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第1页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第2页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第3页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第4页
《苏轼词两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词两首教学目标:1、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2、理解宾主互衬,虚实相衬的写作特点;3、了解豪放宋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词的语言美,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2、难点:苏轼词的风格特点。教学时教:一课时。教学课型:讲读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背诵赤壁赋关于赤壁环境描写的一段。二、解题1、以提问方式复习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画家,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市、

2、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询、其 弟苏辙并称“三苏”。2、关于豪放派词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开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 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 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 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3、让学生介绍写作背景苏轼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斥。1079年,他突遭逮捕,审讯,这是著名文字狱“乌台诗案他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总之,苏轼贬黄州, 是因为遭人暗算,不知不觉转入政治斗争漩涡,而不

3、是什么因写诗攻击新法。他这次受打击, 心情是复杂的,所以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抒发自己的抱负。二、整体感知念奴娇赤壁怀古1、指导朗读,疏通文字。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表现出作者对历史上 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 作低调处理2、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板书)上阕:(赤壁)所见:大江、故垒所见:大江、故垒所想:千古风流人物乱石、惊涛乱石、惊涛一时多少豪杰下阕:e怀古)(伤今)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忆:(周郎)雄姿英发所慨:多情善感风流潇洒早生华发人生如梦才华横溢定风波1、导

4、语:站在讲台前,我突然就想到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堂课的工夫;加一个字,人生 就是上一堂课的工夫。类推一下:人生就是一场雨的工夫,人生就是躲(淋)一场雨的工夫。 一场雨,躲一场雨。有什么寓意呢?板书:雨明确:前者寓意:偶然;短暂;不幸;客观存在;后者多了层如何面对的意思,有了动 词“躲”字,主观意愿,行动过程,生命痕迹,2、背景穿插(结全以前所学及查资料获知)明确:苏轼的生平经历证明了,他一生都在仕途上。22岁中进士,先是当判官,然后 出任,先后知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疲贬黄州,职位团练副使,出来之后,又先后知登 州,一度高升翰林学士,后又出知杭州、颖州、扬州、定州,最后被逐惠州、僧州,节度使

5、副使别驾。3、内容分析:上阕:“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关键词是“任”,含放任自由之意。此时在词人眼 中呈现的,已经不是自然界的这场短暂变故,而是人生旅途中的大风雨。面对风雨,不惊不 避,不哀不伤,显示了词人的人格光辉。此句将词人一生的坎坷磨难以及泰然洒脱的生活态 度,尽行囊括。下阕:“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关键词是“归”或“无”。心中无雨晴,纵然风雨 阴晴变化莫测,也左右不了词人的心境了。此句展示出词人处变不惊、宠辱偕忘、超乎物外 的旷达人生境界。板书:定风波冒雨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超然旷达,忧乐两忘雨过天晴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二课时(拓展阅读)苏轼词两首导学案一、苏轼人生经历表:1037年(眉山

6、出生)玲1056 (进京科考,名动京师)玲1047 (自请出京,各州任职)玲1079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玲1085 (东山再起,杭州筑堤)玲1091 (再回朝廷,历任尚书)玲1094 (被贬惠州)玲1097 (流落脩州)二、重点诗词赏析:自请出京,各州任职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二)水光激艳晴方好,山色空濠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 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注释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朝曦:早晨的阳光

7、。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敝涌: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濠:细雨迷濠的样子。濠,一作“蒙”。亦:也。奇:奇妙。欲:可以;如果。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黄州之行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 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 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

8、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 自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 四年多。被贬惠州十月二日初到惠州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注释:鸡犬识新丰:典故,刘邦为解父亲乡愁,在长安附近仿照家乡沛郡丰邑(今江苏丰 县)建造新丰(今西安市新丰镇),将原丰邑的鸡犬也一块取来,都各自认识自己的家。比 喻虽在异乡,却感觉很亲切,就象在家乡一样快乐自在。岭南:泛指两广一带。春色:作者自注:“岭南万户酒。”此处的春色指酒。寓公:寄居外地的贵族或是闲散无权的

9、官吏。谪居僧州别海南黎民表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由以上几篇作品可以看出,苏轼的人生经历,对他的作品影响很大,最明显的是心境上的变 化:(参考鉴赏)诗句内容心境分析水光激超晴方好,山色空濠雨亦奇。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问天气 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 的性格、开阔的胸怀。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凄冷夜色,清美词境,哀愤心情。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无罪被逐,他乡为家,苦中寻乐。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一贬再贬,亲友离散,看淡生死。三、课后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

10、以下小题。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宋苏轼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注:熙宁四年,柳子玉谪官寿春,舟过陈州,以诗赠子由,苏轼与苏辙均在陈州,于是苏氏 兄弟均步柳诗原韵分别作诗回赠。本诗就是苏轼回赠柳子玉的两诗中的一首。图书:本指书 籍图谱等文献。这里指文章。齐物:整顿,使物齐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苏、柳之间感情之深,结合这首诗分析。.请赏析尾句“一听秋涛万鼓音”的妙处。【参考答案】1:此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解答时可逐句分析。开头两句“如我自观犹 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意思是像我自己看自己都

11、觉得讨厌,不是您谁肯特意寻来看望我, 说明苏轼人生遭遇困境的时候,柳子玉主动寻访探望,辨明二人感情深厚。“图书跌宕悲 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意思是文章写得曲折跌宕,悲伤年华老去,夜深了我们还在青光闪 映的灯火下长谈,说明苏柳二人见面之后惺惺相惜,长时间相谈。“早岁便怀齐物志,微 官敢有济时心”二句意思是早年的时候就怀有远大志向,古今担任小小的官员哪敢有救世的 心思。结合注释可知,此时柳子玉谪官寿春,这两句诗和前三、四句都表达了诗人对柳子玉 不幸遭遇的同情。“南行千里何事成,一听秋涛万鼓音”意思是向南行走千里能做成什么 事情呢,听那秋天涛水的声音,就像千万鼓声一样,表达出诗人对柳子玉前途的担忧和鼓励。2:此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能力。从内容上来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