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陶渊明》优质教学PPT课件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陶渊明》优质教学PPT课件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陶渊明》优质教学PPT课件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陶渊明》优质教学PPT课件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陶渊明》优质教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人之祖陶渊明“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孔子 社会清明,就要出来做官居庙堂之高,积极参加国家治理。如果你却身份低微,收入微薄,隐居于山林,那就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社会黑暗,统治腐败,就要,辞官隐退处江湖之远。如果积极追求财富与地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那也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他虽然箪瓢屡空,环堵萧然,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为世人称道; 他种豆南山之下,虽草盛豆苗稀,却依然自得,沉醉于自己的桃花源世界; 他虽然仅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却依然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2、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曾任东晋大司马,父曾任太守一类官职。渊明八岁丧父,家道衰落,日渐贫困。曾几度出仕,任过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四十一岁时弃官归隐,从此躬耕田园。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钟嵘诗品称其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

3、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东晋诗坛,玄风炽盛,内容上,“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艺术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诗品序)。直到晋末宋初的陶渊明,才给枯燥沉闷的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提高到一个更为淳真、自然的境界。他清高耿介的人格,恬淡玄远的志趣,连同其饮酒诗、田园诗,为后世文人士大夫筑起一个了纯洁、自由的精神家园。陶渊明的人生道路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军功起家,任晋朝大司马,在当时被门阀士族讥为“小人”、“奚狗”。祖父、父亲皆曾为官。幼年丧父,

4、家道中落。 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 ,早年就爱好自然 ;同时又“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有大济苍生之念。他十九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王朝胜利地阻止了北方前秦的南侵,形势喜人。不久之后,便又呈现出皇室争权、军阀恶斗的政治乱象。 陶渊明迟迟没有入仕。后为穷困所迫,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间,断断续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他置身充满篡夺、倾轧的官场,感到“志意多所耻”(饮酒诗其十九),便从彭泽令任上毅然弃官归田了。 辞彭泽令之后,陶渊明躬耕自资,生活清苦,然因远离官场,复返自然,故亦能自得其乐。后期与之交往者,多为邻里农夫,亦有隐

5、士高人。他与当时隐居庐山附近的周续之、刘程之,合称“浔阳三隐”。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相招结“莲社”,他不顾佛门清规,提出“若许饮则往”。江州刺史王弘前来相邀,他见有酒,“欣然便共饮酌”(宋书陶潜传);檀道济专程来访,馈以粮肉,他却“麾hui而去之”(南史陶潜传)。任情适性,不慕荣利。 元嘉四年(427)秋,陶渊明贫病交加,身体日渐衰弱。九月间他为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自祭文一篇。十一月病逝。谥曰“靖节先生”。陶靖节像陶渊明墓陶潜弃官归田 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直接原因,据宋书陶潜传云:“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更深刻的原因则是他已经彻底认识

6、到世道、世俗、世情与己不合:“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嘉言兮焉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本是“自然”之人,非政治之人,其质性如此,难以改变。因此他的辞官,并非与当时某一特定政治势力不合,实与当时社会政治总体环境及气氛相违。归去来兮图 (共九幅,明李在、马轼等 作) 问征夫以前路临清流而赋诗或棹以孤舟其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29岁以前,少年青年闲居读书时期(2)、2940岁,为时官时隐时期。 (3)、4163岁,归隐时期 陶渊明毕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中晚年的隐居终老时期。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7、出身望族,少有壮志。猛志逸四海,骞翮qin h思远翥zh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少年壮且厉,抚剑独行游。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钟爱丘山与游好六经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陶渊明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辗转出仕时期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躬耕田园的隐者箪瓢屡空,不慕荣利。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久在樊

8、笼里,复得返自然隐居终老时期隐逸生活的两个支柱:安贫乐道、崇尚自然。隐逸生活的实质:对人生真义的追寻和为人准则的坚守。笔记 陶渊明一生分为闲居、出仕和归隐三个阶段。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其两大人生支柱。他打破了玄言诗对诗坛的长期统治,标志着魏晋古诗古朴风格的新高度。陶渊明及其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志趣 崇尚自然 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

9、想。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的哲学思考,他希望返归和保持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剖析 儒家的入世精神 陶渊明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饮酒其十六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但是他不拘守章句之学,而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济世之怀无法实现,他只好退而躬耕、安贫乐道:“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

10、难逮,转欲志长勤。”(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其二)但他归隐之后,并未忘怀时世,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是他田园诗中一直闪烁着仁爱光辉、生机熠熠的根源所在。 道家的自然主义 在腐败污浊的现实面前,陶渊明吸收了不少道家思想。人性观方面,他用道家的“真”对抗现实的“伪”:“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社会观方面,他以道家的“淳”对抗现实的“薄”:“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桃花源诗)他认为,万物都会按照自然规律生灭变化,因而采取“委运乘化”、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他的归隐,是返朴归真、保持“真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1、。”(归园田居其一) 佛教的般若思想 为了摆脱世俗情结的纠缠,除了儒家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力量,陶渊明还借助佛家般若思想,认为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世间诸有,终归空无:“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 从嵇康、阮籍到两晋名士,都在寻找玄学人生观的解决方式,但是都因没有找到化解世俗情结的力量而失败了。 陶渊明用儒家的道德力量、道家的自然主义和佛家的幻化思想,摆脱了世俗的种种纠结,走向物我泯一的人生境界。但是,他也并非能始终坚持这样的人生观,这说明魏晋玄学思想并不具有真正的人生实践性。思想核心:儒家思想陶渊明曾深入学习儒家经典。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12、饮酒二十首十六)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饮酒二十首二十)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陶渊明有济世之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十二首其五)如彼稷契,孰不愿之。(读史述九章屈贾)尊奉儒家“穷则独善”的立身准则。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饮酒二十首二十)真风告逝,大伪斯兴。(感士不遇赋)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咏贫士七首其四)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饮酒二十首其二)陶渊明的诗歌成就 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精神魅力、个性风格的诗人,其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自然、率真。因其“质性自然”,故而诗歌

13、亦是其一生生活和思想真实、自然的反映。陶诗题材甚多,以田园诗、咏怀诗成就最高。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他的田园诗不是单纯描写田园风物,而是把田园作为与污浊现实相对立的生活天地来描写,贯穿着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人生理想,隐含着对现实批判的锐利锋芒。其中高境,后世田园诗人无可企及。陶渊明的田园诗重在写“意”,这与魏晋玄学“得意忘象”的审美观念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他能从寻常的农家生活、田园景象中挖掘出生活的内在美,藉此创造出一个淳朴天真、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元好问说得好:“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其五等。

14、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抒写人生感受的咏怀诗。有的表达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高洁志趣,如咏贫士七首;有的则透露出对时事的关注之情,如咏荆轲。在读山海经组诗中,他更是“藉荒唐之言,吐忿涌之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 )。顾炎武曾谓陶渊明:“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文词欺人)洵为确论。 陶诗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读陶诗,如与诗人促膝相谈。他擅长用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手法来传写田园生活的真趣和诗意,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绝句)的高妙境界,被后人誉为“平淡之宗”(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陶诗的境界朴茂渊深,衣被后学,对山水

15、田园诗人影响极其深远。 主要作品 文: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诗:归园田居 饮酒 读山海经(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 风格上陶渊明大多是“悠然见南山”式,表达闲适之意,也偶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寄予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 鲁迅说过:“陶渊明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他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读山海经(其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j可待?陶渊明诗歌特征:一、真真实率性,能够将景、事、情、理融为一体。二、淡 淡然自得,泊然无为。追求可与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素

16、心人”为邻。(素心人:心地淡泊之人。)三、简陶诗下辞简洁,造句省净、深刻。陶诗的艺术特征(一)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自然(二)陶诗艺术特色的具体表现 1 情、景、事、理的浑融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其源出于应佉q璩q,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钟嵘诗品笔记陶渊明诗歌选读之一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

17、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菊图 清原济作题 解诗意和艺术欣赏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这八句以欣欣之笔,欢乐地咏唱着居所附近的美丽风光: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一幅多么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田园景象。这风光之美,经过诗人心灵的点化,带有理想的色彩,和他后来桃花源记中所述的世外桃源的光景何其相似乃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o ,并怡然自乐。”这完全是陶渊明刚刚回归园田后欣喜之情的外化

18、、诗化。后来贫病交加时,就不再有此种景象了。 桃花源记连环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题解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八十余日,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终老田园。归隐后不久,约在次年春夏间,他就作了归园田居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躬耕垄亩的充实快乐。 此为第一首,抒发了自己彻底告别官场、复返自然后的愉悦心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诗意与艺术欣赏 跳脱尘网,复返自然,欢欣鼓舞,情绪开张。襟怀尽露,写景清新,简笔勾勒,构思精妙。“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与苏辙书)“东坡尝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

19、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惠洪冷斋夜话引)“此诗纵横浩荡,汪茫溢满,而元气磅礴。大舍细入,精气入而粗秽除。奄有汉魏,包孕众胜,后来惟杜公有之。韩公较之,犹觉圭角镵chn露,其余不足论也。”(方东树昭昧詹zhn言卷四)陶渊明诗歌选读之二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题解诗意和艺术欣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诗意与艺术欣赏 田园生活,苦中有乐; 淡墨白描,人景浑融; 语言清新,音节和缓; 结以高趣,韵味悠远。“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

20、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元好问论诗绝句)“幽厚之气,有似乐府。储、王田园诗妙处出此。浩然非不近陶,而似不能为此一派,曰清而微逊其朴。” (钟惺古诗归卷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题解 这首诗主要描写他躬耕垄亩后的甘苦。但要注意的是,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过生活磨砺的士大夫,他要完全凭借个人的劳动养活一家人,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这时候,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也确实参加了一些力所能力的劳动,并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甘苦。所以,我们在看待他的“躬耕”时,既不能把他的劳动与普通的农民相提并论,也不要认为他是在做秀。他的田园生活感受中,包含了

21、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这些在封建社会的其他知识分子身上是几乎看不到的,因而弥足珍贵。 另外,这首诗还隐括了前人的作品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是杨恽得罪免官后的牢骚之作。陶渊明暗用杨诗,表明其归隐躬耕也是有政治寓意的,即用自己亲自种豆南山的举动,与污浊腐朽的官场社会决绝,洁身自好,自得其乐。陶渊明出行图陶渊明诗歌选读之三饮酒 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题解诗意和艺术欣赏陶渊明饮酒诗题解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

22、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大约写于诗人归田()之后的第十二年。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二十首诗,可以大致看出诗人归田之后的生活、思想的变化过程: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这是其中第五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渊明醉归图 明 张鹏 作陶渊明饮酒诗诗意和艺术欣赏 闹中取静,淡泊明志。 神游象外,闲逸悠然。 出语平淡,言近境远。“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而采之,采过而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

23、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山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明王士禛古学千金谱)陶渊明诗歌选读之四杂诗十二首 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题解诗意和艺术欣赏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题解 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据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 此组杂诗,实即“不拘流

24、例,遇物即言”(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其基调。 此为第二首,写光阴流逝而志业无成的忧愤。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诗意和艺术欣赏日月飞逝,光阴虚度,恨无知音,志不获骋。触景伤怀,夜不能寐,借酒浇愁,三言悲焉。“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二语,妙在欲字、劝字,于寂寞无聊之况,得此闲趣。” (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此篇亦无奇,但白描情景,空明澄澈,气韵清高,非庸俗摩习所及。”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一、陶诗题材的分类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二、陶渊明的田园诗 1 表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诗人的悠然自得之趣 2 反映劳动生活的内容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25、民建立的友谊 3 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 4 表现诗人的社会理想写躬耕生活的体验,是最有特点,也是最可贵的一部分。陶渊明诗歌现存120多首,有多种题材,其中最主要的是田园诗和咏怀诗。笔记田园诗田园诗与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描写农村的风景,主体是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描写自然风景,写诗人对山水的审美,常和行旅联系在一起。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人。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平淡与醇美统一的风格 1善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把平淡无奇的田园生活写得充满诗情画意。 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写自然景物不求

26、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言有尽而意无穷. 2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诗歌包含哲理,使情、景、理有机融合。3语言质朴自然,精炼传神.陶渊明与田园诗田园诗:人们将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称作田园诗。多是通过对村落、田园、农家等自然景况和生存状况的描写,讽喻官府,揭露黑暗,鸣民不平,寄托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每首诗里都渗着心况,透着悲凉。表面是写风景的,实际是写心境。田园被陶渊明用诗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陶渊明的诗歌贡献:1、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2、将玄言诗表现的玄理,变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

27、3、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题材。 笔记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中国文人寻求到了另一种寄托情思的方式,其人格魅力和人生范式为后世文人仿效。陶渊明祠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一、人格“相逢尽到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他的清高耿介、洒脱质朴、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营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q而实腴”。 -苏东坡“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辛弃疾“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

28、真。” 辛弃疾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论诗三十首)二、诗歌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由于玄言诗大多缺乏艺术形象及真挚感情,文学价值不高,所以作品绝大多数失传。第二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第三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隽永的风格。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

29、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1、反映田园生活的代表作。2、平淡清新的笔触写平常 的生活景象。3、酷爱大自然的真性情,田园生活的真境界。梁启超:“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强逼着去倚门卖笑。那种惨耻悲痛,真是深刻入骨,一直到摆脱过后,才算得着精神上解放了。”陶渊明的“自然”1、哲学范畴,不是现在所说“自然界”, 而是一种自在的状态。2、“自然”中含有“自由”的意味。3、“自然”是美之极致。4、 顺应“自然”。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思路结构底色(

30、平淡、安静)意境深入(从容、淡定)升华(真意无法表达) 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语,如“结庐在人境”四句,有诗人以来无此句。 (王安石) 思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的“真意”是指什么? 饮酒其五饮酒主题1、“酒”在陶诗中的地位。2、酒 、菊与陶渊明。3、情、景、理的交融。梁萧统陶渊明集序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吴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即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苦闷与追求。正如欧阳修所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其一,创立田园诗,开拓了诗歌新题材,拓宽了诗歌发展的道路。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园境界。 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安静悠闲的诗的境界,田园也不再是贫穷饥饿

31、、劳累痛苦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陶渊明的艺术成就笔记其田园诗以抒怀为中心,着意写眼中景、心中情,发抒感慨,阐释人生哲理。其田园诗还体现了异常广泛的内容,描写农村风光,叙述劳动感受,畅谈村居生活,展示归隐情怀,表现社会理想等等,使田园诗一经产生,就获得了充实的艺术生命力。在陶之后,农村素材一经文人提炼则往往成为富有诗情画意的绝好诗材。以文人诗写田家生活,使诗歌从狭窄的贵族生活圈子中解脱出来,寻得了一片异常清新的新领域。 其二,开创平淡自然的诗风,创造情、景、事、理有机融合的诗歌境界。 陶诗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于:一是平淡与醇美的统一。诗人胸襟冲淡,情系田园,肆力农耕,贴近生活,故诗风质朴平淡;

32、同时,平淡之中蕴含诗人炽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故其诗淡而有情,淡而有味,情味隽永,颇具真醇之美。二是情、景、事、理的统一。陶诗扬弃了东晋“平典似道德论”的玄言诗风,改造了议理的艺术方式,即寓情趣、理趣于写景和叙事之中,使其诗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笔记 三是诗歌语言本色与精工的统一。 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于自然中见精工,于平淡中见华彩,体现了诗人艺术上追求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诗品谓其“文体省净,迨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虽“世叹其质直”,但亦“风华清靡”,不能轻而视之为“田家语”。笔记 其三,以人格完美而臻于诗格完美。 陶诗塑

33、造了个性鲜明、情操高洁的诗人主人公形象,展示了具有审美力量的诗化人生,让人读其诗而“想其人德”,在心灵世界中获得“疏瀹yu五藏,澡雪精神”的净化和提升。陶诗之美,美在胸襟,美在品格,美在诗化的人生。笔记咏怀、咏史诗1、有对自己生平的回顾;饮酒十九2、有对社会的抨击;饮酒二十3、表达惋惜和激愤等情感。咏荆轲 行役诗都是宦游期间的作品,其共同主题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前者是行役诗共有的,后两者是陶渊明特有的。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y。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馀。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赠答诗陶渊明赠答诗的

34、特点:以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表现自己的仁者形象。飘飘西来风,悠悠东去云。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与殷晋安别诗)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物新人惟旧,弱毫夕所宣。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答庞参军诗)形影神并序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顾惜生命,求长生或留名,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形赠影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

35、靡归期。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馀平生物,举目情凄洏r。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影答形存保存生不可言,卫卫护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神仙不可求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立善有遗爱留恩惠于世,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与之相比讵岂不劣!神释大钓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善恶同,安得不相语!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寿永年,欲留不得住。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

36、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苦于人生短暂而想饮酒行乐, “影”苦于善名难立而求立善遗爱。“神”认为饮酒反让人短寿,立善没有人称誉,人总是要死的,应顺应自然,用不着自己多考虑。总体: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平淡自然,亲切淳真。饱含真情陶诗主体风格。一、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情、景、事、理的浑融。意境浑融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不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手法来描写。语言平淡自然,但却不是未经锤炼,而是不露痕迹。陶诗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朴素平淡而又醇美蕴藉的语言陶诗的艺术成就陶诗的艺术特色1、陶诗的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 所谓平淡:是兼指词藻与境界韵味而言

37、的。在词藻言,是不加雕饰,质朴无华,而极尽词采的纯净之美;在境界韵味言,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境界的宁静平淡的美。2、陶诗风格的另一说:静穆朱光潜最早提出这一论断: 古希腊尤其是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常使我们觉到这种“静穆”的风味。“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以说他泯化一切忧喜,这种境界在中国诗里不多见。屈原、阮籍、李白、杜甫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陶潜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3、刚健豪放 朱熹:“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黎靖得编

38、朱子语类)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u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五柳先生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

39、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40、,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人生感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生活场景:乃瞻衡宇,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人生哲理: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之时,往往回归到陶渊明。 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看,陶渊明第一个把田园生活题材带进诗中,开拓了一个全新

41、的表现领域。 三、陶渊明的诗歌,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种冲淡自然之美。笔记典型意义:精神归宿。酒和菊的象征。成为中国文学里高情远致的意象。 陶渊明对诗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开创了田园诗,而且前所未有地将日常生活表现得情趣盎然,富有诗意,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他创造了平淡自然的诗歌意境,为后人树立了诗歌艺术的更高标准。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也有很多创造,一是用新鲜活泼的内容给四言诗这种呆板僵化的形式注入新的生命;二是发展了五言咏怀组诗,进一步根据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命题,分类更加细致,在每组诗的内部结构安排方面,也较前人更具匠心。 陶渊明在当时并不为诗坛所看重,钟嵘列其为中品,萧统主要赞其人格清高,这是因其

42、文风与当时推崇华丽相悖的缘故。唐以后有所改变,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艺术风格受到他的影响。宋以后,陶渊明才受到普遍推崇,确立了陶渊明一流大家的地位。陶渊明的诗歌分类 1田园诗 A 恬静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田园生活。理想化、艺术化境界 诗人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和悠然自得的超脱心境,对黑暗现实和官场丑恶的否定。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 B 抒写躬耕生活体验和对劳动的热爱及与农民的深情厚谊。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C 描写生活的困顿和农村的凋敝。反映现实世界 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乞食。 2咏怀诗和咏史诗 理想与现实、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 3其它:行役诗 赠答诗 哲理诗 饮酒其五一、题解 组诗,

43、二十首。写于归田(405年)后第12年(安帝义熙12年或13年)。反映诗人归田后的生活、思想变化过程。二、内容详解第一层 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心远” 超脱绝弃富贵荣华之念,达到内心世界的恬澹虚静。“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晋书隐逸传第二层倦而知还,心与境合“采菊”二句描写诗人乐得田园的“悠然”心境;苏轼:俗本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而着一“见”字,“意境全出”。白描手法比兴象征写景说理思想来源:“山气”二句象征 “鸟倦飞而知还”、“众鸟欣有托”的意兴第三层 观照万物而体悟人生的哲理“真意”“采菊” 意境本质 清吴淇“一篇之髓”自然的意趣悠然情怀(主观)+自然气象(客观

44、)=自然之道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老子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庄子:“大辩不言”。魏晋玄学 “得意忘言”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周易: 天黑了,鸟儿应当回家。描写傍晚山林优美和谐的美景相与思想来源:思想来源:抒情说理哲理感悟:三、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心远”统篇,“真意”点旨 只要人能够做到“心远”, 痛下决心,放弃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返回农村田园,过躬耕自食的生活。心灵就能挣脱世俗的精神枷锁,获得自由解脱。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纯洁、和融、浑朴,达到与大自然冥会妙合的胜境。 虚境忘世物化忘我得意忘言 2、 写景、抒情、言理交融,虚实结合,浑然一

45、体 3、白描手法,造无我之境;比兴哲思,传言外之味咏荆轲 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发指危冠,猛气充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 荆 轲 一、题解前227年,剑客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行刺秦王嬴政,事败被杀。 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 “欣然操笔”禅位刘裕,废为零陵王。 次年九月“兵人以被掩杀之”。

46、“自是之后,禅让之君,罕得全矣!” 通鉴咏荆轲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陶渊明58岁。 被鲁迅称为“金刚怒目式”战斗诗篇。 二、内容分析 第一节 首八句 荆轲奉命除暴安良。 第二节 中十二句 易水饯别的情景。 第三节 末十句 荆轲事败,世人景仰。 三、艺术特色 1、刻画一个慷慨昂扬、浩气长存的壮士形象 1)描写人物的心理和气质。 2)气氛的渲染和客观景物的烘托。 3)篇末的抒情 2、借鉴史料,推陈出新 突出抗暴反不义精神 归隐田园却未能忘世 3、“金刚怒目式”的不平淡 1)选用慷慨激越的词语,盛赞荆轲刺秦的义行。 2)对刺秦失败给予深切悲悼,饱含忧愤不平之情。 3)创造了慷慨悲怆的意境

47、, 是压抑豪情的喷射。移居(其一)陶渊明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主要表现得是良友过从谈论之乐。首先,陶渊明写道了移居的理由:不是出于迷信的原因,为了挑风水,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质朴的朋友,很乐意和他们朝夕相处。而且,这次移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很早就有打算的,从“怀此颇有年”中不难看出。诗的后半部分则写实对移居后生活的描写,集中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作为一个隐士,陶渊明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他对自己新居的描述是“取足弊床席”,简陋之极;但同时,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

48、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能够这样,夫复何求?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坦荡的襟怀,不言高而品格自高,不言逸而风神自逸。 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春秋两季有很多好日子,我经常同友人一起登高赋诗。一开头,作者就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面。生活场面

49、一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能“赋新诗”,可以看出这些人自然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同作者志趣比较相投的士人。登高之时,一有良辰美景为之助兴,二有“素心人”相伴,他们自由地敞开心扉,赋诗言志,在赋诗中忘却尘网之苦,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安慰。生活场面一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生活场面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朋友过门互相招呼,相聚在起,如果有酒,大家一起斟酌品尝。我们仿佛听到了那亲切的招呼声,看到了他们喝酒时那悠然自得的样子,表现出了人与人之间率真融洽的关系。移居(其二)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务农各自归,闲暇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