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讲马哲部分_第1页
本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讲马哲部分_第2页
本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讲马哲部分_第3页
本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讲马哲部分_第4页
本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讲马哲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精 讲考试主要内容: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部分:时事(去年7月1日至当年6月30日国际、国内重大事件)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内容比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约2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65% 时事 约7% 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53% 辨析题 约13% 简答题 约20% 论述题 约14% 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0% 较难题 约20%题型及分值权重: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

2、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36-40题为时事政治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复习方法:(个人意见,仅供参考)1.复习以教材为主,PPT课件为辅;2.教材复习要有计划,按照目录和考纲进行复习;3.关注教材中的核心、中心、关键、出发点、着力点、重点等词语,以备选择题;4.关注每章的课后练习题,辨析、问答、论述不仅要看答案,最重要的是分析如何答题5.

3、可以不用买其他教辅资料,吃透本教材即可。学科要求:哲学部分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掌握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偏重历史,以记忆为主。按照考试复习大纲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的含义1、哲学: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与一般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练习题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给以为朋友的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来源!”这段话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B 马克思主义哲学

4、可以代替具体科学研究C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的来源 2、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A、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B、科学的世界观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3、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属于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 C.理论与实践的关系5.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间的关系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

5、的关系 C.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二、物质和意识 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只有一个: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或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认识世界)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唯心主义;承认意识第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2、哲学的两大主要派别 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世界物质本原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水、火、气。世界万事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某种脱离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精神实体。精神,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

6、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把世界物质本原理解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水、火、气。代表人物:泰勒士:水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里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中国思想家:气或阴阳五行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世界万事万物由原子构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世界万事万物由原子构成,原子是世界一切事物的本原,物质就是原子。代表人物:培根、洛克、斯宾诺莎、费尔巴哈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精神

7、,即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客观物质世界是这个主观精神的产物。 代表人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王阳明:心外无物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客观唯心主义 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某种脱离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精神实体。代表人物:黑格尔: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朱熹:“天理”创造世界、月映万川老子:世界的本原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

8、基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 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5、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也不存在没有运动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7、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8、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9、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比如望梅

9、止渴、画饼充饥)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的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10、意识的能动作用:积极反映世界、改造世界11、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表现:12、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途径与条件例子:克拉底鲁: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董仲舒: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牛顿: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不变论)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创造性; 改造客观世界;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科学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实践是发展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才能实现。练习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B

10、 人生观的基本问题 C发展观的基本问题 D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是A、物质世界是否运动发展 B、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C、矛盾是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5.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 朴素辩证法观点 练习题6唯物主义的古代形态是A

11、机械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7、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提出“理在事先”,把“天理”说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8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A自然辩证法 B朴素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10、“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两种说法都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11、把水、火、土、气

12、等具体物质形态看成世界本原的观点,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D、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12.唯物主义元论与唯心主义元论对立的根本问题是( )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 B.意识的本质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真理的本性问题13.“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4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5、“元气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A、形

13、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6.形而上学认为静止( ) A.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有运动寓于其中 C.无运动寓于其中 D.是寓于运动之中的17、宋朝画家文与可一年四季观察住宅周围竹子的变化,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C、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1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 学习科学理论B 参加社会实践C 了解社会现状D 研究实际情况 19、意识对物质具有能

14、动反作用,它可以通过指导实践A、改造客观世界 B、创造自然规律 C、改变历史规律 D、创造宇宙万物 20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否认物质运动的规律性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 2大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 3大基本规律 普遍联系永恒发展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的本质是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矛盾的同一性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战争与和平;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批评与自我批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

15、全面看问题,反对“一点论”,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抓典型。(唯物的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质、量、度质变、量变及其辩证关系掌握火候、过犹不及、适可而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事物发展的过程)(事物发展的方向)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否定之否定: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 5对基本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 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真相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两个侧面,不可分割。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虚无主义。总

16、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反对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如因果报应、上帝是终极原因)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摩擦生热、四季更替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上现实的发展不断产生可能性,可能性不断变为现实创造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实现好的可能向现实转化;练习题1、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最基本特征,一是强调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强调A、辩证否定的观点 B、对立统一的观点 C、质量互变的观点 D、永恒发展的观点 2、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 B、辨证否定 C、量变和质变 D、联系和发展3白菜、芹菜、油菜、菠菜等同蔬菜的关系属于 A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B个别与

17、一般的关系 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4.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出污泥而不染 B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5、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哲学上讲,这体现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6、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要坚持“两点论”,全面看问题的是 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7.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 ) A.质量互变

18、规律 B.否定之否定规律 C.系统规律 D.矛盾规律 8、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观点的是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9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0、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11、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19、转化 B、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结果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引起质变 12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13、“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物辩证法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激辩论观点 14.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 ) A.事物的消亡 B.外部因素对事物的作用 C.事物自身的转化 D.无保留抛弃的过程 15、 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世

20、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是:( )A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C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四、实践和认识1、实践的含义: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包括人的意识、意志以及人的目的等主观因素。2、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或社会制约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处理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形式) 处理人与之间关系的变革社会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A、实践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动力。B、

21、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条件。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5.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反映论和先验论。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两条认识路线的斗争,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的对立和斗争在认识论上的表现。6、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由实践到认识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认识辩证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由认识到实践即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认识辩证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7.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或与客观事物相符的认识。真理性认识对象的客体是客观性、

22、认识的基础的实践具有客观性。(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同一个客观真理所具有的两种不同属性。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练习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力在于:( )A 在实践基础上的不断创新B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C 继承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D 科学家之间的相互协作 2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法官审理案件 B农民播种小麦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 D医生为病人治病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变化的C实践的 D精神的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

23、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D一元论的观点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感性认识包含着错误,理性认识完全正确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C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产生于科学实验D 感性认识来源于科学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抽象思维 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经验论,另一种是 A唯理论 B庸俗进化论 C.激变论 D庸俗唯物论 8.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24、A经验论 B循环论C直线论 D不可知论 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A、从知觉到表象 B、从判断到推理 C、从认识到实践 D、从实践到认识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是( )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 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 11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12、 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照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

25、了类似于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13. 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 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 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 D 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 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A真理是发展的B真理中包含着错误C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D真理具有客观性15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16.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

26、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2、唯心史观: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它贬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少数的英雄、帝王、统治者是社会主人与历史创造者。3、唯物史观: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它高度评价人民群众,特别是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人与历史的创造者。4、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5、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1)社会经济结构生

27、产力和生产关系 五、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实体性因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运行统筹性因素管理水平科学技术智能渗透性因素基础准备性因素文化教育硬件软件(2)社会政治结构国家生产关系狭义广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 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设施政治思想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练习

28、题1.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社会意识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是一种A 历史宿命论观点 B机械决定论观点 C 历史唯心论观点 D历史唯物论观点 3“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 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它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具有历史继承性C、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

29、律 D、对人们的活动有重要影响5、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A、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纯粹客观的B、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有规律的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影响D、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 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7、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A、决定社会革命是否产生 B、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

30、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9. 国家政权属于( )A 社会经济基础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C 社会上层建筑D 社会生产方式 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是 A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B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11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 D产品的分配关系 12、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关键在于它A、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具有历史继承性C、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 D、对人们的活动有重要影响 13、从根本上讲,上层建筑属于A、社会思想关系 B、

31、社会物质关系 C、社会伦理关系 D、社会法律关系14、现代生产力系统中的准备性因素是 A、自然科学 B、劳动者 C、教育 D、经营管理1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16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B教育C劳动资料D经营管理1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政权属于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D社会上层建筑18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状况19

32、、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A、政治思想 B、自然科学 C、语言学 D、逻辑学六、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1、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阶级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它体现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一种经济关系。3. 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1)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政治斗争,而其核心是社会革命。(2)社会革命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生产力(3)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6、人民群众

33、: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成员的总和。是一个历史范畴。 劳动群众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7、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8、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显著痕迹的人物。9.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10、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基本要求);(领导方法)11、社会形态: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练习题1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另一对是 A先进社会势力和落后社会势力的矛盾 B人口因素和自然资源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的矛盾 2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 D经济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