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1页
《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2页
《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3页
《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4页
《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讲 西厢记与中国古代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孕育出的一道亮丽景观。 中国戏曲源自人类初始文化的宗教仪式中。不同的是,它没有像在欧洲和印度历史上所发生的那样形成文化断裂,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在发出耀目光芒之后,都中断了,中国戏曲却一直生生不息地发展演变至今。 一、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中国戏曲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艺术样式。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指出:“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他认为,所谓“真戏曲”,“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这可以作为中国戏曲的经典定义。 戏剧遥远的祖先,或者说戏剧最初的形态,可以追溯到具有象征性与拟态性的原始舞蹈,尤其是图

2、腾崇拜祭祀仪式中的舞蹈。东王公画像石百兽率舞凸面线刻画面共分八层:一层:东王公坐双龙座上,两侧羽人及牛首、鸟首人身侍者。二层、五层:起居图。人物分两列相向而坐。三层:走兽。四层、七层:出骑图。六层:狩猎。八层:鹿车出行,左一迎者。 图腾崇拜 巫觋祀神表演的这种装扮性和可观赏性,正是戏剧美的两种重要的因素。因此,巫觋祀神的乐舞已经接近于戏剧的初级形态了。 巫觋祀神时,从衣服、形貌、动作上都尽力装扮成神的样子,因此明显地具备了装扮性。 九歌的出现标志着原始歌舞正逐步戏剧化,这是中国戏剧的萌芽。 优伶频繁地活动在各诸侯国中。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歌唱、舞蹈、说笑话或进行滑稽表演,也往往凭借机智、幽默的表演

3、来劝谏诸侯。 春秋战国时期乐舞 傩仪与傩戏 傩仪,古时腊月驱逐疫鬼的仪式。 傩戏,戏曲的一种类别。流行于湘、鄂、赣、桂等省、区。由驱鬼逐疫的傩舞发展而成。演出时多带面具,故又名“师公脸壳戏”。表演动作一般都较简单原始。音乐大多以锣鼓伴奏,人声帮和,故有的地方又称“和合腔”。傩戏面具傩戏面具傩仪与傩戏 古时举行傩仪往往载歌载舞,其中便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江西的现代傩舞二、百戏、歌舞与参军戏 到了两汉时期,在宫廷和民间,各种器乐、歌唱、舞蹈、杂技、装扮、武术、幻术等大融合,形成了“百戏杂陈”的热闹景象。 从百戏图观赏汉代杂技 山东济南汉墓出土乐舞百戏佣 百 戏.

4、角抵戏东海黄公 在东海黄公这一个人虎相斗的节目中,两位演员分别装扮成黄公和白虎两个角色,表演了黄公先胜后败的规定性情节,这显然已具备了戏曲武戏的基本特征。因此,有的戏曲史家认为东海黄公就是成熟的戏曲。但是这一节目毕竟过于简单,而且没有材料可以证明它是否有歌唱,所以还是将它称为戏曲艺术的雏形比较恰当。 女乐俑 , 踏谣娘舞俑 , ,敦.女俑 , , 踏谣娘舞俑 , 唐伎.唐代,出现了一大批以歌舞表演故事的歌舞戏,大大丰富了戏剧性表演艺术的内容。 踏谣娘充满了丰富的戏剧性因素,堪称戏曲的雏形。 兰陵王入阵曲(一名大面,又名代面),歌舞武打戏拨头、秦王破阵曲,大型歌舞戏樊哙排君难,拟人化的伦理戏茶酒

5、论等,这些都是唐代著名的歌舞戏节目。 参军戏由“参军”与“苍鹘”两个脚色表演,这两个脚色成为戏曲脚色行当中的净、丑二角。而且,在参军戏的表演中,有对话,有回答,有情节的推进,这就形成了假定性的戏剧情节。 唐参军戏陶俑 唐参军戏陶俑 薛能吴姬十首其八描写道:“楼台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鼍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 三、宋金杂剧宋金杂剧 “杂剧”一词始见于唐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颍追赠状(全唐文卷703)。该文记载文宗太和三年(829)南诏攻占成都时,掠去“音乐伎巧”四人,其中包括“杂剧丈夫两人”。这一“杂剧”所指的表演内容与艺术形式不详,近人任二北唐戏弄认为是“男女合演之真正歌舞戏”

6、,实为想象揣测之词,无法指证。 宋杂剧绢画卖眼药图宋、辽、金时期,杂剧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广义的,总称各种表演伎艺,跟汉代所称的“百戏”大致相同;二是狭义的,特称百戏中的一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戏曲剧目,可以明确认为是早期的戏曲艺术样式。 目连救母 南宋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记载:“散乐,教坊传学十三部,唯以杂剧为正色。”杂剧仅仅是教坊十三部散乐之一。这种狭义的杂剧,在多项表演伎艺中占据主要地位,所以称为“正色”。 戏曲史上所谓“宋金杂剧”,指的是狭义的杂剧。 北宋时杂剧的表演体制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2记载北宋教坊杂剧说:“先做寻常熟事一段,名曰艳段;次做正杂剧,通名两段”;“又有杂扮

7、,或曰杂班,又名经(纽)元子,又名拔和,即杂剧之后散段也。” 北宋时杂剧的表演体制北宋时杂剧的表演体制一般分为三部分:(一)艳段,即正式表演前的歌舞滑稽小段,因为其五彩缤纷,所以称为艳段;(二)正杂剧,即具有情节性的故事表演;(三)杂扮,扮演杂技或其它技艺,因其散漫无序,所以称为散段。其中正杂剧是戏曲的主要样式。从表演形式上看,宋金杂剧综合运用了说白、歌唱、舞蹈、滑稽等艺术形式,这种唱、做、念、打的综合表现形式,成为戏曲艺术的基本形态。宋金杂剧的脚色 据都城纪胜等书记载,宋金杂剧主要有五种脚色:末泥(男主角)、引戏(女主角)、副净(被调笑者)、副末(调笑者)、装孤(扮演官吏等次要人物)。后代戏

8、曲中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类型,可以在这五种脚色中找到雏形。 现存宋杂剧剧目,见元初周密武林旧事卷10官本杂剧段数,凡280种。现存金院本剧目,见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达700余种。这些宋金杂剧的演出剧目,都没有剧本流传下来。北宋杂剧的特点 吴自牧梦粱录卷2记载北宋杂剧的特点是:“大抵全以故事,务在滑稽唱念,应对通遍。”所以副净和副末是北宋杂剧的主要脚色,南宋杂剧和金院本也一仍其旧。从剧目内容上看,宋金杂剧有宗教剧、爱情婚姻剧、历史剧等,大多以人物形象命名和分类,这也奠定了金元北曲杂剧人物类型化和角色程式化的基础。 二、元代戏剧(一)元杂剧的兴衰与体制 元代盛行北曲杂剧。所谓

9、北曲杂剧,特指在13世纪前半叶,即蒙古灭金(1234)前后,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戏曲艺术样式。关于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选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金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200多人,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

10、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以上种种情况在客观上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元杂剧应运而兴盛起来。 北曲杂剧先在中国北方流行,到元灭南宋(1279)以后,又逐渐流行到南方。由于北曲杂剧是以中国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因此也简称为北剧,同以南方流行的曲调演唱的南戏相对称;而北曲杂剧作品,则通常简称为杂剧。元戏曲演出壁画从13世纪初到14世纪中叶,杂剧经历过一个自兴盛而渐趋衰微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为界,其前是杂剧的兴盛时期,其后是杂剧的衰变时期。 舞蹈陶佣北曲杂剧在唐、宋以来词曲和讲唱文学的基础上,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

11、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杂四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关于“宫调”:我国历代称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其中以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即宫调式),以其他各声为主的则称为“调”,如“商调”、“角调”等,统称“宫调”。周德清中原

12、音韵记载,元代最通行的宫调有12种,即所谓“五宫七调”,元杂剧中实际应用的只有五宫四调,即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后通称“北九宫”。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白 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科 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白朴流传下来的剧作有裴少俊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是其代表作;郑光祖的代表作则是倩女离魂。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二)

13、“花间美人”西厢记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西厢”故事的源流(1)唐元稹莺莺传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君之惠也。”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

14、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西厢”故事的源流(2)北宋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秦观的淮海词,毛滂的东堂词都曾歌咏崔、张恋爱故事。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载,当时的“说话”已有莺莺传名目;周密武林旧事所载“官本杂剧段数”中又有“莺莺六幺”。“西厢”故事的源流(3)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大型说唱文学样式西厢记诸宫调,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新作。诸 宫 调诸宫调是以一人且说且唱,以唱为主的表演

15、形式。因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故名。“西厢”故事的源流(4)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西厢记。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情节结构:西厢记杂剧五本20折,每本一楔子。(1)末唱:1、游殿 2、问醮 3、联吟 4、闹斋(2)旦唱:1、寺警 2、请宴 3、赖婚 4、琴心(3)红唱:1、传简 2、闹简 3、赖简 4、酬简(4)分唱:1、佳期 2、拷红 3、送别 4、惊梦(5)分唱轮唱:1、报捷 2、寄衫 3、婚变 4、团圆(轮唱)人物简析 (1)莺莺:相国小姐,外貌美、才华美(临危舍己利人),矜

16、持多疑,渴望爱情而又有礼教自缚,内心矛盾,得红娘相助才冲破束缚,成为封建礼教婚姻的叛逆者。(2)张生:饱学书生,浪漫多情,可笑而又可爱的“傻角”,痴情专一的“至诚种”,危难关头智勇双全的男子汉,封建礼教婚姻的叛逆者。(3)红娘:善良正直、热情泼辣,聪明伶俐,助人为乐,敢作敢为,体现了下层女性的优良品质。(4)老夫人:封建礼教和宗法制度的代表和象征,治家严厉,门第观念顽固,机诈、权变、失信,甚至残忍,而不自知,是封建家长式的母爱。西厢记的戏剧冲突一、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二、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

17、剧情的发展。西厢记戏剧冲突的六个高潮赖婚、赖简、佳期、拷红、送别、婚变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1)反对包办、门第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颂歌,符合人类婚姻发展的必然要求。(2)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皆成了眷属”的超前爱情观;强调“有情”是唯一的婚姻条件,比董西厢“自应才子,合配佳人”更进一步,即使今天、将来,永远适用。(3)崔张是“心之欲”、“智之欲”、“体之欲”三欲之和的理想之爱。(4)从明清禁书和伪道学的诋毁,反面证明了该剧人性解放的意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一)体制和形式上的突破和创新。 五本二十一折 多角色司唱(二)将复杂的矛盾冲突有机地组合为一个艺术整体。 双线复合结构 (三)成功地塑

18、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烘托渲染 (四)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文采与本色相生 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三)元代南戏 南戏亦称“戏文”。原为宋代流行于南方,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南宋时又称“温州杂剧”。元灭南宋后,渐以南戏称之。为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对明南戏赤桑镇清两代的戏曲影响颇大。剧本今知有二百余种,但全本流传者仅有十余种,且多经明人改编。元未,高明创作的琵琶记,标志着南戏艺术的成熟,对南戏的“中兴”起了重大作用,并给与明代的“传奇”以巨大影响,故后人把高明称为“南曲之祖”。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大传奇 三、明清传奇明代

19、初叶,在北曲杂剧衰落的时期,南戏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吸收了北曲杂剧的某些优秀成分,逐渐演进到了传奇的阶段,从而开创了我国戏曲史上以传奇为主的新时期。传奇的体制 一、剧本分出并加出目。 二、南北曲合套的形式普遍运用。 三、集曲的广泛使用。 四、曲律更为严格。 五、脚色体制有了较大的发展。 明清传奇的分期 传奇从明初兴起到清代中叶衰落,在这三百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代初年。这是南戏逐渐向传奇演进的阶段,因此,在体制和表演形式上还不够完善,而且,由于统治者在传奇内容上的干涉,也影响了传奇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高则诚琵琶记 五伦全备记 香囊记 第二阶段:明代中叶到明末清初。这是传奇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里,传奇创作上出现了三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在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并经梁辰鱼作浣纱记传奇将昆山腔搬上舞台以后,许多文人学士也纷纷拈笔抽毫,编写传奇,一时作家和作品大量涌现。 宝剑记 鸣凤记 其次是万历年间以汤显祖“四梦”为标志的传奇创作高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