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讲宋明理学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讲宋明理学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讲宋明理学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讲宋明理学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讲宋明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0讲宋明理学考纲考情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最新考纲知识点试题角度备考分析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1)2015海南卷,5:从僧人契嵩的话入手考查宋代的三教合流(2)2014全国卷,25:从唐代佛儒道三教地位的变化考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3)2012海南卷,4:从时人话语出发考查魏晋时期佛教与儒学的冲突1.高频考点: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内容。2.教材空白点:宋代理学的世俗化。3.备考策略:(1)宋明儒学的思想主张及其特征是本考点的教学重点,建议在复习时既要关注历代儒学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更要关注不同时代儒学

2、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从而理解儒学近两千年占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地位的原因。(2)结合理学的内容理解其社会影响。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1)2016海南卷,7:从宋代、清代统治者对关羽的褒封,考查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2)2015全国卷,40:从与先秦、汉代儒学的比较入手,考查宋代儒学的新发展(3)2014全国卷,26:从人性出发考查“存天理,灭人欲”所体现的人性论(4)2012课标卷,27:从王阳明言论出发考查其心学主张宋明理学的地位、影响(1)2014大纲卷,17:从明清普遍纂修族谱现象出发,考查理学的社会影响(2)2013全国卷,25: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的变化考查程朱理学的地位主干知

3、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形成背景1. 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3.北宋儒学家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二、形成过程1.创立北宋“二程”(1)哲学观: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学核心)。(2)伦理观:把天理与 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3)认识论:提出“格物致知”,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魏晋南北朝三教合一伦理道德2.成熟南宋朱熹(1)哲学观:天理就是 。(2)伦理观:强调“存天理, ”。(3)认识论:“ ”的目的是明道德之善。3.发展心学(1)南宋陆九渊哲学观:“心”

4、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心即理”,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认识论:认为 即可得到天理。(2)明代王阳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观:宣扬“ ”“心外无理”。伦理观: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起来认识论:提出“ ”,即去掉人欲,恢复良知;主张“ ”,即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三纲五常灭人欲格物致知反省内心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三、历史影响1.积极方面(1)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脱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2)心学打破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3)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

5、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2.消极方面(1)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 ,压抑、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夸大了“心”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1.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相同点都承认“理”的存在。“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都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学习、教育改变气质,克私去弊,改过迁善,以恢

6、复“善之本性”或“善之本心”。都强调“理”是人所必须追求的,道德修养或人生的目的在于体悟“天理”,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与天理为一。最终目的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2)不同点程朱之“理”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而陆王之“心”则更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程朱理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的修养方法表现为“发明本心”,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重理解2.宋明理学

7、对儒家思想的发展(1)理学家们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以哲学思维研究人伦物理,补孔孟所未备,把儒学推向了一个新阶段。(2)理学对儒家学说的集大成作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融汇了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研究成果,而且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确定了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3)理学家们在思辨学术中的创见,使儒家思想正本清源。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以及所讨论的问题都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个学派是同政治密切联系的,是以治国安民、经世致用、稳定社会、协调关系、完善人的德性为最终目的的。(4)强调个人修行,比如“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8、、齐家、治国、平天下。它对于现代化所带来的一路下行的世俗化,有一定的道德逆挽作用。3.儒家思想与其他思想的交融(1)战国时期:针对春秋儒学受冷落的境遇,荀子综合了法家和道家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2)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法家、道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3)魏晋隋唐:针对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的局面,儒学吸收佛道精神,三教合一。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形成盛唐的辉煌文化。(4)宋代:在唐代三教融合渗透的基础上,儒学吸收佛道的有益内容,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以理学为基础的局面。(5)明代:王阳明

9、更多吸取了佛教禅宗思想,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世界观。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韩愈、柳宗元的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思想产生的相似背景及影响。【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根据材料”说明答案来自材料,概括材料信息得出二人的主张。第(2)问,第一小问背景,从佛、道盛行对儒学的冲击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从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发展等方面回答。(2)定时空,找关联: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盛行,使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为儒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

10、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3)提信息,找关键: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受到冲击。传统伦理思想出现混乱。韩愈主张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柳宗元主张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答案】 (1)主张:韩愈:排除异学,建立儒家道统,重新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柳宗元:以儒学为主体,兼采各家所长,重新塑造儒家。(2)背景:隋唐时期,佛、道盛行,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传统伦理(道统)思想出现混乱。影响:有力地回应了佛道的挑战,儒学得到复兴,为儒学的发展开启了新局面。【深化拓展】 宋明理学兴起的社会条件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唐末和五代时期的长期分裂

11、和混乱,使传统伦理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破坏。因此,宋代统治者一开始就倡导尊儒读经,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宋代稳定政局后,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尤其引人注目,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中国思想史在唐代中后期出现了一个重要转折,韩愈提出儒家“道统”思想,打破了三教并盛的局面。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家“道统”思想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北宋学者大胆抛弃汉唐学者师古泥古的学风,敢于疑经改经,相互辩论,相互启发,独立思考,大胆立论,讲求义理,

12、为理学的产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思想环境。【问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题目要求分析朱熹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从凝聚宗族、道德修养、理学自身发展、文化传承、维护统治等角度归纳。(2)定时空,找关联:宋明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3)提信息,找关键:反映出理学的世俗化。反映出有利于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反映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反映出适合统治者维护封建

13、统治的需要。反映出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了社会秩序。【答案】 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文化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深化拓展】 宋明理学的特点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这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点。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天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灭欲”或“存心灭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

14、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作为儒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是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唐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典例1】 (2014全国卷,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试题分析】

15、 从材料信息看,唐朝政治地位变化较大的是佛教和道教,李渊自认为是老子的后裔,道教政治地位较高;武则天认为自己是菩萨转世,大力提倡佛教,这些变化都没有涉及儒家的政治地位变动,C项正确。“决定宗教兴亡”表述过于绝对,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之后,佛教并没有走向消亡,故A项错误;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不符合“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皇帝的政策影响宗教的政治地位,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C角度二宋明理学的人性论【典例2】 (2014全国卷,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16、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试题分析】 题干直接指出了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这一考生熟知的主张,要求考生辨析这一主张与宋明理学家“人性观”的联系。宋明理学家认为人性本质是善的,但易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导致习性会相差很远,所以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另外考生通过传统的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几句,也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为D项。宋明理学并不完全否定人性,认为符合天理的人性应该弘扬,而人欲也是人性,应该受到抑制,而后天的教育对于扬善抑恶非常关键。A、B两项分别是先秦时期儒家中孟子和荀子(及法家)的主张,并非宋明理学的新认识,因而不正确;C项人性非善非恶是佛

17、教的一种主张,也不符合儒家思想。答案:D【教材补缺】 理学的世俗化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他关注社会基层民众的日常言行、所作所为,希望从基层着手,改变家族与村落,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因此他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

18、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例如,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角度三程朱理学的地位【典例3】 (2013全国卷,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试题分析】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的继承与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

19、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凸显出孟子学说在成为统治哲学的程朱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孟子一书也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为“孔孟之道”,故C项符合题意,D项错误。宗法血缘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A项错误;仁政理念作为儒学的主要主张一直具有广泛影响,不是促成儒学称谓变化的因素,B项错误。答案:C角度四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典例4】 (2012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

20、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试题解析】 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因其“资”“力”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异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尽其心”,从而有益于生计,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即“同道”,因此在此他强调的是要用心对待人生所处的境遇或事业,无论做什么,都应心底端正,诚心诚意,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属于现象表述,排除。答案:D角度五宋明理学的影响【典例5】 (2016海南卷,7)关羽因

21、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试题分析】 自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关羽的忠、义等个人品德,契合儒家思想及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强化,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也日益加强,关羽作为忠义的化身,也渐趋被神化,C项正确。答案: C角度六宋代儒教、佛教的相互辩驳、吸收【典例6】 (2015海南

22、卷,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试题分析】 儒家与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与发展是教材上已经讲述的内容,其中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渗透,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故而B项错误。古代中国,虽然佛道二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统治和主流地位,因此C、D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宋代僧人强调佛教“治心”,与儒学殊途同归,正是主动适应

23、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因此A项正确。答案:A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1.(2018河南洛阳联考)宋明理学家“批判佛教的形式,却把其精髓纳入到儒学内部”,“捍卫的是正统儒学的尊严,却利用了佛教的哲学思辨的智慧”。这表明,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A.佛教曾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儒佛思想在互补中出现融合C.佛教能主动适应社会现实D.儒学正统地位一度出现动摇解析:B据材料,在宋明理学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理学家们在批判中接受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儒佛互补,B项正确。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儒学正统地位在这一时期并未发生动摇,D项错误。2.有研究表明

24、,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解析:D材料“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反映出荀子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A项错误;封建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一直受到重视,而不是从宋朝开始,B项错误;宋朝时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C项错误;材料中“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

25、词”反映出孟子与孔子地位相当,D项正确。3.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A.个人修养B.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D.个性解放解析:A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家们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提出重视道德修养,A项正确,B项错误。经世致用和个性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C、D 两项错误。【新知生成】 程朱理学对前代儒学的继承与发展先秦儒学是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较偏重于社会伦理的实用性;董仲舒则把儒家思想嫁接在阴阳家的世界观上,对儒学做了谶纬神学式的论证;宋代之前的儒学未对宇宙本原的认识进行严密的思考和论证,因而都缺乏理论魅力。程朱理学发展“礼”,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