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protel学习的一些知识点_第1页
关于protel学习的一些知识点_第2页
关于protel学习的一些知识点_第3页
关于protel学习的一些知识点_第4页
关于protel学习的一些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这些是我从所学习的内容中摘录出来的重点。将PCB中的格点进行切换(点形或线形),如图所示。设置原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keep-out-layer定义PCB板的边界。设置移动的步长,如图所示。可以使用过滤器filter ,在其中输入is,然后点击apply 按钮,快速选择某些部分。如图所示。 在拖动元件的过程中按L键可使元件在顶层和底层之间切换。同时改变所有标号的尺寸:选中其中一个标号后右击此标号,再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Find Similar Objects命令,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进行修改。此时板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按clear键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如图所示。

2、符合铜柱的尺寸的焊盘的设定(安装孔)。如图所示。可以双击焊盘选定locked 将其锁定。10、在自动布线时可以将Lock All Pre-routes 前面的复选框选中以便锁定自己在这之前已布好的线。11、铺铜时的设定:12、元件的布局一般是按照电路原理图的走向来布局。13、布线规则必须要设定的三大规则是:安全间距设定(electrical/ clearance)、粗线设定(routing/width)和布线层设定(routing/ routing layers)。14、要取消电路板的布线,选择tools | un-rute | all 命令即可。15、拆单根线:tools | un-rute

3、 | connection16、对不同的电路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规则,如果是设计双面板,很多规则可以采用系统默认值,系统默认值就是对双面板进行布线的设置。17、clearance(安全距离)选项区域设置安全距离设置的是PCB电路板在布置铜膜导线时,元件焊盘和焊盘之间、焊盘与导线之间的最小的距离。18、a、安全距离的设置方法:(1)在clearance上右击鼠标,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New Rule选项,如图所示。系统将自动当前设计规则为准,生成名为Clearance_1的新设计规则,其设计对话框如图所示。(2)在Where the First object matches 选项区域中选定一种电

4、器类型。在这里选定Net单选项,同时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在设定的任一网络名。在右边Full Query 中出现InNet()字样,其中括号里也会出现对应的网络名。(3)同样的在where the Second object matches 选项区域中也选定Net单选项,从下拉菜单中选择另外一个网络名。(4)在Constrains 选项区域中的Minimum Clearance 文本框里输入8mil。这里mil 为英制单位,1mil=10-3inch,1inch=2.54cm。(5)单击Close按钮,将退出设置,系统自动保存更改。设置完成效果如图所示。b、Short Circuit (短路)选项区

5、域设置短路设置就是否允许电路中有导线交叉短路。设置方法同上,系统默认不允许短路,即取消Allow Short Circuit 复选框的选定,如图所示。C、Un-Routed Net(未布线网络)选项区域设置可以指定网络、检查网络布线是否成功,如果不成功,将保持用飞线连接。d、Un-connected Pin(未连接管脚)选项区域设置对指定的网络检查是否所有元件管脚都连线了。19、布线设计规则Routing(布线设计)规则主要有如下几种。A、Width(导线宽度)选项区域设置 导线的宽度有三个值可以供设置,分别为Max width(最大宽度)、Preferred Width(最佳宽度)、Min

6、width(最小宽度)三个值,如图所示。系统对导线宽度的默认值为10mil,单击每个项直接输入数值进行更改。这里采用系统默认值10mil设置导线宽度。B、Routing Topology(布线拓扑)选项区域设置 拓扑规则定义是采用的布线的拓扑逻辑约束。Protel DXP 中常用的布线约束为统计最短逻辑规则,用户可以根据具体设计选择不同的布线拓扑规则。Protel DXP提供了以下几种布线拓扑规则。 Shortest(最短)规则设置 最短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pology下拉菜单中选择Shortest选项,该选项的定义是在布线时连接所有节点的连线最短规则。Horizon(水平)规则设置 水平

7、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poogy 下拉菜单中选择Horizontal选基。它采用连接节点的水平连线最短规则。Vertical(垂直)规则设置 垂直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lpoogy下拉菜单中选择Vertical选项。采用和是连接所有节点,在垂直方向连接最短规则。 Daisy Simple(简单雏菊)规则设置 简单雏菊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lpoogy 下拉菜单中选择Daisy simple 选项。它采用的是使用链式连通法则,从一点到另一点连通所有的节点,并使连线最短。Daisy-MidDriven(雏菊中点)规则设置雏菊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lpoogy下拉菜单中选择Daisy-MId

8、Diven选项。该规则选择一个Source(源点),以它为中心向左右连通所有的节点,并使连线最短。Daisy Balanced(雏菊平衡)规则设置雏菊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lpoogy下拉菜单中选择Daisy Balanced 选项。它也选择一个源点,将所有的中间节点数目平均分成组,所有的组都连接在源点上,并使连线最短。Star Burst(星形)规则设置星形规则设置如图所示,从Tolpoogy下拉菜单中选择Star Burst 选项。该规则也是采用选择一个源点,以星形方式去连接别的节点,并使连线最短。C、Routing Rriority(布线优先级别)选项区域设置该规则用于设置布线的优先次

9、序,设置的范围从0100,数值越大,优先级越高,如图所示。D、Routing Layers(布线图)选欧区域设置该规则设置布线板导的导线走线方法。包括顶层和底层布线层,共有32个布线层可以设置,如图所示。由于设计的是双层板,故Mid-Layer30都是不存在的,该选项为灰色不能使用,只能使用Top Layer和Bottom layer 两层。每层对应的右边为该层的布线走法。 Protel DXP 提供了11种布线走法,如图所示。各种布线方法为:Not Used 该层不进行布线;Horizontal该层按水平方向布线;Vertical 该层为垂直方向布线;Any该层可以任意方向布线;等。 对于系

10、统默认的双面板情况,一面布线采用Horizontal方式另一面采用Vertical方式。E、Routing Corner(拐角)选项区域设置布线的拐角可以有45拐角、90拐角和圆形拐角三种,如图所示。 从Style 上拉菜单栏中可以选择拐角的类型。Setback文本框用于设定拐角的长度。To 文本框用于设置拐角的大小。对于90拐角,圆形拐角如图。F、Routing Via Style(导孔)选项区域设置该规则设置用于设置布线中导孔的尺寸,其界面如图所示。 可以调节的参数有导孔的直径 via Diameter和导孔中的通孔直径Via Hole Size,包括Maximum(最大值)、Minimu

11、m(最小值)和Preferred(最佳值)。设置时需注意导孔直径和通孔直径的差值不易过小,否则将不宜于制板加工。合适的差值在10mil以上。20、阻焊层设计规则Mask(阻焊层设计)规则用于设置焊盘到阻焊层的距离,有如下几种规则。A、Solder Mask Expansion(阻焊层延伸量)选项区域设置该规则用于设计从焊盘到阻焊层之间的延伸距离。在电路板的制作时,阻焊层要预留一部分空间给焊盘。这个延伸量就是防止阻焊层和焊盘相重叠,如图所示系统默认值为4mil,Expansion设置预为设置延伸量的大小。B、Paste Mask Expansion(表面粘着元件延伸量)选项区域设置该规则设置表面

12、粘着元件的焊盘和焊锡层孔之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图中的Expansion设置项为设置延伸量的大小。21、内层设计规则Plane(内层设计)规则用于多层板设计中,有如下几种设置规则。Power Plane Connect Style(电源层连接方式)选项区域设置电源层连接方式规则用于设置导孔到电源层的连接,其设置界面如图所示。图中共有5项设置项,分别是:Conner Style 下拉列表:用于设置电源层和导孔的连接风格。下拉列表中有3个选项可以选择:Relief Connect(发散状连接)、Direct connect(直接连接)和No Connect(不连接)。工程制板中多采用发散状连接风格。

13、Conductor Width 文本框:用于设置导通的导线宽度。Conductors 复选框:用于选择连通的导线的数目,可以有2条或者4条导线供选择。22、电路板制板规则Manufacturing(电路板制板)规则用于对电路板制板的设置,有如下几类设置:Minimum annular Ring(最小焊盘环宽)选项区域设置电路板制作时的最小焊盘宽度,即焊盘外直径和导孔直径之间的有效值,系统默认为10mil。Acute Angle(导线夹角设置)选项区域设置对于两条铜膜导线的交角,不小于90。Hole size(导孔直径设置)选项区域设置该规则用于设置导孔的内直径大小。可以指定导孔的内直径的最大值

14、和最小值。Measurement Method 下拉列表中有两种选项:Absolute 以绝对尺寸来设计,Percent以相对的比例来设计。采用绝对尺寸的导孔设置对话框如图所示(以mil为单位)。Layers Pais(使用板层对)选项区域设置在设计多层板时,如果使用了盲导孔,就要在这里对板层对进行设置。对话框中的复选取项用于选择是否允许使用板层对(layers pairs)设置。孔径一般比引脚直径大12-24mil。pad比孔径大15mil,但也要依据pcb生产厂家的加工能力,一般15mil都能做到了。23、Cleanup 清除default cleanup strategy 默认的清理策略

15、default 2 layer board 默认的2层电路板default 2 layer with edge connectors 默认的2层与边缘连接器default multi layer board 默认多层板general orthogonal 一般垂直24、compile document 编译文件 duplicate net names wire 重复线的网络名称compiler 编译器inferred 推断25、多面板都是偶数层。26、将板子水平翻转180:选中,然后用鼠标拉起,按L键。正反面翻过来,线路,元件相对位置都不变。相当于用手将焊好的板子反过来。27、以下为设置对齐和

16、等间隔的方法:40、用以下方法去掉白色区域。将Display Sheet 前的对号去掉。效果如图所示:41、设置过孔所在的层:42、标注尺寸的方法:选择第一个对板子的长宽进行标注,先在板子的一端确定一个点,出现小圆圈后单击,再在板子的另一端确定一个点,出现小圆圈后单击,然后拉伸左键到适当高度,单击左键完成绘制。43、Altium Designer的设计规则系统的一个强大功能是:同种类型可以定义多种规则,每个规则有不同的对象,每个规则目标的确切设置是由规则的范围决定的,规则系统使用预定义优先级,来确定规则适用的对象。 例如,设计者可以有对接地网络(GND)的宽度约束规则,也可以有一个对电源线(+

17、12V)的宽度约束规则(这个规则忽略前一个规则),可能有一个对整个板的宽度约束规则(这个规则忽略前两个规则,即所有的导线除电源线和地线以外都必须是这个宽度),规则依优先级顺序显示。44、单击图1的 按钮,弹出图2所示的优先级对话框,优先级(Priority)列的数字越小,优先级越高。可以按“Decrease Priority”按钮减少选中对象的优先级,按“Increase Priority”按钮增加选中对象的优先级,图3-18所示的GND的优先级最高,Width的优先级最低,单击Close按钮,关闭Edit Rule Priorities对话框,单击OK按钮,关闭PCB Rules and C

18、onstraints Editor 对话框。图1图245、以下的快捷键可以在布线时使用:Enter(回车)及单击在光标当前位置放置线路。Esc键退出当前布线,在此之前放置的线路仍然保留。BackSpace(退格)撤销上一步放置的线路。若在上一步布线操作中其他对象被推开到别的位置以避让新的线路,它们将会恢复原来的位置。本功能在使用AutoComplete时则无效。46、使用Space键可以对走线拐角的方向进行控制切换。47、注意在用到键盘进行操作时,要在英语输入法条件下操作。48、使用ctrl+单击的方法可以使某个网络高亮显示。单击右下角的clear按钮可以返回到原来的样子。49、布线时按tab

19、可对线的宽度进行设置。50、添加过孔并切换板层:在布线过程中按数字键盘的“*”或“+”键添加一个过孔并切换到下一个信号层。按“-”键添加一个过孔并切换到上一个信号层。该命令遵循布线层的设计规则,也就是只能在允许布线层中切换。单击以确定过孔位置后可继续布线。51、选中边框,执行“Design” “Board Shape” “Redefine from selected objects”命令,将PCB板裁剪成边框所规定的大小。52、一定要检查设计的PCB板有无违反设计规则的地方,在主菜单中执行择“Tools”“Design Rule Check”命令,弹出“Design Rule Checker”

20、 对话框,单击“Run Design Rule Check”按钮,启动设计规则测试。如设计合理,没有违反设计规则,则进行下面的操作。12、如图所示,在导线与焊盘或过孔的连接处有一段过渡,过渡的地方成泪滴状,所以称它为泪滴。泪滴的作用是:在焊接或钻孔时,避免应力集中在导线和焊点的接触点,而使接触处断裂,让焊盘和过孔与导线的连接更牢固。 Arc Arc Track图1泪滴的Arc和Track两种形状放置泪滴的步骤如下:(1)打开需要放置泪滴的PCB板,执行“tools”“Teardrops”命令,弹出如图2所示泪滴设置对话框。图2(2)在“General”设置栏中,如果选择“All Pads”,将

21、对所有的焊盘放置泪滴;如果选择“All Vias”,将对所有的过孔放置泪滴;如果选择“Selected Objects Only”,将只对所选择的元素所连接的焊盘和过孔放置泪滴。(3)在“Action”设置栏,Add单选按钮表示此操作将添加泪滴;“Remove”单选按钮表示此操作将删除泪滴。(4)在“Teardrop Style”设置栏,设置泪滴的形状,其中“Arc”和“Track”两种形状分别如图1所示。(5)单击OK按钮,系统将自动按所设置的方式放置泪滴。53、通过按下Shift + S 键可以查看单层,再次按下此键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14、去耦电容器越靠近芯片内部电路去耦速度越快。所有的

22、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噪声会通过电源线在彼此之间传播相互影响。因此放置电容,控制耦合。54、为什么要为电源去耦?电路中的器件尤其是集成电路在处理输入信号的过程中,其输出状态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IC从电源索取的电流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电源能够及时地提供出所需电流。但是,IC到电源之间是有距离的,这段距离越长,电源链路上的分布电感就越大,同时,即便这段距离不长,电源的输出响应也不是无限快的。因此,当IC存在一个快速的状态变化时,需要电源能够快速地为其提供增加的电流。这时,电源往往不能做到。上述过程导致的后果是IC输出信号的质量变差,信号完整性不佳(信号的上升沿、下降沿以及信号

23、的相移都会出现异常),甚至不能满足其负载对信号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想到了为IC就近供电的方法,就是在IC附近放置一个小电容,容值在0.01uf0.1uf之间均可。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可行的。55、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陶瓷电容。电容和IC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小,否则,电容到IC电源端的导线上的分布电感也会起到等效串联电感(ESL)的作用,使去耦效果打折。56、多层板走线与线宽的要求:相邻两层印制板的线条应尽量相互垂直或走斜线、曲线,不能走平行线,以减少基板的层间耦合和干扰。且导线应尽量走短线,特别是对小信号电路来讲,线越短,电阻越小,干扰越小。同一层上的信号线,改变方向时应避免锐角拐弯。对一般数字板来说,电源输入线线宽可采用5080mil,信号线线宽可采用610mil。印制板导线与允许通过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布线时还应注意线条的宽度要尽量一致,避免导线突然变粗及突然变细,有利于阻抗的匹配。57、钻孔大小与焊盘的要求:一般来说,元件孔径及焊盘大小的计算方法为:元件孔的孔径=元件引脚直径(或对角线)+(1030mil);元件焊盘直径=元件孔直径+18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