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_第1页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_第2页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_第3页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_第4页
传播学教程考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传播学教程一、名词解释1、传播角色: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传播者依据社会对他的要求所表现出的行 为模式。传播者的角色可以分为普通角色和职业角色。2、外延与内蕴:外延意义是指语言符号体系中所固有的与客观事物有代表性关 系的意义;内蕴意义是指人们在运用语言符号是所表达的与客观事物无直接联系 的评价性意义;外延意义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内蕴 意义是在特定的场合和交际环境中产生的,是主观的、随时变动的。3、接种法:是通过对接受者的预存立场和所持正面观点加以轻微地攻击或驳斥 来达到抵制反面信息的一种方法。接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主动接种,即有目的 地有准备地参与接受别人模拟式的对自己所

2、持有观点的攻击;一种是被动接种, 即无准备地偶然地参与接受他人对自己见解的驳斥。4、微弱效果论(“最低效果法则”或“有限效果论”):这类研究认为,大众传播媒介 的影响是有限的、间接的和有选择的,它往往受到媒介的性质、个人差异、社会 类别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远非“威力无比,不可抗拒。在媒介和个人 行为之间,也不存在魔弹论认为的那种直接的、普遍的、即时的和因与果的关系; 受众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靶子”,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能够表明大众传播效 果微弱或有限的关键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拉扎斯菲尔德的选举研究(2)卡 茨和拉氏的中介研究(3)克拉珀的悲观主义(4)海曼等人对传播失败原因的 探

3、寻。5、反馈:是指从受传者送回给传播者的少量意见信息的过程。通过反馈,传播 者可以了解受传者接收信息的情况,并据此对下一步信息传播进行调整,从而获 得他希望的传播效果。(“反馈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是接受者对传播者“报道”的 回应,是受者与传者就新闻作品所进行的“对话。)6、传播: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1) 传播是人类的活动(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4)传 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响应的变化。7、选择性理解:是指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信息或作品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选择性理解可分为三种:(1 )创造性理解(2 )歪曲性理解(3 )卷入性理

4、解即 受众总是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所接触的信息做出独特的个人解释, 使其与原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一般来说,选择性理解可以分为三种:1 .创造性理解2 .歪曲性理解3 .卷人性理解:在实际接受活动中,一些 受众往往混淆符号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把符号世界完全等同于现实世界,对其作出现实的卷人性的反应和理解。8、守门人:是指在大众传媒中可以决定什么性质的信息可被传播、传播多少以 及怎样传播的人或机构。作为大众传媒过程中的守门人,他是一个三重角色:(1 ) 首先,他是一位接受者(2 )其次,他是一位守门者(3 )同时,她又是一位传 播者。9、选择性记忆:是只记忆那些有意义的、符

5、合需要的、对己有利的和自己愿意 记住的信息,同时忽略或抑制那些无意义的、附加的、不利的和不愿意记住的信 息,即对记忆上的主动筛选、取舍。即受众在接触和理解信息的两个过程完成 之后,往往只是记住自己所赞同的内容,而忘却不赞同的内容。影响选择性记忆的因素有三类:1 .主观因素2.客体因素3.载体因素10、使用与满足论(满足需要论):这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形成于70年代的受众研究理论。这理论认为,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旨在满 足某些个人的、经验化的需求。11、传播学:是传播研究、传播理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一门探索和揭 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研究者在最近几十年对人

6、类传播现象和 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 Communicology 或 Communication Science )是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 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 系的学问,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又称传学,传意学等。12、信息超载:是指社会信息量超过个人或系统能力所能接收、处理或有效利 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 度;大众传媒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大量无 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

7、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13、隐私权(免知权):是指受众享有个人独处,对个人与公众利益、公众事务 无关的私生活进行保密、不受新闻媒介打扰和干涉,以及个人的名誉和利益不受 伤害的权利。14、“自己人效应:是指受传者在信息接受活动中感到传播者在许多方面与自己 有相似或相同之处,并在心理上将其定位为“自己人”,因而提高了传播者的影响 力。传播者具备以下条件才能产生“自己人”效应:(1 )立场相同。(2 )背景相同。 (3 )个性相投。(4 )观点一致。(5 )利益一致。15、媒介环境:是指大众传播机构在运作管理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整体气氛, 是由大众传播活动全体参与者的行为方式聚合后形成的一种习惯模

8、式。它的培养与形成,不决定于哪一个人的角色观念与行为,而是媒介与社会在过去长期的信 息传播和人际互动中逐步形成的。16、受众(受传者、接受者):就是接受信息的人,包括大众传播中的信息接受 群体一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也包括小范围信息交流中的个体 一参与者和对话人。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是信息传播链条的一个重要的 环节。受众是传播效果的“显示器”,是职业传播者是否能够格的评判者。受众在 传播中扮演着:(1)信息产品的消费者(2)传播符号的“译码者”(3)传播活动 的参与者(4)传播效果的反馈者17、意见领袖(舆论领袖):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人具有某种 影响力的中

9、介角色者。这些人是大众传播中的评介员、转达者,是组织传播中的 闸门、滤网,是人际沟通中的“小广播”和“大喇叭。她们扮演着“向导”和“桥梁”的 角色,负责将上一级传播内容中的“现实”翻译”成当地群众的经验。18、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包括理论及评价)主要论点:应把情境视为信息系统。梅罗维茨认为,由媒介造成的信息环境同人们表现自 己行为时所处的自然环境同样重要;在确定情境界限中,应把接触信息的机会考 虑进去并当作关键因素。每种独特的行为需要一种独特的情境。梅罗维茨认为,对于每一社会情境来说, 人们都需要一种明确的界限,因为人们需要始终如一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不同情 境的分离使不同行为的分离成为可能。当

10、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的情境重叠时,会混 淆不同的社会角色,令人们感到困惑、不知所措。电子传播媒介促成许多旧情境的合并。由于电子传播媒介代码的简单性,它们能将来自不同的经验世界的视听形象显示给许多不同的受众群,造成不同阶层的 受从群对信息更大程度的分离,从而促成许多公众活动领域的合并。他得出结论 说,由于电子传播媒介造成的社会情境形式的变化,人们的社会角色形式也在变 化。梅罗维茨理论认为,谁被包括进某一情境,谁被排斥外,这是规定情境形式及与 此适应的行为形式的界限之关键因素。根据这一观点来,受众的类型、人数多少 和特征实际上影响着传播方式。因此,在通过媒介进行的传播活动中,应根据受 众群的分离和结合

11、形式设计媒介讯息。在承认受众的重要性的同时,梅罗维茨的理论也未低估媒介的力量。受众成员并 不能完全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对媒介的使用方式。他们的选择,受到社会环境的 制约,而媒介正是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评价:梅罗维茨理论的缺陷:过于夸大媒介对社会环境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 几乎将媒介描绘成引起社会变化的唯一原因。只字不提社会制度同媒介制度的联 系,无视社会意图对媒介管理、媒介使用情况的影响。梅罗维茨理论往往把媒介 本身的特点和媒介传递的内容混淆在一起,缺乏连贯性。1、传播类型: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跨 国传播。(1)内向传播(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

12、“主我”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 流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可分 为:条件反射式传播、情感支配式传播、理性支配式传播。其特点:隐蔽性、内 动性、短途性、思维性;其具有语言传播活动的基本条件:传播者(主我X信 息(内储信息X语言(内部语言X接受者(客我)。(2)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 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关 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其主要特点: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深层 传播处于“熟人圈”中,他们彼此熟悉,时有往来;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 形式为主;信息的交流性强,

13、信息反馈直接、快速、及时、集中,一次传受双 方都可以现场把握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准确度;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 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和行为。其基本功能: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统一 社会态度,支配他人行动等。(3)组织传播(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或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组织传播分为:上行传播、下行传播和平行传播;其特点:传播者以组织或团 体的名义讲话的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行和劝服性的内容具体活动是有组 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参加者少则十几人,多则上 百人,甚至是成千上万人;其目的: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协调行动, 减少摩擦,维持和发展组织的生命力,

14、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 组织内的传播分为:思想沟通感情沟通工作沟通;组织外的传播分为: 主义和宗旨的传播发展和扩大组织的传播组织自身形象和政绩的传播。(4)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提供 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树立典范统一规范监视 环境,对内部、外部环境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报道和反应确定议程(5)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其主要特点:传播者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传播个体大多受过一定的专门传播训练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 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的传播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产信息和 复制信息的能力对受传者

15、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 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5)跨国传播:是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以及 互联网等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其主要目的:塑造和美化国家形 象维护和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宣传本国的价值观念、方针政策报道友 好往来,加强彼此了解,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 和平。其传播特点:跨国传播者代表国家讲话,是国家的代言人跨国传播是 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有效的传播总是建立在彼此全 面、正确了解的基础上信息流通不平衡,媒介地理不平坦西方媒介强国发起 的文化侵略来势凶猛,媒介欠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受到威

16、胁和破坏,有的将会逐 渐消融在大国文化的洪流之中传播对象主要为对象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 传播界、知识界中当前的或未来的精英和领导者。2、麦克卢汉的主要观点(1)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在麦克鲁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人的感觉和感觉器官的扩展或延伸:文 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 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人体任何一部分的延伸,不论是手、脚或皮肤 的延伸都会影响到整个心灵与社会。麦克鲁汉的这个观点是为了说明传播媒介对 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因此,在他眼里,媒介和社会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人的感觉 能力由“统合一一分化一一再统合”的历史。麦克鲁汉认为,这种感觉

17、领域的分割 造成的感觉分离,使人类对环境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因为它可以推动人们对事 物的抽象的、深层的认识,但与此同时,疏远其他感觉只重视视觉也会产生情感 的分离,使人的总体感觉能力下降。不过现代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正在改变文 明人受视觉支配的状况,电视不仅扩张了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由于强烈的现场 感和接触感而扩展了人类的触觉,因此,现代人正在找回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 重新回到一种感觉平衡状态。麦克鲁汉的“媒体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它并不是严密 的科学考察的结论,而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媒介就是讯息媒介即讯息是麦克鲁汉的重要著作之一,“媒介即讯息”又是他的媒介理 论的中心论点。这是麦克鲁汉对传播媒介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 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重要的是媒介本身,是新的 传播媒介的出现,而媒介传播内容反倒无关紧要。即人类有了某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