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品完整版_第1页
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品完整版_第2页
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品完整版_第3页
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品完整版_第4页
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精品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成果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9年9月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 业 名 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学 制: 三年招 生 对 象: 高中毕业生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 9 月目 录一、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31、汽车行业发展现状3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3二、职业岗位群分析4三、职业分析4四、专业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61、职业能力要求62、素质要求63、知识结构64、体现高职层次的能力目标75、专业培养目标定位7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81、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82、课

2、程体系框架8六、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10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102、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103、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124、 顶岗实习安排125、订单教学安排13七、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施13八、教学资源建设与配置要求14、师资队伍配置要求14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143、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与制订204、学习资源建设21九、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与实施的保障措施211、制度建设21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机制建设21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1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22十一、人才培养方案特色与实施建议23附件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方案附件二:

3、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8级专业培养计划附件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标准附件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情境教学实施方案附件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工作单附件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方案附件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协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1、汽车行业发展调查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长期受到压抑的汽车消费得到释放,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私人消费成为主流。自2006年起,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新车消费市场。中国同时还是仅次于日本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200

4、7年全年汽车产量达到888.7万辆,比2006年增长22.1%,其中轿车479.8万辆,增长24.0%。2007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5697万辆,同比增长14.3%;其中其中民用轿车保有量1958万辆,增长26.7%,私人轿车1522万辆,增长32.5%。虽然近年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增加很快,但比起发达国家,还差得很远,因此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2、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领域人才需求分析在国内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汽车消费后市场的汽车维修业从车源、车型、服务对象到维修作业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已经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有一、二类企业30多万家,从业人员近300万人。

5、福建省汽车维修业户目前已达7000余户,按全国平均水平测算,福建省未来三年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在5万人以上。近几年来,由于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办汽车维修专业,特别是大量的中职学校都新增了汽车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在社会调研中得知,目前汽车检修企业中等层次以下的维修人员的紧缺状况已趋于缓和。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和装置在汽车上的应用和普及,汽车产品及其维修技术高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维修工作的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变化,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正从注重数量向注重高素质、高技能转变,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能在汽车维修生产过程中独当一面解决技术、质量、业务等问题的人才是当前最为紧缺的人才。

6、同时汽车进入家庭也使汽车用户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维修业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现象近年来日益严重,极大地制约了汽车维修行业的正常发展,严重影响了汽车维修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因此,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社会需求量大,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职业岗位群分析通过对全省汽车行业的调研,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汽车维修企业或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企业或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维修业务接待;汽车维修企业或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业务或生产管理;汽车维修企业或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技术管理;汽车

7、维修企业或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汽车配件管理;保险公司车辆事故现场勘查;汽车运输企业汽车技术管理;汽车性能检测企业汽车性能检测与分析;汽车制造企业产品车辆性能与质量检验。三、职业分析通过对上述各个职业岗位进行的调研分析,其岗位的工作任务如下表所示: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汽车机电维修按工单要求进行工作,检查汽车并确定维修方案,以小组工作的方式完成汽车及其各系统机械、电气及电控部分的维护、检查、故障诊断与修复工作,及时向维修业务接待员反馈工作情况,检查修复后的汽车并对工作质量承担责任。诊断汽车疑难故障,对维修技术问题进行说明并撰写分析报告。汽车维修业务接待(维修顾问)通过与交谈了解客户的维修要求,

8、检查汽车并确认维修内容,签订维修合同并等到客户认可,安排汽车维修并监控维修进度,向客户说明汽车修复情况和费用,解释故障原因并指导客户正确使用和维护汽车。汽车维修业务管理(业务主管)制定维修车间年度工作计划并实施,车间维修工和前台业务人员调配及管理,生产设备维护管理,检查维修生产进度和产量以保证完成工作计划,处理客户投诉。汽车维修技术管理(技术总监、内训师)接受厂家培训,对维修工及业务人员进行新车型、新技术培训,对车间的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处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制定车间设备采购和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对维修质量承担法律责任。汽车配件管理根据车间生产规模制定年度配件采购计划并实施,按维修需要及

9、时采购配件,对配件进行质量鉴定,配件的库存管理和发放,旧件的环保处理。保险公司事故车辆现场勘查代表车辆保险人对事故车辆进行现场勘查,鉴定车辆事故原因,确认车辆损失情况,撰写勘查报告,对车辆修复费用进行评价并确认。汽车运输企业车辆技术管理制定企业车辆年度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车辆维修技术档案的管理,车辆运行性故障的分析,车辆修理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组织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和节油驾驶的教育。汽车性能检测站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依据交通法或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对车辆进行安全性能检测或综合性能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确认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综合技术状况,定期对检测线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汽车制造企业产品车辆

10、性能与质量检验依据产品质量标准,对下线新车进行外观检测、安全检测、综合性能检测、各系统工作状况检测,必要时对车辆进行调整以符合出厂要求,填写检验表;对检验不合格车辆填写返工单交车间返修。通过对上述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到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共20项,并通过归纳,得到本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及其对应的工作要求如下: 职业行动领域对应的工作要求能力知识职业态度1.汽车维修客户的接待与生产任务安排能与客户交流,能对车辆进行检查,确认故障,确定维修方案,对修复后的车辆进行检查,向客户说明维修过程,计算维修费用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质量管理知识,汽车故障检测诊断技术1.具有科学的世

11、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服从企业安排,能脚踏实地,服从工作分配,认真从事企业的基层工作做起;职业培训、继续教育、自学成才等手段继续学习来提高自己;团队合作精神,能与企业其他员工沟通与合作;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2.汽车及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能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及其它系统进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作业1、发动机二级维护前检测和附加作业2、底盘二级维护前检测和附加作业3.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拆装与修复能对发动机进行小修、大修,能够诊断、排除汽油、柴油发动机油路、电路、机械系统、电控系统的故障;能对发动机进行二级维护前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附加作业项目汽车发动机机械

12、系统、燃油系统、电控系统等各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检验方法,诊断程序,修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检测诊断与修复5.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的拆装与修复能对汽车底盘各系统进行检修、能够诊断、排除汽车底盘各机械系统的异响、振动、失效、异常磨损、工作失常等故障,能对汽车底盘进行二级维护前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附加作业项目汽车底盘各机械系统、电控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检验方法,诊断程序,修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6.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检测诊断与修复7.汽车电气系统的检测诊断与修复能对汽车充电、起动、灯光、仪表、中控车门锁、电动座椅等系统等电器设备进行检修,诊断和排除其故障; 汽车充电、起动、

13、灯光、仪表等电器设备和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检验方法,诊断程序,修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8.汽车舒适和安全系统的检测诊断与修复能够对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电控悬架等系统进行检修,诊断、排除其故障。汽车空调、安全气囊、电控悬架等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检验方法,诊断程序,修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9.汽车车内局域网系统的检测诊断与修复能对汽车车内局域网及总线系统、电子导航系统、无线通讯系统进行检修,诊断、排除其故障。汽车车内局域网及总线系统、电子导航系统、无线通讯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检验方法,诊断程序,修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10.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能对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进行大修竣工检验,对汽车发动

14、机排放进行测试与调整,能对汽车进行综合性能检测汽车发动机、底盘、车身等各系统修理技术标准、技术要求、检测方法能向客户解释汽车的险种,完成汽车承保手续及理赔的相关手续的办理。汽车保险险种的基本知识;汽车保险与理赔的基本程序及案卷制作。能对车辆的事故现场进行分析,判定事故原因,对事故车辆的损伤部件进行鉴定,完成事故车辆的损失评估,撰写评估报告。事故车辆现场勘查的方法、步骤和和内容;车辆事故痕迹和物证的勘验;车辆事故原因的鉴定;事故车辆损失的评估。能辨识汽车零部件名称并确定其配件编号,完成配件的采购、入库和发放,检查配件的质量,制定配件的年度采购计划。汽车零部件的名称及作用,汽车配件的管理知识,汽车

15、维修和服务企业配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步骤及经营理念。能制定车辆的年度维护计划,完成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分析车辆运行故障,组织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完成车辆报废和更新手续。汽车的合理使用、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特点、汽车维修制度、汽车公害的形成与防治、汽车从销售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典型工作任务(1)汽车维修客户接待(2)进厂车辆检验与故障原因分析(3)汽车维修方案制定与价格估算(4)汽车维修生产任务安排与维修进度管理(5)汽车发动机的维护及其系统的维护与保养(6)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拆装与修复(7)汽车底盘机械系统的拆装与修复(8)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9)汽车底盘电控系统的检修(10)汽车电气系统的检修(

16、11)汽车舒适和安全系统的检修(12)汽车车内局域网系统的检修(13)汽车性能检测(14)汽车性能分析与评价(15)汽车保险与理赔(16)事故车辆勘查与损失评估(17)汽车配件采购与管理(18)汽车维护计划安排与管理(19)汽车运行成本控制与管理(20)产品车辆性能与质量检验四、专业的能力、素质、知识结构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1、职业能力要求2、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

17、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具有热爱劳动的观念,善于和劳动人民进行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有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3、知识结构(1)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2)掌握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汽车材料及加工工艺,电工与工业电子学等专业基础知识。(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

18、、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原理、维修,高级轿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等专业理论知识。(4)掌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价参数和影响因素。(5)掌握合理使用汽车和运行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4、体现高职层次的能力目标通过社会调研以及对上述典型工作任务难度的分析得知,本专业高职层次的毕业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任务的内容及其复杂程度要明显高于中职和技校毕业生。对其职业工作任务的内容和复杂程度进行分析后,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在体现高职层次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以下内容:(1)对汽车及其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能力;(2)汽

19、车及其系统维修方案制定、生产组织、检查和质量控制的能力;(3)汽车及其系统技术状况、故障、损伤、事故的检测、鉴定、分析、评估的能力;(4)汽车及其维修新技术的学习、应用、转训的能力;(5)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的能力;查找和利用资料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5、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本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一体化企业,以及与汽车运用、汽车维修有关的职业领域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汽车维修、汽车运用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顺利进入“汽车后市场”相应职业岗位就业,具备

20、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汽车检测维修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熟悉国家机动车运用与维修的政策和法规,能够胜任汽车维护、检修、性能检测、故障诊断与修复、汽车运用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五、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1、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采取1.510.5的模式,即:第1学年和第3学年上半学年为完全在校学习模式,第2学年采取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第3学年下半学年为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理论教学外,还在校内实训中心完成包括课内实验、课内实训、集中实习等实践教学。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采取在校学习一个月,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1个月的形式,实行校内理论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和

21、企业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课程体系框架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将典型工作任务组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理,根据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了行动体系的学习领域课程。新的课程体系由基础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必修课和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拓展学习领域(对应于原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任修课)组成,各个学习领域与本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评价14.汽车运用与管理 基础学习领域:思想政治理论、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专

22、业学习领域:电工电子基础3.汽车使用及维护4.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查与修复5.汽车传动系统的检查与修复6.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查与修复7.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修复8.汽车底盘控制系统诊断与修复9.汽车电器系统诊断与修复10.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诊断与检修11.汽车车内网络系统诊断与修复12.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拓展学习领域:汽车配件管理、汽车综合性故障分析与诊断、汽车维修企业管理、事故车辆勘查与车损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将上述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辅助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项目等进行划分

23、,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课程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六、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本方案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采取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公共必修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仍保持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核心专业课程采取行动体系的课程结构,并采用传统教学和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

24、中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多次完成自主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针对工作任务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2、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学习领域的课程强调通过学生的具体行动来学习,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培养等价值观的教育,融合在专业教育中,是国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借鉴这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主要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而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通过3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

25、标定位,创立了学科体系和职业行动体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可使学科体系课程能以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培养以逻辑分析能力为主的策略性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使职业行动体系课程(如学习领域课程)能以其通过具体行动来学习的方式成为工学结合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创了一种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和层次特色的课程体系。本培养方案制定的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旧的模块式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程相互关系对比关系如下表所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旧的课程体系的关系课程改革方式专业必修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机械基础以传统课程内容为基础,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汽车

26、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使用及维护无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重组课程内容,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性能分析与检测汽车性能检测与诊断以传统课程内容为基础,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专业方向限选课程汽车网络与信息系统检修汽车网络与信息系统检修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重组课程内容,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

27、合的教学方法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集中实践汽车及其系统维护生产性实训无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实现工学交替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汽车电气与电控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汽车驾驶实习汽车驾驶实习不变职业技能鉴定实习无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重新开发顶岗实习与毕业实践毕业实习顶岗实习3、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本专业继续采取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完成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专业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向性课程、选修课程等组成的专业拓展课程,以完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所需的特殊专业能力培养。4、 顶

28、岗实习安排本专业的顶岗实习分为二个阶段,第1阶段安排在第2学年,共16周,以4周为1个周期,采取4周在学校学习、4周在企业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第2阶段安排在第3学年的下半学期,共16周,以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连续进行。具体见下表:顶岗实习阶段课程名称课程性质第1阶段(第3、4学期)工学交替生产实习1体验性和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属于主要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管理工学交替生产实习2第2阶段(第6学期)毕业顶岗实习预/就业顶岗实习,属于主要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管理工学交替安排在第2学年,学生在已经完成部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采取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和校内学习交替安排的

29、方式进行教学,以实现工学交替。学生在企业中不但要参加企业生产,还要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实训计划的要求,在企业的指导师傅安排下,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这种工学交替安排可以让学生较早接触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下完成指定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效果,进而提高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让学生可以较早地了解将来就业的汽车行业的现状,提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规划,有目的的选择方向性课程。在工学交替的企业安排上,要选择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深层次合作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个企业安排5个左右的学生,按照学生自愿、企业选人、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在整个学年中,学生

30、和实训的企业相对固定。在组织形式上,采取2个班轮换交替的方式,即1个班下企业生产实训,另1个班在学校学习,1个月1个轮回。在时间上通过调整假期,形成从4月至11月连续8个月的企业实训轮回。对企业而言,形成了8个月不间断的学生实训期。交替安排方式见下表:学年第2学年月份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班放假工学交替生产实习1校内学习、实训放假工学交替生产实习2校内学习、实训校内学习、实训放假2班放假校内学习、实训工学交替生产实习1放假校内学习、实训工学交替生产实习2校内学习、实训放假第2个阶段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采取和推荐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已经和企业达成就

31、业协议的学生,可在该企业顶岗实习,没有和企业达成就业协议的学生,统一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时间在14周以上。在上述两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都要根据实习计划完成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生产任务,按要求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还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任务。5、订单教学安排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定向班。定向班的组建和教学原则上从第2学年开始,采取企业提出年度用人需求,签订定向班培养协议,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企业参与选择确定学生的方式组建定向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以选修课的形式学习定向班课程,在第3学年上半年参加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考核,通过后即获得企业

32、技术等级书,毕业实习期间全部到定向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进入定向企业工作。七、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与实施为使教学评价体系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的特点,并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相适应,达到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专业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确定了实施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制定了逐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方针,规定了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应不小于终结性评价的原则。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许多教师都根据各自课程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过程评价方式和标准。主要有: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纪律,学习主动

33、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考核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情况,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实训工单的填写情况,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工作小组中的相互评价,课内实训考核,平时测验的情况等,都作为过程评价的要素。为了让过程评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采取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和特长评价相结合和多元评价方式,淡化横向评价和分数的作用,加大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和评定,注重对学习进步和成长的评价,可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为使学习考核和评价标准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确定了将学生能否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从而顺

34、利就业作为学习合格的标准。在考核方式上,逐步从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考核学生“会做了什么”,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以所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作为学习成绩等级评价的依据,并将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八、教学资源建设与配置要求、师资队伍配置要求 (1)专业带头人:12人,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3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5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的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高职特色教材编写、制定教学标准制定、建

35、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能力。 (2)专业骨干教师:46人,讲师或工程师以上水平,有1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和3年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高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3)专职实践教师:46人,实验师或技师、工程师以上水平,有3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有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为保障本方案的实施,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应至少达

36、到2000平方米,并按发动机、底盘、电气、性能检测等项目分成若干实训室。各实训的设备应按各课程的要求进行配置,具体要求所下:(1)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可以共用)2汽车举升器工位个5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可以共用)3工作台台5共用4拆装专用工具套2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5常用工具套10或采用56或120件套装工具(共用)6工具车台5(共用)7零件车台5(共用)8厚薄规套10(共用)9电解液密度测试仪个5(共用)10机油桶103L(按当地环境要求的粘度等级进行配置)11冷却液桶103L12G

37、L-3或GL-4齿轮油桶103L13ATF桶103L(按车型要求的规格进行配置)14DOT3或DOT4制动液灌101L15废品油料回收器只2含漏斗(可以共用)(2)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共用)2汽油发动机总成台10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的发动机进行配置3汽油发动机大修台架台104发动机零部件(汽缸体、活塞连杆组件、曲轴飞轮组件、汽缸盖及配气机构、冷却和润滑系组件)套各25工作台台56拆装专用工具套5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7常用工具套10 或采用48件套装8工具车台5共用9零件车

38、台5共用10磁吸支5共用11气门弹簧压缩器台1012塑料线规套1013支架百分表套10精度(共用)14游标卡尺把10精度(共用)15外径千分尺把10规格0-25-50mm(共用)16弹簧弹力检测仪台517刀形尺把1018厚薄规套10共用19量缸表套10精度共用20V形铁个2021平规台5放置V形铁使用22连杆校验仪台2共用23连杆弯曲校正仪台2共用24活塞环扩张器个1025活塞环压缩器个1026机油压力测试仪个2共用27汽缸压缩压力仪套10共用28汽缸泄漏检测仪套2共用29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台1共用30扭力扳手把5共用31油盘只5(3)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39、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部分配置自动变速器、ABS2剪式或二柱汽车举升器工位台5共用3离合器总成个10周布弹簧式5个,膜片式5个含从动盘4变速器总成个102轴5个或3轴10个5十字轴万向节、球笼式万向节个各10可以与实训车辆共用6主减速器、差速器总成个10小型车辆5个,大型车辆5个不可共用7自动变速器台10后驱式5个,前驱式5个不可共用8顶起升降设备套5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9工作台套510扭力扳手把511常用工具台10或采用48或120件套装工具12工具车台513零件车台514磁吸把515内卡钳套1016外卡钳套1017厚

40、薄规套1018支架百分表把10精度(共用)19游标卡尺把10精度(共用)20外径千分尺把10规格0-25-50mm(共用)21V形铁个2022平规台5放置V形铁使用,共用23车载故障诊断仪台5共用24自动变速器压力测试表套5共用25空气压缩机台1或配备空压站26气动扳手个527自动变速器试验台台128整体式驱动桥实训台架台129动力转向器台架套230全主动悬架实训台架台131ABS实训台架台13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总成个533循环球式转向器总成个534轮胎气压表个5可以共用35扒胎机台136车轮动平衡机台137四轮定位仪台138二次举升机台1与四轮定位仪配套可以共用39螺旋弹簧压缩机套5减震器拆

41、卸专用工具40离合器拆装专用工具套541轴承、齿轮拉压器个10轴承拉压器轴承5付、齿轮拉压器5付42油盘只5可以共用(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轿车)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共用2汽油发动机台架台5可以共用3汽车举升器位5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共用4工作台台5共用5拆装专用工具套2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6常用工具套10或采用48件套装工具7工具车台5共用8电烙铁把1025W9剪刀把1010探针个10共用11数字万用表个10通用12油压检测表个10共用13车载故障诊断仪个5与整车或发动机台架配套14品牌汽车电脑故

42、障检测仪套1使用手提式计算机诊断故障各地视具体车型配置15数字万用表个10共用16发动机电控系统示教台架个217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个1(5)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共用2汽车发电机总成台10建议为主流车型的发电机3汽车起动机总成台10建议为主流车型的起动机4汽车举升器台5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共用5数字万用表个5共用月份 6工作台台5共用7电气线路实训台架台28电气线路示教板台29拆装专用工具套2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10常用工具套10可以采用48或者120件套装工具共用11电烙

43、铁把1025W12剪刀把1013工具车台5共用14零件车台5共用15磁吸支5共用16尖嘴钳把10共用17导线钳把1018短接导线根2019绕线机台220电路快速接头只20021蓄电池只522电解液灌201L23电解液密度测试仪个5共用(6)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可以共用2汽车举升机工位位5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可以共用3工作台台5共用4拆装常用工具及专用工具套10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共用5工具车台56零件车台57量缸表套10精度0.01共用8磁力探伤仪台59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套

44、10四轮定位仪套1共用11手持式压力测试仪个10冷却系统检测共用12数字万用表个10共用13机油压力测试表个10共用14汽缸压力表套1015车载汽车故障诊断仪套5可读取故障码、波形及动态数据流共用16发动机综合分析仪台1共用17红外线温度检测仪个518大梁校正仪台119自动变速器综合试验台台1共用20发动机测功机台121轮胎拆装机1共用22轮胎动平衡机1共用23汽车废气分析仪器台524汽车尾气烟度计台125点火正时枪套5(7)职业技能鉴定实习(综合实习24周)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技术要求备注1故障车辆(或发动机实训台架)辆5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含故障自诊断系统)可以

45、共用2汽车举升机工位位5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可以共用3发动机零部件(汽缸体、活塞连杆组件、曲轴飞轮组件、汽缸盖及配气机构、冷却和润滑系组件)套各2可以共用4工作台台5共用5拆装常用工具套5共用6工具车台5共用7零件车台5共用8车载汽车故障诊断仪套5可读取故障码、波形及动态数据流共用9数字万用表个10共用10汽车废气分析仪器台5共用11汽车尾气烟度计台1共用12支架百分表套10精度共用13游标卡尺把10精度共用14外径千分尺把10规格0-25-50-75mm共用15刀形尺把10共用16厚薄规套10共用17量缸表套10精度共用18V形铁个20共用19平规台5共用20连杆校验仪台2共用2

46、1连杆弯曲校正仪台2共用22前束尺把1共用23鉴定场地1500鉴定使用场地最低不低于1500可以共用3、课程教学标准建设与制订课程标准是各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除了要体现传统的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如各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外,还要体现各课程的教学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因此,它是从学校的层面上对课程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本专业在3年的建设过程中,编写了全部课程的教学标准。其中,公共课按学院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并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及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后实施。专业课的教学标准由专业任课教师编制

47、,并经专业带头人审核后实施。4、学习资源建设学习资源建设应重点建设以下内容:(1)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各课程的教学标准;各课程的电子教案;各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教学PPT、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各课程的助学软件;各学习情境的生产案例;各课程的教学引导问题、作业、试题库;(2)实训教学资源实训教学资源主要有:各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书;各实训项目的实训工作单;工学交替生产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手册;各实训台架的操作手册;各种实训用车、实训用总成件的维修手册、技术标准;各种维修资料光盘。(3)教学辅助资源各著名汽车企业的培训教材各著名汽车品牌的产品宣传资料各品牌汽车的使用手册各种汽车维修

48、专业杂志各种汽车专业教学参考书九、人才培养方案运行与实施的保障措施1、制度建设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新需要,形成并制定了一系列专业或学院层面的管理制度,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主要包括:(1)专业建设类制度包括: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毕业生就业与跟踪程序等。(2)理论教学类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办法、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办法等。(2)实践教学类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训实习守则、实训实习教学工作规范、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安全管理规定等。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

49、机制建设为保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大力开展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本专业所面向的行业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且绝大部分是非公有制企业,因此,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本专业采取了增加校外实训基地数量的方式,以解决校外顶岗实习的需要。为使实训基地能保持稳定,本专业和所有合作企业都签订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与我校汽车专业签订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其中有10家企业还与学校签订了实施工学交替的协议,明确了企业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承担了对学生的管理、教学责任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已制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合作协议有要有:外校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校

50、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协议等。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本专业执行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在学校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开展教学工作,以保障教学质量。十、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成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自实施以来,全体教师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入手,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并结合我国的职业教育特点予以创新,在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改革、学习领域课程建设、学习情境教学设计、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设计、校企合作开展工学交替生产实习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改革方案,并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的高职教育改革思想,彰显了“做中学

51、、做中教”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创出了一条成功的教学改革道路,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水平,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主要成效有:1、以改革成果申报的“借鉴丰田汽车TTEP职业教育模式,构建高职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教学成果项目2009年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第六届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汽车专业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并被推荐为2009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候选团队,目前已通过网上公示。3、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3门课程被评为福建省级精品课程。4、利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和建设成果,主编了符合高职汽车类专业定位、体现汽车发展最新技术、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检修3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材,由人民交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5、负责承担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基于双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研究”项目于2008年底完成,通过了评审,得到教育部专家的好评。6、与丰田汽车公司的合作定向班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连续3届丰田班的实操考核及格率达到100%,学生毕业后到丰田企业的就业率达到96%以上,得到丰田公司和相关企业的好评。目前已完成3届丰田班教学,为丰田企业定向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