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保护环境”的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四篇课文,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诗三首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三首以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景色,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只有一个地球说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扎根晋西北十五年,执着种树的感人事迹。三黑和土地是一首现代诗,展示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土地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以及对土地诚挚的热爱。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内容教学要点字词识写会写14个字,会写20个词语。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浪淘沙(其一)和江南春书
2、湖阴先生壁。了解并积累传统文化常识。阅读理解能借助注释,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词大意,感受诗词之美。能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的主要观点和一段话的主要观点。能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口头表达和别人协商事情,能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表达观点时,要简洁明了,有理有据。书面表达能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写倡议书能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清楚。实践活动能从公交站牌和旁边的提示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根据需要选出最佳乘车方案。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涯、莺”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3、课文。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2.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准备多张江南美景图,查找运用对仗手法的诗句;“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涯”字。2.有感情地朗读浪淘沙(其一)。背诵浪淘沙(其一)。【教学过程】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示诗题1.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
4、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同学们平时积累了许多诗词,你还记得哪些描写黄河的诗词?(指名背诵)2.课件出示诗句,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件出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浪淘沙(其一)4.学生齐读课题。5.简介作者。课件出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并称“刘白”。现存诗800余首。【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
5、词的热爱。基于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或积累过关于黄河的诗词,让会背的学生背一背,对古人描写的黄河有初步印象,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读通诗句。(1)学生自由读诗。(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课件出示:曲:q q 九曲黄河万里沙(q)簸:b b 浪淘风簸自天涯(b)(3)指导写“涯”:要注意“厂”的竖撇穿插到三点水的下面,“厂”里面是两个“土”,不是“士”。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课件出示:浪淘沙(其一)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学生练读。(3)指名读,齐读。3.了解诗意。(1)学生自由读诗
6、,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不懂的地方用问号标出来。(2)学生汇报、交流不懂之处。(3)疏通诗意: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通过学生练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读通古诗、读好停顿和节奏,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韵律美。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气势1.品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1)指名朗读,思考: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指多次或多数。出示“九曲黄河”图,直观感受黄河弯弯曲
7、曲的形态。提问:“万里沙”是怎样的画面?(3)教师引导:都说诗中有画,诗中还有声呢!再读读这两句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交流。想象说话:我仿佛听到了黄河奔腾激荡的声音,这真是一条气势磅礴的黄河啊!(4)指导朗读。教师范读,点拨:读第一、二句诗,语速要放慢,语调沉稳有力,读出九曲黄河的绵延曲折之感和挟沙带浪的雄伟气势。指名读,齐读。(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音联想开去,我们就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来。(板书:气势雄伟)2.品读“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过渡:诗中不仅有画面,有声音,还有故事呢!这首诗中,诗人由眼前的黄河联想到了哪个民间故事呢?(指名读)(2)引导:五年
8、级我们学过牛郎织女的故事,谁来简单地讲一讲?(3)提问:诗人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联想呢?补充资料:汉书中称“汉使穷河源”,就是说张骞曾经到达过黄河的源头;此后,晋代张华博物志中记载了一个传说,称有人乘着小木筏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还曾经与牛郎织女会面。后来这两种记载发生了混合,说是黄河与天河相通,张骞追溯黄河源头时曾经抵达银河,甚至见到了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在张骞回家时,还送给他一块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呢!(4)引发感悟:读了上述资料,你对“直上银河”“同到牵牛织女家”又有什么新的感悟?明确:诗人先是表示自己要逆流而上,到黄河的源头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诗人由黄河联想到传说中的银河,进而生发出
9、“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感慨。(5)指导朗读。指名读。教师点拨:读第三句,节奏可稍微加快,语调转向激昂,读出诗人欲直上九天的气概;读第四句,转向平缓悠长,读出憧憬之感。(6)方法小结:古诗中隐藏着很多中华文化的印记,有神奇的故事传说,有悠久的历史事件,还有名人的名言名句。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九曲黄河”“万里沙”想象画面,抓住“浪淘风簸”想象声音,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同时适时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中的传说故事,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总结方法,积累古诗1.齐读古诗。思考:作者是怎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预设:直接描写,
10、写了黄河的长度、弯曲、大浪淘沙等。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2.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学生默写。4.拓展阅读。(1)出示李商隐的嫦娥,学生齐读。课件出示: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2)提问:诗人联想到了哪个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点拨:联系嫦娥奔月的故事,体会诗中嫦娥在月宫的孤独寂寞,更容易理解诗的意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梳理古诗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背诵并默写古诗,让教学目标精准落地。拓展阅读古诗,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学习迁移阅读方法,为交流平台的教学做好铺垫。【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浪淘沙(其一)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莺”字。2
11、.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背诵江南春。【教学过程】板块一 赏景读诗,导入诗题1.赏图入境:课件出示伴有美妙音乐的江南美景图。2.联想诗句: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着这些江南美景时,你的脑海中想到了哪些诗词呢?3.学生背诵诗词。课件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4.导入诗题: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江南春,再一次领略江南的春天美景。(教师板书课题,
12、学生齐读课题)5.理解诗题:“江南春”中“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地区。6.了解诗人。课件出示:杜牧(803852),字牧之,后世称他为“杜紫微”。唐代文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山行清明阿房宫赋等。【设计意图】在动听的音乐声中,与学生一起欣赏景色绮丽的江南春景图,并让学生试着背诵描写春天的诗词,从听觉和视觉入手,唤起学生对江南春天美景的遐想,初步把握古诗描述的江南春色的特点,为学习古诗作感情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练读,自由读。教师指名读。2.教师范读
13、,指导学生读好停顿和节奏。课件出示:边读边思考:诗人抓住哪些景物来写江南的春天?请用“_”把这些写景物的词语画出来。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3.学生交流。预设:(1)景物: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寺、楼台、烟雨。相机指导写“莺”: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盖住下面的“鸟”,使整个字看起来平衡、稳定。(2)诗的大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设计意图】由读通诗句到读出节奏,再到读懂诗意,体现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在理解诗意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法迁移
14、能力。板块三 想象画面,感受意境1.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老师读诗歌,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交流反馈。(1)预设: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声色美。引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导质疑:诗人能看见“千里”之外的景物吗?能听见“千里”之外的鸟鸣吗?明确:“千里”是虚指,它是一个虚数,表示看上去很远。引导理解:莺在哪儿啼?“绿映红”是什么意思?指导朗读:这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春景明朗绚丽、铺展千里的声色之美。“千里”稍微读得长一些,“绿映红”则可以读得稍短一些。(指名读,齐读)(2)预设:读“水村山郭酒旗风”,想象其动态美。(指名读诗句
15、)引导想象:“酒旗风”是怎样的画面?(风吹来,“酒旗”随“风”飘动,整个画面都在动)指导朗读:莺歌燕舞,绿树红花,水村山郭,酒旗飘飘,好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江南春景图!请读出欢快、明朗之感!(指名读,齐读)(3)预设:读“多少楼台烟雨中”,想象朦胧美。指名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引导想象:在江南的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引发思考:是四百八十座寺庙,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明确:这也是一个虚数,它告诉我们,在江南有很多座寺庙,并且各种各样。补充资料。(指名读)课件出示:南朝共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四朝的皇帝和官员多尊崇佛教,在江南各地大兴土木,建造了很多寺庙,据南史
16、记载,当时在都城建康(即今南京)附近,就建有寺庙500余座,香火很盛。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春天的朦胧之美。所以在读这句诗时声音可以舒缓些,轻柔些。(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品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画面中的声与色、动与静、虚与实,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适时补充南朝的相关资料,增加课堂的厚重之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板块四 回归整体,感悟诗情1.小组讨论:江南春前两句写晴朗之景,后两句写烟雨之色。诗人为什么这么写呢?预设:江南大地千里之内的天气景色各不相同;诗人把江南春景的不同特色浓缩在一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神往。2.熟读古诗,背诵古诗。(1)
17、指导朗读:读出地域的辽阔,读出景色的明丽,读出色彩的斑斓,读出烟雨迷蒙的美感。(2)教师引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尝试背诵:指名背诵,全班齐诵。3.布置作业:课后查找有关春天的诗句,背一背。【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抓住古诗表达特点,设置疑问,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揣摩诗人写诗的意图,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古诗,直至熟读成诵,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语言的积累。【板书设计】17 古诗三首江南春第3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书湖阴先生壁。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之美。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板块一 读诗导入,
18、理解诗题1.(出示课件)学生齐读古诗。引导: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课件出示: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谈话:古人有在墙上题诗的习俗,这种在墙壁上题写的诗叫“题壁诗”。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一首题壁诗。(板书课题)3.学生齐读课题。(提示学生读准节奏:书/湖阴先生壁)4.理解课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这是一首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诗)湖阴先生是谁?(他是王安石退居江宁时的邻居)5.了解诗人。课件出示: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
19、半山。北宋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元日梅花泊船瓜洲等。【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导入诗题,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根据题壁诗的特点,读准停顿,借助注释,理解诗题,为读懂诗意作铺垫。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大意1.学生自由读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1)提示字音:“畦”读q,“闼”读t。(2)理解字义。提问:“畦”“排闼”各是什么意思?指名读注释。出示插图,指名学生指出“畦”“排闼”在图中的位置。3.默读古诗,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茅檐、花木、水流、稻田、青山)4.感知诗意: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预设:院内,茅屋常被主人打扫,干净得不生青苔,一
20、排排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仿佛推开屋门把翠色送到了眼前。【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图片,读准字音。通过前两首古诗的学习,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这首诗中来,让学生自由读,默读,并圈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让学生说说这首诗写了什么,感知诗的大意。板块三 想象画面,发现特点1.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学习前两首诗的方法,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2.引导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预设:湖阴先生简朴的茅屋经常被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院子里,他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行成垄,好不整齐。庭院外,一条溪流环绕,像是用手保护着农田;两座青山,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青绿的
21、秀色送入眼帘。3.品读第一、二句。(1)点拨:“长”是指经常、常常;“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2)提问:湖阴先生的院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从庭院的清洁幽雅,能感受到湖阴先生的勤劳、爱整洁及其富有情趣的生活。4.品读第三、四句。(1)指名读三、四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2)学生交流。预设:对仗的运用。a.对对子:“一水”对“两山”,“护田”对“排闼”,“将绿绕”对“送青来”。b.女生读第三句,男生读第四句。明确:上下句一一对应。c.学生说类似诗句。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里有这样的手法?出示诗词,学生齐读。课件出示:两
22、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王维画d.小结:在诗歌中,对仗是很常见的修辞手法。预设:拟人化的表达。a.提问:诗句中哪些词语使用了拟人化的表达?(护田、排闼、送青来)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既写出了一条小溪的曲折身姿和两座青山相对的态势,又赋予溪流、青山以动感和人的情意,仿佛青山绿水对居住在此的人们表现出了亲切友好的态度。)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体会到诗人对湖阴先生品格、性情
23、的欣赏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b.指导朗读:请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这两句诗。(指名读,齐读)c.简介典故,体悟意蕴。书湖阴先生壁中的这两句诗,在写景中还暗藏了典故。“护田”出自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因置使者护田积粟”,说的是汉朝在轮台设置使者,保护田地、积攒粮食;而“排闼”出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的“(樊)哙乃排闼直入”,说的是汉高祖卧病时好多天不肯见人,樊哙推门而入探望。d.小结:我们了解一些文化常识,了解了诗中所运用的典故,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品读、体悟诗歌的意蕴。5.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学法,自读古诗,想象画面,感受田园风光之美;引导学生发现诗句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诗中的对仗之美、表达之妙。最后补充典故,让学生感知诗歌背后的文化传统,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板块四 统整古诗,梳理学法1.整体阅读: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1)三首诗都是写景诗。前两首分别描绘了南北不同的美景,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TS 18013-6:2024 EN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 ISO-compliant driving licence - Part 6: mDL test methods
- 房地产 -中建工法成果汇编
- 发动机装调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人造木材制造工艺改进
- 强化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 2024年电动汽车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
- 漓江导游词(34篇)
- 英语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 高考考前领导动员讲话稿范文(3篇)
- 数控车床编程基本学习培训课件
- 小讲课-中心静脉压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 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招标技术规范书
- 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年度工作总结
-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询比采购文件模板
- 铜梁区自然灾害类风险评估等级表
- 斯瓦希里语轻松入门
- 精装修工程试验检测计划
- 基础体温表格基础体温表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4.1.1 n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