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字教程ppt课件(PPT 215页)_第1页
三笔字教程ppt课件(PPT 215页)_第2页
三笔字教程ppt课件(PPT 215页)_第3页
三笔字教程ppt课件(PPT 215页)_第4页
三笔字教程ppt课件(PPT 215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笔字教程1第1页,共215页。第一课 “三笔字”基础知识第二课 毛笔书法第三课 钢笔书法第四课 粉笔书法目 录2第2页,共215页。第一课 “三笔字” 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学习“三笔字”的方法。教学难点:毛笔书法与钢笔、粉笔书法的源流关系。3第3页,共215页。第一讲书写工具及其材料4第4页,共215页。一、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1. 毛笔:5第5页,共215页。一、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2. 纸:专指有吸水性能的书画用纸,如元书纸、毛边纸、宣纸等。平时练习,使用普通的元书纸、毛边纸即可。如果要进行书法创作,则要使用宣纸,宣纸因最早产于安徽宣城而得名。现在,宣纸生产地已不囿于安徽,在浙

2、江的龙游、富阳,四川的夹江以及河北的迁安等地均有宣纸生产。宣纸又有生、熟之分。生宣吸水性强,有晕化效果,利于表现行、草书等动态书体;熟宣不吸水,对表现小楷、唐楷、小篆等静态书体有独特的效果。6第6页,共215页。一、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3. 墨汁:古代书写用墨专用固体墨锭再注水磨出的墨汁。所以,墨锭和砚台成了古代书家案头必备的书写工具,人们还把笔、墨、纸、砚四者合称为“文房四宝”。现代由于科学的发展,已发明了用化学配方制作而成的液体墨汁,所以,现代书法工作者大多不使用墨锭磨墨,而使用现成的墨汁。墨汁有普通墨汁和高级墨汁两种。普通墨汁,各地均有生产;高级墨汁的生产厂家却屈指可数。目前,国内

3、比较著名的高级书画墨汁有“一得阁墨汁”“中华墨汁”“曹素功墨汁”等。作为一般的练习,普通墨汁即可敷用;而要进入书法创作,则大多取用高级墨汁。7第7页,共215页。一、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4. 盛器:按照传统的教材写法,这里的盛器应该由砚台来取代,这和古代书法家要使用墨锭在砚台里磨墨有关。现在,因为有了现成的墨汁,所以,砚台的实用价值已大为减弱。人们写字时既可沿用砚台盛墨,也可以用边口较为光滑的盛器如碗、碟、盆等代替。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除了上述四者外,还有笔帘、笔架、书画毡等。8第8页,共215页。二、钢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1. 钢笔:钢笔有金笔、铱金笔和普通钢笔之分。我们平时

4、使用的钢笔大多为铱金笔。现代,随着钢笔书法的被重视,钢笔的笔尖在制作上出现了工艺化的趋向。将笔头压弯,使笔头在接触纸面的过程中,随着力的作用的大小而表现出粗细较为分明的点画来。这种笔,人们称之为“美工笔”。(图1-3)钢笔性能的好差主要表现在笔尖上,包括笔尖出水是否均匀流畅,笔尖在运转过程中是否刮纸,笔尖在力的作用下是否有细微的粗细变化,等等。所以,购买钢笔时以检查这三个方面的性能为主,可在纸上写“0”“8”等数字。另外,要注意选择粗细适宜的钢笔杆,还要注意吸水管与笔头的粘连度。9第9页,共215页。二、钢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2. 墨水:钢笔墨水一般使用蓝、黑两种颜色。教师用墨水除蓝、黑以

5、外,还有红色墨水,这是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为便于和学生作业本上使用的蓝(或黑)墨水相区别,以起到醒目、引人注意的作用而使用的。墨水是会沉淀和挥发的。所以,平时使用时,面对新购置的墨水,要先将墨水摇匀,灌完墨水后,墨水瓶要随手盖严。特别重要的是,灌有墨水的钢笔,平时书写完毕后,要及时将笔套套在笔头上,以免笔头上墨水胶结而影响出水。10第10页,共215页。二、钢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3. 纸:与毛笔书法用纸相反的是,钢笔书法用纸要求不化水。所以,只要是不化水的纸都可用来做钢笔书法练习纸。在这些纸中,复印纸、打字纸是较高级的纸张,一般被用来做钢笔书法创作用纸。作为平时的练习用纸,普通纸张即可。11第

6、11页,共215页。三、粉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1. 粉笔:是一种用石膏制作而成,呈圆柱形的书写工具。它主要通过和黑板的磨擦而显出笔迹,所以粉笔与钢笔、毛笔相比,在性能上具有特殊性:它不需要墨汁(或墨水),粉笔体随着磨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以至手指不能抓握为止。粉笔的质量主要看: 细腻度。如果颗粒太多,书写起来不流畅。 硬度。以软硬适中为佳。太软,线条会偏淡、偏粗;太硬,线条会偏细,而且,黑板板面也容易被损坏。粉笔颜色有白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粉笔中又有多种颜色。课堂教学中,粉笔使用白色为多,彩色粉笔也偶尔使用。12第12页,共215页。三、粉笔书法的书写工具及其材料2. 黑板:黑板是一种直(

7、或斜)靠墙面,呈长方形的书写工具。其质料有木板、水泥、磨砂玻璃等多种。黑板质料的不同,写出来的粉笔线条也会迥然有异。如在水泥黑板上书写,线条易粗糙;在木板黑板上书写,线条易光亮;在磨砂玻璃黑板上书写,线条易暗淡。但不管黑板的质料如何不同,质量好的黑板应该是板面光洁,没有裂纹。3. 黑板擦:黑板是固定的,而且板位也极其有限,所以黑板上的粉笔字要通过不断的擦拭,变更字迹,才能使有限的板面发挥着无限的作用。于是,便有了黑板擦。黑板擦由齐整的动物毛(或仿动物毛)和坚硬的铁皮等外壳构造而成。坚硬部分即为手握部分。黑板擦擦拭次数多了,吸入的粉笔尘会自然增多,如果不及时敲打干净,则会影响擦拭效果,所以,黑板

8、擦要经常除尘。13第13页,共215页。第二讲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14第14页,共215页。一、书写姿势1. 坐势:坐势要求头部端正,身体挺直,左手手臂平放桌面,右手握笔书写,两脚分开与两肩等距并且自然稳踏地面,胸部离桌面约一拳头距离(图1-4、图1-5)。在坐势中容易犯的错误有两点: 身体弯斜倾侧,造成视线不正,影响临摹书写的准确性。 头部离桌面太近,这在钢笔字书写中尤其多见。头部偏低的危害是书写局促,展不开,而且也容易影响视力。15第15页,共215页。一、书写姿势2. 立势:立势分立势俯写和立势面壁写两种,毛笔字取立势俯写,粉笔字取立势面壁写。(图1-6)16第16页,共215页。二、执笔

9、方法1. 五指执笔法。五指执笔法专指毛笔书写的执笔法。方法是:用大拇指握在笔杆左侧,食指和中指握在笔杆右侧,与大拇指成相对状,无名指抵住笔杆内侧,小指顺着无名指自然紧挨,但小指指尖不能触着笔杆,也不要抠入掌心。要注意,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指用指尖接触笔杆,除大拇指外,其他四个指头个个相挨,较为密实。(图1-7)17第17页,共215页。二、执笔方法2. 三指执笔法。钢笔字和粉笔字都采用三指执笔法,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钢笔字三指执笔法与毛笔执笔不同的是,毛笔杆直立(图1-8),而钢笔杆斜卧(图1-9)。斜卧的钢笔杆必须有两个支撑点,一个支撑点在手掌虎口偏食指根部,一个支撑点在中指第一节左侧

10、。支撑点必须靠大拇指和食指左右对峙抓握,这样,钢笔杆便被稳稳地握住。因为钢笔着纸书写时,力往右下,所以又必须靠无名指、小指的抵挡,才能书写自如。18第18页,共215页。二、执笔方法 粉笔字三指执笔法:执粉笔时,接触粉笔体的手指依然和钢笔执笔时的手指一致,由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个手指来完成执笔任务。但不同的是三个手指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大拇指执在粉笔的左侧。也就是说,三个手指在执钢笔时呈左、下、右的关系,而在执粉笔时却表现为左、上、右的关系。执好粉笔后,粉笔体藏于掌心之中,但不触着掌心,并且使粉笔体呈向上倾斜的趋势。(图1-10)19第19页,共215页。第三讲学习“三笔字”的方法20第20页,

11、共215页。一、选帖标准1. 立足经典,取法乎上。21第21页,共215页。一、选帖标准2. “三笔”一体,培源固本.。毛笔因性软而表现力丰富,历史上名家辈出,精品杰作很多,故取法范围极广,选择历史上任何一件经典杰作作为取法对象,深入临摹,也会有很大进步。而钢笔、粉笔质地坚硬,提按顿挫变化不大,无法表现出丰富多变的笔法,因此可供直接取法的毛笔书法资源并不很多,钢笔、粉笔取法毛笔经典以选用线条细挺瘦硬、笔画粗细对比不大的字帖为宜。以唐代楷书为例,欧阳询的险劲、虞世南的淳雅、颜真卿的雄浑、柳公权的严谨等,均是后世毛笔书法学习的典范,但对于注重实用、简捷的“三笔字”练习而言,总有种难于表现的无奈。相

12、反,同为唐代代表书家的褚遂良,其楷书“古雅绝俗,瘦硬有余”,既谨严有法,又暗含行书笔意、灵动多姿,最宜于作为“三笔字”的楷书入门典范。练习“三笔字”,当探究书法本源,培养溯源辨流意识,应先从毛笔入手,掌握传统书法的基本技法技巧,加强对毛笔的控制能力,加深对笔法、结构、章法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毛笔基础,再练习表现力相对简单的钢笔字和粉笔字,就能很快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22第22页,共215页。一、选帖标准3. 先楷后行,循序渐进。从实用意义出发的“三笔字”训练,要求熟练掌握楷书、行书两种书体。那么,应该先练习哪一种书体呢?宋代大书法家苏轼认为:“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非常生动而又精辟地概括

13、了书法学习的基本过程。楷书用笔沉着稳重,结构严谨规整,布局平正匀称,学习书法从静态的楷书入手,能够学成规矩,练就扎实全面的基本功,为下一步学习行书打下良好基础。以楷书练习为前提的行书训练,在字帖选择上一般要求与所学楷书在笔法、结构造型上能保持一致,在风格上有某种相似之处,这样临摹起来,楷书的基本功很快就能转化到行书中来。比如,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继承了王羲之行书兰亭序的用笔和结体的特征,二帖风格上有传承关系,由雁塔圣教序过渡到兰亭序的临摹就会很快上手。23第23页,共215页。二、临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 读帖动笔临摹之前,必先读帖。读帖不等同于简单地看或浏览,而是重在对范帖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

14、、研究,进而深刻地理解范本。读帖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 技法分析。着重对范帖的用笔方法,点画形态,结构特征及章法布局特点作精准细致的观察揣摩,尽量做到心领神会,了然于心。观察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临帖的效果和进程。 审美感受。通过对范帖的文字内容、整体风格、气韵风度、书史地位及书作者艺术特色的了解,增进对范帖的认识,加深对范帖的理解。读帖之法,不能仅局限在临摹之前,而且贯穿于整个书法学习的始终。24第24页,共215页。二、临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 摹帖通过读帖,对范帖有了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就可进行摹帖了。摹帖是指用透明或半透明且不渗墨的白纸覆盖在范帖上面,然后用笔依样描画。摹帖可纠正平时不良

15、的书写习惯,调整读帖的偏差,让学书者尽快掌握范帖字形的结构位置。摹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对本映写。用透明的白纸覆盖在字帖上,直接用毛笔蘸墨临摹。每个笔画尽量一笔写成,不能重复填写。 双钩廓填。将透明的白纸覆盖在字帖上,先用细线将字的外轮廓按笔顺一一勾出,再用笔进行廓填。此法有助于学书者准确认识、把握范字的点画形态特征及用笔的粗细方圆藏露等变化。(图1-12) 单钩填写。在范本上蒙上透明白纸,用细笔根据范字笔画的中心线勾出骨线,再参照范帖进行填写。单钩法重在培养对大的结构关系的认识和笔画位置的准确把握。钢笔摹古帖如能多采用单钩法进行练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1-13)25第25页,共215

16、页。二、临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6第26页,共215页。二、临帖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了摹帖的基础就可以开始临帖了。临帖的方法有三种:对临、背临和意临。三种方法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 对临。把字帖摆在前面,对着字帖进行临写的方法。对临是书法练习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对临时要将读帖、摹帖获得的关于笔法、笔画及结构关系的认识运用到临写中,对范字进行准确临写,看一笔写一笔,看一字写一字,乃至看一行写一行,力争写得像。对临的准确程度往往不能一次奏效,需要不断与范帖对照,寻找差距,纠正偏差,不断靠近原帖。 背帖。经过多次对临,对范帖的笔法、结字、章法特征有了较为准确而熟练的把握之后,就可以练习背临了

17、。背临就是不看字帖,全凭记忆对范帖进行默写。背临可强化记忆,巩固学到的技法,有利于书写能力的培养。 意临。意临是一种遗形取神、以神写形的临摹方法,是临帖的高级阶段。在对范本有了较深认识,对临、背临均达到较高的准确度,功底比较扎实的基础上,临书者可以有意识地把自我的审美追求和创作理念融入临习中,不拘泥于点画、结构、章法与原帖的相似,而更着眼于精神风貌的契合。对范帖的取舍,更能显示出临书者的个性及创造力。所谓“独追神采,不见字形”指的正是意临的境界。意临已是由临摹走向创作的过渡。27第27页,共215页。第四讲传统书写幅式简介28第28页,共215页。1. 中堂中堂尺幅较大,因常挂在房屋厅堂中央而

18、得名,以整张三尺、四尺或六尺宣纸最为普遍,高和宽的比例大致为二比一。中堂可单独悬挂,也可与对联相配,由于画面较大,悬挂场所又比较庄重,因此风格表现上当以雄浑博大为主。过于清丽婉约的风格,往往显得单薄,难以产生宏伟的气势,故不适合中堂这种幅式。中堂落款可长可短,要根据正文余下空白位置多少而定,但应注意的是,落款用字要比正文略小,要给印章留出位置,落款、钤印不超出正文长度等。(图1-14)29第29页,共215页。2. 条幅条幅又称立轴或竖幅,比中堂稍窄,以四尺对开最为常用,高与宽的比例是四比一左右。明代以后,建筑日趋高大,为与之相匹配,条幅形制也越拉越长,出现了八尺乃至丈二的巨制条幅,蔚为壮观。

19、条幅体取纵势,风格多样,但都要求做到上下伸展连贯,一气呵成,整体布局完整合理。(图1-15)30第30页,共215页。3. 屏条屏条也称条屏,由多幅同样大小的条幅所组成,一般为偶数,常见的有四条屏、六条屏和八条屏,最多不超过十二条屏。屏条可分两种:一种是单条内容各自独立,每幅均有落款、印章,合并成一个整体。另一种是屏条内容是一个整体,分成几条书写,只在末条题款,这种屏条又称为通景屏,讲究整体章法统一,笔调一致,风格和谐。(图1-16)31第31页,共215页。4. 对联对联又称楹联或门对,起源于桃符。最早的对联一般认为是后蜀蜀主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上右下左,出

20、联对称,字数相等。书写对联要在平正中求变化,对称中求错落,不可太整齐划一,状若算子。少字数对联有五言、七言或九言等,上下联各写一行;若字数太多,则要分行书写,上联从右到左,下联从左到右,称为“龙门对”。(图1-17)32第32页,共215页。5. 斗方高与宽基本相等的尺幅称为斗方,常见尺寸有三尺对开、四尺对开等,可装裱成镜框悬挂,特别适合于现代居室装饰,所以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斗方这种幅式来源于绘画,由于四边相等极易写得方正呆板,因而斗方要重视整体章法的灵活多变,以打破平衡均匀的呆板格局。(图1-18)33第33页,共215页。6. 横披横披又称横幅,相当于中堂或条幅的横展。横披尺幅可大可小,

21、字数可多可少,由于是横向取势,行数多,要注意前后贯气,保持整体气势的内在统一。落款位置要根据正文留白而定,内容可长可短,一般在正文后落款,也可以在正文前落款,还可在正文下面落款,做到灵活多变,同时又与正文浑然一体。(图1-19)34第34页,共215页。7. 扇面扇面分为折扇和团扇两种。折扇上宽下窄,故书写时字的重心宜靠上,在章法处理上要错落有致,疏密得当。长短间隔是折扇书写最常见的格式,即一行字多而长,一行字少而短,长短穿插,因势成形。团扇有圆形及椭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写团扇的方法有二:其一为随形布势,将文字内容包括题款,尽量写成圆形,以求协调;其二为圆中取方,即在团扇之内,将文字内容写成

22、方块形。(图1-20)35第35页,共215页。8. 手卷手卷是比横披长数倍的幅式,一般不宜于墙上悬挂,而是置于案台上用手展开赏阅,故称为手卷。手卷尺寸短则数米,长则达十米以上,所以又称长卷。手卷一般用纸较窄,文字内容相对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前后笔调统一,首尾气脉相连。还应考虑其节奏段落的分割与照应,使整件作品呈现出起、承、转、合的推移变化。(图1-21)36第36页,共215页。9. 尺牍尺牍又称手札、信札、书札、简牍等,即古代人写的书信。纸出现以前,写信用木牍,故称尺牍,纸出现以后,书信格式仍然采用木牍的尺寸格式,并发展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书写幅式。历史上的行书经典名作,许多都是尺牍。由于书

23、写时无意于书,心态放松,所以往往能做到笔随意转,发挥出最佳水平。尺牍因为是应用性的,一般不盖章,但在流传过程中,历代收藏家或鉴赏家,均喜在尺牍作品空白处加盖收藏印或鉴赏印,特别是流传已久的杰作,往往满纸印章,红、黑、白相映,非常醒目,拓展了作品的表现空间,也为当代尺牍书风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形式。37第37页,共215页。10. 册页册页指分页装裱成册的书画作品。册页的页数均取偶数,可多可少,少则四页、六页,多则二十四页乃至数十页。册页多系小品,从内容上看,可分两种:一种是单页内容独立,各自成篇,各页规格、书风、章法亦可小异,组合在一起装裱成册;另一种是内容连贯、完整,分页书写,各页规格、书

24、风、章法要完全统一,前后一致,气势相连。38第38页,共215页。思考练习:1. 毛笔书法的书写工具有哪些?如何选择一支称心如意的毛笔?2. 选择学书范本为什么要“立足经典,取法乎上”?3. 如何理解毛笔书法与钢笔、粉笔书法的源流关系?4. 临帖的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5. 常见的传统书写幅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39第39页,共215页。本课完40第40页,共215页。第二课 毛笔书法教学重点:毛笔楷、行书的基础技法及训练。教学难点:如何将技法学习所得应用于日常书写与创作中。41第41页,共215页。第一讲毛笔楷书42第42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一)楷书定义及发展楷

25、书是汉字书法艺术的主要书体之一,又称“今隶”“真书”“正书”“正楷”等。“楷”有楷模、法式之意,因其形体方正,可作楷模而故名。楷书是由隶书及行草演变而成的一种端庄工整的字体,是书法发展史上出现最迟的书体,也是自魏晋以来通行的实用书体。它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朝更是楷书的黄金时代。楷书是由隶书经过长期发展演变慢慢蜕化而成的。早在东汉时代的简、帛及器物上已能看到一些楷书的体势,熹平石经(图2-1)的正方字,张迁碑的方劲用笔(图2-2),实际开启了楷书的先河。楷书的开创和确立之功,应首推三国时期的钟繇,其小真书(图2-3)还明显带有隶意。到了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已是成熟的楷体,之后,南

26、北分流,南碑统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各代碑,以瘗鹤铭为最。北碑概指北魏、北齐、北周的碑书,北魏碑尤多,故又称魏碑,代表作有谷朗碑爨宝子碑等。南北碑的差异随着隋代的统一,向唐楷高峰迈进。唐代把楷书应用于科举,唐楷以法度森严著称,一直占据书坛主要位置。直至清代中后期,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大力提倡北碑,北碑书家不胜枚举,北碑书风蔚然成风,和南帖并行。43第43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44第44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二)楷书分类及艺术特点1. 魏碑 品种繁多,风格多样 古拙朴茂,篆隶遗意 刀味石趣,率真野逸45第45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二)楷书分类及艺术特点2.

27、 唐碑唐代楷书的一个总的趋势:在用笔上完全摆脱了隶书的影响;在结字上讲究法度与规范,不像魏晋时期的作品在点画摆布上有些随心所欲,因而出现了许多别字、异体字。唐代的楷书虽然在飘逸天真方面不及前期,但它的典雅庄重、法度严谨,却确立了楷书的典范形象。唐代的楷书大家有欧阳询(图2-5)、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图2-6)、柳公权等。从风格讲,欧字用方笔,有隶意,字形修长,上紧下松,故险劲;虞字用笔方中带圆,有篆意,婉转从容,结字松紧合度,故淳雅;褚字用笔瘦硬,提按较大,字形扁方而疏朗,故潇洒;颜字多圆笔,重按铺毫,字形方正,布白宽博均匀,故浑朴;柳字用笔方圆并举,结字中宫收缩,四边笔画外肆,故挺健。4

28、6第46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47第47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二)楷书分类及艺术特点3. 小楷小楷在魏晋即已兴盛,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名家为代表。钟繇小楷隶意尚存,淳厚古雅,结构宽扁;王羲之小楷(图2-7)字形方整,意态典雅,结构严谨;王献之小楷(图2-8)字形纵长,体势秀逸,灵动洒脱,代表了小楷书法风格的三种典范。魏晋南北朝墓志近小中楷,唐代大家忙于大字丰碑,宋人也不善小楷,至元、明才小楷名家辈出,出现了多种风格,在书苑中形成了独立的流派。小楷结字与大字不完全相同,宋苏轼说:“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东坡题跋)明文徵明说:“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

29、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诸美皆具也。”(文徵明集)小楷有自己的结字特点,对腕力控制要求最高,因此也最难写。如果说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功,那么小楷又是楷书的基本功。48第48页,共215页。一、毛笔楷书概述49第49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博涉经史,工于隶楷。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徵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甚爱王羲之书法,以金帛悬赏征购。一时天下王书争送至京,难辨真伪。惟遂良能品评鉴别,并编目藏入内

30、府。其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50第50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倪宽赞阴符经等。孟法师碑(图2-9),全称唐京师至德观主孟法师碑楷书,书体融合欧、虞为一体,

31、遒丽似虞,端庄似欧。既有虞世南书法典雅宽舒的结体,又有欧阳询书法刚健险劲的运笔。字形更为方正端丽,行笔过渡富于顿挫起伏变化。有些字又具有隶书笔意,古雅凝重,是褚氏中年书法的代表作。唐贞观十六年(642年)立。51第51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伊阙佛龛碑,唐岑文本撰文,褚遂良书,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立,楷书,此碑为摩崖石刻。其结体雄浑秀逸兼而有之,笔力挺劲,端庄奇伟,气韵广严博大,与其晚年书法之变化多端、婵娟婀娜迥异其趣。房玄龄碑,北京图书馆藏明拓本,唐永徽三年(652年)刻,碑文二千余字,今存三百余字。褚遂良早期的作品较近于欧阳询与虞世南的字,但此时

32、的作品,则与开始不同,一扫欧字向左前方倾斜的感觉。雁塔圣教序(图2-10),也称慈恩寺圣教序,是褚遂良的代表作。此碑为褚遂良五十九岁时所书,书后六年褚遂良即去世,也可说是晚年留下的杰作。字体瘦劲,极富丰神,是典型的褚楷风貌。唐永徽四年(653年)立两块石刻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52第52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前人评价此碑:“如瑶台婵娟,不胜罗绮,第壮其美丽之态耳,不知其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厌有法。”用笔清腴温润,流丽婉畅,有行书笔意;其点画外柔内刚,瘦劲而不失丰腴之美。不愧为褚遂良楷书中之力作。此碑在运笔上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

33、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皆有法可循。较之其早期作品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等,此碑在笔法上完全摆脱魏碑方笔的影响,同时也摆脱了欧、虞静态运笔的影响,运笔更加趋于圆润流动,隶书、行书笔意运用比早期作品更加明显,线条的流动性更加突出。碑中各字笔画都表现蓄势待发,在取势和运锋过程中合理调整,以求细腻、刚健韧性的中锋用笔,使笔画取势配合结体而不遵定式。在结体上,此碑改变了北碑方正的结体,汲取了以二王为主的南派帖学的精华,以碑入帖。结体随意,灵活多变而又有法可循,纯属作者自然之态的流露。在章法上,此碑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拉得较开,显得空灵疏朗。此碑虽横竖有行,但字与

34、字之间的上下摆动较大,改变了以往在界格内写楷书过于讲究严正规整的方法,使章法更加随意自然,空间布白的流动性更加强烈。也因此使此碑少了几分楷书的严谨之态,而多了几分活泼之姿。53第53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倪宽赞(图2-11),墨迹,传为褚遂良书,亦有人认为是欧阳询书,真伪尚无定论。然此书颇得褚书三昧。楷书50行,共340字。宋赵孟坚评论此帖说:“容夷婉畅是河南晚年书。”明杨士奇评该帖:“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而詹景凤则谓:“燥而不润,觅贬天趣。” 此帖原迹现在台湾。阴符经(图2-12),大字墨迹,传为褚遂良书。纸本,楷书96行,共4

35、61字。传为褚遂良所书的阴符经尚有小楷和行书两种刻本流传于世,字迹皆很小,难窥庐山真面目。此帖字大盈寸,末题“起居郎臣褚遂良奉敕书”。很有可能是唐代学褚书的伪作。即便如此,大字阴符经也不失为书法精品。此帖不但具备了褚体楷书的特点,还与“唐人写经”极其相似,行笔起落多与写经书法相似,写得自然古朴。元杨无咎云:“草书之法千变万化,妙理无穷。今褚中令楷书见之,或评之云,笔力雄瞻,气势古淡,皆言中其一。”54第54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褚遂良楷书介绍55第55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56第56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

36、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57第57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58第58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59第59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0第60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1第61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2第62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3第63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

37、(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4第64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5第65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6第66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7第67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8第68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雁塔圣教序笔法分析与临习69第69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汉字主要是由点和线构成的方块字。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

38、字,一类是复合字。但无论是哪种结构的字,他们的结构都要遵循同一个原则:重心平稳,疏密匀称,收放有度。重心平稳,就是要掌握字的重心,使字站得稳。疏密匀称,收放有度,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处理书法结构时,要有意识地总结归纳出疏密收放的规律,做到平中见奇,静中寓动。褚遂良楷书雁塔圣教序在结体上,中宫收紧,疏而不散。书法结字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用笔,这需要学书者长期的积累与用心的体会,方能得其中的奥妙所在。70第70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1第71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2第72页,共215页。

39、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3第73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4第74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5第75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6第76页,共215页。二、褚遂良楷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雁塔圣教序结体的一般规律77第77页,共215页。三、毛笔楷书的章法布局稳重自然整体疏朗间距变化格中不严多样统一78第78页,共215页。第二讲毛笔行书79第79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一)行书的概念及分类行书是介于楷书

40、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正楷那样端庄,而是兼有楷、草两种书体的某些特点。唐张怀 书断中说:“行书者即正书之小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又说“夫行书,非草非真”。清代刘熙载书概说:“盖行者,真之捷而草之详。”“行者,草之属也。”可见,行书在用笔、结构方面较楷书流动、简省,书写速度快;和草书相比较,行书又显得规矩,不像草书那样狂放连绵,过分简易,难以辨识。五体书中,行书最为实用方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晋代行书成熟以来,历代书法家大多精于行书。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晋朝以来的中国书法发展史,是以行书的发展为主流的。行书大致可分为行楷书和行草书两种。行楷书体势近于楷

41、而比楷书放纵,有楷书的规矩但又不像楷书严谨拘束。王羲之的兰亭序可谓行楷书的典范,单字基本独立,行距变化不大,但用笔灵活多变,结构侧生姿,字间参差错落,敛中有纵,不激不厉。行草书近于草而比草书收敛,有草书的放纵,但又保持着隶、楷书点画、结体的基本轮廓。如颜真卿祭侄稿,用笔中锋使转为主,结字多参草法,常数字连绵牵带,风格激越奔放,但字字分明,纵中有敛,可算是行草书的代表。80第80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二)行书发展概要1. 晋代行书:“二王”风范晋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行书是行书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楷、行、草三体均成就突出,行书境界尤高。近人马宗霍书林藻鉴认为晋人行书“以

42、韵为胜,以度相高,韵从气发,度从骨见”,充分概括了晋人行书气韵生动、俊逸流美的时代特点。晋代书家皆擅行书,王、卫、谢、郗、庾等书法世家人才辈出,代不乏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81第81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王羲之博采众长,兼擅诸体,而以行书成就最高,将古朴的书体变为妍美的今体,是王羲之在书史上最大的贡献,王羲之也因此被后世尊为“书圣”。他的行书妍美秀逸,雄健洒脱,遒丽天成,惜真迹无一留传,传世墨迹均为唐人摹本,著名作品有兰亭序丧乱帖得示帖孔侍中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及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书而成的圣教序等。兰亭序(图2-21)是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

43、书”。传世兰亭序诸临摹本中,冯承素摹本最佳,称“神龙兰亭”。兰亭序系王羲之乘兴写下的一篇诗集序言草稿,点画遒美,用笔洒脱灵变。结字似反正,各尽其态,同字皆有变化,其中二十一个“之”字,个个写法不同,而又自然得体。章法布局采取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由于是稿书,作者寓情于笔,率意而为,故字与字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点画映带而生,笔断意连,在自然畅达中流露出一种儒雅从容、不激不厉的风范,可谓晋人“尚韵”书风的经典作品,历来备受推崇,影响深远。82第82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圣教序(图2-22)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和尚整理出来的佛经所撰写的序言,由当时的怀仁和尚集宫中收藏王羲之字迹,精心勾摹缀集

44、而成,是碑广采王书,选字精良,也能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变化与衔接,较好地体现了王羲之书法单字的真实面目,为后世学习王羲之行书保留了一份重要的资料。但因为是集字而成,行气自然不够连贯,章法的协调性也稍差,故临习此碑应以单字结构为主,笔法、章法宜多参考兰亭序及手札墨迹。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他在继承家字的基础上,大胆融入汉末张芝草法,首创“破体”,完善了“行楷”和“行草”,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二王”。其行书代表作有鸭头丸帖廿九日帖十二月帖。 “二王”之外,王伯远帖也是东晋时期重要的行书作品,清高宗曾将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疑为米芾临本)合称“三希”,三帖中唯有伯远帖确证为晋人真迹,弥

45、足珍贵。此帖笔力遒劲,古瘦峻拔,风致超逸,萧散古淡,充分展现了东晋行书的风采。83第83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2. 唐代行书:雄强特出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集大成时期,法度森严的楷书与任情恣性的狂草均在唐代达到空前绝后的高度,行书方面也是名家辈出,成就非凡。唐代行书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初唐对王羲之书风的继承和中唐雄强书风的确立。唐太宗李世民极力推崇王羲之书法,认为“详察古今,研精篆隶,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奠定了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书圣”地位,故朝野上下,均以王羲之为法,形成了崇尚王书的风气。尤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诸家行书,在取法王羲之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理解,

46、较具个性特色。中唐行书以李邕、颜真卿为代表,他们在风格上追求雄强之美,开创了行书的新境界。颜真卿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仅次于王羲之的伟大书家,其楷、行书均能别开生面,于“二王”之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颜真卿行书大胆融入篆籀笔法,吸收汉碑浑穆之气,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开创了雄浑宽博的新书风,成为唐代行书的突出代表。颜体行书的创立,打破了“二王”行书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双峰对峙。颜真卿行书作品较多,而以祭侄稿争座位帖刘中使帖裴将军诗最为著名。84第84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祭侄稿(图2-23)是颜真卿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殉难的侄子季明的文稿,书时作者悲愤满怀,国仇、家恨

47、、亲情交织在一起,任情恣性,下笔狠重,郁勃顿挫,浓墨枯笔,参差错落,不拘一格。文中有多处涂改,非但行气不阻,更增雄逸苍劲之气。通篇笔势纵横豪放,一泻千里,逸笔草草却又尽合法度,忠义英烈之气溢于笔墨之间,是情感与书艺高度融合的杰作,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85第85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3. 五代行书:承前启后五代时期仅有短暂的54年历史,却在行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这要归功于杨凝式这一承前启后的大家,他的书法继承“二王”、颜真卿及欧阳询,字形侧,跌宕有致,风骨独标,有淡法度、重精神意趣的倾向,为宋代尚意书风的先声。传世行书墨迹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和夏热帖。韭花帖(图2-24)

48、融晋韵、唐法于一炉,用笔凝练洁整、结体似反正,书风淳朴淡雅、凝远可爱,尤其是大胆布白,字距、行距拉得很开,疏朗的布局产生了萧散闲淡、高远旷达的韵致,开创了一种新的章法模式。86第86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4. 宋代行书:以意为法宋代重文轻武,法帖大量刊行,行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由于当时书家多为文人士大夫,他们对待书法始终保持着一种“玩”的心态,崇尚意趣和韵味,他们不拘成法,以意为书,形成了行书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尚意”书风。其中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及蔡襄为代表,史称“宋四家”。苏轼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我国文化艺术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强调以意悟书,提出“我书意造”“不践古人”

49、“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等主张,为宋代尚意书风奠定了深刻的思想基础。他的行书出入“二王”、颜真卿、杨凝式、李邕但不见其辙迹,用笔肥厚,字形偏于扁平,多左低右高,而字里行间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形成了肉丰骨劲,态浓意淡,藏巧于拙而又自然洒脱的风格,传世行书主要有黄州寒食诗帖李太白诗仙卷前赤壁赋等。87第87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黄州寒食诗帖(图2-25)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也是宋人“尚意”书风的经典之作。诗的内容苍凉沉郁,书法则起伏跌宕,浪漫不羁,结字多扁平紧密,又不时杂以纵长的竖笔,沉郁凝重中复具旷达超逸之气。动荡强烈充满力感的线条饱含着书家丰富的情感体验

50、,但又有别于祭侄稿的任情恣性,一泻千里,而是有节制的放纵,含约束的抒情,创造了一种“蓄而不发”的独特意趣和审美风范,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88第88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5. 元代行书:复古主义“尚意”书风至元初时已呈日薄西山之势,尚意轻法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了技法的日益荒疏。因此,元代书家提倡法度与古意,以师承晋唐书风为己任,形成了复古主义的风潮。代表书家有赵孟緁及鲜于枢、杨维桢等。赵孟緁是元代最有影响力的书家,被称为“元书盟主”。他的行书以“二王”为法,并受初唐陆柬之影响,为后世学王之典范。风格温文典雅,婉转灵动,颇具形式之美,尤以尺牍为最佳,信笔挥就,精熟过人,飘逸飞动,秀美有

51、余。行书传世墨迹颇多,如赵孟緁 十札卷(图2-26)、洛神赋、闲居赋、烟江叠嶂图、前、后赤壁赋等。89第89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6. 明代行书:帖学中兴明代是行书的大发展时期,流派纷呈,书家众多,各具风采,蔚为大观。从风格上看,明代行书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以传承为主,由赵孟緁而上溯魏晋唐宋,代表书家有祝允明、文徵明、王宠和董其昌(图2-27),晚明董其昌影响尤大。第二类强调书家个性精神的解放,力主创新,掀起了一股浪漫主义的行书书风,明代晚期达到高潮,代表书家有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等。其中又以徐渭、王铎二人成就更为突出。90第90页,共215页。一、毛笔行书概述7

52、. 清代行书:碑帖互融清代行书可分为初期和中晚期,清初行书几乎为赵孟緁、董其昌书风所笼罩,渐趋秀媚柔弱,其间虽有明朝遗民傅山、朱耷继承晚明浪漫书风,较具特色,但帖字风气已衰。清中期道光以后,碑学兴起,篆、隶、魏楷大昌,行书则化碑入帖,融入篆、隶、魏法,崇尚自然质朴书风,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境界。代表书家有何绍基、赵之谦、康有为、吴昌硕等。91第91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兰亭序笔法的特点及分析1. 露锋与藏锋起笔或收笔时笔锋显露于外的,称为露锋;笔锋隐藏于点画之中的,称为藏锋。兰亭序行笔多顺势而为,起、收笔处露锋多,藏锋少,但行笔中段依然以藏锋为主。92第92页,共215

53、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一)兰亭序笔法的特点及分析2. 中锋与侧锋运笔过程中,使笔锋保持在笔画中心的用笔方法称为中锋;笔锋稍偏离于笔画中心称为侧锋。中锋能使笔毫凝聚,写出来的线条凝重含蓄。侧锋写出来的线条锋芒活跃。王羲之行书以中锋运笔为主,故骨力劲健,又兼用侧锋取姿,使点画形态丰富多彩。93第93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3. 牵丝与映带牵丝与映带是行草书中加强上下笔联系的最常用笔法。牵丝指写完上一笔而过渡到下一笔书写时没有把笔完全提起,笔尖在纸上留下的轻细线条。牵丝宜轻、行笔宜快,不能犹豫迟疑。映带是指写完上一笔时顺势往下一笔的起笔处带出笔锋,而下一笔的起笔空中顺

54、承上笔收势而起,上带下映,笔断意连。一字之中,往往是牵丝与映带互用,有连有断。94第94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4.提按与使转提指运笔过程中将笔毫提起,使笔画由粗变细,由重变轻的过程。按与提相反。提按生节奏,提则快、轻,按则慢、重。使转指行笔过程中用手腕带动笔毫左右围转运行,使笔锋保持在点画的中线上行走的运笔方法。楷书书写多用提按,少见使转,行书行笔中提按、使转兼用。95第95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1、横法96第96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2、竖法97第97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

55、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3、撇法98第98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4、捺法99第99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5、点法100第100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7、钩法101第101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二)、笔画基本写法8、折法102第102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1. 体势纵长为主103第103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2. 上下开合104第104页,共

56、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3. 欹正相生105第105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4. 疏密相间106第106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5. 收放合度107第107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6. 同旁变化108第108页,共215页。二、王羲之行书技法分析与临习(三)王羲之行书结构的一般规律7. 同字异形109第109页,共215页。三、毛笔行书的章法布局1. 行气贯通, 侧取势2. 精神绾结,前后照应3. 浓淡

57、枯润,自然生发4. 大小相间,疏密得宜5. 行草穿插,缓前急后110第110页,共215页。思考练习:1. 什么是楷书?魏碑与唐楷在艺术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 唐代有哪些著名的楷书大家?艺术特点有何不同?3. 褚遂良的楷书总体上呈现什么样的风格?4. 褚遂良楷书的用笔、结体、章法有何特点?5. 以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为范本,选择其中五页各做精确临摹十遍,并背临一遍。6. 将自己所学褚遂良楷书进行综合应用,做不同幅式的习作若干张。7. 什么是行书?行楷与行草有何不同?8. “天下三大行书”指的是哪三件杰作?艺术风格有何不同?9. 在基本笔法运用上,行书与楷书有何区别?10. 行书结构的变化规律有哪些

58、?请举例说明。11. 行书在章法布局上具有哪些特点?12. 以王羲之兰亭序为范本,做准确临摹十遍,并背临一遍。13. 将自己所学王羲之行书进行综合应用,做不同幅式的习作若干张。111第111页,共215页。本课完112第112页,共215页。第三课 钢笔书法教学重点:钢笔楷书、行书的技法特点及训练。教学难点:如何在钢笔字的书写中传达中国传统书法的韵味。113第113页,共215页。第一讲钢笔楷书114第114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15第115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16第116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

59、点画写法117第117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18第118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19第119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20第120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21第121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22第122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23第123页,共215页。一、钢笔楷书笔法的特点(一)基本点画写法124第124页,共215页。三、钢笔楷书的章法训练钢笔字的每一个字都写好了,还不等于整篇字就美观了。

60、在工作学习中,钢笔字日益体现出它的实用性,这就要求在书写钢笔字时,需要特别注意通篇的章法效果。一般来说,把字组成完整篇章的安排方法叫“章法”,也叫“布局”“布白”,它是钢笔字能否成为一件艺术品的关键。总的来讲,钢笔字的章法没有毛笔字的章法那样讲究,但是不同的钢笔书法亦有不同的章法要求。一幅钢笔书法,可以立书,也可以横书。立书从右至左,横书从左至右。但无论立书、横书,通常要注意行距大于字距,篇与篇大于段与段,要留足天头地脚,同篇作品必须形式统一,上顶下齐,可打可不打标点。从行列上看,钢笔楷书一般可以采用纵横成行、有行无列两种格式,无行无列式不适合于写楷书,至于格子,可以画也可以不画。125第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