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大泽乡》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1.gif)
![茅盾《大泽乡》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2.gif)
![茅盾《大泽乡》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3.gif)
![茅盾《大泽乡》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4.gif)
![茅盾《大泽乡》阅读过程指导+练习(附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67bca7c5715e84a1a925919cb712109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作家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玄珠、郎损等,字雁冰,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美文诵读阅读指导文本是著名作家茅盾的新编历史小说,选取“大泽乡起义”这样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运用大胆想象,描写了起义前两军官与九百个戍卒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作者由此折射1930年中国所处的社会现实,通过大泽乡起义,总结了农民起义体现出的意
2、义,旨在发掘历史的高尚精神,给“现代”的人们(当时的人们)以鼓舞向上的力量;启示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要有维权意识,自己正当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人民要当家做主人,过上幸福生活。在本文中,作者恰当地处理了文学表现人性和阶级性的关系,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特殊环境下某个阶级的具体的人的人性。因为对人物个性刻画的合理,真实丰满,加之环境描写细腻逼真,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之,我们仿佛回到了秋雨绵绵的大泽乡,感到了当时紧张压抑的气氛,体味到军官矛盾无奈的心情,感到了九百起义者的愤怒和骚动。大泽乡茅盾算来已经是整整的七天七夜了,这秋季的淋雨还是索索地下着。(小说开篇交代下了整整七天七夜的秋雨,以及九百戍卒此
3、时糟糕的处境,营造了一种凄苦、悲凉、压抑的氛围,为后文情节展开做了铺垫。)军营早已移到小丘上。九百戍卒算是还能够捆一堆干燥的稻草,这便是那两位终天醉成泥猫的颟顸军官的唯一的韬略。军官呢,他们的祖父是当年铁骑营中的悍将。然而现在,他们却只能带着原是“闾左贫民”的戍卒九百。他们富农素所奴视的“闾左贫民”,没有一点共同阶级意识的“部下”!(两个军官因为祖上的功德而得以率领“闾左贫民”到渔阳去,他们整天无所事事,醉成泥猫,小说以小见大,从侧面表现了秦朝末年的社会现实。)半夜酒醒,听到那样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又感着砭骨似的秋夜的寒冷。(“胡笳似的风鸣,军鼓似的雨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军官半
4、夜听到的声音,体现出浓郁的军旅特色,营造了紧张的氛围。)听说昨天从鱼肚子里发现一方素帛,朱书三个字:陈胜王!陈胜?两屯长之一是叫作陈胜呀。突然,从远远的不知何处的高空闯来了尖厉的哀嗥。是近来每夜有的狐狸叫,然而今番的是魔鬼的狐狸叫,是要撕碎你的心那样的哀嗥,断断续续地,是哭,是诉,是吆喝。分明还辨得出字眼儿的呀。“说是大楚兴啰?”“又是陈胜王!”面面觑着的两位军官的僵硬的舌头怯生生地吐出这么几个字。宿酒醒了,陈胜的相貌在两位军官的病酒的红眼睛前闪动。是一张多少有点皱纹的太阳晒得焦黑的贫农的面孔。也是这次新编入伍,看他生得高大,这才拔充了屯长。敢是有几斤蛮力?不懂兵法。想来陈胜倒不是怎样可怕,可
5、怕的是那雨呀!雨使他们不能赶路,雨使他们给养缺乏;天啊,再是七日七夜的雨,他们九百多人只好饿死了。在饿死的威吓下,光景是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罢?第二天还是淋雨。躲在自己帐里的两位军官简直不敢走动。到处可以碰着怀恨的狞视。营里早就把鱼鳖代替了米粮,但吃得太多鱼鳖的兵士们好像性格也变成鱼鳖了。没有先前那么温顺,那么沉着。骚动和怨嗟充满了每个营房。“怎么好?走是走不得,守在这里让水来淹死!”“整天吃鱼要生病的哪!”“木柴也没有了。今天烧身子下面垫的稻草,明天烧什么?吃生鱼罢?我们不是水獭。”“听说到渔阳还有两三千里呢!”“到了渔阳还不是一个死!”死!这有力的符咒把各人的眼睛睁大了。该他们死?为什么?是
6、军法。便算作没有这该死的军法,到了渔阳,打败了匈奴,毕竟于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自己本来也是被征服的六国的老百姓,祖国给与他们的是连年的战争和徭役,固然说不上什么恩泽,可是他们在祖国内究竟算是“自由市民”,现在却被掳为奴,唤作什么“闾左贫民”,成年价替强秦的那些享有“自由市民”一切权利义务的富农阶级挣家私了。到渔阳去,也还不是捍卫了奴役他们的国家,也还不是替军官们挣家私,也还不是拼着自己的穷骨头硬教匈奴降而为像他们一样的被榨取的“闾左贫民”么?从来不曾明晰地显现在他们意识中的这些思想,便像潮气一般渗透了九百成卒的心胸。鱼肚子里素帛上写的字,夜半风声中狐狸的人一样话语的鸣嗥,确也使这九百人觉得诧异
7、。(狐狸的叫声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故事奠定了悲壮的基调;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了“闾左贫民”想要起来反抗的心理。)然而仅仅是诧异罢了。没有幻想。奉一个什么人为“王”那样事的味儿,他们早已尝得够了。一切他们的期望是挣断身上的镣索。他们很古怪地确信着挣断这镣索的日子已经到了。想起自己有地自己耕的快乐,这些现在做了戍卒的“闾左贫民”便觉到只有为了土地的缘故才值得冒险拼命。什么“陈胜王”,他们不关心;如果照例得有一个“王”,那么这“王”一定不应当是从前那样的“王”,一定得首先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自己有地自己耕。(文中多次使用“闾左贫民”这一词语,前两处主要表现了两位军官对出身贫
8、寒的戍卒的鄙夷歧视,后面三处则表达了作者对麻木的戍卒的微妙讽刺。)风还是虎虎地吹着,雨还是腾腾地下着。比这风雨更汹涌的,是九百戍卒的鼓噪,现在是一阵紧一阵地送进两位军官的帐幕。(用“风雨”衬托了“九百戍卒”越来越激昂的反抗情绪,表现了“闾左贫民”的反抗意识已经觉醒,预示着起义一触即发。)觉得是太不像样,他们两位慢慢地踱出帐幕来,打算试一试他们的“泥猫”的威灵了。他们摆出照例的巡视营帐的态度来。这两位的不意的露脸居然发生了不意的效果,鼓噪声像退落的潮水似的一点一点低下去了。代替了嘴巴,戌卒们现在是用眼睛。两位军官成了眼光的靶子。可不是表示敬意的什么“注目礼”,而是憎恨的,嘲笑的,“看你怎么办!”
9、本来未始不准备着接受一些什么“要求”,什么“诉说”,或竟是什么“请示进止”,总之,为了切望减少孤独之感便是“当面顶撞”也可以欢迎他们俩,却只得到了冷淡和更孤独。他们不是两位长官在自己部下的营帐内巡视,他们简直是到了异邦,到了敌营,到了只有闪着可怖的眼光的丘墟中。是黄河一样的深恨横断了部下的九百人和他们俩!没有一点儿精神上的联系。九百人有痛苦,有要求,有期望,可是绝对不愿向他们俩声诉。(交代了写作对象两军官与九百戍卒,强调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后文埋下伏笔,并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两位军官站在营外小丘顶巅,装作瞭望地势。大泽乡简直成为“大泽”了。白茫茫的水面耸露出几簇茅屋,三两个村夫就在门前
10、支起了渔网。更有些水柳的垂条,卖弄风骚地吻着水波。刚露出一个白头的芦花若不胜情似的在水面颤抖着。天空是铅色。雨脚有簪子那样粗。好一幅江村烟雨图呵。心神不属地看着的两位军官猛觉得有些异样的味儿兜上心窝来了。是凄凉,也是悲壮!未必全是痴呆的他们俩,从刚才这回的巡视看出自己的地位是在“死线”上,“死”这有力的符咒在他们的灵魂里发动了另一种的力量;他们祖若父血液中的阶级性突然发酵了。他们不能束手困在这荒岛样的小丘上让奴隶们的复仇的洪水来将他们淹死!他们必得试一试最后的挣扎!(作者用看似轻松的笔调描写了大泽乡大雨如注的场面,烘托出两位军官凄凉、悲壮的心境,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看出来么?不
11、是我们死,便是他们灭亡!”“先斩俩屯长?”“即无奈何,九百人一齐坑罢!”先开口的那位军官突然将右臂一挥,用重浊的坚决的声调说了。“谁给我们掘坑?”不是异议,却是商量进行手续,声音是凶悍中带着沉着。“这茫茫的一片水便是坑?”当这样的意念在两位军官的对射的目光中闪着的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了这么不成体统的嚷闹:“守在这里是饿死到了渔阳误期也是死大家干罢,才可以不死将官么让他们醉死!”两军官的脸色全变了,嘴唇有些抖颤。交换了又一次的眼色,咬嘴唇,又剔起眉毛,统治阶级的武装者的他们俩全身都涨满了杀气了,然而好像还没有十分决定怎么开始应付,却是陡地一阵夹雨的狂风揭开了帐门,将这两位,太早地并且不意地暴露在嚷
12、闹的群众的眼前了。面对面的斗争再没有拖延缓和的可能!也是被这天公的多事微微一怔的群众朝着帐内看了。是站着的满脸通红怒眉睁目的两个人,但只是“两个”人!“军中不许高声!左右!拿下扰乱营房的人!”拔出剑来的军官大声吆喝,冲着屯长之一叫作吴广的走过来了。回答是几乎要震坍营帐那样的群众的怒吼声。也有了兵器在手的“贱奴”们今番不复驯顺!地下火爆发了!风是凯歌,雨是进击的战鼓,弥漫了大泽乡的秋潦是举义的檄文;从乡村到乡村,郡县到郡县,他们九百人将尽了历史的使命,将燃起一切茅屋中郁积已久的忿火!(小说对大泽乡起义前的内容描写很详细,涉及军官、戍卒、陈胜等人物,但对起义过程的描写却很少,这一部分使用了抒情的笔
13、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始皇帝死而地分!(小说最后一句单独成段,简洁有力,收束全篇,升华主题,给人警醒,引人深思。)1930年10月6号于上海阅读技术指导1.精读:品词析句,咀嚼玩味;圈点、勾画、批注2.略读:提玄勾要;开篇窥斑,知其全豹;寻迹象,揭隐语思考与研讨1.文中戍卒们的情绪发生了哪几个阶段的变化?请简要分析。答案雨下了七天七夜时,戍卒们逆来顺受;继续下雨、粮食缺乏时,戍卒们骚动、怨嗟;当想到可能拥有土地时,高声怒吼。2小说借用历史材料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小说世界,请据此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答案内容特征:属于历史材料新编的形式,小说故事脱胎于司马迁史记中的陈涉世家;采用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虚构细节、现代语言掺入,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叙述视角:小说的叙述视角为两军官和九百戍卒,其中主要是从两军官的视角来叙述故事的。情节特征:小说以两军官与九百戍卒的矛盾为行文线索,贯串全文;叙述手法:小说以叙述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情。3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始皇帝死而地分”的原因。答案秦朝社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供应合同
- 雇佣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 工业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项目投资合同
- 船舶制造技术研发投资合同
- 大棚承包合同
- 建筑装饰材料采购合同
- 影视行业观影风险告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农田测绘及农业规划合同
- 二零二四实习协议与保密协议及培训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出租车承包经营服务合同(全新版)2篇
-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北京市北京四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快递行业无人机物流运输合同范本及法规遵循3篇
- 伤残抚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DL-T+5196-2016火力发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设计规程
- 2024-2030年中国产教融合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4年微生物检测试剂行业商业计划书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物业公司介绍
- (正式版)SHT 3551-2024 石油化工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