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鲁迅的“返乡”_第1页
1926:鲁迅的“返乡”_第2页
1926:鲁迅的“返乡”_第3页
1926:鲁迅的“返乡”_第4页
1926:鲁迅的“返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26:鲁迅的“返乡”2016年07月12日07:31 来源:人民日报 周飞亚从野草到朝花夕拾,这些在辗转无定之际写1就的回忆文章,藏着鲁迅一生中少有的神游返乡之笔。这些文字折射着鲁迅的人生遭际,也关联着这位勇猛的文化斗士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2编 者1926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动荡不安的一年。这一年,北洋政府的傀儡总理段祺瑞被迫下野,直奉联合“摄3政”,同时,南方的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势如破竹。这一年,寓居北京的鲁迅毅然南下,踏上颠沛流离的避乱之途。在离京之前,以“4好战”闻名的鲁迅其实碰了不少钉子。先是和胡适及陈源的骂战,再有同教育总长章士钊的官司,接着便是“三一八”事发,为学生呼号的

2、鲁迅,免5不了被政府找麻烦。孤身奋战,精疲力竭,他有意在语丝周刊上倾泻一些“颓唐”文字,到临走的时候算起来,也小有20多篇了。这些笔触待到6翌年由他亲自编订成书,就有了鲁迅唯一的散文诗集野草。在创作野草之前,鲁迅刚完成了杂文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的7整理,回望一年来的心情,他写道,不过为“释愤抒情”,心中块垒郁结,自然要不平则鸣。只是在野草中,少有直抒胸臆的牢骚,却屡屡是看不8真切的曲笔。野草以晦涩闻名,其序言“题辞”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对学生们更是近乎“天书”。其实,就习作文章而言,野草确实9不太合宜,鲁迅自己也不希望青年人读它,原因竟是“太黑暗”,以至近于个人的呓语:“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

3、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10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题辞”这两句,实在有些“生无所恋”的味道。任是从复仇(其二)里被11辱骂钉杀的人子耶稣,还是颓败线的颤动里沉默尽绝的老女人,或是求乞者里拒绝布施与被布施的“我”,都可感受到那股浓得化不开的怨怼12。对于启蒙者鲁迅而言,这不单要归功于“正人君子”的诽谤与流言,也有对“奴隶”们的怒其不争,但终究,却是无可言说的孤独所致。以至于,这13位尼采哲学的信徒,宁愿将压抑的生命意志化作“地火”,预备与腐朽同归于尽了。1926年的鲁迅,自然有“黑暗”的理由。回到三年前,14那时新文化运动的大潮退去,万马齐喑,又加上兄弟分崩的创痛,

4、鲁迅的姿态径直从“呐喊”落入了“彷徨”。大概一整年的时间,他几乎未著一字。15精神上的困顿,此后又敷演为许多“自戕”式的文字,因此有了墓碣文里“自啮其身”的长蛇与“抉心自食”的死尸。真真是鬼气森然。庆16幸的是,鲁迅究竟没有成为“中国的爱伦坡”。在与“刀山火海”“沸油剑树”的缠斗中,是童年与乡土的记忆,救他脱离这“阿鼻地狱”。中17国历来的文人骚客,似乎总有能力度黑暗为光明,化压抑为超脱。譬如陶潜的倦鸟知还之喻,东坡的明月清风之辨。鲁迅的“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背18后不得不说也有文化传统的支撑。他对所谓“国故”虽不屑,甚至号召青年“少读或不读中国书”,然而窘境之中,却仍不觉沉入童年的乡土,或不

5、时19在文字里“梦回水乡”:“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都20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在风格近乎狞厉的野草中,这篇好的故事显得如此不同。尽管也“托梦言志”,然而并不渲染炼狱般的心境,21唯谈及旧日天光和“虹霓色的碎影”。类似的还有雪与风筝一则写江南的雪,一则忆手足之情。相比于“猛士”形象,如此“时时22反顾”的鲁迅,反倒是不寻常。人们没想到,野草只是鲁迅“返乡”的开始。就在南迁途中,鲁迅在“医院和木匠房”里草就了3篇散札,又于厦23大的图书馆楼上作了5则随感,悉属回忆漫笔。野草问世之后,他便把这些文字也拾掇起来,编辑成册

6、,并命名为朝花夕拾。如果说24野草只是一鳞半爪地“望乡”,那朝花夕拾便是一场毫不掩饰的“返乡”之旅。没有了宏大话语的牵扯,少了十面埋伏的论战,他得以悠游于“25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之间,盘桓在“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的山海经中,也因屡屡忆及寿镜吾、26阿长、藤野先生、范爱农等故人师友,真情流露。相比于“一个也不宽恕”的“犟夫子”形象,朝花夕拾里的鲁迅,竟显得异常柔软、慈悲27。其实,1927年5月1日,当鲁迅在广州白云楼上为此书作序时,仍是惯常的嬉笑怒骂。他一面自嘲说,“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28要算是无聊了罢”,一面直刺种种美好的记忆不过是“思乡

7、的蛊惑”。然而字里行间,他对这“蛊惑”是受用的,即便这将要“哄骗他一生”大概29也唯有乡土的“闲静”,可以包裹、慰藉他的孤独。“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末尾,无30神论者鲁迅少有地发出这样的祈愿。回到乡土的襟抱,这位启蒙斗士不惮向鬼神请命,既是为阿长,又何尝不是为无所归依的自己呢?不仅如此31,痛恨“阳间”的公理为“正人君子”所把持的鲁迅,干脆自我放逐于“下等人”的“阴间”。地母虽黑暗,却不乏仁厚,乡民的阴间尽管恐怖森严,32却至少有公理可言。于是在无常里,我们看见“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在此后的女吊中,也看见“比别的一切鬼魂更美”的33女吊。

8、倘若把这臆造出的“鬼的世界”作为乡土的一部分,鲁迅对阴间的“偏爱”,同他对童年乡土的怀念,不过“同出而异名”。站在启蒙者34的立场,这些“封建糟粕”自然逃不过鲁迅的法眼,他也的确曾在故乡祥林嫂等小说中,鞭挞农业文明的种种麻木之相。然而,革命家终究不35能“拔着头发离开地球”,感性的思乡与理性的批判,始终如影随形。纵观历史,“离家出走”的浪漫叙事最是激动人心,却也短暂易逝。就像36文学史上反复交替的变革与复古一样。20世纪初,这场由留洋知识分子发起的“文化革命”,曾以其“全盘否定”的姿态而掀起滔天巨浪,然而自断37根脉的结果却是漂泊无依。难怪鲁迅要抱怨当初聚于新青年的同仁,最后“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以至走向风流云散的结局。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