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训诂方法探究》PPT课件_第1页
《第三章:训诂方法探究》PPT课件_第2页
《第三章:训诂方法探究》PPT课件_第3页
《第三章:训诂方法探究》PPT课件_第4页
《第三章:训诂方法探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训诂方法第一节、形训第二节、声训第三节、直训第四节、境训第一节 形训一、形训的定义及理据 1、形训的定义 形训,是依据汉字的形体结构来解说字词含义的训诂方法,也有人称之为“据形说义”。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1、吠,犬鸣。从口、犬2、看,睎也。从手,下目3、臭,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从犬,从自2.形训的理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关系。表音文字:观形而知音表意文字:睹形能晓义田地field田地fi:ld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六书”理论 戴震提出“四体二用”学说。即其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是造字法,转注和假借都不是造字法

2、。转注是释义条例,假借是用同音字代替的表义方法,不造新字,是用字法。转注字的形义关系可以用造字法解释。一个字的假借意义与这个字的字形没有关系。二、如何运用形训1、象形字的形义关系 象形是描画客观事物的形态状貌来创造汉字,想表示什么就画什么事物,字的形体与其表达的含义密切联系,也非常直观。二四围纠缀私2、指事字的形义关系 指事是利用纯抽象的符号造字或者在象形字的形体上加注抽象性符号造字。指事:象形字加符号刃:刀锋末:树梢亦:腋卒:步兵牟(哞)牛叫絷 :绊马索甘:甜曰:说3、会意字的形义关系 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成为一个新字的造字方法,字的意义与几个组成部分所表达的含义有关。 本义:行走

3、 形声字是用意符和声符组合在一起创造汉字的造字法。形声字的声符表示该字的读音,但有些声符也有表意的功能。 形声字的意符表示该字的意义,但是形声字的意符所表示的意义并不具体,一般只表示意义类属,为人们理解形声字提供一个线索,一个方向。4、形声字的形义关系形声字的结构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内形外声内声外形形占一角声占一角城 晴 呼 睬 昭飘 鸠 战 郊 切空 箕 罟 室 雾背 斧 裘 恭 驾闻 赢 粥 随 哀围 阁 匪 衙 衷疆 栽 颖 腾 赖超 徒 病 旗 寐 杜意符是木 ,声符是土,可以判定其本义当和树有关,即其意义应该在树木的范围内。说文木部:杜,甘棠也,从土木声。甘棠,就是棠梨,

4、也叫杜梨,一种乔木。杜绝、杜门谢客 活意符是水,声符是舌。从其意符可以推出其本义应该与水有关,思考其意义就要从水的范围内去思考。说文水部:活,水流声。从水舌声。活的本义是水流动的声音。 稿意符是“禾”,声符是“高”。从意符上判断,原义应该与禾苗有关。说文禾部:稿,秆也。从禾,高声。本义是庄稼的秆。“亦声”或“会意兼形声”: 形声字的声符除了表示读音以外,还有表意的作用。 忘意符是心,声符是亡,亡有丢失的意思,在字中也表达意义。忘的本义既是忘记。说文心部:“忘,不识也。从心从亡,亡亦声。” 娶意符是女,声符是取,取的意思是拿过来,在字中也表达意义,而娶的含义正是把女子接到家中成亲。说文女部:“娶

5、,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1、结构方式超常的形声字,即声符和意符的组合方式比较复杂,特殊,给意符的判断带来麻烦。 “颍”,本义是河流名称,意符水写在了左下角;荆,本义是荆棘,意符是“艹”,写在了左上角;旗,本义是旗帜,声符写在了右下角其余部分是意符。2、形体讹变了的形声字,即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形体发生了变化,造成判断其意符的困难。 “布”,本义是麻织品,说文巾部“从巾,父声”,小篆字形上还是“父”字,楷书写法“父”讹化成一横加一撇,就看不出它是声符了,由于声符不好确定,就难以看出它的意符。布金文小篆楷书金文巾,麻棉织物 父,手持石斧劳动的男子 3、语音的演变造成声符不能确定起表音作用的形声

6、字。“诸”,说文言部:“诸,辩也。从言者声。”声符“者”今读zh,“诸”今音zh,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4、省形和省声的形声字。“省形”就是形声字的意符(形旁)省略去了一部分,这种意符不是一个完整的汉字符号,而是一个汉字符号的一部分。如“亭”,声符是“丁”意符是“高”,说文高部:“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高”的含义与建筑物有关。说文高部:“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考” :声符是“丂”,意符是“老”,因为“考”本事年老,高寿的意思,如诗经大雅:“周王寿考。”寿考,即高寿。但意符“老”在“考”字中省去了下部的“匕”。说文老部:“考,老也。从老省,丂声。”省声,就是形声字的声符被

7、省略去了一部分。这种形声字由于声符不完整,就不好确定声符,那也就不好确定形符。“豪”,查说文可知,豪的本义是豪猪,从豕高声,但是与意符配合时声符“高”省去了下边的口。三、形训的作用 1、探求本义 形训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得到的是本义。 取:说文:“取,捕取也,从又,从耳。” 周礼:“获者取左耳”雇:说文:“雇,九雇。农桑候鸟,扈民不婬者也” (扈,制止;婬,超过农时季节)(二)理解引申义“题”: 题目、标题、文不对题、审题、作文跑题等等 说文解字“题,额也,从页是声。” 韩非子解老“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题。”(三)系统地掌握词义“苦”:汉语大字典17义项、汉语大

8、词典14义项、简明古汉语字典13义项1、苦菜,即荼 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2、味道苦 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荠。3、劳苦、辛苦 商君书外内:民之内事,莫若于农4、痛苦、苦恼 后汉书华佗传:病者不堪其苦5、竭力、极力 世说新语: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6、悲悯、怜悯 庄子: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妇人苦菜苦味辛苦-竭力痛苦-怜悯 四、形训释义应注意的问题 1、形训仅限于解释本义 驳,从马从爻,爻亦声。 说文:爻,交也。 说文:驳,马色不纯,从马爻声驳毛色不纯分辩驳斥2、字形演变影响形训字形讹变 网:罾、罟、罩、罗、署、罝等 兵,拆分为“丘”和 “八”,兵是一个站立的士兵向右看齐的形象,本义是士兵

9、。 说文: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貌。短兵相接,兵不血刃,秣兵厉马,弃甲曳兵3、析形有误影响形训 形训应该以古体字形体为依据,一般以小篆字形为基础,兵参照甲骨文、和金文等形体。“为”:说文爪部“为,母猴也。其为禽好爪。爪,母象也。下腹为母猴形。”“章”: “立早章” 说文音部: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4、形训求义须有文献参证第二节 声训一、声训的定义及其依据声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来解释词义或词义来源的一种训诂方法。“音近义通” 、“因声求义”周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 “乾”上古群母元部,“健”上古亦群母元部。“坤”上古溪母文部,“顺”上古船母文部。第二节 声训一、声训

10、的定义及理据(一)什么是声训 声训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来解释词义或词义来源的一种训诂方法。 释名,东汉刘熙著。采用声训方法解释事物名称的起源,是一部语源学著作。释名释水:川,穿也,穿地而流也。释名释水: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也。释名释衣服:裙,群也,联接群幅也。释名释宫廷:廷,停也,人所停集之处也。释名释言语:停,定也,定于所在地也。释名释天: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释名释山:冢,肿也,言肿起也。释名释天: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二、声训的依据 词语之间存在着“音近义通”的联系,语音中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往往意义相通。解释一个字词的时候,就可以从语音入手,寻找音同或者音

11、近的字词来进行解释。“音近义通”的原因 1、语言发展过程中的字词的同源分化,似的一些字之间形成了音近义通的关系; 2、古书用字普遍存在着通假现象,本字与借字之间也是音同或音近关系,需要利用借字的音才能找到本字的意义。1.语词的分化,形成同源词 同源词之间具有音同音近关系。一个词,发展出新的引申用法和意义,为了与原来的意义区别,又造了新字表示,形成一组词。新词与原词音同或音近,意义相通。这样音近义通的一组词,我们叫做“同源词”,也有人叫做“同源字”。这种词可以利用语音关系角度加以解释。 古代“解”有“宰杀、分解牛”的含义,这是“解”的本义。由“解牛”义引申出“宰杀分解动物”这一比较宽泛的含义,又

12、进一步引申出“解体、分开、分散”等意义和用法,再进一步引申出“精神、思想的松弛、涣散、懈怠”。为了从字形上区分于是又在“解”字上加“心”,来表示“精神、思想松弛、涣散、懈怠”的含义。可见,“懈”是由“解”派生发展出来的词。正是由于“懈”是由“解”分化派生出来的,所以与“解”就有语音和意义的联系,“解”和“懈”上古均是见母锡部,又都有“分散开”的含义,即读音相同或相近且意义相通。2. 通假字 通假字是古书中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需要从语音入手找到本字。所以要从读音方面加以解释。荀子大略:“倍畔之人,明君不内。” “倍畔”通“背叛”。“内”同“纳”。 字之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

13、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屈为病矣。 王引之经义述闻二、声训的类型1、音同的声训 原字相训,就画用来释义的字与被释字是同一个字,是用该字的某一项意义来解说它的另一项意义。例如:周易序卦:蒙者,蒙也;比者,比也;剥者,剥也。同音字相训,是用来释义的字与被释字的读音完全相同,但不是同一个字。两个字的意义一般也会有意义上的同源关系。例如:礼记哀公问:政者,正也。 易传彖传:需,须也;晋,进也。2、音近的声训 声同韵近字相训,用来释义的字与被释字是音近关系,其声母相同,韵不相同,只是相近。 说文:晚,莫也。(莫,暮的古字) 尔雅释言:逼,迫也。 广雅释器

14、:馨,香也。 声近韵同字相训,用来释义的字与被释字是音近关系,其韵相同,声母不相同,只是相近。 说文:天,颠也;坎,陷也。 声近韵近字相训,用来释义的字与被释字的声韵都不相同,但都相近,构成音近关系。 说文:比,密也;弓,穷也;间,隙也。1、探析词语源流 (1).探求事物命名之源。(2).解说转语词。(3).探求同源词。三、声训的作用2、探求通假字的本字 通假也叫假借,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可以从读音入手找到本字加以解释。荀子劝学:“强自取柱 ,柔自取束。”“柱”通“祝”。祝,断也。四、形声字的声符在声训中的地位有的形声字,声符兼有表义作用。通常被称为“会意兼形声”、“亦声”或

15、“意兼声”。宋代人王圣美发现了这种字,提出了“右文说”。戋浅、钱、残、贱、栈知智 旁傍爪抓 交郊叉杈、汊、衩、钗弯湾合盒五、声训释义应注意的问题(一)运用声训必须通晓古音 同源分化和同音假借发生在古代,词与词之间的语音联系是古音的联系。古音不同于今音。(二)应注意声训的使用条件 第一,语音上相同或音近; 第二,意义上相通或相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防止探索名源时的主观臆测 注意用文献资料来证明同源词意义上的同源关系第三节 直训一、直训的定义及理据 (一)什么是直训 直训是不通过其他有关材料的联系分析而直接阐释意义的训诂方法。(义训)尔雅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词典,采用的基本都是直训的释义方法,

16、因此也是最早的使用直训方法的训诂专书。尔雅释水:“浒,水厓。”尔雅释草:“芹,楚葵。”尔雅释丘:“坟,大防。”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男子谓女子先生为姊,后生为妹。”(二)直训的理据 语言文字的社会约定俗成决定的。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而且是最先有义,而后根据人们约定以某个读音来载负某个意义。为了记录语言,人们又创造了记录这个意义的书写形式文字。形训,是记住记录语词的字形来解释词的意义,声训是借助于载负词义的读音来解释词的意义。形训虽能据形释义,但并不是所有的词义都能从形上体现出来,字形上体现的往往只能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都不能直接从形体上表现出来,随着汉字的演变发展,有些本

17、义实际上也无法从字形上体现出来。声训虽能因声求义,但是音义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有许多同音或音近的字词,其意义却毫不相干,即声训也不能遍解词义,而且字词读音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这就使声训产生了局限性。二、直训的类型 (一)同义词释义 这类直训是用一个与被释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来释义。其基本原理是被释词和注释词的一个或几个义项具有重合关系,重合的义项越多,语言中交互使用的频率就越高。 例如: 尔雅释言:奔,走也。 尔雅释言:增,益也。 说文人部:借,假也。 说文舟部:朕,我也。 广雅释言:贱,卑也。 广雅释诂:稘,年也。训释形式:互训;递训;同训。互训:是指两个同义词之间相互训释,其形式表现为A用B

18、注释,B又用A注释。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说文足部:“蹲,踞也;踞,蹲也。”递训:是指几个同义词传递相训,其表现形式为,A用B来注释,B又用C来注释。 尔雅释言:“煽,炽也。炽,盛也。” 说文心部:“恚,恨也。恨,怨也。”又“怨,恚也。”同训:是几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用一个共同的同义词来训释。 尔雅释诂:“如、适、之、嫁、逝,往也。”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国君卿大夫视之犹众庶也。国不足,将嫁于卫。” 列子天瑞 说文心部:“捿、恫、悲、恻、惜、愍,痛也。” 说文宀:“宁,安也。定,安也。宓安也,宴,安也。”(二)义界法释义这种直训是用下定义的方法直接阐释词义。定义是用

19、简单的语言揭示概念多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逻辑方法,义界也就是用简单的语言将一个词所反映的事物的属性或特点揭示出来。 尔雅释宫:“宫中之门谓之闱。” 说文网部:“罩,捕鱼器也。”用这种方法解释词义,要先找到一个比被释词范围大而又与之相临近的属概念,然后将被释字词所表示的事物与这个属概念中的其他种概念相比较,把这个差异与那个属概念用准确、明晰的语言组合在一起表述出来,就形成被释词的定义,即一个属加种差定义。如说文木部:“桂,江南木。”与被释词“桂”相近的属概念是“木”(树木),桂树与其他树木的差异是生长在南方,故释“桂”为“南方木”。被释词:被释词的词义特点+属概念(三)描述性状释义直

20、接描述事物的形状、性质、性能等来解释词义。在古注当中,解释名词往往采用这种方法。尔雅释兽:“狒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说文马部:“驴,似马,长耳。”说文牛部:“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说文山部:“岑,山小而高。”尔雅释木:“桧,柏叶松身。”(四)关于反训 反训是一个不科学的术语,实际上不存在真正的反训。今天看起来是反训的那些材料,仔细分析,实质上都是同义相训。尔雅释诂“乱,治也。”尔雅释诂“故,今也。”“乱”的本义是“治理乱丝”,动词,后来引申出常用义“混乱”,形容词;“治”本义是“治理水患”,动词,后来引申出常用词义“治理”,形容词义“安定”等。从后世常用词义来看,“理丝”和“安定”意义相反,以“治”释“乱”成了反训。但从本义来看,“理丝”“治水”都有治理的意思,意义有共同点,可以相通。尚书顾命:“眇眇予末小子,其能而乱四方以敬忌天威!”尚书泰誓:“予有乱臣十人。”孔颖达正义“治理之臣有十人也。反训的形成有各种特殊的原因 1、词义范围的古今变化形成反训。 如“乱”与“治”。 2、词义引申形成反训。如“故”与“今”。 3、词的活用形成反训。如“售”与“买”。 4、修辞原因形成反训,如反语。三、直训释义应注意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