联工业化中存在的什么严重问题? (10 分 ) 14.(2014 江苏南京高三调研)世界历史上存在着不同的现代化途径。在苏联的现代化进程中,斯大林经济体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颇有争议。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斯

10、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材料二 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了 6 000 多个大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部门。法国时报在 1932 年 1 月发表评论说:“苏联不依靠外国资本而实现工业化,就是赢得了第一局。”从 1941 年至 1945 年,苏联在任何武器门类方面的产量都多于德国。苏联企业生产的产品的品种、数量、价格不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和调整的,

11、而是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指令性计划。 工业化的资金只能从内部积累, 1935 年粮食收购一项,给国家预算带来200亿卢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业增长18.4倍,轻工业增长 6.2 倍,农业增长26%。到 1953年,粮食产量为 8 250万吨,一战前1913 年为 8 600 万吨。最后,苏联的经济增长由高速转为低速、停滞和衰落。摘编自齐世荣、钱承旦、张宏毅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史材料三 这里就我所知的关于现代化涵义的种种说法,大致可以概括 为以下四大类:(二)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以说,今天所有在经济上处于欠发达或开发不足的国家都共同

12、致力于工业化的目标,把它作为根本改变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的战略性措施。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四 衡量一种现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几项指标和集中力量办的几件大事,更应该看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在推动社会向自由王国前进。左凤荣、沈志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请回答:材料一中苏联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办法”形成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现代化途径”的“新”还表现在何处? (6 分 )(要运用相关史实,以“斯大林模式与苏联现代化”为题,论述材料三、四的观点。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分明,行文流畅。 250 字左右 )(14 分)答案选 A 材

13、料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农业方面余粮收集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 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巩固苏维埃政权。B、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故答案应为A。 选 A 把握时间 1921 年以及材料中的“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可知此时苏俄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方式,选择 A 项。.选B由题干“ 19211927”时间限定判断该时期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推行于19181920年,A C、D三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只有 B项符合 要求。.选C注意表格中的时间信息即可知选择C项,排除A、D两项;B项不能

14、从材料中得到反映。5选A 把握时间信息 1922 年,此时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但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故选择 A 项。选 B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工人工资较低,消费品短缺,忽视了民生水平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选B。选 D 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题干中俄罗斯工业化的特点。关键信息:“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短时间”“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 俄罗斯工业化的特征是通过牺牲农民与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这是斯大林模式特点,排除 A B、C三项,D项正确。选 C 通过回忆教材我们可以知道苏联的工业化特点是优先

15、发展重工业,所以可以排除 A 项;新经济政策在 1925 年之后就不再受到重视,到 1928 年就停止实施了,所以B 项也不恰当; D 项与苏联的社会现实是完全相反的,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发展落后。本题选C。选 A 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这意味着农民不能异地流动。苏联对农民严格管理, 结合斯大林经济模式优先发展工业的特点, 由此可以分析出主要目的选A。当时反革命已经镇压,故B 项不正确。“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体现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故C项不正确。D项不是主要目的。选C 本题考查分析比较能力。赫鲁晓夫改革对集体农庄改

16、革,主要是扩大农庄自主权,没有改变公有制地位;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坚持公有制不变,故A 项不正确;两者改革都是针对当时存在弊端,并没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故B 项不正确;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说法错误,D项说法不正确。从效果上看,两者改革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故选C。.选C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 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对旧体制的改革,但成效如何不得而知,故A项表述不当;B项中的“行政手段”表述不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经济手段;材料信息无 法说明企业是否“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排除D项。.选B从时间“ 1973”可

17、知材料信息反映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故排除 A项;勃列日涅 夫改革同样也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排除C项;拉开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序幕的是赫鲁晓夫,排除 D项。勃列日涅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虽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但在一定 程度上也促进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B项。. (1)原因: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建立,使西方进步人士看到了人类解 放的希望;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支持西方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赢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的好感; 苏联工业化取得辉煌成就,使西方各国进步人士感到钦佩;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猖獗,西方各国进步人士对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失望。(2)不健康现象:出现新的贫困群体一一农民;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用于建设的投资过 大;商品供应紧张,供求关系失衡。严重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忽视农业生产,损害 了农民的利益;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定程度上压制了自由、民主;重建设、轻生活,不 重视改善民生,不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 (1)手段:农业集体化;义务交售制。(任答一点)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