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_第1页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_第2页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_第3页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_第4页
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遗产学概论第二单元 遗产价值学第五讲 遗产价值的基本问题一.遗产的价值现象我们面前放着两件器物,一件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件是现代工匠仿照前一件制作的。这件仿制品的材料与原作完全相同,造型与原作一模一样,装饰和色泽与原作也几乎没有差别,就连岁月的痕迹也与原作惟妙惟肖。然而,前者却具有很高的价值,以至于无法用市场价格来衡量;后者却可以定价,并且价格很低。这是什么原因呢?遗产价值之一:真与假商代晚期四羊铜方尊及现代仿品以上我们遇到的这两件物品,对于前一件文物,我们会将其放在博物馆仔细保管,慎重展出;而对于后一件仿品或赝品,我们可能会弃之若敝履,最多将其随意放置在家中架子上,当做一个装饰品而已。这

2、之间就有一个价值的判断问题,前者因其真,故价值高;后者因其假,故价值低。真实与虚假:遗产价值的首要要素。可移动文物如此,不可移动文物也是如此。那些毁坏后重建的建筑、损毁后重雕的石刻等,其文化价值已经不存。四川营山县高峰山网上见到的清明上河图之城管来前和城管来后同样有这样两件器物,它们都是来自古代,是真正的文物。其中一件非常完整,另一件却只有一个缺口。这两件文物的所有者将这两件文物拿到古玩店卖,古玩店给完整的那件标了一个较高的价格,残缺的那件却比完整的价格低了不少。这个例子又说明另外一个问题,遗产(即便是一件小小的可移动文物),完整的与不完整的,二者之间会形成一个较大的认识上的价值差,这种价值差

3、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价格的贵和贱。完整的价值大而残缺的价值小,这就是遗产价值判断上的第二个要素。完整与残损:遗产价值的另一要素。可移动文物如此,不可移动文物也是如此,完整的文物古迹比不完整的价值高。四川营山县高峰山四川夹江县千佛崖有两件同样的文物,一件出自名师之手,一件出自普通工匠。前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后者就略显匠气。人们往往会被前者所吸引,从老远的地方前往观赏;而后者却会被人们所忽视,前往观看的人们也较少。云南昆明邛竹寺罗汉(左上)四川新都宝光寺罗汉(右下)上面这个例子,就是文化遗产的另一个特点经典型(或代表性、典型性)。经典型的作品,在同类作品中具有突出的价值,就如同我们考古中“典型器类”

4、中的“标准形制”(当然要超过标准形制)那样。经典与普遍:遗产价值的重要要素。江苏苏州甪直保圣寺罗汉(唐宋)附:罗汉名塑:山东长清灵岩寺罗汉(宋)“海内第一名塑”附:关于王曦之兰亭序真伪的讨论1965年6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序的真伪一文,之后光明日报做了转载。郭沫若先生的主要根据是:南京象山出土的东晋时期王谢家族墓葬的墓志来看,这些墓志都是隶书,既王氏家族的墓志都用隶书,王羲之也应当写隶书才是。传王羲之兰亭序没有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 晋王羲之兰亭序的两个版本传欧阳询临拓本“武定本”传冯承素钩填墨迹本

5、“神龙本”郭文发表后,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不以为然,于是写了一篇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要与郭沫若争论。该文的观点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能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传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东晋爨龙颜碑传东晋王羲之兰亭序与现存同时期南方碑刻字体的比较在以上争论中,高二适先生的看法当然是正确的。那么,郭沫若先生也是拿出土文物来类比传世文物,问什么采取

6、同样的方法,结果却不一样呢?问题出在类比的条件上:墓葬的材料往往是最普遍和最保守的东西,而一个出色的艺术家的作品往是最经典和最先进的东西,两个极端的材料放在一起类比,却没有其他材料来制约,当然会出问题的。我们常说,“物以稀为贵”。有些寻常之物,由于太过于平常,流行时期一过,人们就弃旧换新。等到某一天,人们突然发现,过去某个时期流行之物已经很难见到,于是就花力气去寻找,花大价钱去购买,这个寻常之物就具有了超出寻常的价值。这种因稀少而变得珍贵的现象,有两种情况:有的是时间造成的,是年代和岁月的一种反映,如南禅寺唐代建筑就是一例。有的却不是时间造成的,而是社会思潮的一种反映,如文革的文物。重庆沙坪坝

7、红卫兵墓地因此,在遗产中还有这样一种价值,这就是稀缺价值。稀缺与众多:遗产价值的重要要素。还有一些遗产,自它出现至今一直都在使用,功能维持不变。这类遗产,它比同类已经终止使用的原先属于同类的遗产,具有更丰富的价值因素。例如:德格印经院四川甘孜德格印经院北京东城区皇史晟由此可知,遗产价值还具有另外一种价值,即延续性价值。遗产的延续是靠人,延续至今且仍然继续发展变化的遗产,往往与今天的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其价值也就具有衍伸性。延续与终止:遗产价值的次要价值要素。通过对遗产的这些价值现象的考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些初步的认识:(1)遗产具有价值与我们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判断有关;(2)遗产的价值具有真实

8、、完整、稀缺、经典、延续等多个要素;(3)真实性是遗产价值的首要要素,它决定着价值的有无(相对而言),而其他要素决定着价值的大小。那么遗产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呢?二.遗产价值的本质遗产价值既然是人的一种认知,一种判断,它就是人与他所认知和判断的对象“遗产”之间的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这就与哲学的价值完全一致,因为哲学范畴的价值正是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某种实体。价值是关系范畴而非实体范畴。为什么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呢?首先,价值离不开主体即人和人的需求,在人产生以前,在人有价值需求之前,无所谓价值。当然,价值也离不开价值的承担者,也就是相对于人的客体及其自然属性,客体对主体的作用是价值关系的客观基础。事

9、实上,正是由于客体自身有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因而它才能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东西。注:当然,也有观点把价值解释成不依赖于主体的逻辑存在,认为“价值”一词如同“颜色”或“形状”这些词一样,是用以表称事物显现的性质的范畴。被今天人们认为是自然遗产的东西,如地质结构、自然地貌、古生物化石、动物和植物,几乎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存在了,它们本身作为地球自然演进的产物,与人尚未发生关联,本身并无有用无用、重要不重要、稀少常见之类的分别。人类产生以后,随着人类心智的发展和知识的积累,这些自然存在的东西被逐渐认为是有用而被人们获取和消耗,人们会首先认识到这些自然之物的使用价值。随着自然之物因为人们无限

10、制地获取,有些原先很多的自然之物变得稀少(甚至灭绝),这些自然之物的价值就随之提高,就具有了稀缺的价值。而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类会认识到这些自然之物对于认识我们赖以栖身的地球及其演变,乃至于认识人类自身,都具有意义,这些自然之物有具有了科学的价值。由于不愿意这些具有多种价值的自然之物消失,就会产生保存和保护这些自然之物的意识。自然遗产是如此,与人类诞生和发展同步的文化遗产当然更是如此。人类自制作工具开始,有了自己最初的创造物,这些创造物当然具有其满足当时人们某种需求的使用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复杂化,人类开始创作没有多少实际用途却具有有某种抽象功能的作品,如上世纪

11、90年代发现的法国肖维岩洞壁画。法国肖维岩洞(Grotte Chauvet)旧石器时代绘画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距今3.6万年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制作具有实际和抽象用途的作品的同时,也开始创作“有意为之”的纪念物,创作“纯粹的”艺术品。这些纪念物或艺术品的价值,来自于人这个主体对它的认识,它的价值状况恰巧与有具体用途的遗留相反。那些为了某一具体用途而制作的物品,其使用价值随着岁月的流逝在不断减少,只是其珍稀价值和岁月价值为人们所看重;而那些只对特定人群有抽象的纪念价值或没有具体价值的艺术品,往往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被赋予了很高的“艺术价值”。梵高(Vincent Willem va

12、n Gogh,18531890),从穷途潦倒到一带大师通过上面的解说,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遗产(自然/文化、可移动、/不可移动、纪念性/非纪念性、有意/无意等),其价值都与人这个主体有着密切的关联,遗产价值是人这个主体对具有遗产属性之物的一种意义的判断。附1:我们今天的认识范式深受笛卡尔(Ren Descartes)二元认识论的影响。笛卡尔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全部认识论哲学的起点,也是他“普遍怀疑”的终点。注:我思故我在“我无法否认自己的存在,因为当我否认、怀疑时,我就已经存在!”这个作为主体的“我”是不容怀疑的,这个我并非广延的肉体的“我”,而是思维者的我。所以,不能否

13、认自己的存在。附2:哲学的价值学价值学(axiology)是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及其意识规律和实践方式的科学,是由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关于价值的研究所构成的一门综合学科。“价值”(value)来源于拉丁文valus(堤)、valallo(用堤护住,加固,保护),取其“对人有维护、保护作用”的含义演化而成。 “价值”一词(value)本身就具有“可珍贵”和“值得重视且加以保护” 的意思。价值作为一个专业术语采用,最早是在经济学中。在经济学中,“价值”表示商品交换的社会尺度即交换价值,其货币形式就是价格。它和使用价值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即商品中凝结的人类一

14、般劳动。 价值一词的这个意义,与我国古代的价值差不多。我国古代的“价”指物价,“价直”即“价值”。我们都熟悉战国时期和氏璧的故事,由此产生了“价重连城”、“价值连城”的成语,“值”在这里与“重”与“当”的意义相近。与经济学所使用的“价值”不同,其他学科使用的“价值”术语属于更于接近于“价值”一词(value)的本意。关于这种意义的“价值”,在哲学及伦理学和美学,在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文化学、教育学和科学技术中也日益被普遍采用。这些学科分别就各自层次和领域中的价值问题加以研究,形成了各自专门理论。 遗产保护学中的“价值”概念概念实际上与这些学科的价值含义相通。遗产价值学是分析自

15、然和文化遗产的存在价值、价值要素、价值构成、价值阐释以及如何保持其价值的学问。它是遗产保护学的核心和理论基础。说到遗产的价值,离不开遗产的定义。我们给遗产的定义是:遗产是地球自然进化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历史积淀的精华,而由后人根据主流的价值观有目的、有选择地予以继承或传承的东西。遗产具有年代、经典、珍稀三种主要要素。在这个定义中,遗产之所以会被作为区域、国家(民族)或全人类的遗产,是与遗产这种事物被创造后的人们的认识紧密相关。遗产,无论是自然演进的,还是人类创造的,它是被“人”这种主体选择作为后,它本身是作为人这个主体相对的客体而存在的。人们根据对自然和人们的遗留这个客体的认识,来决定它们是否是遗

16、产,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人对自然和文化遗留的认知和判断,是遗产价值得以形成的关键。三. 遗产价值学的构成如上所述,遗产的价值等同于遗产的重要性,这种价值是由若干价值要素构成的。对于遗产价值要数的构成,专家们有不同的认识。这是评估遗产保护层级的最重要的基础研究,在遗产保护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一个世纪前,奥地利艺术理论家李格尔(Alois Riegl)在对文物的现代崇拜:其特征与起源中第一次为我们认识现代人如何建构文物的多重价值以及这些价值之间是如何发生矛盾的,给出了全面而透彻的分析,尤其是他对文物提供给现代人的“现世价值”和“纪念性价值”的讨论,为以后文化遗产保护的准备了理论武器。李

17、格尔:对纪念物的现代崇拜:其特点与起源,引自陈平李格尔与艺术科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李格尔不同意当时流行的将文物划分为“艺术文物”和“历史文物”的分类方法,他将文物划分为“有意为之的纪念物”(intentional monuments)和“无意为之的纪念物”(unintentional monuments)两大类,前者是人们有意为了纪念某人或某事而创作的纪念物,后者则是为一定的目的而制作物品或建筑,它们在后人的主观意识中才成其为文物。历史上的人们首先是关注保护“有意为之”的纪念物,如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们保护的某人、某家族或国家的纪念物,但当这些人或家族消逝这些纪念物就逐渐失去了其

18、原先的纪念性,但国家的纪念物因民族的延续,其纪念性与纪念物一起往往长期得以保存。无意为之的纪念物,往往是随着时代的推移,随着“怀旧”乡愁的产生,随着原先常见之物变得稀少,人们才开始注重保护这类文物遗产。李格尔将文物的价值划分为两部分:一是现世价值(present-day values):包括使用价值、新物价值和相关艺术价值。二是纪念性价值(memorial values):年代价值、历史价值和有意的纪念价值。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外延尽管比文物要大,但这种文物价值的两分法对我们还是有启迪的意义。现世价值的使用价值是某件物品的创造,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言的;新物价值体现在一件作品的完整性以及呈

19、现一种艺术风格的纯粹性;年代价值来自附着于文化遗产上的岁月痕迹。二者之间的矛盾在于,从年代价值来说,恢复遗产的原初面貌和保持其风格的统一并不重要,追求新物价值的风格主义修复会消除文物上的年代痕迹。 新物价值体现在一件作品的完整性以及呈现一种艺术风格的纯粹性,它与年代价值之间的矛盾在19世纪并不凸现,因为那时的文物保护实践主要是基于新物价值与历史价值完美结合的传统观念:旨在去除自然衰败的所有痕迹,修复所有残片,取得统一完整的外观,以法国的勒迪克(Viollet-le-Duc)的风格主意修复最具代表性,并且当时这样的保护主张也深为大众接受。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对年代价值的兴趣日益浮现,矛

20、盾也随之而来,恢复文物的原初性、保持其风格的统一性并不那么重要,而追求新物价值的风格性修复会消除文物上的年代痕迹,其本质“是破坏文物的行径”。李格尔同时也认为,对于一座仍可使用的建筑遗产,强调其年代价值就必须保持其持续的可用性,因为将其空置甚至任其破败就无法体现这种价值,这样,保持使用价值是与保持新物价值具有一致性的。然而,这种情形随着时代也在改变,李格尔已经注意到了,处理城区的和乡村的宗教文物需区别对待:在城区,“人们已开始考虑到有教养的教区居民的情感,他们对年代价值最为敏感”,而“新物价值的最顽固的提倡者是乡村牧师,他们承认素质低下的民众对艺术的欣赏是初级的”,因而,他主张“眼下的任务就是

21、要使乡村牧师不去过高地估计新物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保护遗产的努力不再是具有“知识与鉴赏力”的少数人的事情,而是与“社会的发展”相关也就是与大众相关利益的事情。这样,遗产具有了双重属性,既是认识历史、传达知识的载体,但同时也是文化产品(cultural products);“文化工程”(cultural engineering)推动的历史保护实践一方面使遗产的知识和精神方面的价值得以呈现,另一方面也与经济价值(economic value)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卢永毅:遗产价值的多样性及其当代保护实践的批判性思考,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5期,2009年10月。遗产价值确如这些学者所说

22、,具有多样性,有许多不同的遗产价值构成要素。例如,人们常说的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情感价值;又如,人们还常说衡量遗产遗产是否有价值或价值高低,要根据它是否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这些也构成了遗产的价值要素。此外,我们还会在一些论著中看到,遗产还有其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本体价值和衍生价值,新物价值和年代价值、经典价值与多元价值等区别。这些不同的遗产价值要素是怎样一种结构关系呢?从时间纵向来看,遗产具有初始价值和衍生价值,还因为历史悠久,具有了年代价值和稀缺价值。从空间横向来看,遗产有本体价值和环境价值,有经典价值和多元价值。从三维结构来看,遗产具有核心价值和附属价值。遗产

23、价值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即年代。一个事物一旦被认知或被创造出来,它就具有价值。这种价值被奥地利艺术理论家李格尔(Alois Riegl)称之为“新物价值” (newnessvalue)。随着岁月的流逝,新物成为旧物,“年代价值”就随之产生。遗产是历史上之物,它是那一时期历史的实物见证,因而某物被创造或制作出来,它也具有历史的价值。历史价值随着该物的衰老而降低,岁月价值即年代价值却在增加。(一)初始价值与衍生价值文化遗产的价值衍生现象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创造物和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表征,历史文化遗产从被创造出来之日开始就被赋予某种特定的价值。作为文化遗产的最初行为和行为产物是为了能够满足和实现人们的某种

24、目的或需要,这种目的和需要就是这种行为和行为产物当初的功利价值,也就是初始价值。例1.端午节端午节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中:“仲夏端午,烹鹜角黍。采艾悬户上,踏百草,竞渡。”该节日的核心要素当初是人们在夏季的水滨进行祭祀活动以免除瘟疫,以后不断附加以新的内容,而祭祀的内容却逐渐淡出。划龙舟、吃粽子、纪念历史人物等,逐渐成为这个节日最显著的表征。由于端午的核心活动是祭祀去瘟疫,祭祀和祛病是端午节日的核心。韩国的端午节称“端午祭”,就是这个意思。祛病需要某种象征性药物,挂菖蒲艾叶,喝雄黄酒等。由于祭祀活动是在水滨举行活动,需要划船,后来有江河湖泊的地区过端午节就强化了划龙舟的节庆活动

25、。由于祭神要献祭品,献给水中之神的稻米一类祭品需要包裹,就出现了类似粽子的祭品,以后就演化出端午吃粽子的习俗。此外,可能还有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屈原、伍子胥等,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被作为这个节日元素被加入到端午节中。再如,古代修建北京故宫是作为皇帝施政和居住的场所,修建五岳祠庙是为了国家祭祀的需要,修建长城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族群的进犯,这些文化遗产今天都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功能,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感怀历史,游览观光的遗产地;但是这些遗产原有的功能属性,却通过真实性和完整性见证了那一时期的历史,也就是通过历史价值而体现出来。当某种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文化存在被称为“遗产”时,它已经被纳入历史的视野,具有

26、了初始价值以外的“历史价值”衍生价值,诸如唤醒历史记忆、启迪创造心智、感悟信仰超越、体验审美愉悦等等。文化遗产所能够体现出来的这些价值功能,已经不是它的初始价值,而是随着历史发展和情境变迁,不同时代的人们与历史文化遗产之间构建的新的价值关系。 自然遗产也有初始价值与衍伸价值的区别。自然遗产本来就是自然演化的产物,它们也在不断地缓慢变化中。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是从初步到深入,有的自然遗产的价值,是通过人们视野的扩大,研究的深入而逐渐认识到的,这些后来被发掘出来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归属衍生价值的范畴。例如,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黄龙九寨”,当地藏族群众早就居住在那里了,林业部门也在较早的

27、时候就知道了这个地方,但其景观价值还是在专家进入这一地区,通过普遍的比较才被人们所认知。再如,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人们如果只是身在其中,一定不会意识到其价值有如此之高;只有当现代地图测绘和航空摄影的发展,只有当人们从更广阔的空间来看这一地区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和认识这一区域。遗产之所以能够具有价值衍生功能,根本原因在于遗产与人类之间存在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遗产作为一种“已在”的客体,对人类的思想情感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塑造着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另一方面,人类作为能动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总是不断调整和更新着自身与对象之间的价值关系,依据当下的主体需求,重新定位和阐释遗

28、产对于自身的价值内涵。文化遗产尤其是如此。在这一双向作用的过程中,时间长度本身对于文化遗产就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遗产衍生价值的重要变量。换言之,文化遗产的年代愈久远,其衍生的历史价值就会愈增加。更为实质的意义还在于,文化遗产的时间变量还在于它意味着人类主体的自我变迁。在这种变迁过程中,人类会将自己身处其中的时代精神投射到历史文化遗产上去,从而在历史文化遗产中发现前所未有的新的意义和价值。(二)本体价值与环境价值作为一处遗产,总会确定该遗产所指的对象,如一处历史建筑等等。这个主要承载着自然和历史信息的自然或文化的产物,其对象一般是法律文件界定了的,它是遗产的本体和遗产价值的主要载体,遗产价值主要从本体价值中体现。但任何一处遗产,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文的,都离不开遗产初始产生的环境、历史发展的环境和现在存在的环境,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