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饵料培养学课件:第9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_第1页
生物饵料培养学课件:第9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_第2页
生物饵料培养学课件:第9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_第3页
生物饵料培养学课件:第9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_第4页
生物饵料培养学课件:第9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 第一节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和沙蚕的养殖 第二节 丝蚯蚓的培养水生环节动物生物饵料种类在水生环节动物中,具有较大开发和利用的生物饵料种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沙蚕,另一类是丝蚯蚓。沙蚕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沙蚕科。作为水产动物生物饵料的重要种类隶属于围沙蚕属和刺沙蚕属。如双齿围沙蚕和日本刺沙蚕。丝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近孔寡毛目,颤蚓科。常见培养种类有水丝蚓属的戈氏水丝蚓、霍甫水丝蚓和尾鳃蚓属的苏氏尾鳃蚓等。第一节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和沙蚕的养殖一、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三、沙蚕的养殖沙蚕生长迅速,营养丰富。如双齿围沙蚕(青虫),粗蛋

2、白为此60.33-65.92,粗脂肪为8.23-13.61,糖为3.42-5.20。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26.18-29.56。沙蚕是培育鱼虾蟹亲体的优质饵料;也是良好的鱼类钓饵,称之为“万能钓饵”;并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国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有吃沙蚕习惯。沙蚕提取物有治疗恶性肿瘤功效。沙蚕还具有补阴虚,平喘止咳作用。为什么说沙蚕是亲虾促熟的良好饵料呢?主要是沙蚕体内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对虾性腺成熟期间对二十碳多烯脂肪酸的需要量明显增加。二十碳多烯酸在其他动物体内是前列腺素的前体。有证据表明,甲壳动物能够合成前列腺素,而前列腺素与甲壳动物卵黄生成及排卵有着密切的关

3、系。一、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一)外部形态(二)内部结构(三)生活史(四)繁殖习性(五)生态习性1、头部 : 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1)口前叶。位于虫体的最前方,口前叶似梨形,前部窄、后部宽。背面有2对眼 。(2)围口节 。为口前叶后的一个环形节,围口节背面有4对长短不一的围口节触须,最长触须后伸达第6-8刚节。腹面有1个口。(一)外部形态(一)外部形态(3)吻。为消化道富含肌肉的口腔和咽,经口外翻而成(一)外部形态2、躯干部。由许多体节组成,从围口节至后端(除最末一节外)的每一体节的形态均相同,每节的两侧都有1对疣足,是运动器官。 3、尾部。虫体最后一节无疣足和刚毛的体节,常称为尾或肛节。

4、双齿围沙蚕的疣足(二)内部结构1、体壁2、体腔3、消化系统4、呼吸系统5、循环系统6、排泄系统7、神经系统8、生殖系统1、体壁(1)角质膜为表皮细胞分泌而成的非几丁质膜。(2)表皮为角质膜下方的单层柱状细胞层。(3)肌肉层分环肌、纵肌、斜肌等。(4)壁体腔膜位于体壁最内层,是一层扁平细胞,为体腔膜的一部分。2、体腔为体壁与肠管间宽阔的腔隙,内外围有体腔膜。近体壁的部分为壁体腔膜,近肠管的部分为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着体腔液和变形细胞,具循环功能。在生殖期内具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3、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管是从口至肛门的直管。分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包括口、口腔、咽;中肠包括

5、食道、胃、肠;后肠又称直肠,位于体后,其最后的体节称肛节。4、呼吸系统无特殊的呼吸器官,沙蚕体表和 足的舌叶充满血管网,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5、循环系统为发达的闭管式循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血管分为背血管、腹血管、连接血管。6、排泄系统除前几节体节外,每个体节都具有1对按节排列的后肾,是一个腺体,腺体表面密集血管,腺体内具有螺旋的纤毛肾管和无纤毛端管。在疣足基部近腹须处具细圆的肾外孔。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发达,为链式神经,包括中枢神经系、外周神经系和内脏神经系。8、生殖系统雌雄异体,生殖腺只是在生殖季节,由腹隔膜体腔上皮细胞快速增殖而成,除体前端外,几乎每节都有生殖细胞。(二)沙蚕的生活史受

6、精卵 卵裂 囊胚 原肠胚 担轮幼虫 游毛幼虫 刚节幼虫 成虫 异沙蚕体(生殖态) 子代 (三)繁殖习性1、生殖态2、异沙蚕体3、群浮和婚舞4、胚胎发育和变态(三)繁殖习性1、异沙蚕体(1)雌雄异沙蚕体的共同特征。身体变短、变宽;眼变大、变黑;身体分成2个不同形态的前区和后区,前区疣足不变形,后区疣足变形,疣足上刚毛成浆状。 从底栖爬行改为漂浮游生活。(2)雌雄异沙蚕体的不同特征。 雌性个体稍大于雄性个体; 雌性个体背部呈浓绿色,雄性个体背部乳白色; 雄性个体变形疣足具乳状突,雌性缺; 雄性个体肛门周围具有菊花状乳突。(三)繁殖习性(续)2、群浮和婚舞:(1)群浮。性成熟时,沙蚕由底部浮于海面,

7、成为漂浮水面的异沙蚕体,称群浮。 (2)婚舞。雌性异沙蚕体相伴呈卷曲状,圆形的游动,当追逐达到高峰时,雄性排精,雌性排卵,此为婚舞。4、胚胎发育和变态(1)卵与精子;(2)卵裂期;(3)囊胚期;(4)原肠期;(5)担轮幼虫期;(6)疣足幼虫期。 双齿 围 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双管阔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琥珀叶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日本刺沙 蚕 胚 胎 与 幼 体 发 育(四)生态习性1、栖息地:双齿围沙蚕喜栖息于中、高潮带海滩,以泥、泥沙底质为主,富含有机质、硅藻等的生境更有利于沙蚕的生长和繁殖。2、温度与盐度:双齿围沙蚕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比较强。成体

8、适合的水温为0-37。盐度为5-35。幼虫适宜的温度为17-33 ,最适24-26 ;盐度的适合范围为15.0-34.8,最适盐度21.6。3、饵料:幼虫的饵料以球等鞭金藻和混合藻(角毛藻+扁藻+微绿球藻)为佳;个体较小沙蚕摄食微藻,以底栖硅藻、扁藻等为佳;3-4cm后,以杂食性为主,能摄食动、植物碎片,腐屑。成体主要摄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其他小型动物,有机碎屑或海藻。双齿围沙蚕幼体对温盐度的适应性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一)亲体的培育(二)催产与孵化(三)幼体培育(四)出苗与运输(一)亲体的培育1、亲体的采捕每年的4-10月,在大潮汛来临前2-3天,从沙蚕的养殖区或自然海滩上,徒手捕捞异

9、沙蚕体或个体较大的沙蚕,挑选体健无伤残的个体作为亲体。2、亲体的包装及运输采用10-15低温干运输。3、亲体培育条件采用水泥池培养。水温20-29 ,盐度10-25,充气,气石1个/m2,2-3天换水1次,换水量100,干露1-2小时,换水后投扁藻、球等鞭金藻、鱼粉、豆饼粉等。(二)催产与孵化孵化的方法有2种。1、原池孵化法。当亲体池中发现有异沙蚕群浮,立即用网勺捞起,按雌雄比例3:1放于网箱中,让异沙蚕快速游动,自然产卵排精。孵化条件:水温22-25 ,盐度15-25,连续充气。加抗生素和EDTA-Na2.2、洗卵孵化法。用大口径的塑料桶催产,每隔1-2小时用250目尼龙筛绢网收集卵子,用2

10、2-25 海水反复洗去过多精液。洗净的受精卵放在水泥池孵化培育。(三)幼体培育1、育苗条件:水温24-26 ,盐度15-22,加5.0mg/LEDTA-Na2。青霉素或土霉素1mg/L。2、水质控制:培育前期,日添加水5-10cm,培育后期日换水2次,换水量1/3-1/2。3、投饵:3刚节疣足幼虫期末起投新月菱形藻、微绿球藻、球等鞭金藻等。6刚节疣足幼虫起最好增投底栖硅藻。每日投饵1-2次。4、投附着基:5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投消毒过的细泥沙,厚度约1cm。(四)出苗与运输双齿围沙蚕的出苗规格为11刚节以上幼沙蚕。目前常用冲沙赶苗出池。计数一般用称重法。运输用筛绢框分装,每框装沙蚕0.5-1.5

11、kg,5-10框叠在一起,中间放冰袋,配套纸箱或泡沫箱,采用低温(10-15)冷藏车干法运输。三、沙蚕的养殖(一)养殖种类(二)养殖方式(三)滩涂养殖技术要点(一)沙蚕养殖种类1、双齿围沙蚕(土池养殖)2、多齿围沙蚕(工厂化水泥池养殖)3、日本刺沙蚕(开闸纳苗虾池养殖)双 齿 围 沙 蚕双 齿 围 沙 蚕 异 沙 蚕 体多 齿 围 沙 蚕多 齿 围 沙 蚕 异 沙 蚕 体日 本 刺 沙 蚕(二)养殖方式1、滩涂蓄水精养:投入相对较大,技术要求较高,属高密度精养,产量较高,每公顷1-3.5吨,效益显著。2、滩涂粗放养殖:养殖成本低,养殖技术要求不高,管理简单,产量低而不稳定,每公顷450-900

12、kg(亩产30-60kg)。经济效益时好时坏。3、池塘养殖:投入较多,养殖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产量相当可观,每公顷1500-7500kg(亩产100-500kg)。4、工厂化人工养殖:投入大、产出也大,完全在人工控制下养殖。产量为每平方米1-2kg。多齿围沙蚕养殖技术路线图双齿围沙蚕养殖技术路线图4、工厂化人工养殖(1)水池:长方形或圆形,40-100m2;(2)底质:粒径2.3-5.6mm的细沙20-30cm;(3)防雨与采光:虫池上方盖房顶并可采光;(4)苗种:放养人工苗,每平方米3000条左右;(5)投饵:配合饲料、鱼粉、米糠、干藻粉,日投1-2次。(6)水质管理:每天换水1-2次。(7)

13、收获:养殖半年达到商品规格(200-400尾/kg),产量为1-2 kg /m2。(三)滩涂养殖技术要点1、养殖场地选择2、苗种3、养殖管理4、采捕5、包装与运输1、养殖场地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每潮汛可自然纳潮2-4潮以上,海水盐度在11.0-35.0的中高潮滩涂,滩涂以泥多沙少,富含有机质或油泥为佳。2、苗种(1)苗种的规格。种苗大多数为自然苗,体长2-3cm,人工苗种的放苗规格为11刚节以上幼沙蚕。(2)苗种的放养和密度。滩涂粗放养殖一般采用干涂播苗,筑堤蓄水精养采用蓄水播苗。先将苗种轻轻地与晒干、碾碎过筛的猪粪、牛粪等有机肥料拌匀,然后装入塑料桶内,在涂面上均匀撒播。筑堤蓄水精养每公顷放

14、75-300万条;滩涂粗放养殖每公顷放30-60万条。3、养殖管理(1)巡塘检查。最好每天巡塘一次,尤其是大潮迅期间,须加强防范。(2)施肥。养殖过程最好能追加肥料,以发酵的鸡、鸭、猪粪培养饵料效果好。施肥在退潮后立即进行。(3)投饵。滩涂粗放养殖不需投饵,蓄水精养应投饵。前期(幼体阶段)可以采取施肥为主,逐步增加鱼粉、豆粉等粉末饵料。中后期(养成阶段)可投小杂鱼虾等搅碎打浆,或豆粕、菜籽粕粉碎、兑水泼洒。(4)换水与晒滩。蓄水精养的塘一个潮汛能进1-2次潮水足够。若要高产最好能经常干露晒滩。4、采捕、包装与运输采捕:起捕规格为200-400条/kg,多次轮捕的方法。包装与运输:包装时,除对包

15、装器具清洗、消毒外,用木制的筛绢框分装。每框装沙蚕2-5 kg,5-10框叠在一起,中间放冰袋,外套纸箱或泡沫箱,采用低温(10-15)干运输。第二节 丝蚯蚓的培养一、丝蚯蚓的生物学二、丝蚯蚓的培养三、丝蚯蚓的利用专利培养丝蚯蚓装置一、丝蚯蚓的生物学(一)形态特征(二)繁殖习性(三)生长与寿命(四)生态条件(一)形态特征 丝蚯蚓体形较小呈细圆筒形,体长1-150mm,宽0.3-1.0mm。身体前方为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两部分。身体由许多节组成,相邻两体节间有一个隔膜。体节上有刚毛。刚毛是几丁质组成的一种比较坚硬的毛,着生在体壁上,而顶端1/4-2/3部分露出外面。 丝蚯蚓体壁一般色素,体壁

16、不透明者常呈淡白色或灰色,或因血红蛋白存在于体壁毛细血管中而显粉红色和微红色。(二)繁殖习性(二)繁殖习性丝蚯蚓雌雄同体,生殖腺集中在前段体节内,异体交配受精,一年四季均可产卵繁殖。苏氏尾鳃蚓生殖期,每个成蚓可排出卵囊2-6粒外,卵囊中内内卵粒1-4个,多者7个。把室内观察,当水温25-30时平均每条成蚓10天可排出卵囊4-6粒。(三)生长与寿命苏氏尾鳃蚓经25天培养全长达14-15mm;经60天培养达40mm,达性成熟。寿命80-180天,死亡前的最大长度50-55mm。丝蚯蚓生命,具再生能力。人工养殖的丝蚯蚓寿命较短,一般只有80-100天,体长大多在50-60mm。(四)生态条件1、分布

17、丝蚯蚓长期适应生长于有水流和淤泥的环境中。2、食性吞食泥土,同时从泥土中食进腐屑、细菌以及底栖藻类,有时也吃丝状藻类和小型动物。3、温度在1-36的水温中丝蚯蚓可生存。4、溶解氧与pH丝蚯蚓对水中溶解氧的要求不高,但不得低于2mg/L。一般水的pH4.0-7.5时可正常生存,低于3或大于1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第二节 丝蚯蚓的培养(一)土池小型培养(二)大田培养(三)漂洗吐污与消毒方法(四)投喂与运输(一)土池小型培养1、筑池置土2、引种3、培养基(或载体)的制作4、管理5、捕捞与采收(一)土池小型培养1、筑池置土 :蚓池应建在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坐北朝南的地方,一般呈长方形,长1-5m,宽1-

18、1.2m,深0.2-0.25m。池底土厚8cm.2、引种:投种密度根据所采用的培养方式和水体质量而定,利用流动性有机污水培养时,投种密度为1-2kg/m2;微流清水培养时,一般为2kg/m2;间隙性静水培养时,投种1kg/m2;高密度精细培养时,按3kg/m2投种。(一)土池小型培养(续)3、培养基(或载体)的制作 。培养基成分为极肥的池塘或水沟底部的淤泥,掺和了部分腐烂的植物枯秆、树叶、糖厂的蔗渣(应碎)、酒糟或腐熟的蚯蚓饵料等松软物质(一)土池小型培养(续)4、管理。(1)投饵。4-10月生长期,饵料以精料为主,如麸皮、次粉、玉米粉。其余月份可用牛粪、猪粪、鸡粪作为饵料。(2)水质。保持流

19、水培养,以便提供充足氧气。水深2-4cm.(3)溶解氧。溶氧不足易造成缺氧窒息。(4)遮光。遮光培养可防止青苔的繁殖。(5)擂池搅拌。生长旺季每4-5天将全池搅动一次。(6)敌害防治。主要预防小杂鱼、泥鳅、黄鳝等敌害。(7)其他。日常观察与水质测定。5、捕捞与采收。采收前一天晚上断水或减少水流量,造成蚓池缺养,翌日清晨便可很方便地用聚乙烯网布或筛绢布做成的小抄网捞取蚓团。(二)大田培养1、培养田的选择与耕耘2、引种与接种3、饲料与投料4、采收(二)大田培养1、培养田的选择与耕耘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坐北朝南、冬季温暖、pH在6.5以上、质地疏松的田地。 在田地四周筑高30的田埂,留宽40-50

20、 的沟。田地表面施腐熟禽畜粪3-40/,使水保持5-10 ,将表层土壤溶成淤泥。2、引种与接种水温为10-25时即可引种入池,城镇近郊排水、港湾码头、畜禽饲养场及屠宰场的废水坑以及糖厂、食品厂的废水沟等有大量丝蚯蚓分布,可就近引种。接种量75-120g/ 。 蚓 田 蚓 田(二)大田培养(续)3、饲料与投饵水蚯蚓特别爱吃具有甜味的粮食类饲料,畜禽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也是水蚯蚓的优质饲料。但所投饲料(尤其粪肥)应充分腐熟、发酵、否则会在蚓池内产生高热“烧死”水蚯蚓。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天,每亩追施腐熟的粪肥200-250 ;自采收开始,每次收获后亩追粪肥300 。投喂肥料时,应用水稀释搅拌,均匀泼洒培养基表面。在大量需要水蚯蚓高峰期(3-8月),可采用效价高、转化快的麸皮等粮食饲料培育水蚯蚓,加快繁殖速度。(二)大田培养(续)4、采收水蚯蚓繁殖能力极强,孵化的幼蚓生长20多天就能产卵繁殖。每条成蚓一次可产卵茧几个至几十个,一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