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康德-永-不过时的思想巨人】康德没有出过远门,思考的范围却横跨宇宙。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180年42月12日上午11时,伊曼努埃尔-康德在家乡科尼斯堡去世。康德去世时形容枯槁,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遗体放在那里就像一个木乃伊。而且他的遗体也确实像一个木乃伊那样被展览:科尼斯堡的居民排着长队瞻仰这个城市的最伟大的儿子。当时天气寒冷,土地冻得无法挖掘,整整16天过去后康德的遗体才被下葬。去世时的康德
2、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影子,临死前的若干年里,他的身体和精神都极为衰弱,作为哲学家的康德也只剩下了一个影子,那时德国哲学界的风云人物是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等人早,他们作为德国唯心主义的领军人物誉满天下。179年9,康德发表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论-与费希特科学学之关系。在这篇封笔之作中,康德对费希特的科学哲学给予的评价是:一钱不值。这是康德作为哲学家的最后一句话,从此他就告别了哲学舞台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死后的康德很快就从哲学的影子变成了人类思想天空里的一颗巨星,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将康德与柏拉图约公元前年前年)和奥古斯汀(354-并4列3称0为)3大永不休
3、止的哲学奠基人。康德是一个没有传奇故事的传奇人物。传说康德生活得十分有规律,以至于当地的居民在他每天下午3点半散步经过时来对表,据说他在一成不变的散步中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思想火花。德国大诗人海涅说过: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探寻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康德哲学思想中的以下3个维度仍然是照亮当代人思维道路的灯塔。1、正是康德的先验哲学所蕴涵的哥白尼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按照黑格尔在小逻辑中的见解,康德以前的哲学乃是朴素的哲学,这种哲学蕴涵着以下3个理论预设:一是整个世界都是无条件地可以被认识的;2、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没有任何界限的;3、作为认识者和
4、认识对象之间的媒介物-语-言也是不成问题的,它并没有给人类的认识活动造成任何障碍性的因素。从历史上看,在康德之前,只有个别学者,尤其是休谟,以其深刻的怀疑精神把康德从传统的形而上学的迷梦中惊醒过来。休谟思考问题的切入点是因果性,他从经验主义的立场出发,把传统形而上学所认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的因果性阐释为主观必然性,即人们在心理上形成的习惯,这就从根本上摧毁了奠基于因果性基础之上的传统形而上学大厦。事实上,休谟的怀疑主义危及上面提到的第2个理论预设。康德的先验哲学所包含的巨大创意在于:把对象区分为现象和物自体,提出先验、经验、超验3个不同的概念,并进而阐明,作为对象,物自体是超验的、不可知的,人
5、们能够认识的,不过是物自体向人们的感官显现出来的现象;人的心灵不是像洛克所描述的那样,是一块白板,而是由先验感性(时空)和先验知性(1个范畴)组成的;知识是先验的东西和经验的东西相结合的产物,即现象;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理性的自然倾向是运用知性范畴去认识超验的物自体,结果就会陷入先验辩证法,传统的形而上学就在先验辩证法中兜圈子。康德提出了知性为自然立法、理性为实践立法的口号,强调理性的真正用武之地是实践领域,是实现先验的自由。康德的伟大贡献是开拓出整个先验的领域,证明先天综合判断是何以可能的,因果性作为先天知性范畴具有普遍必然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休谟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的
6、实质是揭示出整个先验领域,并证明全部哲学研究都是围绕着这个领域而展开的。只要哲学还向往严格的思考,那么先验哲学就始终是它的基础和核心的部分。正如胡塞尔所指出的:康德所开创的是一种新的先验主观主义,它转变为德国唯心主义系统中的新形式。在当今西方学术界具有巨大影响的现象学也正是在康德的先验唯心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当今任何一个真正的哲学学派都无法回避先验论问题,而当代中国哲学之所以对哲学理论的研究缺乏实质性的推进,因为它始终停留在经验主义和心理主义的范围内,把全部哲学的严格性得以奠基的先验领域拒之门外。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康德的先验哲学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思维方式。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康-德纯
7、粹理性批判伊曼努尔康德ut早年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成为一位著名的科学家。177年年任哥尼斯堡大学教授,从此转为研究哲学,他发表的就职论文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之形式和原则首次提出先验唯心主义,经过12年的酝酿与构思,于17早年1出版了纯粹理性批判,这部著作标志着康德的先验哲学(批判哲学)的建立,后来他又出版了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从而构成了完整的真善美的哲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科学知识何以能够成立的问题;第2部分讲批判旧形而上学家的独断论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错误。从表面看它们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实际上都是为了说明人的主体性和人
8、的自由。康德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与本体,认为现象是人们直接经验到的,是经验的对象,本体是人们经验不到的,是非经验的对象知性认识的现象是有限范围内的东西,得到的是自然科学知识是受必然性支配的;理性要求把握无限的本体,这乃是人的信仰,是自由的。可见,限制现象范围是为本体留地盘,限制知性范围是为理性留地盘,限制知识为信仰留地盘,限制必然性为自由留地盘。从而说明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本体高于现象、信仰高于知识、自由高于必然,这些思想贯穿于康德的3个批判之中。第一章未来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第一、2版序文主要是讲为什么要提出建立未来形而上学的问题。一、纯粹理性批判是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康德虽然经
9、过12年的沉思,但是由于集中撰写的时间很短,只有45个月,致使这部著作出版后显露出许多缺点:全书过分冗长,内容晦涩难懂,概念前后矛盾等等。康德为使读者能简明和通俗地理解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和思想,同时也为了回答一些批评者,并同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划清界限,所以在这部著作出版后的第2年即17早年3,他又出版了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简称未来形而上学导论)。这部著作的书名就清楚地把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目的鲜明地标出来,即这部著作是他所向往的未来(科学)形而上学的一个导论。那么,为什么建立未来形而上学成为纯粹理性批判的根本目的和任务?这部著作第一、二版的序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康德指出:
10、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特别是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哲学家一直在探讨与研究形而上学问题,但是经历了200多0年,科学的形而上学至今还未建立起来,原因何在?其一,从形而上学本身性质来说,形而上学问题是超出经验的限度,不受任何经验所检验。形而上学是完全(和其它部门)孤立起来的一种理性的思辨学问。它高翔在经验教导之上,在这种思辨学问里,理性其实是它自己的学生。这就造成这样一种情况:似乎在形而上学领域里,谁都可以发表一通意见。在别的科学上不敢说话的人,在形而上学问题上却派头十足地夸夸其谈,大言不惭地妄加评论,这是因为在这里他们的无知应该说同其它人的有知没有显着的区别。致使形而上学的研究领域成为永无止境的
11、纠纷战场。第一版序文一开头便写道:人类的理性有一种特殊的命运,就是在它的某种知识里为一些问题所苦恼,而这些问题既然是理性的本性所规定的,它就不能臵之不理,可是这些问题又超出了它的一切能力的范围,所以它又不能解答它们。从而理性陷入困境。其2,在独断论的统治下,近代哲学错误地把现象与本体混淆起来。这里主要是指唯理论哲学家(例如笛卡尔、斯宾诺沙、莱布尼兹等)。他们把只适用于现象世界的概念、范畴,扩大了它的作用范围,去说明宇宙、本体。例如:他们用存在与不存在、有限与无限、原因与结果、实体与偶性等范畴,去说明和规定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灵魂、世界、上帝,便提出这些命题:上帝是存在还是不存在的,灵魂是否一个
12、实体,世界是有限还是无限,如此等等。康德认为,唯理论者这种作法,不仅不合法,而且也是独断专横。所以独断主义乃是没有事先批判过它自己的各种能力的纯粹理性的独断进程。康德称独断论为专制主义。另一方面,与唯理论者的独断论相反,怀疑论从经验论出发,认为世界真实的就是人所知觉到的东西,因为它能为经验所证明,对于那种人们感觉不到的,不能为经验所证明的所谓本体、整体,是无法过问的,所谓普遍必然知识是不存在的。康德指出:这也是一种武断。他称怀疑主义为无政府主义。怀疑主义,像游牧民族,由于藐视一切生活的安定,就不时所所有的文明社会破坏掉。所以,在反对独断主义时,我们必不能让假借通俗化的名义纵容乱说一通的肤浅行为
13、,也不能纵容把一切形而上学迅速处理掉的怀疑主义。由于上述的原因,致使形而上学的研究一筹莫展,原地踏步不前。形而上学这位曾号称一切科学的女王,现在却为人所鄙视,成为一个孤苦零丁、流离失所的妇人。形而上学的声誉一落千丈,威风扫地。对此,康德在导论中作了如此描述:尽管在旧的大学的学科设臵中仍然保留着形而上学的影子,尽管科学院还不时颁发奖金,诱使人们写这方面的论文。但是形而上学已经不再列为严正的学术之一了,而任何人自己都可以下这样的判断,即一个有学问的人,当人们想要称他为伟大的形而上学时,他用怎样的心情去接受这样一个虽然出于善意、但是不受任何人羡慕的荣誉。2、向往未来形而上学是人类理性的自然意向在形而
14、上学走向衰落的时刻,有人主张干脆取消形而上学。康德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是不能采取的。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取消不了的,期望认识宇宙整体,要求把握绝对、无限的东西,是出于人的理性需要,是人类理性的自然倾向,否则人生就失去了寄托。形而上学,作为理性的一种自然趋向来说,是实在的,不过,要做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或者甚至另起炉灶。这个办法与途径主要是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一下人类的理性能力究竟有多大,它的范围是什么,人的理性能力能不能认识和达到无限整体、本体。这就是康德说的理性批判,我所说的批判不是指对书籍和思想体系的批判说的,而指那种在批
15、判之后就可以不依靠任何经验而独立去求得一切知识的一般理性能力的批判。因此,这种批判将决定一般的形而上学的可能或不可能,而且确定它的各种来源、范围与限度。康德考察的结果,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不能超越现象去认识和把握本体。康德在这部著作中,前半部详细论证了感性知识和知性知识何以能够成立的问题,认为知识成立必须有两个条件:来自经验的质料和来自先天的形式。康德强调的实际上是形式条件,强调先天直观形式和先天范畴是形成数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前提条件,强调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人的自我在知识得以成立的决定作用。康德花如此多的篇幅讲科学知识成立的问题,是为了说明没有关于本体的知识,知识只限于现象界,这就划
16、清了知性与理性、科学知识与形而上学的界限。康德所以能够这样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休谟的怀疑论得到启发,使他从独断论的迷梦中惊醒过来。他说我坦率地承认,就是休谟的提示在多年以前首先打破了我教条主义的迷梦。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谟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休谟并没有给这一类知识带来什么光明,不过他却打出来一颗火星,从这个火星是能得出光明来的。的确,休谟打出来的火星,使康德在思想上闪出一道光明,这道光明使他清楚地看到不能用有限的知性的概念(范畴)说明无限本体。知性的概念(范畴)用到有限的经验上,用到具体科学上是合理和合法的;但是如果把这些概念、范畴运用到超感
17、性的无限本体上去,即运用到上帝、世界、灵魂上去,却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第2章知识论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主要讲两个问题:科学知识成立的条件;科学知识是先天综合判断。一、科学知识成立的条件康德指出,科学知识成立具备两个条件:经验内容和先天形式。关于知识的经验内容,导言的第一句话就提出关于知识从何开始的问题: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从经验开始,这是不能臵疑的。因此,在时间的次序中,在经验之先,我们没有知识。不过我们要注意康德说的经验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感性经验,即感性材料与表象;2是指经过感性与知性的先天形式加工整理而得到的知识。在这里,凡是现象界的知识都可称为经验。康德上述所谓知识从经验开始,显然是指经验的
18、第一种含义。那么感性经验又是从何而来?康德认为来自感官的对象,由于感官的对象刺激我们的感官,产生了表象,激起我们的知性活动起来,把这些表象加以比较、结合和分离,形成对象的知识,即科学知识。康德这里说的对象是指我们之外的客观存在,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中称为物本身(物自身)、物体。他说:物本身是什么样子,虽然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只知道他们的现象,但无论如何,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由于它们的影响作用于我们的感性而得到的表象使我们知道它们,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之为物体它意味着实在的对象的存在。这是康德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它与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区别开来。列宁说:当康德承认我们之外有某种东西、某种自在
19、之物同我们表象相符合时,他是唯物主义者。不过我们还需要指出,康德在使用对象一词时,除了上述一种意义外,有些地方又是指经过我们感性和知性的先天形式整理综合形成的经验,又称为经验对象。这是我们学习纯粹理性批判一书时要加以注意的。关于知识的先天形式。康德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先验唯心主义,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强调先天形式在形成科学知识的决定作用和特殊意义。他指出:凡一切知识不和对象有关而和人们知道对象的方式有关,而这方式又是限于验前r一般译为先天。-引-者注)有其可能的,这种知识我称为先验的知识,这种概念的体系可称为先验哲学。所以,先天一词在康德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康德指出:离开经验内容,科学知识不能成立,
20、但光有经验内容还不形成科学知识,因为经验告诉我们的是事物如此,而不是事物必然如此,不是如彼,即经验没有给我们以真正普遍必然性。科学知识一定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知识,否则不是科学知识,由此康德提出科学知识成立的形式条件。他认为,形式是先天的。那么,什么是先天?康德认为有两种先天,一种是相对先天,这种知识虽然不是直接来自经验,但不能完全独立于经验,不能绝对脱离经验,只是相对地独立于经验。例如一个人挖他房屋的地基,他会先天地知道这房屋要倒塌,无须等到房屋实际塌下来的经验,这就是相对先天的知识。另一种是绝对先天,这种知识是绝对不依赖任何经验的,没有任何经验性的东西掺杂于其中。这种绝对先天康德又称为纯粹。康
21、德说的知识的先天条件是指绝对先天。从经验得来的知识,只能在一定场合、范围和时间内有效,而超出一定范围和时间就失效,只有先天知识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所以先天形式成为科学知识成立的前提条件。可见必然性与严格的普遍性乃是验前知识的可靠记号。综上所述,科学知识我们可以用简要式子来表述:科学知识=经验内容(质料康普通必然性(形式康。2、先天综合判断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以逻辑判断形式出现的,但是并不是一切逻辑判断都是科学知识。那么,什么判断才是科学知识?康德认为,既不是分析判断,也不是综合判断,而是先天综合判断。根据逻辑判断中的主词(主项)和宾词(谓项)的关系,判断可分为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分析判断是主
22、词包含了宾词,即宾词包含在主词之中。例如:物体是有广延的。这是分析判断,因为作为宾词广延包含在主词物体之中。综合判断是主词不包含宾词,即宾词不包含在主词之中。例如:物体是有重量的。这是综合判断,因为作为宾词重量不包含在主词物体之中。分析判断由于宾词包含在主词之中,宾词的内容无需借助于经验,只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就可以从主词中直接分析和陈述出来,所以分析判断具有普遍必然性,但它不能给知识增加任何新的内容,故又称重言式判断。综合判断因为主词不包含宾词,主词与宾词之间没有同一性,只能借助经验才能使主词与宾词结合起来;它是通过经验而得到的判断,不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但它增加和扩充了知识的内容,所以
23、它是一种扩充判断。康德认为,无论分析判断还是综合判断都不是科学知识,因为科学知识既要有经验成分又要有先天成分,是感觉经验和先天形式相结合的产物。科学知识的判断,既需要增加和扩充新的内容,又要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即既是综合,又是先天,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康德指出: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的科学中都包含有验前综合判断作为原理。首先,数学知识既有普遍必然性,同时又借助于经验直观获得的,因此它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判断。例如,算术中7+5=的1命2题,是放之4海而皆准的命题,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是12这个数又不可能从7+的5概念中分析出来,而是要通过直观,比方借助于5个指头或5个点的帮助一个一个地从5加到
24、7这个数上去,从而得出12这个数。再如,几何学中,直线是两点之间最短的线命题,一方面它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所以是先天的;同时主词直是一种质,宾词短是一种量,不可能从主词直中分析出来,它必须借助感性直观进行综合才有可能,因此它又是综合的。其次,自然科学(物理学)知识也是一种先天综合判断。例如物质是不灭的命题,既不是从经验归纳得来的,而是通过知性范畴综合整理感觉经验的产物,它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有效性,因此这命题是先天的。同时,它又是综合的,因为主词物质与宾词不灭之间没有同一性,即物质主词不包含不灭宾词。所以自然科学(物理学)含有验前综合判断为其原理。再次,关于形而上学的判断是否是先天综合判断问题
25、。他指出:形而上学,虽然我们一向认为在它的一切努力中是失败的,但是由于人类理性的本性,它仍然是完全不可少的一门学问,而且应该是包含有验前综合的知识的。这里说的形而上学是指康德以前的哲学家把哲学看作同自然科学一样,是关于现象界一门科学知识,寻求知识的先决条件,因此这种形而上学命题,同样既是先天的又是综合的。例如上帝是存在的命题,不是从经验得来的,是普遍有效的命题,因此是先天的;同时又是综合的,因为主词上帝概念不包含宾词存在,从上帝概念分析不出存在,因此这个命题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又如灵魂是不灭的、世界是有开端的等等,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形而上学至少在其意图上,是完全为验前综合命题所组成的。但是这里
26、我们要注意的是,上面谈的形而上学是当作现象界的知识的一门科学来说的,又称为旧形而上学,而对于超经验的本体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先天综合判断则是完全无效的。独断论者笛卡尔等人的错误就在于,把只适用于现象界的概念、范畴用到超经验的本体上去。康德认为事实已证明了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现在的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先天综合判断是怎样成为可能的,由此需要回答下列4个问题:第1,纯数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是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是先验感性论要回答的问题。第2,纯自然科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是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是先验分析论要回答的问题。第3,形而上学作为人的一种自然意向是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是先验辩证论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这部
27、分是批判独断论者在形而上学问题上的错误。第4,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怎样成为可能的?这是纯粹理性批判全书要回答的问题,但实际上康德只是完成了科学形而上学的导论。第3章时空论先验感性论主要是回答纯数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其重点在于说明感性知识(数学知识)成立的先天条件。康德认为空间与时间是感性认识的先天直观形式,因此先验感性论也就是时空论。一、数学的先天综合判断成立的条件康德认为,形成感性知识,首先要有外面的对象刺激于我们的感官引起感觉。他说:通过我们受到对象的刺激这个方式而接受表象的这个能力即感受性,称为感性。就我们人类来说,最后必和感性有关系,因为对象不能在任何别的方式上向我们被给予出来。通
28、过感觉与对象发生关系所获得的东西称为质料e这是形成感性知识的首先一个条件。但光有感觉经验(质料)还不能形成感性知识,还需要具备形成条件。他指出,对杂多的质料放在一定关系上加以整理的东西,称为形式。这种形式是先天形式或纯粹直观,只有把感性质料同纯粹(先天)直观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形成感性知识。康德把直观分为两种:经验直观和纯粹直观。经验直观是指我们的主体通过感官与对象发生关系的活动。经验直观给我们提供的东西,总是具有偶然性,从经验的直观里是得不到数学中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的命题,得不到先天综合判断。与此不同,纯粹直观是先天地存在于我们心灵之中。例如一种物体,我们抽掉它属于感觉的东西(不可入性、硬度、
29、颜色等等)留下来即广延与形状。这些东西是属于纯粹直观的,即令没有感官的、感觉的任何现实对象。这纯粹直观也作为感性的一种单纯形式验前地存在于心灵里面。这种纯粹先天形式就是空间与时间。对于康德说的感性先天直观形式-空-间与时间先天地存在于我们心灵里面这句话,后来哲学家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逻辑学上的解释和心理学上的解释。前一种解释认为,康德说存在于心灵之中的形式-空-间与时间是感性认识的对象成立的前提条件,它不是指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形式在时间上先于认识即,主张逻辑在先论。持这种看法的我们可以举出两位代表人物加:拿大哲学家约翰华特生和英国哲学家史退斯s华特生在康德哲学讲解一书中写道:对于空间的真正解释乃
30、是,所知道的外部对象是随着它的被表现为在空间里面而开始存在的;除非预先假定有属于空间的确定,就不能有任何外部的对象,因此康德就从空间的逻辑在先来说,空间是先天地存在于心灵里面的。史退斯在黑格尔哲学一书中指出:当康德说空间与时间的观念是先于一切经验的时候,当然他的意思并不是指我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种现成的空间与时间的观念。没有人会设想关于空间与时间的观念在时间的次序上先于经验,康德更不是如此。它们仅仅是在逻辑次序上先于经验的,因为它是经验的逻辑条件。后一种解释,是主张空间与时间这种先天形式时间在先论。持这种观点的我们也可举出两位代表人物:英国哲学家康浦-斯密和法国哲学家威伯尔。康浦斯密认为:逻辑在先
31、的观点,曲解了康德在此处所讲的意思,其实,康德在这里以极其明显的方式断言,空间的表象在时间上是先于外界经验的,即空间不是从经验而来的。正确观点要从空间观念来源上作心理学上的解释。威伯尔在哲学史中解释康德的时空时写道:初生婴儿虽无确切的距离的意念,但他可以先验地知道这个东西在他之前,在他之旁,或在他之外,婴儿就有前后左右的观念,否则他的知觉就会变成混乱一堆。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康德的这句话?我们认为,如果从时空观念的来源来说,把时空看作是先天地存在于人的心灵里面,当然是错误的。事实已证明,人的时空观念不是人生下来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实践中形成的。但是我们认为,康德说的时空先天形式,主要是从人的认识主
32、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来说的,其意思无非是为了说明,当人们进行认识的时候,主体必须具备有时空观念,否则认识活动就不会发生,更谈不上感性认识。所以康德说的时空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心灵之中,不是指时间的先后,而是指时空观念与认识对象的逻辑关系。就是说,空间与时间是认识活动、感性认识对象之所以成立的前提条件。2、空间的形而上学阐明与先验阐明空间与时间是什么?这是关于空间与时间的性质问题,康德称为空间与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所谓阐明拉丁语,我是指使属于一个概念的东西有一清楚的(虽然不一定穷尽)表象。当阐明含有把概念展示为验前所予的东西时,它就是形而上学的阐明。形而上学的阐明是从本体论上论证时空的性质,先验的阐明
33、是从应用上论证时空的性质。郑昕教授在康德学述一书中称前者为体,后者为用。先介绍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共分4点:第1,空间不是一个从外部经验得来的经验性的概念。因为如果把某些感觉和外部东西发生关系,而且使这些感觉表现为外边的东西,那就必须先假定有空间的表象,因此空间的表象不是从外部经验出现种种关系得来的。相反,只有通过空间的表象,外部经验本身才成为可能。第2,空间是一个必然的、先天表象。我们可以设想没有经验对象而有空间,但不能设想有对象而没有空间,即离开了空间就没有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把空间看作是现象的可能性条件,而不能把它当作依存于现象的一种规定。第3,空间不是从事物关系推论得出的概念,而是一
34、个纯粹直观。所谓概念是从各个部分中抽象出来的,但空间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部分,空间的本质是一,所谓多种空间完全是人为的结果。其次,空间是直观的,是认识主体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而且是先验的直观。例如一个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其第三边,这绝不能从线和三角形的一般概念得来,而只能从先天直观得来。第4,空间表现为一个无限的量。空间概念能被思想为包含着无数的表象于其自身之内,因为空间是无限的,平常我们说这部分或那部分的空间,只不过是对无限的唯一空间作人为的划分、限制的结果。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是指空间概念作为一条原理,据此原理其它验前综合知识的可能性才能得到理解。空间的先验阐明,其目的是为了把空间这种先天直
35、观形式运用到几何学上,说明几何学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几何学命题之所以既是综合的,又是普遍必然有效的,是因为有空间先天直观形式。例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绝对必然和普遍有效的,这是因为它不是从经验概括出来的,而是以空间先天直观形式为前提条件的。3、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和先验阐明时间的形而上学阐明与空间的形而上学阐明大体相同。第1,时间不是从经验得来的概念。康德认为,如果我们不是先假定先天地具有时间的表象,先天地已处在并存和相继的基础上,那么我们知觉中永远不会有并存与相继状态出现。只有在时间这个预先假定上,我们才能想象到若干事物存在于同一个时候(同时),或者存在于不同
36、的时候(前后相继)。第2,时间是一个必然的、先天的表象。我们可以设想时间中的空无现象,但不能设想有现象而没有时间。这就是说,现象可以全部消失,而时间本身却不能除掉。第3,时间不是概念,而是先天直观形式。时间只有一个,不同的时间只是同一时间的各个部分,概念则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时间是主体认识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概念则是主体认识与对象间接发生关系。第4,时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无限的唯一的整体。任何一个有确定量的时间之成为可能,只是把作为其基础的那唯一的时间加以限制所致。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时间是算术的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前提条件。就是说,只有运用时间先天形式同感性认识对象直接发生关
37、系时,算术的命题才成为普遍有效性。算术的命题与原理,不能从经验得来,因为经验既不能给予严格的普遍性,也不能给予必然的确实性。我们只能说,人们的共同经验告诉我们是这样,而不是必须是这样。康德指出:时间是内感官形式,即我们内部状态的直观形式,它不是外部现象的一种规定,因此它与形状、位臵无关,而是与我们内部状态的各种表象有关,因此我们用一条无限进展的线来表目前间的连续性。时间不仅是内感官的直接条件,而且也是外感官的间接条件,因为外部的东西作为一种表象,必然在人们心中出现,表现为时间的形式。由此可见,时间是一切表现(包括内部状态与外部状态)的先天直观形式条件,而空间只是外部表现的先天直观形式条件,凡在
38、空间中的东西,一定在时间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概念及其作用比空间概念更为宽泛。第4章范畴论先验分析论是讲知性知识(自然科学知识)成立的先天形式条件问题。先验分析论分为概念分析论和原理分析论。概念分析论相当于形式逻辑的概念,主要是讲知性纯概念(范畴)。范畴从何而来,有哪些纯概念(范畴)?1、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区别按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体系,先验分析论属于先验逻辑。康德分析了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不同的基本特征。康德指出:普通逻辑分为形式逻辑和应用逻辑。形式逻辑有两个特点:第一,它只管思维形式,不管思维内容。它抽掉了知性知识的一切内容,抽掉了对象中的一切差别,其所处理的无非是思维的纯然形式。就是说,
39、只要按照形式逻辑规则进行(例如判断具备主词与宾词,推论具备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那么这种判断、推论就是正确的。第2,它与经验的原理无涉,而且也不从心理学假借任何东西,不讲心理学的内容,它是一种经过证明的学说体系,其中一切都是完全先天地确实的。康德认为,以上两点我们在研究普通逻辑时必须牢记在心。康德指出,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不同:首无,先验逻辑是一种我们在其里面不抽掉知识的全部内容的逻辑。这种逻辑所包含的是关于对象的纯粹思维的规则,它要排除的只是有经验内容的那些知识。先验逻辑就是确定知性知识的起源、范围与客观有效性的科学。从康德这些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先验逻辑虽然同形式逻辑一样,也讨论思维形式
40、,但它与形式逻辑不同,它不是完全抽掉知识的一切内容,而只是抽掉具体的经验内容,因为具体经验内容是具体科学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先验逻辑是要管内容的。其次,先验逻辑与普通的形式逻辑一样都分成两部分:分析论和辩证论,但其实质与内容却是不同的。普通逻辑的分析论是讲判断与推论的形式上有效性,而不管内容是否真实,大前提可以安全是假的,但它仍可根据大前提推出结论。先验逻辑的分析论则是要说明知性纯概念(范畴)是知性知识之所以成立有前提条件。普通逻辑的辩证论是形式逻辑规则的滥用。形式逻辑本来只讲形式上有效性,不管客观内容有效性,但如果把形式上的有效性,扩充到内容的有效性,等同于客观的真理性,这就叫形式逻辑的
41、滥用。这样一来,就把普通逻辑错用了。当普通逻辑像这样作为一种工具时,它就称为辩证术。与此不同,先验逻辑的辩证论,主要是讲当我们把纯概念、范畴运用到超经验的本体上(上帝、世界、灵魂)去时,是不合法的,但它不是滥用,这是人的理性要求,出于人的本性,其结果便产生了幻象。因此,使用辩证术这个名称时,在先验逻辑中就另有用法,即作为辩证的幻象之一种批判归入逻辑。先验辩证论是作为知性和理性在其超经验的使用上的一种批判,为的是要暴露那些毫无根据的主张的虚伪荒诞性,来防御知性以免受骗于诡辩的幻象。2、发现知性范畴的线索康德指出:概念分析论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要探索知性概念(范畴)的种类及其由来;第2,要分析知
42、性概念(范畴)的用途,即分析知性概念应用到感性对象上去,成为客观有效性。前者称为知性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后者称为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实际上是从思维功能来考察知性有哪些概念范畴)这就是康德说的发现知性范畴的线索。康德从两条线索分析知性范畴的发现:一条是从历史上来考察,即对亚里士多德范畴论进行整理改造和吸收;另一条是从思维功能、从逻辑判断中引导出知性范畴。从这两条线索中,康德最后得出知性十个范畴。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范畴的哲学家,他从语法观点,即从主词与宾词的关系的角度提出了10个范畴:实体、量、质、关系、位臵、时间、姿势、状况、主动、被动。康德认为:亚里士多
43、德并没有把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区别开来,例如位臵、时间、姿势,实际上是属于空间与时间的感性直观形式,不能当作知性范畴,应该去掉。另外,主动、被动,是一种因果关系,应该合并到关系范畴中去。状况含义不明确,应改为样态。还有,既然有实体,就有偶性,实体与偶性是一种关系,应把实体归入关系一类范畴中去。康德经过长时期深思熟虑之后,对亚里士多德范畴表进行改造演变成4大类:量、质、关系、样态。尽管康德对亚里士多德范畴表加以诋毁,认为亚氏范畴表是一种拼凑,只能启发后来的研究者,不能算为一种正规阐发了的思想,不值得赞扬。在哲学更加进步的今天,应把这种拼凑视为毫无用处而予以抛弃。但事实上康德提出的知性4类范畴,就其
44、思想渊源来说,还是来自亚里士多德。康德认为,进行思维必须有概念。运用概念,把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起来,就是下判断,不下判断就不叫思维。知性乃是思维的能力,思维通过概念而产生知识。所以,我们就能把知性的一切活动归结为判断,因而知性就可以描述为判断的能力。在康德看来,形式逻辑的判断是久经考验的,这样,他对形式逻辑稍作改动,提出了4类12个判断。如果我们抽掉判断的一切内容,而只考虑知性纯然形式,我们就发现判断中的思维机能可以归摄为4项,而且每一项又包含有3个子目。这种划分与逻辑学家通常公认的作法似在某些地方(虽然不是在任何本质的方面)有所出入。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1,判断的量。在形式逻辑的判断中,
45、单称判断可以作为全称判断来处理,没有单列出来。康德把单称判断独立出来的理由是:如果我们不是只按其自身的内部有效性来判定一个单称判断,而是把它作为一般的知识,按它的量来和其它知识相比较,那么,单称判断就确是和全称判断不相同。第2,判断的质。形式逻辑判断中,无限判断归到肯定判断一类,因为无限判断指主词是无限的,例如:桌子不是椅子,不是房屋,不是大象,不是老虎,。即是非,是非,是非D康德则把无限判断单独列出来。这是由于普通形式逻辑抽掉了判断的一切内容,只讨论、研究宾词(谓项)是否属于主词(主项)。但先验逻辑对于由否定宾词所构成的逻辑肯定,还需要考察这种肯定的价值和内容,以及由此对我们的整个知识有什么
46、增益。4类12个判断,实际上就是12种逻辑功能或思维功能。康德说:给一个判断中种种表象以统一性的那种机能,同样也给一个直观中种种表象的纯然综合以统一性;这种统一性,在其最一般的表达方式上,我们称为知性的纯粹概念。康德对知性范畴表的说明,其中有两点需要作一些解释。首先,康德把4类范畴分为两组:第一组的范畴与直观对象有联系,包括纯粹直观对象与经验性直观对象;第2组的范畴则与这些对象的存在有联系,包括对象间的相互关系或对象与知性关系中的存在。第一组是指前两类:量与质的6个范畴,康德称为数学的范畴;第2组是指后两类:关系和样态的6个范畴,康德称为力学的范畴。其次,康德的范畴表采用了3分法,即第3个范畴
47、是前两个范畴的综合。每类中的范畴数常同为3个,这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又可注意到每类的第3个范畴总是从第2个范畴与第一个范畴结合而发生的。全体性是单一性(一)与多数性(多)的综合;限制性是与否定相结合的实体性;交互性是几个实体相互确定的因果性;必然性是通过可能性被给予的存在性。正因为康德采用了3分法来安排范畴表,所以,在范畴表中,量的3个范畴是判断表量的3个判断中第一和第2的位臵顺序的对调。另外,判断表中量的第3个判断无限,范畴表与其相对应的范畴为限制,这是因为无限的反面是限制而得出来的。3、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什么是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演绎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知性范畴的先验演绎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康德要回答的问题。康德指出:在形成人类知识的极其复杂组织的杂多概念中,有些是作为完全独立于一切经验而在纯粹先天上使用的,使用这些概念总是要求有一种演绎。因为既然经验性的证明不足以使这种使用有正当的理由,我们就面临这个问题,即这些不是从任何经验得来的概念如何和对象发生关系。说明概念能够在验前和对象发生关系的方式,我就称为概念的先验演绎。这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