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定稿)_第1页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定稿)_第2页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定稿)_第3页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定稿)_第4页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第一章 总则第1条 1987年省政府批准的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年2000年)经过贯彻实施,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实现鄂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城市建设与发展,将鄂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特(修)编制本规划。第2条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是:与大武汉都市圈的区域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十五”发展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

2、要相协调,优先发展主城区,加快发展葛华城区,集约发展中心城镇,形成合理的城镇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调整和优化主城区用地结构,增强鄂州的城市功能;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对人的关怀,创造山水城市特色;重点规划好市域基础设施,特别是城乡道路交通体系,为鄂州的全方位开放开发服务;对今后50年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设想。第3条 鄂州市域是指鄂州市行政管辖的地域范围。主城区是指包括凤凰、古楼、西山、樊口四个街道办事处和石山、新庙、泽林、杜山、燕矶五镇及临江范围,总面积184.71平方公里。葛华城区范围包括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电厂及葛店、华容镇,总用地为55.96平方公里。第4

3、条 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建设的准则。在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本规划。第5条 市域范围内的城镇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第6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应逐步完成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工程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第7条 规划(修)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相关法规。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湖北省长江(汉江)经济带城镇发展规划(1995年)。4.鄂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5.鄂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7年2000年)。6.鄂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第8条 规划指导思想着眼二十

4、一世纪城市发展目标,立足鄂州的基础条件,依托大武汉,服务鄂东南,城乡一体化,布局大产业,建成城乡协调发展的山水园林生态旅游城市。第9条 规划期限近期19982005年;远期20062015年;远景设想为3050年。第10条 总体规划范围分为三个层次: 1.市域范围1504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范围275.67平方公里。包括主城区和副城区(葛华城区)。3.主城区:指鄂州市中心区,用地面积为184.71平方公里。主城区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地域。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第11条 经济发展目标鄂州市各时期国民经济主要发展目标(指标如表一所示)。表一 鄂州市主要经济指标规划一览表 单位:亿元 %1

5、997年20002005年2015年数量速度数量速度国内生产总值72.8371.5120.010.91320.010.31其中:一产业9.716.017.54.5311.03.90二产业42.7037.6260.09.79149.09.52三产业20.4227.8552.513.52160.011.79 注: 以上数值均为1990年不变价;1997年指标为调整前的数值; 2000、2005年及2015年指标均为调整后的数值. 第12条 产业结构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构成为:6:50:44。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中一、二、三产业构成为:3:47:50。第13条 生产力布局

6、1.北部沿(长)江地区(包括主城区、葛华城区及燕矶、杨叶等城镇)是全市二、三产业集中分布区。主城区是全市的行政、文教、信息及旅游和商贸服务中心。2.南部(沪蓉高速公路沿线及以南地区)绿色生态区是大武汉都市圈理想的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场所和蔬菜、副食品供应基地,宜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高科技农业。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适度发展非金属矿采选及其加工业。第14条 社会发展目标1.提高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使之达到56%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工农业总值25%以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城镇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人口大于25%。2.提高卫生医疗保健水平,全市实现千人

7、拥有病床5张和卫生技术人员10人。儿童出生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3.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广播电视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以及体育中心的配套建设,提高市民精神文明的整体水平。4.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备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形成现代文明、安宁、繁荣的社会环境和亲近、怡人、舒适的生活空间。第15条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接受武汉、黄石等大城市的辐射,提高鄂州周边地区城镇的开放度,提高鄂州的城市化水平。第16条 进一步加强、完善和突出主城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信息中心的城市职能,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及第三产业,对传统工业进行技术创新;葛华城区是全市重要的工业区,以发展大运量、

8、大耗水、大耗能工业为主的产业,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各级城镇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基础上,提高资源的深加工及新兴产业的开发。第17条 依托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带动葛店、华容等城镇发展,成为鄂州市的副城区。第18条 保护绿色生态区。鄂州南部的长港、梁子湖和红莲湖以及东南的白雉山和东部的麻羊垴、花马湖等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山水条件良好,农业资源丰富,是大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绿色生态区,应严格控制污染性项目的建设,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第19条 处理好与武汉、黄石、黄冈等周边城市的产业及基础设施等的协调关系。鄂州产业结构应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利

9、用武汉市的辐射和影响,加快发展葛华城区、红莲湖旅游度假区及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等;利用黄石市基础设施的外延建设好花湖、杨叶等城镇;通过鄂黄长江大桥的建设,协调好与黄冈市的交通关系,促进鄂(州)黄(冈)城市的协调发展。第20条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重点,集约发展沿江、沿路、沿边的中心城镇,配套完善中心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21条 市域规划范围本规划期市域范围为现行政区域的全部管辖范围。第22条 市域城镇化水平 现状(1997年):市域总人口:101.37万人.非农业人口:29.12万人。城镇人口:35.6万人。(以城镇实际居住人

10、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28.7%(以非农业人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35.1%(以城镇人口计算)近期(2005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万人。 城镇人口:50.0万人。(实际居住人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38.2%.(以非农业人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45.5%.(以城镇人口计算)远期(2015年):市域总人口:120.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0.062.0万人. 城镇人口:73.0-76.0万人.(以实际居住人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50.0-51.7%.(以非农业人口计算) 城镇化水平:60.8-62.5%.(以城镇人口计算)第23条 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鄂州北部的城镇

11、空间布局沿长江、106国道、316国道、沪蓉高速公路及武九铁路等交通轴,呈轴带结构分布。主要城镇有:主城区、葛华城区、庙岭、花湖、碧石、燕矶等。鄂州南部的城镇空间布局沿长港、及樊(口)李(铁铺)公路呈点轴形态分布。主要城镇有:长港(夏沟)、东沟、太和等。 第24条 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期末市域城镇达到14个。市域城镇划分为四级,城镇等级规模序列如表三、表四。表三 鄂州市城镇等级规划一览表城镇等级城镇数(个)(个)城镇规模(万人)城镇名称主城市145.0主城区二级城市18.0-9.0葛华城区(包括葛店开发区、鄂州电厂、葛店、华容)三级城镇42.05.0太和、花湖、庙岭、长港(夏沟)四级城镇82.

12、0碧石、燕矶、汀祖、东沟、段店、涂镇、沼山、杨叶。表四 鄂州市城镇规模序列一览表 单位:个,万人,%1997年2015年城镇个数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城镇个数比重城镇人口比重20-5016.1525.4571.4917.1445.059.215-10/17.149.011.842-5/428.5713.517.761-2318.754.512.64535.726.18.030.5-1531.253.59.83321.432.43.160.5万人以下743.752.156.04/合计1610035.61001410076.0100注:(1)石山、新庙镇及泽林镇非农业人口纳入主城区计算。 (2)规划城镇

13、人口按高限计算。 第25条 城镇体系职能结构沿江地区城镇以大工业及高科技产业为主,南部城镇以绿色农业、旅游、资源加工业为主。城镇主要职能如表五所示。表五 鄂州市主要城镇职能规划一览表城镇名称规划人口规模(万人)主要职能主城区45.0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轻工、旅游业葛华城区8.0-10.0高科技工业园、能源基地花湖(含开发区)4.0民营工业区、商贸、服务业太和4.0区域中心城镇,非金属矿加工长港(夏沟)2.5地域中心城镇,农副产品加工庙岭3.0城郊旅游、休闲度假区碧石1.5机械、轻工、建材燕矶1.6轻工、建材加工汀祖1.0金属矿开采、加工东沟1.0水产加工、旅游服务段店0

14、.8轻工、生产加工为主蒲团0.5农产品基地涂镇1.0水产及特色养殖、加工临江0.8农产品加工、铁路中转第26条 市域土地利用布局协调规划为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对市域各类的土地用途进行统一协调和规划。1农业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及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用地,主要包括市域内耕地、园地、林地、水面等,2015年农业用地总量为公顷。2建设用地主要是指城市(镇)中的城区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和独立工矿区及其各类特殊用地等,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6627公顷。3交通用地主要是指除城镇及居民点以外的交通设施用地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码头及农村道路用地等。2015年总量控制在

15、3334公顷。4水利设施用地主要是指防洪的堤坝设施,用于排涝的闸渠,以及它们的保护范围等,2015年总量为3869公顷。5未利用地主要是指荒山,荒坡及滩涂和废弃的矿山等,未利用的土地总量为6867公顷。第四章 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27条 规划在市域内形成“五纵四横”的道路交通网络。第28条 规划提高境内106和316两条国道为一级公路;提高葛店开发区庙岭公路为一级公路;铁(山)贺(胜桥)鄂州段,鄂(州)燕(矶)黄(石),樊(口)李(铁铺)三条省道为一级公路。长港办事处(夏沟)江夏龙泉接沪蓉高速公路为一级公路。第29条 规划在316国道和沪蓉高速公路之间新建一条市域二级公路;规划由庙岭经黄泥畈至磨

16、刀矶联系红莲湖、梁子湖与沪蓉高速公路相接的公路为二级公路;规划由燕矶镇至花湖开发区的公路为二级公路。市域内实现村村通公路,且95%以上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第30条 鄂城港区货物运输集中到五丈港区,货运设计吞吐能力150吨/年,葛店港区设计吞吐能力为100万吨/年;1.2万个集装箱;主城区北门港为客运港,客运设计能力为52万人次/年;杨叶港为综合港区,设计吞吐能力为50万吨/年。第31条 主城区铁路运输实行客、货站分离,鄂州站(客运)、鄂州西部和广山站(货运),分别按二级站建设;华容站为三级客货站。第32条 鄂州火电厂远期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80万KW。第33条 220KV网络:近期完成华容、朗家畈

17、220KV变电站的增容工作,近期建成余家湾220KV白龙变电站。远期建成市域220KV环形电网,提高容载比为1.8以上。第34条 110KV网络:近期新建石山、吴都、鄂城水泥厂、庙岭四座变电站,远期建成碧石、花湖、段店、长岭、东沟、太和六座110KV变电站,并将燕矶66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第35条 近期全市话机普及率达到15部/百人,远期全市话机普及率达到30部/百人。第36条 远期电话网络形成江广、凤凰两个汇接局和樊口、石山、葛店开发区、太和四个端局,建成新庙(五丈港)长途局,完成全市环状光纤中继传输网及宽带网建设。第37条 建设鄂州市邮件处理中心。第38条 长江堤防洪标准(鄂

18、州段),樊口堤防洪设计水位28.20米(吴淞高程,下同),堤顶加高1.5米,城区堤防洪设计水位28.10米,堤顶加高1.0米,其它长江堤段以当地1954年最高水位作防洪标准,堤顶加高0.5米,内外坡比1:3。第39条 内湖重要干堤广家州大堤和外傍大堤近期要按三十年一遇、远期按五十年一遇的防涝标准进行建设。第40条 市域排涝要坚持排蓄结合,综合治理。排涝标准应达到二十年一遇三日降水五日排完。科学制定合理调度方案,适当扩大调蓄面积和容量。同时,疏浚梁子湖水道及长港。第41条 对长江干堤的陡坎,顶冲、无滩险段的堤脚必须采取削坡、护砌、抛石稳脚措施,对年久失修的堤闸、泵站加强维修加固,确保防洪安全。第

19、42条 规划在葛华城区除保留现有的消防设施外,另在华容镇区西南设置标准普通消防站一处,配套装备消防中队,在花湖、太和两镇各建一座小型普通消防站,按标准配置消防设备。消防用水与城镇供水同网,供水不足地区可采用就近水域修建消防取水台式消防蓄水池,以保证消防用水。第43条 充分利用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规划形成由西山风景名胜区、红莲湖旅游度假区、沼山森林公园和梁子湖生态旅游区等主要节点组成的旅游网络。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第44条 城市性质 鄂州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游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第45条 城市规模1.主城区人口规模近期:实际居住人口33.0万人,

20、其中非农业人口28.0万人;农业人口2.2万人;暂住人口2.8万人;远期:实际居住人口4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0万人;农业人口3.0万人;暂住人口4.0万人.2.主城区用地规模近期:30.2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1.6平方米;远期:43.4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6.6平方米。第六章 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第46条 鄂州市城市规划区由主城区和副城区(葛华地区)二部分组成:总用地240.67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包括凤凰、古楼、西山、樊口四个街道办事处及所辖14个村,石山镇、新庙镇的全部范围,以及泽林镇、杜山镇、燕矶镇所辖27个村,和临江乡的德胜村,总用地为184.71平方公里。(规划

21、区具体界定范围见表六、表七)表六 主城区规划区范围界定一览表 项目数据地名国土面积(KM2)耕地面积(ha)备注凤凰办事处16.4135.616个居委会,5个村.古楼办事处9.65.015个居委会,3个村.西山办事处8.4020个居委会,2个村.樊口办事处9.188.07个居委会,4个村.石山镇21.2450.06个村.新庙镇28.6679.938个村.泽林镇(部分)41.981054.178个村,6个不完整村.杜山镇(部分)及路口原种场29.41250.07个村,2个不完整村燕矶镇(部分)16.54725.925个村.临江乡(部分)3.4992.01个村合计184.714480.6258个居

22、委会,55个村表七 葛华城区规划范围界定一览表 项目数据地名国土面积(KM2)耕地面积(ha)备 注葛店开发区22.351242.95鄂州电厂,1个居委会,13个村,1个不完整村.葛店镇(部分)华容镇(部分)33.612147.1911个村,6个不完整村合计55.963390.1431个村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形成双城式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即主城区和葛华城区。第47条 城市发展方向和用地序列1.根据交通条件、用地条件和与建成区关系,主城区主要向东、南、西方向呈轴向发展:沿鄂东大道、武昌大道向五丈港新庙方向发展;跨洋澜湖向石山洋澜方向发展;沿江碧路向泽林程潮方向发展;沿樊川大道向樊口杜山方向发展

23、;开发七里界梁新屋地带向西发展。2.主城区宜优先发展小桥、洋澜莲花地区;引导发展五丈港、新庙地区;更新发展泽林地区;适当发展樊口地区;暂缓发展梁新屋地区;控制和保护西山、葛山风景区和洋澜湖环湖绿带地区。第48条 主城区结构规划形成以洋澜湖为核心“中心环状组团式”结构形态。充分利用自然河流、山体、湖塘,加强组团之间的绿带分隔。增加主城区内的开敞空间。 第49条 功能布局1.市中心区:全市政治、经济、贸易、金融、交通、科技、信息中心、旅游服务接待基地。人口规模31万人(其中洋澜湖以北含西山片15万人;洋澜湖以南小桥、洋澜莲花片16万人)。2.城东片区:以发展长江运输、仓储为主,建成港储区。配套建设

24、城东新区,人口规模6万人。3.泽林片区:发展以铁矿采掘为主的大型工矿区。依托对外交通条件,新辟区域性大市场,人口规模4万人。4.樊口片区:发展以民营为主的中小型加工企业。人口规模4万人。5.洋澜湖滨湖地区为城市的生态景观区,规划以莲花山为主建设风景游览区。第50条 工业用地布局1.老城工业片:在“退二进三”和技术改造调整的基础上,形成以服装、食品、机械为主的工业格局。2.西山工业区:以鄂钢、鄂城水泥厂为主的原材料加工工业区。发展备用地布置在武九铁路以西的华光、梁新屋一带。3.樊口工业片: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轻工工业片区。4.泽林工业区:以程潮铁矿为主的采掘工矿区。第51条 仓储用地布局1.大型储备

25、、中转仓库区:五丈港港区布置以集装箱为主的仓储区。武九铁路鄂州西站和广山货运站布置货物中转仓储区。2.生活供应仓库:调整老城区现状仓库,宜相对集中布置。3.西山“六五三”油库、城东油库及凤凰炼油厂等危险品仓库,严重威胁城市和鄂黄长江大桥的安全,应按规划搬迁至黄柏山或龙王矶地段布置。第52条 城市中心用地布局1.市级中心:站前大道与凤凰路交汇地段规划成城市中心。2.区级中心:文星大道与南浦路、滨湖西路与站前大道交汇地段和城东迎宾广场东侧,规划形成区级中心。3.居住区级中心:结合泽林、樊口新建居住区应配置商业服务设施。 第53条 行政中心用地布局 行政管理中心布置在滨湖北路一带。 第54条 体育中

26、心用地布局 规划在滨湖南路与滨湖西路交叉口东南侧布置为体育中心用地。 第55条 文化设施用地布局 滨湖南路沿线新建市级文化设施。区级及居住区级相应配置社区影视文化活动中心。 第56条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将泽林卫生院升级为市四医院,将二医院改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规划在滨湖南路与凤凰路交汇处东南侧及城东新区各建一座社区医院。居住区内应配套设置社区医疗服务设施。 第57条 文教科研用地布局 规划将莲花山片的鄂州大学、师范、卫校、工校等大中专院校进行合并组建一所理工学院。规划在滨湖南路与洋澜路交叉处东北侧迁建鄂州高中,形成新的市级教育中心。规划按500米和1000米内服务半径,分别布置小学和中学

27、的用地。 第58条 市场用地布局1.改扩建明塘综合市场。2.在滨湖南路西段规划布置音像、图书市场。3.在站前大道南侧布置大型服装面料专业市场。4.在花园北路规划布置防盗门、窗五金制作及灯具市场。官柳北路(庙鹅岭)布置建材装饰市场。 第59条 居住用地布局1.城市居住水平2005年达到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3.5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2平方米),2015年达到人均居住用地面积23.9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实现每户拥有一套住宅,选用小康型住宅标准。2.规划建设新庙、莲花、站前、五里墩、洋澜等五片居住区,并相应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完善配套泽林、樊口生活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表八 鄂州市主城区建设用

28、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现状(1997年) 25.45万人近期(2005年) 33万人远期(2015年) 45万人用地面积(万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用地面积(万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用地面积(万M2)用地比例(%) 人均(M2/人)1R居住用地574.525.222.6774.0725.623.51075.524.723.92C公共设施用地187.18.27.35438.414.513.3643.5314.814.3其中商业金融用地52.62.32.1205.66.86.2295.76.86.6文化娱乐用地9.20.40.3621.170.70.630.43

29、0.70.7教育科研用地73.73.22.9130.04.33.9213.14.94.7体育用地4.40.20.218.240.60.634.790.80.8医疗卫生用地12.90.60.518.140.60.5521.740.50.5行政用地34.31.51.345.361.51.447.831.11.13M工业用地618.327.224.3523.4717.315.9552.212.712.34W仓储用地56.42.52.295.613.22.9130.43.02.95T对外交通用地89.93.93.5139.14.64.2178.34.14.06S道路广场用地223.89.88.8315

30、.8210.49.6606.213.913.57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56.32.52.275.332.52.391.32.12.08G绿地464.720.418.3653.121.619.81050.524.223.3其中:公共绿地179.757.97.1340.811.310.3860.919.819.19D特殊用地6.50.30.268.80.290.2621.70.50.5合计城市建设用地2277.510089.53023.710091.64348.210096.6第八章 主城区园林绿地及景观规划第60条 规划原则注重主城区中心环状组团式结构与城市景观轴线和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创造具有吴

31、王古都特色和南国风情景观风貌。第61条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1.城市风景区及近郊生态绿地西山风景区,宜以大环境绿化为主,改变林相;对游憩景区要提高园艺水平,进行“植树造园”, 利用滨江、滨湖和沿路地带,规划形成城市生态绿化走廊和楔形绿地。严格控制洋澜湖环湖绿地、楔形绿地、桥头堡绿地等开放绿地空间,禁止建设任何建(构)筑物。主城区内高程低于17.50(黄海高程)的易涝地段,以及不宜建设的用地原则上应辟为绿化用地。2.公共绿地主城区建立市级为主、区级(组团)为辅的公园体系,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1)市级公园:围绕洋澜湖建设楚文化公园、儿童公园、中央公园、桥头公园、滨江公园。(2)区级公园:结合地

32、形,利用水面和山地在洋澜、城东、泽林、樊口等居住区内建设区级公园。(3)洋澜湖环湖绿地,规划沿洋澜湖岸线50100米范围内一律留作环湖绿地,结合环洋澜湖规划的公园、小游园等,形成环湖绿地系统。(4)街头绿地:充分利用城区空地及结合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街头游园、桔园、吴王城小游园、文星塔游园等。2.街坊庭院绿地 (1) 应按居住区规范新建的居住小区和组团绿地,使其绿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人以上。(2)积极发展庭院绿化,搞好房前宅旁绿地,以美化生活环境,改善生存空间。(3)老城区的改造,必须注重提高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应不低于25%。3.城市街道绿地加强城区街道绿化,街道绿化普及率应达90%以上,构成

33、城区的林荫路网,城市干道绿带应不少于20%。(1)街道的树种配置应注重特色: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要搭配适宜,绿带与沿街建筑前的花坛、小品等融为一体,构成山水园林城市独特风景线。(2)将滨湖西路、站前大道规划建成花园式迎宾大道。(3)滨水地带的道路、堤防、观景设施的建设,应加强游憩绿地建设,体现园艺特色。(4)凤凰路滨湖西路、滨湖南路作为主城区山水园林城的重要的景观轴。主要道路两侧大型公共建筑前的绿地空间应不少于20米。4.防护绿地在冶金、水泥、化工、化纤染织、污水处理等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区和城市居住区之间,规划按国家规定的卫生防护林标准设置足够宽度的防护林带。防止工业污染蔓延,净化周围环境。(

34、1)沿长江地段营造防护林带,结合沿江大道的建设实现堤、路、公园、观景台、绿地、景点和防护林带一体化。(2)规划在沪蓉高速公路和武九铁路两侧分别设置50100米宽的绿化防护带,以阻隔交通噪声和交通废气的污染。(3)在大型厂矿、企业周围、特别是新建企业四周规划设置保护生态环境的园林和专用绿地。(4)沿长港、新港两岸建设防护林带。5.生产绿地规划苗圃总面积217.5公顷,保留王成洲苗圃,鄂钢、程潮铁矿苗圃场,建设杜山路口苗圃场和洋澜湖东花卉园。应鼓励、扶持集体、个人发展苗木、花卉等生产,满足城市绿化建设的需要。(1)规划完善和发展城西的东佛园艺场和王成洲苗圃场,新建杜山苗圃花卉园。(2)沿洋澜湖周边

35、开辟一定数量的花卉生产基地,面积不小于5-10公顷。为城市居民提供时令鲜花,以美化市民生活。(3)在葛山风景区内新建植物园。第62条 绿化指标1.近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平方米,公共绿地340.8公顷(含西山公园),绿化覆盖率达33%,绿地率达28%。2.远期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公共绿地860.9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50%,绿地率达35%。3.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应占单位用地面积的30%以上,其中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地率不低于25%;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5%;学校、医院、休、疗养院所、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第63

36、条 城市景观区主城区形成以洋澜湖为中心的“一湖二山”城市景观区。1.滨江城市外滩景观区:从西山鄂黄长江大桥桥头公园,规划成“鄂州的外滩”。2.环洋澜湖生态景观区:以洋澜湖为核心,规划形成环湖休闲游览景观区。3.西山风景区:以突出三国历史文化及佛教文化为主的风景名胜区。4.葛山风景区:以城市生态为主的森林公园和植物公园的生态景观区。5.莲花山旅游区:以莲花山旅游区为主体,规划将周围的山丘联成一体,形成山峦起伏、层林尽染的休闲游乐区。 第64条 城市景观轴1.滨湖西路景观轴:突出“滨湖”特点,将站前大道的城市中心体育中心广电传媒中心桔园官柳小游园镜园等一线串珠,规划建成鄂州市的迎宾大道。2.沿江大

37、道景观轴:突出“滨江”特色, 规划建设城市滨江“外滩”,沿江布置高低错落的现代建筑,勾画丰富的城市天际轮廓线。3.站前大道景观轴:将火车站站前大道规划成融交通、游憩、绿化于一体的花园式大道,作为鄂州的“新世纪大道”体现现代城市风貌。4.凤凰路景观轴:将虎头山鄂州礼堂凤凰山庄凤凰广场莲花山连成一线。形成“山水园林城市”景观。5.古城路景观轴:将观音阁滨江公园古城墙遗址公园及仿古街(濠塘)洋澜湖景观区联接,突出鄂州城市历史文化景观。 第65条 景观节点规划1.站前广场:体现鄂州现代城市感,广场四周的建筑应精心设计,和谐统一,占地6公顷。2.中央广场:位于凤凰路与站前大道交汇处,是城市景观轴的焦点,

38、宜布置城市标志性建筑,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应突出鄂州市新世纪形象,占地23公顷。3.凤凰广场:位于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东南地段,是市政广场,占地8公顷。4.迎宾广场:位于鄂黄长江大桥与鄂东大道平交处,是展示鄂州现代化风貌的“门户”,占地26公顷。5.吴王广场:结合保护吴王城城墙遗址,规划成体现吴都文化特色的广场绿地;6.西山广场:通过对“八一”老厂区和周围工厂的土地置换,规划建成与西山风景区相配套的休闲广场。占地16公顷。7.滨江文化广场:位于南浦路北端滨江带,是市民纳凉、休闲欣赏音乐的文化广场,占地2公顷。8.镜园及凤凰山庄节点:是城市与自然山水相融重要节点,应做到和谐统一。9.桔园节点:以歌颂

39、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桔颂”为主题的桔园。 第66条 建筑控制区1.高层控制区:沿江大道西山风景区地段的淋家河段道路南侧5080米内建筑高度不宜超过10层;中央广场的城市中心区及站前大道沿线150米内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5层。2.低层控制区:环洋澜湖50100米以外200米以内地区为低层低密度区,建筑不宜超过5层。沿江大道滨江带及环洋澜湖50100米以内绿化带内不准兴建任何建筑。3.多层控制区:西山风景区保护范围之外高程在23米(黄海)左右的地区,新建筑不宜超过5层。主城区其它地区建筑层数一般按78层控制,局部不超过12层(景观轴线沿线)。第九章 主城区旧城改建规划第67条 旧城范围:东至凤凰路、

40、西至寒溪路、北至长江,南抵滨湖北路。面积4.1平方公里。第68条 坚持旧城开发与古城保护相协调的原则,积极引导旧城人口有序疏散的原则,规划保留十字街、熊家巷等旧城街坊和革命纪念建筑。第69条 合理置换旧城内的工业、仓储用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强化旧城商业、金融服务设施功能。突出武昌大道、南浦路、文星大道的商业、金融职能。逐步将南浦路发展为传统的商业街区。第70条 对湖北重型机器厂、鄂城通用机器厂、鄂州锻压机床厂等大型企业用地,逐步实施“退二进三”,整治污染,改善旧城环境。第71条 改善旧城居住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坚持综合开发,成片改造的原则,严格控制容积率及建筑间距,降低建筑密度。第72条 提

41、高旧城绿地率,见缝插绿开辟各类绿化用地,不低于25%,改善旧城环境质量。第73条 完善旧城道路系统,疏通内部支路及消防通道,增设停车场等设施,重点实施沿江大道的建设,把沿江大道建成集城市道路、堤防、休闲绿地于一体的鄂州的“外滩”。第74条 保护传统街区特色,体现旧城历史风貌。第75条 旧城改建规划控制目标。1.旧城人口密度降至1.95万人/平方公里。2.旧城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6平方米。3.旧城建筑密度35%,容积率1.52.2,绿地率25%,建筑日照间距0.8H。第十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76条 规划原则1.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2.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

42、文脉;使名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3.保护遗存的主要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延续古城的风貌特色。第77条 名城保护重点1.重点文物古迹。吴王城遗址(三国时期)保护范围:修复护城河(濠塘)原状。沿东南城墙往外延伸50米,为严格保护范围,不准建设与遗址无关的建(构)筑物。怡亭铭摩崖石刻(唐代):沿江大道以北至江边,西至江碧路,东至大北门,为严格保护范围,不准修建各类建(构)筑物和无关的设施。吴大湾遗址:吴大湾村后划定长100米,宽60米地段为严格保护范围,其内不准建任何建筑。2.传统建筑和古建筑元代观音阁:规划对原有建筑物加以维修保护,不准拆建。东晋庚亮楼:划定南北向50米,东西向100米区域为保

43、护范围,现有周围建筑只拆不建。文星塔(明代):塔周围50米为保护范围,不准新建任何建筑,塔周围150米为控制区,改建不得超过3层。九曲亭、古灵泉寺(三国):按西山风景区规划的保护范围进行控制。 3.革命纪念性建筑规划将彭楚藩烈士墓、贺龙军站旧址,张裕钊陵园等革命史迹四周100米划为保护范围,不准新建与史迹无关的建(构)筑物。表十一 鄂州市重点文物古迹保护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称保护等级时代保护范围A摩崖石刻怡亭铭摩崖国家级唐清汉宁码头南至沿江大道,北至长江,东至大北门路,西至江碧路。B古城址吴王城遗址省级三国东、南城墙沿濠塘两边各延伸米、西、北边各50米。C古窑址瓦窑咀窑址省级东汉六朝司徒大队至洪港

44、边。D古建筑凤凰台省级明清迁地重建,整旧如新。E古建筑观音阁省级元明清祖师殿,观音殿等所有古建筑物F古建筑西山名胜风景区省级三国明清整个西山风景区即北至长江边,南至武昌大道,西至凡口大闸,东至寒溪路。G革命遗址彭楚藩烈士墓省级辛亥革命时期墓前双十门墓碑,保护范围平方米内。H古建筑古灵泉寺市级三国明清古灵泉寺周边500米。I古建筑庚亮楼市级东晋周边200米以内,建筑高度不超过15米。J古建筑文星塔市级明代周边500米,建筑高度控制在10米下K古建筑九曲亭市级三国明清周边300米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物。L古建筑城隍庙市级宋代规划迁至楚文化区内复建。第十一章 主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78条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45、策略:规划优先发展公交体系,并对摩托车、面的和中巴车的增长加以严格控制,形成长距离出行以公交为主,短距离以自行车为主的方式,建立公交换乘系统,适当发展出租小轿车和私人小汽车。第79条 规划建成鄂黄长江大桥;106国道经鄂黄大桥由城区外围经沪蓉高速公路泽林立交与106国道相接。第80条 建设主城区与葛华城区间联系公路,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主城区的出口公路均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第81条 规划武昌大道(4)及5路跨港延伸至樊口;扩建樊口铁路桥涵,解决樊口交通瓶颈问题。第82条 城区铁路客运站应达二级标准,货站按二级控制。第83条 规划鄂城港区作业区:1、北门客运、轮渡作业区;2、熊家沟杂件、日用百货

46、作业区;3、五丈港矿石煤碳、件杂、集装箱作业区。第84条 规划形成主城区环形放射式路网结构:建设以客货运交通为主的干道系统和外围过境交通系统;建设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环洋澜湖游览性道路系统。第85条 规划大桥路(33#)为城区过境路。第86条 规划开辟沿江大道,西连接316国道,东接五丈港作业区。第87条 解决城区内瓶颈交通:应打通拓宽武昌大道西段,连接5#路、11#和4#路,分流武昌大道车流;分别延伸凤凰路、古城路、武昌大道、大桥路连接城东新区片;开辟站前大道,滨湖南路与城东新区相接,构成城区多路循环的交通网络。第88条 确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公交线路网和站场设施。规划城区公交线

47、路14条,线网密度为2.5公里/平方公里,重叠系数1.7。布置四处公交站场。远期规划开通公共汽车专用道。第89条 规划城区广场七处:寒溪广场、凤凰市政广场、站前广场、中央广场、洋澜湖文化广场、城东新区商业广场和鄂黄大桥平交处的迎宾广场。城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见表九。表九 城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公交站场客运站货运站停车场加油站保养场个每个面积(ha)个每个面积(ha)个每个面积(ha)个每个面积(ha)个每个面积(ha)个每个面积(ha)旧城片10.710.610.640.520.1洋澜片11.411.340.720.1511.2樊口片10.510.620.520.15泽林片110.620.510.

48、2新庙片10.70.511.530.310.2第90条 城区规划道路级别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和游览路四级道路。主次干道两侧建筑物应后退道路红线58;特殊地段可退至8米以上。第91条 规划城区干道长177.86公里,干道网密度为3.35 公里/平方公里。道路广场面积606.2公顷。第92条 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表十)。表十 鄂州市主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编号道路名称性质起止点道路横断面构成(M)道路红线(M)道路长度(M)道路面积(M2)备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1#沿江大道主干道5#47#1527.524232350145692#次干道1#4#1#1425233024387314

49、03#次干道1#5#1224203413682604#武昌大道次干道1#47#162730133605#次干道8#21#12242094046#次干道3#7#1224201546309207#次干道1#5#1627301524457208#次干道1#5#1224201913382609#寒溪路-次干道1#4#152525.522408803520010#江碧路主干道1#5#5#36#181527.5262423233050288056708640011#次干道4#5#12242010452090012#次干道5#21#12242016433286013#南浦路次干道1#17#1425.5252

50、1.530180057600现状人行道是变宽计算时均按5M计14#古城路次干道1#29#1425262240313815#凤凰路林荫道1#31#152525.52240499316#文星路次干道10#15#142526224018507400017#滨湖北路林荫道13#15#1527.524232350125062500续表十 鄂州市主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编号道路名称性质起止点道路横断面构成(M)道路红线(M)道路长度(M)道路面积(M2)备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18#次干道10#21#1224207141428019#林荫道15#20#12242015353070020#林荫道

51、4#31#142523222240444321#滨湖南路林荫道17#33#2152685050328米宽绿带不计入道路面积22#次干道14#27#1423.524.53025207560023#次干道27#29#1423.524.53017725316024#林荫道28#29#2825262285040098M宽绿带不计入道路面积25#次干道24#33#2124.5306762028026#次干道28#32#1425233020576171027#主干道10#28#2124.530589828#林荫道15#20#12242011792358029#林荫道林荫道10#33#1#33#141425

52、242322222540304802400030#次干道10#20#14252330432931#站前大道主干道主干道10#33#33#43#212212624.52222.5106025472534518627510M以上绿带不计入道路面积,人行道宽度减少.32#主干道24#27#12242010462092033#大桥路过境交通1#10#2124.54011450计入城市道路面积一半续表十 鄂州市主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编号道路名称性质起止点道路横断面构成(M)道路红线(M)道路长度(M)道路面积(M2)备注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分隔带绿化带34#次干道33#36#1224202459491

53、8035#次干道34#37#142520540036#次干道34#35#1425233015804740037#次干道33#35#1224233041448288038#过境交通10#33#16242330533680040一半面积计入城市道路面积39#次干道36#37#1224233040238046040#次干道35#39#1224207671534041#主干道20#47#1527.524232350369142#次干道29#47#1624233026127836043#主干道20#17#16242330350044#主干道1#43#215268502070869408M绿带不计入道路面

54、积45#次干道1#43#142526224019717884046#次干道1#43#142530177453220总计177.86KM606.22万M2第十二章 主城区给水排水规划第93条 近期统一供水综合用水量指标为570升/人日,其中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32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100%;远期城区统一供水综合用水量指标为700升/人日,其中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380升/人日,供水普及率100%。第94条 近期城区供水总量为49.5万立方米/日,其中:城区水厂供水能力为18.81万立方米/日,远期城市供水总量为54万立方米/日,其中:城区水厂供水能力为31.5万立方米/日。第95条 主城

55、区配水管网以环状布置,形成以给水干管和区域加压站为主体,主次管网合理配置的配水系统,周边组团辅以枝状管网。第96条 水源卫生防护应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严格控制并有计划搬迁取水点上游1000米和下游100米水域范围内的有污染或有潜在污染水源的企业。对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排污口须进行综合治理。第97条 按照“雨水分区,就近排湖(河港),以排为主,排蓄结合;污水分流,集中处理”的原则,逐步完善主城区排水系统。文星大道以北为合流制,其他为雨污分流制。第98条 污水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主城区总污水量为25.9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厂规模先按18万立方米/日建设,规划在琵琶

56、湖兴建污水处理厂,用地20公顷。樊口污水处理厂总规模2.24万立方米/日,用地2.5公顷。泽林、程潮污水处理厂总规模1.92万立方米/日,用地2.5公顷。第99条 雨水分别汇集于洪港、团渔州天然排水渠,逐步改造成暗渠,接排入洋澜湖,城东雨水由胜利闸排入长江。第100条 洋澜湖排涝标准为二十年一遇三日降雨三日排完,控制水位17.63米(黄海高程)。第十三章 主城区电力电信规划第101条 电力负荷水平近期主城区年供电量14.715.3亿KWH,最高供电负荷为24.125.5万KW,人均生活用电量为441KWH/人年。远期主城区年用电量25.530.3亿KWH,最高负荷为3642万KW,人均生活用电

57、量为851KWH/人年。 第102条 电力网规划220KV网络:近期新建余家湾220KV白龙变电站,架设朗家畈白龙,黄石白龙二回220KV送电线。110KV网络:近期新建石山、吴都、鄂城水泥厂三座110KV变电站,并改造现有鄂城110KV变电站。分期架设白龙鄂城等11回110KV线。调整现有鄂(钢)鄂(城)、鄂(钢)朗(家畈)二回110KV线滨湖西路段至江广中路架设。拆除现有鄂(城)城(东)、鄂(城)程(潮)二回110KV线和朗(家畈)城(东)洋澜湖新区段。10KV网络:分期设置建设六座10KV开闭所,占地面积按80100平方米预留控制。高压走廊:主城区电力线路原则上沿道路东侧或南侧敷设。石山

58、变电站110KV出线规划在新建的30路南侧以钢管塔架设。繁华地带110KV及10KV供电干线原则上采用电缆沟敷设。110KV220KV高压走廊按以下宽度控制:110KV:2530米(以道路一侧时为10-15米);220KV:4045米(沿道路一侧时为15-20米)。 第103条 电信发展目标局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规划近期达到11万门,远期达到24万门。近期和远期市话普及率分别达到35%(15部/百人)和50%(30部/百人),规划建设与市话网相补充的可视图文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城市数字网系统等。 第104条 邮电规划1.近期建成石山电信端局,分期新建洋澜片、泽林、鄂钢三座市话模块局,新建

59、城东新庙C3长途局。2.分期增设樊口、城东片港、洋澜片(,)、泽林、程潮五个无线寻呼基站,远期移动通信信道数达到3000条。3.近期建成火车站邮件处理中心,分期新建22处邮电所,平均服务关半径达到1.2平方公里/处。第105条 建成环状电信光缆中继网及宽带网接入,电信主干电缆及移动通信等光缆应全部采用管道电缆敷设。同时各类电缆应共用同一管沟。电信管线原则上沿道路西侧或北侧敷设。第106条 近期新建鄂州市广播电视制作中心。第107条 近期有线电视用户达到4.5万户,远期进户率达到95%以上。有线电视干线光缆实现地埋式管道化。第108条 城市无线电通信要逐步向共用网过渡。控制和保护微波干线通道,控

60、制宽度为100-300米。第109条 规划完善鄂州信息港功能,逐步实施“数字城市”工程。第十四章 主城区防灾规划第110条 主城区长江防洪设防地段有粑铺大堤樊口段、城区堤、洋澜堤、茅草堤等,防洪水位标准:樊口段28.20米(吴淞高程,下同),城区堤28.10米,堤顶高程分别按防洪水位标准加高1.5米和1.0米。第111条 规划将城区堤升为确保干堤标准,远期结合沿江大道建设,按照“防汛产业化”的思路,兴建集堤防、交通、绿化、观景功能于一体的“外滩”工程。第112条 规划将樊口大闸实行桥闸分离,分别新建一座新港桥和长港桥,确保大闸安全。规划在茅草堤处新建一座防洪旱闸。第113条 对长江大堤的堤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