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节日与习俗_第1页
华侨节日与习俗_第2页
华侨节日与习俗_第3页
华侨节日与习俗_第4页
华侨节日与习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华侨、外籍华人、华裔 旅居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外籍华人取得外国国籍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即外籍华人,指华侨或华侨后代, 后来加入居住国国籍的人。12风俗3春节4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公历(阳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春节的简介5春节的传说一、年兽的传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

2、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独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3、。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右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67旅居海外的

4、炎黄子孙们很多都已经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但是,最能给他们带来浓重的中华气息的永远是“过大年”这个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除夕夜,华侨们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听新年的钟声敲响,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祈求新的一年蒸蒸日上,大年初一,老老少少全身新衣,亲戚朋友互相道声“新年好,给您拜年了!”这些,都是中国人心目中“过年”的习俗。家庭中洋溢着团圆喜庆的气息,而外面则充满着各种热闹的声音,放鞭炮,燃爆竹,舞醒狮,看龙灯,都是无可替代的传统节目,这些,是在海外的“唐人街”最显著的标志,最“中国味”的体现。89三、桃符的传说宋代王安石在元日这首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曈曈:形容

5、初日的光亮。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诗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总把新桃符换下旧桃符除旧布新。关于桃符有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东海度朔山风景秀丽,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树巨大无比,枝繁叶茂,曲蟠三千里,结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这树上的桃子能变成神仙。一个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红发绿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郁垒二兄弟用桃枝打败鬼怪,并用草绳捆着喂了看山的老虎。从此,两兄弟的大名令鬼怪为之惧怕,他们死后变为专门惩治恶鬼的神仙。后世人们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两神仙像挂在自家门两

6、侧,以驱鬼祛邪,这种桃木板被称作“桃符”。随着时代的变化,桃符本身也在变化,以后人们又将两个神仙的名字写在桃符上,代替画像,再后来,又发展到“题桃符”,即将字数相等、结构对称、意思相应的短诗题写在桃符上,这就是春联的前身。10桃符对联11春节的习俗贴春联贴窗花 12贴“福”字 13中国年画 14天津杨柳青年画 15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16放烟花爆竹 17拜 年 大年初一,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一句“恭喜发财”,一句“新春愉快”,恭祝来年大吉大利。18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

7、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19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舞狮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20泰国泼水节每年4月13日到15日连续三天是泰国的宋干节,The Songkran Festival,又称“泼水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既新的太阳年开始”,这也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21在泰国,最大的节日是泼水节,全国放假3天,加上前后的双休日,是泰国的黄金周。论影响和人们

8、的重视程度,春节应该排在第2位。历史上也曾经将春节作为法定假日,到了春节,一切上班活动都会戛然而止。泰国总人口有6000多万,其中华裔和有中国血统的有1000多万,绝大部分是潮州裔。22国内过年,送神迎神的较多。泰国的华人将它移向祭祖有它的道理。几百年以来,他们的祖先坐红头船,下七洲洋,熬过了千辛万苦,才来到暹罗(1939年后改称泰国)。其中被大海的风浪、疾病、穷困、劳累吞噬的生命不计其数。祖宗为他们创下基业,饮水思源,这是他们心中最圣洁的感情。23华人过年,有3大内容:一团聚,二祭祖,三玩乐。24过年当然离不开吃。吃,其实是一种文化。年夜饭的重要,不仅仅在于它的丰盛,而在于它表现出来的亲情和

9、氛围。华人过去过年大吃大喝,不是因为富而恰恰是因为穷。随着经济地位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华人把过年转向了休闲、旅游、度假等文化消费上。25公历四月五日:清明26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27清明节的诗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8生活在印尼的华人一直延续着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百善孝为先”,在华人社会的价值观里,“孝”排在首位,扫墓祭祖就是一种孝道的表现。清明节前一个星期,印尼华人就开始买纸钱、蜡烛、花篮以及现代祭品如“金条”、“手机”等。去外地扫墓的人早早就预订了机票和船票。印

10、尼华人表示,清明节很有意义,这期间不仅扫墓拜祭先人,缅怀先人的功德,也是兄弟姐妹团聚的日子。清明节习俗应该代代传承,尤其是现代社会更应该发扬孝道。印尼清明风俗29农历五月初五:端午30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据说,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

11、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31端午是太阳的节日,中国还有一个是月亮的节日,就是中秋。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32端午节的习俗1.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332.挂艾草、菖蒲、榕枝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可以避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34农历八月十五:中秋35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36中秋节的花灯37中秋节

12、赏月、吃月饼38全球最高“双子塔”月饼庆中秋几名华裔厨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制作一块足有6.3米高,据称是全球最高的“双子塔”巨型月饼,以庆祝马来西亚中秋节。这块大月饼共有128层,每一层高约12.7厘米,直径为60.9厘米,由八种不同类型的食料做成:红莲蓉、绿茶、榴莲、芭蕉叶、红豆、咖啡、巧克力和混合坚果。39婚嫁习俗40我国传统的结婚仪式 祭祖出发 燃炮 拜别 出门 燃炮 牵新娘 41 婚礼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以昭示四邻。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中途颠轿:意在挡煞。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颠死我了。这婚我不结了!42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

13、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急死我了,怎么还见不到紫薇?43拜堂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44传统婚礼中的禁忌 结婚成亲之日,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帚星的扫字同音,不吉利。成亲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痛快越好,因为哭发哭发,不哭不发,若是不哭的话,反而犯了禁忌。新娘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由于鲜花容易凋谢,故婚事避讳,只有连招花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待丈夫,后者则意多子多孙。45总结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 。传统

14、婚礼习俗总以吉祥、祝福、孝敬为婚礼上的主旨 。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46华侨婚嫁风俗中西结合“金山婆”和“金山客”47丧葬习俗48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1 天葬 中国藏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俗,至今仍保留。亦称“鸟葬”。葬前,将死者放在屋内角落处停一至数日,请嘛念经一次。葬时,尸体忌从房门抬出,只能从窗口运出; 如住楼上,可用绳索吊下。 天葬是习惯形成的。专司天葬者将尸体用畜驮或背扛方式,运至天葬场。碎尸时,焚柏枝,烟缕升起,群鹰趋烟而至争相啄食。尸骨以食尽为吉祥,若有残余,送葬亲友则将其焚化。死者用过的器物和穿戴, 归司天葬人所得。 嘛教认为,天葬

15、符合释迦牟尼传记中所说的“舍身救虎”精神,死者的灵魂也可以随鹰升天,得到来世的幸福。除藏族外,中国的部分裕固族和少数门巴族也行此种葬俗。 49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2 崖葬 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江西龙虎山悬棺崖葬,其为古越文化的遗迹,亦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崖葬。近期,关注龙虎山微博,有机会亲临龙虎山,探寻绝密悬棺之谜。崖葬习俗早在中国古代濮、 越、 巴、僚、汉等民族部分人中即已盛行。临海水土志对崖葬已有记载。中国的崖葬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的仙霞、武夷山区,贵州,广西山区、西江流域,湖南、贵州和四川接壤处的酉、辰

16、、巫、武、沅等五溪流域,四川东南的长江及其支流沿岸,四川、云南的乌蒙山区北麓至金沙江边,台湾各岛屿。崖葬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将葬具放置在天然崖穴中的称崖洞葬;将葬具放入山崖层理罅隙的称崖墩葬;将葬具放置在开凿的山崖窟龛中的称崖窟葬;在悬崖上凿孔钉木桩搁置葬具的称悬棺葬。崖葬的葬制分一次葬和二次葬两种。 50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3 水葬 葬式之一。中国部分藏族、门巴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实行这种葬法。西藏地区的藏族多数实行天葬,唯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另一些地区的藏族因地处草原,缺乏燃料,除农奴主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也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场地,多设在江河急流

17、处。人死后,请嘛念经,由司水葬者或近亲,将尸体屈肢捆扎,背至水葬场,在其前胸缚一巨石沉水。死者生前的穿戴用物归司水葬者所得,其余的财产半数交地方封建政权,半数交寺庙。由于治丧待客花费大,许多人因而负债,有些家庭甚至破产。 51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4 火葬 葬式之一。以火焚尸,将骨灰储于盒(坛、缸、瓮等)内。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氐羌人就行火葬。太平御览卷七引庄子佚文载:“羌人死,燔而扬其灰。”这与其所从事的游牧经济生活有关。至今,四川茂汶以北地区的羌族仍行火葬。在族源上与古羌人有关的藏、纳西、拉祜、哈尼、普米、怒等族在历史上也行火葬,现在仍有部分地区保持此种习俗。

18、在西藏,活佛、上层嘛和部落头人死后行火葬。因民族和地区不同,火葬的仪式和方法也不尽一致。四川、云南大小凉山族火葬时,凶死者骨灰予以扬弃,正常死亡者的骨灰用土稍加掩盖。拉祜族火葬时,将死者及其生前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一起火化。普米族则先将尸体放进四方形棺中抬到火葬场,用斧劈开,把尸体置于放有蜂蜜和酥油的“柴房”中火化,后收骨灰送往高山的骨灰洞中。 52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5 塔葬 葬式之一。佛教活佛和僧侣处理遗体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发的习俗。“塔”译自梵文Stpa或巴利文thpo。塔葬法有三: 将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砖塔之内。采用此法的最为普遍。

19、 将骨灰盒或部分遗骸如头盖骨、肱骨、股骨等,放在被称为“灵塔”的“塔瓶”之内。 在“塔瓶”内安放经过药物处理的整尸和死者生前用品。 在西藏,活佛或高僧死后,先用水银和“色拉”香料水冲洗肠胃,继而分别用樟脑水和藏红花水灌洗两遍,再用檀香木水和樟脑及藏红花通擦尸体表皮,最后用丝绸包扎,穿上袈裟,置于“塔瓶”之内。据认为用此法处理,尸体经久不腐,且皮肤柔软如生。 53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6 土葬 葬式之一。是世界上各民族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又称 “埋葬”。研究者认为,这种葬式是人类有了原始宗教观念的一种表现。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成员合葬的。原始公社时

20、期,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家族(宗族),通常也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一般均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至还有以人殉葬的。最早的土葬多在人类居住的洞穴内外地表搁置死者,然后垒以土石,或掘一浅坑埋葬。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 54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下: 7 树葬 葬式之一。亦称“风葬”。具体葬法颇多: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架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中国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魏书?失韦传、北史?契丹传、龙沙纪略等史籍对此均有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可见到各种不同方式的树葬。赫哲族猎人行猎而死,即就地取树干制成圆木棺,在四棵位置成方形的大树树杈上架以横木,上铺树枝,将死者木棺置其上。西藏珞巴族用树枝、竹子、芭蕉叶等在树上建成简易树屋,作为死者葬身之所。鄂伦春族过去将死者棺材置于离地面约 2米高的树桩上。对树葬习俗的产生,有的认为同游猎经济有关;有的认为是远古人类“巢居”生活在葬俗上的反映,他们基于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们在生之时既然栖息于树上,死后到另一世界也同样要过树居生活。 55八大丧葬方式中国古代有八大丧葬方式,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