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绝缘用绝缘物将带电体封闭起来屏护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匣隔绝带电体间距带电体与地面之间、或与其他设备之间、或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保护接地保护接零防止触电技术措施双重绝缘安全电压漏电保护器010203兼之直接触电防护技术措施
定义:绝缘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而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的技术措施。
电气设备的绝缘要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常用的绝缘材料:瓷、玻璃、云母、橡胶、木材、胶木、塑料、布、纸和矿物油等。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又称基本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防止触电的基本绝缘,位于带电体与不可触及金属件之间。工作绝缘又称附加绝缘,是在工作绝缘因机械破损或击穿等而失效的情况下,可防止触电的独立绝缘,位于不可触及金属件与可触及金属件之间。保护绝缘是兼有工作绝缘和附加绝缘的绝缘双重绝缘是基本绝缘的改进,在绝缘强度和机械性能上具备了与双重绝缘同等防触电能力的单一绝缘,在构成上可以包含一层或多层绝缘材料。加强绝缘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是在基本绝缘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基础上,通过结构上附加绝缘或绝缘的加强,使之具备了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功能的安全措施。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1)绝缘的分类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安全条件由于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Ⅱ类设备无须再采取接地、接零等安全措施。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的设备其绝缘电阻应满足以下安全条件。手持电动工具应优先选用Ⅱ类设备1.工作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2MΩ;保护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5MΩ;加强绝缘的绝缘电阻不得低于7MΩ。2.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标志。“回”作为Ⅱ类设备技术信息一部分标在设备明显位置上。在潮湿场所及金属构架上工作时,除选用特低电压工具外,也应尽量选用Ⅱ类设备。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1)绝缘的分类绝缘破坏:一般来说包括绝缘击穿、绝缘老化、绝缘损坏三种,绝缘一旦破坏,“电老虎”就被放出来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2)绝缘破坏潮湿高电压击穿粉尘老化机械破坏高温腐蚀导致仅靠基本绝缘作为防触电保护的设备,当设备有可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时,该部分不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一旦基本绝缘失败,则安全性完全取决于使用环境。这就要求设备只能在不导电的环境中使用。0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包括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即将能触及的可导电部分与设施固定布线中的保护线相连接。对于使用软电线或软电缆的设备,软电线或软电缆应具有一根保护芯线。这样,一旦基本绝缘失效,由于能够触及的可导电部分已经与保护线连接,因而人员的安全可以得到保护。
0I类设备和I类设备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3)四类设备——绝缘的应用0I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有接地端子I类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没有接地端子,但引出带有保护端子的电源插头。0I类设备I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不仅靠基本绝缘还具备像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类型的附加安全措施。这种设备不采用保护接地的措施,也不依赖于安装条件。Ⅱ类设备设备的防触电保护依靠安全特低电压(SELV)供电,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电压限值。
Ⅲ类设备三类设备是从电源方面就保证了安全。应注意Ⅲ类设备不得具有保护接地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3)四类设备——绝缘的应用线缆防护不当,可能导致绝缘受损,引发漏电。线缆敷设无防护,可能导致绝缘受损,引发漏电。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线缆敷设方式和路径失当,可能导致端部绝缘层受损线缆敷设路径不当,易挤伤导致绝缘受损。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安装时线缆护套层截取过长,入口处电线绝缘容易受损。线缆护套层截取过长,入口处电线绝缘容易受损;且线缆与控制盒连接处缺少护套,线缆容易折损漏电。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绝缘屏护定义: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体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电器开关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使用绝缘,而需要屏护。高压设备不论是否绝缘,均应采取屏护屏护装置的种类:永久性屏护装置和临时性屏护装置;固定屏护装置和移动屏护装置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屏护屏护装置主要用在防护式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和高压设备上。2431屏护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根据不同条件可采用绝缘材料,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但必须满足以上条件。使用灯光或仪表指示“此处有电”,或当人越过屏护装置时,被屏护的带电体自动断电信号与联锁装置屏护装置上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如“止步,高压危险!”
标志金属屏护装置应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接地屏护装置应与带电体保持足够的电气安全距离;距离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屏护屏护装置本身应有足够的尺寸尺寸5遮栏高度不应低于1.7m,下部边缘离地不应超过0.1m栅遮栏的高度户内不应小于1.2m,户外不应小于1.5m,栏条间距离不应大于0.2m对于低压设备,遮栏与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8m。户外变配电装置围墙的高度一般不应小于2.5m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屏护距离与尺寸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屏护开关的灭弧罩、胶盖、外壳配电箱、开关柜变配电装置的遮拦、栅栏、围拦、围墙天车滑线或母线的护网常见屏护装置:定义:间距就是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距离的大小取决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安装方式和周围环境等。间接触电防护措施(3)间距作用: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造成触电事故;避免车辆或其他器具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造成事故;防止火灾、过电压放电及各种短路事故架空线路导线与地面、水面、建筑物或树木之间的距离必须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几种线路同杆架设时,电力线路应位于通信线路上方,高压线路应位于低压线路上方。间接触电防护措施(3)间距低压线路之间的近距离不得小于0.6m;
10KV高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8m;
10KV高压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2m;10KV高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4.0m;低压接户线对地距离不应小于2.5m。线路间距工厂车间配电装置需保持必要的安全通道低压配电装置正面通道的宽度,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1.5m,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2m;厂房车间室内灯具高度应大于2.5m,受条件限制可减为2.2m,如还要降低,必须采取适当安全措施;户外照明灯具一般不应低于3m,安装在墙上时可减为2.5m。间接触电防护措施(3)间距设备间距检修间距是指在生产检修中为了防止人体及所携带的工具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检修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的类型以及安装的方式等。低压操作时,人体及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1m。在架空线路附近进行起重工作时,起重机具及被吊物与低压线路导线的最小距离为1.5类
别电压等级10KV35KV无遮挡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m0.71无遮挡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用绝缘杆操作,m0.40.6线路作业,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之间,m12.5带电水冲洗,小型喷嘴与带电体之间,m0.40.6喷灯或气焊火焰与带电体之间,m1.53间接触电防护措施(3)间距检修间距间接触电防护技术措施将设备的某一部位经接地装置与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在不接地配电网中采用接地保护的系统,这种系统即为IT系统。将电气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和架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在故障情况下,把故障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的做法就称为保护接地。接地保护接地IT系统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保护原理(适用于各种不接地网)L1L2L3RERP保护接地(IT系统)∵
RE与RP(人体电阻)呈并联关系,且RE//RP≈RE∵RE<<│Z│,∴
UP(人体电压)↓↓——在安全范围内。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无保护接地有保护接地因接地电阻较小,可将漏电设备的外壳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人体接触漏电设备接地电阻的分流作用使漏电电流绝大部分从接地电阻通过,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体的安全。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低压设备接地电阻1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接地电阻4高压设备接地电阻2发电厂和区域变电站的接地电阻3在380V不接地低压系统中,一般要求保护接地电阻≤4Ω;当配电变压器或发电机的容量不超过100KVA时,可以放宽为≤10Ω。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一般不超过0.5Ω。接地电阻大小不足以说明接地装置所能保证的安全程度,须从限制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的角度去要求。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
2)在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中,若电气设备采用接地保护,当发生漏电时外壳上仍有较高的漏电电压,不能将触电危险性到安全范围以内,并不能完全保证接触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配合使用漏电保护装置或过电流保护装置,并优先使用前者。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1)保护接地特别适用于各种不接地配电网中。用电设备接地保护装置连接良好用电设备接地保护装置连接良好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用电设备接地保护装置连接不良用电设备接地保护线受损或连接断路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二、企业常用的电气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保护接地在中性点接地电网中,保护接地就不能完全避免人体触电的危险,而要采用保护接零。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保护接零接零保护系统TN是将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丌带电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保护原理漏电→单相短路→单相短路电流ISS→单相短路保护元件动作→迅速切断电源→实现保护保护接零(TN系统)ISSL1L2L3RNPENN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保护接零对三相四线制,如果不采用保护接零,设备漏电时,人的接触电压为火线电压,十分危险。人体触及外壳便造成单相触电事故。对三相四线制,若采用保护接零,当设备漏电时,将变成单相短路,造成熔断器熔断或者开关跳闸,切除电源,就消除了人的触电危险。故采用保护接零是防止人身触电的有效手段。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保护接零零线断线重复接地正确接法错误接法间接触电防护措施1)工作零线不允许断线,为防止可将工作零线重复接地。2)接零线一定要真正独立地接到零线上去。
注意事项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保护接零间接触电防护措施3)防止单相设备电源端火零接反,否则设备外壳将带上火线电压。4)同一电网中不宜同时用保护接地和接零。
注意事项间接触电防护措施(2)保护接零5)凡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呈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均应接零。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较种类保护接地保护接零用电设备的外壳接地装置用电设备的外壳接电网的零线中性点不接地电网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电网适用范围作用原理注意事项禁止在零线上装设各种保护装置和开关等;保护零线应以“并联”方式连接到零干线上。在中性点接地系统,条件许可时要尽可能采用保护接零方式,在同一电源的低压配电网范围内,严禁混用接地与接零保护方式。起安全保护作用起安全保护作用平时保持零电位不显作用;当发生碰壳或短路故障时能降低对地电压,从而防止触电事故确保接地可靠。平时保持零线电位不显作用,且与相线绝缘;当发生碰壳或短路时能促使保护装置速动以切断电源,含义目的间接触电防护措施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是一种在规定条件下,电路中漏电或触电的电流值达到或超过其规定值时能自动断开电路或发出报警的装置。
漏电保护器的作用: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有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可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护。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较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01020301020330mA及以下者属于高灵敏度,主要用于防止各种人身触电事故30mA以上至1000mA者属中灵敏度,用于防止触电事故和漏电火灾1000mA以上者属低灵敏度,用于防止漏电火灾和监视一相接地事故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我国标准规定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值从6mA到20000mA共15个等级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较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的功能
提供间接接触电击保护,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漏电保护装置,在其他保护措施失效时,也可作为直接接触电击的补充保护,但不能作为基本的保护措施。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较间接触电防护措施漏电保护装置注意事项: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在各类动力配电箱(柜),有触电危险的低压用电设备、临时用电设备、手持电动工具、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中等,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三相漏电保护器单相漏电保护器1)安装漏电保护装置不得拆除或放弃原有的安全防护措施;2)漏电保护装置只能作为电气安全防护系统中的附加保护措施。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较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ED驱动器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医用充气床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电驱未来:绿色出行探索-电动汽车发展与市场前景分析
- 提升排水服务品质计划
- 灵活用工劳动合同三篇
- 人事部如何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
- 年度目标设定的S原则计划
- 增强班级自信心的活动设计计划
- 天然气运输合同三篇
- 篮球培训年终总结报告
- 学校安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
- 反洗钱:非自然人客户信息登记表
- 社会工作实务操作手册 课件 项目七 老年社会工作
- 事业单位正式人员在编证明
- 武术市场数据分析报告
- 如何处理进度与工程质量及成本之间的关系
- “小动物外形的描写”写作指导课件
- 生猪进场消毒流程培训课件
- 养老产业前期规划方案
- 乒乓球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