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现代文阅读 常见题型及规范答题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应对方略文章体裁,都是有文化内涵、有较高文学品位的散文;从考点的设置看,始终紧扣对学生筛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的要求,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性。 答题的总体要求是对(准确切题)、全(全面完整)、好(语句通顺)。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文体知识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
2、、抒情融为一炉。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
3、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一、整体感知,弄清三个问题 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阅读技巧一:关注“标题”二:理清“思路”三:找“关键句”四:归纳“主旨”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 二、理清
4、文章思路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化、整体化,这都要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章的思路。阅读文章,实际上就是尽可能沿着作者思维的轨迹再走一遍,从而达到更深刻、更有条理地把握文章谋篇布局的目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 联想感悟。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1)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
5、握了文章意脉。(2)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对照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3)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从而了解作者思维流程中的每一个凝聚点。 三、把握文中关键语句, 找出“文眼”一般说来,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总是有表征可循的。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中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后呼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
6、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等。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也就是说,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找出文眼的主要方法有: 1、文眼往往有极强的概括力。找出文中的总结句,就容易点出文眼了。如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 “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清”“静”“悲凉”,便是故都北平的秋在作家意念上的总投影,它构成了文章的基调和底色。 2、文眼往往是在全文
7、的中心段中出现,找出文章的中心段,也容易点出文眼。中心段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中,有的在篇末。如果没有中心段就按照课文由表及里的行文顺序和由简易到繁难的思维规律,先阅读、分析段落大意,后逐段概括它们的要点并进行整合。如胡同文化。3、抓感情的凝聚点。作者的感情总是会在文中一处凝聚在一点,尤其是散文,这一点是感情的铺展,找到了这一点,就是找到了文眼。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反映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作者这一心情,从篇首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已微露出来了。作者的感情也正凝聚在这一点上,它是全篇的文眼。 四、概括文章的主题实际的命题虽然很少直接考查对作品主题的概括,但对作品局部段(层)意的概括,以及对
8、作者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的鉴赏,都离不开对主题的把握。作品的主题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题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概括主题的方法1.解读题目法。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3.分析议论抒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4.联系背景法。有的文章,只有了解它的背景,才能深切地理
9、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主题。要特别注意文后的注释说明的文字。5.因文而异法。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地揭示或评价。五、品味文章的语言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文章是作者思想认识水平和人格修养的体现。不同的作者,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写出来的文章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
10、点。语言表达的特色,就是这种风格特点的一个重要标志。做题原则(一)如何阅读文章1先读文章,再做题。符合人的阅读心理规律。能较快地进入作品情境,为做题打下良好基础。2整体理解,以文解文,词、句、段、篇互释。3精读全文至少一遍。在此过程中力求有意识地完成以下任务理解句意,体会句间关系,进而把握段落的中心句。把握段意;分析段间关系,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注意以下细节: 标题;文后注释;开头句、结尾句、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修辞句(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等)、抒情议论句,即体现文章层次、表现文章艺术特色、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反映作者立场观点的句子。(二)如何做题1细读题干,准确
11、全面把握题干要求,按要求答题。特别要注意答题的角度,忌答非所问。2答案往往来自文章,但往往需要进行必要的提炼、重组、改写。忌不加分析,机械抄录。3要用简洁、准确、直接的阐述性语言。忌啰嗦,忌感性化,忌用修辞手法。4答案要文从字顺,忌出现病句、错别字,忌大涂大改、卷面不整洁。5按顺序做题。理解 鉴赏评价 分析综合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7.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8.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阅读鉴赏散文考点以上考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
12、面:1.词语含义; 2.句子含义。(理解)3.布局谋篇; 4.归纳内容要点;5.作者观点态度。(分析综合)6.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7.评价文章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开放型)。(评价)四、题型和答题模式(一)词语理解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即必须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及上下文去找对应的阐释。 【答题模式】表面义和深层义【课堂训练】阅读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语段信息】
13、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看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时代,鲁迅先生在那里开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圣地。 答案:这个词表面义是指鲁迅的故乡;它的深层义是指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答题规范用语:1、这个词表面义是(指)什么。2、它的深层义是(指)什么。(二)、句子理解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 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这种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
14、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2. 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 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 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 主要着眼于句子本身的分析,将思维指向句子的内部,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答题模式】 【课堂训练】 阅读萧萧的灯火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答案:1、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是很宝贵的 ;2、灯下的温馨又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精神财富。答案规范用语:1、什么是什么;2、什么又是什么。象征和象征意义 1、象征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
15、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基本解释、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 例: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圣。 毋忘我:友谊万岁、永远思念 、象征: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 2、象征意义 普遍的象征的象征意义与其代表的事物联系密切,是根据具体事物和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明确的相似性建立的。例如,光明代表着善良。正义。成功等,火代表热情、勇敢、力量、活力还有危险等。(三)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或:
16、某个词(句子)为什么不换成另一个词(句子)?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
17、”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层次、脉络、线索,即思路)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
18、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 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 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 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
19、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拟物)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
20、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卒章显志;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宁夏卷第12题: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为:概括介绍牢营情况,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制造悬念,使故事产生波澜。山东卷第19题:作者在文章开头详细叙述了自己走乡
21、间夜路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起,行文自然,为下文谈人生的孤绝境界作了铺垫。广东卷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答案:突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的“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意蕴预设了空间。从以上题目所给的参考答案可以看出,首段作用类答题是有固定的答题思路和规律的,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要答出包括本段的内
22、容和下文的内容;二是形式(结构),为下文起到铺垫的作用。答题思路一般为:本段写了什么,为下文写什么做铺垫。中间段的作用上海卷第9题:第(9)段在构思上的作用是(1)_(2)_。答案:(1)结构上承上启下(2)引出全文关键词“重西湖”。安徽卷第15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第15题:说明树的成长离不开风。说明万物生长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由树的成长写到父亲对风的认识,丰富文章内涵。重庆卷第16题:(2)“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第16题:(2)过渡总领后文。江苏卷第16题:“头项一团火球,身上汗珠子擦丁又出。早晨起个太早,白天累一天,晚上
23、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第16题: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刺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第17题: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主要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中间段落的作用同样要兼顾到内容和形式,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照应。答题时要交代清楚上文和
24、下文的具体内容。答题的思路: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具体内容),写到下文(具体内容)。 内容上:本段的写了什么,使文章内容丰富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四川卷第17题:文章用“有什么花朵能比这样的烟花更美丽呢?”收束全文,请对此简要赏析。作者以这个反问句单设一段,卒章显志。“这样的烟花”不仅有形状、颜色与光亮的美丽,更是和平团圆的象征。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答案:卒章显志。这个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愿望,使文章意蕴深远,激发人们思考。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
25、般为: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深化中心、卒章显志或呼应开头深化或强化作者情感或本文主旨。还要视具体题目而定再加上委婉含蓄等词语等。答题示例: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三、有关表现手法(鉴赏)的题型:技巧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6、、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解题技巧此类题型,一般结合原文信息和所学语文知识进行解答。答题要点包括三个方面: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将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加以说明。并注意联系主题思想。总之,遇到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的题型,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因为任何技巧都是为表达内容,揭示主题服务的。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
27、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
28、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肖铁壶口的黄河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指导: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叫侧面烘托。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耳聋、眼花、脑子一片空白等。尽管没有正面写壶口的黄河,由人的主观感受却不难体会出壶口的黄河气势。第三步:明确“某手法(技巧)运用后好在哪些方面”。侧面烘
29、托能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结合具体文段,就在于表现壶口的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增强现场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壶口的黄河。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衬托)的手法。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试题来看,表达技巧鉴赏类命题角度,主要应有以下方面:1. 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
30、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2. 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及其作用。4. 从表达方式角度:各种表达方式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抒
31、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鉴赏表达技巧一般包括各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种句式的修辞功能;各种写作技巧的效果。诸如:运用背景,可拓展视野;蓄势于前,急转于后,常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立“文眼”能帮助读者准确迅速地理解作品的主旨或脉络;设置线索,可一线贯珠;侧面烘托,可凸现主体;欲扬先抑,“扬”效更佳;虚实
32、相生,可扩大容量;回环反复,可增加韵律美;疏密相间,可增加节奏美;对比行文,可增加表现力;幽默诙谐,可增加可读性;巧用误会,能引人入胜。全国卷痛哭和珍: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了自己,她是怎么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1、作者写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2、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
33、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长城)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A. 便于与长城对话,B. 便于抒发感情。 答: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
34、原因是什么?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 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 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
35、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 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安静古雅”“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 (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 (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 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解题方法: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性格、思想、感情、神态心理作出分析评价。要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去分析;要结合叙事情
36、节,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要分析作者带倾向性的议论,揣测作者的情感倾向。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
37、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 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傻瓜蛋”等)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
38、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题目、反问句、设问句、独立段、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有意义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语句、抒情议论句、重复出现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看法的词句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阅读现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种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
39、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抓中心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抓转承句。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问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在马克思墓前
40、的讲话第六段中的“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承上文,“但是这在他身上还不是主要的”,启下文。 抓点睛句。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抓警句。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
41、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抓矛盾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抓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 抓特殊句。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
42、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抓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抓尾句。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43、。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看问题。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作答,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高考题设置了两个问题:“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由于考场上的紧张,就有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将第一问题漏答了,也有的考生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结果只能是漏答的不能得分,合而
44、为一的也至多得到一个问题的分。 看要求。题目上除了提出问题外,往往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如高考题:“本文第四段写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乡土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其中的“结合乡士情结”就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而高考这道题的参考答案也正是紧紧围绕“乡士情结”这四个字来组织的。 看分值。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须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那要点只能是1个,2个或4个,不可能是3个。如果分值是6分,答案要点是3点。看有无字数限制。题目中如果有字数限制,那么所限定的字数应该就是答案所需的大致字数,清楚了这一点,在组织答案时就要注意不能超过限定的字数,当然也不能比限定的字数少得太多,因为这样恐怕会遗漏要点的。题目中如果没有字数限制,那就要尽量多答点,阅卷时多出的要点是不扣分的。确定答案所在区域。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如果答案所在区域确定错了,那就会全盘皆失了。确定答案所在区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借助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1189-2-809:2024 EN-FR Test methods for electrical materials,circuit boards and oth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s and assemblies – Part 2-809: X/Y coefficient of thermal
- 2025-2030年中国面包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铣铜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前景规模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铁路机车车辆配件制造行业竞争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贸易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调压箱市场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蔬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莫匹罗星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苜蓿草市场经营状况及投资战略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土镍矿产业运营状况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4新版(外研版三起joinin)三年级英语上册单词带音标
- 纺织服装面料创意设计
- 四川义务教育三年级生命生态与安全教案下册
- EPC总承包项目工程设计各阶段的服务承诺
- 2024-2030年中国达克罗行业运行态势与前景展望分析报告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2024)岭南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
- 2023届高考英语全国甲卷试卷讲评课件
- 第2课《“友邦惊诧”论》(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2024·拓展模块上册)(同课异构)
- 四川甘孜州招聘康定市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温州市瓯海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房屋买卖合同预交定金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