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选择-供参考_第1页
课程论选择-供参考_第2页
课程论选择-供参考_第3页
课程论选择-供参考_第4页
课程论选择-供参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在教育史上最早真正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人是() 1.A. A 洛克2.B. B 华生3.C. C 斯金纳 赫尔巴特2、“教师即研究者”是()的主张。 1.A. A 泰勒 斯藤豪斯2.C. C 施瓦布3.D. D 乔伊斯3、课程最根本的基础是:( )1.A. 社会学2. 心理学哲学3.D. 语言学4、19世纪中叶,()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的课程问题,它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开端。 1.A. A 皮尔士2.B. B 詹姆斯 斯宾塞D. D 罗素5、“百科全书式”的分科课程是由()倡导的。 1.A. A 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2.C. C 赫尔巴特3.D. D 卢梭6、课程

2、探究形式中的过程模式是()提出的。 1.A. A 泰勒斯藤豪斯2.C. C 施瓦布3.D. D 乔伊斯7、现代课程领域的范围和研究取向最早主要是由()确定的。 博比特1.B. B 查斯特2.C. C 泰勒3.D. D 斯宾塞8、“令人厌烦的知识用处不大,而人们渴望得到的知识都能成为永久的财产”这是()的观点。 1.A. A 皮尔士2.B. B 詹姆斯3.C. C 斯宾塞罗素 9、()是学校课程观的最根本的基础。 哲学1.B. B 心理学2.C. C 社会学3.D. D 教育学10、在课程设计时,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的人是() 奥苏贝尔1.

3、B. B 施瓦布2.C. C 布鲁纳3.D. D 罗杰斯11、实用主义对近代课程的影响非常深远,其主要代表人物是:( )1.A. 卢梭 杜威2.C. 马尔库塞3.D. 洛克12、杜威认为课程的中心应该是:( )1.A. 知识2.B. 抽象思维3.C. 各种形式的活动学习经验13、人本主义者较为关注的是:( )1.A. 学习者学习起因2.B. 学习者的学习过程3.C. 学习者学习结果学习者学习的经验14、下列教育家中主张“自然教育”的是:( )卢梭1.B. 柏拉图2.C. 洛克3.D. 涂尔干15、课程探究形式中的实践模式是()提出的。 1.A. A 泰勒2.B. B 斯藤豪斯施瓦布3.D. D

4、 乔伊斯16、孔子确定的学生要学习的“六艺”为:琴、棋、书、画、御、乐、数。 1.B.17、我国古代的“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A.18、我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诗、书、易、礼、乐。 1.A.19、古希腊智者派创立的“三艺”为:文法、修辞、辩证法。 1.A.20、综合性学科课程,即综合课程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1.B.21、美国学者夸美纽斯提出“潜在课程”一词,成为是课程整体化的一个重要进展。 1.B.22、“课程”最早出现在19世纪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1.A.23、 “活动性”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有意大利的蒙台梭利和美国的

5、 杜威 。24、 相对于赫尔巴特的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而言,杜威思想的三中心是:儿童、经验和活动 。25、 行为学派的代表有华生和 斯金纳 。26、 我国课程改革动向在课程评价上,要超越目标取向的评价,走向过程取向 和主体取向的评价。27、 以某一主题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课程理论。倾向于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的活动为组织教学的形式,这种课程被称为核心课程 。28、 针对分科课程不能反映人的经验的统一性的弊端,主张将若干有关学科合并起来编订课程。这种课程被称为综合课程 。29、 西方古代的“七艺”:文法、 修辞 、辩证法、几何、算术、天文和音乐。30、 课程编制的新趋势强调:教材编写原则的逻辑顺序

6、与 心理 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原则的有机结合31、 主张指导学校教育改革的理论是“复数”而非“单数”;课程问题主要应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什么”的问题的实践模式的课程专家是 施瓦布 32、 赫尔巴特提出多方面兴趣的课程观,依据其同情的兴趣,他认为需开设的课程有:古典语 本国语和现代语33、 自然主义哲学的基本哲学主张是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强调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受其影响形成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代表有: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法国教育家卢梭。34、我国课程改革动向在课程政策上,实现国家、 地方 和校本课程的整合35、 我国课程改革的动向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 的内在整合未来课程改革的趋势中,课程内容价值取向将从知识本位到学生经验或学生本位的转变38、 现代的课程特点表现为:_教程_和学程39、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全面的有机整体,包括三大系统:认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