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分析研究 中医学专业_第1页
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分析研究 中医学专业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摘 要 HYPERLINK javascript:; 医学与文学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翻开中国文化史,可见有一大批的医学与文学的双栖人士。 HYPERLINK javascript:;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文化绚丽,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同时统治者的支持,医药事业的发展,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影响,以及文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对生命健康的追求,造就了大批文人通医,并且成文中外医学交流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些中外医学交流的文人中,即包括诗词文人刘禹锡、白居易、杜甫、李商隐,小说家段成式。也包括仕官文人李珣、苏敬、王焘、陈藏器,孙思邈等。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涉及

2、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充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宝库,有效的弥补了唐代史书对医学记载的不足。面对中西医碰撞的局面,我们应在坚持中医文化特色的条件下,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并创新,弥补中医治疗的不足,为人们的健康造福。关键词:唐代文人 中外医学;交流Abstract HYPERLINK javascript:;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pened the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is a large number of both medicine

3、 and literature.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heyday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political correctness, economic prosperity, brilliant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frequent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in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background, the rulers s

4、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ree parallel, and scholars have its own conditions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health, has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civilian medical thing, and become a fo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Chinas

5、medical history.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exchange literati, includes poetry scholar Liu Yuxi , Bai Juyi, Du Fu, LI Shang yin, novelist Duan Chenshi. Also include officer literati Liu Xun, Su Jing, Wang Tao, Sun Simiao. The vast scope of the literati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Chinese and for

6、eign medicine exchange, rich in content, abundant treasury of China and world medicine effective mad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the Tang dynasty history of medical records. Face th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

7、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innovation, mak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nefit to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literati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exchange前 言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前沿,科技发达,交

8、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医学可谓是对外交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不但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宝库,还为后世医学的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从文人角度来研究唐代中外医学交流的学者较少。文人与医药学家虽职业不同,但大多文人出于保全生命,照顾亲人或其他原因,研习渉医著作,熟知医理,精通医术。 HYPERLINK javascript:; 例如诗词文人刘禹锡、白居易、杜甫、李商隐、段成式等。仕官文人李珣、苏敬、王焘、孙思邈等,把历代或自己对外求医的成果收录于著作中。因此,对文人所写的作品进行研究,可发现一些传统医著对中外医学交流所遗漏的一些史料。本文拟从三部分对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进行研究。 HYPER

9、LINK javascript:; 第一部分研究其对外交流的原因,分内因、外因两部分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交流情况,从诗词文人和仕官文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是升华部分,即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从而展现一幅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的画卷。一、唐代文人渉医并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经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后,经济繁荣,文化绚丽,科技发达 ,同时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交通便利。此外唐朝历代统治者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追求长生不老,寻求域外奇珍异宝的好奇心,使得唐朝对外交流频繁。 HYPERLINK ja

10、vascript:; 并且,唐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文化政策,文人的社会地位较前代有了极大的提高。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为文人渉医并进行中外医学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场所。2、唐代医学制度日益完善唐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医疗制度,医学教育,药物培植等方面较前代有了极大的提高。 HYPERLINK javascript:; 中央所属的有太医署,尚药局,药藏局,各机构分为医学,药学,书吏三大部分。医学方面有细分为医师和针师,主要负责宫廷日常疾病的诊治,药学主要负责宫廷药材的种植与采摘,书吏的职责是记载宫廷日常医事活动。医药部门人员数量之多,医技精湛,他们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共同为皇族

11、服务。 HYPERLINK javascript:; 与此同时,还在京师开放面积三顷的药园,设置药园师,作为宫廷药材的来源地之一,并且作为培养药园生种植、辨认药材的实验地之一。 HYPERLINK javascript:; 唐代也明确规定地方上每个州也要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医学教育机构,如唐会要载:“贞观三年九月十六日,设诸州治医学”。1与中央医学教育机构不同的是,地方的医学博士、助教和学生,既要承担医学知识的教授,也肩负治疗民间疾病的责任。由此看来,唐代的医疗体系,医疗制度之健全,文人在这样的环境的熏陶下,医疗知识日益丰富,医疗水平也与日俱增。3、儒、释、道三教和谐发展 HYPERLINK ja

12、vascript:; 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和谐发展的局面。道教注重养生,唐初的几位皇帝沉迷于服食丹药来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却出乎意料。例如,唐太宗晚年服食丹药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唐中后期,服食丹药这一现象逐渐消退,这就为儒学获得长足发展提供了前提。儒家倡导仁、义、忠、孝,注重培养人们的品德,这一思想观念促使许多文人通读医学著作,学习医学理论。例如,王勃、王焘、甄权等人因为母亲生病,便立志专研医书,成为一代名医。佛教倡导普度众生,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治病救人是善意之举。例如,孙思邈在行医的过程中就提倡“人命至重,有贵千金”,2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由此

13、可见,唐代文人进行中外医学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影响。4、唐代统治者的支持唐朝有几位皇帝追求长生不老,注重养生,对医学兴趣浓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医药知识的研习与积累。唐会要卷八十二“医术”记载:“太宗幸其第,赐以几杖”。 HYPERLINK javascript:; 3即唐太宗亲自到著名医家甄权家中询问药性,饮食和健康。同时,听说孙思邈医技高超,于是特发诏令让其到京师,给予管职,为宫廷医疗做贡献,如记载:“征召太白山人孙思邈至”。4唐会要卷四十记载:“决罪人不得鞭背”。5可见,唐太宗对医学之痴迷,在求医的生涯中,医疗知识日益渐长。唐朝的另一位皇帝唐高宗也非常重视国家医药

14、事业的发展,动员全国力量重修本草,编撰出第一部国家级药典新修本草。唐朝统治者对医药事业的重视与积极参与,极大的推动了当时医学的蓬勃发展。 HYPERLINK javascript:; 同时,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积极发展医学教育,完善医学考试制度,加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正所谓上面所喜好与追求的东西,下面定全力以赴进行配合。唐代统治者的重视与倡导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和优越的外部环境。(二)内部原因1、中草药自身的文化内涵 HYPERLINK javascript:; 医学、文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选择,不仅因为茶可以

15、消暑解渴,又考虑到茶的药用功能;白萝卜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消食;蜂蜜不仅可以美颜,还具有止咳的作用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作品往往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所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会有许多关于医药养生方面的记载。与此同时,中药有是一种天然的本草药物,且大多是植物药。然而由于古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限,因此大多数中草药或以颜色命名,如红花、白芷、黄连、青蒿、乌梅或以形态命名,如陈皮、人参、熊胆、羚羊角、犀角或以香味命名,如木香、乳香、苦参、淡竹叶这就赋予中草药以某种形象感。还有一些中草药在某种情况下与人们的心境相似,如远志、当归、急性子、农吉利、路路通等;也有一些中草药的命名来

16、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何首乌、刘寄奴、徐长卿等。使得中草药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文人们借助这些文化内涵在特定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些医药本草就来自国外。因此,通过阅读文史著作,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以了解一些医学专著所记载不到的医学知识。2、文人渉医自身的条件 HYPERLINK javascript:; 医学,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文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记载,医学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付诸于实践的一种科学。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方面师徒之间的教授传承;另一方面是自己通过研习医著,领悟其中的医学原理。 HYPERLINK javascript:; 然而,随

17、着社会的发展,地域的差异,语言的不同,文字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或因为文字不同,需要翻译,再次,由于技术有限,造纸术与印刷术在唐代及以前还没有普及,使得以纸质为载体的医学类书籍传世较少,这一切的因素使得医著变得越来越难理解,医学原理越来越难领悟。而文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这是其能读懂医书的先决条件,文人自身的优势为其进行中外医学交流奠定的基础。3、追求生命健康的现实需求 HYPERLINK javascript:; 人们常说:“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可见,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大。然而,人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当遇到疾病时,人们往往会通过

18、交流求医或自已研究医著,寻求良方。在唐代,医学水平相比前代来说,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地域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当有些人在官场犯错,皇帝采用的惩罚方式一般是将其贬至南方,然而,南方和北方相比,气候比较湿热且多毒。大多数文人都是生活在北方,适应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到了南方,远离他乡,面对这样的生活场景,充满了不适应感与恐惧,使得生病的几率较大。因此,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被贬至南方的文人们利用自身优势,通过研读古典医著,同时南方的植物药较多,文人们在研习医著的情况下,亲身种植草药并辨别,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在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说,文人渉医是为了保全自身性命的一种本质需求。儒家文化源远流长

19、,儒家思想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忠孝观念根深蒂固,例如新唐书.王勃传载:“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 HYPERLINK javascript:; 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的其要”;6又如王寿著外台秘要言:“母有疾,弥年不废带,视絮汤剂。 HYPERLINK javascript:; 数从高医游,遂穷其术,因以所学做书,号外台秘要”。7可知,身为人子,当父母生病时,文人学医可以帮助父母减轻病痛的折磨,起到侍亲尽孝的作用。从这一层面来说,文人渉医也受儒家忠孝文化观念的影响。二、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流的代表人物及交流情况 HYPERLINK javascript:; 随着唐代文学的繁荣,

20、渉医文学在唐代也被大量创作,作品数量之剧增、体裁范围之广阔、作家风格之多样,大大超越了前代。8 在这些著作中经常提到一些医学理论,这不但使文学著作更加绚丽多彩,也弥补了古代医著记载不足的一些缺陷。同时,文人感情较细腻,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探讨中外医学交流,不仅可以了解交流情况,还可以了解病人患病的内心变化,有助于全面反映唐代中外医学交流的盛况。这个时期较为出色的文人渉医并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的有诗人刘禹锡,白居易,杜甫,李商隐,段成式;仕官文人孙思邈,李珣、苏敬,王焘。(一)唐代诗词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全唐诗是唐代一部重要的诗歌宝典。其中有关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方面的大概有4位,共5首诗歌。包括刘禹锡

21、的赠婆罗门僧人,白居易的眼病两首和病中看经赠诸道,李商隐的和孙朴韦蟾孔雀鸣,杜甫诗谒文公上方。所交流的都是关于印度眼病方面的治疗技术,即金篦术。1、刘禹锡与赠婆罗门僧人 HYPERLINK javascript:;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 HYPERLINK javascript:; 刘禹锡诗文的价值较高,涉及题材较广,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为我们留下了涉及中外医学交流方面的诗歌赠婆罗门僧人载道:“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9从文人的角度描述白内障不断加深的症状:视力减退,颜色逐渐分不清楚,不敢见强烈的阳光,禁受不住风吹。 H

22、YPERLINK javascript:; 于是请求印度婆罗门僧人的帮助,用金篦术来治疗自己的眼疾。2、白居易与眼病两首、病中看经赠诸道方 HYPERLINK javascript:; 白居易,唐代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近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在全唐诗中收录了其涉及中外医学交流方面的诗歌包括眼病两首和病中看经赠诸道侣两首。 HYPERLINK javascript:; 其中眼病两首载道:“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人间方药应无益,争的金篦试刮看?”10此诗采用比喻的写作手法将诗人患眼病的症状描写的淋漓尽致,在医师劝酒,道侣劝官并结合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翻看印

23、度医书著作龙树论,在其启发下采用外科手术金篦术进行治疗。另一首病中看经赠婆罗门僧人载:“右眼昏花左足疾,金篦石水用无功”,11此首诗也提到诗人患眼病,右眼昏花,采用金篦术来治疗。3、李商隐与和孙朴韦蟾孔雀咏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在全唐诗中收录的涉及中外医学交流方面的诗歌有和孙朴韦蟾孔雀鸣。其中此诗中关于医学交流方面的诗句是:“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12也提到了印度治疗眼病的金篦术。4、杜甫的谒文公上方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青年时受中国传统儒家经典文化的熏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其中也包括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然而,后半生由于社会动荡,经常奔波操劳,百病缠身。

24、生活困苦促使他阅读了许多医著,了解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上山采药,开园重药,通过种药,采药,提高了自己辨别医药的能力,也有助于减轻自己的疾病。在全唐诗收录谒文公上方有关中外医学方面的诗句是:“金篦刮眼膜,价重百车渠”。13可见,金篦术对治疗有眼病的价值之大。金篦术,是佛门医学对金针拔障术的称呼,大约在公元七世纪左右传入中国。金篦是一种眼科器械,主要用于治疗白内障。白内障发病于老年人,症状为在眼球生长一层阴翳,由小到大,逐渐遮挡眼睛,严重的话可造成失明。金篦术在唐代广为流传并为之接受的主要原因有:金篦术随着印度佛教的东传而被传入;发展到唐代的眼病治疗技术已比较发达;唐代思想较开放,身体发肤受

25、之父母的观念相对以前几个朝代较弱。综上可以得出,在唐代文人中患病的主要类型是眼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文人喜爱学习,秉烛夜读,时而久之,患眼病者就越多。在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阅读印度医书龙树论,与印度进行中外医学交流,得知金篦术治疗眼病效果较佳,于是,采用印度的外科手术金篦术治疗眼病,得以重见光明。 HYPERLINK javascript:; 这正是唐代文人与印度进行中外医学交流的见证。5、刘禹锡与贞元广利方刘禹锡,晚唐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从小体弱多病,受尽病痛的折磨,于是便立志学医。其中在全唐文有关中外医学交流方面的文章有代淮南杜司徒奏请新罗广利方状和谢赐广利方表。 HYPERLINK j

26、avascript:; 其中代淮南杜司徒奏请新罗广利方状载:“淮南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敕赐贞元广利方五卷。 HYPERLINK javascript:; 右,臣得新罗贺正使忭如言状称:请前件方状一部,将归本国者”。14唐代与新罗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新罗使者朴如言向杜佑提出,想把中国的贞元广利方带回国。 HYPERLINK javascript:; 杜佑请求刘禹锡写一份状书告知皇帝。于是刘禹锡写了代淮南杜司徒请新罗广利方一文。文中“美兹丰功,爰有诚请”15表达了其请求将此方带回国的诚、诚恳态度;释疴蠲痢,岂独隔於外区”,16表现了其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的积极态度。 HYPERLINK javas

27、cript:; 谢赐广利方表中记载:“中使某至,奉某月日赦书手诏,赐臣元集要广利方”五卷。17在刘禹锡为其请求贞元广利方成功后,于是写谢赐贞元广利方以示感谢,这正是唐与新罗关系友好,进行中外医学交流的有效见证。6、段成式与酋阳杂俎文学在唐代进入到了繁盛时期,其中笔记小说更是为其锦上添花,有关中外医学交流的有段成式的酋阳杂俎。段成式,唐代小说家,骈文家,诗人。其文学作品成就巨大,最为著名的是酋阳杂俎。其内容繁杂,涉猎方技医药,物产交流,地产资源等,包罗万象,具有较高的史料与研究价值。酋阳杂俎记载药物84种,其中就有许多外来药物。例如,广动植之三木篇载:“龙脑香,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吧婆律,亦出波

28、斯国入药用,别有法”;“无石子,出波斯国皮无孔者入药用”;“香齐,出波斯国入药疗病”;阿魏出自北天竺;没药出自波斯国;荜拔,胡椒,出摩伽陀国等。18这些都是对外来药的产地,功用,生长形态的记载。 HYPERLINK javascript:; 卷七医载:“言寿二百岁。太宗奇之,馆于金飚门内。造延年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19太宗追求长生不老,听说那罗迩寿命较长,感到奇怪,让其研制长寿药,这些长寿药就是由中外药物混合而研制成。因此,阅读诗词文人的鸿文巨著,内容丰富,涉及中外,不仅可以增长文学知识,使心灵得到净化,还可以了解医学等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且读起来也较容易理解,这也是文人热衷于医学的

29、原因。(二)仕官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唐代文人的著作与医家的本草著作相互交叉融合,本草著作家大多是仕官文人。究其原因大概有:仕官文人有自身的当官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资源丰富;出于保身立命的考虑或将其作为增长见识的一种方式。1、李珣与海药本草李珣,字德润,传为波斯香药商人的后裔,隋末来华,以唐代国姓改姓李。在中国文学史上被称为“李波斯”。唐代花间派词人。 HYPERLINK javascript:; 正如诗云:“异域从来不长乱,李波斯强学文章。”20 由于家族从事香药贸易,对药物学颇为研究,认识了许多从海外传来的药物。海药本草记载的大多是从海外传来或从海外移植到南方的药物,其不但说明药物产地,记录

30、域外人士使用这些药物的故事,还直接引用了外来文献。详论药物的生长产地,主治,形态等。表 1 海药本草各卷记载简表卷数 类别 药物名称 HYPERLINK javascript:; 第一卷 玉石类 波斯白矾、阳起石、石硫磺、金屑、银屑、玉屑等共13种 HYPERLINK javascript:; 第二卷 草类 白附子、补骨脂、延胡索、海藻、人参、阿魏、木香、仑布、通草、仙茅等38种 HYPERLINK javascript:; 第三卷 木类 龙脑香、降真香、安息香、海桐皮、胡椒、没药、槟榔、真香、乳香、木香、沉香共48种第四卷 兽禽类 犀角、象牙、腽肭脐3种 HYPERLINK javascri

31、pt:; 第五卷 虫鱼类 石决明、海蚕砂、牡蛎、真珠、鲤鱼、青鱼、甲鱼、秦鬼、贝子、蛤蚧等17种 HYPERLINK javascript:; 第六卷 果类 荔枝子、豆蔻、橄榔等12种在这131种药物中,其中大约有96种明确标明了药物的外国产地。如生长于波斯的药物:安息香、没药,无食子、诃梨勒、银屑、绿盐、酱、荔枝、金线矾、胡桐泪等;生长于大秦国的药物:肉豆蔻,降真香、琥珀、芜荑、无風独摇草、波斯白矾、迷迭香等;生长于新罗的药物:人参、白附子等。由于李珣原籍波斯,对波斯药物比较了解,以波斯直接命名的有波斯松树脂、波斯白矾等。还谈到一些药品在波斯的用法,如无食子、诃梨勒等。 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喜佩

32、戴香囊并相互之间作为赠品以示友好,宫廷后妃和达官显贵喜好化妆品,其中大部分就为香药。因此,李珣从事香药贸易,引进大量外域的香药,丰富了中国的香药市场,这也正好迎合了文人士大夫的这一需求。海药本草在唐代被李珣撰写并广为流传的原因主要有:唐代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发,促进了海药的广为传播;海药本草问世前,中国本土的本草药和外国传来的本草药鱼龙混杂,给翻阅时来不便;唐及唐以前海药就已经在中国传播并为人们所接受,产生了对这些药物需求;李珣本人知识渊博,有广为搜集海药的能力。海药本草的问世,促进了中外医学交流,有效的弥补了唐代本草著作的不足,丰富了医药市场,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带来了福音。2、苏敬与新修

33、本草 HYPERLINK javascript:; 新修本草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国家级药典,其编撰的原因有:本草经集注在流传的过程中,大多是手抄本,错误较多;唐代经济、科技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新增药物涌入中国市场;人们通过交流,积累了一些外来药的使用经验并广为接受。在这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苏敬上奏请求重修本草,国家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予以支持。 HYPERLINK javascript:; 新修本草孙志约序载:“乃诏太尉扬州都督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功臣无忌、太中大夫行尚药奉御臣许孝崇等二十二人,与苏敬详撰”。21 促使此书问世的有学识丰富的医师、学士,官员等,还有生活在市井的普通百姓。该

34、著作共54卷,独特之处就在于图文并茂,由本草学、药图、图经三部分构成,使人们看之一目了然,这也是其能广为流传并被域外一些国家作为教科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共收录药物884种,其中收录通过海外贸易传来的30多种药物,使我国的药物品种更加充裕。表 2 新修本草记载各国医药简表国家 药物名称印度 胡椒、丁香、豆蔻、沉香等 HYPERLINK javascript:; 波斯 密陀僧、珊瑚、安息香、阿魏等 HYPERLINK javascript:; 大秦 龙脑香、苏方木、毗梨勒、庵摩勒等 HYPERLINK javascript:; 大食 安息香、龙脑香、苏和香、底野迦、麒麟竭等高丽、百济 白附子、人参、

35、细卒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补牙方法,即将白银、水银和银箔按照一定的比例调制成填充剂用于补牙,传播于各国。此书编著成后,成为以后医家的必备教科书,同时,还被广传于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古书明确提到,凡是医生必须熟知苏敬的新修本草,可见,此书的学术价值之高。3、王焘与外台秘要王焘,唐代著名医生,仕官文人,从小体弱多病,母亲身体也不好,因此,他通过阅读大量医书,寻求灵药,特别是在弘文馆任职期间, HYPERLINK javascript:; 学习了大量医学知识,在保存古代医学理论与记录外来药物和药方方面贡献巨大,编撰传世著作外台秘要。外台秘要在收集唐及唐以前的医方的同时,还博采外来医药知识,

36、例如外来药物、药方。表 3 外台秘要记载各国医药简表国家 药物名称波斯 无食子、白石蜜、安息香、诃梨勒、白矾、绿盐、阿魏、毕拔、青黛、密陀僧、琥珀、胡桐泪、珊瑚、婆罗勒、槟榔等印度 沉香、土质汗、龙脑香、苏和香、金刚石、石盐、胡椒、天竺桂等大秦 白矾、青梅、肉豆蔻、熏陆香、芜夷昆仑 苏和香、青木香、鸡舍香、紫檀高丽 白附子、昆布南海 甲香、苏方木、槟榔、胡椒大食 腽肭脐、丁香、熏陆香伽古罗国 豆蔻仁婆律 龙脑香阇婆 丁香从上表可看出王焘的外台秘要广采博引外来药物,极大的充实了我国医药宝库。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东传,使得中国与印度的医方交流也频繁起来。例如主治癫病、癀病、疟疾、眼病、妇科病

37、等的“千金耆婆万病丸”;主治劳损,补髓的“耆婆汤”;香药方和熏衣香药方,如熏衣香方、合口脂方、甲煎方等;其中,最著名甚至流传至今的就是印度的眼科治疗手术“金篦术”,据外台秘要载出眼疾候一首:“令观容状, HYPERLINK javascript:; 眼形不异此宜用金篦决,一针之后,豁若云开”。22此首记载了患白内障的一些症状,建议用印度的外科手术金篦术来使其复明。外台秘要在对外医学交流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对印度方药的记载,弥补了我国史上对方药记载的不足。4、孙思邈与千金方 HYPERLINK javascript:; 孙思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精通儒、佛、道思想。其处于唐

38、代对外交流频繁,思想开放的时期。著作甚多,其中两部著名的医学经典千金方,为后世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在结合中古医疗的基础上,不仅吸收了国外的医学思想,医学理论,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药品、药方。 HYPERLINK javascript:; 在医学思想方面,如大正新修大藏经卷十三道:“有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23其在这个医学思想的指导下,广为收集外来民间方药。千金翼方记录药物617中,其中大多数药方从国外传来。例如大麝香丸、牛黄丸、阿加陀圆、吃力迦丸等。其中,吃力迦丸所用都是生产波斯的香药,如黛睦蘇合、附子等。服菖蒲方是最为典型的药方,记载了此药方的来源:即由

39、天竺的三藏法师跋摩米帝带来,被净土寺的主矩法师翻译成中文。此外记载了许多有关印度耆婆的药方,如卷二十二“飞炼”载:“五脏六腑内万病及补益常年不老方”,24 该方由印度医方和中国道教方药相结合而产生。 HYPERLINK javascript:; 卷十二胆附中:“耆婆万病丸此药以三丸为一剂,服药不多三剂,万病悉除。25该药方中的麝香、犀角、人参等大多都是外来药,是有印度药方和中国药方共同组成。卷二十二“养性”中载:“耆婆汤,主大风虚冷,羸弱无颜色”。26有名“酥蜜汤”。在备急千金药方介绍了大量的养生、按摩、导引的方法,如印度的“天竺按摩法”相结合,有效的弥补了我国养生学的不足。孙思邈被后人广为称

40、颂,主要原因在于他对医学贡献。他在整理国内医学的同时,兼采外来医学思想,理论,药品和药方,根据人们的病情,将两者进行整理,融合。在将其编撰成医著,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以上可得,唐代文人进行中外医学交流,不仅是纯粹的引进国外各种药物、药方和先进的外科手术,而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自身情况加以创新与融合,变西医为中国人民所接受的中医,在将其编撰成医书,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的医药宝库。唐代的人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外国医药并进行创新,并不是将其据为己有,而是通过交流将中国医药知识广传于外,丰富世界的医药宝库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带去了福音,三、唐代中外医学交流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一)唐代文人与中外药学交

41、流对后世的影响唐代的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唐代的医学教育体系为后世的医学体系奠定了基础,其正是现在医学院的雏形,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开创药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较前代所不同的是在地方设置完备的地方医学治疗体系,将地方医学置于中央的管理之下,使地方医学朝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后世的医学体系在唐代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虽所设医学机构,医学专业和考试科目与唐代稍有不同,但大多都是以唐代的医学体系为原型, HYPERLINK javascript:; 逐渐形成了当今世界医学全面发展的局面,为我国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医学人才。同时文人的诗文著作全唐诗,全唐文,酋阳杂俎;医学巨著千金方,

42、海药本草,新修本草等囊括中外医药,医方,促进了中外医药交流,丰富了中国医药市场。同时也开创了文人渉医的局面,为后世文人渉医提供了榜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史书对医学记载的不足。为后世研究医学,撰写医著提供了鉴借与理论依据。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两面性,唐代的文人中外医学交流由于时代的局限,也有一定的缺陷。唐代推行“三教并行”文化政策,大多数文人以佛教为手段进行中外医学交流,难免带有一些宗教色彩。与专业的医家相比,他们对医药学的理解与领悟可能有一些缺陷,对医学的发展带有误导的倾向。因此,在进行研究,探讨医学时,应将医学著作与文人渉医著作结合起来研读。(二)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对后世的启示中西医是在

43、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西方文化较开明,因此西医的治疗方式一般较开放,而中国文化较守旧,相对的中医就较保守,所以中医注重辩论治疗,通过病人诉说,医生把脉与直接观察相结合,难免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对疾病缺乏精确与客观的诊断。西医重辨病论理,采用先进的科学仪器,诊疗比较准确,但过分强调客观指标,治疗手段难免会使人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忽视病人的主观感受。 HYPERLINK javascript:; 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与耐药性问题日渐突出,“回归自然”的天然植物药愈来愈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与推崇。27而中药药物大多是草本植物,保持原有的植物属性,药性较平和,不太干扰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虽然药效慢

44、,但治疗比较彻底。西医虽然见效快,但副作用比较大,对病人的关怀程度不够。因此,中医相对与西医来说,还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纵观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给我们当今的启示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各种疑难杂症的产生,各种医学教育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渐增,然而一些医疗机构里的医疗制度,医疗水平不是相当完善,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医疗机构更加规范化发展。同时中国是一个大国,东西,城乡贫富差距较大,一些地方的医疗机构屈指可数,医疗水平较差,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乡村地区的医疗投资,使民病有所医。 HYPERLINK javascript:;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们广大医学

45、院应尽可能的为学生联系实习场所,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医学理论是实际操作相结合。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因此,对待这两种医学,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做法。然而如今,当人们面对疾病来袭时,似乎更青睐于西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快节奏生活的影响,各种疑难杂症暂露头角,而西医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推陈出新,同时,西医治疗方式见效快,能跟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要想重振中医药文化,就要实现中医药文化创新。首先应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使人们更全面的了解中医文化与采取中医治疗方式所带来的好处。纵观世界各大医学校,西医类的学校似乎压倒一片,因此,我们应创建一批具备中医文化特色的医学类院系,培养中医药文化的接班人来传承我国中医的优良传统。 HYPERLINK javascript:; 同时,要以中医药文化为本,以满足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