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_第1页
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_第2页
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_第3页
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_第4页
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总复习自然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与能量交换一、大气的垂直分层字母名称温度变化原因与人类的关系A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是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高,获得的热量越少最密切,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本层B_气温随高度增加而_热量主要来自臭氧层所吸收的太阳紫外线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C _ 随高度增加气温先_再_ 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信有重要作用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_、_和反射。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地面辐射从低纬向高纬_。 (2)下垫面因素:影响_和_的太阳辐射比例。 (3)其他因素:其中_的影响最大。 答案:一、对流层降低地面平流层升高高层大气降低升高二、1选择性吸收散射2(1)对流层(2)高层大气地面3(1)递减(2)吸收反射(3)气象因素考点一 大气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其危害1逆温的含义对流层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异常现象。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类型成因特点辐射逆温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

3、作用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锋面逆温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出现于锋面附近地形逆温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地流动出现于山谷或盆地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4逆温的危害无论哪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是因为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局部大气上热下冷,阻碍了空气对流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污染物、大气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使能见度变差,空气污染加重,尤其是城市及工矿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 针对训练1(2009年广东卷)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

4、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解析:“露重见晴天”,说明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预示着第二天白天为晴天。 答案:D考点二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中可以看出: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

5、,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针对训练2读下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

6、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解析:通过图示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太阳通过太阳辐射“暖”地面,地面利用地面辐射“暖”大气,大气以逆辐射保温地面。 答案:(1)A(2)D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3)题。 (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

7、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3)该区域可能位于()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解析:(1)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此时,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此时达到甲地上空附近,丙地上空等温线大致平行,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稳定,所以丙地大气垂直状况最稳定。 (2)正午前后(12时),即4小时后,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向东移动到乙地上空附近,乙地高空气温下降明显,乙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因而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丙地此时大气较稳定,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北风(

8、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 )(3)根据图中地形剖面的地表海拔低于500米,大于200米,可知该区域可能位于东南丘陵,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于1000米,华北平原海拔多低于200米。 答案:(1)D(2)B(2)D (2010年四川卷)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 回答(1)(2)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A合肥小于南宁B株洲大于石家庄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D对流

9、层厚度的不同解析:第(1)题,关键是抓住图示的变化趋势,图中显示城市的最大降温高度数值越大说明高度越大,在看其纬度变化会发现,整体上纬度高的地方降温高度偏大,具体地点需要具体分析。 由此判断C是正确的,辽河平原在图中能代表的城市是沈阳,洞庭湖平原可以借鉴处于30N附近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 第(2)题,据材料分析最大降温高度是连续3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平均值,再加上上题中分析的最大高度南北方向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主要影响因素是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 答案:(1)C(2)B 1.气温随高度变化会影响大气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污染物的聚集和扩散。 下图所示气温与高度关系的四种情况中,最容易导

10、致大气污染物聚集的是()解析:对流层大气气温由地面到高空应该是减小的,这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若发生逆温现象,即随着高度增加而出现气温升高的现象,则空气垂直流动不畅,最容易造成污染。 答案:A(2009年安徽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23题。 2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解析:由于各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少不同,造成高低纬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又由于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形成复杂的大气

11、环流,大气环流和地转偏向力又导致大洋环流的形成。 答案:D3曲线、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解析:图示的总热量输送为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向北输送的热量之和,因此为总热量输送。 曲线在赤道附近向北输送的热量为负值,即热量向南输送,结合洋流分布,本区为赤道附近的暖流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东部的寒流之间的热量交换。 曲线中高纬度的负值为北冰洋附近的冷海水南下与南部暖海水进行热量交换,因而曲线为海洋输送,则为大气输送。 答案:B下图中所示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读下图回答45题。 4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B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D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解析:据图可知,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它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丁处为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气温过低形成的热力型高压。 答案:A5当图中的甲气压带被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和中南半岛都进入多雨季节B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梅雨天气C南北半球大陆上的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D. 塔里木河出现汛期,印度河为枯水期解析:当甲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切断时,说明陆地气温较高,为北半球夏半年,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受冷暖空气交汇的锋面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答案:B

13、6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半年的霜冻灾害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天气温低,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过程有关。 (4)一般情况下,就多年平均而言,有BACD,但是,近些年来,上述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不等式,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有_,这种趋势带来的具体危害是_。 解析:本题考查了大气热力状况和热量平衡等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 第(1)题,冬半年发生霜冻应该在大气逆辐射弱的晴朗夜晚,反映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