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酸钠储存不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案例_第1页
氯酸钠储存不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案例_第2页
氯酸钠储存不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案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氯酸钠储存不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案例酸钠储存不当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案例1996年6月26日,天津津西大华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多万元。1)事故经过天津津西大华化工厂始建于1991年2月8日,属天津市西青区李七庄乡大倪庄村村办企业,有职工31人。共有2个生产车间,1个备料车间。自1996年1月1日开始,厂长唐某某等3人与村农工商总公司签订了承包该厂的协议。该厂有长36米、宽10米的大厂房一座,内分为三个车间,位于中间的为备料车间,内存有1吨左右氯酸钠,1吨多二硝基苯胺,1吨多不合格的溴代物、吨从沉淀池和水沟挖出的废溴代物以及一些木头、塑料袋、编织袋等。由于市

2、场不景气,产品滞销,该厂从1996年5月28日停产。本地职工回家,外省民工有些在外打零工,但都住在厂内,一般不进车间。6月26日下午,一名女工16时左右回厂给工友做饭,当她去洗菜时发现,备料车间北面西侧窗户往外冒黑烟,便大声喊救火。听到喊声后,在厂办公室的厂长唐某某等人及在宿舍等处的其他职工和村民约20余人跑向冒烟车间,有人发现是备料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向着火点泼了几桶水,但灾情继续发展。厂长喊人用铁锹运沙子压火,约几分钟,听到两声巨响,发生爆炸,一股黑烟冲向天空。事故造成19人死亡(其中3人在送医院途中死亡),14人受伤;厂房被毁,厂内其他建筑物被严重破坏。2)事故原因根据事故调查组现场勘

3、察和技术分析,这起事故的爆炸过程、致因因素和原因如下:(1)物品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按规定强氧化剂应用牢固干燥的铁桶进行外包装,还要内加一层塑料袋和牛皮纸袋进行防潮,而该厂使用的强氧化剂只用塑料袋和编织袋两层包装,不符合要求。(2)物品存放不符合国家规定。氯酸钠是强氧化剂,与有机物混合可形成爆炸混合物,二者应分类、分区存放,该厂将氯酸钠与木头、塑料袋、编织袋等有机可燃物混放在一起,造成重大事故隐患。天津6月26日之前几天持续高温,26日当天温度为33,由于厂房房顶是石棉瓦,隔热性差,估计室内温度在40以上,高温促进了氧化剂氯酸钠和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又加速了其氧化反应,形成恶性循

4、环,最终导致有机物和可燃物燃烧。(3)职工素质低,安全和救灾知识缺乏。氯酸钠遇酸可生成氯酸,氯酸在40以上遇有机物极易发生爆炸,但参与抢救的职工对此并不了解,在救火过程中泼向氯酸钠的酸性的废水加速了氧化分解进程,产生大量氯酸,在高温下与有机物发生剧烈反应而爆炸。(4)厂区布局不合理。厂房、办公室、宿舍、仓库距离太近,是厂内建筑物此次事故中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3)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中小型化工企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技术、条件、人员等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工厂建立之时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包括:厂区布局不合理,管理制度不严格,操作不规范,人员素质低,技术水平差等。同时由于赚钱心切,不管不顾,不讲安全,所以最容易造成事故。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严格管理,纠正企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导,帮助企业建立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在这起事故中,如果企业对职工进行了认真的安全教育,职工掌握了该厂主要原料和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懂得事故发生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