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馆辨证师培训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1.gif)
![养生馆辨证师培训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2.gif)
![养生馆辨证师培训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3.gif)
![养生馆辨证师培训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4.gif)
![养生馆辨证师培训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d2f168693dbcb64cb0dfe42f7d84273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zhngy)养生馆辨证师培训课程共一百二十一页一、辨证师岗位职责二、阴阳五行详解,脏腑功能详解三、导致(dozh)亚健康与疾病的因素四、望、闻、问、经络检测仪四诊 方法及话术(危机引导)(八纲辨证表)五、怎样设定调理方案六、怎样做好沟通衔接共一百二十一页辨证(binzhng)老师岗位职责1、辨证老师是店内的技术核心,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店长、顾问、前台和调理师在辨证方案要服从,在顾客面前不能否定)2、辨证老师要有较强的专业性,辨证能力,沟通能力,说服能力,随机应变能力。3、辨证老师要定期检查顾客的调理效果,(若效果不明显,或顾客不满意及时辨证调理方案,需要(xyo)店长、顾问,调理师配合完
2、成)共一百二十一页中医(zhngy)基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学习目标牢记阴阳及五行的概念说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nirng)描述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中的应用。共一百二十一页 阴阳(yn yn)学说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有对立统一的含义。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又可以(ky)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相对性 共一百二十一页一、阴阳学说的基本(jbn)内容阴阳对立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 。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gun x) 。阴阳消长相互对立、相
3、互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运动变化中 。阴阳转化一定条件下或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阴阳对立的双方,可以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共一百二十一页二、阴阳学说(xu shu)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确立治疗原则归纳药物性能指导(zhdo)防病养身共一百二十一页1.说明人体的组织(zzh)结构 就人体部位而言,上半身属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属阳,四肢内侧属阴。按脏腑功能特点(tdin)分,五脏属阴,六腑属阳。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如心有心阴、心
4、阳,肾有肾阴、肾阳等,形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共一百二十一页2.说明(shumng)人体的生理活动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结果。凡组织器官和气血(q xu)津精等具物质属性者属于阴;而由这些物质所发挥出的机体功能则属于阳。机能活动(阳)的产生,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而营养物质(阴)的新陈代谢,又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共一百二十一页3.说明(shumng)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yn yn)平衡遭到破坏而出现阴阳(yn yn)偏盛偏衰的结果。阳邪致病则多见阳盛伤津
5、之热证;阴邪致病则多见阴盛伤阳之寒证。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则多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精亏损不能制阳,则多致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即“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共一百二十一页4.用于疾病(jbng)的诊断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纲领,而阴阳又是其中的总纲,即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正确的诊断,首先要分清(fn qng)阴阳。如望诊见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闻诊听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问诊口渴喜冷饮者属阳,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者属阴;切诊脉浮、数、滑、实者属阳,沉、迟、涩、虚者属阴。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
6、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共一百二十一页5.确立治疗(zhlio)原则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成阴平阳秘,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临床上因阳热太盛耗津伤液者,可用寒凉药治其热;阴寒太盛损伤阳气者,则用温热药物治其寒,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若阴虚不能潜阳而致阳亢者,应滋阴以潜阳;若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则应助阳以消阴,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总之,调整阴阳失调的基本原则,就是“损其有余(yuy),补其不足” 。共一百二十一页6.归纳药物(yow)性能中药的性能也可用阴阳来概括。如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药味酸、苦、咸者属阴,辛、甘、淡者属阳;具沉降作用的药物属阴,具升
7、浮作用的药物属阳。治疗疾病,要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shxng)和作用,恰当选用药物。如阳盛热证,选寒凉之药以清热;阴盛寒证,则选温热之药以祛寒;阴虚之虚热证,选凉润药物滋阴清热,阳虚之虚寒证,则选温补药物壮阳散寒等。共一百二十一页7.指导(zhdo)防病养身人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及转化势必影响人体内在的阴阳变化。顺应四时,调整阴阳,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春、夏季阳气旺盛,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季阴气充盛,则要注意“秋冬养阴”。维持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不致使阴阳偏盛偏衰,是防病养身的根本(gnbn)所在。共一百二十一页 五行(wxng)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jb
8、n)内容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共一百二十一页一、五行(wxng)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变化。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shw),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所构成。共一百二十一页二、五行学说的基本(jbn)内容(一)五行的特性(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相生相克(xing shng xing k)(四)五行的相乘相侮共一百二十一页(一)五行(wxng)的特性 “木曰曲直”,木具有(jyu)能屈能伸、生长、生发的特性。“火曰炎上”,火具有(jyu)生热、温暖、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穑”,土具有(jyu)载物、生化的特性。“金曰从革”
9、,金具有(jyu)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水曰润下”,水具有(jyu)滋润、向下、闭藏的特性。共一百二十一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wxng)归类自然界五行人体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方五季五气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五声变动角酸青生东春风木肝胆目筋怒呼握徵苦赤长南夏暑火心小肠舌脉喜笑忧宫甘黄化中长夏湿土脾胃口肉思歌哕商辛白收西秋燥金肺大肠鼻皮毛悲哭咳羽咸黑藏北冬寒水肾膀胱耳骨恐呻慄事物(shw)属性的五行分类 共一百二十一页(三)五行(wxng)的相生相克1相生 有相互资生、促进(cjn)、助长之意。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 有相互制约、抑制、克伐之意。五
10、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共一百二十一页五行(wxng)相生相克示意图金木水火土 表示(biosh)相克 表示相生共一百二十一页 (四)五行(wxng)的相乘相侮1相乘 即相克得太过,超出(choch)了正常的制约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2相侮 是相克的反向,即反克,又称“反侮”,是事物间关系失却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 共一百二十一页三、五行学说(xu shu)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联系中医学以五行属性来概括五脏的生理特性,用相生和相克来说明脏腑间的生理关系(gun x)。五行学说还用来说明脏腑组织之间的生理功能及其内在联系。共一百
11、二十一页三、五行(wxng)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说明脏腑的病理变化五行学说既可以说明生理状况下脏腑间的相互联系,又可用以说明病理(bngl)状态下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传变。共一百二十一页三、五行(wxng)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用于疾病的诊断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脏有病可以反映到体表,“有诸内者,必形诸外”,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可以反映到体表相应的组织器官,出现(chxin)色泽、声音、形态、脉象等方面的变化。共一百二十一页三、五行(wxng)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于疾病(jbng)的治疗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常常和五脏生克关系的异常变化有关。治疗时除了对病变
12、的本脏进行处理,还应考虑到其它有关的脏腑,控制其传变,以达到治疗目的。共一百二十一页小 结 阴阳是对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内容,可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五行(wxng)说说认为,构成一切事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即相互资生,又相互克制,这种五行(wxng)之间的生化克制,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的平衡协调和运动变化,当五行(wxng)之间正常的生克制化现象遭到破坏之后,可以出现异常的相克现象,即相乘和相侮。五行(wxng)学说可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能够
13、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共一百二十一页中医(zhngy)基础理论 藏象学习目标描述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记住气的分类、组成及气血津液(jny)的来源。说出气和血的功能。描述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共一百二十一页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古代的解剖学认识。古代解剖知识不仅奠定了藏象理论的形态学基础,而且直接促进了对部分内脏(nizng)功能的认识。二是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医疗实践。三是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主要为阴阳、五行学说。共一百二十一页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如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
14、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gsh)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共一百二十一页 脏腑(zngf)一、五脏五脏为心、肝、脾、肺、肾的合称。在经络学说中,心包络亦属脏,又称为(chn wi)六脏,但习惯上把心包络附属于心,称五脏即概括了心包络。共一百二十一页(一)心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互(xingh)络属于小肠与心,相为表里。共一百二十一页1.主血脉(xumi) 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主血心气能推动血液运行。体现心有生血的功能。心主脉是指血
15、液在脉管内循行,在心气的推动和调控下,心脏和脉管有规律的舒缩,维持全身血液的正常(zhngchng)循环。 共一百二十一页2.主神志(shnzh) 心主神志,是指心有主宰全身脏腑组织、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y sh)思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共一百二十一页3.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ki qio)于舌脉是指血脉(xumi),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xumi)统属于心。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以从面部的色泽变化显露出来。心在窍为舌,即心开窍于舌,又称“舌为心之苗”。是指舌的变化可以反映心的功能状态。共一百二十一页4.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与精
16、神情志的“喜”志有关。汗液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zhngtng)气化,经汗孔排于体表之液体。心在液为汗,是指心精、心血为汗液化生之源,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共一百二十一页(二)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shy)大肠与肺,相为表里。共一百二十一页1. 主气司呼吸(hx) 司呼吸即是指肺气主司人的呼吸运动,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气体(qt)交换的场所。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对气的主宰作用 。
17、共一百二十一页2. 主宣发(xun f)肃降 宣发,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周布散一是通过肺的呼吸排除体内的浊气;二是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上输于头面,向外布达于周身皮毛;三是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气化津液化生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内向下清肃通降的作用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与谷气结合形成宗气运行至脐下,以资元气;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及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它脏腑组织(zzh);三是将津液代谢后产生的浊液下输于肾或膀胱,在肾阳气化作用下成为尿液。共一百二十一页3.通调水道 肺是通过宣发和肃降来完成通调水道功能的。通过肺气的宣发作用,向上向外布散水液和水谷精微,上至
18、头面诸窍,外达全身皮毛。通过肺气的肃降作用,向内向下(xin xi)输送水液和水谷精微到其他脏腑,并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和膀胱,促进尿液的生成。共一百二十一页4朝百脉、主治(zh zh)节朝百脉即是说肺通过脉管流注汇聚全身的血液,通过肺的呼吸运动,进行气体交换,然后输布到全身,所以肺朝百脉有助心行血的功能。主治(zh zh)节即治理和调节之意。一是肺主呼吸,调节人体有节律的呼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治理和调节着全身的气机,维持气的正常升降出入;三是调节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可以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的运行;四是通过肺的宣发与肃降,治理和调节着全身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 共一百二十一
19、页5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ki qio)于鼻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汗液排泄蒸发可以调节体温,同时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实际上起到配合呼吸运动的作用(zuyng)。因此皮毛不仅是排泄汗液之门户,也是辅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部位。肺开窍于鼻,与喉相通而连于肺,鼻与喉是呼吸的门户,故有“鼻为肺之窍”,“喉为肺之门户”的说法。 共一百二十一页6.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肺在志为忧(悲),忧和悲均属于不良(bling)精神刺激,同属肺志。肺在液为涕,涕是鼻黏膜的分泌物,可润泽鼻窍。共一百二十一页(三)脾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主升清和统血。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szh),开窍于口
20、,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属络于胃与脾,相为表里。共一百二十一页1. 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指脾气促进食物(shw)的消化和吸收并转输其精微的功能。 运化水液是指脾气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共一百二十一页2主升清升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yngyng)物质,指脾的运化功能以上升为主,脾具有将胃肠道吸收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气化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yngyng)濡润全身。脾主升清,是和胃的降浊相对而言,脾胃共同完成饮食
21、物之消化、吸收和输布。脾主升举内脏,脾气上升而胃气下降,能维持体内脏腑位置相对恒定。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气陷于下,可导致某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子宫脱垂(阴挺)、脱肛等病证。共一百二十一页3主统血 指脾气有统摄和控制(kngzh)血液在经脉中运行而不逸出脉外的功能。气衰固摄功能减退,血液将离开正常的轨道,失去统摄而导致出血。 共一百二十一页4在体合肌肉,主四肢(szh),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肉是指全身(qun shn)的肌肉都要靠脾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这是由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功能决定的。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是指食欲、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与有密切关系。共一百二十一页5.在志为思,
22、在液为涎脾在志为思,思的情志与脾的生理功能关系最为密切。在液为涎,涎即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称为涎。脾气(p qi)充足,涎液化生适量,上行于口而不溢于口外,可润泽口腔,助吞咽和消化。共一百二十一页(四)肝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互(xingh)属络于胆与肝,相为表里。共一百二十一页1. 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展、调达、升发的特性,保持全身气机(q j)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1)调畅气机(2)促进血和津液的运行输布(3)促进消化(4)调畅情志 此外,肝气的疏泄功能与男子的排精、女子的
23、排卵与月经来潮关系密切。 共一百二十一页2.主藏血 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ch xi)的功能。共一百二十一页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ki qio)于目 筋,即筋膜,附着(fzhu)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连接关节、肌肉的一种组织,包括肌腱和韧带。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乃筋之延续,故称“爪为筋之余” 。肝的经脉上连于目系,目的视力功能有赖于肝血之濡养。共一百二十一页4.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在志为怒,怒属于一种不良的精神刺激,大怒易致肝气升发(shn f)太过,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郁怒可引起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肝开窍于目,泪自目出,正常情况下可濡润
24、、保护眼睛。共一百二十一页(五)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主纳气。肾在体合骨,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开窍(ki qio)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属络于肾与膀胱,相为表里。共一百二十一页1. 主藏精,主生长、发育(fy)和生殖肾所藏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可以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肾藏精,精化气,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肾中精气按照其功能不同(b tn),可以分为肾阴和肾阳两种。肾阴又叫“元阴”、“真阴”;肾阳又叫“元阳”、“真阳”。共一百二十一页2. 主水肾主水,是指
25、肾脏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一方面,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脏腑的促进作用,肾之阳气促进其它脏腑在水液代谢中的作用,尤其是脾肺两脏。另一方面是将各脏腑组织代谢利用(lyng)后之浊液,通过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化为尿液贮存在膀胱中,在通过肾气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使膀胱开合有度,尿液正常地生成和排泄,从而主宰人体津液代谢的最主要过程。共一百二十一页3.主纳气 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固摄、受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保持吸气(x q)的深度的作用。 共一百二十一页4.在体合骨 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髓居骨中,滋养骨骼,骨骼得到髓的滋养,才能坚固有力;肾精化生之髓分骨髓、脊髓和脑髓,肾精充足
26、,髓海得养,脑发育健全,则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精与血是互为滋生的,“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发的生机根源于肾。发为肾之外候,发的生长状态,是肾的精气盛衰的反映。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茂密色黑而润泽;老年人肾气虚衰,头发变白而易于脱落。耳的听觉功能灵敏与否,与肾精、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二阴,前阴是指尿道和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的作用(zuyng);后阴即肛门,有排泄粪便的功能。共一百二十一页5.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情(sh qing)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恐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俗称胆怯。唾是口津中较稠厚的部分,有润泽口腔,滋润
27、食物及滋养肾精的功能。唾为肾精所化。 共一百二十一页二、六腑(lif)六腑,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snjio)的总称。其共同生理功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以“通”和“降”为主要特点。共一百二十一页(一)胆胆,贮藏精汁,功能似脏,又为奇恒之腑。胆与肝由足少阳经和足厥阴(ju yn)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生理功能主要是贮藏排泄胆汁和主决断。1贮藏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共一百二十一页(二)胃胃,又称为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的胃体部分称为中脘。胃与脾由足阳明
28、胃经与足太阴(tiyn)脾经相互属络,构成表里关系。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纳和腐熟水谷,生理特性是主通降、喜润恶燥。 1主受纳与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共一百二十一页(三)小肠(xiochng)小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小肠与心由手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它的主要(zhyo)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一是小肠将消化的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二是吸收水谷精微,将食物残渣输送到大肠;三是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的水液,并将剩余的水液经肾的气化渗入到膀胱,形成尿液。 共一百二十
29、一页(四)大肠(dchng)大肠是对食物残渣中的水液进行吸收,形成(xngchng)粪便并有度排出的脏器。大肠与肺由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化糟粕。共一百二十一页(五)膀胱(png gung)膀胱(png gung)位于小腹中央,膀胱(png gung)与肾由足太阳膀胱(png gung)经与足少阴肾经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主要功能是贮尿和排尿。共一百二十一页(六)三焦(snjio)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三焦与心包由手少阳三焦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相互属络而构成表里关系。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三焦部位的划分及生理功能特点(1)上
30、焦: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头面部,称作上焦。主要功能是主气的宣发和升散,即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灵枢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形容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2)中焦: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和胃。主要生理功能是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xuy)。灵枢将中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中焦如沤”,形容脾胃运化水谷的功能状态。(3)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包括肾、小肠、大肠、膀胱。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灵枢将下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下焦如渎”,形容下焦排泄水液及糟粕的功能状态。共一百二十一页三、脏腑(zngf)之间的关系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联络六腑、经络、形
31、体、官窍等全身组织器官,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构成(guchng)的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协同和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在生理上密切配合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在病理上,也是按着一定规律相互传变、相互影响。共一百二十一页小 结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脏腑间关系的学说。中医按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形态结构特点把脏腑分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大类。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化生和贮藏人体的精气,具有藏而不泻的生理特点;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
32、子胞之合称。藏象学说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五脏通过经络与六腑、五体、五华、五液、五官、九窍及五志等相联系,这种联系在生理、病理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在诊察疾病时,常通过观察五官、五体、五华、五志等异常变化,来诊断内部脏腑的病变。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wich)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其功能各有特点,但互相维系,相互化生和促进。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气能生津、行津、摄津,津能载气;津血同源,二者可相互渗透和转化。共一百二十一页导致亚健康与疾病(jbng)的因素学习目标说出六淫与七情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描述痰饮(tn yn)、瘀血的形成与致病特点;记住饮食、劳逸、外伤、结石、
33、虫兽等的致病特点。共一百二十一页 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主要是以临床表现为依据(yj),通过对症状、体征的分析来推求病因。“审证求因 ”“天人相应”第1节 病 因 破坏(phui)人体自身相对平衡状态而引发疾病的原因。共一百二十一页外感(wign)因素七 情 饮 食劳 逸病 因六 淫疫 疠痰饮(tn yn)瘀血结石内伤因素病理产物其他因素外伤兽伤医源共一百二十一页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 这六种自然界正常(zhngchng)的气候变化一、六淫 (淫:太过浸淫(jn yn)不正常)寒暑湿火燥风六淫:六气变化与体质差异所形成的一类外感性致病因素。共一百二十一页六气太过不及急骤(jzhu)变化导致
34、人体(rnt)发病六淫共一百二十一页六淫致病共同(gngtng)特点:1.外感性: 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rnt)。2.季节性: 例夏多暑病,秋多燥病等。3.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热病。4.相兼性:六淫邪气可单独致病,又可兼挟 致病。风热感冒,湿热泄泻。5.转化性:六淫邪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共一百二十一页 4.风为百病(bi bn)之长 3.风性主动(zhdng)一、风(冬季主气)2.风善行而数变。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共一百二十一页3.寒主收引 (收缩(shu su)、牵引) 2.寒性凝滞 (凝结(nngji)、阻滞)寒
35、邪 (冬季主气)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二、共一百二十一页三:暑邪(冬季(dngj)主气)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ynr)。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3.暑多挟湿。共一百二十一页四、湿邪 长夏主气 (大暑(dsh)白露)3.湿性粘滞(zhn zh)(粘腻、停滞)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伤阳气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2.湿性重浊共一百二十一页1.燥性干涩(n s),易伤津液五:燥邪 (冬季(dngj)主气) 温燥(初秋,燥与热结)凉燥(深秋,寒与燥结)2.燥易伤肺共一百二十一页火3.火易生风动(fn dn)血2.火易扰心神(xnshn)六: (热、温)邪 1.为火阳邪,其性炎上4.火易耗气伤津
36、5.火易致肿疡共一百二十一页1程度来分:渐进、渐强。2病气来分:温、热属外淫。 火则内生。3以正气(zhngq)而言:火是人体正气(zhngq)之一,藏于脏腑,具有温煦、生化功能。温、热、火共一百二十一页阳盛、邪郁化火而成 例:五志化火,阴虚生热津亏阴虚(yn x)而成。例肺燥、肠燥内生“五邪”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暑无内生)阳气(yn q)亢逆变动而成。例:肝阳化风阳虚温煦不足而成。 例:心阳虚、肾阳虚衰 脾失健运而成。例:痰饮内停,水肿 共一百二十一页 3. 劳逸 过劳:劳 力、劳神(lo shn)、房劳。 过逸: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1.七情 伤及脏腑(zngf) 影响气机 影响病情变化
37、2.饮食不节 不洁 偏嗜二、内伤致病因素共一百二十一页 七情: 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zhngchng)情志活动。二、内伤(nishng)致病因素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脏腑 2影响脏腑气机 3影响病情共一百二十一页喜(喜伤心(shng xn))则气缓 1气机涣散不能收持2神气涣散而不藏 怒(怒伤肝)则气上 1疏泄失常(shchng)上逆 2肝不藏血而出血 思(思伤脾)则气结恐(恐伤肾)则气下惊(惊伤心)则气乱悲(悲伤肺)则气消忧(忧伤肺)则气郁共一百二十一页一、邪正斗争(du zhng)1.邪正斗争与人体发病(f bng)(发生)2.邪正斗争与虚实变化(变化)3.邪正与疾病转归
38、(结果)第2节 原理A、正不胜邪,病势恶化B、邪不胜正,病势好转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共一百二十一页1.正气: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抗病康复的能力。包括人体禀赋充盛,体质健壮,脏腑组织器官、经络及气、血、津液、精等功能(gngnng)活动的健全,是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总称。人体的禀赋强弱,体质类型不同,其正气盛衰的情况就不同,发病情况有所差异,病理及转归也不一样。2.邪气: 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共一百二十一页虚:是以人体正气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有先天、后天之分。虚的病理特点表现为正气对于邪气的斗争无力,病症反应不足,不论其邪气盛衰(shn shui
39、)如何,概属于虚。实: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虽然邪气亢盛但正气并未虚衰。“邪正俱盛”所形成斗争(du zhng)激烈,病症有余的病理特点。共一百二十一页 病入里、病重(bn zhn)病愈(bn y)、邪有出路正胜邪负邪胜正负病势变化、疾病转归: 表邪入里正虚邪盛 、失治、误治、 直中等原因 里邪出表正复邪衰驱邪外出共一百二十一页二、阴阳(yn yn)失调 疾病过程中阴阳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pnghng)的病理状态。 阴或阳单方面的量绝对超过正常限度,从而引起寒热壅盛反映的一种病理概括。包括阳偏盛(机能亢进、热量过剩)的阳胜则热和阴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病理代谢产物
40、积聚)的阴胜则寒。1阴阳偏盛共一百二十一页 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亢盛的虚寒证候 ,所谓阳虚则寒;阴偏衰是指机体阴液不足及滋润、宁静功能减退而阳气相对亢盛的虚热(x r)证候,所谓阴虚则寒。疾病过程中,寒热属性随病体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而变化。2阴阳(yn yn)偏衰二、阴阳失调共一百二十一页 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影响到了另一方形成(xngchng)了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3阴阳(yn yn)互损二、阴阳失调共一百二十一页肺失宣肃-鼻塞(b si)喷嚏胸闷咳喘三、升降(shngjing)失常脾胃失和-头晕腹泻呕恶呃逆肝气上逆-头痛头胀面红目赤心肾不交-心烦失眠腰膝酸软肾不纳气-咳喘
41、气短动则犹甚共一百二十一页学习目标:说出望诊、闻诊、问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2经络检测仪的使用与解释 3 运用四诊的综合分析(fnx)怎样开方案 4八纲辨证表的应用诊法、方案(fng n)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 诊 望诊包括:望神、望色、望形态、望局部、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zhwn)。 重点内容:望神、望色、望舌。共一百二十一页一、望 神 望神,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bngrn)的精神好坏,神志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以判断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及预后。 养生中重点:看这个人有没有精神:很精神、很疲劳、没力气等等共一百二十一页 二、望 色望色主要是观察面部的颜色和
42、光泽。不同的颜色反映着不同的问题,光泽主要反映机体精气盛衰。我国健康人的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称为“常色”。 共一百二十一页在疾病状态时面部(min b)的色泽,称为“病色”。病色可分青、赤、黄、白、黑五种。 赤色 : 主热证。 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 黄色: 主虚证、湿证。 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证。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共一百二十一页三、望 舌 望舌,又称为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望舌,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方面。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面上附着(fzhu)的一层苔状物。 正常舌象是: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
43、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 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共一百二十一页 舌体分部位与相应脏腑(zngf)相联系 舌尖部分属于(shy)心肺舌中部分属于脾胃舌根部分属于肾舌边部分属于肝胆 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舌的方法(fngf)与注意事项1.望舌应在充足的自然光线(gungxin)下进行。2.要求病人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略向下,舌面展平,不能卷缩。3.要求医护人员迅速敏捷观察,先看舌苔,依次观察舌尖、舌中、舌根及舌的两旁,然后再沿舌尖及两旁观察舌质。4.望舌时应注意“染苔”和其它假象。如乌梅能使舌苔染黑;黄连、核黄素可使舌苔染黄;吸烟可将舌苔染灰,食用过热或辛辣的食物可使舌
44、质颜色变深等。 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舌内容(nirng) (一) 望舌质 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舌形和舌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可以判断人体脏腑(zngf)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 1望舌色:(1)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者。主虚证、寒证。(2)红舌:舌色较正常深者。主热证。(3)绛舌:舌色深红者。主热盛。(4)紫舌:舌色青紫者。主热证、寒证、瘀血证。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舌内容(nirng) 2. 望舌形:(1)胖大舌:舌淡白而胖脾肾阳虚、痰湿内盛。胖大舌舌体边缘常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多属脾虚湿盛;舌体胖大而深红心脾热盛。(2)瘦薄舌:多为阴血不足,舌体不充之象。若瘦薄色淡气血两虚;瘦薄色红绛而干燥者阴
45、虚(yn x)火旺,津液耗伤。(3)老嫩舌: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不论苔色如何实证。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虚证。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舌内容(nirng) 2. 望舌形: (4)裂纹舌:若舌质红绛而有裂纹热盛伤阴;舌淡白而有裂纹气血不足。(5)芒刺(mn c)舌: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者,称为芒刺(mn c)舌邪热内结。若舌尖生芒刺心火亢盛;舌中生芒刺胃火炽盛;舌体两边有芒刺肝胆热盛。(6)舌疮:舌生疮疡,形如粟粒,好发于舌尖或舌边,称为舌疮。若疮凸于舌面,红肿疼痛心经热毒壅盛;若疮不出舌面,红痛较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共一百二十一页 望舌内容(nirng) 3、望舌苔(shti
46、) 主要观察苔色的异常变化,可以判断病邪的浅深,疾病的轻重等变化。:(1)白苔:主表证、寒证。(2)黄苔:主里证、热证。(3)灰苔:主里热证、寒湿证。(4)黑苔:主热极、主寒盛。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多由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而来。共一百二十一页 闻 诊共一百二十一页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的方法。 听声音主要是听病人的语声(y shn)、呼吸、咳嗽及呃逆等异常变化,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嗅气味主要是嗅病人的口气、病室气味、分泌物及排泄物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证。共一百二十一页 问 诊共一百二十一页 问诊是医生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的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目前症状和其它与疾病
47、有关的情况,以诊察疾病的方法。 问诊内容除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外,应重点询问现病史。 问诊时,医生首先(shuxin)要抓住主诉,然后再围绕其进行有目的、有步骤的询问,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了解。 问诊时,态度要和蔼,语言通俗扼要,切不可套问或暗示病人;注意不要给病人精神带来不良刺激或产生不良影响,要帮助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共一百二十一页 问诊内容:问寒热、问汗、问头身胸腹、问饮食(ynsh)口味、问二便、问睡眠、问经带胎产、问小儿。 历代医家将其总结为“十问”,并编成歌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48、。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重点(zhngdin):吃饭、睡觉、大便共一百二十一页 中医(zhngy)经络检测仪共一百二十一页是根据中医的人体经络学说,通过对人体十二经络的二十四个穴位的探测,测定人体的五脏六腑、皮下、组织、细细胞等状态,观察整个身体的健康情况。可让您充分掌握患者及客户的全身能量、脏腑阴阳、经络虚实之症候,借以分析出人体机能的新陈代谢、骨骼运动、自律神经的相关资料,能够在3-5分钟迅速检测出客户的健康状况,包括五脏六腑的疾病、体能元气、精神压力、中医的阴阳虚实、心血管、肿瘤(zhngli)、内分泌等人体各方面的健康状况,并且各个脏腑
49、经络都有精确的数据显示。共一百二十一页常见问题 问:经络检测仪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简单的说是利用中医经络学的原理,采集人体穴位(十二经络的原穴)的生物电,进入计算机系统进行量化分析,然后与临床数据库进行比照分析,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健康评估。 问:他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有多少? 答:每一条经络都络属一个脏腑,只要是这条经络途径的地方及络脉分布的周围出现的病灶,都可以通过这条经络表现出来。因此他的准确性可以达到80-90%左右。 问:任何人都可以作此项检查吗? 答:心脏带有人工起博器的人不能检查,儿童因身体发育不完善,不适宜检测。 问: 为什么有的人的穴位测不出来? 答:因为有的人平时运动少,机体
50、代谢缓慢,本身体能就较低,如果是空腹,体能就会更低,所以检测时穴位的电流值过低很难通过。 问:为什么有的人体能特别高? 答 :长期吃保健品、经常运动锻炼,体能会更高,表明机能代谢特别旺盛(wngshng),精力特别充沛。疾病状态下,发烧、甲亢也会体能升高。 问:怎样看健康评估报告? 答:健康报告分五个部分,生物电流值座标图、五大判读分析、经络分析、最可能的问题、潜在的问题。座标图中分三种颜色,红色为疾病状态,绿色为健康状态,蓝色为亚健康状态。右侧红色为表现突出(疼痛症状)的病灶,左侧红色为慢性病灶。 问:五大判读说明什么? 答:说明一个人的整体状况、机能代谢、精神状态、骨骼运动、自律神经等全身状况。共一百二十一页 问:为什么报告中有的疾病客户没有任何感觉,或者自我感觉良好? 答:现在有75的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虽然没有任何感觉,可是许多问题随着工作的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机能超负荷的运转,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潜在病因,因此值得注意并且进行调理,否则慢慢的会形成表现出症状的病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化肥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合同
- 2025年中国锦棉绸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19-2025年中国绿色植生墙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井下专用工具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度智能家居系统家庭装修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特色餐饮加盟合作合同
- 2025年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国际版权贸易合同:影视作品进口与授权使用
- 大学入团申请书模板
- 2024年保险公司柜员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南瑞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02(原卷版)
- 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版)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 2024托盘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GB/T 44892-2024保险业车型识别编码规则
- 四新技术培训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2024版上册期末测评(提优卷一)(含答案)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