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别康桥教材分析再别康桥是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单元的第九课。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诗 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 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 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 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知识与能力目标】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一,以诵读为主。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试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 在教学的各

2、个环节。第二,联想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有关作者徐志摩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现代文学的诗坛上,诞生了这样一位诗人,他出身巨商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

3、美文化一一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 像一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在中国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一一浪 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让我们一起走 进康桥,走进诗人的世界一一二,作者介绍徐志摩(1897/1/15-1931/11/19),浙江海宁秋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

4、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 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 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 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 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三,相关背景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

5、康桥,今通译剑桥,是英格兰的一个城市,靠近康河(剑河),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因此著名于世。它是英国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再别康桥中的“康 桥”是指剑桥大学,剑桥大学是英国也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诗人1920年秋到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1923年发表了第一首回忆 康桥的诗一康桥再会吧。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一 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写下传世之作一一再别康桥。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I。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单独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

6、日的校园,在那水木清华 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引发了 他千缕柔情、万种感触。在离别康桥的归途上吟成了 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四,解读课文.朗读指导 老师朗读及学生自由读、齐读并识记字词河畔(pdn) 青存(xing) 长篙(gdo)蒿()草 漫溯(su)载zdi 一年半载zdi载歌载舞 装载 登载 斑斓(澜、阑)这首诗的音节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表现在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 歌,箫、桥,来、彩。其次是音节利谐,节奏感强。再次是回环复沓。首节和尾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 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7、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存,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 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

8、,诗人感情到达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 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 浸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 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 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 出来。B、第一节:借代第二节:暗喻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第八节:重

9、叠复唱C、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 一 “物我 相融”一“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 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 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 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 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

10、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 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 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 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 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 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到达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3.三美(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项选择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

11、用了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荐,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 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 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 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 “招摇”揉碎” “漫溯”“挥一挥”等,使 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 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 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存,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

12、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 “河 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 “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 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 “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 “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 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 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 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 “梦/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放 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 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

13、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 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 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招手” “荡漾” “招摇 揉碎 “漫溯 “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 面,给人以立体感。(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二次用了 “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 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 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愚 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 步地铺展,颇有些 “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表达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再别康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